感觉统合发展的自我调节
感统训练方案

1.本方案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训练过程合法合规;
2.训练过程中,确保个体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对参与训练的个体及家长进行充分告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八、总结
本感统训练方案旨在为特定需求群体提供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以促进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个体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训练效果。同时,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保障个体权益,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三、训练目标
1.提升个体对感觉信息的接收、处理和整合能力;
2.改善注意力、情绪控制、运动协调等方面的表现;
3.增强自信心、自我控制力和社交技能;
4.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
四、训练方法
1.感觉刺激
(1)触觉刺激: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触摸练习,以增强触觉敏感性和辨识能力。
(2)视觉刺激:开展视觉追踪、图形识别等训练,提高视觉敏锐度和辨识能力。
3.注意力训练
(1)视觉注意力训练:如视觉搜索任务,提高视觉注意力。
(2)听觉注意力训练:如声音辨识任务,增强听觉注意力。
(3)触觉注意力训练:如触摸物品并描述其特征,提升触觉注意力。
4.情绪管理
(1)心理辅导:进行个体或集体心理辅导,帮助个体认识并应对情绪。
(2)冥想训练:引导个体进行冥想,以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提高情绪调节,确保训练过程合法合规;
2.保障个体的人身安全,预防意外伤害;
3.对参与训练的个体及家长进行充分告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八、总结
本感统训练方案为特定需求群体提供了一套合法合规、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旨在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个体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训练效果。同时,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保障个体权益,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走平衡木、马路沿或花池沿等方式,训练孩子的平衡感。
2. 蹦跳训练:让孩子在家中蹦跳,或玩捉迷藏等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3. 滚毯子训练:让孩子平躺在垫子上,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 掷球训练:让孩子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5. 刷子脱敏训练: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底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6. 转椅游戏: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7. 互动式投篮:可以训练孩子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人互动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8. 上下楼梯训练:让孩子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有助于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成人站在孩子面前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
9. 双脚轮流跨过绳子: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有助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必要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10. 单脚站立训练:让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有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
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刚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以上是一些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加强孩子的感知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但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具体的训练方法可能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感统总结收获和感悟

感统总结收获和感悟引言感统指感觉统合,是指人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这些刺激整合、处理、解读的过程。
通过感统训练,我们可以提高感觉系统的统合能力,促使大脑更好地处理感觉信息,提升认知与学习能力。
在进行感统训练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收获和感悟。
收获一:感统训练提高了我的专注力在感统训练中,我经常需要集中注意力完成各种任务,例如触觉体验游戏、感觉追踪练习等。
这些任务需要我全神贯注地关注细节,快速作出反应。
通过这些练习,我逐渐培养了专注力,学会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干扰所困扰。
我发现,这种提高的专注力不仅在感统训练中有所体现,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带给了我更好的表现。
收获二:感统训练增强了我的身体协调能力感统训练中的各种体验游戏,如平衡训练、手眼协调练习等,让我充分发挥了身体的协调性。
通过这些训练,我逐渐提升了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加灵活自如地进行各种身体动作,如走路、跑步、举重等,从而提高了我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收获三:感统训练促进了我的认知发展感统训练中的各种任务需要我们通过感觉系统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和解读。
这些任务不仅训练了我的感觉系统,还锻炼了我的大脑认知能力。
通过训练,我学会了更好地分辨事物的细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认知发展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我更加敏锐地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
感悟一:感统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感统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时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收获成果。
感统训练要求我们耐心、毅力和坚持不懈,从而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感悟二:感统训练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在感统训练中,我们需要不断挑战自己,克服困难。
每一次的突破和进步都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通过感统训练,我学会了不轻易放弃,敢于面对困难并勇敢克服它们。
这种自信心在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感统失调训练方法

感统失调训练方法感统失调是指感觉统合功能异常或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状况。
感统失调可以表现为:对刺激过敏或不敏感,难以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稳定,易分心,运动协调能力差,难以适应新环境等。
感统失调对个人的学习、交往和日常生活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感统失调进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感统失调训练的方法:1.深压触觉练习:用不同强度和方式的深压刺激来刺激身体的感觉神经,并提高身体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可以使用厚被子、重物压迫、按摩球等工具进行练习。
同时,进行深压触觉练习时可以结合放松音乐、瑜伽等放松媒介,增加训练效果。
2.平衡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感觉统合功能和协调能力。
可以尝试单脚站立、坐球平衡、倒立等练习。
平衡训练的难度可以逐渐增加,从简单的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动作。
每天坚持练习,对改善感统失调非常有帮助。
3.视觉训练:通过视觉刺激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可以通过颜色分类、形状排序、视觉追踪等练习来训练视觉感知能力。
此外,进行3D拼图游戏、建模等活动,可以有效提高空间感知和观察能力。
4.听觉训练:通过听觉刺激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可以通过音乐启动游戏、声音识别练习等活动来训练听觉感知能力。
同时,参与团体舞蹈、唱歌等活动,也是提高听觉统合能力的一种方法。
5.运动训练: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和运动协调练习,如打球、跑步、健身操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以刺激身体感觉神经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感统失调。
6.社交训练:加强和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提高个体的感统协调能力。
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参与小组讨论等方式,锻炼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感统表达和接受能力。
7.结合治疗方法:感统失调可能伴随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
因此,及时就医并结合相关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对改善感统失调非常重要。
锻炼孩子感统的方法

锻炼孩子感统的方法引言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对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感觉统合能力是指大脑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的能力,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身体的位置感知等。
锻炼孩子的感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身体协调性、空间定向感、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锻炼孩子感统的方法。
1. 触觉刺激触觉是感觉统合中最基本的一种,通过触觉刺激可以促进孩子的感觉发展。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触感丰富的玩具,如玩泥巴、水晶软土、磁力棒等,让他们亲自感受不同材质的触感。
另外,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触觉刺激方式,可以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按摩孩子的肩膀、手臂等部位。
2. 运动训练运动对于感统的锻炼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和室内运动来促进孩子的感统发展。
户外活动如跑步、爬山、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加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室内运动如瑜伽、舞蹈、体操等可以提高孩子的柔韧性和空间定向感。
3. 听觉刺激听觉是感觉统合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和声音的刺激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觉感知和音乐感。
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乐器让他们尝试演奏,如小号、钢琴、鼓等。
此外,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各种类型的音乐,让他们感受不同的音调和节奏。
4. 空间认知训练空间认知是感统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指的是孩子对物体、人物和环境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理解和识别的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锻炼孩子的空间认知,如拼图、积木、迷宫等。
此外,可以带孩子到户外进行一些导航活动,如地图导航、方向识别等,让他们学会观察和辨别空间位置。
5. 异常感统训练有些孩子的感统发展存在异常,比如过度敏感或过度反应,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
针对这些情况,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特殊的感统训练。
比如,对于过度敏感的孩子可以逐渐增加对刺激的接触,从而降低其敏感度;对于过度反应的孩子可以通过稳定性和安全感的培养来缓解其焦虑情绪。
6. 游戏结合锻炼最后,锻炼孩子感统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游戏与锻炼结合起来。
(完整word)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
1。
前庭平衡失调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2. 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写字易颠倒,学了就忘,计算困难,易抄错题抄漏题等.3。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4.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挑剔、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
本体感失调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
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失调的危害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其统合能力不足导致其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表达不畅,心理成熟晚,情感脆弱,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不会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差等等.感觉统合训练的功能感觉统合训练前,首先由专家测查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订一对一的训练方案,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教具,以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和脑力强化训练。
运用感统改善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能力的个案

运用感统改善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能力的个案1. 引言1.1 介绍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障碍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沟通困难、重复性行为和兴趣以及受限的兴趣。
自闭症倾向儿童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时常常表现出困难,包括语言交流的障碍、理解他人情绪和意图的困难、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等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导致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受阻。
沟通交往能力的不足给自闭症倾向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困难,影响了他们与家人、同龄人和老师的关系,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的提高。
针对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障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沟通能力,增强社交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认知能力。
通过感统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增强认知能力,改善社交技能,促进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改善沟通交往能力。
感统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倾向儿童克服沟通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1.2 引言部分的补充信息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困难、沟通障碍、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以及感知和感觉统合障碍等。
自闭症倾向儿童通常缺乏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因此在沟通交往中经常出现困难。
感统是一种通过刺激感官系统来提高对环境的敏感度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方法。
对于自闭症倾向儿童来说,感统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处理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减少焦虑和攻击行为,从而改善沟通交往能力。
感统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包括触摸、运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
这些训练可以结合游戏、音乐、运动等活动进行,使自闭症倾向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训练,增加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感统训练,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和意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起更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感觉统合的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的训练方法一、感觉统合的定义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我们本身的反应,又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提供大脑有关我们行为的信息,帮助我们发展出更有效的行为反应。
籍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精细,功能愈来愈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愈来愈强。
二、感觉统合的功能综合起来说,感觉统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组织功能。
我们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这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人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
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
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
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
(2)检索功能。
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
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
脑对统合过的主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
(3)综合功能。
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
人是如何形成对一个苹果的认识的?对苹果的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手指以及关节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来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一个苹果的整体认识,而不是许多人?这是因为人对苹果的各种感觉刺激进行了统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
(4)保健功能。
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1.容易分心2.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3.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4.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5.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6.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7.动作笨拙,粗心8.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9.注意转移困难10.言语、语言发展迟缓11.学习成绩不良感觉统合失调,有时可能很隐匿,尤其在儿童中,容易把问题归咎于其它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的感统发展向度及睡眠饮食障碍
0-3岁儿童自我调节障碍
●对感觉刺激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
●吃、睡不正常
●动作计划能力缺失
●听觉处理能力失调
●精细动作功能失调
●视觉-空间知觉处理功能不佳
●注意力控制能力不佳
●情绪表达功能缺失
自我调节障碍的分类
感觉刺激反应过度
●容易害怕和过分小心
●容易出现反抗、负面行为
感觉刺激反应不足
●退缩、不易和人互动
●沉迷在自我中心的世界
●动作不停和冲动
睡眠
自我调节障碍的婴幼儿有15-38%半夜常常醒来、不易入睡。
慢速波熟睡期
——消除疲劳、促进生长
快速波动眼期
——记忆的存留、整理、重组,增补神经传导物质,帮助学习,保持记忆力。
帮助入睡的策略
各年龄层儿童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儿童行为表现
●晚上很晚才能入睡
●躺在床上30分钟以上不能睡着
●午睡不易入睡
●半夜易醒来
●需要大人陪伴才能入睡
●半夜醒来会找爸爸妈妈
1、自我调节功能——睡眠障碍
2、调节醒与睡的机制——睡眠障碍
3、情绪调节功能——睡眠障碍
1.睡前安抚策略
●抱着孩子
●搂着孩子
●紧靠在一起,用手压在孩子身上
●有韵律地轻轻摇晃
●初生婴儿:吸母乳、洗奶瓶
2.每天睡前的例行活动
●用温水泡澡
●包在大浴巾中擦柔、裹紧
●穿上舒适的睡衣
●压在大堆枕头、棉被下,和宝宝说话,尤其是赞美的话
●泡澡后帮孩子轻柔按摩
●亲亲抱抱孩子
●轻声哼唱摇篮曲等
●快要入睡时减少刺激
●安静、光线柔和变暗
3.午睡不要睡太久;
4.适当日晒;
5.白天有适当的运动,入夜减少激烈运动;
6.傍晚后让幼儿安静下来的活动;
7.轻柔摇晃助眠;
8.睡前听音乐;
9.睡衣、床单材质舒适;
10.每周至少一次感统治疗;
对太挑食、吃太慢、含饭、易恶心、想吐等建议
1.观察分析吃饭难的原因
2.食饭时间、环境
3.吃饭座椅安稳舒适
4.让幼儿自己吃
5.幼儿不喜欢在吃饭时别人帮他擦嘴、擦脸
6.Wilbarger关节挤压法、口腔按摩法
7.用婴幼儿牙刷按摩牙龈
8.脸部的按摩和游戏
9.嘴唇、脸上贴纸游戏
10.口腔出力的活动
自伤、自我刺激行为与感觉统合活动触觉
●持续地把手放在嘴巴内
●喜欢吧东西放到嘴巴里
●玩口水
●总是把手放在口袋里
●喜欢坐在手或脚上
●喜欢用身体任何部位碰、摸东西
●手总是喜欢握着东西
●喜欢抠、捏、搓东西
●喜欢打、拍东西
●拽头发
●咬手指、手腕、手臂
本体觉
●喜欢用力拍手、跺脚、跳
●踮脚尖走路
●东西放到嘴巴咬,再用力拉扯
●脚跟或手腕用力敲东西
●喜欢攀爬
●用力推、靠着人或家具
●任何时间都喜欢磨牙
●喜欢咬玩具、咬人
●喜欢用身体任何部位磨蹭东西
●撞头、打自己
●喜欢咬手指、手臂、手腕
前庭觉
●摇晃身体
●摇头
●原地转圈
●喜欢把手放在眼前不停地转或摇晃
●不断地“踱方步”
●边走边跑
●跑步时喜欢突然加速、突然停止
感觉刺激后的不适应反应
1.脸色改变,苍白或变红。
2.流汗或出冷汗。
3.恶心、呕吐
4.呼吸急促、减缓或变浅
5.变得昏睡或嗜睡
6.无方向感或意识混乱
7.注意力无法集中8.持续性的傻笑
9.出现攻击性行为10.过度兴奋,过动
11.持续性出现逃避行为12.肌肉张力不正常地增加或降低
13.癫痫14.血压非预期性改变
15.睡眠模式非预期性改变16.饮食习惯非预期性改变
17.大小便例行状态非预期性改变
老师如何在一天的课程中安排幼儿的感觉需求
●让他们的神经系统做好准备,应对各种刺激。
——各活动间的连接
●将安静的感觉刺激与生活自理、用餐活动连接在一起。
●每次在改变之前都能额外提供帮助他安静的刺激。
●将结构性环境或活动与晨间活动连接在一起,以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提供充分的时间而不匆匆忙忙,生活作息按部就班。
●事先解释即将发生的事,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一旦孩子开始接受训练或职业辅导时,务必在作息中安排适当的休息并提供感觉输
入。
●从孩子的正向反应中了解他是否从所提供的感觉刺激得到帮助。
影响学习的感觉和动作因素
●听知觉
●身体意识
●身体两侧协调
●精细动作的控制
●动作计划能力
●眼球控制
●动作、触觉及视觉空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