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儿童感统状况测试、统计及评价

没有爬行阶段 运动发育落后 两侧肢体协调能力差,
不会快速连续的活动 一侧身体协调的活动
能力差 跨越中线能力差 不能建立惯用手 节奏感差
孩子已6岁,但仍不 会侧跳
飞行员选拔和训练过程
3、本体觉
提供身体四肢及关节位置的感觉
输入本体觉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有利于平静情绪,增加安全感
自尊 自信 自制
学习 思考理解
有目的活动 手眼协调 语言 视知觉
认识认身识体身体动作动计作划计划 活活动动度度 协协调调情绪稳定性
感觉动作
姿势 平衡
眼睛活动 安全感 母子情感
感觉通路 视觉
触觉 本体觉 前庭觉
听觉
动作协 调不良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
感觉统合循环过程
治疗
(输入) 感觉输入
反馈
感觉调节整合
前庭与其他感觉系统关系
能在脑干部位统合所有输入的感觉信息 与多种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 视觉系统:即空间视知觉 • 听觉系统:彼此在功能上相辅相成 • 本体觉系统:维持姿势、产生动作及
发展身体空间概念等 • 双侧统合、情绪:判断个体在环境中
空间关系以产生安全感
前庭系统自身调节功能
主动发挥抑制和促进作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 日本先进国家的问题 儿童日趋严重。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爱尔丝于1969年 首先系统提出感觉统合理论,认为感觉统合是指人体器官 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 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都市生活中小家庭结构造成婴幼 儿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本体觉系统功能
平衡、姿势反应 感知肌肉张力 调节四肢活动力度 控制关节位置、活动方向和速度
抓住0—3岁发展幼儿感觉统合的美篇

抓住0—3岁发展幼儿感觉统合的美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0-3岁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感觉统合是指通过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整合与沟通,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在这个时期,给予幼儿正确的感觉刺激和培养感觉统合能力对他们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抓住0-3岁幼儿感觉统合的方法和活动。
一、视觉刺激的重要性在感觉统合中,视觉刺激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视觉感知,幼儿可以认识和理解外界的事物,培养对颜色、形状和空间的认知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帮助幼儿发展视觉感知能力:1. 用颜色丰富的图书和玩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学习认识和分辨颜色。
2. 制作简易的观察箱,让幼儿观察和辨认其中的物体。
观察箱可以包括各种形状和质地的物体,让幼儿通过触摸和视觉来认识不同的物体特征。
3. 给幼儿提供各种拼图和积木,鼓励他们进行自由搭建和拼图的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听觉刺激的培养除了视觉刺激,听觉刺激也是感觉统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听觉刺激,幼儿可以识别声音、区分音调和节奏,并培养语言听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听觉感知能力:1. 给幼儿提供不同音调和节奏的音乐,让他们学习欣赏和模仿。
可以利用简易乐器,例如铃铛或鼓,让幼儿自由发声和敲击。
2. 进行声音辨认游戏,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并与实际的动物形象进行联系。
3. 利用声音和音乐来配合动作和舞蹈,让幼儿通过听觉和运动的结合来掌握节奏和身体感觉。
三、触觉和运动刺激的培养触觉和运动的刺激对于感觉统合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触摸和运动,幼儿可以感知外界的质地和力度,并培养手眼协调和身体运动能力。
以下是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触觉和运动感知能力:1. 给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物品,如绒布、沙子等,让他们感受不同材质的触感,并进行简单的手工活动,如剪纸、揉泥等。
感觉统合教育

感觉统合概述
感觉统合的定义 感统理论的创始人爱尔丝博士这样解释:感觉 统合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官 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输入大脑 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 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的发展
1.感觉统合理论的演变 1920年起源,人们以神经生理发展的角度,来观察 中枢神经系统自我组织的过程。 1949年,Hebb研究发现人类的脑部随着感觉与动 作系统的交互作用,塑造及组织了神经系统的连 结,并进而发展出有功能性的行为,如:思考,知觉, 观念构成.
• 环境因素:
• 1、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 作能力欠缺; • 2、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 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 3、过早用学步车 , 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 足; • 4、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 5、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 动不足; • 7、延误矫正 , 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 型化。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 遗传因素: • 1、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 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 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 感不足; • 2、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喝浓茶、咖啡 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摄入,从而 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 • 3、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 响出生后关节、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
听觉: 可以分辨出声音的音调(高低)、音强 (大水)和音色(波形的特点),可以确 定声源的位置、距离和移动. 听知觉统合能力 1.听觉辨别力 2.听觉记忆力 3.听觉编序力 4.听觉理解力 5.听说结合能力
人类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

人类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人类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是与生俱有的。
每个人生下来就具有这种能力,但需要从小与周围事物保持接触,接受环境信息的刺激,并主动让身体和大脑相互协调以适应环境的挑战,才能不断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发展和完善。
即使没有现在所谓的感觉统合教育或感觉统合训练,人类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结束就一直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的过程。
1、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感觉统合的练习与大脑的“运动计划”过程有关。
所谓“运动计划” 就是人类大脑在指挥身体的运动前,必须对自身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进行全盘性的了解,并制定出实际的运动步骤,以保证正确地完成行动的一种自主性的神经系统活动。
例如,婴儿出生时就有了吮吸能力,只要母亲的乳头放在他的嘴里,就条件反射地吮吸起来。
出生几天后,就不再是消极地等待母亲将乳头放入口中,而开始寻找乳头的“运动计划”,通过饥饿的感觉、嘴唇对妈妈皮肤的触觉、头部的运动感和吮吸的运动感觉的统合,制定出寻找母亲乳头的计划。
他张开嘴暗中摸索母亲的胸部直到找到奶头为止。
在主动的探索中大脑的各个相应部分和身体逐渐协调,孩子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适应了环境,发展了大脑与身体的协调能力。
孩子的探索是一个自主发生的有计划的过程。
偶然的感觉信息,可使其发现未曾接触的事物??母亲胸部温暖的皮肤与乳头之间的联系,继而主动地采取行动??嘴唇的摩擦对事物进行探索后发现了乳头,然后将胸部皮肤的感觉信息与原有的乳头信息组合。
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过程,但对于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胜利呀。
它不但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也使孩子建立了初步的自信心。
而且,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孩子与母亲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一个过程。
如果用奶瓶喂养的孩子就失去了这个美妙的发展机会。
接下来,婴儿并不限于吮吸奶头,他还吮吸衣服、枕头、毯子、自己的手指,吮吸一切他们偶然遇到的东西。
可以说孩子从出生就开始积极主动学习,把他所感受到的感觉信息不断的与原有信息进行结合,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主动探索和适应周围的环境。
依托资源教室开展3~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依托资源教室开展3~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3~6岁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正处在感觉、认知和动作能力的发展阶段。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各种感觉信息的协调与整合,有利于儿童综合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室是儿童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可以依托资源教室的环境和设施,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资源教室是一个适合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场所。
资源教室具有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等特点,适合儿童进行各类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资源教室的布置应该以儿童的感觉体验为出发点,增加各类感觉刺激和体验,提供不同的感觉刺激及感觉整合训练设备,比如悬挂式的平衡器材、自然光源下的敏感性训练器材、触觉墙、感觉通道等,让孩子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感官刺激和训练。
资源教室的活动空间和设施可以为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丰富的资源。
比如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可以让孩子在多样性的感觉刺激中得到训练,提高孩子的感觉整合能力。
在资源教室中,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比如使用触觉盲人拐杖进行识别游戏,利用感觉系统教具进行触觉训练,通过嗅觉游戏、品尝游戏等进行嗅觉和味觉训练,利用听觉系统教具进行听觉训练等,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感觉整合能力。
在资源教室中,可以结合儿童的感兴趣和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针对儿童的喜好、兴趣和学习特点,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感觉统合训练游戏和活动,比如以故事情节为背景,通过儿歌、游戏和动作指导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感觉整合能力。
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团体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感觉统合训练能力。
在资源教室开展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时,还要注重师生配合、家园合作。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资源教室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的作用,设计丰富多彩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感觉统合训练。
家长也可以通过参观资源教室、参与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等形式,了解儿童在资源教室中的感觉统合训练情况,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03岁婴幼儿感统

03岁婴幼儿感统感统(感觉统合)是指婴幼儿对外界刺激的接受和处理,以及各种感觉信息在大脑中的整合和协调。
感统的发展对婴幼儿的身体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在3岁时,婴幼儿的感统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期,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一、视觉感统视觉感受对于婴幼儿的认知、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3岁时,婴幼儿的视觉感统开始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辨别颜色、形状和大小。
为了促进视觉感统的发展,父母可以鼓励婴幼儿参与各种视觉刺激的活动,如拼图游戏、涂色画画以及观看图书和儿童电视节目等。
二、听觉感统听觉感统对于语言和沟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3岁时,婴幼儿的听觉感统开始进一步成熟,他们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的声音,如高低音、强弱音等。
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婴幼儿进行听觉刺激的活动,如听音乐、讲故事和唱歌等,来促进他们的听觉感统的发展。
三、触觉感统触觉感受对于婴幼儿的情绪调节、运动发展和身体意识的建立非常重要。
在3岁时,婴幼儿的触觉感统开始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更敏感地感受到触觉刺激,如柔软、粗糙、温度等。
为了促进触觉感统的发展,父母可以鼓励婴幼儿进行触觉刺激的活动,如摸玩具、触摸不同的材质和参与各种感觉游戏等。
四、运动感统运动感统对于婴幼儿的运动协调和身体控制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在3岁时,婴幼儿的运动感统进一步成熟,他们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各种基本运动技能,如跑、跳、抓握等。
父母可以通过带婴幼儿参与各种运动活动,如室内外活动、儿童运动课程等,来促进他们的运动感统的发展。
五、平衡感统平衡感统对于婴幼儿的运动协调和身体平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3岁时,婴幼儿的平衡感统开始进一步成熟,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身体平衡和体位的调整。
父母可以通过帮助婴幼儿进行平衡训练的活动,如走平衡木、站在一条腿上、跳跳床等,来促进他们的平衡感统的发展。
综上所述,3岁婴幼儿的感统发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关注婴幼儿的感统发展,并通过适当的活动和引导来促进他们的感统进一步成熟。
抓住0—3岁发展幼儿感觉统合的美篇

抓住0—3岁发展幼儿感觉统合的美篇在0-3岁的幼儿阶段,感觉统合是他们发展的重要一环。
感觉统合是指幼儿通过融合多个感觉通道的信息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这个阶段的感觉统合的发展对幼儿的身体和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听觉、视觉和触觉三个方面来探讨0-3岁幼儿感觉统合的发展和如何抓住这个阶段的发展机会。
在幼儿的感觉统合发展中,听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出生开始,幼儿的听觉系统就开始发展。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通过让幼儿听到不同的声音来促进他们的听觉发展。
可以使用各种儿童音乐、儿歌和故事来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同时,让幼儿接触不同的环境声音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带幼儿去公园、商场等地方,让他们听到不同的自然和人声。
这样的刺激有助于幼儿建立起对不同声音的感知和辨识能力。
视觉是另一个重要的感觉统合方面。
在0-3岁的阶段,幼儿的视觉系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父母可以通过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玩具来促进他们的视觉感知。
同时,带幼儿到户外环境,让他们观察自然界的各种景象也是很有帮助的。
这样的刺激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不同物体的辨识和记忆能力。
此外,通过玩拼图和积木等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空间感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除了听觉和视觉,触觉也是幼儿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幼儿通过触摸和感受不同的质地和温度,来建立对物体的认知和理解。
父母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质感玩具,让他们触摸和感受。
同时,可以带幼儿到沙滩、水池等地方玩水,让他们感受不同的水温和触感。
这样的刺激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出对物体的触觉感知和掌握力。
在抓住0-3岁幼儿感觉统合发展的机会时,父母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
首先,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索和体验。
其次,给幼儿提供各种刺激和机会,让他们可以多样地感知和体验世界。
同时,父母可以通过参与幼儿的活动来促进他们的感觉统合发展,比如和幼儿一起听音乐、玩游戏和触摸不同的物体。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过程可分成五个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感觉动作的发展、身体形象的认识、知觉运动的形成、认知学习的产生。
第一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孩子学习的前提必须具备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
这种能力虽然有赖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感觉接受器的正常运作,但只靠这些仍然不够,因为传送刺激到大脑的感觉神经通路若不正常,个体仍然无法正确理解外界的事物。
例如:视力正常而视觉神经通路有问题的孩子虽能看到外界的事物,却无法将所看到的事物正确地传送到脑部,所以有些孩子会把9看成6,把21看成12等类似问题。
再者感觉神经通路具备有选择刺激的能力,如扩大或过滤刺激。
这样一来,即使我们在极嘈杂的环境中也可以听到我们想听到的声音;在极安静的状态下也可以拒绝我们不喜欢的说话内容。
否则,就相反,在安静的环境中该听的内容听不进,在嘈杂的环境中不该听到的又听了一大堆,其结果造成大脑始终处于无序状态。
第二阶段——感觉动作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手脚只会无意识乱动,还无法达到随意取物或移动身体,直到三四个月以后神经反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肌肉张力逐渐形成,才慢慢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待神经反射动作成熟后,婴儿的手脚才会做有意义的活动。
如看到玩具会用手去抓,听到声音会转头寻找声源等。
同时抗拒地心引力也逐渐增强,能由爬到坐,从立到走,平衡感、韵律感都逐渐形成,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意义的反应。
感觉动作的建立及感觉动作的发展关键期是0~1岁,此阶段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外,更重要的要给予行动上的自由,使宝宝的动作得以顺利发展。
第三阶段——身体形象的认识孩子虽有经过感觉动作的发展,虽可以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反映,但是要想让动作更加灵活、成熟、还有赖于孩子对自己身体形象认识的程度,当孩子认清了各器官的位置及功能时,并开始逐渐学习身体双侧动作的协调发展,以达到促进学习新的动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过程可分成五个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感觉动作的发展、身体形象的认识、知觉运动的形成、认知学习的产生。
第一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
孩子学习的前提必须具备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
这种能力虽然有赖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感觉接受器的正常运作,但只靠这些仍然不够,因为传送刺激到大脑的感觉神经通路若不正常,个体仍然无法正确理解外界的事物。
例如:视力正常而视觉神经通路有问题的孩子虽能看到外界的事物,却无法将所看到的事物正确地传送到脑部,所以有些孩子会把9看成6,把21看成12等类似问题。
再者感觉神经通路具备有选择刺激的能力,如扩大或过滤刺激。
这样一来,即使我们在极嘈杂的环境中也可以听到我们想听到的声音;在极安静的状态下也可以拒绝我们不喜欢的说话内容。
否则,就相反,在安静的环境中该听的内容听不进,在嘈杂的环境中不该听到的又听了一大堆,其结果造成大脑始终处于无序状态。
第二阶段——感觉动作的发展
婴儿刚出生时,手脚只会无意识乱动,还无法达到随意取物或移动身体,直到三四个月以后神经反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肌肉张力逐渐形成,才慢慢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待神经反射动作成熟后,婴儿的手脚才会做有意义的活动。
如看到玩具会用手去抓,听到声音会转头寻找声源等。
同时抗拒地心引力也逐渐增强,能由爬到坐,从立到走,平衡感、韵律感都逐渐形成,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意义的反应。
感觉动作的建立及感觉动作的发展关键期是0~1岁,此阶段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外,更重要的要给予行动上的自由,使宝宝的动作得以顺利发展。
第三阶段——身体形象的认识
孩子虽有经过感觉动作的发展,虽可以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反映,但是要想让动作更加灵活、成熟、还有赖于孩子对自己身体形象认识的程度,当孩子认清了各器官的位置及功能时,并开始逐渐学习身体双侧动作的协调发展,以达到促进学习新的动作技巧。
如:穿脱衣服,鞋袜等更复杂的动作。
1~2岁是感觉动作和身体形象认识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要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除此以外动作的发展也不能忽视。
第四阶段——知觉运动的形成
经以上三个阶段孩子已获得了相当多的经验累积储存在脑部而形成知觉,因此孩子不仅可以慢慢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会照别人指示做事,模仿别人的语句与人对话也可以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记得看过的图片,辨认图书的主题与背景。
反之,如:孩子听知觉未形成,则有语音分辨不清及口齿不清的现象。
视知觉未形成时,则会出现无法分辨出相似的图形,不会玩拼图、剪贴等游戏。
第五阶段——认知学习的产生
孩子约在四五岁时,左右两个大脑半球间的信息交流频繁,开始各司其职(左脑控制右肢体,右脑控制左肢体),其发展情形会影响惯用手的建立,决定肢体运动能力的强弱。
同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具有判断能力与推理能力,会说出两件事物的共同处,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逐渐流畅,此外,注意力集中,运用思考的时间增长,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渐敏锐,数字概念形成,并且自我控制能力增强,知道如何与同伴和平相处,这个阶段的孩子已具备了接受课业学习及适应团体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