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句式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

7.(陶澍)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 (风痹:手足麻木之症),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 卒行之。十九年,卒。
(2012·广东《清史稿·陶澍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 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 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 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 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 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 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__
答案 (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 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解析 “病”,患病;“竟”,完成;“于淮南”, 到淮南。
8.请指出文中画线句是何种句式,并翻译该句。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 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星期五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特殊译法
➢考点通·学习课堂 考点风向
文言文特殊句式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及省略句。
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但是阅读理 解和文言翻译都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言 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不理解,就会造成 阅读理解的困难,如果不把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 语法特点调整通畅,会扣除一定的分数。因此考生 对这一考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言文常用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古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古人说:“人民最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2. 王师北定中原,天下大定。
翻译:王师北伐,中原平定,天下安定。
二、疑问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2. 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是爱护人的。
”三、否定句1. 楚王虽雄,不能吞吴越。
翻译:楚王虽然强大,也不能吞并吴越。
2. 女子无才便是德。
翻译:女子没有才能就是有德行。
四、疑问代词1. 楚人三闾大夫屈平,忠而见疑,信而见疑。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忠诚却被怀疑,诚实却被怀疑。
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翻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问我追求什么。
五、陈述句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自古以来,人谁能不死,留下红心照亮历史。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翻译:大江东流去,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六、倒装句1.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翻译:不是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拿走。
2.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翻译:天地如此之大,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没有。
七、省略句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总之,文言文常用句式丰富多样,翻译时需注意句式结构和词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1】死生,昼夜事也。
【判断句】译文:死生是早晚间的是情。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判断句】译文:而处境艰难险恶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断地发生,不是人也间的能忍受的。
【3】为巡船所物色。
【被动句】译文:被元兵巡逻船盘查。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被动句】译文: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5】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天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你追我躲。
【6】将请罪君。
【状语后置句】译文:准备向君王请罪。
【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判断句】译文:不能说不是这五人的功劳呀。
【8】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被动句】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
【9】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判断句】译文:这实在是百年难得际遇啊。
【10】激昂达义。
【被动句】译文:为达义所激动。
【11】谁为哀者、【宾语前置,或省略句】译文:在为谁悲痛?【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译文:本郡有声的士大夫们向当地行政长官请求。
【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状语后置】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竖立碑石。
【14】显荣于身后。
【状语后置】译文:在他死后享受到荣耀。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定语后置】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
【16】扼腕墓道。
【省略句;状语后置】译文:在墓道上握腕惋惜。
【17】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译文:这是我的国错。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判断句】译文: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军却损害他人是不仁的。
【19】夫晋,何厌之有、【宾前】译文:晋国那里有满足的时候呢;【20】以其无礼与晋。
【状后】译文:因为它曾对晋国无利。
【21】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译文:从属于晋的同时也从属于楚。
【2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后】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23】若亡郑而有益君。
【状后】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24】若舍郑而以为东道住。
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式分析与翻译

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式分析与翻译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句子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通过对文言文句式的分析和翻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古代汉语的形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句式,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翻译。
一、主谓结构在文言文中,主谓结构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它通常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下面是一个例子:吾爱彼科技公司。
在这个句子中,“吾”是主语,表示“我”,“爱”是谓语,表示“喜爱”,“彼科技公司”是宾语,表示“那个科技公司”。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我喜爱那个科技公司”。
二、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在文言文中也非常常见。
除了有主谓结构的成分外,还加上了宾语成分。
下面是一个例子:汝见吾友。
在这个句子中,“汝”是主语,表示“你”,“见”是谓语,表示“见到”,“吾友”是宾语,表示“我的朋友”。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你去见我的朋友”。
三、倒装结构在文言文中,倒装结构也十分常见,它能够增强句子的语气或调整语序。
下面是一个例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这个句子中,谓语“者”位于主语“师”之后,构成了倒装结构。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老师,是用来传播知识、接受学问、解答疑惑的”。
四、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由两个或多个平行的句子组成,通过并列连接词来将它们连接起来。
下面是一个例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这个句子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并列的两个句子,通过连接词“不见”来连接。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你难道没有看到,黄河的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却不再回流”。
五、从句结构从句结构在文言文中也经常出现,它可以进一步展开句子的内容或表达更加复杂的观点。
下面是一个例子:昔之良马,骄不可治。
在这个句子中,“骄不可治”是一个从句,用来进一步说明“昔之良马”的性格特点。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过去的优秀马,因为骄傲而无法驾驭”。
通过对文言文句式的分析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逻辑结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积累和理解各类句式,并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精心整理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常见的疑难固定格式:1.“……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若’'文:2.“所以”——A .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
B .表凭借、依靠、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人、事或物)”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强盗的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的原因,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卖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飘泊四方、孤独无依,相似的东西是什么?就像那在天地间飞来飞去的一只孤独的沙鸥。
④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雪花纷飞相似的东西是什么?撒在空中的盐勉强可以相比较,却比不上随风起舞的杨花柳絮。
4.“有所……”——“有……”、“有……的(人、事、物)”、“无所……”——“没有……”、“没有……的(人、事、物)”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5.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②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兮奈若何?——译文: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姬,对你怎么办?6.唯(惟)……之……、唯(惟)……是……——“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
其中“唯(惟)”是副词“只”,其中“是”、“之”是宾语前置标志)①唯(惟)余马首是瞻。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
(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②唯(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只听“耶”每④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译文: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8.“无乃……乎”、“非乃……乎”、“不乃……乎”——“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
文言文句式、翻译原则及方法

(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介词 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
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介词的宾语一般要
放在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 放在介词前。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
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 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 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 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5、“……为……”式。用动 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6、用“乃、即、则、皆、必”等
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
否定判断。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
渑池会 结束后,赵王等回到赵国,因为蔺 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蔺相如做上卿。
保留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 舍郑 以
之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 边道路上的主人。
2 、审视之,(之)短小,黑赤色,(成)顿(觉) 非前物。
增补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封狼居胥”,用典故,翻译为“想要建立像汉朝霍去病 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
凝缩法
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 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可翻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 雄心”。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 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 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 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 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 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 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 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 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 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 正确的。
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
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 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 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 项。 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 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 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 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 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 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 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 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 为正确答案。 例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 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 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 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

2.(2017· 浙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 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 来见。”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 不容众也。 (选自刘向《说苑· 尊贤》)
综合训练 (2015· 湖南)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 位于仁寿宫。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 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 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 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 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 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 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 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 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 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 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 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 而犹未之寤也。(选自《隋书》)
文言文翻译之译好
四类特殊句式
临场翻译,关注“特殊句式”Biblioteka (定)主+(状)谓+(定)宾
1. 最不容易发现的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最难发现、最 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 很难把握。这里,如: 求 可使报秦者 人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蚓无爪牙之利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群臣侍殿上者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夺志也”,可在动词“夺”前面加上“被”,
也没有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
被动句。
2.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结构主
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
的“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句
有时候文言文表被动, 没有任何标志,靠语意 来判断。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当堂训练
1、下列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相同的 D ) 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村中少年好事者
C掭以尖草 D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2、翻译 国胜君亡,非祸而何? 国家被战胜了,国君逃跑了, 不是祸又》“教材基础 回扣”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理 解并掌握两种句式的基本特点与 翻译。
2、搜集《三维设计》“教材 基础回扣”中的倒装句与省 略句,从中找出其中规律。
考点解读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4、为高考必考题型,分值6分
当堂训练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
)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当堂训练
2、翻译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环滁(滁州)皆山也。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请翻译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哀请命于 勾践。 (2005)
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当面向勾践 哀求饶他性命。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从 这则消息获得一个什么认识?
词汇是语言发展中最活跃的元素
今王出。
尸方(古氏族部落)不出。
王正(征)尸方。
帝受我又(佑)。
往逐豕,获。 ——甲骨爻辞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从 这几则甲骨爻辞能得出一个怎 样的结论?
语法是语言发展中最稳定的元素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所共传的宝贝。 臣诚恐见欺于王 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哀请命于勾践。 (2005)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 富之,是富桀也。 (2006)
2012年《现代汉 语词典》第6版问世, 最新的这版词典可说 得上是与时俱进,增 收了“给力”“雷 人”“被代表” “宅”“限行”“摇 号”“地沟油”、 “房奴”“团 计算”“北漂”“潜规则”“山寨” “PM2.5”“捷 购”“微博”“云 运”“寿司”“粉丝”等 3000多条新词,与此同时,又 拒收“剩男”“剩女”“神马”“有木有”等网络词汇。 词典一问世,就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热议。中国 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说,新 词的出现,或者一些旧词产生的新义新用法体现了语言 的发展变化,从而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
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信而见疑。
近十年福建高考文言文考查
2004—05,在文言文阅读语段之外,另选 取一段简短的文言文进行考查。
2006—08,在文化经典阅读中进行考查
2009—13,在文言文阅读语 段中择取两个句子进行考查
近十年福建高考文言文考查
献子执(之)而纺于庭之槐。(2004) (汝)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004)
被动句
文言文表被动有固定的格式,最 典型的是: 为 …… 所 …… 见 …… 于 ……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这两个固定的被动结构常可以拆 开单用:
皆为戮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不拘于时。
被动句
“被”字在文言文中, 偶尔也可以表被动:
周公之被逮。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为、乃、即、 则、亦、本、非 等虚词也可以构 成判断,但都不 能算是判断动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是亦走也。 臣本布衣。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判断句
“是” 在先秦时, 没有表示判断的情 况,它构成判断的 用法是从中古开始 的。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汝是大家子。 问今是何年,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
请翻译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个人,我与谁一起呢?
竖子不足与谋。 小子不值得与他谋划。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从 这几句文言文翻译中发现什么 问题?
文言文存在一些特殊的句法
文言文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考点解读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句式翻译的基本 要求: 调(整语序)
替(换形式)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与规范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004)
想 连得它 要 词, 到 承 接 什 请句 么 求末 语 助 词
想要的东西得到了,又什么请求呢?
调整、替换
(你)想要的东西(已经)得 到了,又请求什么呢?
请翻译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 之,是富桀也。 (2006年)
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 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 求使他(国君)富有,这是 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者, ……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吾乃燕人张翼德。
(项)梁父即楚将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