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PPT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D)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3.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D)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4.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
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想一想,议一议 环境、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即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蝙蝠

猫头鹰






向日葵朝向太阳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阔叶林
针叶林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淡水鱼
海水鱼
在河流中生活的鱼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
8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思考:生物因素有哪些?
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B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1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C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 C.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D.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想一想,议一议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阳光、温度、水和二氧化碳等。
2.这些生态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科学管理草场;
③加强立法管理;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 于破坏。
海洋生态系统
思考
海洋生态系统
1.典型的动植物
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浅海区有很多大型的藻类。海洋动 物主要集中在水深150米以内的水域中。在深海区的动物 对环境有特殊的适应
2.特点 浮游植物数量极多,有大量浮游动物
现状:淡水生态系统中,主体
是淡水,其他各种水生动植物都 属客体,只要主体的淡水环境不 被破坏,客体一般不会出现太大 的问题。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也 就基本上能够保持平衡
农田生态系统
思考
农田生态系统 1.特点
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 常突出,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这一系统的主 要成员。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大地,水、 空气在全球范围内运动将各个生态系统联 系起来。
从地域关系看,黄河、长江从它们的源头 是森林生态系统出发,经过草原、农田、 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最后融入大海。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无论是人类还是 其他的动植物都能把不同的生态系统联系 起来。如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
有“绿色水库”之称
森林中的动物
草原生态系统
1.特点: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不如森林生态 系统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 种群结构和群落结构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2.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①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②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3.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①合理放牧(采用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的方法);
2.发展条件 必须依靠人类的管理才能 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3.退化因素 人的作用消失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1)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土壤
思考:
非生物因素对 其他生物的影响?
小麦生长的因素: 阳光、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 七星瓢虫、蚜虫、蛇、杂草......
(2)生物因素: 老鼠、蚯蚓、七星瓢虫、蚜虫、蛇、 杂草 思考: 生物因素对 其他生物的影响?
思考狮子、老虎、羊这三种生物之间的 关系?
种内:合作--一群狮子合作围捕一只羊 竞争--两只老虎竞争吃一只羊 种间:捕食--狮子或者老虎吃羊 竞争--狮子和老虎竞争吃一只羊 寄生--狮子、老虎或者羊身上都寄 生着各种细菌
归纳总结: 1、生物圈、环境、生态因素的概念 2、生物的生长和分布受到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的影响。 3、生物间关系: 种内:合作、竞争 种间:捕食、竞争、寄生
1、生存空间:生活 在麦田里 2、周围影响因素: 阳光、温度、水、土 壤、老鼠、蚯蚓、七 星瓢虫、蚜虫、蛇、 杂草......
三、生态因素
1、概念: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 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2、分类: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小麦生长的因素: 阳光、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 七星瓢虫、蚜虫、蛇、杂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
通过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的环 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思考: 熊猫的生 活环境是 怎样的?
二、环境的概念
生物生活的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 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观察书本13页图1-12,思考小麦 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

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实验探究的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与交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舒服的分布吗?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订计划: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

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骆驼失水少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莲的茎叶中的气腔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是对单侧风的适应;避役的体色随环境改变有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葵花朵朵向太阳有利于接受阳光。

蚯蚓对环境的影响:目的要求: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方法步骤:1.取甲、乙两只大烧杯,在每只底部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细沙上再铺一层湿土,每层约为烧杯高的1|4.每铺一层,稍加整平、压实,并在烧杯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

2.向甲烧杯中放入若干条活蚯蚓,乙烧杯中不放蚯蚓。

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喷洒适量的水,并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蚓的饲料。

烧杯口盖上玻璃板,注意应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保证空气的交换。

3.将甲、乙两装置放置在黑暗处几天后,观察。

为什么要设置两套装置?乙装置有什么作用?两套装置可形成对照;乙装置起对照作用。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例】(2015,鞍山) 在探究“水分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你 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1)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干燥 的土壤(实验组),另一侧放入______ 潮湿 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______ 的土壤( 对照组) 。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 ,观察鼠妇分布情况。预计 潮湿 侧移动,说明鼠妇的生活需要______ 水 。 鼠妇向_______
(3)制订计划:围绕假设的问题 ,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 提出的问题 和___________ 作出的假设 来进行。通常实验设计只探 设计要紧紧围绕___________ 究其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因素 ,也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控制实验变量。同时 ,实验设计还应考虑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的 可操作性。 严谨 (4)实施计划:按照计划严格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实施计划要______ 准确 。另外,为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应多次_______ 重复 实验。 ,记录要______ (5)得出结论:反复分析实验结论,看其与________ 假设 是否相符。 (6)表达和交流:与他人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 建议,保证探究结论的科学性。
【例2】(2015,武威)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 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3 条食物链组成。 (1)该食物网由____ 生产 者,可通过_______ 光合 作用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水稻属于______ 合成有机物。 竞争 。 (3)在该食物网中,蝗虫和田鼠的关系是________ 降低 。 (4)如果大量捕杀蛇类,会导致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稻产量_______ 【解析】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 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稻→蝗虫→麻雀→蛇、水 稻→麻雀→蛇、水稻→田鼠→蛇,因此该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为3条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水稻属于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 机物。(3)在该食物网中,蝗虫和田鼠同时以水稻为食,所以蝗虫和田鼠 的关系是竞争关系。(4)如果大量捕杀蛇类,会导致田鼠和麻雀的数量增 加,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稻产量降低。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水是影响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1 热带雨林: 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多
2 沙漠: 仅少数动植物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 一、提出问题: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 二、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 三、制定计划:确定实验探究方案 • 四、实施计划: 实验探究,获得实验数据
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偶然性, 不足以说明问题;用10只可以减小误差。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可以减小误差 4、为什么装置要一边遮光、一边不遮光? 设置对照。一组光照、一组阴暗。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捕食关系(最常见的)
2、竞争关系
3、合作关系 4、寄生关系(寄生虫)
寄生关系(寄生虫)
从一个12岁男孩脑中取出的绦虫
显微镜下的体表寄生虫
捕食关系
狮子在捕食斑马
狐狸追捕老鼠
竞争关系
狮子和大象争夺有限的水
竞争关系
水稻和杂草竞争阳光、水、肥等
合作关系
蚂蚁合力搬食物
合作关系
蜜蜂合作筑巢
海葵和小丑鱼的互利共生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界,生物受到很多生物的影响, 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 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 实验装置:
在铁盘内铺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 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阴暗(纸板)
明亮(玻璃板)
实施计划
•方法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放入5只鼠 妇。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 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2-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PPT课件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2-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PPT课件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是最大的 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部 1.生物圈的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2.以海平面为基准,上、下各达 10千米,总厚度为20千米左右。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练习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 是:A.生物圈由植物、动物以及微生 物构成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 C.生物圈是指生物活动能够到达的范 围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
检测对象 A B
DDT浓度/ 0.00 2.0
×10-6
5
CD E 0.5 75.5 0.04
检测对象 A B C D E
DDT浓度/ 0.00 2.0 0.5 75.5 0.04
×10-6
5
根据上表所列检查结果分析:
(1)5种生物的食物链关系可能
是A E C B D 。
(2)从表中可以看出, 生物体中 DDT浓度的积累是通过 食物链 这条
3.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 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4.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 色 水5.库淡”水及生“态地系球统之肺”的美称。
6.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
种 类 7.相城对市较生少态,系统结构简单, 易退 人化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 种类和数量少。
练习2:生物圈的范围为: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 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 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 岩石圈的表面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 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 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第二章第一节 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第一节 了解生物圈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土壤等。
火眼金睛区
• 观察图1-12,想一想,影响小麦生活的非 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需要怎 样的环境条件?
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分、土壤、温度。 生物因素:蚜虫、七星瓢虫、老鼠、蛇、蝗虫、杂草。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阳光等, 还要除草、除虫、松土、施肥等。
4、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和温 度等,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 ‗‗‗ ‗ 的影 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鱼儿要生活 在水里,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那么什么是环境,环境只是指生物生活的地 点吗?
环境:不仅指生物生存空间,还包括存 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 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如:大鱼吃小鱼,杂草生长在小麦里。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 的影响 ①互助合作
例如:蜜蜂采蜜、蚂蚁搬运食物)
②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害,一方受益 前者为后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例如:棉蚜与棉花 ③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例如:牛和马竞争一片草地 ④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 例如:蛇吃老鼠
8、沙藁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
作业:练习二
1、下列生态因素中,对鳄鱼、袋鼠、大象和鸽 子的生活有影响的共同因素是( ) A、食物 B、温度 C、水分 D、以上都是 2、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的分布随海拔的变 化情况是:下层为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 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 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3、2011年5月非律宾塔阿尔火山呈现爆发迹象, 附近湖水温度升高,鱼类死亡。导致鱼类死亡 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光 C、水分 D、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学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的水平。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相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所以分为两个课时。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二)教师准备:准备实验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的。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呢?鱼儿能离开水吗?向日葵离了阳光能生存吗?环境的概念:生物圈的定义:环境会影响生物的分布。

地球上所以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提问]郊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合大熊猫生长的特点。

[讲解]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新疆东部。

大熊猫食物单一,以箭竹等竹类植物为食,大熊猫生活还需要有水源。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提问] 什么是环境?环境仅仅只生物生活的空间吗?[思考]鱼儿只有水就能正常生长吗?[讲述]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生长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提问]请看图,在这片麦田了中小麦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你能对这些因素实行分类吗?[讲述]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阳光、水、温度、土壤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态因素;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杂草是有生命的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提问] 阳光、水、温度、土壤对小麦生长有什么影响?[讲述] 没有氧气无法实行光合作用。

温度低种子不能发芽,生长慢水少小麦枯萎,水多根容易烂。

土壤肥沃生长好,土壤贫瘠生长差。

[提问]非生物因素会不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展示]阔叶林和针叶林,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

[讲述]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没有影响呢,我们通过度析了解。

大雁南飞、向日葵朝向太阳生长。

[提问]上面的图中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对小麦生长有没有影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讲述]老鼠破坏农田、蛇吃老鼠、蚜虫吃麦叶、瓢虫吃蚜虫、杂草和小麦竞争空间、水、阳光肥料。

蚯蚓松土肥土。

[讲述]生物之间存有捕食、竞争关系,还有其他关系吗?[展示] 雄狮子追捕斑马、猫捕老鼠、蜘蛛捕捉蝗虫、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水稻与杂草、蜜蜂、蚂蚁、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小丑鱼与海葵、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蛔虫、跳蚤等图片[讲述]生物之间有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寄生关系。

[提问]你能进一步将这些关系实行分类吗?[讲述]同种生物有竞争和互助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寄生关系。

[提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作用于环境那生物怎么样才能生存呢?请看教材资料分析,思考:骆驼和骆驼刺怎样适合缺水的环境?海豹怎样适合寒冷的环境?仙人掌怎样适合沙漠的环境?[讲述]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能够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合缺水的环境。

另外骆驼一次能喝大量是水,并能将水储存有胃里,这样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合。

骆驼刺根系很发达,这样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

它的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这样减少水分的散失。

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具有保温作用[提问]你还能举出那些生物适合环境的例子?[展示]竹节石(拟态)、变色龙(保护色)、毒剑蛙(警戒色)图片[提问]生物对环境是适合是绝对的吗?[展示]雷鸟[讲述]雷鸟冬季羽毛变白,但当没有下雪时,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

[小结]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必须适合环境才能更好是生存。

[提问]生物能不能影响环境呢?[观察]思考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提问]你还能说出那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讲述]蜣螂出国救澳大利亚草场的故事[展示]人类排放废水废气的图片[小结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有力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小结2]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分布,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作业课课练习:教材18页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环境的概念二、生态因素1.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土壤、空气、海水咸度、ph值等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2. 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合作、互利共生等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周围有许很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环境?二、探究过程:(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做出假设:(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学生分两组: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1: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都盖上黑纸板。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学生2:设置明暗条件:都放上湿土,一边盖了黑纸板,一边盖玻璃板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明亮的环境或潮湿、干燥的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对照实验的变量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学生:讨论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把鼠妇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绝大部分移至黑暗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环境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黑暗潮湿 5 6 7 8 9明亮干燥 5 4 3 2 1(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2、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并提出开始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

(3)5分钟后,鼠妇绝大部分移至湿土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环境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温暖 5 6 6 8 9冰凉 5 4 4 2 1(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学生得出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学生自学教科书的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教师: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有一些生命的因素呢?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的生活;还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的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教师: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所以生态因素也就能够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个现象展开讨论。

问题: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受到了损失?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展开讨论: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4、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学生装观察教科书第10页中图书馆-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状况。

蚯蚓有刚毛有助于它在土壤中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

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到活动使土壤变得更疏松和肥沃。

针对蚯蚓的生活状况,引际学生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合环境,也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课堂小结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

作业: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中青蛙的生状况,谈一谈怎能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