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一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这是一道看似严肃的题目,但我们要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一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及底基层。
简单来说,就是路面上的一种材料,它可以让我们的脚步更加稳定,行驶更加安全。
那么,这些基层和底基层的质量如何呢?我们接下来就来详细讲述。
我们要检查这些基层和底基层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厚度不够的话,路面就会很不平整,行车时会感到颠簸。
所以,我们要确保每一层的厚度都达到了标准。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做事情一样,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们要检查这些基层和底基层的强度是否达标。
如果强度不够,那么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路面就会出现裂缝,甚至塌陷。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一样,要有足够的毅力和信心去克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要检查这些基层和底基层的颜色是否均匀。
颜色不均匀的话,会影响到整个路面的美观度。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一样,要时刻保持整洁大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我们要检查这些基层和底基层的平整度。
平整度不好的话,会影响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要有良好的心态一样,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一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我们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查,确保每一层都能达到要求。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事情一样,要有条不紊地进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让我们的道路更加平坦宽广。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关注这些基层和底基层的质量问题,毕竟它们关系到我们出行的安全和舒适度。
我们也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运用到工作中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2008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级配碎石(碎砾石)已检验、试验合格。
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已完成。
施工前进行ioo~2oom式验路段施工,采用计划用于主体工程的材料、配合比、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实地铺筑试验,确定在不同压实条件下达到设计压实度时的松铺厚度、压实系数、压实机械设备组合、最少压实遍数和施工工艺流程等。
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1)轧制级配碎石的材料可谓各种类型的岩石(软质岩石除外)、砾石。
轧制碎石的砾石粒径应为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碎石中不应有黏土块、植物根叶、腐殖质等有害物质。
2)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3)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组成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1.2.1-1的规定。
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表1.2.1-1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②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组成接近高限。
③底基层所列为未筛分碎石颗粒组成范围。
4)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砾石的压碎值应满足表121-2的规定表121-25)碎石或碎砾石应为多棱角块体,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5%扁平细长碎石含量应小于20%2.2.2机具主要机械:装载机、推土机、摊铺机、平地机、压路机、水车、运输卡车等。
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蛙夯或冲击夯、手推车;水准仪、全站仪、3m直尺、平整度仪、灌砂桶等。
一般机具:测墩、3mn或5mm直径钢丝绳、倒链、铝合金导梁等。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一施工放样一级配碎石(碎砾石)材料拌合一运输一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或摊铺机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护3.2准备下承层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2)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颗粒小于5mm)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
3)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的颗粒组成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2.1-1的规定。
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表1.2.1-1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4)级配砾石用做基层时,石料的集料压碎值应满足表1.2.1-2的规定。
表1.2.1-2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压碎值2.2.2机具主要机械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水车、运输卡车等。
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蛙夯或冲击夯、手推车;水准仪、全站仪、3m直尺、平整度仪、灌砂桶等。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运输→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碾压→接缝→养护3.2准备下承层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
新建下承层应通过验收,达到本规程规定;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用必要的处理措施。
下承层不宜作成槽式路面。
3.3施工放样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上明显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中线、边线、标高标记明显。
3.4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
级配砾石(砂石)可在拌和厂用多种机械进行集中拌合,如强制式拌合机、卧式双转轴桨叶式拌合机、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等。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2008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2)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颗粒小于5mrh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3)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的颗粒组成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1.2.1-1的规定。
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表1.2.1-1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4)级配砾石用做基层时,石料的集料压碎值应满足表121-2的规定表1.2.1-2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压碎值2.2.2机具主要机械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水车、运输卡车等。
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蛙夯或冲击夯、手推车;水准仪、全站仪、3m直尺、平整度仪、灌砂桶等。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f施工放样f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f运输f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f碾压f接缝f养护3.2准备下承层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
新建下承层应通过验收,达到本规程规定;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用必要的处理措施。
下承层不宜作成槽式路面。
3.3施工放样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上明显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咼程。
中线、边线、标咼标记明显。
3.4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
级配砾石(砂石)可在拌和厂用多种机械进行集中拌合,如强制式拌合机、卧式双转轴桨叶式拌合机、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等。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碎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一、材料要求1.用于底基层的级配碎石颗粒组成范围应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由37.5~19mm、19~4.75mm碎石及4.75mm以下石屑组配而成,单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碎石中针片状颗粒总含量不超过20%,碎石中不应由粘土块、植28%,塑注:①示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6,其他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9;②示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接近高限;③示底基层所列为未筛分碎石颗粒组成范围。
2.4.(1(2(3(4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2.施工放样(1)在老路面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段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设指示桩(2)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志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3.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合级配碎石在碎石场集中拌合均匀4.摊铺(1)将混合料均匀地卸在路幅中央,路幅宽时,也可将混合料卸成两行,然齐(2(35.(112t以超过(2内侧向外侧碾压(3)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端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一般需碾压6~8遍,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路面二侧应多压2~3遍(4)碾压速度,头二遍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采用2.0~2.5km/h (5)碾压前和碾压中应适量洒水(6)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或急刹车(7)在碾压中视压实碎石缝隙情况撒嵌缝料6.接缝处理(1(21.2.3.4.。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2、施工准备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级配碎石(碎砾石)已检验、试验合格。
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已完成。
施工前进行100~200m试验路段施工,采用计划用于主体工程的材料、配合比、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实地铺筑试验,确定在不同压实条件下达到设计压实度时的松铺厚度、压实系数、压实机械设备组合、最少压实遍数和施工工艺流程等。
材料及机具材料1)轧制级配碎石的材料可谓各种类型的岩石(软质岩石除外)、砾石。
轧制碎石的砾石粒径应为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碎石中不应有黏土块、植物根叶、腐殖质等有害物质。
2)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
3)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组成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的规定。
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注:①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6,其他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9。
②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的颗粒含量组成接近高限。
③底基层所列为未筛分碎石颗粒组成范围。
4)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砾石的压碎值应满足表的规定。
表5)碎石或碎砾石应为多棱角块体,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5%;扁平细长碎石含量应小于20%。
机具主要机械:装载机、推土机、摊铺机、平地机、压路机、水车、运输卡车等。
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蛙夯或冲击夯、手推车;水准仪、全站仪、3m直尺、平整度仪、灌砂桶等。
一般机具:测墩、3mm或5mm直径钢丝绳、倒链、铝合金导梁等。
3、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级配碎石(碎砾石)材料拌合→运输→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或摊铺机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护准备下承层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
新建下承层应通过验收,达到本规程规定;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用必要的处理措施。
级配碎(砾)石底基层和基层标准化施工

级配碎(砾)石底基层和基层标准化施工一、一般要求1.级配碎石。
(1)级配碎石应用预先筛分成几组不同粒径的碎石和4.75mm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
缺乏石屑时,也可以添加细砂砾或粗砂,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不如添加石屑的级配碎石。
也可以用颗粒组成合适的含细集料较多的砂砾与未筛分碎石配合成级配碎砾石。
(2)级配碎石的最大粒径直控制在31.5mm以下,压碎值:基层不大于26%;底基层不大于30%o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超过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不应有粘土团、植物等有害物质。
拌和用料应按照工地建设标准化要求存放。
(3)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o(4)级配碎石基层未洒透层油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
(5)级配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混合料,摊铺机摊铺。
2、级配砾石。
(1)天然砂砾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而且塑性指数在9以下时,可以直接做底基层。
(2)砾石的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压碎值不大于30%,颗粒中细长及片平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o(3)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o二.施工前准备1.将拌和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由计量部门进行计量系统标定,经项目法人或总监办认可。
2、试验人员确定好料斗不同开口尺寸、电机转速与材料流量关系图。
3、建立施工工点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技术控制措施、工程进度计划等提驻地办批准后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4、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纵断面参数,桩号按照5m为最小单位依次计算好设计中桩、边*庄的高程。
5、对已交验的路基放出底基层的中线和边线,每IOm设一中线*庄(曲线段5m),并在两侧路肩边缘设置指示桩,桩上明显标记设计高程,用白灰画出边缘线。
按设计结构层中口位置向外培筑好内侧竖直的土路肩。
6、对下承层用清扫机清扫干净,洒水湿润下承层。
不得有积水。
7、混合料组成设计:(1)依据技术规范及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组成设计,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2)依据目标配合比,进行混合料试拌,确定好料斗开口尺寸及电机转速,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批准。
粒料类基层(底基层)施工 级配碎(砾)石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级配碎石是指各档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一定比例混合, 级配满足一定要求且塑性指数和承载比均符合规定要求的 混合料。
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砾石是指各档粒径的砾石和砂按一定比例混合, 级配满足一定要求且塑性指数和承载比均符合规定要求的 混合料。
指标 压碎值(%) 针片状颗粒含量(%) 0.075mm 以下粉尘含量(%) 软石含量(%)
级配碎(砾)石基层(底基层) 材料技术要求
01
基层(底基层) 02
施工技术
03
04
识读基层(底基层)
级无配碎机(结砾合)石料基稳层定(底类基基层层) (底基材料层技)术施要求工
粒料类基层(底基层)施工
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标 准与控制
C目 录 ONTENTS 1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2 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3 材料分档与掺配
1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级配碎石所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层位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极重、特重交通 重、中、轻交通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22 ≤26 ≤18 ≤20 ≤1.2 —
≤26 ≤26 ≤18 ≤20 ≤2 —
基层
≤3
≤5
底基层
—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30 ≤35 ≤20 ≤20
— — — —
1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用作级配碎石或砾石的粗集料应采用具有一定级配的 硬质石料,且不应含有黏土块、有机物等。
级配碎石或砾石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 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 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 径应不大于37.5mm。
2 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 颗粒级配。 级配碎石或砾石中的细集料可使用细筛余料,或专门 轧制的细碎石集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
1、引用文件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2、施工准备
2.1作业条件
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
桶等。
一般机具:测墩、3mm或5mm直径钢丝绳、倒链、铝合金导梁等。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级配碎石(碎砾石)材料拌合→运输→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或摊铺机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护
3.2 准备下承层
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
新建下承层应通过验收,达到本规程规定;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用必要的处理措施。
下承层不宜作成槽式路面。
3.3施工放样
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上明显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中线、
3.4
普通水泥3.4.1
3.4.2
3.4.3
3.4.4
3.4.5
备。
3.5运输
3.5.1
3.5.2
3.5.3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
3.5.4级配碎石(碎砾石)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
运送级配碎石(碎砾石)较摊铺工序只提前数天。
3.5.5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3.5.6检查松铺材料的厚度,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3.6摊铺
3.6.1级配碎石(碎砾石)用于城镇快速路和主干路时,应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其他碎石摊铺机摊铺。
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级配碎石(碎砾石)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
摊铺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约1%,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应铲除,并用新级配碎石(碎砾石)填补或补充细级配碎石(碎砾石)并拌合均匀。
摊铺机
3.6.2。
的“窝”
3.7碾压
3.7.1以上压路
6~8遍,碾压后应使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用
2.0~2.5km/h。
3.7.2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7.3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3.7.4碾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随时适当补水,保持湿润,不得积水。
凡含土的级配碎石(碎砾石)层,都应进行滚将碾压,一直压到碎石层中无多余细土泛到表面为止。
滚到表面的浆(或事后变干的薄土层)应清除干净。
3.7.5碾压成活后,发现粗细骨料集中的部位,应挖出,换填合格材料重新碾压成活。
3.7.6碎石压实后及成活中应适量洒水,并视压实碎石的缝隙情况撒布嵌缝料。
宜采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成活,碾压至缝隙嵌挤密实、稳定,表面平整,轮迹小于5mm。
3.8
3.8.1
3.8.2
5~8m
3.8.3
后相隔约
3.8.4
石(碎砾石)摊铺后一起进行整平和碾压。
3.9养护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抽检不应少于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
4.1.2级配碎石压实度,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7%、底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5%。
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每1000㎡抽检1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或灌水法。
4.1.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设计要求时每车道。
每20m,测1点。
注:1.B为施工时必要的附加宽度。
5、成品保护
6
6.1
施工人员应集中注意力,面向施工机械作业。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6.2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垃圾应及时运至合格的垃圾消纳地点,施工污水应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采用低躁机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如发电机)进行专项隔离,
减少噪声扰民。
采用有封闭设施的运输车辆进行材料运输,减少遗撒及扬尘污染。
对施工便道应采取硬化措施并进行日常养护,洒水保湿抑制灰尘;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清洁池或车轮清洗设备。
对现场的存土场、裸露地表采用防尘网覆盖、喷洒抑尘剂或进行临时氯化处理。
7、质量记录
7.1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原材料质量进场检验及复检记录
7.2击实报告及灌砂法或灌水法压实度试验记录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