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编辑本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标准名称;-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编辑本段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空气质量分级标准空气质量是指大气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浓度和组成状况,以及对人体健康、动植物生长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为了科学评价空气质量,各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空气质量分为六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

一级空气质量最优,六级空气质量最差。

不同级别的空气质量标准主要根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来进行评定。

一级空气质量标准是指空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在国家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以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基本无害。

这样的空气质量通常出现在郊区、远离工业区和交通干扰的地方。

二级空气质量标准是指空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在国家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范围内,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较小。

这样的空气质量通常出现在一般城市郊区和一般工业区。

三级空气质量标准是指空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样的空气质量通常出现在一般城市和一般工业区。

四级空气质量标准是指空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明显超过国家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已经超出可接受范围。

这样的空气质量通常出现在工业集中区和城市主干道附近。

五级空气质量标准是指空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已经达到危险程度。

这样的空气质量通常出现在重工业区和城市主干道附近。

六级空气质量标准是指空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特别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已经达到严重危害程度,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这样的空气质量通常出现在工业重镇和城市主要交通干道附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空气质量,根据不同级别的空气质量标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环保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空气质量能够逐步改善,让人们能够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享受更加健康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添加时间:[2004-05-27]创建人:管理员GB 3095-1996 (代替GB 3095-82)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1-18批准1996-10-01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标准名称;-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GB/T 15262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 8970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GB 6921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6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 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 8971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264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3环境空气氰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3、定义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空气质量检测标准是指用于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程度的标准,它通常包括一系列参数,如PM2.5、PM10、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通常由政府或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发布,并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空气污染治理和公共健康维护等领域。

在中国,空气质量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

自2012年开始,中国实施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该标准共分为6个级别,从优到劣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

其中,一级为最优空气质量,六级为最差。

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PM10、SO2、NO2、CO和O3六种。

下面是对这6种污染物的详细介绍和空气质量标准的具体要求:1. PM2.5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是空气中最危险的污染物之一。

它们能够深入肺部并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等疾病。

因此,世界各地都制定了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

在中国,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采用24小时平均浓度和年均浓度两种方式进行评价。

24小时平均浓度的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年均浓度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

如果24小时平均浓度超过100微克/立方米时,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

2. PM10PM10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是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

它们主要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中国的PM10空气质量标准同样采用24小时平均浓度和年均浓度两种方式进行评价。

24小时平均浓度的限值为150微克/立方米,年均浓度限值为70微克/立方米。

如果24小时平均浓度超过420微克/立方米时,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

3. SO2二氧化硫(SO2)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燃油的燃烧。

它们可在空气中形成二次污染物,如硫酸雾和硫酸盐等。

它们对人类和环境有害,能够引起学生流失、植物死亡和建筑物损坏等问题。

中国的SO2空气质量标准采用日均值进行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标准1. 引言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是评估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的重要依据。

为了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标准。

2. 术语和定义2.1 环境空气质量:指环境中空气的无毒、无害、无异常性质的整体状态,是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条件。

2.2 空气污染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根据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进行计算。

2.3 首要污染物:在一段时间内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污染物。

2.4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5 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6 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2.7 臭氧:是一种蓝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主要存在于光化学烟雾中。

2.8 颗粒物: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包括PM2.5和PM10等。

2.9 苯并[a]芘: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2.10 氟化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包括无机氟化物和有机氟化物。

2.11 铅及其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2.12 镉及其化合物: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2.13 砷及其化合物: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2.14 汞及其化合物:一种有毒的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2.15 挥发性有机物:指在常温下容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排放。

空气等级划分标准

空气等级划分标准

空气等级划分标准
空气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
1. 按照空气污染指数(API)进行划分:
API在0~50之间,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API在51~100之间,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符合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空气质量的要求。

API在101~200之间,为三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若长期接触本级空气,易感人群病状会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符合特定工业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API在201~300之间,为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

接触本级空气一定时间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

API大于300,为五级标准,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症状并出现某些疾病。

2.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林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衡量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几级标准主要就是看这个地方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如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浓度达到几级标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原文。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一。

环境空气质量那可是关乎咱们每个人的大事儿!这评价标准啊,就像是一把尺子,衡量着咱们呼吸的空气到底咋样。

1.1 首先得说说这污染物的浓度。

像大家都熟悉的 PM
2.5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家伙,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可不能太高。

要是浓度超标了,那可就麻烦啦,咱们的呼吸道、心肺都得跟着遭罪。

1.2 空气质量还得看天气状况。

风大的时候,污染物容易被吹散;要是没风又闷着,污染物就容易堆积,空气质量能好吗?
二。

2.1 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也得考虑地域差异。

大城市车多人多工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空气质量面临的挑战就大;小乡村山清水秀,空气相对就清新得多。

2.2 季节因素也不能忽视。

冬天取暖,烧煤的多了,空气质量可能就下降;夏天植物茂盛,能帮忙净化空气,情况就会好一些。

2.3 还有特殊的天气情况,比如沙尘天气,那漫天的黄沙,能把空气质量搅得一塌糊涂。

三。

3.1 要想让环境空气质量好起来,咱们每个人都得行动起来。

少开一天车,多坐几次公交,这都是在为好空气做贡献。

3.2 工厂也得负起责任,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别光想着赚钱,把污染留给大家。

aqi空气质量指数标准

aqi空气质量指数标准

aqi空气质量指数标准
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气体污染程度的指标。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标准,AQI分为六个等级,即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具体标准如下:
1. 优(0-50):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

2. 良(51-100):空气质量可接受,但对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可能有较小影响。

3. 轻度污染(101-150):易感人群出现不适症状,一般人群影响较小。

4. 中度污染(151-200):进一步影响易感人群健康,一般人群出现不适症状。

5. 重度污染(201-300):进一步影响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所有人群健康影响加剧。

6. 严重污染(>300):健康警告,所有人群健康影响严重。

根据每日实际测量的空气质量指标,将对应的数据转换为相应的AQI值,可以直观地了解空气质量的好坏,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百科名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目录
前言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定义
分类和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浓度限值
监测
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标准的实施前言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定义
分类和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浓度限值
监测
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标准的实施展开编辑本段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
容和章节有改变:-标准名称;-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编辑本段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
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编辑本段引用标准
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
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 9801 空气质量一
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264 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3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引用标准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 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 环境空气氰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编辑本段定义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植物生长季平均: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编辑本段分类和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编辑本段浓度限值
本标准规定了各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的浓度限值,见表1。

表1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单位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二氧化硫SO2 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2 0.05 0.15 0.06 0.15 0.50 0.10 0.25 0.70 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
总悬浮颗粒物TSP 年平均日平均0.08 0.12 0.20 0.30 0.30 0.50
可吸入颗粒物PM10 年平均日平均0.04 0.05 0.10 0.15 0.15 0.25 氮氧化物NOx 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5 0.10 0.15 0.05 0.10 0.15 0.10 0.15 0.30
二氧化氮NO2 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4 0.08 0.12 0.04 0.08 0.12 0.08 0.12 0.24
一氧化碳CO 日平均1小时平均 4.00 10.00 4.00 10.00 6.00 20.00 臭氧O3 1小时平均0.12 0.16 0.20
铅Pb 季平均年平均 1.50 1.00 微克/立方米(标准状态)
苯并[a]芘B[a]P 日平均0.01
氟化物 F 日平均1小时平均7①20①
月平均植物生长季平均1.8② 1.2②3.0③ 2.0③微克/(平方分米.日) 注:①适用于城市地区;②适用于牧业区和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蚕桑区;③适用于农业和林业区
编辑本段监测
采样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

分析方法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见表2。

表2 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污染物名称分析方法来源
二氧化硫(1)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2)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3)紫外荧光法①GB/T 15262-94 GB 8970-88
总悬浮颗粒物重量法GB/T 15432-95
可吸入颗粒物重量法GB 6921-86
氮氧化物(以NO2计) (1)Saltzman法(2)化学发光法②GB/T 15436-95
二氧化氮(1)Saltzman法(2)化学发光法②GB/T 15435-95
臭氧(1)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2)紫外光度法(3)化学发光法③GB/T 15437 -95 GB/T 15438-95
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GB 9801-88
苯并[a]芘(1)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GB 9871-88 GB/T 15439-95
铅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264-94
氟化物(以F计) (1)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④(2)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⑤GB/T 15434-95 GB/T 15433-95
注:①②③分别暂用国际标准ISO/CD10498、ISO7996,ISO10313,待国家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④用于日平均和1小时平均标准;⑤用于月平均和植物生长季平均标准。

编辑本段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见表3 表3 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SO2,NOx,NO2 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TSP,PM10,pb 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SO2,NOx,NO2,CO 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8小时的采样时间
TSP,PM10,B(a)P,pb 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2小时的采样时间
SO2,NOx,NO2,CO,O3 1小时平均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
pb 季平均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F 月平均每月至少采样15日以上
植物生长季平均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70%个月平均值
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2小时的采样时间
1小时平均每小时至少有45分种的采样时间
编辑本段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小时、日、月、季和年平均浓度的限值,在标准实施中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目的监督其实施。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由地级市以(含地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划分,取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