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理解)
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
(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一章 绪论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消费习惯,品种)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多需要富含脂肪和热量的食品和羽绒、裘皮等服装;而生活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则多需要清淡食品、防暑药品和降温空调等设备。
(灾害性气候)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贸易地理学所要研究的是:在商品流通领域里,贸易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影响地域国际贸易的因素(二)进出口商品结构研究(三)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地理位置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地理位置:地球上某一事物处在地球表面的什么空间区域。
1.自然地理位置对国际经贸的影响A 经度的差异,使国际贸易中存在时差问题。
B 纬度的不同会对一个区域的农业生产、海洋运输等方面产生不同影响。
2.海陆位置的影响A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特点,使得北半球成为人类经贸活动最活跃的地区;B 沿海地区具有临海位置优势,且海洋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海洋运输、海洋养殖捕捞等产业活动,一般经贸较发达。
3.地形对国际经贸活动有哪些方面的影响?(1) 地形种类多样利于开展多种生产活动。
(2)盆地或地势低洼的地形区,往往存在酸雨、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从而增加工业生产的成本。
(3)海底大陆架不但适宜海洋养殖、捕捞业的发展,而且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能源供应地。
(4)岩溶、丹霞地形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资源优势。
(5) 两大高山带火山、地震频繁,为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资源可供利用。
4.气候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1) 气候的地域分布规律,影响国际贸易中大宗农产品的构成、流向及价格。
(2) 影响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及运输。
(3)气候差异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从而影响国际贸易市场中消费品的种类与数量。
(4)适宜的气候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5)灾害性气候,常常使工农业减产、交通中断,从而影响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供应数量和履约时间。
5.民族对国际经贸的影响1、一个国家若民族构成复杂,往往会影响其外贸环境的稳定性;2、一些民族在生产、生活和消费等方面独特的要求,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生产和贸易活动。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影响:地理大发现促使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介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形成的空间分布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形成因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成为贸易的重要中心,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南美洲的农产品等。
2.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不同也影响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发达国家的货物和服务需求较大,成为其他国家出口的主要目标地。
3. 政策环境: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也会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产生影响。
如贸易壁垒的存在会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协定和关税减免政策则有利于扩大贸易规模。
主要格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资源型经济贸易集中: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成为资源型经济的出口中心,如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
2. 制造业贸易集中:制造业产品的生产通常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专业技术支持,制造业贸易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德国、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市场需求和产业链的分工决定。
3. 区域贸易合作加强:为了提高贸易效益和应对挑战,各国之间加强了区域贸易合作。
如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共同市场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政策环境决定。
影响因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的推进导致了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
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得生产和贸易的分工更加细化,推动了资源、资金和技术的跨国流动。
2. 国际竞争优势:国际竞争优势的不同也导致了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
一些国家拥有特殊的技术、品牌、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吸引了国际贸易流向这些国家。
3. 政策调整: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调整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例如,关税减免政策的实施会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的集聚效应。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1学科简介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社会经济科学范畴,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在涉外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建立国际贸易空间(地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理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2主要内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
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3研究方向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征,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市场中不同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输和销售的情况。
它是商业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因此对世界路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和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学属于社会经济科学领域,是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际科学。
在对外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树立国际贸易空间(区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差异和全球格局的基础上,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掌握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了解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根据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生产力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生产进行分析。
研究主要工农业部门的分布特征,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原材料和加工产品的产销关系为对象,研究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和采伐业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所形成的空间流。
尖端技术和高加工商品。
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因此对世界路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和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界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
研究其功能,条件,类型和布局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一,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也称为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或国家结构,是指每个国家或地区组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通常用其在进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
出口量或该国家的进出口总额。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指示一个国家的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从而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之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程度。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一到九章)选择1.地理位置表示方法: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2.绝对位置又称经纬位置、数理位置、天文位置。
3.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
4.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联合国官方语言。
5.亚太经合组织特点:开放性、渐进性和灵活性、非强制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相结合。
6.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破坏与耗竭(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资源日益匮乏、矿产自愿的储量急剧下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水源和海洋污染:排放废水废液、倾倒垃圾、海上石油采集和运输中的泄漏;放射性污染)、人口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恶化。
7.世界六大储油区:中东储油区(沙特阿拉伯——石油王国)、中南美洲储油区、欧洲及独联体储油区、非洲储油区、北美储油区、亚太储油区。
8.小麦产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第三加拿大,第四澳大利亚、第五阿根廷。
主要进口国为独联体、东欧国家和中国。
9.大米(稻谷)中国、印度种植面积最广,中国产量最多,欧美等国产量少,消费少,为出口国。
泰国出口最多。
印度尼西亚、日本、中国为进口国。
印度尼西亚纯进口国。
10.玉米:二战后发展最快的农作物,主要种植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其中北美产量最多,占世界一半。
产量美国最多,其次为中国,第三为墨西哥。
主要进口国日本、欧盟、中国、独联体。
11.棉花:四大产棉区最大产棉区在亚州南部,产量约占世界一半,第二达产棉区在美国南部,第三大产棉区拉丁美洲,第四产棉区在非洲,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
主要进口国欧洲、巴西、中国,均为纯进口国。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涉及到地理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交通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政治因素等。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就国际贸易地理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
地理位置不仅影响着国家对外贸易的方式和策略,也影响了区域间贸易的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可以通过降低交通和运输成本,更快地进行国际贸易活动。
例如,地处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它们成为全球石油贸易的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也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竞争力和地位,从而对国际贸易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分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极大,例如,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东地区、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结构和模式。
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以资源为优势,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发展。
而资源匮乏的国家则主要以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形式参与国际贸易。
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会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度。
资源贫乏的国家通常需要依赖其他国家的资源进口,形成贸易依存关系,而资源富集的国家则通过资源出口获取贸易利益。
三、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环节。
交通运输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提高贸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陆地运输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都对国际贸易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世界贸易主要依靠船舶运输,现代船舶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加快了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交通运输设施的不完善会对国际贸易造成限制和阻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地理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在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即研究国际贸易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了解贸易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和气候条件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各国物资和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规模。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捷的海上交通条件,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市场规模都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较为发达的国家通常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因此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如德国的汽车制造、日本的电子产品等。
3.政策因素
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也对贸易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受阻,而开放政策则有利于促进
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地理的重新布局。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也对贸易地理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规律和趋势
1.集聚效应
国际贸易往往呈现出集聚效应,即类似产品和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集中的趋势。
比如,酒类产业在法国的波尔多地区、中国的云南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地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2.区域一体化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个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例如欧洲的欧盟、亚洲的亚太经合组织等。
区域一体化通过打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成本和提升市场规模,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投资活动。
3.价值链重组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环节分散到全球各地,形成价值链分工。
不同环节的加工和生产在不同地区进行,这导致了贸易地理的重组和调整。
例如,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扮演着组装和加工的角色,而发达国家则负责高端技术和研发。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意义
1.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国家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同时,贸易地理的规律和趋势也为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的资源存在差异,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
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出口自身特色产品,而资源短缺的
国家则可以通过进口满足自身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3.推动文化交流和认知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
认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贸易活动不仅仅是经济的交流,更是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重要学科。
其研究成果对于了解贸易的本质和推动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国家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