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

合集下载

糖尿病患者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

糖尿病患者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

黑龙江医药HeilongjiangMedicineJoumalVoL22No.62009・863・糖尿病患者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邝旭霞.余澄清。

陈冰冰广东开平市中心医院药荆科摘要目的:促进我院在糖尿病患者中用药咨询以及药学监护的开展。

方法:通过查阅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咨询情况、内容,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的内容和开展的必要性。

分析在我院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论:用药咨询的开展和药学监护的实施是发达国家药学服务的新趋势,也是新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我院有必要在糖尿病患者中试点性的开展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

中图分类号:IL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82(2009J06—863—02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在亚洲是常见病,发病率为城市成人人口的5%一10%,WHO估计亚洲有大约五千万的DM人。

亚洲人群中的DM发生呈上升趋势,DM并发症也会相应增加,最终会成为主要的卫生及经济问题。

药学监护(PharmacGutiealCarePC)也称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学者Hepler和Strand提出,美国药师协会对药学监护的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负责的与药学有关的保健,目的是得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确定结果…。

针对糖尿病这个群体。

药师在岗位实践中开展了用药咨询和药学监护,并且根据糖尿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解决了他们用药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使其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用药,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1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咨询内容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使药师跳出调剂、供药、管药的圈子,走向临床,面向病人,直接为病人服务。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全方位的综合干预。

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控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正确、有效的用药咨询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分析

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分析
1 4 4 用, 由于错过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 的时间 , 同样难 以达 到预防 用药预期效果。我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 0 . 5 2 小时 占 2 4 %, 术前 预防给药存在不合理。 3 - 4用药时 间 :抗 菌药物 的有 效覆盖时 间应包括 整个手 术过 程 和手术 结束 后 4 h , 总 的预 防用药 时 间不超 过 2 4 h , 个别 情 况可延 长至 4 8 h 。手术时 间较短 ( < 2 h ) 的清洁手术 , 术前用药 次 即可 l 】 1 。平均使 用天数 为 2 . 2 4天 ; 预防用 药时 间 2 4 h停 药 5 3例 占 2 7 %

北方药学 2 0 1 3年第 1 0卷第 1 2期
由术后用药 时间看 出, 其用药时 间长 , 应 严格控制 , 加 强 监督。我院 I 类手术切 口预防用药基本合理 , 但选药还存在起 点高 、 术 后 用 药 时 间 长 的少 数 情 况 , 增 加医院感染 概率 , 同 时 也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 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 保证用 药 的 安 全有 效 。 参 考 文 献 [ 1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卫生部. 抗菌 药物 临床 应用指导原 则[ s 】 . 北
中图分类号 : R 9 7 7 . 1 +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1 2 — 0 1 4 4 — 0 2
目前 , 糖 尿 病 已经 成 为 继 恶 性 肿 瘤 、 心 血 管 病 之 后 的第 三 胍 类 + a 一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 岛 素 增 敏 剂 、双 胍 类 + 磺 酰脲 大严 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l 1 l 。有资料显示 1型糖尿 类+ a 一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苯 甲酸衍生物+ 胰岛素增敏剂+ a 一 葡 病患者 占 1 0 %, 2型糖尿病 患者 占 9 0 %1 2 1 。我 国用于 临床 的 口 萄糖苷酶抑制剂 、苯 甲酸衍生物+ a 一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双胍 服降糖 药可分 为以下 5大类 : 双胍类 ; 磺 酰脲类 ; a 一 葡萄糖苷 类 。根据 患者反馈信息 , 对不同患者个体 化给药 , 均 能较好地 酶抑制剂 ; 胰岛素增敏剂 ; 苯 甲酸衍生物 。为 了解我 院门诊患 控制血糖水平 , 减少不 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者应用 口服降糖药 的现状 , 收集我院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2年 1 2 3讨 论 月 口服 降 糖 药 的 门诊 处 方 1 2 0 0张 , 对其种类 、 用药 频度 、 联 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 的提高 ,人们在 向都市化生 活转化的 等 情 况 进 行统 计 分 析 , 具体 情 况 如 下 。 同 时 ,儿 童期 肥胖 与 人 口老 龄 化 日益 成 为 两 种 突 出 的 社 会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象, 而这 两 种 社 会 现 象 是 糖 尿 病 和 糖 耐 量 低 减 ( I T G) 的 关 键 因 1 . 1 一 般 资料 :收 集 我 院 2 0 1 1 年 1 月一 2 0 1 2 年 1 2月 应 用 口服 素[ 3 1 。本次调查我 院门诊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是 2型糖尿病 ( 非 降糖类药物 的门诊处方 1 2 0 0张 , 对其种类 、 用 药频度 、 联 用等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 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从 以上数据看 , 我 院的磺酰脲限定 E l 剂量 ( D D D) 为标准计算 用药频度 ( D D D s ) 。 且格列美 脲用 药频 度最 高。格列美脲 为第 三代 磺酰脲类 口服 D D D值 以《 中国药典) ) 2 0 1 0年版和新 编药 物学( 第 1 7版 ) 规定 降糖药 , 只需早餐 时一 次服用 , 方便易行 , 且疗效确 切 , 药物 问 及药说 明书规定的 D D D值为准。 D D D s = 某药 的年消耗量/ { 亥 药 相互作用少 , 副作用相对较轻 , 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新型磺酰脲 的D D D值。对 口服降糖药联用情况进行分析 。 类降血糖药l 4 _ s 1 , 并且价格低廉 。格列吡嗪缓释 片 D D D s 排在第 2结 果 3位 , 用药频率也较高 。格列吡嗪是第 二代磺酰脲类 口服 降糖 2 . 1 各类 口服降糖药 门诊应用情况 : 我 院门诊患 者 口服我院现 药 ,主要 有促进胰 岛 B 一 细胞分 泌胰岛素及 增强胰 岛素 的作 有的各类 降糖类药物应 用情况 ( 见表 1 ) 。 用。由于其价格较低 , 深受广大农村患者的欢迎 。磺酰脲类 口 表 1 各类口服 降糖药应用情况 服降糖药 的不 良反应较大 ,现在临床上 已渐被苯 甲酸衍生物 所代替 。 二 甲双 胍 缓 释 片 的 用 药 频 率 仅 次 于 格 列 美 脲 , 因为 缓 释 剂 型 具 有 以最 小 剂 量 达 到 最 佳 有 效 的 血 药 浓 度 ,而 且 能 维持 平稳 的血药浓度优点 , 因此 , 二 甲双胍缓释片 的使用频率要 大 大高于二 甲双弧片。二 甲双胍属于双胍类 口服降糖药 , 具有抑 制食 欲 , 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 促进细胞双葡 萄糖 的无 氧酵 解, 抑制葡萄糖异生 , 有减轻体重 和降低血脂 的作用[ 6 1 , 是治疗 肥胖 型糖尿病 的首选药 。而且价格低廉 , 具有单 用不 引起低血 糖 的特 点 , 易被 广 大 患 者 接 受 。 瑞格列奈是一种与磺酰脲类有相似 的作用机制 的促 胰岛 素分泌药 , 其 口服吸收快 , 作用迅速 , 能改 善早 期胰 岛素 分泌 受损 , 从 而 抑 制餐 后 血 糖 升 高 。瑞 格 列 奈 不 良反 应较 磺 酰 脲 类 2 . 2口服降糖药单用和联 合用 药情况 : 在这 1 2 0 0张处方 中, 其 少 , 安 全 性 高 于后 者 。 中单 一 种 用 药 的 为 6 8 0张 , 占5 6 . 7 %; 两联用药的为 4 0 0张 , 占 阿卡波糖是 a 一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 ,能抑制食物多糖 的分 3 3 . 3 %; 三联 用药 的为 1 2 0张 , 占1 0 . 0 % 。单 用 处 方 常 见 降糖 解 , 使 葡萄糖 吸收相 对减慢 , 并可改 善糖 耐量 , 提高胰 岛素的 药: 二 甲双 胍 片 、 二甲双胍缓释 片 、 瑞 格列奈片 、 格列美脲 片 、 敏感 性 , 该 药是轻 型 、 肥胖 、 年纪大 、 肾功能不好 、 餐后 高血糖 格列 吡嗪缓释片 ; 两联用 药处方常见 降糖 药 : 磺酰脲类+ 双胍 的 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临床上常与双胍类 、 磺酰脲类或 类 、磺酰脲类+ a 一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磺酰脲类+ 胰岛素增敏 胰岛素联用达到 良好控制血糖 的效果 。但是其价格较高 , 因此 剂、 双胍类 + 苯 甲酸衍 生物 、 苯 甲酸衍生物 + 胰岛素增 敏剂 、 苯 D D D s 也 较 靠后 。 甲酸衍生物+ a 一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联用药常见降糖药 : 双 糖尿病病 因复杂 , 对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 , 应采取个体化

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在临床使用概况

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在临床使用概况

双胍等 : 乙双胍 ( 苯 降糖灵 ) 一般 不 良反 : 应如 口臭 、 胃肠道反应等发生 率较磺酰脲
类高 , 易发 生乳酸 性 中毒 , 其是 老 年人 尤 不宜单用 。多数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 , 肝
肾功 能 不 全 和 慢 性 心 肺 疾 病 患 者 禁 用 。
关 键 词 降 糖 药 格 列 齐特 格 列 毗 嗪
格 廉 。缺点是作用时 间短 , 须每 天给药 3
次, 剂量 大 , 良反 应 较多 , 不 对磺 胺 药 过
敏 、 肾功 能不全 、 肝 白细胞减 少 的患 者禁
作用 ; 亦能刺 激 胰 岛 细 胞使 胰 高 血糖
素分泌受抑 制 , 尚有 抑制肝 糖原 分解 , 促 进肌 肉利用 和 消耗葡 萄糖 的作用 。使用 该药有剂量 小 , . 吸收快 等特 点 , 口服 口服 时需整片吞服 。剂量 因人而异 , 一般推荐 起始剂量 5 g 日, m / 1次/日, 餐 前 3 早 0分 钟服用 。以后 根据 血糖情 况调 整剂 量及 服药时 间 。其 代 谢 物无 活性 , 由肾脏 排
葡萄糖苷酶抑 药 , 这是 一类 教新
格列喹酮 ( 糖适平 ) 格列 喹酮系第 2 :
型 口服降血糖药物 , 院在使用 的有阿卡 我 波糖及类似 物依 帕司他 。阿卡波 糖其 降 糖作用 的机制 是抑制 小肠 壁细胞 和寡 糖
竞争 , 与 一葡 萄糖 苷 酶 可逆 性 地 结 而 合, 抑制酶 的活性 , 而延缓 碳水 化合 物 从 的降解 , 成肠道 葡萄糖 的 吸收缓 慢 , 造 降
的 药 品 。例 1 医师 咨 询 有 一 泌 尿 系 感 染 :
用药咨询 : 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 了护士 需
要 更 多 的获 得 有 关 药 物 的 剂 量 、 法 、 用 注

临床上应用的降糖中药是

临床上应用的降糖中药是

临床上应用的降糖中药是降糖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降糖中药是指通过口服或其他方式摄入,能够起到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是中医药学领域里研究重点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关注中药在糖尿病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降糖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中医药理论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滞、湿困的病因导致的,很多降糖中药在其中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与此同时,现代医学通过对中药药理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一些降糖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这种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降糖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降糖中药的常见应用在临床上,常见的降糖中药包括苦瓜、黄芪、山药、金银花等。

苦瓜具有清热解毒、降血糖、明目等功效,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黄芪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山药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对降低血糖有一定的帮助;金银花则可以清热解毒,对预防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这些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中医辨证施治与降糖中药应用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降糖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气虚型糖尿病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黄芪、人参等温补中药进行治疗;对于阴虚型糖尿病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黄芪、枸杞子等滋阴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发挥降糖中药的疗效。

四、降糖中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虽然降糖中药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例如,一些降糖中药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副作用,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患者在服用降糖中药时,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调理、保持适当的运动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店糖尿病专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药店糖尿病专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药店糖尿病专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药店糖尿病专员是指在药店工作的专门负责咨询和服务糖尿病患者的人员。

其工作内容和职责主要包括:
1. 糖尿病知识咨询: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并发症等,能够向患者提供准确、科学的糖尿病知识咨询,解答患者的疑问。

2. 药物指导与辅导:根据医生的处方,了解和熟悉糖尿病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等,向患者提供药物使用指导和辅导,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解答患者对药物的疑问。

3. 营养指导:具备基本的营养学知识,能够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饮食原则,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4. 血糖监测与数据分析:熟悉血糖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教导患者正确进行血糖监测,并对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关建议和调整。

5.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了解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能够向患者提供预防和管理并发症的建议和指导,推荐适当的体育锻炼、心理辅导等方法,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6. 疾病教育和宣传:开展糖尿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患者和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推广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提高社会关注度。

7. 药品销售与服务:根据患者的需求,向患者推荐和提供合适的糖尿病相关药品,并提供售后服务和咨询,解答患者对药品的疑问。

总之,药店糖尿病专员的工作目的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用药。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指南。

一、口服药物1. 史格列汀:史格列汀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一种胰岛素释放剂,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副作用包括低血糖、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3.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和抑制肝糖原合成的药物,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腹胀、味觉异常等。

建议在餐后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二、注射药物1.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的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不足时的补充。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皮下脂肪增多等。

建议在饭前或饭后进行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瑞格列奈:瑞格列奈是一种肽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发痒等。

建议在餐前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三、注意事项1. 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2.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调整用药剂量。

3. 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部位、时间和频率。

4. 用药期间应避免大量饮酒和吃高糖食物。

5. 如果出现低血糖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因此,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注意饮食、运动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慢病管理用药知识(1)

糖尿病慢病管理用药知识(1)

糖尿病慢病管理用药知识(1)糖尿病慢病管理用药知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需要长期的慢病管理。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将从用药剂型、用药原则、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糖尿病慢病管理用药知识。

一、用药剂型目前常见的糖尿病药物有口服药和注射药两种剂型。

1.口服药口服药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分泌增多剂、胰岛素受体激动剂等。

2.注射药注射药包括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协同剂等。

二、用药原则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个性化、适量、有效、安全。

1.个体化用药每位患者的糖尿病病情都不一样,所以用药也应量身定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史、痛苦、并发症等个体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适量用药适量用药是指用药剂量应在安全范围内,不能盲目增加用药量以达到更快的控制血糖的目的。

3.有效用药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血糖、控制病情、减少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药物治疗应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

4.安全使用药物糖尿病药物使用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方式,避免出现低血糖、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三、用药注意事项1.药物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

口服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它们的使用应该在饭后,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注射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较短,需要进行多次注射,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2.定时用药糖尿病药物治疗需要定时用药,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

使用药盒或闹钟提醒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服药习惯。

3.低血糖风险低血糖是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慢病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治疗,而药物治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剂型,个体化、适量、有效、安全地用药,并注意用药的注意事项,以达到更好的控制血糖的目的。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合理应用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合理应用

1 1 磺酰 脲 类 .
此类 药 物 主要通 过 促 进胰 岛 素分 泌
而发挥作用 , 抑制 AT P依 赖 性 钾 通 道 , k 外 流 , 使 p
细 胞 去极 化 , a 内流 , 发 胰 岛素 与受 体 结合 , 除 c 诱 解 受 体后胰 岛 素抵抗作 用 , 胰 岛素作用 加强 。 类 药物 使 该
13 葡 萄糖 苷 酶抑制 剂 该 类 药物 竞 争性 抑 制麦 芽 .
糖酶 、 萄糖 淀粉 酶及 蔗糖 酶 , 断 1 4糖 苷键 水 解 , 葡 阻 ,一
延缓 淀粉 、 糖及麦 芽糖 在小肠 分解 为葡 萄糖 , 降低 蔗 对 空腹 及餐后血 糖 、 化血 红蛋 白有 明显疗效 , 糖 对胆 固醇
也有 明显 降低作用 , 而且 能降低 心血 管事件 的发 生 , 单
用无 低血 糖 风险 , 与磺 酰 脲类 药 物或 胰 岛 素合 用 不仅
主要有 甲苯磺 丁脲 、 格列 本脲 、 格列 吡嗪 、 列齐特 、 格 格
列 美脲 、 格列 喹酮 等 。该 类药 物适宜 于 2 糖尿病 , 型 但 因其易 引起低 血糖 , 老年 患者 使用时应 特别 注意 。 类 该
萄糖 的利用 , 抑制肠 道对 葡萄糖 的吸收 , 制肝糖 异生 抑
和肝 糖输 出[ , 2 减少 糖 的生 成 而发挥 降血糖 作用 。 ] 目前 使用 最广泛 的是二 甲双胍 。双 胍类药 物可 抑制食 欲及
肠道 吸 收葡 萄糖 而减 轻体 重 , 于肥 胖 2型糖 尿病 患 对
间和方 法 。③ 注意 药物 的相互 作用及 不 良反应 。④ 药 物 经济 学方 面的合 理性 。 目前 口服 降血糖药 物 主要 分 为 磺 酰脲 类 、 双胍 类 、 萄糖 苷 酶抑 制 剂、 岛 素增 敏 葡 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对策。

方法:摘选94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糖病患者,以数字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7),开展常规降血糖药物口服干预,研究组(n=47),开展药学服务干预,总结分析两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效果、服药依从性以及服务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FBG、2hBG以及HbA1C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也明显更高,P<0.05。

结论:对于接受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对其开展药学服务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其各项血糖指标控制,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积极作用,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药物;药学服务;干预措施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全身性的慢性病症,有着极高的临床发病率,发病原因主要是机体胰岛素分泌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3.2%,且仍呈现为逐年升的趋势[1]。

糖尿病是一种以中老年人群为高发群体的疾病,但近年来,受到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生正向着轻化的方向发展[2]。

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尚未找到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控制血糖为主,且大部分的患者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口服降血糖药物以控制病情进展,而药物服用过程多伴随一些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较低,在很大程上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此外,口服的降血糖药物种类繁多,而且用法、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糖尿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极容易因为服用药物不当导致药物疗效不佳甚至病情恶化,而开展药学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3-4]。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摘选94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糖病患者,以数字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7):男25例,女22例;年龄:40-79岁,年龄均值(57.12±3.22)岁;体重:49-72kg,体重均值(62.11±2.34)kg;病程2-10年,病程均值(5.11±0.45)年;研究组(n=47):男26例,女21例;年龄:41-79岁,年龄均值(57.08±3.18)岁;体重:50-72kg,体重均值(62.15±2.29)kg;病程3-10年,病程均值(5.16±0.47)年;此研究已获院伦理委员会授权,且组间患者一般数据比较差异均(P>0.05),对比可行。

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给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5]:FBG≥7.0mmol/L或2hBG≥11.20mmol/L,HbA1C≥6.5%;所有患者及(或)家属均表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以及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有出血倾向者;合并胃肠重度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精神或认知异常,无正常沟通能力者。

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降血糖药物口服干预,即:向患者详细讲解降血药物的服用时间、用量以及方法等,并将糖尿病相关相关的知识宣传手册发放到患者手中。

研究组开展药学服务干预,详细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疾病知识、饮食、运动、药物使用、低血糖紧急处理以及自我监测血糖等知识,通过健康教育让早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患者病程较长则加强药学知识服务指导,告知患者遵医服药对其疾病治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血糖水平控制,减少对疾病有不利影响的因素产生,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指导患者遵医用药,促进血糖控制,大部分的患者只关注疾病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疾病本身有着许多的认知误区,经常出现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导致病情经常反复,对此,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有关知识,包括降血糖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等,确保患者合理服药,提升药物降糖效果,提醒患者必须严格遵医服用药物,禁止私自增减药物用量、更换药物用法甚至停药,提升其用药依从性。

(2)合理选择降血糖药物。

当前,临床中常用的降血糖药物主要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双胍类以及格列奈类等,护理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药物,其中的磺脲类为中等降血糖药物,药物机制刺激患者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为第一代降血糖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多,而第二代磺脲类的药动学、药效学均得以改善,降糖效果明显提升,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第三代磺脲类中的格列美脲除了降糖效果理想,而且用量更小、见效更快、药物持续时间也更长,患者肝肾功能不全仍可服用;格列奈类药物机制与磺脲类降类似,但格列奈类可以选择性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药物安全性更高,不易发生低血糖,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明显更优,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联用,但禁止与磺脲类药物联合。

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其中的苯乙双胍容易引起乳酸性中毒,而二甲双胍在合理用药范围不易中毒,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联合与胰岛素使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也可与磺脲类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提升药物疗效,是高血脂、高血糖等患者的首选降血糖药物。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对双糖、多糖进行延缓,将其转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的葡萄糖,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水平。

(3)指导患者正确口服降血糖药物。

降血糖药物的种类较多,每一种药物的用法均不相同,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各种药物的正确用法,如磺脲类药物适合在用餐前的30min口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可在其进食第一口饭时同时嚼碎口服;二甲双胍类最佳的口服时间为餐后30min;控制制剂需进行吞服,而不能嚼碎服用,长效制剂1天服用1次,短效制剂1天服用3次,药物用量需严格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决定。

(4)不良反应指导。

患者口服降血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口服二甲双胍类,胃部可能会出现不适感,护理人员需提前告知患者这是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所致;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能会引发腹部不适、排气以及胀气等,而引发此类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未吸收药物于小肠中发酵所致,均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告知患者可以安心的服用药物,提升用药依从性。

1.3指标观察(1)干预前后,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FBG、2hPG指标采用普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开展检测。

(2)干预后,评价两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标准:患者严格遵医服药,未出任何更改药量、用法或停药的行为为完全依据;患者基本能够遵医用药,更改药量、用法或停药行为不超过3次为基本依从;患者经常出现更改药量、用法甚至停药行为则为不依从。

(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病例数=总依从性。

(3)采用我院自身的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者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总分100分,分值高于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

(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此研究数据全部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表示为“[例(%)]”表示,以“χ2”进行差异检验;计量数据表示为:“()”,以“t”进行差异检验,若P<0.05,为有意义。

1.结果2.1组间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干预前,组间FBG、2hBG以及HbA1C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但干预后,研究组的FBG、2hBG以及HbA1C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

见表1:表1 组间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组别FBG/mmol/L餐后2h血糖/mmol/L HbAlc/%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7)9.79±0.487.47±0.4313.25±2.1810.16±1.879.11±1.167.14±1.03研究组(n=47)9.81±0.466.02±0.4013.27±2.218.45±1.369.13±1.195.07±0.85t0.20616.9260.044 5.0700.08210.62 P0.8370.0010.9640.0010.9340.001 2.2组间服药依从性对比干预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见表2:表2 组间服药依从性对比(例/%)组别完全依从/例基本依从/例不依从/例总依从率/%对照组(n=47)2216980.85研究组(n=47)3114295.74χ2--- 5.044P---0.0242.3组间服务满意度对比干预后,研究组的服务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见表3:表3 组间服务满意度对比组别非常满意/例满意/例不满意/例总满意度/%对照组(n=47)2317785.10研究组(n=47)3511197.87χ2--- 4.918P---0.0263.讨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服药,而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方法较多,加上服药次数多,种类多复杂,患者在口服药物过程中,极容易因为药物服用不当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情恶化、血糖波动增加以及不良反应,尤其是在患者出院后之后,由于没有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与督促,加上各种原因的影响,经常出现不按时服药或者漏服药物的行为,患者的整体服药依从性较差,不仅导致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严重者甚至造成病情加重而再次入院接治疗,因此,近年来,临床医生与临床药学人员对于如何提升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7-8]。

医院的药房在很大程度是药剂科专业水准、人员素质以及整体管理质量等反映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医院内疗的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社会声誉以及经济效益,是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体现的一个重要科室,尤其是药师承担着保障患者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是医院用药服务的执行者,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用药指导,让患者在最低的支出下获得最大的效益[9]。

作为一个合格的临床药师必须要依据临床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例如深入住院部进行出院带药教育、住院教育、科普健康读物发放、开设专家药物咨询窗口以及开通服务热线为患者进行详解的用药讲解等,通过专业、科学的药学服务,各个科室医生的良好配合与支持,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有效,尤其是对糖尿病这种终身性疾病而言,有效的药学服务干预是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关键,对于患者血糖控制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有着极大的影响[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