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1-1a
必修一历史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一历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选拔了大量有才干的官员C. 增强了中央集权D. 以上都是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海外贸易伙伴C. 收集异域奇珍D. 以上都是答案:A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A. 巩固了中央集权B. 推行了“康熙字典”的编纂C.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D. 以上都是答案:D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结束了封建帝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6. 五四运动的爆发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B.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C.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D. 以上都是答案:D8.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A. 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B. 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D. 以上都是答案:D9.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哪些重要的经济政策?A. 土地改革B. 公私合营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A.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B.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郑国渠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A. 《诗经》B. 《史记》C. 《红楼梦》D. 《西游记》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千金方》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绘画作品?A. 《清明上河图》B. 《千里江山图》C. 《富春山居图》D. 《韩熙载夜宴图》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6. 简要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郡县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1)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1)选择题1.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________。
A. 政治家B. 诗人C. 作家D. 画家答案:C. 作家2. 中国共产________________。
A. 军队B. 党派C. 领导者D. 企业答案:B. 党派填空题1. 中国的四大古书包括《尚书》、《礼记》、《诗经》和《______》。
答案:《春秋》2.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__和指南针。
答案:火药简答题1. 请简单描述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答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语言文字、历史、哲学、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
2. 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成立。
解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发展和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起源于隋朝,经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使得中国的政治权力得以制度化,并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并考取功名。
此外,科举制度还造就了大量的文人士大夫,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貌。
2. 请简要解释"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开放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开放政策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开放政策还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中央集权的措施?A. 郡县制B. 封建制C. 行省制D. 诸侯制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建立丞相制度D. 实行科举制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科目有哪些?A. 明经、进士B. 明法、明算C. 明史、明书D. 明礼、明乐4.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科举制B. 建立三省六部制C. 推行新法D. 实行行省制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建立东厂B. 推行海禁政策C. 废除丞相制度D. 实行科举制6.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科举制B. 建立军机处C. 推行新法D. 实行行省制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地方行政制度?A. 郡县制B. 封建制C. 行省制D. 诸侯制8.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建立丞相制度D. 实行科举制9.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科目有哪些?A. 明经、进士B. 明法、明算C. 明史、明书D. 明礼、明乐10.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科举制B. 建立三省六部制C. 推行新法D. 实行行省制二、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废除封建制,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请根据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宋朝时期,推行新法,加强中央集权。
请根据材料,分析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请论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及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
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中,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是: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廷尉答案:C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A. 诗赋B. 法律C. 算术D. 武艺答案:A3. 下列哪一位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由检答案:D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是:A. 闭关锁国B. 重农抑商C. 废除科举D. 推广汉学答案:D5. 以下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B6.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重农抑商C. 罢免丞相D. 推行科举答案:A7. 唐朝时期,长安城的人口数量在世界范围内是:A. 最多的B. 较少的C. 中等的D. 不确定答案:A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险答案:B9. 清朝雍正帝在位期间,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是:A. 闭关锁国B. 重农抑商C. 废除科举D. 推广汉学答案:A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滑铁卢之战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__个郡。
答案:36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李渊3. 明朝的都城是______。
答案:北京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著名的“三藩之乱”发生在______年。
答案:1673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______是最早发明的。
答案:造纸术6.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在______年实施的。
答案:公元前1347. 唐朝时期,长安城的人口数量达到了______万。
答案:100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是______艘船。
历史必修一的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哪项措施促进了国家的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均田制答案:A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德宗答案:B3.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E. 以上都是答案:E4. 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皇帝是?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神宗答案:A5.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了哪次叛乱?A. 三藩之乱B. 准噶尔叛乱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A6. 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是?A. 1911年B. 1912年C. 1913年D. 1914年答案:A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0月1日C. 1947年10月1日D. 1950年10月1日答案:A8.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9. 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著”指的是以下哪四部作品?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B. 《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D. 《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答案:A10.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事件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E. 文化大革命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韩非子E. 墨子答案:ABCDE13.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包括以下哪些人物?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E. 赵飞燕答案:ABCD14.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E. 淝水之战答案:ABCDE15.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B. 推动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C. 为世界军事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条件D.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E. 以上都是答案: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由哪位皇帝开创的?()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玄宗D. 唐高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 宣扬国威B. 寻求贸易C.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D. 以上都是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哪些改革?()A. 推行科举制度B. 改革税制C. 推行新政D. 以上都是答案:D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6.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7年C. 1945年D. 1949年答案:A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哪一年?()A. 1949年B. 1950年C. 1952年D. 1956年答案:B9.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一项运动是毛泽东发动的?()A. 大跃进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D. 反右运动答案:C10.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建立经济特区B. 引进外资C. 扩大对外贸易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个郡。
答案:362. 唐朝时期,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规模是____平方公里。
答案:84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的____。
答案:东海岸4.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主张建立____。
答案:民主共和国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实现____。
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解析
第一章:从人类起源到农耕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
1. 人类起源于哪个大陆?
- A. 亚洲
- B. 非洲
- C. 欧洲
- D. 美洲
答案:B. 非洲
解析:根据考古学研究,人类的起源地可以追溯到非洲大陆。
2. 农耕文明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个地区?
- A. 中东地区
- B. 欧洲地区
- C. 美洲地区
- D. 非洲地区
答案:A. 中东地区
解析: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例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等。
多选题:
1. 下列哪些是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 A. 人类开始定居形成村落
- B. 人类开始发展工艺技术
- C. 人类开始形成社会等级
- D. 人类开始使用货币交换
答案:A、B、C、D
解析: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形
成了村落和城市,促进了工艺技术和社会等级的发展,也推动了货
币交换的出现。
判断题:
1. 农耕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 正确
-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农耕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采集时代进入生产时代,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第一章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一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以下哪项政策?A. 焚书坑儒B. 推行科举制C. 废除郡县制D. 实行分封制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开元盛世B. 贞观之治C. 永徽之治D. 康乾盛世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藏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B4.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与哪一位大臣共同制定了《康熙字典》?A. 纪晓岚B. 张廷玉C. 李光地D. 刘墉答案:C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三项?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 民主主义、科学主义、民生主义C.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D.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科学主义答案:A6. 下列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外争国权B. 内惩国贼C. 打倒封建D. 反对帝国主义答案:C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以下哪个战役中取得了胜利?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淞沪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B8. 下列哪一位不是新中国开国元勋?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蒋介石答案:D9.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A. 土地改革B. 经济体制改革C. 文化大革命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1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李渊2.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朱元璋3.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皇太极4. 辛亥革命爆发于______年。
答案:19115. 抗日战争胜利是在______年。
答案:1945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主要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以加强思想控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B.禹建立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帝王
C.大禹功绩卓著,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
D.原始社会被奴隶制王朝所取代
答案 D
解析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夏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国王,说明了中国社会进入王朝时代。
故选D项。
2.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世袭制度并不严密
答案 C
解析A、B两项符合史实,但均与材料无关。
根据“以兄终弟
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知,当时有严密的世袭制度,“以兄终弟及为主”,但嫡长子继承制还未确立,故D项错误,C项正确。
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这最能说明()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答案 D
解析从题干情境看,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不是向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反映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故D项正确。
4.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对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这表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诸侯王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对被兼并地区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D 项正确。
5.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C.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D.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答案 A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明确西周分封体系的特点。
分封制建立起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故正确答案为A项。
6.能够正确表达宗法制内涵和特点的材料,不包括()
A.“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B.“立子以贵不以长”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兄终弟及”
答案 D
解析宗法制的内涵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并形成大宗和小宗。
A、B、C三项符合这一内涵和特点,但不符合题意。
D项不符合这一内涵和特点,但符合题意。
7.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A.积极拥戴周天子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答案 B
解析“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反映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
8.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分封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按照宗法制的原则维系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最高统治者“共主”周王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从秦朝推行郡县制开始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2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
材料二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
材料三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西周制度相比于之前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分
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10分)
答案(1)变化: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国家产生。
原因: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
(2)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与材料二中“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即可回答“社会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政治制度的变化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尊”概括回答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而成者”即可回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