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大理古佚书钞》的文学价值
《滇海虞衡志》的民俗旅游文献学价值初探

LIBRARYANDINFORMATIONSERVICE 《滇海虞衡志》的民俗旅游文献学价值初探成 瑶 段国伟 范明泉 李 新 李 群大理学院图书馆 大理671003〔摘要〕针对云南民俗旅游发展对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内涵的需求,通过探析《滇海虞衡志》在云南民俗旅游方面的文献学价值、分析书中蕴含的丰富而珍贵的民俗资料对现代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考证依据作用,认为《滇海虞衡志》是历史的遗存、是人文精神的缩影,能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从而彰显古代文献之于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文献学价值及现代意义。
〔关键词〕檀萃 滇海虞衡志 民俗旅游 文献学〔分类号〕G256TheBookDianHaiYuHengZhiandItsPhilologicalValueofFolkwayTourismChengYao DuanGuowei FanMingquan LiXin LiQunDaliUniversityLibrary,Dali671003〔Abstract〕Yunnan’sfolkwaytourismgrowthhingesuponitsminority-ethnichistoryandculturalheritage.Inthisperspective,thepaperexploresthephilologicalvalueofthebookDianHaiYuHengZhiinfolkwaytourismandanalyzestherichandpreciousfolkwayda tainthebookthatcouldcomeassourcesintextualresearchtosupportmoderndevelopingoffolkwaytourismresources.Itbelievesthatthebookisahistoricallegacyandaminiatureofhumanismthatcouldofferfreshperspectivesandapproachesinfolkwaytourismdevel opmentanddemonstratesitsphilologicalvalueandmodernvalueinthelocaltourismendeavors.〔Keywords〕TanCui DianHaiYuHengZhi folkwaytourism philology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古代旅游文献的文献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研究”(项目编号:09Y0368)研究成果之一。
古文观止的文学价值

古文观止的文学价值古文观止是一部收集了大量古代文言文精品的文学选集,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艺术价值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探讨古文观止的文学价值,并剖析其中体现的古代文学特色和审美标准。
一、历史价值古文观止以其收录了大量历代文学名篇而闻名于世。
这些文学作品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唐代的广泛时段,展示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多样的风貌。
通过阅读古文观止,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和历史变迁有更深入的了解,体验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审美观。
二、文学性价值1. 文学作品的精品汇聚古文观止收录了许多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如《孟子·告子》、《论语·学而》等。
这些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成为儒家经典和后世文人学习的范本。
阅读这些精品作品,不仅能欣赏到雅致的文字和严谨的逻辑,还能获得对人生、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2.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古文观止涵盖了各个文学流派的作品,包括散文、辞章、诗词等多种形式。
从战国时期的雄辩辞章,到唐代的豪放诗词,古文观止展示了古代文学的形式多样性和风格丰富性。
不同的作品体现了古代文学的不同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三、审美价值1. 文字之美古文观止作为一部文学选集,非常注重文字的选用和修饰。
其中的每个字句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力求达到语言的精练和优雅。
在古文观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音韵之美、形象之美以及意境之美,这些都是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2. 意境之美古文观止中的作品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构建,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感体验,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通过欣赏古文观止中的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感悟,如《岳阳楼记》中所表现的壮美景色和《蜀道难》中所营造的险峻气氛。
综上所述,古文观止拥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它不仅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还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通过深入研究和阅读古文观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示。
汉书的文学价值

汉书的文学价值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价值:《汉书》记载了西汉王朝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的历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文献。
它不仅记录了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还对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后人了解西汉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文学价值:《汉书》的语言简练、准确,叙事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思想价值:《汉书》中体现了班固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他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观念,强调君主应该顺应天命,实行仁政,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 史料价值:《汉书》采用了大量的史料,包括正史、方志、碑刻、档案等,为后世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总之,《汉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萧统《文选》的价值

简述萧统《文选》的价值
《文选》是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所编选的一部文集,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文选》的价值所在。
首先,萧统《文选》作为一部文学集合体,其收录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骈文等多种文体形式。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风貌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阅读《文选》,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梁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当时文人士人的情感与思想。
其次,萧统在编选《文选》时,注重了文学作品的选材标准。
他要求选入作品必须具备“雅正可观”的特点,即文学作品要具备高雅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正气和美感。
这种选材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文学创作的道德伦理要求,提升了文学的品质和水平。
此外,萧统在《文选》的编撰过程中,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整理和分类。
他根据文体和主题将作品进行了分门别类,使读者能够更方便
地查找和阅读感兴趣的文学作品。
这种整理和分类的方法在后世的文学编选中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运用。
总的来说,萧统《文选》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精选的文学作品和科学的编选方法,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宝库。
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还能够为读者提供一扇了解古代文学和历史的窗口。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传承《文选》的价值,加以研究和传播,使其为我们的文化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试析辽代《龙龛手》的价值

试析辽代《龙龛手》的价值作者:黄文麒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黄文博(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摘要:《龙龛手镜》为辽代僧人行均所作,全书共四卷,由于未被收入大藏经而刻本稀见,抄本殊鲜。
虽然传世量少,但其在字书发展史、俗文字学、古籍整理、音韵、词汇研究、敦煌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龙龛手镜》;行均;价值中图分类号: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019-03一、《龙龛手镜》简介《龙龛手镜》为辽代僧人行均所作。
行均字广济,俗姓于。
本书撰写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年)。
宋人重刻时因避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嫌讳,改为《龙龛手鉴》。
全书共四卷,分二百四十二部,部首的先后和各部之字均按四声的顺序编排。
全书收字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余,注文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余。
《龙龛手镜》由于未被收入大藏经,因此刻本稀见,抄本鲜见,后世知之者甚少。
现存的版本主要有宋刻本、清刻本及抄本。
传世的宋刻本主要有三种:一是现藏国家图书馆的宋刻本四卷,短缺的第二卷由明毛晋影宋抄补。
后有玻璃版影印本;二是傅增湘双鉴楼所藏宋刻本。
民国十二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据该本影印,收录于《续古逸丛书》和《四部丛刊续编》。
不过,上海商务印书馆本的第二卷实为商务印书馆藏本,与傅氏双鉴楼所藏一、三、四卷的版本不同,赵万里与杜泽逊均判定此卷乃南宋初年浙江重刻蒲宗孟本;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宋刻本。
对以上三种宋刻本,杜泽逊先生从避讳、刻工等方面进行考订,认为三者均为南宋高宗时刻本。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宋嘉兴府刻本。
现存传世的清刻本主要有:乾隆间精刻本,前有李调元题跋,现藏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嘉庆五年(1800)慎馀堂刻本;清张丹鸣虚竹斋刻本,前有李慈铭题跋,国家图书馆与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有该本;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还藏有一个清刻、姚觐元录钱保塘批校本。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影响力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影响力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对于塑造我们国家的精神和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美丽的艺术品,更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娱乐和消遣的功能,它们隐藏着丰富的内涵,无论在当代还是在未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在文学价值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红楼梦》到《西游记》,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传统观念的深度。
《红楼梦》以其精妙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而《西游记》则以其幽默风趣和寓意深厚的故事情节,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神话小说之一。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扇通向世界精神的窗户,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写了他对失去的兄弟的思念之情,成为了人们对亲情珍爱的共鸣点。
杜甫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民众的苦难。
而苏轼的《赤壁赋》则以其辞章的华丽和意境的深邃,成为了古代文人对自由和理想追求的象征。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古代文学作品也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古代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翻译和应用,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比如,《红楼梦》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得到热爱与传诵。
古代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是文化之间的交融,更是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
这些作品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了和平与友谊的发展。
然而,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并非只停留在历史时期。
在当代社会,这些作品仍然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现代文学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古代文学所包含的人性、情感和价值观念却是永恒的。
读者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思考自己的处境和生活,从而得到启示和指引。
茅坤《汉书钞》及其评点价值

茅坤《汉书钞》及其评点价值作者:黄卓颖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17年第06期摘要明代古文家茅坤在构建自我批评观念的过程中,曾经编纂了数部古文选本和史钞。
其中《汉书钞》一直不为人所关注,时至今日,甚至都被人误解为已经亡佚。
而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实藏有明刊本《汉书钞》。
通过考察其产生、刊刻、流传的经过,以及文献的基本构成,可以让我们对其文献学价值、历史学价值以及文学价值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
關键词茅坤《汉书钞》明刊本分类号 G256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6.018Abstract The proser of Ming Dynasty, Mao Kun, also a Prose theorist, who expressed his conception by selected works, such as Shijichao, Eight note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ut one of them, Hanshuchao, has been ignored, or even been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lost. Actually, it is really exist and kept in rare-book stack of Nanjing Library now. The investigation of its production, publishing and spreading and basic composition of the literature, could help us learn the literature value, historical value and literary value.Keywords Mao Kun. Hanshuchao. The edition of Ming.茅坤作为明代中后期一位声名较著的古文家,他的一些重要的批评观念,大多是通过古文选本的编定及圈评表达出来的。
《续古逸丛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续古逸丛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续古逸丛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续古逸丛书》是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专收古籍善本的综合性丛书,近人张元济(见《四部丛刊》)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大理古佚书钞》的文学价值作者:龙静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16期【摘要】《大理古佚书钞》汇编了《三迤随笔》、《淮城夜语》、《叶榆稗史》三部明代古佚书,是明代的三部笔记小品的残抄本,文章就其文学价值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理古佚书钞;文学价值;简要分析1.前言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学就已相当发达,无论诗歌、散文、民间文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南诏时,不少诗文被收录到《全唐诗》和《全唐文》中,徐嘉瑞评价说:“边疆诗人收入《唐诗》,不易觐也。
”[1]大理国时期的散文、骈文或“行文寓散于骈,气势磅礴,典雅工整,艺术成就不逊于中原。
”或“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可与晋唐骈文争胜。
”[2]惜古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常遭战乱水火以及人为禁绝等“书厄”而多有损毁、散佚。
卲献书先生说:“南诏和大理国时期的书面文学和作家,由于资料所限,为后世知道者很少,即使这些很少的书面文学作品,其作家又多限于国王、清平官等上层人士;有关流传于当时的民族民间文学,作者确知者也甚少,创作时间亦难以确定,其作者更不为人所知。
”[3]《大理古佚书钞》(以下或简称《书钞》)汇编了《三迤随笔》、《淮城夜语》、《叶榆稗史》三部明代古佚书,是明代的三部笔记小品的残抄本,由《三迤随笔》的作者李浩的第十九代孙李莼抄录,自家传而奉献社会。
三部古佚书中,以《三迤随笔》的史料价值最高,作者李浩系明洪武云南总兵西平侯沐英入滇部队中的“中军录事”,后落籍大理。
三部古佚书的素材来源于李浩从兵燹火患中抢救出来的一批宫廷档案,以及街谈巷语的逸闻趣事。
其内容包罗万象,具备多学科价值,文学价值也很突出。
2.《大理古佚书钞》的文学价值2.1 对史事敷陈渲染,极具文学色彩天宝之战是南诏历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主要见载于《南诏德化碑》,现存于大理市太和村的太和城遗址。
碑文文体高洁,情辞恳切、工巧,记述了天宝战争的前因后果,关于战争场面的刻划有“我命大军将段附克等,内外相应,竞角竞冲。
彼弓不暇张,刃不及发,白日晦景,红尘翳天,流血成川,积尸壅水。
三军溃衄,元帅沉江。
诏曰:‘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
遂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以存恩旧。
’”[4]简洁凝练。
《大理古佚书钞》则保留了大量篇章对天宝战争进行了极具文学色彩的铺陈渲染,文史交融,提高了整部文献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三迤随笔》中的《韦安抚使与郑清平官》:“至天宝初,杨国忠为剑南节度使,误听白崖太守张虔陀言。
......杨氏派鲜于仲通出师十万讨伐,仲通兵败定西岭,何履光兵败龙山脚。
两军覆殁于石河城东十里。
主将脱逃。
”“至天宝十三载,又以剑南节度使留后李宓,带陇西子弟精兵七万及剑南诸郡兵二万馀,九万馀数号称十万之师,再次征伐南诏。
适逢盛暑,唐师恶疠猝发,三十馀日,暴死二万馀,病三万馀。
宓进退两难,屯军红山口三万众,伐木竹扎筏练水师。
”“李宓败于恶疠,父子多染疾,日死多达千人,兵无心战。
二因雨水淫湿。
三因吐蕃兵至,出海东切断宓援,断宓归路。
宓战殁洱河口,五子俱亡,唐军终至全军覆殁。
”“蒙氏功成于地利,诸蛮援蒙,以十二路兵分击唐师,唐兵顾此失彼。
李宓先亡,唐师无主,群将慌乱。
唐军多死于蛮兵毒箭、马军、轻骑、蛮刀。
八方杀戮,唐师乱不成阵而全覆于洱河南岸,惨不忍睹。
天宝之战,惨盖古今,凤见惨而心恸,令士兵收尸三万馀具,成万人冢坑,深三丈馀,并以土掩诸尸。
为时一旬,冢成而尸臭难消。
历时五年,蔓草荆棘,狐兔狼窝。
二十馀年无人至冢而鬼哭神嚎。
凤老耋,思而祭之,立万人冢碑于冢边,立德化碑于太和城朝门。
二碑文出郑清平手,详述天宝唐师覆殁始末。
”对于李宓及其五郎身死,在《三迤随笔》的《重修万人冢天宝记事碑记》也有生动描写:“宓兵不服水土,意在速战。
阁罗凤陈兵,固守河尾城。
凤施计以腐木为吊桥,宓闯桥骂阵而桥断,马陷子河,宓为淤泥没胸,亡于乱箭。
凤军杀过南岸,赞陀助以法术,风雨骤至。
白妃施以帕术而唐兵迷糊,天昏地暗,嚎声震野。
诸蛮伏兵四野,吐蕃飞骑由河东杀入。
血洗一日,雨过天青,唐兵无一活归者。
”《淮城夜语》的《散骑侍郎》篇中记:“惟天宝一役,唐大将军李宓……道阻粮绝,人误食毒果,马食断肠草死万馀。
时逢中秋,烟雨连绵,三军泻肚,元帅决于速战,八月十五两军对阵,各有伤亡。
十六,唐军五路水路齐发,吾与五郎,兵至天生关下三里河槽,伐岸边巨树为桥。
八千馀骑攻石门天关,杀南诏军将二员,守军三千馀。
忽报闻元帅殉国于吊桥,为中军射杀。
五郎急退兵,腹中箭,肠出。
吾为五郎扎腹,由斜阳峰脚直杀至古渡楼,抄南诏兵后路,与阁罗凤决战于大沙洲玉龙关前。
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殁,无一生者。
”天宝一役,极其惨烈。
战争的阴影直至明代还未消失,三部笔记小品都录有鬼神玄怪故事,从侧面作了反映。
融景融情的描绘使人们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来到了昔日的战场,亲眼目睹旌旗猎猎,亲身感受金戈铁马,从而体会战场搏杀的残酷。
自古苍洱多奇花,“唯春兰中云南独占鳌首”,元初“叶榆山茶冠天下”。
《三迤随笔》的《无量山多芝兰》、《山茶八十品》,《淮城夜语》的《花匠杨和泰》,《叶榆稗史》的《段功好兰》除了记载滇兰生活习性、花株特点,山茶新品嫁接等轶事外,还展开了独特的摹景状物,这些美丽的花似乎在字里行间婀娜摇曳、活色生香起来。
写兰花的:“另有白花绿舌兰、白花金蛇兰,叶宽一指,长尺馀,迎春开花,花沁香清心。
产于无量山阴山林中。
有血兰,叶紫红,宽如拇指,长者二尺,冬月开花,花红如琥珀。
”“芝兰叶如灵芝菌,色紫黑,夜有光泽。
千年芝兰始开花,花似兰非兰,花开六年不谢。
花瓣如菌,三层,有清香。
芝兰生古柚木腐部,养之必砍其生木段植于巨盆,并以紫柚木腐木土及腐叶养于背阴处,始活。
”“尤以滇西之兰,山腰以下皆有诸色俱全而多花。
叶秀挺拔,每箭三五朵者居多。
花色无杂色者为素兰,多生诸山阴蔽地。
点苍、无量、浪穹、鸡足皆有,最多点苍尖峰……”“兰性喜荫,多生于背阴山栎木丛生地。
滇中产兰,以朱砂香独浓,青莲沁心润腑,玉腕国色天娇,碧玉株挺拔独立,彩云婀娜多姿,雪素滴尘不染,紫霞奇香如麝,挡驾花大如碗而香飘数里。
”写大理山茶的有:“又有金边山茶,花红似玫瑰,花瓣金边。
有胭脂白面郎君,心九瓣红似胭,外九瓣白如玉,花径约六寸。
有鸳鸯茶,每枝开花二朵,一红一白,枝枝皆是。
”在志佚当中,显示了很高的文学造诣。
2.2 丰富了各种体裁的大理古代文学遗存,民族地方特色突出“一般说来,就数量和质量看,文人作品比不上民间创作。
”[5]《书钞》对于大理古代文学的丰富性也以民间文学为著,收录了很多在大理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但在内容上比现有资料更为丰富和完整。
如鸟吊山的传说,在张文勋先生主编的《白族文学史》中是这样的:“相传很早的时候,有凤凰飞到这架山上死了。
每年九月,百鸟飞来哀悼凤凰,故名鸟吊山。
另一说法是:凤凰飞来此山时,掉了一根羽毛。
从此,每年八九月间,百鸟从四面八方飞来朝拜凤凰,并替她寻找这根凤羽,因而叫做凤羽山,坝子叫做凤羽坝。
”[6]在《书钞》中关于鸟吊山的传说就有《三迤随笔》中的《叶榆源说话凤山》和《淮城夜语》中的《谷神与彩凤女》两则,每篇均逾千字,衍化出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歌颂了凤仙盗取天河草抛至人间,让“人间始有诸稻”的勇于牺牲的精神,最终凤仙被苍龙撕碎,落于西山坪,百鸟知,悲鸣而吊之,是为鸟吊山。
曲折跌宕的情节,引人入胜,激发了人们对真和善的美感。
另外还有一部份民间故事为新出,但也同样真挚感人,《淮城夜语》中的《花妖玉兰》、《何首乌》、《六脚马》,体现了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和谐、关照,以及人与花木精灵人神有别,却能惺惺相惜的美好感情。
除了民间故事,三部古佚书有分散在各篇中的近60首风格各异、雅俗迥然的诗词、民歌、俚曲、偈语,发现了一些君王、王妃以及日本诗僧的新诗作。
三部古佚书记录的当时的一些民歌,如元延佑年赵州猎户陶二保唱的:“年年苍山把猎打,踏遍千山未成家,喜听鸟语伴清泉,何处不是家。
家有老母伴老父,弟兄姊妹三五八,惟有我这陶老二,不爱院墙花。
任赏野花跑百里,密林深山有奇花,今夕得遇花大姐,可惜不说话。
爱花常以花搭棚,赏花如痴迷梦中,今夜得遇花仙子,花前月下逢。
”(《花妖玉兰》)这种“三七一五”的格式实际上就是近代白族民歌的滥觞。
段赤诚为民除害死于蟒腹的传说,在大理几乎家喻户晓,段赤诚的故事在《南诏野史》、《白古通记》中都有记载。
《白古通记》曰:“洱河有妖蛇名簿劫,塞河尾峡口,兴大水淹城,王出示:能灭者,赏尽官库,有段赤诚愿灭蛇,缚刀入水,蛇吞之,蛇亦死。
水患息。
王建寺镇之,以蛇骨灰塔,名曰灵塔”[7]而《书钞》对该故事的记述更为惊心动魄,充盈着英雄主义的豪迈情绪。
并且白族的原初民族特色更为明显,如恶蟒名叫“赤缚枯”,就是白族“红蝮蛇”的音译。
唐朝中期佛教传入南诏,至大理国都奉佛教为国教,僧人既研读佛经,又习读儒书,被称为“释儒”或“儒释”。
佛教也对传统文学产生了影响,释儒们的文学作品自不必说,包括民间文学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三迤随笔》中的《观音善化收罗刹》、《负石妇轶事》等。
南诏民俗歌:“忠于国君孝父母,二十四节气巧耕作,男婚女嫁有礼数,烧香敬神佛。
”(《民家源说》)也有体现。
甚至可以说,整部文献通观下来,几乎都浸染了浓郁的宗教色彩。
2.3 神异志怪文学的独特价值如《前言》所说,《大理古佚书钞》所录,有材料零乱,真伪杂糅的缺点。
古人作伪。
有“托古取重而作伪”,“为政治目的而作伪”等。
稽隐索微还原部分历史事实,这是《大理古佚书钞》中广泛存在的看似糟粕的不经之谈的古文献学及史学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文学价值。
赵应宝先生在其《中的李宓》一文中通过汇总三部笔记小品的李宓资料,特别涉及大量的志怪神异说法,分析得出明地方统治者为安抚远征将士军心,通过伪托,制造舆论,有意抬高征云南的汉将李宓,贬低土著蒙段政权,最终把李宓供奉为神的结论,揭示了李宓从汉将到白族本主早期的一段历程。
而且,这些伪托之作虽荒诞不经,却似用曲笔表现了战争的凄惨及战祸影响的深远。
梁启超认为:“拿神话当历史看,固然不可。
但神话可以表现古代民众的心理,我们决不可看轻。
而且有很多古代文化,别无可考。
我们从神话研究,可以得着很多暗示,因而增加了解,所以今日有学者专门研究古民族的神话的。
伪书中如谶讳一类,保存古神话不少,我们拿来当小说读,也可以知道些古代的文化和古民族的心理。
”[8]《书钞》中一些夸张、怪诞的描写,让我们能真实可感的触摸到大理先民们的一些心理状态,如《淮城夜语》中的《雷击三异》、《开路神缪祜》宣扬了佛家的因果报应思想,同时酣畅淋漓的表达了古代民众惩戒恶,褒扬善的愿望。
另外很多篇章反映了古代大理,人们在认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规律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对很多自然灾害无能为力,从而寄希望于某种超自然的神力来帮人们摆脱困厄的局面,如降水怪的罗荃法师,除旱魃的灵异乞丐都具备了某种超越自然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