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教案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自救和救人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 心肺复苏的技巧和要点4.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5.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演示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4. 情景模拟法:模拟突发紧急情况,学生进行自救和救人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的操作演示区和学生练习区。

2. 教学器材准备: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器材(如急救包、绷带等)。

3. 教学资料准备:心肺复苏的教学PPT、教材或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重点讲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3. 演示:演示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情景模拟:模拟突发紧急情况,学生进行自救和救人练习,提高实际应对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

4. 学生能够在模拟紧急情况下,正确进行自救和救人。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急救人员来进行心肺复苏的实地演示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急诊科,了解心肺复苏的实际应用。

3. 鼓励学生参加心肺复苏的认证课程,获得专业证书。

八、教学资源1. 心肺复苏的教学PPT和教材或手册。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状况时的自信心和冷静ness。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 心肺复苏的技巧和要点4. 实践操作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演练。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的操作模型。

2. 教学材料:心肺复苏的操作手册。

3. 设备:心肺复苏的操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范: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演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5. 总结:总结心肺复苏的重点和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6.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技巧和步骤。

3.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急救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心肺复苏的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心肺复苏的实践工作坊,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急救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八、教学资源1. 提供心肺复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2. 推荐学生观看心肺复苏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技巧。

3. 建立心肺复苏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意见。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急救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挽救生命。

下面是常用急救技术的教案,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复位和包扎等常见急救技术。

一、急救心肺复苏(CPR)1.课程目标:使参与者了解CPR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掌握正确的CPR 操作技巧。

2.教学内容:a.CPR的定义和概述;c.判断心脏骤停的标准和方法:观察呼吸、脉搏检查;d.实际操作CPR: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正确操作人工呼吸。

3.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使用投影仪和图表等工具进行心肺复苏的原理和步骤的讲解;b.模拟演示: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心肺复苏的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c.实际操作:提供模拟人体,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CPR操作。

4.教学评价:a.参与者模拟演示的表现评价;b.参与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c.参与者对于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价。

二、止血技术1.课程目标:使参与者了解止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止血技巧。

2.教学内容:a.止血的原理:压迫止血点、提高止血点部位、使用止血带;b.不同类型的外伤止血方法:刀伤、割伤、挤压止血、包扎、止血带;c.实际操作止血: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正确使用止血带等器械。

3.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使用投影仪和图表等工具进行止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讲解;b.模拟演示: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止血的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c.实际操作:提供模拟伤口和止血器械,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止血操作。

4.教学评价:a.参与者模拟演示的表现评价;b.参与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c.参与者对于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价。

三、复位和包扎技术1.课程目标:使参与者了解复位和包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复位和包扎技巧。

2.教学内容:a.复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关节复位、骨折复位;b.包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简单包扎、复杂包扎、固定包扎;c.实际操作复位和包扎: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正确使用包扎器材。

3.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使用投影仪和图表等工具进行复位和包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讲解;b.模拟演示: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复位和包扎的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c.实际操作:提供模拟关节和骨折伤口,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复位和包扎操作。

心肺复苏项目教案模板范文

心肺复苏项目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心肺复苏(CPR)的概念、重要性及操作流程。

- 掌握心肺复苏三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后续生命支持)的任务和要点。

2. 技能目标:- 学会正确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CPR基本操作。

- 能够在模拟情境中独立完成心肺复苏操作。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提高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概述- 心肺复苏的定义、重要性- 心搏骤停的原因、症状及危害- 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的任务2. 基础生命支持(BLS)- 判断意识、呼吸、脉搏- 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3. 高级生命支持(ACLS)- 心脏电除颤- 气管插管- 药物治疗4. 后续生命支持- 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 维持生命体征- 转运至医院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心肺复苏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操作中的要点。

3. 模拟训练法:利用模拟人进行实操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真实急救场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系统讲解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后续生命支持。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操作中的要点。

4. 模拟训练:-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模拟人。

- 指导学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CPR基本操作。

- 指导学生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和后续生命支持的操作。

5.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急救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心肺复苏教案全套模板范文

心肺复苏教案全套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心肺复苏术的概念、原理及重要性。

- 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

- 理解心肺复苏术在不同阶段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 学会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术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能够在模拟情况下独立完成心肺复苏术。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救死扶伤”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术的概念及原理2.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评估与转诊3. 心肺复苏术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基础生命支持(BLS)- 高级生命支持(ACLS)4. 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 评估环境安全- 确认伤者意识丧失- 判断呼吸和心跳- 按压位置和手法- 按压频率和深度- 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 评估心肺复苏术的效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学生观摩学习。

3. 模拟训练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模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针对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进行讨论。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橡胶人体模型:用于模拟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

3. 心肺复苏术操作视频:提供操作步骤和技巧的直观演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肺复苏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应对心脏骤停和呼吸骤停的情况?(二)新课讲授1. 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教师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三)模拟训练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橡胶人体模型。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模拟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心肺复苏教案是针对医护人员和公众进行的一种紧急救援技能培训,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教案的模板范文,以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篇1一、背景介绍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援技能,用于在突发情况下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医护人员和公众都应该掌握这种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救援。

本教案旨在提供心肺复苏的培训,使学员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3. 素质目标:增强救援意识,提高责任心和同情心,具备仁爱精神和慎独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2. 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3. 救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4. 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 PPT 等工具,对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讲解;2. 实践操作:将学员分为小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练员在一旁指导;3.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让学员模拟救援过程,提高实战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2. 教学难点: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救援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六、教学工具和材料1. 模拟人;2. 心肺复苏教学视频;3. PPT 教学课件;4. 医疗急救箱。

七、教学步骤1. 知识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练员在一旁指导;3.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让学员模拟救援过程;4.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篇2以下是一份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标题:心肺复苏教案设计摘要:本教案旨在教授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方法,提高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概念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 心肺复苏的技巧和要点4.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流程5.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区,准备相关急救器材。

2. 教学材料:心肺复苏教学PPT、教材、心肺复苏模拟人。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心肺复苏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演示操作流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小测试。

7. 课后作业:布置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模拟操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互动。

2. 操作技能评估:通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心肺复苏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知识测试评估:通过课堂上的知识小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评估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

3. 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4. 能够判断和处理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紧急情况。

5.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重要性2. 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3. 胸外按压的正确技巧4. 人工呼吸的正确技巧5.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6. 紧急情况的处理7. 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判断心跳呼吸停止的方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技巧等。

2. 演示法:教师或模型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练习,互相模拟抢救过程。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对和处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心肺复苏教程》或其他相关教材。

2. 教学幻灯片:制作心肺复苏的教学幻灯片,配合讲解和演示。

3. 模型:心肺复苏训练模型,用于学生实际操作练习。

4. 急救器材:如急救包、人工呼吸器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和操作要领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模拟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模拟紧急情况下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4.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心肺复苏操作中的表现,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技巧,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3. 第5-6课时: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练习,互相模拟抢救过程。

4. 第7-8课时:设置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对和处理。

5. 第9-10课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和情景模拟,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严肃性和紧急情况下的操作要求,避免盲目操作导致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教案
教学内容:
李某,45岁,房地产经理,家住一个小区的三楼。

一天他讲起了他妻子的事:4个月前,他准备去上班,刚走到楼下,忽然听到女儿和母亲的叫喊声,回去一看,妻子面色发紫,呼吸、心跳也没有了。

他赶快掏出手机,拨打了“120”,并且打通了他的朋友——急诊科主任的电话。

救护车很快来了,急诊科主任也赶到了科室,抢救立刻开始了。

但是,没过两天,她还是去世了。

同学们,你说,他的妻子真的就非得离开这个日益变得更美丽的世界吗?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1.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心源性猝死
2.意外伤害
3.药物中毒及过敏
4.医源性
5.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6.迷走神经反射造成
二、心跳骤停诊断
1.主要依据
(1)突然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心电图心脏骤停的三种类型
心室纤维性颤动
心机的电——机械分离
心室停搏
2.次要依据
(1)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2)自主呼吸完全消失、停止,或在短时间内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以后迅速消失。

(3)口唇、甲床和四肢末梢紫绀。

三、心肺复苏术
(一).基础生命支持术BLS(Basic of support)
C 人工循环
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1、人工循环——C
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
——心脏泵机制学说:在对胸腔挤压时,位于胸骨与脊柱之间的心脏被挤压,并推动血液向前流动。

而当胸腔挤压解除时,心室回复舒张状态,产生吸引作用,使血液回流,充盈心脏。

——胸腔泵机制学说:在对胸腔挤压时,心脏仅是一个被动的管道。

(1)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步骤、方法及注意要点
判断意识
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
二模:颈动脉
三听:听心音.在心前区叩击二下
(喊、摇肩、掐人中或合谷穴、看瞳孔、探鼻翼呼吸)

招手呼叫他人协助抢救

摆正复苏体位
(仰卧,头、躯干、下肢平直,两上肢置于躯干两侧,解开扣子暴露胸部。


畅通呼吸道:将头侧向抢救者一侧,并用食指勾出口腔异物或
拔出活动义齿。


开放气道下进行判断呼吸
[用耳听,同时用面颊部皮肤感觉气流。

看胸部起伏。

]

开放气道进行判断心跳:触模颈动脉
[用中食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喉结)然后向抢救者对侧滑动2-3cm,
在气管旁胸锁乳突肌前缘软组织深处感觉颈动脉有无搏动]

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下进行人工呼吸(2次)
(头后仰,捏闭鼻孔。

深吸一口气。

口包口紧密,用力吹一口气超过1
秒钟,快速松开口和捏鼻的手指,头稍抬起侧看胸廓起伏;再深吸气,
吹气。



{胸外心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2
[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两手食指沿肋弓上划,找到剑突,一手食指“点”在剑突上,另一手(食指和中
指)两横指“点”在其上缘,一手的食指再在两横指上缘“点”住,最
后用两横指的手撑根中心对住“点”。

]
[放置] 一手掌根中点与按压位置对位,另一手掌根重叠,两掌手指交错或
伸直,手指上翘脱离胸壁。

[姿势] 身体前倾,肩与按压位置垂直,肩、肘、腕三点一线并与地面垂直,
以髋关节为点,通过上身的力量下压。

[深度] 下压深度成人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

[频率] 80-100次/分,婴幼儿90-100次/分。

[注意点] 剑突上两横指,双掌重叠,手指翘起,三点成一线。

垂直,髋关节为支点,上身力量,不要摇摆,压:松=1:1,松时手掌不移位,按压时看
面部。

最后看瞳孔,用食指触摸颈动脉判断复苏效果
(2)胸外按压的有效指标为:
扪及动脉搏动;收缩压维持在60mmHg以上;皮肤颜色变红;瞳孔变小;
肌张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眼睑反射恢复。

2、开放气道——A
●仰头抬颏法
●双下颌上提法(怀疑颈椎有外伤的病人)
●仰头抬颈法(不能用于颈椎骨折的病人)
成人头后仰的程度是90°、儿童是60°、婴儿是30°
3、人工呼吸——B
1).口对口人工呼吸
●1秒钟以上
●保证每次胸部抬起
●每次吹气量700—1000毫升
2).口对鼻、口对口鼻(婴儿)
3).口对气管造瘘口呼吸
4).口对屏障实施呼吸
面膜、面罩、气囊面罩
5).气管插管
(二).第二期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
包括:1)继续基础生命支持
2)应用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
3)药物治疗
4)心电图监护
5)电除颤
1、呼吸功能维护
1)进一步开放气道
气囊面罩的使用、气管插管
有创伤性气道开放:气管切开
2)机械通气
2、循环功能的维持
1)除颤按心跳停止时心电活动类型,选择心脏电治疗
除颤前用肾上腺素1mg,使细颤变为粗颤
启动能量:单相波为360J,双相波为150—200J
电极板的位置:一个电极板放在右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左腋前
线,第五肋间。

2)心脏复苏药物的应用
肾上腺素(心脏复苏首选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碳酸氢钠。

3)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首选上腔静脉系统的血管,通常采用肘前静脉。

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溴苄胺均能气管给药;
但碳酸氢钠不能经气管给药。

不宜心内注射
肌肉注射:无效
(三).第三期复苏——持续生命支持
1、脑复苏
2、维护呼吸、循环稳定
3、防止肾衰
4、防止消化道出血
小结: 通过我们大家的学习,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心脏骤停的原因、诊断及心肺复苏术的实施,而在临床上心肺复苏术的实施是在急
救护理技术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开放气道有()、()、()方法
2单人操作按压与呼吸之比是()
二、选择题
1、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须要到达()时间
A.1秒钟 B2秒钟 C3秒钟 D.4秒钟
2、成人胸骨下压深度为()
A.4~5厘米
B.5~6厘米 C6~7厘米 D7~8厘米
3、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要达到()
A200毫升 B400毫升 C600毫升 D1000毫升
4、除颤前所应用的药是()
A阿托品 B硫酸镁 C肾上腺素 D多巴胺
四、简答题
1、心脏骤停有哪些原因?
2、心脏骤停的诊断是通过那些依据来诊断的?
3、基础生命支持术包括哪些内容?
4、胸外按压的有效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