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袁马驰【摘要】目的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920例结肠癌患者展开研究,其中左半结肠癌200例,右半结肠癌720例;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左、右半结肠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神经/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远处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0.05),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肿低分化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较左半结肠多,浸润深度较左半结肠癌大,神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较左半结肠癌多,临床要及时对结肠癌实施筛查与诊断.【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9(041)011【总页数】3页(P1191-1193)【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病理;分析【作者】袁马驰【作者单位】310009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临床上对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有更多的关注。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NCCN)2017年版首次以指南的形式呈现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1] 。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肿瘤原发部位对其疗效及预后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依据结肠癌胚胎起源将其细分为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其中左半结肠包括直肠、降结肠等,右半结肠包括近端2/3的横结肠、盲肠等[2] 。

本研究对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作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20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完善的病历资料,均接受标准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前均未接受化疗,均未伴其他肿瘤。

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 3 ] 李艳 , 邱宏 , 李 英弟 . 皮脂腺 囊肿 无创 清除术 与微 创摘 除术 的
疗效 比较. 宁夏 医学杂志 , 2 0 0 9, 1 2, 1 2 2 0 - 1 2 2 1 .
左 右 半 结肠 癌 的 临床 病 理 特 征 观 察
万颜 凯 花 秀英
探讨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 特征情 况。方法 分析我 院收治 的左 、 右半结 肠癌
2 结 果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我院 2 0 1 1年 2月至 2 0 1 3年 3月收 治
的左 、 右半结肠癌 的 2 0例患 者临床资料进 行分析 , 其 中男性
左右半结 肠癌患者 的发 生部 位和性 别 、 年龄 、 临床 特征 、
鸡眼摘 除术疗效 对 比无显著性 差异 , 但两 种方法疗 效均 明显
高于鸡 眼膏外贴 。鉴 于微 创鸡 眼摘 除术 有些 病例 需局 部麻
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 P均 > 0 . 0 5 ) 。 2 . 2 A组 与 c组在 治疗后 1 5 d及 3 0 d的有效 率 和愈 痊率 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 P均 < 0 . 0 5 ) 。 2 . 3 B组与 c组在治疗 后 1 5 d及 3 0 d的有 效率 和愈 痊率
短期缓解患者 因鸡 眼引起的局部疼 痛及行走 不便 , 影响 日常
工作生活 的安全有效 的首选治疗方 法 。可 以设 想 , 反复 多次 的无创鸡眼摘除术治 疗 , 可能 明显提高治疗 的有效 率和愈 痊
率, 这 有待进一步证实 。
术 区局部红 肿压 痛 , 分泌 少量淡 黄 色分 泌物 等术后 感染 , 给 予 阿奇霉 素片 0 . 5 q d p o 3 d , 局部外 涂莫 匹罗 星膏 ( 百多邦 ) ,

左右半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

左右半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
期 患者 中,其 中右半大肠 癌患者 1 5 2例 ,左半 大肠癌 患者
5 4 3例 ;D u k e C期患者 中 ,其 中右半大肠 癌患 者 1 3 4例 , 左 半大肠癌患者 6 1 3例 ;D u k e D期患者 中,其 中右 半大肠 癌 患者 6 7 例 ,左半大肠癌患者 2 0 2 例。
年龄 、首发症状 、D u k e 病理分期 的区别及 患者左右半大肠
例 ,右半大肠癌 9 1 例 )。所筛选 的患者中 ,根据患者手术 病理下 的 D u k e 病理分期将患者分为 D u k eA期 、D u k e B期 、 D u k e C期 、D u k e D期 4组 。病 变部位 D u k e A期患者 中 , 右 半大 肠癌 患者 5 5例 ,左半 大肠 癌患 者 4 3 4例 ; D u k e B
结 果
医院 2 0 0 8 年 1 月至 2 0 1 3 年 1 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大
肠癌 2 2 6 5 例患者 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 析。将 患者分 为左半大肠组和右半 大肠组。2 2 6 5 例大肠癌患者 中,排除 5 2位横结肠癌 患者手术下难 以确定 为左半 大肠癌或右半结
肠癌 ,5例既往有 炎性 肠病 的患者 ,2例有家族性腺瘤性息
1 . 大肠 癌 患者 的年龄 及 性 别分 布 :左半 大 肠癌 患 者 的平 均年 龄 要小 于右 半 大肠 癌 患者 ,差异 具 有统 计学 意 义 ( P < 0 . O 1 ),左 右 半 大 肠 癌 在性 别 分 布 上也 有 明显 差
大肠癌是我 国常见 的消化 道恶性肿瘤 ,且 发病率逐 年 上 升 】 。大肠癌 发病部位 虽仍 以直肠 最多见 ,但 近年 国内 外 均有报道直肠 癌 比例下 降 ,而结肠癌所 占比例上升 ,尤

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及转移情况分析

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及转移情况分析

收稿日期: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2019-03-07C l i n i c a lD i a g n o s t i cV a l u e o fC o l o rD o p pl e rU l t r a s o u n d i nS m a l l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B r e a s tH y p e r pl a s i a Y a n g C h u n f e n g ,C h e nL e i j i e ,Z h a n g Li (L u o h eN o .6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H e n a nP r o v i n c e ,L u o h e 462000)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t i cv a l u eof c o l o rD o p p l e ru l t r a s o u n d i ns m a l l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b r e a s t h y p e r p l a s i a .M e t h o d s :60c a s e so f s m a l l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a d m i t t e d t oah o s p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 2017t o J a n u a r y 2019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s m a l l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g r o u p ,a n d 60c a s e s o f b r e a s t h y p e r p l a -s i a p a t i e n t s a d m i t t e d t o a h o s p i t a l d u r i n g t h e s a m e p e r i o d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b r e a s t h y p e r p l a s i a g r o u p.T w 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w e r ed i a g n o s e db y c o l o rD o p p l e ru l t r a s o u n d .T h ed i a g n o s t i cr e s u l t so f t h et w o g r o u ps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R e s u l t s :T h em o r p h o l o g y o f t h e l e s i o n s i n t h e s m a l l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g r o u p w a sm a i n l y i r r e g u -l a r ,w i t hc r a b -l i k eb o r d e r s a n du n e v e n i n t e r n a l e c h o e s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a t i n t h e h y p e r p l a s i a g r o u p (P <0.05);S m a l l 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l e s i o n s ,r e a r e c h o a t t e n u a -t i o n ,a s p e c t r a t i o1o rh i g h e r i n c i d e n c ew e r eh i g h e r t h a n i n m a mm a r yg l a n dh y p e r p l a s i a g r o u p,t h eb l o o d f l o w R I ,S P V g r o u p w e r e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h y p e r p l a s i a o fm a mm a r ygl a n d s ,b l o o d f l o w g r a d e I I ,I I I l e v e l w e r eh i g h e r t h a ni n m a mm a r yg l a n dh y p e r p l a s i a g r o u p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n i f i c a n t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C o l o rD o p p l e r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c a nb e u s e d t od i s t i n g u i s h s m a l l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f r o m m a m -m a r yg l a n dh y p e r p l a s i a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m o r p h o l o g y a n db l o o d f l o ws i g n a l so f t h e l e s i o n s ,w h i c h i so f h i g h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K e y wo r d s c o l o rD o p p l e r u l t r a s o u n d ;s m a l l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b r e a s t h y p e r p l a s i a 文章编号:1004-4337(2020)04-0501-03 中图分类号:R 735.3+5 文献标识码:A㊃临床科研分析㊃左㊁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㊁分化程度㊁病理特征及转移情况分析刘 建 云(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 鹤壁456750)摘 要: 目的:探究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㊁分化程度㊁病理特征以及转移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㊂方法:以2015年7月~2018年4月为研究阶段,对44例左侧结肠癌㊁51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症状㊁分化程度㊁病理及转移情况㊂结果:(1)临床症状:右侧结肠癌首发症状多为腹痛和腹胀㊁左侧结肠癌首发症状为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对比存在差异(P <0.05);(2)分化程度:右侧结肠癌比例最高为低分化,其次为中分化㊁高分化,左侧结肠癌分化程度最高为中分化,其次为高分化㊁低分化(P <0.05);(3)病理特征:右侧结肠癌肿块直径在5c m 以上比例较高,且以溃疡型为主(P <0.05);(4)转移:右侧结肠癌淋巴转移率较高,肝脏转移率高(P <0.05)㊂结论: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㊁分化程度㊁病理特征和转移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且右侧结肠癌的恶性程度较高,临床诊断及治疗不可相同对待㊂关键词: 结肠癌; 左侧结肠癌; 右侧结肠癌; 分化程度; 病理特征; 转移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20.04.012结直肠癌在临床中较为多见,2014年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3位[1]㊂既往临床研究中将结肠癌作为一类疾病进行治疗,但是芬兰学者b u f i l l 认为由于结肠癌不同部位的胚胎起源不同,生物学机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2]㊂为提高临床对左右侧结肠癌两种疾病的重视程度,本研究对左㊁右侧结肠癌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以2015年7月~2018年4月为研究阶段,对44例左侧结肠癌㊁51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㊂左侧结肠癌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7.91ʃ5.32)岁㊂右侧结肠癌患者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7.64ʃ5.11)岁㊂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 >0.05,具有可比性㊂纳入标准: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肠癌且资料完整可靠㊂排除标准:患者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结肠癌多发性,严重肝肾功能和心肺功能异常㊂1.2 方法㊃105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年第33卷第4期调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发症状㊁分化程度㊁病理特征(肿瘤直径及大体)和转移情况㊂右侧结肠癌范围:横结肠㊁结肠肝区㊁升结肠及盲肠;左侧结肠癌:乙状结肠㊁降结肠和肠脾区㊂1.3数据处理所有结肠癌患者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 P S S17.0f o rw i n d o w 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㊂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㊂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临床症状右侧结肠癌首发症状多为腹痛和腹胀㊁左侧结肠癌首发症状为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对比存在P<0.05,见表1㊂表1左㊁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症状(首发)组别例数腹痛和腹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腹部包块贫血肠梗阻右侧结肠癌5141(80.39%)20(39.22%)6(11.76%)2(3.92%)1(1.96%)左侧结肠癌4419(43.18%)29(65.91%)7(15.91%)2(4.55%)2(4.55%)χ214.0566.7390.3440.0230.516 P0.0000.0090.5580.8800.4732.2分化程度右侧结肠癌比例最高为低分化腺癌,其次为中分化腺癌㊁高分化腺癌,左侧结肠癌分化程度最高为中分化腺癌,其次为高分化腺癌㊁低分化腺癌,P<0.05,见表2㊂表2左右侧结肠癌患者分化程度组别例数未分化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右侧结肠癌512(3.92%)5(9.80%)15(29.41%)29(56.86%)左侧结肠癌444(9.09%)9(20.45%)24(54.55%)7(15.91%) z3.556P0.0012.3肿块直径及大体结构右侧结肠癌肿块直径在5c m以上比例较高,且以溃疡型为主,P<0.05,见表3㊂表3左右侧结肠癌患者肿块直径及大体结构组别例数直径在5c m以上大体结构溃疡型侵袭型肿块型右侧结肠癌5126(50.98%)28(54.90%)9(17.65%)14(27.45%)左侧结肠癌4411(25.00%)11(25.00%)19(43.18%)14(31.82%)χ2/z6.7051.992P0.0100.0462.4转移右侧结肠癌淋巴转移率较高,肝脏转移率较高,左侧结肠癌转移率较低,P<0.05,见表4㊂表4左右侧结肠癌患者转移情况组别例数淋巴转移肝转移肺转移腹膜转移右侧结肠癌5124(47.06%)9(17.65%)1(1.96%)2(3.92%)左侧结肠癌4413(27.27%)2(4.55%)1(2.27%)1(2.27%)χ23.9293.9600.0110.210P0.0470.0470.9160.6473讨论结肠癌根据其发病部位可以分为左半结肠癌㊁右半结肠癌,且病理进展表现为多途径和多层次,疾病进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染色体㊁微卫星及遗传基因等,且大量研究发现,不同部位的结肠癌由于局部的微环境不同,其组织形态学和生理学㊁代谢特点等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3],因此建议将左右结肠癌进行区别对待㊂本文对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㊁分化程度㊁病理特点及转移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㊂从症状及分化程度方面,右侧结肠癌首发症状多为腹痛和腹胀,左侧结肠癌首发症状为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右侧结肠癌低分化比例高(P<0.05),这可能是由于左右结肠癌的发病部位不同㊁胚胎起源(左侧结肠胚胎起源于后肠,右侧起源于中肠)及生理特点差异,且左右半结肠癌的致癌物对肠上皮细胞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4],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先后有一定差异,肠道内局部菌群滋生和粪便通过情况不同等有关,而两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常规消化道症状,缺少特异性㊂其次,病理特征及转移情况方面:右侧结肠癌肿块直径在5c m以上比例较高且淋巴转移率较高,肝脏转移率高(P<㊃205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 V o l.33N o.420200.05),其原因可能是右侧结肠经过肠系膜上动脉供血,通过肠系膜上回流到门静脉,而肠系膜上动静脉吻合较为丰富,其淋巴管吻合多,门静脉以流线型分流到肝右叶,从而引起淋巴转移和肝转移率升高;而左侧结肠癌为肠系膜下动脉供血,其血液回流到肠系膜下静脉,相对静脉分支较少[5]㊂王进等[6]学者对左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性了对比,其结果中同样发现右半结肠癌具有低分化㊁高淋巴转移和肝转移率,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且右半结肠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和B R A F 基因突变较多,而微卫星不稳定多伴随b M L H1基因的高度甲基化,出现C p G岛基甲基化;左半结肠癌多为非整倍体D N A,杂合的缺失较多,多伴有T P53突变,较少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情况,这导致左右结肠癌出现明显差异㊂综上所述,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㊁分化程度㊁病理特征和转移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且右侧结肠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且引起预后差异,需要临床区别对待㊂但本研究样本有限,缺乏随访资料,且对患者饮食结构㊁生活习惯缺乏调查,导致研究深入性不足,降低了有效性㊂参考文献1刘传玲,张晓东.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及临床治疗理念.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8):787~791.2黎焕君,贾筠,刘琦,等.不同病理类型的左右半结肠癌预后分析.安徽医学,2017,38(5):605~608.3唐敬,赵平,周业江.左㊁右半结肠癌基因表达差异及相关药物治疗现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8):841~844.4邢炜,付静,刘潜,等.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差异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7):971~974.5程杰,史春桃,陈超波,等.O c t4蛋白在左右半结肠癌中表达的比较及预后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8):909~914.6王进,武亚运,张志,等.536例左半和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对照分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6,26(4):410~414.A n a l y s i s o f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M e t a s t a s i so fL e f t a n dR i g h t C o l o n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L i u J i a n y u n(H e b i Q iC o u n t y P e o p l e'sH o s p i t a l,H e n a nP r o v i n c e,H e b i45675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e x p l o r e t h e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d e g r e eo f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m e t a s t a s i s o f l e f t a n dr i g h t c o l o n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s oa s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e a r l y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M e t h o d s:F r o mJ u l y2015t oA p r i l2018,44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o l o n c a n c e r o n t h e l e f t s i d e a n d51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o l o n c a n c e r o n t h e r i g h t s i d ew e r e a n a l y z e d,t o c o m p a r e t h e i r 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d e g r e e o f d i f-f e r e n t i a t i o n,p a t h o l o g y a n dm e t a s t a s i s.R e s u l t s:(1)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t h e f i r s t s y m p t o m so f c o l o nc a n c e r o n t h e r i g h t s i d ew e r em o s t l y a b d o m i n a l p a i na n da b d o m i n a l d i s t e n s i o n,w h i l e t h e f i r s t s y m p t o m so f c o l o n c a n c e r o n t h e l e f t s i d ew e r e c h a n g e s i n s t o o l h a b i t s a n d t r a i t s(P<0.05);(2)D e g r e eo f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t h e h i g h e s t p r o p o r t i o no f c o l o n c a n c e r o n t h e r i g h t s i d ew a s l o w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f o l l o w e db y m i d d l ed i f f e r e n t i a-t i o na n dh i g h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a n d t h e h i g h e s t d e g r e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n t h e l e f t s i d ew a sm i d d l e d i f f e r e n t i a-t i o n,f o l l o w e d b y h i g h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l o w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P<0.05);(3)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r i g h t c o-l o nc a n c e rm a s s d i a m e t e r o fm o r e t h a n5c mh i g h p r o p o r t i o n,a n dm a i n l y u l c e r a t i v e t y p e(P<0.05);(4)M e-t a s t a s i s:t h e l y m p h a t i cm e t a s t a s i s r a t e o f t h e r i g h t c o l o n c a n c e rw a s h i g h e r,a n d t h e l i v e rm e t a s t a s i s r a t ew a s h i g h e r(P<0.05).C o n c l u s i o n:T h e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d e g r e eo f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o l o nc a n c e ro nt h e l e f t a n dr i g h t s i d e s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a n dt h e d e g r e e o fm a l i g n a n c y o f t h er i g h ts i d eo f c o l o nc a n c e rw a sh i g h e r,s ot h ec l i n i c a l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 c o u l dn o t b e t r e a t e d i n t h e s a m ew a y.K e y w o r d s c o l o nc a n c e r;l e f t c o l o nc a n c e r;r i g h t c o l o nc a n c e r;d e g r e eo f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t r a n s f e r㊃305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年第33卷第4期。

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研究

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研究
39(25.0) 8(5.1) 29(18.6) 17(10.9) 20(12.8) 66(42.3)
10(9.2) 28(17.9)
26(23.9) 81(51.9)
字2/t 值 P值
1.066 >0.05
1.852 >0.05
2.569 >0.05
地8.920
<0.05
0.315 >0.05
0.910 >0.05
w 表 3 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比较
:ww 组别
肿瘤形态
肿瘤长径 (溃疡型 / TNM 分期 分化程度 黏液
黏液 癌结节 脉管瘤栓 神经受累 淋巴结 肠系膜根部 存在 MSI
n
(cm)
肿块型 / (Ⅰ/Ⅱ/ (低 / 中 /
浸润型,n) Ⅲ,n)
高,n)
分泌 腺癌 [n(%)] [n(%)]
[n(%)]
发展过程有关。研究发现,在胚胎起源方面,右半结肠 上一站淋巴结内癌细胞突破淋巴结囊壁有关,即淋巴
起源于中肠,而左半结肠起源于后肠;在组织学方面, 结转移站式转移。因此,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发生了转
窑692窑
浙江医学 2019 年第 41 卷第 7 期
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示肿瘤进展情况。本研究结果发
incidence by anatomic site and disease stage in the United
左半结肠黏膜上皮中异常隐窝的长度和密度均高于右 半结肠[9];在分子生物学方面,RC 患者病理组织中黏蛋 白相关抗原 M1 表达明显高于 LC[10]。Hutchins 等[11]研究 发现 17%的 RC 经历 BRAF 基因突变,而 LC 仅为 2%; 其中 BRAF 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基因。以上研究均提示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

浙江医学2019年第41卷第11期近年来,临床上对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有更多的关注。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NCCN )2017年版首次以指南的形式呈现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1]。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肿瘤原发部位对其疗效及预后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依据结肠癌胚胎起源将其细分为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其中左半结肠包括直肠、降结肠等,右半结肠包括近端2/3的横结肠、盲肠等[2]。

本研究对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作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20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完善的病历资料,均接受标准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前均未接受化疗,均未伴其他肿瘤。

排除标准:无腹膜覆盖的腺鳞癌患者。

其中左半结肠癌200例(占21.7%),右半结肠癌720例(占78.3%)。

1.2方法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摘要】目的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选取920例结肠癌患者展开研究,其中左半结肠癌200例,右半结肠癌720例;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

结果左、右半结肠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神经/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两者的肿瘤大小、TNM 分期、远处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 <0.05),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右半结肠癌肿低分化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较左半结肠多,浸润深度较左半结肠癌大,神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较左半结肠癌多,临床要及时对结肠癌实施筛查与诊断。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病理分析Comparison of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between left and right colon cancer YUAN Machi.Department of Pathology,Hangzhou Third People ’s Hospital,Hangzhou 310009,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between left and right colon cancer.Methods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920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including 200cases of left colon cancer and 720cases of right colon cancer,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5to June 2013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tissue type,pathological grade,infiltration depth,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age,tissue type,pathological grade,infiltration depth,nerve/vessel infiltrat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colon cancer groups (P <0.05),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umor size,TNM staging and distant metasta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left colon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P <0.05),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left colon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f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P <0.05).Con-clusion There are more poorly differentiated and un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nd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in the right colon cancer than in the left colon cancer,and the infiltration depth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left colon cancer.Nerve/vessel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left colon cancer.【Key words 】Left hemicolon cancer Right hemicolon cancer Pathology Analysis 袁马驰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荫临床研究DOI :10.12056/j.issn.1006-2785.2019.41.11.2019-299作者单位:310009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通信作者:袁马驰,E-mail:YMC1978@·1191·浙江医学2019年第41卷第11期及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神经/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指标。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症状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症状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症状引言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它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

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可以将结肠癌分为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

对于不同部位的结肠癌,其临床表现和症状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别介绍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的症状,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该疾病。

左半结肠癌的症状左半结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

左半结肠癌通常有以下的症状:1.改变排便习惯:患者可能出现便秘、腹泻或者排便次数明显增多。

这些改变可能与肿瘤引起的肠道梗阻或者压迫有关。

2.腹痛和腹胀:由于肿瘤的存在,患者可能会感到腹痛和腹胀,尤其是在排便后。

这是因为肿瘤导致肠道蠕动减弱,食物积聚在肠道内。

3.鲜红色血便:左半结肠癌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便血,患者通常可以看到排便中有鲜红色血液。

这是因为肿瘤破坏了结肠上皮细胞,导致出血。

4.肠道梗阻:在一些情况下,左半结肠癌可能引起肠道梗阻,导致严重的便秘、呕吐和腹胀。

这是一个紧急情况,需要尽早处理。

5.贫血和体重下降:由于肿瘤引起的慢性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和体重下降。

这是因为失血和肿瘤代谢消耗加剧。

右半结肠癌的症状右半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的一部分。

右半结肠癌通常有以下的症状:1.变形便和黑便:右半结肠癌引起的便血通常是较暗色的,排便时可能会出现黑便。

这是因为右半结肠癌引起的出血位置较高,使血液在结肠中经过一段时间,发生血红素的分解。

2.腹痛和腹胀: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下腹部的不适和胀痛。

这是因为肿瘤引起的肠道梗阻或者压迫。

3.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右半结肠癌引起的肠道梗阻可能会导致食物无法正常通过消化道,引起上述症状。

4.贫血和体重下降:与左半结肠癌相似,右半结肠癌也可能引起贫血和体重下降。

这是因为肿瘤引起的慢性出血和代谢消耗。

5.肝功能异常:右半结肠癌转移至肝脏的风险较大,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如黄疸、腹水等。

结论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在临床表现和症状上有一些差异。

探究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

探究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

探究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摘要】:目的:对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5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左侧结肠癌组32例与右侧结肠癌组33例,对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转移情况、患者一年内和五年内生存率进行比较。

结果:左侧结肠癌组症状主要以大便习惯变化为主,右侧结肠癌组主要以腹胀腹痛为主,而后为大便习惯改变,P<0.05;两组的病理类型与肿瘤形态皆差异明显,P<0.05;右侧结肠癌组的肝脏转移(48.48%)与淋巴转移(39.39%)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结肠癌组(18.75%,12.30%),P<0.05;左侧结肠癌组与右侧结肠癌组1年生存率相比差距较小P>0.05;左侧结肠癌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侧结肠癌组,P<0.05结论:结肠癌的发病位置不同,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肿瘤直径、病理类型、肿瘤形态、转移途径皆有不同,出现在右侧的结肠癌更容易恶化,与左侧的结肠癌相比,预后也更差,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关键词: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病理特征;预后效果由于遗传、肠道息肉或是其他环境因素等促使结肠粘膜上皮发生严重的恶性病变,被称作结肠癌,其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是在消化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发病部位的不同来区分,一般分为左侧结肠癌与右侧结肠癌,还有称为远端结肠癌与近端结肠癌。

有研究报道称,左、右两侧结肠癌的发生情况出现了变化,结肠癌的发病部位逐渐从左侧推移到了右侧,右侧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女性患者的转变尤为明显[1-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5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患者分组,比较两组的病理学特征、转移情况、患者一年内和五年内生存率等,对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例特征与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5例结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根据患者发病部位的区别,将其分为左侧结肠癌组32例与右侧结肠癌组33例,其中,左侧结肠癌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8.33±6.84)岁,仅化疗10例,原发病灶切除加化疗22例;右侧结肠癌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60.53±6.76)岁,仅化疗15例,原发病灶切除加化疗18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卢民泽;陈柏宇;陈利生;高枫;梁君林【摘要】目的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住院手术的48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肿瘤最长径、大体形态、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检出数、T分期、M分期、TNM 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右半结肠癌中粘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更多见,浸润深度更深,恶性程度更高,TNM分期更晚.【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19(025)001【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作者】卢民泽;陈柏宇;陈利生;高枫;梁君林【作者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西百色 533000;桂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西桂平 537200;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1]。

2013年我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结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第4位和第5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

以脾曲为界,结肠癌可分为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

近年有关左、右半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研究表明,结肠癌患者药物疗效和预后等与肿瘤原发部位不同有关[3]。

阐明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有利于临床个体化治疗和评估预后。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48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旨在探讨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住院手术的489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左、右半结肠以脾曲为界划分,右半结肠包括回盲部、升结肠、肝曲、横结肠,左半结肠包括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4]。

其中右半结肠癌共212例,男性131例,女性81例;平均年龄(57.59±13.56)岁;左半结肠癌共277例,男性177例,女性100例;平均年龄(59.29±12.46)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为结肠癌;(2)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

排除标准:(1)姑息性手术患者;(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3)同时性或者异时性多原发癌;(4)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

1.3 研究方法观察收集肿瘤大体形态、最长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转移(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等指标。

肿瘤TNM分期依照第7版《美国癌症分期联合会(AJCC)癌症分期手册》。

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例数/手术切除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肿瘤最长径、大体形态、病理组织学类型、T分期、M分期、TNM分期、淋巴结检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N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1。

3 讨论早在1990年,Bufill就已从流行病学、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特征、致癌机制等多方面阐述了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提出了“两种疾病论”[4]。

左、右半结肠癌在起源及解剖上的差异,有着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学行为。

探讨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对研究病因、指导治疗和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年龄和性别与结肠癌不同部位分布的关系尚不清楚。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结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5],老年人以右半结肠癌多见,中年人以左半结肠癌多见[6-7]。

一项纳入5099例结肠癌患者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在左、右半结肠癌比例分别为60.3%、75.4%[7]。

本研究按照60岁为年龄分界点,结果显示肿瘤分布与年龄分布无关,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少及样本来源、年龄分层不同等有关。

有研究认为,右半结肠癌以女性多见,而左半结肠癌以男性多见,原因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影响胆固醇代谢[8]及男性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9]引起肿瘤不同部位分布有关,也有研究认为结肠肿瘤部位分布与性别无关[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部位分布与性别无关,可能与结肠癌发病可能受遗传、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医疗水平等影响,目前尚缺乏多中心数据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也只是单中心数据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信息偏倚。

本研究右半结肠癌组获得大于或等于12枚淋巴结数目的比例高于左半结肠癌组,考虑与淋巴结检出数量与切除肠管长度有关,一般位于右半结肠的肿瘤肠管切除范围要较位于左半结肠的肿瘤广。

肠管黏膜层无淋巴管,不发生淋巴转移,当肿瘤侵犯至黏膜下层,即可发生淋巴转移。

左、右半结肠解剖特点不同,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的血供分别回流至肠系膜下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而肠系膜上静脉与胃、小肠等血管侧支吻合较肠系膜下静脉丰富,淋巴管的吻合也较多,故右半结肠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11]。

此外,有研究显示,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肠壁浸润深度最为相关,临床分期T3~4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1~2期患者[12]。

本研究右半结肠癌组T3~4期占比为79.11%,左半结肠癌组相应为71.11%,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56%、39.71%,这可能与本研究入选的右半结肠癌例数较左半结肠癌例数少或(及)左半结肠癌组T1~2期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有关,由于并未行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笔者认为引起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多种相关因素,除了浸润深度,还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有关。

表1 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n(%)]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右半结肠癌(n=212)左半结肠癌(n=277)χ2P 0.2290.632女81(38.21)100(36.10)<60岁肿瘤最长径<5 cm浸润型隆起型腺癌分化程度中分化浸润深度113(53.30)127(45.85)10.3770.001 89(41.98)157(56.68)15 (7.08)107(50.47)19 (6.86)105(37.91)184(86.79)257(92.78)3.7020.157 140(66.04)205(74.01)10.8720.012T2 T4 38(17.92)144(67.92)57(20.57)177(63.89)N0 N2 126(59.43)19 (8.96)167(60.29)40(14.44)M0 180(84.91)252(90.97)TNM分期10.5540.014ⅡⅣ88(41.51)32(15.09)94(33.94)25 (9.03)总数<12枚10 (4.72)34(12.27)本研究显示,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右半结肠癌中粘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要更多见,已有报道认为这可能与两组接触致癌物的质量、时间先后、持续作用时间以及肠上皮细胞对致癌物的敏感度等因素差异有关[13]。

有研究表明,也可能与右半结肠癌中体细胞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14]、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15]多见有关。

结肠癌TNM分期影响患者的预后[16],Weiss等[17]研究发现右半结肠癌Ⅲ期5年生存率低于左半结肠癌,Price等[18]的研究提示Ⅳ期右半结肠癌较左半结肠癌预后差(中位总生存期9.6个月vs.20.3个月)。

本研究中右半结肠癌TNM分期总体要较左半结肠癌晚,与胡俊杰[6]、徐洪丽[13]报道基本一致。

这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1)解剖因素:左半结肠癌大体形态以溃疡型多见,主要为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局部症状,肠管管腔小,易梗阻,患者就诊早;而右半结肠癌形态以隆起型为主,起病隐匿,早期为贫血、消瘦等全身不典型症状,肠管管腔大,不易梗阻,患者就诊晚,肿瘤浸润深,容易发生转移。

本研究中两组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半结肠癌组M1期占比为15.09%、左半结肠癌组为9.03%,进一步反映了这一点;(2)病理因素:右半结肠癌中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低分化肿瘤更多见,其具有更强的浸润性生长能力,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概率更高[16]。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右半结肠癌中粘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等低分化肿瘤更多见,浸润深度更深,恶性程度更高,TNM分期更晚。

临床上应注意结合其特点,进行个体化诊治。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为单中心数据回顾性研究,临床上尚需更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阐明两者差异及背后的机制。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SIEGEL R L,MILLER K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8[J].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8,60(5):277-300.[2] 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等.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7,26(1):1-7.[3] HOLCH J W,RICARD I,STINTZING S,et al.The relevance of primary tumor loc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a meta-analysis of first-line clinicaltrials[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17,70:87-98.[4] BUFILL J A.Colorectal cancer:evidence for distinct genetic cat⁃egories based on proximal or distal tumor location[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0,113(10):779-788. [5] CHEN W,ZHENG R,BAADE P 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6]胡俊杰,周志祥,梁建伟,等.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8):2268-2271.[7]韦金磊,张森.来自SEER数据库的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23(6):709-715.[8]LIN J H,ZHANG S M,REXRODE K 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x hormones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in men and women[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11(4):419-424.[9] HÖFFKEN N,LEICHSENRING J,REINACHER-SCHICK A.Clinically relevant,gender-specific differences in colorectal car⁃cinoma(CRC)[J].Zeitschrift furGastroenterologie,2015,53(8):782-788.[10]姚婷婷,郝吉庆.398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13):2069-2072.[11]殷放,陈凯,李怀富.左,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差异[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59-60.[12]王留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31(1):76-77.[13]徐洪丽,胡俊杰,徐慧婷,等.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8,45(9):672-675.[14]MESSICK C A,KRAVOCHUCK S,CHURCH J M,et al.Metachronous serrated neoplasia is uncommon after right colecto⁃my in patients with methylator colon cancers with a high de⁃gree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J].Dis Colon Rectum,2014,57(1):39.[15]张升瑞,隋春阳,赵连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与散发性结肠癌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率对比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30(9):963-967.[16]PETRELLI F,TOMASELLO G,BORGONOVO K,et al.Prognos⁃tic survival associated with left-sided vs right-sided colon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 Oncology,2017,3(2):211-219.[17]WEISS J M,PFAU P R,O’CONNOR E S,et al.Mortality by stage for right-versus left-sided colon cancer:analysis of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Medicaredata[J].J of Clin Oncol,2011,29(33):4401.[18]PRICE T J,BEEKE C,ULLAH S,et al.Does the primary site of colorectal cancer impact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isease?[J].Cancer,2015,121(6):830-8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