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适应症与作用机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纳利齐亚酰胺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脑组织中的纳利齐亚酰胺酶,减少组织中的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适应症为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疗效分析1. 临床研究数据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在医院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共纳入了50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其中250例患者接受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另外250例患者接受了常规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的患者在脑梗塞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2. 临床观察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不少医生也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疗效给予了肯定。
某医院的脑血管病专家张医生指出,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尝试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并观察到了一定的疗效。
在观察了近100例患者后,他发现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后,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言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改善,且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 机制研究除了临床研究和临床观察外,国内外的一些基础研究也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脑梗塞方面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解释。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通过抑制脑组织的纳利齐亚酰胺酶活性,减少了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该药物还能够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调节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有助于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值得注意的问题1.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时,医生和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这是一种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唐璇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唐璇发布时间:2023-06-24T09:31:34.267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6期作者:唐璇[导读]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患者临床效果的改善作用展开相关研究。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 4103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患者临床效果的改善作用展开相关研究。
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该时间段内,抽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我院根据组间具有对比特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例),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通过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定期记录并严格按照相关研究标准和具体操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差异性。
结果经数据统计后得知,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全面实践。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utylphthalein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22 to February 2023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groups,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our hospital,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n=3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tylphthalein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n this basi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of the abo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gularly recorded and compar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research standards and specific operation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various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statistic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bining with butylphthalein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to a certain extent, thus improving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of patients and improving th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in daily life,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is worthy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Key words】butylphthalein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Clinical effect脑梗死通俗来讲是指血栓堵住脑部血管,导致肢体和语言功能受损。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霍学智(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江苏丰县221700)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计6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另外使用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分析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hs-CRP)的变化。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时NIHSS评分及hs-CRP水平尚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时再与治疗前相较,各组NIHSS评分、hs-CRP水平皆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评分,hs-CRP因子水平更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好,可能是通过改善脑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等药理作用的发挥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1) 01—0045—02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主张采用溶栓方法治疗脑梗死,但因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限制,所以并适用于全部患者。
对那些无法溶栓、取栓的病例,尽早使用药物来促进其脑部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和抗血小板聚集对保证其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1]。
丁苯酞是在芹菜籽当中提取、获得的纯天然植物物质,是我国自主研究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种新型药物,在脑梗死多个病理阶段均有积极参与,对患者预后改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通过对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前后疗效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
1实验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实验条件:(1)首次发病病例;2)存在神经功能缺失症状;3)由CT或MRI等检查明确脑梗死疾病诊断;4)发病时间不超过48h。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溶栓剂,其主要成分为丁苯酞与氯化钠。
丁苯酞是一种脂溶性的药物,可以穿过血脑屏障,直接靶向脑组织,刺激纤溶酶的释放,促进纤溶过程的发生,从而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轻脑梗塞患者的症状。
氯化钠的作用则是通过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防止细胞因水肿而受到的损伤。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临床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尤其是对于中大面积血栓形成、病情急剧恶化或危及生命的患者。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常见的剂量为200-400mg/d,连续用药3-5天。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现的不良反应。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的疗效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验证。
一项近期的临床研究显示,与传统治疗相比,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缩短溶栓时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溶栓作用可以迅速溶解血栓,从而恢复患者的脑血流,减轻颅内压力,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
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缩短溶栓时间,有效地减轻脑梗塞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降低出血风险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脑梗塞并不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反,在溶栓血管内凝血物质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还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出血的发生。
3. 提高神经功能缺失的康复率脑梗塞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包括肢体活动受限、言语功能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
临床观察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康复率,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除了疗效显著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也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急性脑梗死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 临床研究 •89急性脑梗死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梁 秀(台安县中医院,辽宁 鞍山 114100)【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变化。
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展开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5-0089-01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其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猛、致残率和病死率高、预后差等显著性病情特点,且容易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药物治疗作为临床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案,及时有效,科学对症的治疗对减轻患者病痛,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CT 确诊;发病时间≤48 h ;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严重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颅内病变、出血、对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排除。
按照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57~73岁,平均(68.2±2.3)岁;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56~74岁,平均(69.4±2.5)岁。
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后序贯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第18卷 第35期(总第475期)2020年12月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 139 -(P <0.05),同时,试验组心率、二氧化碳分压、肺动脉压等改善情况及肺部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由此可见,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法治疗老年肺栓塞,具有较好的溶栓、抗凝作用,可很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结果。
另外,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要求在开展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使用安全性,尿激酶可能出现皮肤出血、黏膜出血、咯血、呕血等症状,可采取输血、氨甲苯酸等治疗来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
肝素同样也可能会导致发生出血,还会减少患者的血小板,可采取停药、注射鱼精蛋白等来帮助患者去除这些不良反应。
综上,老年肺栓塞采取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很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用药安全较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1]王立霞.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疗法治疗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6):71,73.[2]方世华.序贯抗凝疗法联合尿激酶注射液治疗老年肺栓塞的疗效观察[J].健康周刊,2018,3(3):38-39.[3]赵光艳,刘静波,李红.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疗法治疗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3):2035-2037.[4]赵晓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肝素抗凝治疗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6):998-999.[5]曹德静,方莉莉.单纯抗凝与溶栓联合抗凝在中危肺栓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2):41-42.[6]林晓敏,涂智毅.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疗法治疗老年肺栓塞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5):31-35.[7]赵侠.尿激酶注射液联合序贯抗凝疗法治疗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68):161-162.[8]王聪丽,李景钊.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老年肺栓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4):100-101.[9]李淑桓.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J].双足与保健,2018,27(24):31-32.[10]张东旭.序贯抗凝疗法联合尿激酶治疗老年肺栓塞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8):1503-1504.[11]赵展.溶栓联合抗凝疗法在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124.[12]孙双智.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5):35-36.(收稿日期:2020-09-24) (本文编辑:何玉勤)①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21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后序贯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汤婷① 李妙端① 王则托① 杨明妮① 陆小林① 余珍珍①【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后序贯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静脉溶栓配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

静脉溶栓配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能使脑梗死闭塞血管再通,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能使脑梗死闭塞血管再通,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为临床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提供了依据。
但是静脉溶栓后带来的再灌注损伤、继发的脑出血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丁苯酞注射液对于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微循环具有显著的重构作用,对于缩小脑梗死面积、保护缺血缺氧部位细胞线粒体功能,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I 的含量,维持有氧代谢,抑制和减少氧或羟自由基组织的损害。
同时临床研究提示,丁苯酞还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微循环,减少局部代谢产物堆积。
课题组对时间窗内到院患者首先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保定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1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的患者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神经内外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符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共110例。
年龄最大者78岁, 最小者45岁, 平均年龄69.1岁; 其中男68例, 女42例。
高血压88例, 房颤31例, 糖尿病27例, 吸烟50例, 高脂血症27例, 高同型半胧氨酸2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9,rtPA平均剂量62.4mg , 溶栓平均时间窗157.6min。
溶栓前脑CT均无早期梗死表现。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纳人溶栓病例及剔除排除病例。
1.2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应用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其用法是:根据体重计算用量,以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加人100ml0.9%Nacl静脉滴注, 其中10%在1min内静脉推注, 其余持续l h静滴。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两次静脉输液。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
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往往肾气不足,气血凝滞,容易导致脑血管病变,从而引发脑梗死。
脑梗死病情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还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药物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 评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药理作用,探讨其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从而揭示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
2. 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包括对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的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 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考虑其对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保障。
4.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包括适应症、禁忌症、剂量调整等方面,以提高治疗效果。
5. 展望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前景,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发展以及可能的增值点,为进一步推动该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1.3 研究意义老年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丁苯酞氯化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目前关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这对于指导丁苯酞氯化钠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于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大庆市人民医院163311【摘要】目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共60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
参照组接受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
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效果理想,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丁苯酞氯化钠[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utylphthalide sodium chloride after bridging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0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odium butylphthalide chloride on the basi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group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sodium butylphthalide chloride after bridging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effective, and can improv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thrombolytic therapy bridging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Sodium butylphthalide chloride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此病大多起于仓促之间,且进展极快,故而在患者发病后临床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干预【1】。
目前临床在对患者治疗时,临床多会涉及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其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2】。
但有研究指出,在患者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血流量【3】。
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围绕着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论述,详细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a.b.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共60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
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0.58±3.41)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05±3.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并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纳入标准:纳入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药物禁忌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a.b.方法1.2.1参照组参照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具体按照治疗标准进行救治。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具体为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两组均持续用药14天。
1.a.b.指标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肌力增强2级;有效: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肌力增强1级;无效:未达到有效和显效标准者。
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a.b.统计学处理此次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为均数±平方差(±s),t值检验,计数资料为百分比,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
如表1: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301910196.67%参照组30156970.00% x27.680 P值0.006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
如表2: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分)组别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23.64±3.3115.35±1.87参照组3023.54±3.2817.26±2.34T值0.118 3.493P值0.9070.0013讨论脑梗死发生后需要及时对患者治疗,以此来实现患者的临床救治。
有研究指出,在脑梗死发生后每分钟有190万个神经元细胞死亡,所以治疗时机的把握以及血管及时再通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4】。
其中,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可以实现患者的血管再通,并恢复脑血流的灌注。
但患者治疗后还是容易形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故而治疗后患者预后普遍较差,所以需注意保护患者的神经元细胞,以促进预后的改善【5】。
因而可以在治疗后加用丁苯酞氯化钠,其在应用后可以对缺血区域血管进行扩张,并能促进梗死区侧支循环开放,故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效果【6】。
所以在其应用后能够对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临床在对此类患者治疗时,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时采用该种治疗方法,这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而言有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
由此可见,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仅依靠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相对有限,所以可在其应用的同时采用丁苯酞氯化钠,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这同以往研究的结果接近。
因此临床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应用此种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效果理想,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周坦峰,吴伟.早期脑出血MRI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3):13-15.[2] 陈耀棠,利唏,于晓君等.超急性期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4):691-694.[3] 董凤龙.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1-3.[4] 王志海.CT联合MRI检查在脑梗塞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9):109-110.[5]蔡望洲.张燕.陈亮.等.MRI与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17(08):1463-1464.[6]朱红霞.陈义林.林平.等.MRI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2(84):1386-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