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中的神经机制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二章-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尽管人们对产生心理的器官经过了漫长的由“心”到“脑”的发展历程,但当前对于脑和心理的关系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那么我们的脑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怎样发展进化而来的,它们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心理现象?本章就着重介绍脑和神经系统的最一般知识,包括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进化以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脑的进化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物质,由100亿以上的神经细胞和1000亿以上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每个神经细胞又可能与其他神经细胞存在1万个以上的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但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物质是经过从没有神经系统的单细胞动物,到脊椎动物复杂的神经系统,再到高度发达的人脑这样一个上亿年的发展过程进化演变而来的。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从生物进化史来看,生命现象先是产生出动物和植物的分化,产生的最低等的动物叫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见教材38页图2-1)。
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仅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各种功能。
从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飞跃。
这时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开始分化,有了感觉、运动和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
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如水母、水螅、海蜇等(见教材39页图2-2)。
以水螅为例,其全身的细胞按功能可以分成三类:1)感觉细胞,其功能是接受各种外界刺激;2)运动细胞,主要功能是执行运动反应;3)神经细胞,位于感觉细胞和运动细胞之间,细胞有丝状突起,组成网状神经系统(net nervous system),专门执行传递兴奋的功能。
由于细胞之间的联系是原浆性的,没有神经节,更没有中枢,因而神经细胞的兴奋,可以向任何方向传导。
如果刺激水螅身体的任何一点都能引起全身性的反应。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一)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世界上出现无脊椎动物的时代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无脊椎动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神经系统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人类决策制定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人类决策制定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人类决策制定的心理和神经机制是指人类在面对各种决策情境时,通过一系列心理和神经过程来解决问题和做出选择的方式和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认知加工、情绪影响以及奖赏与惩罚等因素。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两个角度探讨人类决策制定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认知心理学角度:1.信息收集与加工:人类在做决策之前,首先要收集与加工相关信息。
这涉及对外部环境的观察、感知和理解,以及对内部知识和经验的回忆和引用。
人们可以通过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决策。
2.反思与思维模式:决策制定往往需要人们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思考。
人们使用各种思维模式,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比较和对比等,以评估不同选项之间的优劣。
反思和思维模式对于人们决策的效果和结果起着关键作用。
3.决策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制定往往伴随着风险与不确定性,人们必须在有限的信息和资源下做出选择。
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风险和不确定性情境下往往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如避免损失、过度乐观、暴露效应等,这会影响他们的决策行为。
神经科学角度:1.大脑结构与决策制定:大脑的不同区域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前额叶皮层是决策制定的核心区域,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前扣带皮层(ACC)。
DLPFC负责信息加工和规划行为,而ACC参与情感和奖赏与惩罚的处理。
2.奖赏与惩罚机制:大脑中的奖赏与惩罚机制对决策制定起着重要作用。
奖赏机制涉及到脑内多巴胺系统的活动,通过给予奖励来增强决策行为。
惩罚机制涉及到边缘系统的活动,通过给予惩罚来抑制决策行为。
奖赏与惩罚的平衡对于人类决策制定的结果至关重要。
3.情绪与决策制定:情绪对决策制定有着重要影响。
正面情绪可以提高决策效果,而负面情绪则可能导致决策偏差。
大脑中的扣带皮层在情绪与决策制定之间起着连接和调节作用。
人们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决策制定的结果。
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电活动 , 从而揭示其与心 理理论各任务相联 系的脑 区 的定位和时问过程及神经机制 。 其研究 方法主要有三 种: 电生理学研 究 、 神经影像学研究和脑损伤研究 。
2 之 下 , 当被试 阅读有 关 主人公 心理状 态 的故事 时 ,
研究 者 主要 使用 电生 理技术 中的 E P技术 , R 通
过 记录被试 在特定 事件诱 发下 的脑 电波 来分析 其脑
电活动 。
其激 活水平 显著 高于 前两种情 况 E。 3 ]
G ee 等人让 被试 在实 验 中观察 自己和他 人举 rzs
Sx ae和 K n i e 通 过 让被 试 理 解 故事 中错 误 aws r h
信 念 的 实 验 发 现 ,颞 顶 联 合 处 ( m oo p r tl t p r— a e e ia jn t n T J u c o , P )与人 们 推测 他 人 心 理 的活 动 密 切 相 i 关 :被试 阅读 只描 述人 物物理 特性 的故 事 和物体物 理 特性 的故事 时 , 双侧 T J P 激活水 平无 明显差别 , 相
子放 射断层 扫描 (g a p o n e i i o p t i d s nl ht m so cm ue z i o sn re t orp yS E T 、正 电 子 发 射 断 层 扫 描 (oio o gah ,P C ) m psrn t
构上控制 严密 ,可 以认为 两种任 务有 相 同的阅读难
无 法观测 的心理状 态 , 解释 和预测他 人 的行 为 。 来
相 比 ,错误 信念任 务 中被试左 额 区出现增 强 的正 成
分, 在左 顶 区出现 更强 的负成分 。 由于两种故 事在结
[医学]普通心理学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医学]普通心理学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e0d9448787c24028905fc31f.png)
一、 神经元与胶质细胞
3.功能:
接受刺激:把刺激的物理、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即神经冲动 传递信息: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或从感觉器官传到神经中
枢,或从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官
整合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4.类型:
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
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
2020/11/22
普通心理学
11
第二章第二节 神经系统
➢ 周围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 ➢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 神经系统的发育
2020/11/22
普通心理学
12
人体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大脑
脊髓
躯体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脑干 间脑 小脑 端脑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2020/11/22
2020/11/22
普通心理学
7
二 、神经冲动的传递
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动作电位产生时,内正外负;而未受刺激部分处于静 息状态,即为内负外正;兴奋部分与静息部分之间出现 电位差,就产生了由未兴奋部分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的 负电荷的电流,同样,膜内也产生了电位差,产生相反 方向电流,构成了一个电流的回路,称局部电流。局部 电流使邻近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产 生了动作电流,使兴奋从一处传向另一处。神经冲动的 这种传导称为电传导。
脑神经(面部肌肉、粘膜、腺体等)12对 嗅、视、动眼、滑车、外展、三叉、面、位听、舌咽、 迷走(内脏血管和腺体)、舌下、副神经(咽、肩部)
脊神经(颈部以下身体的感觉和运动)31对 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生物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生物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和发展Introduction生物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
生物心理学是探究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物理基础,从脑部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进行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生物心理学的研究生物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神经生物学、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
该领域主要集中在探索脑部对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影响及其基础机制。
神经科学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理解大脑的复杂神经网络。
通过使用神经影像学的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我们可以观察到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
肯定地说,这种技术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使我们能够理解大脑的功能如何形成复杂的行为和认知现象。
生物心理学的研究还包括神经生物化学,其中涉及神经递质和荷尔蒙(如多巴胺,血清素和睾酮等)在行为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例如,多巴胺与奖赏和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血清素的不足则可能导致抑郁症。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涉及感觉和知觉。
感官加工是将客观现实的物理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各自都有独特的感官细胞和信号处理机制。
而知觉则是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感觉入流,这在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心理学是研究脑损伤和疾病如何影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一种领域。
例如,帕金森症是一种影响多巴胺神经系统的疾病,它可能导致运动紊乱和记忆障碍等认知问题。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认知神经科学探究人类思维和认知的神经机制,包括注意、感知、记忆、语言和决策的神经过程。
其中,注意是指我们倾向于关注什么,忽视什么。
注意力不足常常是儿童和成人面临的问题之一。
感知是指我们如何识别外界刺激,如颜色、形状和声音等。
感知过程涉及眼睛和耳朵的感官输入,以及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记忆是指我们如何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
大脑中的核心结构是海马体,它对短期和长期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身体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是倒置的,即脚在上, 头在下。而且身体敏感部位与头脑的代表区域成正比。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 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 1860年,布洛卡发现,左半球额叶损伤→运动性失语 症,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 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 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 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1、神经元:人的神经元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 养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2、神经元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元的功能:
✓ 接受刺激(信息)
✓ 传递信息 ✓ 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分类——功能分类: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脑干:延脑、桥脑、中脑 脑 间脑:丘脑、下丘脑
小脑 大脑(端脑)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 构,它包括躯体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及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脑干、间脑、小 脑、端脑)。
(2)神经细胞间的化学传导: 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批次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2)神经细胞间的化学传导: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的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 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神经 递质通过突触间隙,迅速作用于突触后模,并激发突触后神 经元内的分子受体,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离子通道,改变 了膜的通透性,并引发突触膜后神经元电位变化,实现神经 兴奋的传递。
2022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2022心理学考研进入到冲刺阶段,此阶段的复习同学们仍应紧扣考纲,重视笔记与精要知识点。
做到查缺补漏,将自己已经记住的重点强化,未记住的重点重新记忆!下面是整理的心理学导论重点复习笔记吧。
请参考: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解析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心理是人脑的技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神经元一词,并创立神经元学说基本作用:接收和传递信息,以及整合信息构成:由细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生物钟典型神经元五部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和突触小体分类:根据其机能特性(功能)分为三大类:感觉神经元(传入/内导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外导神经元)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信息并传至胞体胞体:中央有细胞核是能量中心髓鞘:包裹在神经纤维外围,由胶质细胞组成轴突:又叫神经纤维,把冲动由胞体传至远处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轴突、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的储存场所)突触间隙:大小影响了化学传导速度突触后:胞体、树突神经递质:产生兴奋/抑制作用,兴奋和抑制是神经系统两个基本状态冲动传导到轴突末端,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后膜,激发后膜上的受体,打开/关闭某离子通道,改变膜的通透性,引起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神经冲动:神经元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进行交往,实际为电位变化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分为两种:电传导和化学传导电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同一神经元)——较快,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导即突出间传导(不同神经元)——较慢,以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为媒介电传导过程:内负外正-接受刺激-通透性变化+离子进入膜内-产生电位差极化状态-去极化状态-反极化状态-复极化状态周围神经系统:概念:周围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构成:躯体神经系统受意识的调节和控制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植物性神经系统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血管、腺体,几乎向所有腺体发送神经冲动交感神经系统是主导兴奋,当机体应付紧急情况时产生以适应环境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主导安静,也叫自主神经系统,保持身体安静时的生理平衡,如:协助消化进行,保存身体能量中枢神经系统:自上而下:中脑-脑桥-延脑-脊髓功能: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行为,控制人的全部行为构成:脊髓:活动受脑控制,重要通路上接脑,外连周围神经,31对脊神经位于两侧可以完成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轴反射、跟腱反射负责本能活动(如一部分反射活动)脑干:重要通路,12对脑神经与高级神经相连神经纤维大量汇集形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控制觉醒和意识状态的神经系统分流信息,进行弥漫性传导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水平,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延髓: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又称延脑,上接脑桥下接脊髓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称生命中枢脑桥:在中脑和延髓之间维持机体平衡的初级中枢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脑:神经信息的主要通道有视、挺的反射中枢,瞳孔和眼动中枢间脑:位于大脑两个半球之间丘脑:位于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所有感觉信息先到丘脑进行初步分析综合,再由丘脑传到大脑皮层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调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控制中枢负责内脏器官活动,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正常代谢调节饥饿、渴、性等生理活动情绪反应的重要中枢小脑:具有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作用大脑:又称端脑,由左右对称两个半球组成,分隔左右半球的深沟称为纵裂内部是白质,外部是灰质,灰质就是大脑皮层纵裂底上是胼胝体,连接两个半球大脑半球:两半球对称,但功能不对称左半球抽象思维,右半球为形象思维表面有深浅不同沟和裂,沟裂中间隆起部分为脑回三条大沟:中央沟、外侧和顶枕裂沟将半球分为四叶:1.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枢在中央前回2.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枢在中央后回3.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中枢在枕叶的枕极4.颞叶: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在颞上回和中回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联合活动,共同完成复杂的活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其分工与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心理学研究中的脑回路和信号转导机制

心理学研究中的脑回路和信号转导机制心理学在近年来逐渐成为科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思维、行为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各个方面。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人类大脑中的功能区和信号转导机制。
1. 脑回路的研究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对人类大脑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也揭示出了其中众多的奥秘。
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人类大脑中的不同区域之间形成了一种高度复杂的连接关系,这种连接关系即所谓的脑回路。
脑回路是指由多个脑区之间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其在人类的思考、行为及感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各个脑区之间的连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脑回路在情感、认知以及决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举例来说,在一个感知任务中,人类大脑需要对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进行处理,而此时的信息处理涉及到了多个不同的脑区。
根据各个脑区之间的连接情况,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同的脑回路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人类的感知结果。
另外,最近的研究已经发现,在各类心理障碍疾病中,人类大脑中的脑回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因此,对这些异常的了解也越来越成为了心理学研究中的重点之一。
2. 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在人类大脑中,信号的传输是经由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而实现的。
那么,了解这种传输机制在人类的思维、行为以及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则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大量信号的传输,人类大脑运用了一种被称为“神经元-突触”的传输模式。
神经元则是负责产生信号的细胞,而突触则是负责将神经元发出的信息传递至其他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人类大脑中有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和成千上万的突触,因此,信号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与信号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相关的是,神经元和突触之间存在各种类型的突触可塑性,这种可塑性有时会对信号传输和处理产生影响,因此,了解不同类型的突触可塑性和其作用机制,则是目前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方向。
结论综上所述,在心理学研究中,人类大脑中的脑回路和信号转导机制所发挥的作用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研究中的神经机制分析人类的心理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领域,心理学研究一直都在探索着这个领域的奥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神经科学的发展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心理学中的神经机制,探索出更为深刻的心理现象。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来介绍心理学研究中的神经机制分析,包括情绪、记忆和学习三个方面,以期带领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中的神经机制和心理变化。
一、情绪的神经机制
情绪是人类内在反应的过程,它实现了个体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对事件的评价和适应。
可以认为情绪是个体内涌动的化学反应,也是人类基本的心理体验之一。
情绪驱动了人类的行为和感受,与人生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
在研究情绪的神经机制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大脑部位、神经回路和神经递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究。
情绪的感受和神经机制与大脑的情绪中枢有关。
这个区域又称为扣带回带,包括背外侧绽放回皮层和扣带回前叶等。
这个区域因为和人类情绪和行为涉及到的神经很多,因此常常以专业术语“扣带前区”或“情绪中枢”来描述。
扣带前区的神经元和脑区与情绪
处理和表现密切相关,其中一些区域可以通过进行刺激实验来探索它们与情绪调节之间的联系。
情绪中枢的神经回路中,杏仁体被认为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神经结构。
杏仁核的神经元被认为在情绪的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研究来自杏仁体的信息神经递质来解释它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二、记忆的神经机制
记忆是指人类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能力,也是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过去,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解释人类大脑如何存储和保持信息,也一直在努力深入了解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神经机制。
记忆涉及到大脑的多个区域。
大脑额叶、海马体以及大脑皮层都涉及到记忆的产生和处理。
海马体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大脑结构之一,能够存储、检索和处理记忆信息。
简单来说,海马体可以让我们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回忆和记录。
记忆存储在海马体中,当需要召唤时,大脑中的神经元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并建立新的神经连接,解锁已存储在海马体中的记忆。
三、学习的神经机制
学习是经验的获取和应用,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
学习涉
及到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多个领域,包括注意力、记忆和决策过程
等方面。
在神经机制方面,它涉及到大脑的前额皮质、杏仁体和
海马体等区域。
在认知神经科学中,大脑前额皮质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神经结构。
前额皮质是人类感知、注意力和决策的神经中枢之一。
在学习的
过程中,前额皮质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适当的行为。
此外,前额皮质还与荷尔蒙和神经递质的分泌和释放相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神经机制分析方面,情绪、记忆
和学习三个方面可能是比较核心的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
知识的不断积累,我们有信心发掘更多的神经机制和心理现象之
间的联系。
神经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加深我们对内在体验的理解,也可以从远处更好地了解人类身体如何与环境交互。
当我们
拥有更为精确、深入的神经机制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紊乱的根源,从而更好地治疗各种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