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桩基础 开题报告

桩基础 开题报告

桩基础开题报告桩基础开题报告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的建设日益增多。

而在高楼大厦的建设中,桩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桩基础作为一种深基础形式,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的更稳定的土层中。

本文将从桩基础的定义、分类、施工方法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桩基础的定义和分类桩基础是指通过将桩体嵌入地下,将建筑物的荷载引向更深的土层,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一种基础形式。

根据桩体的材料和施工方法的不同,桩基础可以分为木桩、钢桩、混凝土桩和复合桩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桩基础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特点。

二、桩基础的施工方法桩基础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钻孔灌注桩、钻孔挖土桩和静压桩等。

钻孔灌注桩是通过先进行钻孔,然后将钢筋和混凝土灌注到孔中,形成桩体。

钻孔挖土桩则是通过挖掘土层,并将挖出的土壤替换为混凝土,形成桩体。

静压桩是将桩体直接压入土层中,形成桩基础。

每种施工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土层和施工难度。

三、桩基础的优缺点桩基础作为一种深基础形式,相比于浅基础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桩基础能够将建筑物的荷载引向更深的土层,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其次,桩基础可以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包括软土、淤泥和岩石等;此外,桩基础还可以减小建筑物对地震的响应,提高抗震性能。

然而,桩基础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

四、桩基础的应用案例桩基础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高楼大厦为例,由于其重量较大,需要采用桩基础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另外,在桥梁和隧道的建设中,桩基础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钢管桩在长江大桥的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异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使得大桥更加稳定和安全。

结论:综上所述,桩基础作为一种深基础形式,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建筑物的荷载引向更深的土层,桩基础能够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不同类型的桩基础和施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地质条件。

然而,桩基础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施工难度和成本较高。

毕设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毕设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2 桩基础课程设计.............................................................................................................. - 2 -2.1设计资料................................................................................................................. - 2 -2.1.1地形........................................................................................................... - 2 -2.1.2工程地质条件......................................................................................... - 2 -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 3 -2.1.4水文地质条件......................................................................................... - 3 -2.1.5场地条件.................................................................................................. - 4 -2.1.6上部结构资料......................................................................................... - 4 -2.1.7本人设计资料......................................................................................... - 4 -2.2 灌注桩基设计....................................................................................................... - 5 -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 5 -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 6 -2.2.3承台设计.................................................................................................. - 8 -2.2.4桩身结构设计....................................................................................... - 11 -2.2.5桩身构造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工程施工开题报告(3篇)

基础工程施工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重要。

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对于保障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研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探讨提高施工质量的方法,为我国基础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土方开挖、基础垫层、地基处理、桩基施工等;2. 探讨提高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如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等;3. 研究新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如预应力混凝土基础、地下连续墙等;4. 总结基础工程施工经验,为我国基础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土方开挖技术:研究土方开挖的施工工艺、设备选用、质量控制等,以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施工安全。

2. 基础垫层施工技术:分析基础垫层的施工工艺、材料选用、质量控制等,以提高基础垫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地基处理技术:研究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设备选用、质量控制等,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 桩基施工技术:探讨桩基施工的施工工艺、设备选用、质量控制等,以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施工效率。

5. 新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预应力混凝土基础、地下连续墙等新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以提高基础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6. 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以提高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实地考察法:对典型的基础工程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施工数据,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3. 实验研究法:针对关键技术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施工方案和技术的可行性。

4. 案例分析法:对典型基础工程施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建筑工程中,桩基作为一种稳定基础,已被广泛应用。

桩基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1.在软弱土层中建立稳定基础。

2.在建造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和基础设施等工程中,用于支撑重量和抗震。

对于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已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桩基施工技术及应用的相关问题,具体包括桩基施工技术的分类、桩的类型以及桩基的设计和施工流程。

同时,也将对桩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桩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的建筑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桩基施工技术和应用的相关问题。

在文献资料方面,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以了解桩基施工技术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在实际案例方面,将通过对某些工程实例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桩基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桩基施工技术及应用的总结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深入了解桩基施工技术的分类和桩基的类型,并结合具体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桩基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2.探讨桩基的设计与施工流程,通过分析不同桩基的具体施工流程,为工程实际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3. 分析桩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重点介绍桩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探讨桩基的完善方案,助力工程的质量提升和安全保障。

五、论文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绪论:介绍桩基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2.桩基施工技术:对桩基施工技术进行分类介绍,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桩基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流程:探讨桩基的设计,同时结合具体施工流程,为工程实际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4.桩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桩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探讨桩基完善方案。

5. 结论: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桩基施工技术及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桩基础,开放课题

桩基础,开放课题

桩基础,开放课题
1. 新型桩基技术的研发:探索新型桩基的材料、施工方法或设计理念,以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降低成本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桩基承载力预测与评估: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桩基的承载特性,开发更精确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和评估方法。

3. 桩基施工监控与质量检测:研发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技术,以及桩基成桩后的质量检测方法,确保桩基的施工质量。

4. 桩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桩基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优化桩基设计,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5. 桩基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桩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问题,开发桩基寿命预测模型,为桩基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6. 桩基对环境的影响:评估桩基施工和使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环境损害的方法。

7. 桩基抗震性能研究:研究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抗震设计方法,提高桩基及上部结构的抗震能力。

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5页精选文档

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5页精选文档

设计计算一.确定尺寸及桩个数:设计采用C20的混凝土,桩径d=1.00m ,挖孔灌注桩,桩长l=41.00m ,伸入持力层(粗纱)的深度为3.3m 。

1.求[]σ:根据条件,所选公式:可查知持力层的基本承载力 kPa 4000=σ查《规范》得 52=k 5.225'2==k 则桩底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 2.求[]p :公式:[][]∑+=σA m l f U p i i 021查《规范》得4.00=m查《规范》得i f (钻孔灌注桩极限摩阻力)。

则:[]Kpap 56.3875607854.04.0)3.3808.26558.0301.850245(2673.321=⨯⨯+⨯+⨯+⨯+⨯+⨯⨯⨯=3.定桩数:取u=1.5则: []91.756.38755.204425.1=⨯==p Nn μ布桩如下: 二.计算:1. 桩的计算宽度b o : 公式:b k kk b f 00= 2. 求变形系数α: 假设为弹性桩,则:则得:立。

故属于弹性桩,假设成5.281.164141.041.01006.14796.186405650>=⨯==⨯⨯==l EI mb αα 3. 计算1ρ:查《规范》得 440/105.2M KN m ⨯=因而取m d 30=,所以22200069.7434M d A =⋅==ππ4. 计算2ρ,3ρ,4ρ因00=l α,0.481.164141.0>=⨯=l α 所以查《规范》知: 则:三.计算承台位移βα,,b : 1.计算 bb γ,aa γ,βγa ,ββγ;2.计算 'aa γ,'βγa ,'a βγ,'ββγ;地面以下承台计算宽度: 3.计算βα,,b情况一:双孔重载; 情况二:一孔重载; 四.墩顶位移检算: 将墩身作如图划分; 1.墩帽所受风力: 托盘所受风力: 托盘如下图; 则:墩身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所受风力: H 3= H 4 =H 5= H 6由所得风力(水平),及墩顶荷载,得各截面弯矩,列表如下:2.计算墩顶的水平位移△根据621233ii i bh bh I =⨯=列表如下:五.单桩承载力验算: 六.群桩承载力验算:七.桩在上面处的位移检算: 八.桩身截面配筋: 1.Mz 计算表:按要求只验算一孔重载情况:则:MM MM Z B A B A M 1.2027.2209.20241.0321.9+-=+-=系数M M B A ,的值根据0.4,≥l z αα及从《基础工程》表6—11查得并计算列表如下:桩身弯矩表弯矩图:2.截面的配筋;根据桥规规定,取=min μ0.5% 则 采用φ22的光面钢筋 则:43.158.1427.392=⨯=πn所以取n =16 则2272.408.1416cm A g =⨯⨯=π实取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为80mm 。

桩基础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桩基础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意义:基础工程是一个十分全面的课题,它包含了基础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等非常重要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更加熟练的运用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使我们能更熟悉的掌握基础设计的思路、方法、程序、以及选择。基础设计在施工质量、工程造价、工期控制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工程对工程的质量、加快工期进度、降低造价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基础工程的毕业设计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4.2施工工序
(1)定位放线
(2)护筒埋设
(3)钻机定位时要校正机架和钻盘垂直度,机架底部必须垫实稳固。就位完毕由现场质检员或技术员会同监理、甲方代表进行检查,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开钻。
(4)钻进
(5)清孔测孔
(6)钢筋笼吊放
(7)安放导管
(8)混凝土灌注
5.概预算
(1)工程量计算、汇总
(2)套用预算单价,计算工程直接费
2、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究(设计)思路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住宅楼,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为地上25层,地下1层。长44m,宽20m,高78m。地下1层位车库,标准层为3m,一层为5m,顶层为4m。拟建场地位于兴平市西郊,南邻团结东路,西与科技路相邻,东与水泥厂相邻。
1.2拟建场地地形西高东低,地面高程介于401.89~402.48之间,根据外业勘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报告,在勘探高度85m范围内,场地土主要由填土、黄土、古土壤、粉质粘土、中砂、粉质土等组成,持力层为粉质土。拟建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本次勘察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15.80~16.35m,高程396.74~397.63m。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某工程桩基及其基础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本模板】

某工程桩基及其基础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本模板】
石河子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某工程桩基及其基坑工程毕业设计
学生姓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隐藏
学号:已隐藏
学 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2010级农业水利工程
指导教师:已隐藏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一、本设计选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依据、来源
以前的几十年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高,基础的埋置深度很浅,很少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基坑的开挖一般仅作为浅基础处理。近20多年来,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桩基及其基坑工程规模大、深度深、事故频繁,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是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2)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
按变形控制设计中变形控制量应根据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确定,不是要求基坑围护变形愈小愈好,也不宜简单地规定一个变形允许值,应以基坑变形对周围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建(构)筑物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为标准.鉴于此,应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3)探讨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2、设计目的和意义
桩基及基坑工程是我国当前地基基础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桩基及基坑工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始全面、深入地研究与工程实践,但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城市的高层建筑大量涌现,极大的推动了深基坑工程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问题。
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许多工程的最危险阶段不一定是在正常使用阶段,而是在建造阶段和老化阶段。对许多工程事故常常发生在施工阶段而言,其原因除了施工质量没有保证、施工方法发生了不合理的改变、人为错误等原因以外,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环境、地质、荷载等因素认识不足而导致设计和施工中的某种失误和疏忽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桩基础设计的开题报告吧。

一、设计依据1.题目来源(1) 设计意义教学楼是有着非常强的实用性的建筑,教学楼是提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个场所。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人们对于建筑强度美观实用等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教学楼这种建筑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我觉得应该尤为重视。

为广大的学生教师提供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无锡金桥实验学校教学楼框架建筑与结构设计对于巩固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知识、提升设计布局能力将发挥巨大的积极的作用。

故我在毕业设计题目中选择承担“无锡金桥实验学校教学楼框架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并决定认真完成。

(2) 题目来源本设计题目取材于上海市某甲级建筑设计院的实际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所有技术参数与数据完全属实。

(3) 结构体系的采用原因教学楼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不需要很高,需要的比较大空间,比较好的经济效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因为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延性,较强的整体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广泛用于地震设防地区。

框架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横梁连在一起,横梁和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力的传递路线比较明确。

对于整个房屋全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称为框架结构或(纯)全框架结构。

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房屋布局和空间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

墙体是填充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物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因此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

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大,高层框架在综合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

以上均是我选择框架结构作为结构体系的原因所在。

2.工程概况(1) 规模总建筑面积:建筑面积5500m2 ; 兴建位置:无锡金桥实验学校; 层数:层数为4m 层。

层高均为 3.6m,屋顶为上人屋面; 结构型式: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楼盖采用现浇式结构。

(2) 设计要求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每层楼设有消防设备,消防通道满足要求。

每层楼设有足量的男女厕所。

建筑强度满足当地抗震设防要求。

3.技术参数(1) 气象资料本设计题目所在上海地区的基本气象资料如下:基本风压基本雪压(2) 地质资料本工程±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3.700m。

江苏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有浅部土层的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

本建筑拟建场地处常见地下高水位在天然地坪下0.500m 处,低水位在天然地坪下1.500m 处。

本拟建场地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在表1,为Ⅳ类场地土。

根据设计要求,拟采w0 =0.55 KN/m2。

s0 =0.4 KN/m2。

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简称PHC 桩) ,桩端持力层为灰色砂质粉土层,详细勘探地质资料同见表1:表1 各土层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fs 及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fp 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天然地面1 2 杂填土褐黄色~灰黄色粉质黏土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淤泥质黏土灰色砂质粉土层底绝对标高(m)3.250 2.730 0.430 重度(KN/m3) / 18.0 19.0 简称PHC 桩fs (kpa) / / / 6m 以上15 6m 以下25 30 70 fp(kpa) / / /3 4 5-5.170 -14.970 -38.17018.0 17.0 19.0/ / 3500(3) 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主要参考文献和所用设计规范1. 教育部高等教育局.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土建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建筑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3. 丰定国, 王杜良. 抗震结构设计.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 东南大学等. 混凝土结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0. 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图集号11G10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12.《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图集号03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7. 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 2 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3.《Introd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4.《建筑课程设计指导任务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李延龄主编.15.《建筑识图与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魏松、林淑芸主编.16.《房屋建筑学》. 付云松、李晓玲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7.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1.18.《2004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设计作品选建筑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9.《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主审.2008.20.《土木工程专业英语》. 段兵延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二、方案论证建筑方案考虑到教学楼周围的环境和绿化,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总平面布置宜进行环境及绿化设计。

功能:A、底层主要有大厅、接待室、配电间等。

B、二楼至四楼每层皆布教室办公室厕所采光:应保证学校上课教室办公室档案室等主要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主要采光窗窗台高度宜为300mm; 交通设施考虑为:A、按照相应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楼梯2 间。

B、厕所距离最远的工作点不应大于50m。

厕所应设前室,前室内宜设置洗手盆。

厕所应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通风,条件不许可时,应设机械排风装置。

凡有给排水系统公用设施的地方,设室内水冲式厕所。

室内厕所及前室应分别设污水池、地漏、洗手台和镜台。

厕所宜采用瓷质的大小便糟,大便厕位宜设隔板。

要妥善解决厕所的排气问题。

净高:办公室的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60m,设空调的可不低于2.40m,走道净高不得低于2.10m,贮藏间净高不得低于 2.00m。

窗:A、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B、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70,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C、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门:A、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我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查,比较了多种结构形式,并确定了我的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下所述:2.结构方案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楼盖采用现浇式结构。

结构设计最要注意的就是结构的安全稳定性,经济效益和实用性。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能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便利。

并且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也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各层楼面及屋面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且布置双向板肋梁楼盖。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大,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

同时,随着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以及工具式模板的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楼盖在内,大多都采用现浇形式,刚度大、整体性好、抗震抗冲性能好、防水性好,对不规则平面的适应性强,容易开洞。

楼梯设计为梁式楼梯中的暗部楼梯。

(把斜梁设置在踏步板上面的两侧) 屋顶为上人屋面,应设置女儿墙、天沟排水设置,并且有设备区。

雨蓬不采用现浇混凝土,采用装配式轻质材料雨蓬。

室内设施按相关规范要求取定。

建筑基础采用桩基础。

结构平面、竖向规则,可不设置抗震缝和沉降缝,建筑长度小于50m 可不设置伸缩缝。

建筑结构设计应重视结构的选型、结构计算和结构构造,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选用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结构方案。

并且在建筑外形的造型处理上,力求简洁美观。

三、设计内容1 建筑设计部分(1)完成无锡金桥实验学校教学楼框架建筑与结构方案设计; (2)绘制建筑施工图包括:总平面图、底层平面、楼层平面、正立面、侧立面、屋顶平面、主剖面图1 个、节点详图2~3 个、楼梯平面、剖面图、门窗表、施工说明等; (3)撰写建筑设计总说明,不少于1500 字;2 结构设计部分(1)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 (2)运用PKPM 软件独立完成整体结构框架的内力分析与配筋计算; (3)采用手算方法完成具有代表性的 1 层楼板的内力分析与配筋设计; (4)采用传统手算方法完成标准层或具有代表性的1 层次梁的内力分析与配筋设计; (5)采用手算方法完成楼梯内力分析与配筋设计; (6)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的类型,进行桩基础设计。

绘制下列结构图(1)结构设计总说明; (2)所有楼层板平法配筋平面图(比例1:100);(3)所有楼层梁平法配筋平面图(比例1:100); (4)所有楼层柱平法配筋平面图(比例1:100);(5)楼梯详图(比例1:50); (6)节点详图(比例1:30); (7)桩位布置图(比例1:100); (8)基础结构布置图(比例1:100);3 其它要求(1)在开题阶段,阅读与图书馆设计的相关文献不少于10 篇,其中应有两篇外文文献;(2)翻译英文文献一篇,不少于20000 外文印刷字符或5000 汉字;(3)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应严格按照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编写格式要求撰写,计算部分尽可能表格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