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小病例回顾-骶管脂肪瘤
腰骶部脂肪瘤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 :100 哈尔滨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50 1
通讯作者 :梁鹏 , ma :aia09 od 6 .o E i hyd20 go@13 cl l a
21 02年 1月第 6卷第 2期
C i l ii s Eet ncE io hnJCi ca ( l ri dt n n n eo i
l m o a r i o m eh rd c r y d o . eh d A r t s e t e a a y i o 9 c i r n p t n s s f r d u b s ca l ma l p tt ee o d s n r me M t o s er p c i l s f3 h l e a e t u e e o v n s d i f m u o a r io n eh r d s i a o d d s a e i e r s r ey d p rme to e F rtA i a e s i l r o lm s c a l ma a d t t ee p n lc r ie s n u o u g r e a t n ft is f l t d Ho p t b l p n h i a
切断术 , 通过对患儿术前 1周 、 术后 3个月 H f a o m n功能 分级 , f 进行治疗 效果 的对 比。结果 3 9例 患儿术后
全部得到随访 , 平均 1 5个月 , 没有死亡病例 , 中 l 其 2例背侧型脂肪瘤和 1 8例硬膜 内外沟通过 渡型脂肪瘤患 儿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者稳定 , 无神经功能缺失加重病例 , 疗效满意 。其 中9例腹背侧混合杂 乱型脂肪瘤 大 部分患儿术后症状较术前有所改善或者稳定 , 但其 中 2例 患儿大小 便失禁 加重 。术后 2例发生切 口脑脊液 漏, 1例硬膜 内外沟通过渡型 , 例腹 背侧混合杂乱型 , 1 均经过严格的抗炎治疗后 切 口痊愈 。结 论 对于腰骶
骶骨肿瘤误诊1例报告

骶骨肿瘤误诊1例报告骶骨肿瘤比较少见,文献报告原发肿瘤中以脊索瘤最多见,继发肿瘤中以转移瘤最多1。
由于骶骨肿瘤的发病率低,很难在一个医院内积累足够多的病例。
因而,对于发生于骶骨的肿瘤的类型分布及特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研究。
尤其作为基层医院,此类病例更为少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前列腺增生等其他系统疾病,甚至行手术治疗。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骶骨肿瘤误诊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朱某某,男,74岁,农民,主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3月”于2016.05.28入院。
患者既往曾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因右侧股骨头坏死行“右髋关节置换术”。
此次入院前3月出现腰部疼痛,伴左下肢大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麻木,在当地医院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并行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自觉左下肢疼痛减轻,腰骶部疼痛较前加重,多次行腰椎正侧位片及腰椎CT检查,均考虑腰椎术后疼痛,嘱卧床休息及口服“曲马多”等止痛药物对症治疗。
后患者感腰骶部疼痛持续加重,尤以夜间较重,口服药物逐渐无明显效果,为求进一步明确疼痛原因,转至我院。
入院后查体:平车推入,消瘦面容,腰部可见一长约10cm纵行手术瘢痕,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5-骶1棘突处压痛阳性,空心叩击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双侧阴性(80°),股神经牵拉试验双侧阴性,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均阳性,双下肢反射、皮肤感觉及肌力均正常。
追问病史,患者近期体重下降约10kg,重新阅片,自带术前腰椎CT即可见骶骨有破坏影,高度怀疑骶骨肿瘤,完善检查,肿瘤系列:CEA6.67ng/ml,CA199>1967U/L(明显增高),粪便潜血弱阳性,胸部正位片示:左肺可见斑点状及斑片状阴影,建议行CT检查,骨盆正位片示:骶骨、髂骨广泛性骨质破坏,请作进一步检查。
腰椎CT示:骶骨、髂骨及腰椎广泛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多考虑转移瘤可能,腹部超声示:胆囊大,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左肾囊肿,前列腺大,图像考虑前列腺增生,肝胰脾右肾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尿常规、血沉、肝肾功、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临床成功案例第三十七例脂肪瘤案-任之堂主人的日志-网易博客

临床成功案例第三十七例脂肪瘤案-任之堂主人的日志-网易博
客
患者张某男 38岁湖北十堰人
遍身渐起包块两年。
患者两年来,身上各处陆续出现包快,小者如蚕豆大小,大者如鸡蛋大小,多达上百枚,仅脊背部就有三十余枚。
到医院就诊,诊断为脂肪瘤,告知除手术切除外,毫无良策。
最近因额头、鼻尖出现小包块,担心毁容,急来求诊。
就诊时症状同前,伴四肢酸楚疼痛,饮食可,舌质淡,苔腻,切脉:六脉郁滑。
患者有嗜食鱼头的爱好。
诊断:脂肪瘤(痰湿闭阻经络)
治法:燥湿祛痰,通经活络,消肿散结
方药:法半夏100 陈皮60 苍术80 厚朴60 茯苓80 天南星60 白芥子60莱菔子80浙贝80猪牙皂60生牡蛎60 红藤60
酒大黄60桂枝30党参50 冰片15
上16味,共为末,制丸,内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共服一月。
嘱忌鱼肉、面食。
复诊:患者服用一月后,面部包块消失,未再长出新的包块,身上包块消失过半,大的变为鹌鹑蛋大小。
并述服药期间,每日大便均有粘滞物夹在大便间,而且粘于便池,冲洗困难。
方已对症,守方再进。
原方加人参50 白术50 再进一料。
半年后遇到,告知病已愈。
未在发作。
饮食习惯已改,现很少吃鱼。
骶骨肿瘤的影像诊断_附24例报告_张丽芳

内多发囊肿。
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对病人损伤很小。不必全麻,不用开
病人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首先使用 &9 扫描肿瘤的 刀 , 无 痛 苦 , 治 疗 时 间 短 (约 $" 分 钟 )。 治 疗 区 不 易 复 发 ,
部位及其与周围血管和其它器官的关系,选择最安全的角度
能重复治疗,对癌变组织固化干净彻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
床表现:心脏正常,
织的效果,杀灭后的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
肿瘤组织留在体内既
能触及,肝区轻度叩
可以刺激有益的免疫
痛,腹水呈阴性,下
反应,又能被人体吸
肢无水肿。生化检 查,肝功检查正常, <=> 阴 性 。 经 &9 检 查 , 左 内 叶 见 ?@/ A
!
"
图 ! 显示肝脏左内叶 ?@/A?2?@/ 肿块,左外叶::B"@/A?B"@/ 肿块。
! &@ 值 !"?$>D6, 增 强 后 有 强 化 , &@
值 =!?><D6。 $B; 血管造影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年第 #$ 卷增刊 % &’() &*() +,- ./01()12 !""!2 34* #$2 5677*,/,与骨 巨细胞瘤可见肿瘤染色,有大量新生肿瘤血管,迂曲、卷 发成团状,为多血供表现。 $B; 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进针,使用多弹头带鞘穿刺针 , 长 #;@/, 外 径 为 $//, 在
进的杀伤肿瘤组织较多而损伤肌体较轻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9 引 导 下 确 定 深 度 , 快 速 进 入 肿 瘤 内 , 按 下 穿 刺 针 尾 端 , 本例于手术 # 个月后入院复查,病人肝区不适症状消失。查
这个部位的表皮样囊肿,你见过吗?——罕见病例分享:骶前表皮样囊肿2例

这个部位的表皮样囊肿,你见过吗?——罕见病例分享:骶前表皮样囊肿2例导语:这个囊肿,不查资料您可能真的不太认识它临床上表皮样囊肿常见于颅内脑池、椎管内等部位,而盆腔骶前表皮样囊肿很罕见,文献上常为个案报告,但我们在最近一个月之内竟然连续遇到了2例,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在短期内连续遇到多例好多年都遇不到的某种罕见病的情况。
我们可是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哦。
那么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近期我院肛肠科收治的这两个病例吧。
1.1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女性,49岁,主因“下腹疼6天”就诊,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部疼痛不适,呈间断性锐痛,不重,就诊当地医院,查B超提示盆腔肿物,建议上转,我院B超提示:盆腔混合性回声包块(性质待查),于2022年2月X日住院治疗。
在我院行MR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见:盆腔内骶骨前方至直肠右后方不规则状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肿块无异常强化,边界清晰,包膜完整。
直肠受压向右前方移位。
MR平扫加增强表现如下图:图1:T2WI,矢状位,图2:T2WI,矢状位,尾椎前缘,直肠后方肿块,可见完整包膜,呈不均匀稍高信号。
图3:T1WI,横轴位,呈稍低信号图4:T2WI,横轴位,呈不均匀高信号图5:T2WI脂肪抑制,横轴位,呈不均匀高信号图6:DWI,横轴位,弥散加权呈高信号图7: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未强化图8:增强扫描,静脉期,肿块未强化图9:增强扫描,延迟期,肿块未强化MR诊断:骶前直肠后肿块,多考虑为:表皮样囊肿。
术后病理如下图:病理:角质囊肿(表皮样囊肿)。
1.2病例摘要(病例2):患者,女,75岁,因“排便困难1年,加重3月”于2022年2月X日入院。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费力,便质软成形,未予治疗,症状逐渐加重。
3月前大便排出困难明显加重,无便血,无里急后重感,无便不尽感,治疗无效。
【每周一读】骶尾部典型病例分享,值得收藏!

【每周一读】骶尾部典型病例分享,值得收藏!西府医学影像平台西府现泛指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
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
西府医学影像微信公众平台,就诞生在这块灵秀之地上,是中国陕西宝鸡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官方平台。
简要病史•男,64岁•主诉:骶尾部疼痛2月余•现病史:2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骶尾部疼痛,坐位时疼痛明显,不伴下肢麻木、放射痛,无大小便障碍,夜间疼痛明显,口服止痛药物效果不佳。
•既往史:(-)。
影像资料病理结果肉眼所见:灰红色不整形软组织。
大小4.5*3*1.5cm,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切面灰红色质脆;镜下所见:瘤细胞胞浆丰富,空泡状,细胞中-重度异型,核分裂不常见,弥漫分布于粘液样基质中,呈分叶状排列;病例诊断: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脊索瘤免疫组化:CK(),Vimentin(),S-100(-),GFAP(-),Ki-67(8%),EMA(),P63(-)概述好发于脊柱两端,脊索出现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后期被脊柱取代,但是位于颅底蝶枕部及脊柱骶尾部的部分不完全消退。
脊索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发病年龄峰值在40~60岁,男性多见,男女患者比约为2∶1.影像表现•X线发现病变,好发部位的骨质破坏•CT、MR好发部位的溶骨性破坏或膨胀性破坏,偶见反应性骨质硬化,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与正常骨分界不清,灶内残留骨碎片或钙化灶;•MR上T1WI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形态不规则中等均匀强化,蜂房状、颗粒状,持续强化可能是肿瘤细胞或黏蛋白有吸附Gd-DTPA作用。
鉴别诊断'①骨巨细胞瘤:骶骨肿瘤中,巨细胞瘤发生率仅次于脊索瘤而居第2位。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四肢长骨骨端多见,发生于骶骨者相对较少,其特征性表现是膨胀性、偏心性的骨质破坏,常见“皂泡征”。
②神经鞘瘤:病灶多位于骶骨上方,呈圆形、长条形或哑铃状,椎间孔扩大,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易囊变, MRI 表现为 T1WI呈低或低、等混和信号,T2WI呈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后多伴或不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
罕见椎管内脂肪瘤伴肠源性囊肿一例

罕见椎管内脂肪瘤伴肠源性囊肿一例
范松源;侯卫东;李文杰;郭元元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1(023)002
【摘要】【病例】男,47岁。
主因双下肢无力、麻木20年,加重伴尿失禁2个月入院。
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无力,未引起重视,后又出现右下肢麻木、无力,未行检查及治疗,后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出现双足底踩棉花感,并左下肢肌肉萎缩,仍未进行任何检查治疗,2个月前出现尿失禁,曾到多所医院泌尿科就诊,予留置尿管暂时处理,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总页数】2页(P37-37,F0003)
【作者】范松源;侯卫东;李文杰;郭元元
【作者单位】解放军322医院神经外科,山西大同037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2
【相关文献】
1.颅内多发性脂肪瘤伴胼胝体缺如一例报告 [J], 韦爱华;许存森
2.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一例 [J], 魏帅;刘鸿喜
3.椎管内脂肪瘤伴肠源性囊肿一例 [J], 朱海东;赵乃顺;李峰
4.罕见的先天性延髓、颈髓室管膜囊肿合并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一例 [J], 武彦;苏俐;李秀霞;赵利珍;高林桃
5.罕见椎管内脂肪瘤伴肠源性囊肿一例 [J], 范松源;侯卫东;李文杰;郭元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海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民事二审民事裁定书

王海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民事二审民事裁定书【案由】民事侵权责任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审理法院】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2.08.23【案件字号】(2022)辽01民终1066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范猛郭文邰越群【审理法官】范猛郭文邰越群【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王海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当事人】王海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当事人-个人】王海鹏【当事人-公司】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王海鹏【被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本院观点】原审法院委托沈阳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该所出具的鉴定意见书主要内容如下:(一)1992年6月4日王海鹏在被告医院住院治疗:院方术前诊断“右马蹄内翻高弓足”,术后诊断“右马蹄高弓趾足”术前术后诊断不一致。
【权责关键词】撤销实际履行过错无过错鉴定意见证明诉讼请求不予受理一事不再理驳回起诉发回重审诉讼标的【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原审法院委托沈阳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该所出具的鉴定意见书主要内容如下:(一)1992年6月4日王海鹏在被告医院住院治疗:院方术前诊断“右马蹄内翻高弓足”,术后诊断“右马蹄高弓趾足”术前术后诊断不一致。
术前知情同意书:“胫前肌外移”术后未行“胫前肌外移”未进行告知,存在医疗缺陷。
(二)1995年6月26日王海鹏在被告医院住院治疗:院方对王海鹏行“后路椎板减压”,“脊髓栓系松解术”,“空洞内引流”和“脂肪瘤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单:说明术中切除了脊髓末端。
终丝形成是由脊髓下端迅速变细,形似圆锥,成为脊髓圆锥,向下延续为细丝,由软脊膜构成无脊髓。
王海鹏术后病情未见好转并有所加重,与术中切除了脊髓未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鉴定意见:被告医院对王海鹏的诊疗行为存在“右马蹄内翻高弓足”术后诊断不一致,术中未行“胫前肌外移”未进行告知;术中切除了“脊髓末端”的医疗过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小病例回顾-骶管脂肪瘤
椎管内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肿瘤,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脊柱裂、脊膜膨出等。
该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1、神经管闭合时包含一些移位的中胚层成分所致,2、软脊膜早期的毛细血管网残留,引起周围间胚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3、外伤引起硬脊膜外脂肪组织移植所致。
椎管脂肪瘤可位于硬脊膜内外或髓内。
硬膜外多见于颈胸段,髓外硬膜下发生于髓外、软脊膜下,肿瘤可向髓内和硬脊膜外发展,髓内肿瘤表面覆盖正常的神经组织。
椎管内脂肪瘤生长较缓慢,由于较多位于脊髓背侧,以肢体麻木常见,当肿瘤过大,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CT检查肿瘤呈均匀的低密度改变,CT值为-70~-120Hu,边缘清楚,增强后无强化。
MRI检查表现为T1WI、T2WI上高信号,压脂序列瘤体信号极低甚至无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