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达标率计算方法
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函数形式为:COUNTIFS(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
(2)COUNT函数计算包含数字的单元格个数以及参数列表中数字的个数,用来计算总数。
函数形式为:COUNT(单元格或区域)
Excel适用于大批量的表格达标率计算,使用函数简单易可靠,效率高。
分数段/分
<60分
60~65分
66~80分
81~90分
91~100分
人数/人
2
6
15
18
则该校三年级学生数学科目的达标率=(分数大于65分人数/三年级总人数)X100%
=((15+19+18)/60)X100%
=86.67%
应用Excel计算达标率如下图所示:
其中使用的公式为:=COUNTIFS(B3:B62,">65")/COUNT(B3:B62);
达标率(qualified rate),也称作合格率。具体是指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的产品达到已设定的标准的数量与这条生产线上总共生产的产品数量。
计算公式:达标率=(达到标准的数量/总共的数量)X100%
达标率=((总共的数量-为达标的数量)/总共的数量)X100%
例:教育部规定今年的数学单科成绩的达标分数线为65分,已知某校三年级(总人数为60)学生的成绩如下表:
考勤考核评分细则模版

考勤考核评分细则模版一、出勤情况评分细则1. 出勤纪律(占比20%):评估员工按时上下班、遵守考勤规定的情况,如迟到、早退、旷工等。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无迟到、早退及旷工情况:满分- 1次迟到、早退或旷工:扣除3分- 2次迟到、早退或旷工:扣除6分- 3次迟到、早退或旷工:扣除9分- 4次及以上迟到、早退或旷工:扣除12分及以上2. 加班情况(占比15%):评估员工的加班情况,包括加班时长及频率等。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无加班情况:满分- 偶尔加班,每月不超过10小时:扣除3分- 经常加班,每月超过10小时:扣除6分- 加班频繁,每月超过20小时:扣除9分- 加班过度,每月超过30小时:扣除12分及以上3. 请假情况(占比15%):评估员工的请假情况,包括事假、病假、年假等。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无请假情况:满分- 偶尔请假,每月不超过2天:扣除3分- 经常请假,每月超过2天:扣除6分- 请假频繁,每月超过4天:扣除9分- 请假过度,每月超过6天:扣除12分及以上4. 出差情况(占比10%):评估员工的出差情况,包括出差时长及频率等。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无出差情况:满分- 偶尔出差,每月不超过1次:扣除2分- 经常出差,每月超过1次:扣除4分- 出差频繁,每月超过2次:扣除6分- 出差过度,每月超过3次:扣除8分及以上二、工作表现评分细则1. 工作态度(占比20%):评估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态度积极主动,工作热情高涨:满分- 态度一般,工作态度尚可:扣除3分- 态度消极,工作不够认真负责:扣除6分- 态度懒散,工作敷衍了事:扣除9分- 态度恶劣,对工作不负责任:扣除12分及以上2. 工作质量(占比20%):评估员工工作的准确性、出色程度以及创新性。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工作质量高,准确率、出色程度和创新性都很好:满分- 工作质量一般,准确率和出色程度尚可:扣除3分- 工作质量较差,准确率和出色程度都有待提高:扣除6分- 工作质量很差,准确率和出色程度都较低:扣除9分- 工作质量极差,准确率和出色程度都不达标:扣除12分及以上3. 协作能力(占比15%):评估员工与同事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情况。
达标率的统计方法

达标率的统计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效率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评估工作的完成情况和确保工作质量,达标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达标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的比例。
在企业管理、项目评估、教育考核等方面,达标率都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那么,如何准确统计达标率呢?一、确定统计对象和标准在进行达标率统计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统计的对象和达标的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定要统计的是产品的合格率、生产线的运转率还是员工的工作效率;在考核学生成绩时,需要确定是课程的通过率、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分还是学校的毕业率。
还需要明确达标的标准和依据,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进行统计和评估。
二、收集数据和建立数据库在确定了统计对象和标准之后,就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并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系统记录等多种方式进行。
在建立数据库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和评估。
三、制定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针对不同的统计对象和标准,需要制定相应的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以产品合格率为例,可以采用以下计算公式:产品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总产品数量)×100%对于其他指标,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计算公式。
还需要考虑如何处理异常情况和数据缺失的情况,以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在完成统计计算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达标率的分析,可以了解问题的原因和存在的瓶颈,从而制定改进措施和提高达标率。
还可以对不同部门、个体的达标率进行比较,找出优缺点和改进空间。
五、持续监测和改进达标率是一个动态指标,需要持续监测和改进。
通过建立定期的统计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达标率的统计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在建立完善的统计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评估工作的完成情况、制定改进措施和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效能计算公式

员工效能计算公式员工效能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所达到的效果和质量。
衡量员工效能的公式可以有多种,以下是常用的几种计算员工效能的公式。
1.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指员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计算员工工作效率的公式如下:工作效率=完成的工作量÷所用的时间工作效率可以用于评估员工的工作速度和完成任务的效果。
2.出勤率出勤率是指员工按时到岗参加工作的频率。
计算员工出勤率的公式如下: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出勤率可以用于评估员工的工作纪律和责任心。
3.销售额销售额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销售业绩。
计算员工销售额的公式如下:销售额=单笔销售金额×成功成交笔数销售额可以用于评估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和业绩贡献。
4.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员工在完成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准确性和符合要求的程度。
计算员工工作质量的公式如下:工作质量=正确的工作数量÷总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可以用于评估员工的工作准确性和精细程度。
5.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指员工在与客户交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客户需求和期望的程度。
计算员工客户满意度的公式如下:客户满意度=满意客户数量÷总客户数量客户满意度可以用于评估员工的客户服务能力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满足程度。
6.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综合考虑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和贡献所得出的绩效评分。
计算员工绩效评估的公式如下(公式可能会因不同企业和岗位而有所差异):绩效评估=工作质量评分×工作效率评分×出勤率评分×业绩评分绩效评估可以用于综合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对员工进行奖惩和晋升调岗。
这些公式只是一些常用的员工效能计算公式,不同企业和不同职位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估指标和公式。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员工的工作特点进行定制化的效能评估公式,以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HR必备】考勤、工资、人力成本、社保计算公式全都有

作为一个专业敬业的HR是需要经常与数据打交道的,不论你是否对数据敏感,上百个数累计在一起时非常容易混淆甚至出错。
所以给大家整理了近100个HR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
温馨提示:各位HR可以立刻收藏,也可以打印张贴在电脑旁哦!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出勤率怎么算

出勤率怎么算出勤率是指员工在工作期间按时到达和离开工作地点的程度。
它是用来衡量员工工作纪律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准确计算出勤率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管理层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出勤率的方法,并讨论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评估员工的出勤情况。
一、基本的出勤率计算方法最简单的出勤率计算方法是将员工实际出勤的天数除以应出勤的总天数,然后将结果乘以100%,即可得出出勤率的百分比。
这个方法比较直观,也很容易计算。
例如,某个员工在一个月内共有22天上班,其中出勤了20天,那么他的出勤率就是20/22*100%=90.91%。
这种计算方法虽然简单,但它并没有考虑到员工迟到早退的情况。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出勤率,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介绍的一些补充方法。
二、综合考虑迟到早退的出勤率计算方法1. 严格出勤率计算法有些企业对于员工的迟到和早退比较严格,他们要求员工必须按时到岗并保持准时离岗。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严格出勤率计算法来计算出勤率。
该方法要求员工没有迟到和早退的情况,只要有一次迟到或早退都会被算作缺勤。
在这种情况下,出勤率的计算公式就是:(实际上班天数-迟到次数-早退次数)/应出勤天数*100%。
例如,某个员工在一个月内共有22天上班,实际上班了20天,迟到了2次,早退了1次。
那么他的出勤率就是(20-2-1)/22*100%=81.82%。
2. 弹性出勤率计算法有些公司对员工的迟到和早退可以有一定的弹性,即只要不是频繁的迟到和早退,认为是可以容忍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弹性出勤率计算法来计算出勤率。
该方法要求员工在一定范围内的迟到和早退都算作正常上班,只有超过范围的才算作缺勤。
在这种情况下,出勤率的计算公式是:(实际上班天数-超过范围的迟到次数-超过范围的早退次数)/应出勤天数*100%。
例如,某个员工在一个月内共有22天上班,实际上班了20天,迟到了3次,其中只有1次超过了规定的范围,早退了2次,其中有1次超过了规定的范围。
实习生勤奋度考核标准

实习生勤奋度考核标准1. 背景描述在实习生的岗位培训期间,勤奋度是衡量实习生工作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习生的勤奋度不仅代表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和热情,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因此,为了评估实习生的勤奋度,制定一套合理的考核标准非常必要。
2. 考核标准2.1 出勤率出勤率是评估实习生勤奋度的基本指标之一。
通过实习生的出勤率,可以判断他们是否按时到岗,是否认真对待工作。
在考核实习生的勤奋度时,应当根据实习生规定的工作时间,统计实习生的实际出勤天数,并计算出勤率。
出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出勤率 = 实际出勤天数规定工作天数规定工作天数是指实习生应当在该时期内上班的天数,一般为实习期的总天数减去实习生的请假天数。
2.2 工作时长除了出勤率,实习生的工作时长也是考核勤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作时长反映了实习生在工作期间的投入程度和工作效率。
在考核实习生的工作时长时,应当根据实习生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工作时长。
工作时长的计算公式如下:工作时长 = 实际工作时间规定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实习生在规定工作时间内的实际工作时长,不包括休息时间和加班时间。
2.3 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考核实习生勤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实习生在工作期间应当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注度,完成岗位任务,并保持良好的工作质量。
任务完成情况:考察实习生是否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并且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错误率:考察实习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数量和频率,错误率越低,说明实习生工作越细心、认真。
创新能力:考察实习生在工作中是否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是否能够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和创意。
2.4 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评估实习生勤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实习生应当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与同事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主动性:考察实习生是否能够主动寻找工作,积极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
敬业精神:考察实习生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和专业精神,是否愿意为了工作的完成而付出额外的努力。
考勤达标率计算方法

考勤要求和考核方法1、考勤要求:考勤时间采纳累积法:计算方式是“每天晚上计算出前一天的三班出勤时间,累加到前一天的累计值上”;出勤考核采纳应勤时间的达标率法:计算方式是“累记出勤时间/应勤时间*100%”的计算方法。
每天的应勤时间默认8小时,各个岗位有系数调整。
人员进入施工场地的时候需要考勤打卡,假如消失遗漏,相应班的时间会统计不上,只打一次卡的班的出勤时间是0。
出勤天数统计的时候是以半天为考核单位;半天累计出勤工时低于90分钟,不计算到出勤天数,超过90分钟,该班记0.5天,夜班出勤不计算出勤天数,但计算出勤工时。
(1)三班规定上午考核时段(6:00—13:00)下午考核时段(12:00—20:00)晚上考核时段(19:00一次日6:00)(2)工时计算•系统设置上午班、下午班、夜班三个班次,如下图;苜页打卡时间设置K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朝1、号段上班时间必须上满90 :分钟才计半无2,进出工地两次打卡时间间隔小于90 1分钟,该段时!司不计入出勤日•但计入出勤工时.6编铜班次班次名称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加幽始时间加班络束时间牍备注上午班稣06:00当天13:00已启用□下午班当天12:00当天20:00当天19:00第二天05:594用计算方法:T(小时)=Z4∙-A/=1Bi为出场考勤卡点的时间,Ai为进场考勤卡点的时间。
按工时进行累计。
夜间加班累计工时,不累积出勤天数,考核时段(19:OO-次日6:00),累积到出勤工时的同时计入加班工时。
(3)卡点的使用:♦出勤时间的计算方式:一个班次内,紧邻的偶数次打卡的时间减去奇数次打卡的时间,计算出来的两次打卡的时间差就是在现场出勤的时间,把各段差值累计计算得出总的出勤时间;♦上午班的打卡时间是6点到13点;下午班的打卡时间是12点到20点;夜班的打卡时间是19点到其次天的6点;♦每个班的在场时间只能使用班次内的卡点计算;每个卡点计算的时候只能使用一次;♦卡点的使用规章是紧前使用,优先与同一个班次的前面的卡点配对,同样的班次内没有配对卡点,该班次时间记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勤要求和考核方法
1、考勤要求:
考勤时间采用累积法:计算方式是“每天晚上计算出前一天的三班出勤时间,累加到前一天的累计值上”;
出勤考核采用应勤时间的达标率法:计算方式是“累记出勤时间/应勤时间*100%”的计算方法。
每天的应勤时间默认8小时,各个岗位有系数调整。
人员进入工地的时候需要考勤打卡,如果出现遗漏,相应班的时间会统计不上,只打一次卡的班的出勤时间是0。
出勤天数统计的时候是以半天为考核单位;半天累计出勤工时低于90分钟,不计算到出勤天数,超过90分钟,该班记0.5天,夜班出勤不计算出勤天数,但计算出勤工时。
(1)三班规定
上午考核时段(6:00—13:00)
下午考核时段(12:00—20:00)
晚上考核时段(19:00—次日6:00)
(2)工时计算
系统设置上午班、下午班、夜班三个班次,如下图;
计算方法:
Bi 为出场考勤卡点的时间,Ai 为进场考勤卡点的时间。
按工时进行累计。
夜间加班累计工时,不累积出勤天数,考核时段(19:00—次日6:00),累积到出勤工时的同时计入加班工时。
(3)卡点的使用:
♦ 出勤时间的计算方式:一个班次内,紧邻的偶数次打卡的时间减
去奇数次打卡的时间,计算出来的两次打卡的时间差就是在现场
出勤的时间,把各段差值累计计算得出总的出勤时间;
♦ 上午班的打卡时间是6点到13点;下午班的打卡时间是12点到
20点;夜班的打卡时间是19点到第二天的6点;
♦ 每个班的在场时间只能使用班次内的卡点计算;每个卡点计算的
时候只能使用一次;
♦ 卡点的使用规则是紧前使用,优先与同一个班次的前面的卡点配
对,同样的班次内没有配对卡点,该班次时间记0。
比如:上午
班的下班打卡时间最迟是13点,如果在12点-13点之间有一个
卡点,默认先与上午班的其他卡点配对,用来计算上午班的在场
时间;如果上午班没有其他卡点,这个卡点才会用来与下午班的
卡点配对,用来计算下午班的在场时间。
♦ 有效卡点的时间间隔必须间隔5分钟以上,如果一次重复打卡,5
分钟内的卡点会舍弃,5分钟后的卡点变成有效卡点,会与前面
的卡点配对计算在场时间;
♦ 如果某次进入工地忘了打卡,离开时即使多打一次补上卡点也没
用,进入工地到离开时的时间统计不到出勤时间中;
∑=-=n i i
i A B T 1(小时)
♦人脸打卡非常简单方便,只需要站在人脸机设备前面,无需任何接触操作,注视摄像头即可;
♦注意事项,人脸机设备安装在室内的墙壁上,要避免阳光照射,安装高度统一为摄像头距离地面1.15米(如果项目关键岗位人员
人员偏高或偏低,可以自主调整安装高度)。
注意:工地上新装设备不在工地上登记人脸,必须使用建委窗口采集的人脸,然后下发到设备使用,如果不识别需要到窗口带身份证重新进行实名制采集。
(4)达标率计算方法
各项目关键岗位人员累计工时达标率大于等于100%的为合格,小于100%的为不合格。
♦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出勤工时=正常工作日出勤工时+加班工时
应勤工时=(日历天数-项目停工日-建委设置的节假日)*8
项目质量员、安全员、总监代表的达标率=(出勤工时/应勤工时)*2*100%
项目经理的达标率=(出勤工时/应勤工时)*2.0*100%
项目总监的达标率=(出勤工时/应勤工时)*3.0*100%(如果项目
中出现没有总监代表的情况下乘以2),
为避免关键岗位人员一人多岗:项目经理、总监代表、质量员、安全员,不能同时在两个在建项目上同时考勤。
项目总监不能同时在三个以上项目同时考勤。
♦ 项目施工或监理企业考勤汇总指标:施工考勤人数、达标率、排名、监理考勤人数、达标率、排名
施工企业考勤数据统计人员: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经理B 、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
项目经理B 是项目经理不在岗时的代岗人员,故项目经理B 考勤不做要求。
项目经理未出勤时,项目经理B 的考勤时间直接累计到项目经理考勤时间上(在同一天如项目经理、项目经理B 均到岗进行考勤,且考勤有效,以项目经理考勤为准,项目经理B 不计算)
施工(企业)达标率计算公式:
)
25.0*25.0*5.0*(*11∑++=Ci Bi Ai x S
S1=施工企业整体达标率考勤统计
Ai=项目经理实际达标率 Bi=项目技术负责人实际达标率和所有质量员实际达标率的平均值 Ci=项目所有安全员实际达标率的平均值。
X1超级管理员权限可调。
Ai 、Bi 、Ci 的最大值为1,超过100%的按1处理。
施工排名指的是施工企业的达标率在地区的排名。
♦ 监理企业考勤数据统计人员:项目总监、总监代表;
监理(企业)达标率计算公式:
S2=X2*∑+3.0*7.0*Bi Ai
Ai=总监达标率
Bi=总监代表达标率
如项目未设置总监代表,S2= X2*Ai即为总监达标率。
X2超级管理员权限可调。
监理排名指的是监理企业的达标率在地区的排名;
项目增加启动设置
没有启动之前,不处理考勤;项目停止后,不再统计考勤(包括项目上关键岗位人员的考勤数据,也不再处理);每个项目只设置允许1次开始和一次停止,停止后确需设置项目重新开始的,按照新增项目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