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

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学习目标]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

(2)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3)特征:中西合璧。

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受政治的影响,盛行军装和“干部服”。

(3)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思维点拨]1.中山装和旗袍是服饰中西合璧特征的典型体现。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归纳总结]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

(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3.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住宅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社会风俗的变迁实践报告(2篇)

社会风俗的变迁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社会风俗,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并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风俗也在不断变迁。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风俗的变迁,我们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某一地区的社会风俗变迁进行了深入剖析。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风俗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变化,我们选择了我国某沿海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社会风俗的变迁及其原因。

三、实践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深入该城市,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记录。

2. 访谈:我们邀请了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市民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社会风俗变迁的看法和感受。

3. 文献研究: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包括历史资料、社会学著作、新闻报道等,以全面了解社会风俗的变迁过程。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社会风俗的变迁(1)节日庆典:在过去,该城市居民过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时,主要活动是家庭团圆、祭祖、放鞭炮等。

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节日的娱乐性和物质享受,如外出旅游、购物、聚餐等。

(2)婚丧嫁娶:在过去,婚丧嫁娶讲究排场、热闹,彩礼、丧葬费用较高。

而现在,人们更加注重婚礼的简约、环保,丧葬仪式也逐渐简化。

(3)宗教信仰:过去,该城市居民主要信奉佛教、道教等传统宗教。

而现在,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也逐渐传入,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4)饮食文化:过去,该城市居民以米饭、面条为主食,饮食口味偏重。

而现在,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均衡和营养,各种西式快餐、特色小吃等也越来越多。

2. 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1)经济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2012—2013学年高一年段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汇总-三明二中

2012—2013学年高一年段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汇总-三明二中

2012—2013学年高一年段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汇总高一(1)班课题1:穿越剧的内容、风俗与历史史实的关系。

组员:陈舒欣、金佳妮、饶健、王凯龙组长:陈舒欣副组长:金佳妮指导老师:陈萍课题2:历史上所谓的“红颜祸水”案例探究。

组员:赵静琳、乐晨、梁思雨、黄颖、费玥、戴婧雯、组长:赵静琳副组长:戴婧雯指导老师:陈萍课题3:中国古代几位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后宫妃嫔。

组员:揭丽军组长:揭丽君课题4:中国百年风俗社会变迁。

组员:陈诗嘉、叶思琪、王毅超、林珂婧、林一慧、周琳琳组长:陈诗嘉副组长:周琳琳指导老师:陈萍课题5:宋朝婉约派词风的探讨。

组员:雷鑫、王家璇、方巧玲、鲁栎宸组长:雷鑫副组长:鲁栎宸课题6:历史上帝王的情感。

组员:魏巍、钟小明、曾沁玮、刘昆、陈雨凡、杨蔚彤、陈明堃组长:魏巍副组长:钟小明指导老师:陈萍课题7:《三国演义》中著名战役真实性探究。

组员:林维秋、庄兆松、傅明智、林涌组长:林维秋副组长:庄兆松课题8:林微因的一生。

组员:杨凌霜、卢秋婷、张舒婷组长:杨凌霜副组长:卢秋婷指导老师:罗美合课题9:中国古代几位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后宫妃嫔。

组员:徐永康、白雯、庄媛、高婧雯、林子君、刘希强、邓坤组长:徐永康副组长:邓坤课题10:东西方节日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

组员:严欣组长:严欣课题11:如何存款最合算。

组员:王怀志、薛淦元、聂文鑫组长:王怀智副组长:薛淦元指导老师:蒋昌洪课题12:身边物质的pH值。

组员:水晶杉、陈诚、叶俊辉、吴静雯、罗霖树、张敖宇恒、王祉凌组长:水晶杉副组长:王祉凌指导老师:张旺华课题13:颜色与心理的探究。

组员:杨诗睿、林景敏、陈建伟、魏捷组长:杨诗睿副组长:林景敏课题14:袭人是真温柔还是伪君子。

组员:蔡文婧组长:蔡文婧课题15:全息投影的应用以及伪全白心的制作和模拟全息探究。

组员:陈卓涵、张英豪、王晨华、白涵宇组长:陈卓涵副组长:张英豪高一(2)班课题1:风靡世界的美食风情组员:施美艳,冯奕源,黄奕琪,林心怡,李信,郭子昕,胡明明组长:施美艳副组长:冯奕源指导老师:罗美合课题2:中国古今服饰差异组员:罗舒婷,潘瑞玉,郑淑怡,郑言,董有成,张钊英,胡容著,谢晖,叶子和组长:郑言副组长:张钊英指导老师:罗美合课题3:探究抑郁症组员:魏筱鋆,杨莹,林梦璐,田佳琪,鄢可欣,李晨组长:鄢可欣副组长:李晨指导老师:罗美合课题4:外星人之谜组员:魏楷晨,陈佳伟,谢彬,陈祖明组长:谢彬副组长:陈佳伟指导老师:罗美合课题5:那些年会火的音乐组员:杜雨桑,庄颖,刘彦,庄瑞豪,翁静茹组长:杜雨桑副组长:庄颖指导老师:罗美合课题6:历史上所谓“红颜祸水”案例探究组员:杜隆鹏,杨泽平,陈舒翰,赖奕凡组长:杜隆鹏副组长:赖奕凡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7:古代的几位传奇女子组员:陈丽娜,林睿蔷,池万杰,蔡奕翔,陈霄翔,陈嘉馨,杨宁景组长:陈丽娜副组长:陈霄翔指导老师:许晓燕课题8:《三国演义》中著名战役分析组员:卓维文,陈荣锘,陈伟,叶逸文,雷晨组长:陈荣锘副组长:叶逸文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9:颜色与心理的探究组员:余诗曼,陈静,胡婧文,林晓菲,胡浩杰,黄悦,杨思涵,毛艳萍,刘唯组长:毛艳萍副组长:刘唯指导老师:陈艳帆课题10:古代“红颜祸水”的案例探究组员:张钟旺,李毅韬,谢文博,张畅组长:张钟旺副组长:李毅韬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11:《山海经》中各种异兽组员:黄剑,林轼劼,吴元策,陈照曦组长:吴元策副组长:陈照曦指导老师:阙榕华高一(3)班课题1:历史上所谓“红颜祸水”的案例研究组员:廖珍、吴立璇、陈慧雯、邱彤组长:廖珍副组长:吴立璇、陈惠雯指导老师:陈萍课题2:宋朝婉约派的派词风研究组员:刘琢、林宇衡、张瑞东、黄宇豪、魏铭浩组长:刘琢副组长:林宇衡、张瑞东指导老师:许志丹课题3:题目:人体健康与睡眠组员:林微、郑立雯、邓日德、张哲组长:张哲副组长:林微、郑立雯指导老师:许晓燕课题4:题目:重大灾难时三明二中高中师生紧急疏散流程设计组员:王廷玮、周建华、张超、李昊、陈琳娜、朱光耀、严楚楚、罗晓萱组长:朱光耀副组长:王廷玮指导老师:乐灵淇课题5:题目:苏东坡的感情生活组员:刘彦君、刘俊芳、宓芷婷、吴桐雨、张是阔组长:吴桐雨副组长:张是阔、刘彦君指导老师:陈萍课题6:题目:食遍中国组员:林鑫婷、欧钰如、谢嘉玲、林洁、黄慧、高爱萍组长:谢嘉玲副组长:欧钰如指导老师:无课题7:颜色与心理的探究组员:陈锦滢、蔡依一、王靖宇、江聪聪、王华燕、王廷玮、薛婷、涂宇鳞、李仕奇组长:陈锦滢副组长:王靖宇指导老师:许晓燕课题8: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组员:黄将远、陈戈、陈钒、范佳琪、李晓薇、张艳、黄海、陈惠琳组长:陈戈副组长:张艳、李晓薇指导老师:谢招风课题9:中学生网络游戏调查组员:韦毅、蔡尧杨、李子昂、张德寿、李彦谚、王澜、罗婉欣组长:韦毅副组长:蔡尧杨、张德寿指导老师:许凌蓉课题10:快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组员:刘英伟、尤涛、徐雨鑫、陈慧婷、陈悦洁组长:刘英伟副组长:尤涛指导老师:张翠兰课题11:“坏孩子”的天空组员:范文溢、陈振宇、吴嘉辉、罗春强组长:范文溢副组长:吴嘉辉高一(4)班课题1:课题:“追星一族”的情感探究组员:李诗琪、于洁滢、陈思、吕琳、黄文卉、杨洁、陈晓瞳组长:于洁滢副组长:李诗琪课题2:热气球(高空监视器)的使用组员:刘江宇、吕济成、刘依依、王瑾程、庄恺文、陈安钰、陈柯予、吴佳丽组长:吴鑫梅副组长:曾思铨课题3:世界文化产业的代表组员:陈文婧、陈琦琦、罗依玲、王蕾蕾、苏欢、俞晓雅、余瑛洁组长:陈文婧副组长:陈琦琦指导老师:陈平课题4:陈圆圆的一生组员:张钰翀、郭婕雨、庄瑞杰、胡金伟、郑晨薇、曹梦媛组长:黄建平副组长:吴苗指导老师:陈平课题5:某地区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组员:谭智峰高哲荣李家欣张艳组长:叶志鹏副组长:袁仁龙课题6:历史上所谓的红颜祸水的案例组员:林梦琪林博文张裴薇刘欣悦林仁智组长:林梦琪指导老师:陈平课题7:街头篮球的调查组员:吴皓、黄国海、欧阳致远组长:张一副组长:蔡国斌指导老师:杨美宏课题8:西方人的餐桌礼仪组员:曹文星组长:邓丽林副组长:高哲荣指导老师:范秀勤高一(5)班课题1:不锈钢表面超高耐蚀处理技术组员:甘稣、李司钊、曹国强、张启强、严鸿超、杨文瀚、林昭宇、董毓隆组长:李司钊副组长:林昭宇指导老师:刘晓宇课题2:诸葛亮军事谋略探究组员:范德华、杨俊钦、吴宇泓、黄清云、雷福坤、连勇、陈凯组长:连勇副组长:陈凯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3:一蓑烟雨任生平组员:陈玲慧、李咏柳、林婧楠、黄诗琪、黄晓燕组长:李咏柳副组长:陈玲慧指导老师:余养健课题4:历史上所谓“红颜祸水”案例探究组员:刘梦婷、陈达超、吴昊佳、林若翾组长:吴昊佳副组长:林若翾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5:韩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组员:黄雨婷、邹靓、刘利、朱曦、朱婉青、苏瑾璇、刘兰兰、吴思怡组长:朱曦副组长:黄雨婷指导老师:谢招凤课题6:金属防锈的研究组员:黄修泳、邱诗钰、邓占荣、林彦锦、焦飞飞组长:黄修泳副组长:邓占荣指导老师:刘晓宇课题7:音乐与生活组员:林子慧、黄乔迈、范诚超、薛元灏组长:游宇琦副组长:陈子璇指导老师:谢招凤课题8: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的贡献的探究组员:黄弋组长:黄弋指导老师:刘晓宇课题9:方便面与人体健康组员:郭林凯、巫泽晖、林新晨、阮佳敏、陈微、薄沁箐、梁紫妍、潘昀诚组长:郭林凯副组长:巫泽晖指导老师:刘晓宇课题10:《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感情与命运组员:吴昌华钰、林凤婷、曾宸、杨赛颖组长:吴昌华钰副组长:曾宸指导老师:余养健课题11:照相机的使用组员:梁昭越、陈乐轩、杨乃昌、孙溢斌指导老师:吴文胜高一(6)班课题1:机动车的运动原理与内部结构组员:潘辰硕、郑子俊、黄天立、王羚斌、詹巨鹏、邓鹏程组长:詹巨鹏副组长:邓鹏程指导老师:黄鹏课题2: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贡献组员:杨钰茜、李吟杨、陈楚云组长:陈楚云副组长:李吟杨指导老师:柳鸿课题3:豆腐制作方法探讨组员:邓楚芸、叶露莹、黄贝妮、许紫薇、康嘉倩、江佩营组长:邓楚芸副组长:叶露莹指导老师:刘晓宇课题4:关于化学振荡反应周期的探究组员:孟俊杰、徐子涵、吴荞宇、赖思琪、秦东政、魏倩怡组长:吴荞宇副组长:徐子涵指导老师:刘晓宇课题5:中国古代几位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后宫媛妃组员:罗立媛、陈明诗、林蕾组长:罗立媛副组长:林蕾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6:历史上所谓“红颜祸水”的案例探究组员:王舒冰、林静葳、李潇楠、陈宏燊组长:李潇楠副组长:陈宏燊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7:中西饮食差异习惯的探讨组员:刘彦卿、李智翔、姜栋博、郑雨田组长:刘彦卿副组长:姜栋博指导老师:张莉莉课题8:中国古代起义成功率及其原因组员:郑舒晴、杨帆、陈美慧组长:郑舒晴副组长:杨帆指导老师:朱奋力高一(7)班课题1:高中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组员:汪锋、陈宗军、罗仕彪、蔡晨哲、吕泳融组长:蔡晨哲副组长:吕泳融指导老师:严彦课题2:函数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探究组员:黄欣宇、高凌、池国前、龚浩铭、陈凌雨、陈明鸿指导老师:钟生秀课题3:历史上所谓“红颜祸水”的案例探究;中国古代几位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后宫嫔妃组员:黄玲、刘悦、曾文萱、何斓、朱雯洁组长:何斓副组长:朱雯洁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4:青少年健康饮食和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组员:曾琪、陈诗琪、张雪琪、林珍慧组长:张雪琪副组长:林珍慧指导老师:刘晓宇课题5:水火箭的制作;热气球的制作组员:陈向欣、林锦雄、陈子毅、杨成致、甘子阳、陈松组长:甘子阳副组长:陈松指导老师:罗华权课题6:饮食的健康之道探究组员:汪书宇、陈慧嘉、陈果、姚云琴组长:陈果副组长:姚云琴指导老师:严彦课题7:历史上所谓的“红颜祸水“案例探究”组员:沈凡迪、许琳云、邓君依、李欣怡、郑朝伟、张羽组长:郑朝伟副组长:张羽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8:中西方教育方式对比探究组员:严淑珍、纪雅宸、彭婉岳、李雪雯、黄子蕴、纪蔚宸组长:黄子蕴副组长:纪蔚宸指导老师:严彦课题9:趣味英语收集组员:黄欣、黄皓颖、杜凝、贾歆媛、黄雪琳、叶琪组长:黄雪琳副组长:叶琪指导老师:严彦课题10:中美发生战争的条件组员:林子杰、林圣军、黄德宇、陈子汉组长:黄德宇副组长:陈子汉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11:《红楼梦》诗歌鉴赏组员:吴雪梅蔡彦晗、罗雪梅、吴恩捷组长:罗雪梅副组长:吴恩捷指导老师:章立新课题12:一分为二的生命——对蚯蚓的探究组员:林学儒、谢盛裕、涂杰、上官玉祥组长:涂杰副组长:上官玉祥指导老师:陈德融课题13: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组员:陈晓杰、赵钰鑫、黄奕豪、林汉堃指导老师:严晓明高一(8)班课题1:三明近二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组员:黄雷、余诗嘉、卓敏慧、林强、周莹、谢芷琼、邹书南、程晓燕组长:黄雷副组长:邹书南指导老师:蔡莉课题2: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组员:刘雪莹、曾洁琳、姜琳、张梓微、许晓琳、陈越、陈荣帅、郑文苑组长:刘雪莹副组长:曾洁琳指导老师:罗妙清课题3:探究“热气球”组员:赖琳兴、荣晨云、康艺菲、林斌博、程晓婷、张璞、邓子豪、陈紫晗组长:赖琳兴副组长:荣晨云指导老师:王素秀课题4: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谋略的探究组员:罗捷、王天智、林永联、施敏好、吴承鸿组长:罗捷副组长:吴承鸿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5:新产品对中国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影响组员:庄哲云、杜媛、罗英浩、章雯倩、王小梅组长:庄哲云副组长:罗英浩指导老师:蔡莉课题6:如何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罚球命中率组员:王哲毅、邓世平、程郅衔、黄一鹏、张森文、孙鑫海、叶世杰、陈熙林组长:王哲毅副组长:邓世平指导老师:杨美宏课题7:对联在生活中的应用组员:林泽瑞、池定豪、钱鑫、高翔、简钰祥、张在沐、余明利、吴超豪组长:林泽瑞副组长:池定豪指导老师:罗妙清课题8:保护自然环境的研究组员:张林、陈敬文、谭小环、张筠、陈宇明、王博文、黄佳炜组长:张林副组长:陈敬文指导老师:阙榕华课题9:颜色与心理的探究组员:陈静、黄欣妍、张芳婷、许洁夏、陈瑛婕、郑珺、蔡恬幸、魏晓婷组长:陈静副组长:郑珺指导老师:罗妙清高一(9)班课题1:舌尖上的中国组员:林盛韬傅羽谢晖李明东朱金涛陈泽平潘天恒廖曼希组长:潘天恒副组长廖曼希指导老师:罗妙清课题2:西方人的餐桌礼仪组员:裴光晨吕荣华陈序张宇魏嘉翔朱子远张鹏宇组长:朱子远副组长张鹏宇指导老师:邱丽娟课题3:黄金分割组员:陈宇邓宇飞邱庆文袁荦丰陈恬郑丽晖朱泓嘉组长:陈宇副组长邓宇飞指导老师:李传国课题4:研究鲁迅的生平及其影响组员:林诗雨吕佳颖车佩娟蒋静璇普婵燕张若君叶舒华组长:林诗雨副组长吕佳颖指导老师:罗妙清课题5:中西方节日文化的探讨组长:林茂生吴昕怡张恬颖刘坤黄祉盈组长:林茂生副组长吴昕怡指导老师:邱丽娟课题6:女子对古代历史政治的影响组员:潘思园高涔郑晨曦郑梓薇余莹娜组长:潘思园副组长高涔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7:我们身边的物理组员:高源赵强巩子浩林治鑫胡定宇王天乐颜光椾组长:高源副组长赵强指导老师:吴文胜课题8:历史后宫嫔妃组员:陈紫妍程雯丽林婧玥许同谦王子菲黄静组长:林婧玥副组长黄静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9:研究黑板反光问题组员:林靖峰严毓欣李政航王芷莹黄智星组长:林靖峰副组长王芷莹指导老师:吴文胜课题10:中美中学课堂教学方式比较组员:王静楠张艳芳钟梦菲邓文珍庄玥罗伊玲组长:庄玥副组长罗伊玲指导老师:邱丽娟高一(10)班课题1:热气球制作组员:王盛涛饶云龙上官正官劲涛王雪儿林雅洁组长:黄静妍副组长:刘飞帆指导老师:郑玮娜课题2:《三国演义》中著名战例真实性探究组员:林欣阳李明晋江雨樵唐以京组长:吴熙宏副组长:吴熙达指导老师:陈萍课题3:台湾统一问题探究组员:陈祥宇韩逸飞组长:李宗泽副组长:吴天慧指导老师:陈萍课题4:中学生网络游戏调查组员:徐斌林渝轩组长:邱钧毅副组长:黄宇生指导老师:陈萍课题5:走遍欧洲组员:林婧雯游诗媛邓依依巫永琴组长:陈丹琳副组长:林可指导老师:刘建明课题6:水火箭的制作组员:林靖松上官颂宜李彩云黄宸邱建尧孙美静组长:罗宇涵副组长:郑若琳指导老师:郑玮娜课题7:三明一日游路线及定价组员:尤浩成高曼玲郑泽宇任仕杰李文涛陈宇彬组长:陈伟婧副组长:赖琳洁指导老师:刘建明课题8:历史上所谓“红颜祸水”的案例探究组员:朱育娴邓艾余锦文陈玉娟陈敏朱德馨组长:罗筱萱副组长:郑婉婷指导老师:陈萍课题9:中国古代几位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后宫嫔妃组员:陆霏霏胡欣婕杨彩雯组长:颜如冰副组长:曾慧敏指导老师:陈萍课题10:星体绕轨道运行的原因组员:王葆鑫冯振烽组长:余思昕副组长:苏杰指导老师:郑玮娜课题11: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组员:罗哲皓组长:刘昕闻副组长:张宁真指导老师:陈萍高一(11)班课题1: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组员:杨君迈、阮勇臻、李莹组长:郑玉彬副组长:罗菁指导老师:陈艳帆课题2:颜色与心理的探究组员:林旺鸿、林彤、黄冬妮、严兆霖组长:郑欣副组长:林家源指导老师:郑玮娜课题3:如何提高篮球队员罚球命中率组员:陈旸、郑子皓、罗大鹏、张维洁、蔡雨成组长:陈维劲副组长:张渐淳指导老师:林鹏课题4:人际关系与空间距离组员:陈香薇、雷萌、陈小琪组长:吴丽红副组长:黄雯琪指导老师:许晓燕课题5:人际关系与空间距离组员:潘志成、黄嘉翔、刘诗杭、林孟恺、郑家兴、游宇昕、黄彦钊、洪诗泽组长:高林骏副组长:吴振浩指导老师:许晓燕课题6:中美中学课堂教学方式比较组员:陈诗慧、陈晓瑾、李烨红、陈婷组长:林映副组长:夏丹丹指导老师:严彦课题7:中美发生战争的条件组员:叶子祥、郑文轩组长:吴建明副组长:周原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8:太阳能的利用组员:魏植煜、阳杨组长:叶文昕副组长:陈佳琛指导老师:郑玮娜课题9:中国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组员:王筱楚、丁伟、陈颖、林丹虹、林若馨组长:颜小燕副组长:郑心月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10:三明天桥的美化组员:余蓉、朱佳宇组长:黄玮副组长:廖诗雨指导老师:章立新课题11:街头裸体彩绘是一种人体艺术吗组员:罗盛松、罗瑾、王光顺、董国玮组长:郭宇泽副组长:夏雨暄指导老师:郑玮娜高一(12)班课题1:古代嫔妃组员:王华昕、刘云婧、陈思敏、周嘉惠、郭颖、艾辰烁组长:张涵琪副组长:艾辰烁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2:三国演义人物研究组员:李正韬、范志宇、黄正尧、王梓健组长:甘家式副组长:崔景源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3:对历史人物李鸿章的再认识组员:程雅欣、池昌澎、胡晨蕾、张健哲、杨小茜、吴彩云组长:曾学端副组长:陈永辽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4:社会与化学组员:汤鸿昊组长:刘润青指导老师:汤永艳课题5:《红楼梦》诗歌鉴赏组员:吴启文、庄伟博、饶棣文、谢万铭组长:詹昌健副组长:林策指导老师:林朝顺课题6:“神曲”成员:黄海靓、黄舒甜、黄薇、罗文颖、官佳敏组长:黄佳青副组长:黄文婷指导老师:林朝顺课题7:复合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成员:陈祖沛、陈赵越、罗帆组长:黄瀚林副组长:章洪铭指导老师:汤永艳课题8:热气球的制作组长:陈明模副组长:黄云皓指导老师:黄鹏课题9:不同人群对中西式食品的态度组员:应雅娴、张颖、黄琦组长:赖诗雨副组长:黄倩倩指导老师:黄晓明课题10:保鲜膜的潜在危险组员:周丽娟、肖春妹、张诗琪组长:陈沁副组长:段慧玲指导老师:汤永艳课题11:对公交车上拥挤现象和不文明现象的探究组员:宫皓、陈正罡、万俊伟组长:朱雅兰副组长:魏宏宇指导老师:林朝顺高一(13)班课题1:世界建筑的文化艺术组员:杨美凤、李雪、章倩玮、王晖、苏豪.组长:江君副组长:张媛颖指导老师:郭天赐课题2:消费心理与市场经济组员:冯楚羚、吴小妍、许雅贤组长:林菁副组长:吴雅珍指导老师:蔡莉课题3:中国武器发展史及与世界武器形式对比(战机为主)组员:黄宇微、杨慧组长:黄宇微副组长:杨慧指导老师:车慧清课题4:关于作息时间与学习效率关系的探究组员:董浩、吴睿桢、邱梦婷、卓士烨、艾谟欣、陈年域组长:梁靖琪副组长:谢子诚指导老师:谢文才课题5:家教方式不同对学生有何影响组员:叶智富、郑永睿、陈蓁楠、伍璇组长:蔡齐副组长:潘炜指导老师:李伟课题6:怎样学好英语组员:曾昊、吴祥鑫组长:谭俊杰副组长:蔡杰指导老师:范秀勤课题7:颜色与心理的研究组员:黄俊文、颜钰、郑红艳组长:黄雨昕副组长:刘梦琦指导老师:邓小芬课题8:秦始皇统一六国谋略探讨组员:黄春燕、叶潇聪组长:杨丽萍副组长:黄碧莲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9:热气球模型的制作与研究组员:江致远、郑泽镖、王毅文、龚晨晓、陈世东、鄢宇、李荣健组长:戴颜斌副组长:肖强指导老师:车慧清高一14班课题1:豆腐制作方法探讨组员:李书昊蔡兆钧陈林浩廖桢组长;高凌哲副组长:林涵指导老师:李似麒课题2:魏晋风度的探讨组员:官新怡官晓諆熊小莹肖燮菲周舒婷严欣卢璟组长:赖林雪副组长:刘隽玥指导老师:李伟课题3:水火箭的制作组员:张勇鑫陈启超陈必雄池哲锡组长:江浩东副组长:刘雨涵指导老师:黄鹏课题4:华罗庚的统筹法及实际应用组员:江国婧詹其宇组长:黄博维副组长:李昕指导老师:范训库课题5:低碳生活小窍门组员:李诗镝赵泽林李亚娟组长:邓巧副组长:黄诃指导老师:黄鹏课题6:变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组员:朱钧林威辰游宝来组长:陈辰副组长:廖涨民指导老师:黄鹏课题7:周杰伦为何长盛不衰组员:郭子兴颜正熙丁笑寒组长:李若凡副组长:魏铨指导老师:陈艳帆课题8:中国古代几位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后宫嫔妃组员:叶凡吴海兰李宇晴阮承超陈芳远赖慎微组长:陈瀟敏副组长:邹滢指导老师:吴丽梅课题9:感受麦田圈的几何美组员:李红升黄捷频高统彤组长:范怀远副组长:汪孝权指导老师:范训库课题10:重温北宋年间词人笔下那些绝美的华章组员:曹青青吴诗怡郑烨琦陈舒曼黄颖组长:蔡慧玲副组长:邵丽颖指导老师:李伟高一15班课题1:一代淑女——林徽因组员:黄华毅、张焕林组长:陈源生副组长:柯芃指导老师:余养健课题2:武则天的政治斗争及对唐王朝的影响组员:肖学怡、李霖、黄倩组长陈舒:副组长:蒋璐桑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3:对水力发电机的研究组员:陆靖熠、卓含辞、林子琪、钟诚博组长:宋成吉副组长:黄德臻指导老师:罗华权课题4:有关梅列区童工和未成年工的调查组员:朱琳、吴凡蕾组长:董凌霄副组长:陈慧杰指导老师:许晓燕课题5:司马懿生平及人生哲学研究组员:李浩祥、吴鸿宇、曾繁宇、高海、张正皓组长:郭昊副组长:程逸涵指导老师:朱奋力课题6:中西饮食习惯差异探讨组员:陈宇昊、吴恺轩、上官舒婷组长:刘婷婷副组长:杨雨晴指导老师:徐烨课题7:铁元素与人体健康组员:张刘弘、林雪薇、张润轩组长:陈思洁副组长:刘婧指导老师:林文兴课题8:杀毒软件的分析与评测组员:胡炽盛组长:赖博阳副组长:张刘弘指导老师:邹光星课题9:三明二中高中生电子产品使用研究组员:黄婉莹、于昊、汤韧洁、黄磊组长:卢怡萱副组长:苏悦萌指导老师:罗华权课题10:对中小学生书包重量的调查与研究组员:汤筱聪、施晓颖、官炜琳、胡海洋、胡洪梅组长:于昊副组长:郑怡指导老师:罗华权课题11:音乐与生活组员:魏沁宇组长:陈睿琳副组长:陈紫晗指导老师:陈艳帆课题12:《易》与医学的关系组员:潘巍组长:潘巍指导老师:许晓燕课题13:研究周恩来总理组员:肖颖组长:肖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冲击: 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政治变革:戊一戌届变三法中、全辛会亥等革重命大、历新史中事国件成的立推、动十;
内因 经济发展: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思想解放: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
第一次
鸦片战争后
谢谢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辛亥革命后“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 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规定:男子礼服 分大礼服、常礼服二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 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 常礼服二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
近代以来中 国社会生活 四次大变化
第二次
辛亥革命后
第三次
新中国成立后
第四次 改革开放后
通商口岸地区人民 生活水平变化显著
旧风俗习惯受冲击 精神生活变化大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但总体水平不高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生活方式多样化
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
3.服饰之示:启示
服饰之爱国精神
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民族特色,服务世界; 多元发展,融合进步。
中国服装百年变迁回顾
(20世纪初~21世纪初)
1.服饰之式:表现 2.服饰之势:原因 3.服饰之示:启示
1.服饰之式:表现
女性服饰在服饰的发展演变中扮演 了重要角色。爱美的天性使妇女对 美好事物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创造 出绝美的服饰艺术。但同时,女性 的服饰也受到封建礼教、伦理道德 观念以及民族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 响与制约。因此,通过对女性服饰 文化的解读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 更好的传承中国文化。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XXX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XXX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XXX1进入近现代以后,餐饮方式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1进入近现代以后,居室建筑的变化趋向:近现代的居室建筑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饮食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西合璧的菜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各种国际美食也在中国大行其道。

同时,中国传统饮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和赞誉。

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而且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人民生活质量。

1987年又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人们注重讲究营养,改善了自己的膳食结构。

在节假日人们更多地走出了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20世纪初,中国的消费俗以节俭为主,人们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很少有奢侈品消费。

到了20世纪5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消费品供应不足,人们的消费惯更加朴素。

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品种类繁多,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2消费方式的变化:从传统的实物交换到现代的货币交换。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通过配给、购票等方式获取生活必需品,而现在则更多地使用现金、信用卡等货币形式进行消费。

此外,线上购物、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方式也在不断涌现。

3消费品种的变化:从单一的生活必需品到多元化的消费品。

在过去,人们的消费仅仅局限于食品、衣物、住房等必需品,而现在则包括了旅游、娱乐、文化等多种消费品。

同时,奢侈品的消费也逐渐普及,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

4消费行为的变化:从实用性到个性化和情感化。

现代人的消费行为更加个性化和情感化,不再仅仅考虑实用性,而是更加注重个人喜好和情感需求。

例如,人们购买礼物、旅游、娱乐等消费品时,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和自己的情感需求。

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知识点一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②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③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2)女子服饰①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②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3)特征:中西合璧。

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式样、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

(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1.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统称为四大菜系,到清朝末年特色愈加鲜明。

2.西方饮食(1)传入:19世纪40年代。

(2)西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传统民居(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1)出现①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③西式的家具陈设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

(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

知识点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表现(1)婚姻①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中国古代社会习俗与民俗文化的传统与变迁

中国古代社会习俗与民俗文化的传统与变迁

中国古代社会习俗与民俗文化的传统与变迁中国古代社会习俗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这些传统文化也经历了许多变化与发展。

本文将从婚姻、葬礼、节日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习俗与民俗文化的传统与变迁。

一、婚姻习俗的传统与变迁在古代中国,婚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家族事务,也是一个社会大事。

婚姻习俗包括婚姻仪式、彩礼与嫁妆、婚宴等环节。

在传统婚礼中,一般会有发喜帖、纳采、过大礼等传统环节。

婚宴上,宴席的菜品和桌上的陈设都有严格的规定。

此外,新娘在新婚之夜还要进行“过洞房”等仪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代婚姻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婚礼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浪漫色彩,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婚礼形式,例如婚纱照、婚礼主题等等。

此外,婚礼越来越简化,很多繁琐的仪式已经被削减或省略。

二、葬礼习俗的传统与变迁中国古代的葬礼习俗十分讲究,与宗族礼制和祭祀体系密切相关。

传统葬礼主要包括开棺、祭奠、扫墓等环节。

开棺是指在葬礼上将逝者的棺木打开,让亲友和宗族成员能够亲眼看到逝者最后一面。

祭奠则是逝者亲友向逝者表达哀悼之情,这一环节通常会有纸钱、鲜花和祭品。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和宗族观念的减弱,葬礼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葬礼更加注重简单、节俭和环保。

许多人选择火化代替土葬,同时也强调追悼会的社交性质,鼓励亲友们更多地分享逝者的生平事迹和回忆。

三、节日习俗的传统与变迁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与民俗文化。

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是祭祀逝者的重要日子,人们会扫墓祭奠,给亲人修墓,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思念。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的春节更多地强调家庭聚会和亲情,人们热衷于参观展览、观看晚会等。

社会风俗与社会变迁

社会风俗与社会变迁

社会风俗与社会变迁社会风俗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体现,它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化。

社会风俗的变迁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的。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来探讨社会风俗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首先,历史对社会风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历史是一面照妖镜,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发展轨迹。

从古代的封建社会到现代的市场经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风俗也有着天壤之别。

以中国为例,封建社会的礼教约束了人们的言行举止,以及婚姻制度和家庭规范等方面。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封建风俗逐渐淡化,人们在婚恋、祭祀等方面越来越注重个人需求和自由选择,风俗也逐渐变得自由和多样化。

其次,经济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为例,社会的劳动方式从自然农耕转向机械化生产,工业化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工厂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工作地点从家庭和农田转移到城市,这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

社会风俗也相应地从家族和乡村中心向城市中心转移,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俗。

此外,科技对社会风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比如,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世界的大事小情。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的沟通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与远在天边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这种科技的渗透也导致了人们的社交习惯的变化,我们在网上社交、分享和获取资讯的同时,也逐渐忽略了身边的人与事。

最后,社会发展对社会风俗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社会风俗反过来又能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变迁。

例如,性别平等的追求使得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发生了变化,婚姻制度也朝着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同样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也推动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型,人们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

综上所述,社会风俗与社会变迁是密不可分的。

历史、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俗的演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

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学校: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班级:高一七班小组成员:谭浩1 研究背景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

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

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

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

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调查问卷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农民起义,席卷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保家卫国,国共相争,三年内战,老,蒋,逃,台,大,陆,共,产,十年,文,革,一片混乱,小,平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百年中国,多灾多难,叹我中华,地大物博,何以至此,令人感叹!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一服饰风俗的的变迁1 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 服饰变化的原因:(1)A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B 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2)内因:西方文化的传入。

外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

3 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1)男子服饰变化的情况:A 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B 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

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

C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形成。

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D 在新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宁装、干部装流行。

E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由单调走向五彩缤纷、款式多样。

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女子服饰变化的情况:A 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

B 触西式服装后,旗袍出现并不断革新。

C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连衣裙流行。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

二饮食风俗的变迁1 近代中国菜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至清代已逐渐形成了川、粤、鲁、淮等各种菜系鸦片战争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2 西餐的传入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1)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2)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店出现。

辛亥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说明西式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较大变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而且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人民生活质量。

1987年又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欢迎,人们改善了自己的膳食结构,注重讲究营养。

在节假日人们更多地走出了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

三居住建筑风俗的变迁1 居住习俗的变化的原因:由于受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2 居住习俗变化的表现:(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

北方的四合院、西北高原的窑洞,通常中国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这主要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落后有关。

(2)鸦片战争以后,在沿海城市传统的中国民居中,开始出现了供外国侨民和中国有钱人居住的西式花园洋房。

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

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但是,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如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和西式的花园洋房。

(3)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4)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从8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推出安居工程工程政策。

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3 此外,与西式建筑的引进,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大量应用。

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四 .出行风俗的变迁1 出行习俗是与交通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2 出行习俗的变迁的表现:(1)在传统社会,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

其共同特点是多用畜力、人力或自然力,速度慢、活动范围小。

交通落后,必然造成社会的落后。

(2)在近代,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

使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婚丧风俗的变迁1 婚姻礼俗的变化:(1)近代婚姻风俗。

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在这之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2)建国后,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择偶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婚礼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

2 丧葬礼俗的变化。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

(2)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

六节日风俗的变迁1 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独具特色,近代的岁时令节从总体上仍然沿袭自古以来的民间形成的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但这些节日是依据传统历法而来,属于封建农业文明的产物,且多有传统民间信仰色彩,因此,它有不适应近代工业社会的落后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2 清末已有改历的呼吁,梁启超于1910年就撰写《改用太阳历法议》一文,主张采用太阳历代替阴历。

民国政府成立后,断然于1912年1月2日宣布全国改用阳历,以求与国际上通行历法相一致。

改历后,必然引起岁时节日习惯的变化。

首先就是一些有意义的新式节日、纪念日相继出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

3 是受西俗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在城市中普及。

这些都为中国的节日时令习俗增添了异彩。

七礼仪风俗的变化:1 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

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请安等礼。

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

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

2 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

3 1912年民国成立后,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

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总之,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

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八消费风俗的变迁1 消费习俗的变迁原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

2 变迁的表现:(1)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

(2)此外,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公园、室内音乐会、电影、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西式生活方式无不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

三引起中国百年有哪些原因。

(1) 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

(2) 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3) 受到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民主思潮的推动等。

四社会风俗变迁的影响有哪些。

1、经济发展,一些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会影响社会风俗变化;2、传统文化,能深刻影响社会风俗,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3、政治制度,政体变化取决于指导思想变化,影响风俗传承;4、教育渠道,人觉悟高,传统风俗会以新的方式和形式传承;5、军事占领,在异族统治的高压下,传统风俗必然发生变化。

五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政治领域,科学、民主、法治观念逐步得以树立。

(一)从迷信个人到追求真理。

通过思想解放,人们逐步摆脱了个人崇拜,从盲从走向理性,树立了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观念。

(二)从官本位到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后,经过30年民主政治建设,如今,人们已经习惯独立地思考、判断和决策,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人们把民主自由作为最重要权利来行使,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从人治到法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断加快法治建设,人们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成为社会的风尚,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自觉行为。

人们的行为准则从按领导要求办事、按经验习俗和道德约束办事彻底转变为依法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