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育种学各论——洋葱

合集下载

洋葱制种技术

洋葱制种技术

北方洋葱的杂交制种洋葱为百合科葱属蔬菜,为异花授粉作物,它的花器较小,在杂交制种时,人工去雄非常费事,授粉率低,种子产量也低。

而利用洋葱的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一代种,增产效果非常明显,一般可增产20%左右,而且种子纯度高,质量好。

一、雄性不育株的选择洋葱自然群体中,雄性不育株出现的机率比较大,所以选择不育株比较容易,但选择率的保持系和恢复系比较困难。

雄性不育株一般生长势较弱,花瓣、花丝、花药也较小。

其形态性状有的缺雄蕊,有的花丝短,花药不开裂,或花药颜色较浅呈灰褐色,也有的花药呈透明状。

花粉败育,有的完全没有花粉,或粘集不发芽。

二、培育保持系发现雄性不育株之后,利用本品种或者其它品种的花粉给其授粉,连续回交,最后选育出不育性最高和与之相匹配的父本系作为保持系。

保持不育性的另外一个方法是进行营养繁殖,将花苔采取割蕾的方法,使其形成顶生小鳞茎,就能扩大雄性不育株的繁殖,方法是:当花序刚绽开时(牡丹江在6月下旬),把小花的花蕾剪掉,保留部分花梗,而后立即套袋,由于小花生长不齐,过几天还要补剪一次,纸袋在使用前用针扎些小孔,使纸袋在起到保湿的同时还可通气散热,这样到8月中下旬顶生小鳞茎即可成熟,采收后使之阴干,入窑贮藏。

来年4月中下旬定植。

三、培育洋葱恢复系培育洋葱恢复系需要经过多代自交,按株系种植并进行综合性状的严格选择,可获得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然后再雄性不育系杂交,进行配合力测定,以配合力最高的株系作为恢复系。

四、制种技术(一)种球的选择种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所以在选择种球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标准:1、球大小以中等偏大为标准,一般选择150-200克左右的种球。

2、选择具有不育系和恢复系特征的种球。

3、定植前要进行一次选择,淘汰腐烂、萌芽过早的种球。

(二)、种球的定植和田间管理最好定植料大棚中,而且周围1000米以上的范围内不能种植其它洋葱的品种和大葱采种田。

1、整地施肥。

4月中下旬整地,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3500公斤,硫酸钾30公斤与土壤充分混合。

洋葱的育种现状

洋葱的育种现状
20l4. s
洋葱 的育种 现状
文/ 段 吉 锋
摘 要 :现 阶段 我 国洋葱种植面积迭 2 2 .6万 h m 2,总产量 4 6 2 .9万吨 ,居世 界 第一位 ,但 单产 却在 2 0位 以后 , 说 明我 国的洋葱育种的研 究与发达 国家相 比还非 常落后 。本 文综述了现 阶段 国内外洋葱育种 的研 究进展意在 找 出我 国洋 葱 育种 中存在 的问题 , 旨为我 国的洋葱育种提供一 定的指 导。 关键 词 : 洋 葱 ; 育 种 洋葱 ( o n i o n ) ,百合科 ( L i l i a e e a e ) 葱属 中以 肉质鳞 片和鳞 芽构 成 鳞茎 的二年生草本 植物 。学名 A l l i u m e e p a L . ,别 名 葱 头 、 圆 葱 。起 源 于巴基斯坦 、伊朗及其 以北 的 山区。1 6世 纪传 人美 国并演 化 出多种 生 态 型 。日本于 1 6 2 7— 1 6 3 1 年 开始 引人 ,约 在 2 O 世 纪初传 人中 国,洋 葱 营养丰富 ,具有杀菌 、降压、降脂 、抗哮喘等多种保健功效 。 1 .我国洋葱种质 资源 的现状 我国种质资源库搜集 洋葱种 质材料 4 3份 ,根据 鳞茎形 成特 性可 分 为 :普通洋葱 ( A l l i u m e e p a L . ) ,每株 形成 一个鳞 茎 ,个体 大 、品质 佳 、 多以种子繁殖 ;按鳞茎皮 色又分为 :红皮洋葱 :鳞茎 圆球 或扁 圆形 ,紫 红至粉红色 ,辛辣 味较 重 、丰产 、耐贮性稍差 ,如北京 紫皮葱 头、西安 红皮 洋葱等 ;黄皮洋葱 :鳞茎 扁圆 、圆球 或椭 圆形 ,铜 黄色或 淡黄 色 , 如 天津荸荠扁 、熊岳 圆葱 等 ;白皮洋葱 :鳞茎较小 ,多扁 圆形 ,白绿 至 微 绿色 ,如新疆 的哈 密 白皮 等 ;分 蘖 洋葱 ( A .c e p a L .v a t .m u h i p l c a - n s B a i 2 1 e y ) ,每株蘖生多个至十余个鳞茎 , 大小不规则 ,铜黄色、很少开花 结实 ,用分蘖小鳞茎繁殖 ;顶球洋葱 ( A.c e p a L .v a t " .v i v i p a mmM e t z . ) ,通 常不开花结实,仅在花茎上形成 7— 8个至十余个气生小鳞茎 ,可供繁殖用; 按鳞茎形成对 日照长度的要求可分为长 日型和短 日型两个生态型。 2 . 国外 育 种 的 现 状 2 .1杂种优势的利用 利用洋葱雄性不育 系及保 持系配制杂交种 的应用最早 源于 1 9 3 6年 , 当年 J O N E S和同事 E N S WE L L E R首 次从 “ 意大 利红 ” 品种 中发现 了雄 性不育株 ,其不 育性由单个基 因与 细胞 质共 同控制 。1 9 4 3年 J ON E S和 C L A R KE又发现在不育细胞质 中,其可育性 可被核基 因中显性等 位基 因 恢 复 ,这一发现仍是 目 前洋葱杂交种生产的常 见理论依据 ,即 C M S 系统 。 E 1 一 s a y e d 等以不 同洋 葱 品种 为材 料 ,利 用双 列或半 双列 杂交 的方 法研究 了洋 葱的早 熟性 、耐贮性和茎粗等性状 的杂种 优势 、基 因效应及 配合力分析 ,研究 表明这些性状的遗传同时存在基 因的加 性与非 加性效 应。G lm a a r i n i ,A r t h u r 研 究了洋葱 可溶性 固形物 、干物质 、辣味 、抗 血 小板凝集等性状 的相关性 ,结果表 明这些性状 间呈显 著正相关 ,在遗传 上存在显著 的加性效应 。 2 . 2种 间 远 缘 杂 交 种 间杂 交是创 造新种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国外 开展 了较多洋 葱远缘 杂交 的研究 工作。2 0 0 0年首 次 P e l f I c y报 道 了 ( 洋 葱 X大 葱) 后 又与洋 葱反 复回交的 F 3群体 ,该 群体 形似洋 葱 ,育性 正常 ,且 拥有大 葱的优 良基 因。同年 K h r u s t a l e v a L也首 次报道 了以 A.r o y l e i 为 中间材料 ,利 用染色体 组原位杂交 的方法 ( G I S H)将大 葱的优 良基 因渐 渗人 了洋葱 的染色体 组中 ( 洋葱 x 大葱 XA .r o y l e i ) 。 2 .3生物技术在洋葱育种上 的应用 2 .3 .1 基 因图谱构 建 We t t a s i n g等建立 了一 套 快速 有 效 的洋 葱 D N A 提取 方 法 ,该方 法 D NA产量高 、降解率 低 ,整 个过程 只需 4 5 mi n( 分) 。荷兰 的 S i a n k博 士用 扩增 片段长度多态 性 ( A F L P ) 法作成 了洋葱 的基 因连锁 图并且 找 到 了与抗 霜霉病基因连锁的分 子标记 。 2 .3 .2转基 因技术的研究 F a d y ,S a k e r 等以未成熟胚为外植体 ,建 立了较高 频率 的再生体 系 , 并建 立了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 ,以 g f p和 n p t I I 为标记 基因 的转化体 系 , 获得 了转 基因再生植株 。 2 .3 .3组织 培养技术的应用 属内种间远缘杂交可 向栽 培作 物输人大量有利性状 ,但 多数远缘 杂 交结 籽量少 ,并且有不 同程度 的杂种不育现象 ,而用胚拯 效途径 。G o n z e l e z等在 B 5+1 0 %椰 汁 +2 0 g L— l 蔗糖 +1 %琼脂 上培养 远缘杂交 的胚珠 ,获 得 了洋葱 x 大葱 、洋 葱 X A .v a v i l o v i i 、洋 葱 、阿尔泰葱的杂种植株 。

洋葱技术资料

洋葱技术资料

洋葱技术资料生长周期和气候要求洋葱种子发芽的温度为2℃,种植2周内70%发芽,要求温度至少13℃,最适宜的发芽,出苗及生长温度范围在20-25℃。

种子成熟不采收的话成熟的种子会自然落下。

洋葱种子采种需要两季,如果夏末播种,每季需要10个月。

洋葱春夏育种需要低湿环境,叶子上的病害在潮湿的环境下多发,并且雨天蜜蜂也很少传粉,冬季和春季是洋葱育种的最佳时间。

品种洋葱品种的分类通常按照日照时间,市场用途和洋葱颜色来分类。

不同日照时间之间的差别不很明显。

大体上短日照的品种有Granex,Grano和混合Granex-Grano。

Granex是平的,Grano是大的球形的。

短日照脱水品种大都是Creole系列的派生物或造出来的优质品。

北纬37°到42°海拔1000-2000英尺,sweet spanish和Fiesta(sweet spanish和黄球体杂交)都能适应。

长日照白色脱水的品种在加利福尼亚很普遍。

加利福尼亚的短日照和中日照品种占优势,Imperical 山谷(北纬32°-33°),北纬的短日照品种大部分是用来传粉的而不是作为母本。

在Sacramento山谷流域,洋葱品种主要为长日照品种,如果需要种植在纬度更北(北纬43°-45°)的Oregon和Idaho产品则需要进一步提高。

种植加利福尼亚的洋葱育种都是经过种子—种子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中,一般在8月或9月播种,洋葱通常在9月中旬到11月定植,定植前要保证每块地之间的隔离距离,因为洋葱是靠昆虫传粉的,两块地的隔离距离要有1-1.5英尺以防止异花授粉,而异色洋葱的种植要保证3英里的隔离距离。

采用种苗—种子的种植模式,采用单行种植,行距为2英尺,2.5cm深。

不管是种苗还是直播,最终每英亩的株树都差不多。

要使父母本同时开花,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种植,理想的状态是父本在母本开花之前或者母本开花期间或之后开花。

洋葱主要栽培技术-易门

洋葱主要栽培技术-易门
12
四.大田移栽和管理
当苗龄达50~60天时,苗高15--20㎝左右时要 及时进行大田移栽,起苗前苗床要浇透水,利于拔 苗,保护根系。移栽时要注意分苗,主要是根据鳞 茎大小来分,剔除过大的徒长苗、生长不良的矮缩 苗、黄化苗和虫伤苗。不同级别的苗移栽到不同的 地段,利于大田进行水肥管理。
13
移栽洋葱的大田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农家肥)2000~ 2500㎏、普钙40~50㎏、复合肥25~30㎏作基肥,深犁(耕) 后耙平理墒,为方便管理,墒面宽以1.2~1.5M为宜。栽培密度 根据品种、栽培管理水平及土壤肥力而定。株行距18×18㎝或 20×20㎝,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3000~16000苗。定植时要选择 阴天或晴天的下午或傍晚进行,要求边起苗边移栽,同时移栽 深度要适宜,2~3㎝左右为宜,定植过深洋葱鳞茎全部生长在 土中,易产生畸形球,定植过浅浇水后易使鳞茎过多露出土面, 后期产生裂球,影响质量。移栽后要及时浇透水,以利成活。
④.加强肥水管理,幼苗期(冬前)不宜施肥过多,
而春后应加强肥水管理,增施P、K肥,促进植株正
常平衡生长,减少抽苔。
21
七.洋葱病虫害防治:
洋葱的主要病虫害有蓟马、班潜蝇、紫班病、锈病、黑 班病和叶枯病等。
蓟马:50%的乐果乳油1000--1500倍或2.5%功夫乳 油2000倍。
班潜蝇:进口98%巴丹原粉1500倍喷雾.
16
追肥:
洋葱栽培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N肥,但N肥过多易造成植 株徒长或恋青,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增施P、K肥。生长前 期以N肥为主,中、后期N、P、K肥相结合。第一次追肥在定 植成活10~15天内进行,亩施碳铵或硝铵10㎏。第二次追肥 在移栽后30~35天内进行,亩施尿素15~20㎏,普钙20㎏。 当鳞茎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施尿素10~15㎏、复 合肥15~20㎏或K2SO4 8--10 ㎏促进鳞茎膨大,提高产量。追 肥以兑水浇施为好,但也可以进行穴施,穴施后要及时浇水, 以利肥效发挥,供给植株生长。

论圆葱高产栽培技术

论圆葱高产栽培技术
圆葱高产栽培技术
纪伟鹏
圆葱又 名洋葱 , 属百 合科葱 属 , 草本植物 , 耐寒、 喜湿 、 适应性强 , 产量 高 , 深受 广大群众喜欢 , 依据 几年来 的生产 实践 , 其 主要栽培技巧要点如下 :

3 、 定植 , 地膜覆盖停滞后 , 立刻进行栽秧 , 栽秧时 , 手拿 秧 苗分别站在 畦沟中间 同时在 畦面上 用移植尖铲扎 眼 , 每
定植 时为了保 成活 , 做到起苗 、 扣膜 、 栽秧 、 浇水 延续 作
业。
1 、 定植 时间 , 当 圆葱苗长 出 3 —4片真 叶 , 长度达 1 5 厘 米时 于 4月 2 5日进行起苗定植 。起苗时用平板锹挖苗 , 用 手轻拿秧苗抖 去泥土 , 选壮苗定植 。 2 、 覆盖地膜 , 地膜采 取黑色地膜 , 能提高泥土温度 , 地 膜宽度 为 1 . 1 米 ,栽 秧 前 人 工 顺 畦长 拉 紧 地 膜 ,覆 盖 畦 面
可进行小放风 , 先棚 门后两边膜边 , 定植 前 1 0天 , 四周 膜边 全体揭开 , 进行秧 苗训练 , 炼苗期 间夜间遇低温 冷害 , 可及 时将膜 边放 下 , 用土压实保温 。
田问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 响圆葱的产量。必须抓紧抓 好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 1 、 水分供 给 , 圆葱 苗生长进程 中对水 分的恳求 十分 敏 感, 各生长期不可缺水。否则生 长就会失调 。 供水方法一是 采取喷灌 , 二是采取小 自龙沟灌 , 三是对弱小葱苗独 自用 喷
圆葱苗采取 叶面喷肥 , 方 法是用 0 . 2 %的磷 酸二氢钾喷 圆葱 苗, 1 O天 1 次, 2次 即可 。 3 、 防治病虫害 , 圆葱苗在生长进程 中, 会遭受很多 的病 虫 为害 , 影 响产量和品质 , 下降经济效益 , 必须抓好 防治能 力达到丰收丰收 。目前 ,圆葱生长进程 中病害主要有霜霉

洋葱无公害栽培要点

洋葱无公害栽培要点
理 中应 掌握 以下 几点 : 1 品种 选择 应 选择 商 品性 好 、 病 、 产 的优 良品种 。 抗 高
2 播 种 育 苗
定植 后浇 1次缓 苗水 , 以便完 全 越冬 。越冬 后
3月 初 再 浇 1次 水 。 4月 份 植 株 即 进 入 叶 片 生 长 旺
期 ,每隔 2 0天 左右 浇 1次 水 ,结 合 浇水 每 6 7m2 6 每 次追 施 尿素 1 g 硫酸 钾 5k 。 0k 、 g 当鳞茎 开 始膨 大 时 , 当蹲 苗 7 8天 。蹲 苗 后 , 6天 左右 灌 1次 适  ̄ 每 水 , 水 时 间以早 晨 为好 。收获前 7天停 止浇 水 。 灌
5 病 虫害 防治
每 6 7r 栽 培地 用 种 量 为 5 0g 需 育 苗 床 面 6 n 0 , 积 为 6 . m 。播 前 2 3天 , 2 %除草 醚 25 0倍 67 N 用 5 0
洋葱 生 长期 病 害主 要是 灰 霉 病 、 霉病 。防治 霜
时, 可从 4月 中旬 开始 , 用 5 %速 克灵 10 0倍 选 0 0
叶 时适 时 吊蔓 , 1花序 结荚 后 开 始 浇水 追肥 。进 第
入 盛收 期 ,每 浇 1水 每 6 7I2 追 施 尿素 1 g 6 I应 T 0k , 每 71 ~ 0天 叶 面 喷施 1次 05 .%尿 素加 03 .%磷 酸 二 氢钾 的混 合 液 , 以提高 产量 。
当 田间洋 葱 植株 5 %左 右 自行倒 伏 , 茎 不再 0 鳞
膨 大 时 即可适 时收 获 。 收获 后 的洋葱 有 2 3个 月 的 -
休 眠期 。为 防止 贮藏 期 间鳞 茎发 生 萌 芽 , 在 收获 可
董 娟 , 晓望 , 西 省成 阳市 园艺站 , 胡 陕 邮编 72 0 ; 100

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04
洋葱的收获和贮藏
收获时间和方法
收获时间
洋葱的收获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具体时间取决于洋葱的品种、生长环境 和种植地的气候条件。一般来说,洋葱在生长到一定大小和成熟度时即可收 获。
收获法
洋葱的收获方法包括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手工采摘适用于种植面积较小的 情况,机械采摘则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在采摘前,应先将洋葱附近的土壤松 软,并清除叶子和多余的根系。
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目录
• 洋葱的概述 • 洋葱的栽培技术 • 洋葱的病虫害防治 • 洋葱的收获和贮藏 • 洋葱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01
洋葱的概述
洋葱的概述
洋葱的起源和分布
• 洋葱原产于中亚和西亚,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蔬菜之一。 • 在我国洋葱主要分布在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
合理施肥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洋葱的抗病能 力。
科学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湿或过干。
及时清除病株
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销毁,同时进行土壤消毒。
使用化学药剂
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75%百菌 清可湿性粉剂等喷雾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使用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喷雾防治紫斑病
基肥
在整地时施入腐熟有机肥,每亩2000-3000千克。
追肥
根据洋葱生长需要,分别在苗期、越冬期、返青期追施适量尿素、过磷酸钙等肥 料。
灌溉管理
浇水
洋葱在不同生育阶段需要不同的水分管理,播种时要浇足底 水,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幼苗期要控制水分,返青期要 及时浇水。
排水
洋葱在生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排水,防止水分过多导致沤根 和病害发生。在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洋葱栽培高产技术要点

洋葱栽培高产技术要点

洋葱栽培高产技术要点洋葱具有营养价值高、抗bing、口感好等特点,适合于各类人群的食用口味,是我国主要蔬菜出口品种之一。

它以种植区域广泛、产量高、品质好、耐贮存、好运输等特点。

多年来,我市部分乡镇的广大农民群众已把洋葱的种植当成一个很好的增收致富项目。

据调查,每年种植面积都在2000亩左右,而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当地农民单种洋葱一项亩均纯收入在1200—1400元左右,与种粮相比,亩增纯收入在500元左右。

由于种植洋葱给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实惠,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家的日子过的富裕,那多的都是种洋葱种出来的。

显著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每年种植面积都不断扩大。

近年来销售洋葱引起了当地的高度重视,前年乡引导由几十户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洋葱协会,帮助农民解决销路问题。

每年由协会牵头,从这里调出的洋葱达7500吨左右,销往陕西、甘肃、广州、广西、新疆、四川等地,目前销路十分广阔,已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良性发展趋势。

栽培技术要点:(一)选用良种和整地施肥目前常用的品种多为紫皮高桩洋葱,也有部分是黄皮洋葱。

它适合种植在沙壤、潮湿、排灌方便、保水肥能力强的土壤。

前茬多选用稻茬地,忌重茬。

整地在3月上中旬,结合翻地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0.5万公斤,碳铵5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

(二)、播种采用单种或套种,可育苗移栽或直播。

直播期3月中下旬,亩播量2-2.5公斤,播深2.5-3.0公分。

开沟行距20公分,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为种肥与土壤混均后再播种复土。

另外育苗移栽省工、省时,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种植模式。

(三)、田间管理苗期:主要中耕、除草、灌水追肥、防虫hai。

即真叶长出开始中耕、除草1-2次。

结合灌头水亩施尿素10公斤,并用辛硫磷每亩0.5公斤拌du土或灌根防地老虎、根蛆等地下hai虫。

中期:主要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灌水追肥、防bing 虫。

即幼苗2-3片真叶时按10-13公分株距定苗,亩保苗2.5-3.0万株;定苗后亩施磷酸二铵12.5公斤、尿素7.5公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洋葱育种洋葱又名球葱、圆葱、玉葱、葱头,荷兰葱,属百合科葱属,为2年生草本植物。

有关洋葱的原产地说法很多,但多数认为洋葱产于亚洲西南部中亚西亚、小亚西亚的伊朗、阿富汗的高原地区。

洋葱的起源已有5000多年历史,公元前1000年传到埃及,后传到地中海地区,16世纪传入美国,17世纪传到日本,20世纪初传入我国。

洋葱在我国分布很广,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而且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是目前我国主栽蔬菜之一。

我国已成为洋葱生产量较大的4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日本)之一。

我国的种植区域主要是山东、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

第一节 分类及种质资源概况一、洋葱种质资源阿富汗及其邻国是洋葱的起源中心,全世界葱属植物大约有700种,我国大约有110种(包括变种和引进种),其中69种在与阿富汗接壤的新疆地区。

按《中国植物志》的分类,我国葱属植物分为9组,孟祥栋等用RAPD技术对10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认为洋葱和葱分属不同的组,洋葱和胡葱(A.ascalonicum L.)亲缘关系较近,并推测胡葱可能是大葱和洋葱的杂交后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何兴金等用RFLP技术对我国葱属全部9个组的代表种的两个cpDNA片段(rp/16和trnk基因)进行PCR扩增分析,认为现有的9个组物种应分为6个亚属,其中葱组、洋葱组和宽苞韭(A.platyspathum)应归于同一个亚属。

这与前文所述不同,当然仅以两个叶绿体基因尚难确定其系统位置,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葱属的分类学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

洋葱传入我国不是在公认的20世纪初通过海上引入,而应该是早在公元三世纪,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后逐渐引进的。

最初晋代郭义恭的《广志》提到我国引入“胡葱”的事实,到公元十三世纪初,元代熊梦祥在《析津志》的“物产·菜志”中的“家园种莳之蔬”里列有“回回葱”,经后来考证,“回回葱”实即洋葱。

我国种质资源库收集洋葱种质材料70份。

二、主要种类洋葱的类型从形态分类上可以分为:1、普通洋葱(Allium epa L.)每株通常只形成一个鳞茎。

种子繁殖,少数品种在特殊环境下在花序上形成气生鳞茎。

一般可以其鳞茎的形状而分为扁球形、圆球形、卵圆形及纺锤形。

也可以其成熟度的不同可分为早熟、中熟及晚熟。

长江以南大都以中、早熟种为主。

也可以按不同地理纬度分为三个类型:“短日”类型:适应于我国长江以南,纬度在北纬32°~35°地区,这类品种,大多秋季播种,春夏收获。

“长日”类型:适应于我国东北各地,纬度在北纬35°~40°以北地区,这类品种早春播种或定植(用鳞茎小球),秋季收获。

中间类型:适应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北纬32°~40°之间。

这类品种,秋季播种,第二年晚春及初夏采收。

2、分蘖洋葱(A.Cepa var.Agrogatum Don)能够分蘖,通常不结种子。

每一分蘖基部能形成鳞茎,用分蘖的小鳞茎繁殖。

3、顶生洋葱(A.Cepa var.viviparum Merg)在花序上着生许多气生鳞茎。

气生鳞茎可以用来繁殖,不结种子。

主要作为腌渍用。

同分蘖洋葱一样,顶生洋葱除特殊目的外,经济价值不高,很少栽培。

二、主要栽培品种在每一类型中,都可以按照鳞茎的皮色而分为红皮种、黄皮种及白皮种。

1、红皮洋葱葱头外表紫红色,鳞片肉质稍带红色,扁球形或圆球形,直径8~10cm。

耐贮藏、运输,休眠期较短,萌芽较早,表现为早熟至中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

华东各地普遍栽培。

代表品种有上海红皮等。

2、黄皮洋葱葱头黄铜色至淡黄色,鳞片肉质,微黄而柔软,组织细密,辣味较浓。

扁圆形,直径6~8cm。

较耐贮存、运输,早熟至中熟。

产量比红皮种低,但品质较好,可作脱水加工用。

圆形或高圆形,适合出口,代表品种有连云港84-1、DK黄、OP黄、大宝、莱选13等。

3、白皮洋葱葱头白色,鳞片肉质,白色,扁圆球形,有的则为高圆形和纺锤形,直径5~6cm。

品质优良,适于作脱水加工的原料或罐头食品的配料。

但产量较低,抗病较弱。

在长江流域秋播过早,容易先期抽薹。

代表品种有哈密白皮等。

洋葱育种研究进展第二节 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一、开花习性 洋葱母球定植后,在晚春可发生数个花茎。

花茎高1~1.5m,从中部到下部略似纺锤形膨大,顶端着生花球并为佛焰状总苞所包被,内有许多小花,平均为700~800朵。

一个母球可抽出花茎4~5个,多者可超过10个。

但个别植株仅抽出1个花茎,这样的植株采种量少,但其后代不易发生裂球。

在一个花球上的开化过程,总的趋势是从中央开始向外扩展,但规律不明显。

洋葱的小花花梗长2.5cm左右,花瓣6片、白色、披针形;雄蕊6枚,每3个为一轮,排列两轮;雌蕊1枚,子房上位有3室,每室有两个胚珠。

洋葱是雄蕊先熟的异花授粉作物,在开花后2~4d、雌蕊伸长到最大长度约0.5cm时,是授粉最好的时期,一般在5d后即失去受精能力。

洋葱开花时间是6:00~18:00,陆续开放;9:00~16:00花药开裂。

花药里的花粉可保持2~3日,所以洋葱各个小花之间互相授粉的机会很多。

但是,洋葱的花粉耐湿性很差,花粉粒吸水后能自行崩裂解体。

所以,开花期降雨对采种不利,常导致减产。

二、遗传规律1、性状遗传庄勇等以7个品种(系)为材料,对洋葱鳞茎紧实度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估算。

试验结果表明,洋葱鳞茎紧实度大多表现为负向的杂种优势,其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狭义遗传力为0.15。

陈沁滨等研究了3个不同生态型的洋葱鳞茎在休眠期间生理生化的变化,发现洋葱收获后其休眠强度和鳞茎横径、鳞茎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鳞茎纵径呈显著负相关,和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说明洋葱鳞茎横径越大、质量越大、可溶性糖含量越高,鳞茎休眠程度越弱,即耐贮性越差;鳞茎干物质含量越高,耐贮性越好。

在生理方面,高水平的ABA含量、低水平的IAA含量、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休眠的维持。

2、品质遗传多数品质性状是数量性状,洋葱的独特风味是由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硫化物构成的(Randle,1992),既有可遗传因素(simon,1995),也极易受环境影响,如灌水、温度、施用硫肥等。

尽管如此,经过研究者的努力,还是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干物质含量是高度相关的(sinclair,1995),和鳞茎大小(McCollum,1968)、辛辣程度(Randle,1992;Simon,1995;Bedford,1984)、抗血小板凝集能力(Onion-induced anfiplatelet activi-ty,OIAA)正相关(Debaene,1999)。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很高的遗传力,可能包括4~10个基因(Warid,1952),广义遗传力为0.6~0.8(Kadams等,1986;Lin 等,1995),狭义遗传力为0.30~0.64(Wall,1999)。

庄勇等认为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丙酮酸含量的遗传受寡基因控制,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受两组基因控制,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均存在超显性现象,且干物质含量基因的显性方向指向增效,具有增效作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因、可溶性糖含量基因、蛋白质含量基因和丙酮酸含量基因的显性方向均指向减效,具有减效作用。

自建立第一张低密度洋葱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后,Galmarini等研究发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洋葱品种,辛辣程度和OIAA也高,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的品种相比,其QTLs分子标记主要位于连锁群D、E和F 上,特别是连锁群E,QTLs分子标记在染色体某个区域上的遗传图距在40 cM内。

这段区域对干物质含量、辛辣程度和OIAA具有直接的遗传加性效应,这和表现型的相关分析是一致的。

第三节 主要育种成就与研究进展一、组织培养1、植株再生1966年,Guha和Johri首次报道用授过粉的洋葱子房或胚珠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和种子。

随后多年的研究表明,洋葱的许多组织都可以作外植体,茎尖、鳞茎盘、鳞片、成熟或未成熟花蕾、子房、胚珠、花托、未成熟的胚和种子等。

这些外植体多为旺盛的分生组织,存在巨大的分生潜力,易于脱分化和再分化。

已经建立的再生体系,其共同特点是每个外植体产生的芽数目相对较低,如以鳞片为外植体,每个外植体大约能产生10个芽(Fujieda等,1979)。

以花为外植体大约只有10%的花能诱导出芽,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5个芽(Pike等,1990),或每个花序只能获得42.4个芽(Mohamed.Yasseen等,1993),离体培养的芽可以继代,繁殖周期需3~4个月。

2、原生质体培养对葱属9个种、29个品种,酶解分离花粉原生质体,其中洋葱未能获得成功,表明洋葱分离原生质体比较困难(Fellner,1992)。

Hansen 等将愈伤组织悬浮,采用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然后半固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每克细胞可再生6个芽。

3、雌核发育途径(gynogenesis)诱导单倍体以未授粉的子房(Muren,1989;Keller,1990)、胚珠(Keller,1990;Campion等,1990)通过雌核发育途径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雌核发育途径获得单倍体植株有两个途径:胚状体途径和愈伤组织途径,洋葱主要是胚状体途径,只有Keller发现极少见的愈伤组织途径。

选择开花前3~5 d的子房用于培养,诱导频率较高(Campion等,1992;Bohanec等,1995),此时胚囊处于大孢子母细胞时期。

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1、洋葱雄性不育的类型常见的洋葱雄性不育类型包括S型不育(Jone等,1937,1943)和T 型不育(Berninger,1965;Schweisguth,1973)。

前者由不育的细胞质因子(S)和核隐性单基因(ms)共同控制,后者由不育的细胞质因子(S)及3对独立遗传的隐性核基因控制。

Pathak等(1993)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洋葱品种Nasik White Globe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不育源,它的不育性是由强烈的细胞质不育因子控制的,已被转育到7个不同基因型的材料中,并利用它们生产了洋葱F1种子。

利用此不育源与350份材料(包括一些含有S胞质恢复基因Ms的材料)测交,测交后代均为雄性不育,到目前为止该雄性不育还没有发现恢复系。

这是不同于S型、T型的新型洋葱雄性不育源,目前此类雄性不育利用主要在印度尼西亚,但应用前景广阔。

2、洋葱雄性不育的发育生物学研究Holford等(1991)以雄性不育系和育性正常的近等基因系(保持系)为试材,研究了洋葱S型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形态特征,在洋葱花粉小孢子的发育过程中发现洋葱小孢子有3种形式的异常:①在小孢子四分体阶段,绒毡层细胞未成熟就退化;②在小孢子二分体阶段,绒毡层过度生长、肥大,随后自溶;③绒毡层形态完全正常,只是存在的时间过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