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国家课程标准美国

合集下载

美国幼教指南

美国幼教指南

美国幼教指南美国幼教系统以其多元化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而闻名,致力于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和积极参与学习。

本文将介绍美国幼教的核心理念、课程特点和评估方式。

一、核心理念美国幼教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

幼儿园被视为学习与发现的场所,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情感、认知和身体发展。

教师们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创造力和互动性为导向,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

二、课程特点1.综合发展:美国幼教注重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交和道德发展。

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学习活动,提供多样化的经验和材料,以满足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

2.自主学习:幼儿在美国幼教系统中被视为主动学习者。

幼儿园提供了富有启发性和有意义的环境,鼓励儿童通过自由探索和互动来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

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促使儿童思考和表达。

3.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美国幼教的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主题或项目,幼儿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

教师为儿童提供资源和支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4.评估和记录:美国幼教系统采用观察和记录的方式评估儿童的学习进展。

教师通过观察儿童的表现、听取他们的自述以及收集他们的作品来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成果。

家庭和教师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

三、评估方式1.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兴趣、态度、技能和进步。

观察记录可以包括文字描述、照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

2.评估工具:美国幼教系统使用多种评估工具来评估儿童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这些工具包括标准化测试、问卷调查、评分表和评估游戏等。

3.家庭参与:家庭在美国幼教系统中被视为儿童学习的重要支持者。

教师鼓励家长参与评估和记录孩子的学习进展,分享他们对孩子的观察和发现。

4.综合评估:美国幼教系统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综合考虑儿童的多方面发展,而不仅仅依靠单一的评估结果。

中国_日本_美国幼儿园课程目标比较

中国_日本_美国幼儿园课程目标比较

实 践 与 探 索256INTELLIGENCE中国、日本、美国幼儿园课程目标比较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孙小雅摘 要: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由于世界各国对幼儿教育起步的时间和认识方向不同,因此,世界各国的幼儿园课程目标都各不相同,同时又有相互借鉴学习的影子。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 课程目标一、中国、日本、美国幼儿园课程目标形成的背景中国早在西汉时便开始对幼儿进行最早的教育——胎教,但是将幼儿教育这一事项具体化,使其成为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却是在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9月)的湖北武昌诞生。

直至它的诞生,才正式开启了我国幼儿公共教育的历史先河,并标志着我国现代意义上幼儿教育的开始。

课程目标也就此形成,直至2001年6月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基本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课程目标。

日本虽在江户时期(公元1850~1860年间)由中国引入胎教,但是在明治时期由于受到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幼儿教育的影响,于1876年便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1877年时,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便以杜威的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制定出了一整套规章制度,推崇儿童中心主义的课程,给全国各地幼儿园以决定性的影响。

日本1999年颁布《幼儿园保育大纲》且最终定制了适合本国幼儿特点的课程目标。

美国的保育工作最早始于1838年,为了解放妇女而在波士顿开设了第一家托儿所。

由于美国早期受到欧洲儿童教育先驱者卢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皮亚杰等人的影响,因此不断在探索中变换着自己的课程目标以适应幼儿发展,但是美国至今仍然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目标,由州立级教育机构进行课程目标的定制。

直到2001年布什政府颁布《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教育蓝图后,才对幼儿的课程目标进行了立法。

这便可以清楚的看出,三个国家都在进行各自适合本国的幼儿教育中不断的改进、完善着自己的课程目标,以便使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幼儿教育。

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作者:倪俊超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04期对美国加州学前科学教育的背景及学前教育的基本政策做以简要分析,主要对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特点做以详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学前科学教育带来借鉴启示作用。

美国加州学前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学教育,美国认为“数学和科学教育是美国取得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幼儿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因此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非常有必要。

从2012年到2013年,加州教育部门相继颁布了《加州3~5岁学前科学课程标准》以及《加州3~5岁学前科学课程框架》,本文通过评析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以期对我国学前科学教育的发展可以带来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美国加州学前科学教育的基本状况美国加州的公立幼儿园(preschool)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学习期限是2年。

这一学习阶段通常都是非义务教育,此阶段的学习目的是使幼儿具备初步的学习和行为能力,为学前大班(kindgarten)的学习做好准备。

幼儿只要满5岁就可以进入学前大班进行学习,学习期限是1年,从学前大班开始属于免费义务教育。

学前大班的主要目的是为上小学做好充分准备,养成会听老师指令的习惯。

6岁之后进入小学。

二、美国加州学前(3~5岁幼儿)科学课程标准内容结构(一)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学前科学教育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他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事物展开积极的探索、发现和实验。

幼儿的玩耍和探索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共同的特点,幼儿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出问题,弄明白观察的对象,从而构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设科学课程,既可以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例如观察和描述、比较和分类、实验记录,并学会使用相关科学术语,还可以让幼儿们体验发现的喜悦,并企图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源动力,使他们成为一个自信的学习者。

美国的幼儿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的幼儿科学教育标准

介绍一下美国的幼儿科学教育标准和有关的学习内容吧。

先说说什么是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是很高深的学问,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等,都属于科学的范畴。

于是在很多家长甚至在一些幼儿教师的眼里,幼儿的科学教育要么是不可能的,要么就是要教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原理”,超出了处于前运算阶段学前期儿童的思维水平与操作能力。

记得多年前我班上有一个实习老师就曾经设计了一个科学活动,要教幼儿“地球引力”的概念。

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不考虑孩子们过去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思维特点而教3、4岁的孩子们“地球引力”等抽象概念,教学是不会成功的,顶多是让孩子们学会了几个他们尚不能理解的词汇而已。

这样的教学远远无法实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初衷。

如此说来,在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是不是违背了“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这一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呢?完全不是。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科学现象,每天都在自发地从事科学探索,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科学学习。

只不过他们的科学学习与成人的科学学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具有儿童的特点而已。

我们教师为幼儿提供科学学习机会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把幼儿自发的探索与学习系统化,使他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巩固。

我们都知道,幼儿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具体形象。

他们通过直接感知来接纳信息,逐渐学习用符号来代替实物,并把外在的操作行为逐步内化为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运算。

那么在这个阶段教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科学教育应该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莉莲?凯兹(Lilia Katz) 曾经讲过,全面的幼儿教育应该包括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以及培养态度。

延伸到科学教育领域,我觉得全面的幼儿科学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还有科学态度这三个因素。

在幼儿阶段,“科学知识”主要指那些可以观察和感知到的现象以及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验的。

美国幼儿学习标准简介

美国幼儿学习标准简介

标签的可能, 也会影响幼儿日后 政府社会服务部门的代表人员、 力, 目的在于为幼儿提供一个安
的发展。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 特教部门代表人员、学校行政人 全、文化与个体差异受尊重与被
虽 然 学 习 标 准 的 制 定 有 着 这 样 员 、高 等 教 育 人 员 、幼 儿 园 老 师 、 接受的环境。
那样的局限性, 但在考试仍然领 专家顾问、家长团体以及各州因
5. 情 绪 与 社 会 发 展 (social &
导 着 教 学 、总 结 性 评 量 仍 然 占 据 特 别 需 求 而 指 定 的 其 他 人 员 等 。 emotional development)。 指 幼 儿
重要地位的今天, 标准化评量仍 各领域代表的共同参与, 代表间 发展自我概念与 人 我 关 系的 能
(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还是 育 部 正 式 对 外 公 布 实 施 (Scott-
目前, 美国各州制订的标准
对 幼 儿 学 习 标 准 进 行 了 立 法 , Little,2005)。
虽略有不同, 但基本上符合 NA-
NAEYC 与 NAECS/ SED 则 对 幼
有 46 个州建立了 K—12 年级( 相 项 不等 , 差 异 很 大 (Scott- Little, 效地缩小了全美各地幼教间的差
当 于 我国 的 幼 儿 园 至 高 中 阶 段 ) Kagan and Frelow,2005)。 现 就 其 距, 为教师及家长提供了一套幼
的学习标准。为使“学习标准”更 五 大 领 域 及 其 内 涵 给 以 简 单 介 儿学习的标竿, 也为幼儿进入学
GGUANGWENBOLAN 广 闻 博 览
美国幼儿学习标准简介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是指全国公认的面向学生的期望水平,它们可以帮助学校确定他们的课程设置,并且帮助教师确定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科学教育标准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可以全国跨地区被普遍接受的课程框架,以便学校和教师可以更好地实施有效的科学教育。

一、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背景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是由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制定的,该组织是一个由国家资助的独立科学机构,致力于促进全国的科学教育。

NRC于1996年发布了一份名为《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全面的全国性标准,以促进K-12(即幼儿园至12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学习到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二、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内容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涵盖了全面的内容,包括学生应该在K-12期间学习到的各类知识和技能,以及各个年龄段的学习目标。

其中,K-4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学习;5-8阶段主要是通过基本概念来理解自然界;9-12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复杂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等多个领域。

此外,NRC还提供了一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具体要求,例如K-4阶段要求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问题,5-8阶段要求学生可以使用逻辑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9-12阶段要求学生可以使用复杂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三、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美国重视对孩子们进行有效的科学教育。

NRC制定了一套全国性的教育标准,旨在保障在K-12阶段所有孩子都能够得到相同水平的教育。

这套标准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制定有效的课程安排,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而且,这套标准也有助于加强相应的考试体系,使得K-12阶段的考试成为一个真正衡量孩子们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工具。

美国幼儿园科学课程简介

美国幼儿园科学课程简介

美国幼儿园科学课程简介作者:王丹美国历来把培养科技人才,尤其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经济竞争的重要条件,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向儿童进行社交学和科学的早期教育。

下面简单介绍美国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课程。

一、科学教育的目的通过科学知识教育,使儿童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激发其发挥创造力,从小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有关于动物、植物、非生物、天体气候一年四季中的变化等。

教师对不同年龄班儿童进行的教学则要求排列出符合季节性的课程,并有系统、按顺序进行连续性教学。

例如:春季:介绍和比较气候与衣着的变化。

讨论母兽对幼兽的照顾。

示教及观察植物的栽培和生长。

比较水、沙和土的特征,并从教学和操作、游戏中学习蒸发、吸收、流动等的概念。

夏季:比较一年中人的衣着、活动,植物生长,动物习惯的变化。

介绍昆虫(如蝴蝶、飞蛾、蜘蛛等)和蚯蚓。

比较夏天和秋天的水果、蔬菜。

介绍食物、水、阳光对生物生长的作用。

秋季:植物的变化,如颜色变化、落叶、汁液减少等。

动物行为的变化,如迁居、贮藏食物等。

收割:收割的方法,食物的保管等。

气候变化:温度、雨与露、衣着等。

冬季:对照比较动物习性和种族。

对照比较秋、冬季节里昼夜、衣着和食物方面的不同。

介绍热的需要:太阳和人造热源。

介绍干燥和蒸发、光和热等。

三、科学教育的方法(一)创造教学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诸如准备各种动植物以及非生物的实物或标本,教学用的工具、图片及容器等,提供一块供儿童进行种植活动的园地,等等。

(二)建立幼儿园的科学中心一般是每个班开辟有一个便于进行科学教学和供儿童活动的科学中心,中心里设有动物角和植物角。

动物角为儿童提供照料动物的机会,并让他们通过喂食、换水、洗笼等,学到饲养动物的基本常识,从中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植物角以便于儿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开展玩沙、玩水游戏主要是通过玩沙、玩水游戏活动,不仅使儿童玩得愉快,而且还能从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以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幼儿园 美国 标准教案

幼儿园 美国 标准教案

幼儿园美国标准教案简介在美国,幼儿园被视作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

由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美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了广泛的教育标准和教学计划,以确保幼儿园教育能够达到最高水平,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美国幼儿园标准教案的相关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

教育标准美国幼儿园教育标准由各州政府和教育机构制定,旨在确保幼儿园教育达到最高水平并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般来说,美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一般教育目标相同,即促进孩子们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交技能、体能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美国国家幼儿园教育委员会的设想,美国幼儿园教育标准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身体和健康: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卫生知识。

2.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增强互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发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

4.认知能力: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帮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美国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教育标准的基础上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教育标准。

美国幼儿园教学目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3到5岁的幼儿,促进幼儿发展成为健康、独立、有自信心、热爱学习的个体。

根据美国国家幼儿园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幼儿教育对下列能力提出了要求:1.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学生应能够用正确的语言交流,理解大量的简单故事和绘本,并理解和生动地描述和解释新颖和感兴趣的活动。

2.数字意识:学生应能够使用数字和其它形式的数学知识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大小、形状和位置等的基础概念。

3.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生应该能够发现自然界和物理规律,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并理解STEM领域的基本概念。

4.社交情感和行为:学生应该能够与其他人建立关系,学习团队合作,理解感情的表达和特征,并掌握尊重差异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国家课程标准教育、科研,运动和文化部的174号通知根据学校教育法的第76条实施法规(1947年教育、科研和文化部法令第11条),从2000年4月1日起,幼儿园课程标准(1989年教育、科技、文化部的第23号通知)可以做相应的修改和实施。

1998年12月14日教育、科技、运动和文化部ARIMA AKITO幼儿园国家课程标准第一章一般条款1.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想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3.课程规划第二章目标和内容健康社会环境语言表达第三章规划教育计划中需考虑的要点第一章一般条款1.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想为了实现学校教育法律第77条法规的目标,考虑到幼儿的特殊特点,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想是以环境教育幼儿。

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努力建构与幼儿互信的关系,并且给幼儿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考虑到这一点,应该从教育实践中来强调以下观点:(1)基于经验对幼儿发展的必要性,要通过一种情绪稳定的方式充分发展他们的能力,鼓励幼儿进行自由活动,给他们提供一种适合他们的生活。

(2)基于对游戏作为幼儿自主的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可以为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的考虑,通过集中地游戏指导可以实现第二章中所概括的目标。

(3)基于对幼儿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幼儿身心之间多方面的联系以及每个幼儿生活经验的不同的考虑,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自身特点来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回应进而实现其发展任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创设以确保幼儿自主活动意图的环境,并且这一环境要建立在理解和预期每个幼儿个体行为的基础上。

因此,教师应该在创设生理和心理环境时考虑到儿童与其他人、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重要性,教师也应该扮演多种角色以应对每个幼儿活动的情况以及努力使活动更加丰富。

2.幼儿园教育目标在幼儿阶段,教育对幼儿个性形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育工作要与家庭合作。

幼儿园应该创建与学校教育法中第78条中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以及与幼儿园基本理想一致的幼儿园生活,并努力促进幼儿形成对生活的热情。

(1)通过提供健康、安全,快乐的生活所需的基本生活方式和态度来建立良好的身心发展基础。

(2)通过培养感情和对他们的信任培养独立与合作的态度以及发展道德感。

(3)通过培养幼儿对像自然环境这样的周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来促进他们情感的丰富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4)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语言的应用来促进其对语言的兴趣和好奇,进而培养他们的语言意识和对听、说喜爱。

(5)通过来自于多种多样的经验的逐渐丰富的感觉来提高创造能力。

3.课程规划每一所幼儿园都应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并且规划的课程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幼儿园以及与当地社区为背景以及与法律和国家课程标准相一致。

(1)通过幼儿园的生活为了实现第二章中所规定的目标,幼儿园应该考虑到这一教育阶段儿童的经验和发展过程。

幼儿园应该以儿童入园到毕业长期发展为基础,特别是考虑到早期儿童自我存在、他人存在以及自我控制发展上的特殊性来才去措施,这样幼儿就可以体验到丰富的生活。

(2)除了再特殊的情况下,幼儿每年在园时间不少于39周。

、(3)幼儿园应该提供每天四小时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必需要考虑到各种的情况。

例如: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一年中的四季。

第二章目标与内容这一章主要阐述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其主要集中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毅力以及态度这三方面,这是幼儿充满热情生活的基础,幼儿园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培养幼儿这三方面,这是幼儿充满热情生活的基础,幼儿园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培养着三方面,直到幼儿离开幼儿园。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通过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综合表现的:“健康”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关注幼儿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环境”关注幼儿周围的环境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语言”关注语言习得的发展,“表达”关注感觉和表达。

要实现目标就要考虑到幼儿在幼儿园所实现的各种经验间的联系,以及通过与幼儿经验相联系的、可理解的专门活动。

当有特殊需要时,以每个领域目标为基础,适宜的、具体的内容可以被创造性的延伸,并且只要注意确保内容的延伸没有脱离幼儿园教育基本理想中的构想就没有问题。

健康:发展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幼儿个体保持健康和安全生活的能力。

1:目标:(1)愉快的,自由的活动并通过活动体验成就感。

(2)充分的锻炼身体并喜欢运动。

(3)养成健康和安全生活的习惯和态度。

2:内容:(1)与教师和同伴共同并具有稳定性。

(2)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游戏来锻炼身体。

(3)喜欢户外活动。

(4)喜欢并熟悉各种活动。

(5)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

(6)保持清洁并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换衣服、吃饭以及使用卫生间。

(7)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并能在没有成人的帮助下组织活动空间。

(8)培养幼儿在健康方面的好奇心并喜欢参加预防疾病的必要活动。

(9)知道哪里是危险的、什么游戏是危险的、发生危险该怎么做以及采取哪些行动确保安全。

3.指导要点:就关于“健康”的内容有必要提到以下要点:(1)考虑到幼儿身心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应该促进幼儿身心灵活的发展,这一发展应建立在幼儿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小朋友间和谐相处中所获得的自我存在感和满足感的经验基础之上。

(2)通过符合幼儿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多种游戏、全身的运动来发展幼儿对运动、安全的知识、运动来保持健康身体的愿望的喜爱。

(3)考虑到幼儿身体功能的发展要通过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由身体运动来培养,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这样,教师就应考虑到幼儿的运动形式进而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场地及安排活动器材。

(4)就对幼儿基本的、必要的生活习惯的培养而言,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培养自立和自愿参加活动来获得必要的生活习惯,与此同时要与其他幼儿保持中央的联系。

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自信和幼儿为了与其他人相互联系和支持的沟通能力)1.目标(1)享受幼儿园的生活以及体验表现自我的成就感。

(2)喜欢交朋友并且与其发展感情并相互信任。

(3)培养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具有的态度和习惯。

2.内容(1)在与教师和朋友共同相处中体验快乐。

(2)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

(3)尽力做到独立的做事。

(4)通过与朋友建立生动的关系中体验快乐和悲伤。

(5)能与朋友谈自己的想法并恩能够理解朋友所想。

(6)知道朋友的作用并且体验与朋友合作的快乐。

(7)喜欢与朋友合作完成任务。

(8)认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并当其发生时,能认真的思考。

(9)加深与朋友的关系,并能够同情朋友。

(10)认识到与朋友相处及相处中所遵循的规则在引领快乐的生活中的中的重要性。

(11)爱护游戏器材和设备,并能与伙伴分享。

(12)熟悉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各种人。

例如:年长的、集体生活中的人3.指导要点:就人际关系而言,有必要提到:(1)考虑到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信任关系,信任作为人类干系的基础,其为幼儿安心生活提供支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来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来鼓励其体验更丰富的情感,也可以通过让幼儿接近自然环境以及通过在不断地尝试中体验满足感。

(2)考虑到通过幼儿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认识到这种关系的必要性来加强和丰富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应该培养幼儿与其他人亲近的能力,同时交换四在分组时能够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关注。

(3)为了鼓励幼儿形成道德感,应鼓励幼儿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在于其他幼儿相处中能感受其存在并能够尊重其他幼儿。

教师也应该通过幼儿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动植物之间的亲密接触来丰富其情感,教师也应该给予幼儿通过体验而逐渐建立起的信任感和同情心这一事实特殊考虑,进而鼓励幼儿解决争论与战胜挫折。

(4)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与比自己年长及社区中的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同时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感到满足及与为与其生活中其他人共同的经历而感到快乐,在其中享受表达感情、愿望和对其他人同情。

教师也应该通过幼儿生活中了解父母的爱并愿意感激和尊重他们。

环境:(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和探索兴趣,并把他们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1.目标:(1)通过亲近周围的环境及与其相互作用来培养幼儿对周围多样性的环境的兴趣和好奇。

(2)深入周围的环境,乐于发现并能对发现事物进行探索以及能把发现的事物融入到生活中。

(3)通过观察、思考以及处理周围的事物和经验来丰富幼儿对环境中事物、数和数量和文字的理解。

2.内容(1)引导幼儿接触大自然、并能从中体会自然的壮观、美丽以及神奇。

(2)与生活中多种多样的事物接触,培养幼儿对自然以及自然中的事物的组织的兴趣和好奇。

(3)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4)培养幼儿对像自然环境这样的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

(5)通过熟悉周围动植物获得的的经验,对生活充满热忱并欣赏和尊重生活。

(6)细心对待周围事物。

(7)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以及游戏设施的兴趣,并通过对它们进行思考,相处创造性的方式来充分的利用它们。

(8)激起幼儿对生活中的数量、图表概念的好奇。

(9)激起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符号和单词的好奇(10)激起幼儿对角色游戏中的信息和设施的好奇。

(11)熟悉国旗、了解国旗在幼儿园内外的作用。

3.就“环境”而言,有必要提到一下几点:(1)(2)考虑到丰富的情感、好奇心、思考和表达的能力的基础是通过幼儿与壮观的、美丽的和充满神奇的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经验建立起来的,这些经验在儿童早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设计出能加深幼儿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活动过程。

(3)通过幼儿彼此表达与交流对关于周围动植物的情感,来鼓励幼儿喜欢并自愿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通过多种关系、幼儿对这些事物可以产生一些附属的情感和敬畏感。

例如对生活的尊重,社会责任感和好奇心。

(4)应该鼓励幼儿重视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好奇心以及对数概念的理解、单词书写能力。

语言:(培养幼儿用口头语言表达其体验和想法的意愿和态度,并乐于倾听以及培养幼儿理解和表达的能力)1.目标:(1)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情感的乐趣。

(2)能倾听他人的言语和对话,用口头语言表达其体验和想法,并能从与他人的沟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3)认识到语言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了解图书和故事并能与教师和朋友就书中的内容进行交流。

2.内容:(1)培养幼儿对语言,与朋友和交换四对话的兴趣和好奇,能礼貌的倾听和表达。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感。

(3)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想要做的或希望别人做的事情,并且当自己不理解时能够询问他人。

(4)关注别人说的内容,确保能够理解其内容。

(5)理解并能运用日常生活必要的单词。

(6)用礼貌的方式问候。

(7)认识到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有趣和优美。

(8)通过多种经验丰富形象和语言。

(9)熟悉并且有兴趣倾听故事,从中体会想象的乐趣。

(10)体验日常生活中利用书写来传达想法和感觉的乐趣。

3.知道要点:就“语言”的内容而言,有必要提出以下几点:(1)考虑到人们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相互交往中逐渐地掌握语言,且在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意图,以及倾听别人的反应这一事实,应该鼓励幼儿通过与交换四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中体验和感受语言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