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基础教育现状-文档资料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近30年,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前所没有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继承、教育普及和提高、教育的均衡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发展规律均衡发展批判和继承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在最近几十年获得了较快发展,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教育的全面普及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这样的基础上,基础教育应该如何持续、稳定和高效地向前发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有关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基础教育是关系民族整体素质的事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基础教育必须首先走上优质、科学、高效的发展轨道。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
这30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教育作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30年成绩斐然,基础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在整体效益、培养质量方面,还是在“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下几个方面可提供佐证。
第一,全国青壮年文盲已下降到4%以下,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已全面普及,人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
第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行,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不断完善。
第三,教育发展的理念已从加快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和以人为本的新阶段。
第四,各种办学类型,如公办、民办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和谐共存,互为补充。
第五,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实现重大转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
第六,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统筹协调,态势良好。
中国在基础教育方面之所以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并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基础教育理想的内涵。
我国义务教育的早期现代化-2019年精选文档

我国义务教育的早期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从1840年开始的,在这里我把1840年到1904年定义为我国的早期现代化阶段。
本文用现代化理论来分析我国从清末1904年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清末的义务教育(1904年到1911年)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我国的义务教育开始于1904年。
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任为国家之义务教育,东西各国政令,凡小儿及就学之年龄而不入小学者,罪其父母,名为强迫教育,盖深知立国之本全在于此。
此时各省经费支绌,在官势不能多设;一俟师范生传习日多,即当督饬地方官,剀切劝谕绅富,集资广设。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初等小学堂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初等小学堂五年毕业。
但由于办学经费不足,清廷采取了灵活设学的方式,学习年限和初等小学堂相比也有减少。
1906年5月颁布的《劝学所章程》中规定:筹款:考神迎神赛会、演戏之存款。
绅富出资建学,为禀请地方官奖励。
酌量各地情形,令学生交纳学费。
――以上为劝学所董之责,惟须据劝学员之报告,联合村董办理。
清末义务教育经费筹集办法里将向学生收取一定学费列入其中。
将推进义务教育的经费摊到受教育者个体,是近代中国义务教育经费筹措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实际上是将贫困的子女挡在了义务教育的大门之外。
这一时期的入学率虽然并不是很高,但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依附于清廷的义务教育也随之终止了。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义务教育(1911年到1927年)1912年9月28日,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校令》规定:小学分初等小学校与高等小学校两种,初等小学校承担着推行义务教育的任务。
初等小学与高等小学可分可合。
凡二者合置于一处者,名高等小学校。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培训讲学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
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
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
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
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
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
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
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
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
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
这一方案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
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
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三十年素质教育的探索与追求,十余年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临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长远的。
这些问题不仅应当成为研究生学习阶段思考和研究的主题,而且应当成为教师教育实践中探索与实践的创新点。
一、政府作用充分发挥。
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通过一系列文件和举措,主体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2)等。
1. 确定了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价值追求、优先发展、素质教育、三个面向、2. 规划和推动了教育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解决。
普九、课改、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安全等。
3、积极承担教育投入和管理的主体责任教育经费不断增长。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2万亿,基本实现了占国民总收入4%的目标。
需要研究的问题:1.在集权体制下,如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使政府的管理、学校的实施和独立评价能够更为有效。
2.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机制如何建立,目标如何实现。
二、教育理念逐步清晰(十大理念)观念、理念、信念1.目标应是多元的2.课程应是整合的3.知识应是建构的4.学生应是发展的5.教师应是反思的6.教学应是互动的7.学习应是主动的8.手段应是多媒的9.评价应是连续的10.教育应是终身的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1.如何理解2.如何实践3.如何坚守三、教育研究空前活跃1.高校参与基础教育研究热情高涨15个课程中心设立,使师范院校深入教育一线;非师范大学投入教育研究(清华、北大等)推动教育研究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
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
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
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
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
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
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
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
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
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
这一方案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
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
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
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历史转变和时代命题-精品文档资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历史转变和时代命题The Communist Party's Leading Role in China'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me of the TimesLI Jian-ping(Department of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The ninety-year's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three aspects: What is education? What is the focus of CPC's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How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At this historical junctur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recognized that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ndeducation-oriented, that priority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given to building a learning society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equity and that the new style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should beParty's self-discipline and rule by law. The theme of the times of CPC's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lies in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being people-oriented and facing the future.Key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ducational undertaking; Modern education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教育事业的历史,甚至比党的组织成立的历史还要长一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反思-最新教育文档

1999年:民办教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如果说1992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从顾虑太多、包袱太重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投入民办教育的办学热情中去的话,那么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出,则使民办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加速度的发展时代。
1999年我国政府为了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目标,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随着这一政策转变,催化了积蓄于社会大众中强劲的对教育消费的需求欲望。
由于政府经费投入的困难,发展民办教育成为突破教育投入瓶颈的有力举措,得到政策的扶持,从而加速了发展的步伐。
1999年6月1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对此前严禁或约束的政策进行了开禁,如先前国家明文规定严厉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民办高等学校只能举办非学历教育等。
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重申“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可以迈出更大的步伐”,为社会力量介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创办注入了强心剂。
当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继续在数量和规模上获得较大发展,据统计:有民办高等学校和教育机构1277所,在校学生共148.8万人,其中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学校增长到37所,在校学生达4.6万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机构370所,在校生25.8万人;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1240所,在校生118.4万人。
至此,民办高等学校及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占到我国高中后教育机构总数(3182所)的39%,在校生总数(837.3l万人)的14.1%。
③2001年,国务院下发文件将民办高校、民办职业高校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进一步加大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随着20世纪90年代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教育自身发生了诸多的新变化:第一,民办教育迈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国家开始制定针对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的法律条文,在鼓励民办教育大发展中也对民办教育进行了规范管理。
这以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为标志,民办教育逐渐被纳入国家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上。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

2002年招生人数与1997年度相比 净增354万人增幅达到48%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
2002年在校生数与1997年度相比 净增833万人,增幅98%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
全国优质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 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地采取 积极措施,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加大政府投入、广泛吸引社会参
在对学生的日常评价中,要求教师 要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 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 的需要。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
• (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2000年7月组织全国近千名专家开始进行普通高 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两 年多的艰苦努力,形成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缩 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普及程 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在今后五年实 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 育正在朝着积极、均衡、全面的方向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
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少年、进城 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城市低收入家 庭子女、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接受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
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准 备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农村教学点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 在农村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在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 室,基本构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环境,把优质教育教学资 源送到农村去,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99.5%
仅为6%
80%以上 3.58%
98.5 %
二、高等教育
1、目的:选拔、培养人才 2、发展状况
1)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 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2)对人才的培养从过去以实用为目标的 “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方向发展。
我国高校各层次人才统计情况
阶段 1949年 2000年 2009年 高校在校生 11万多人 1230万人 2907万人 硕士生 ---4.7万多人 41.5万多人 博士生 ---1.1万多人 6万多人
2)提出时间:
2019年
3)主要措施:
教育优先发展
因为科技进步、经济繁 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 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大批人才,而人才培 养靠教育。
辩一辩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 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 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 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 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 学.”对上述法律条文的理解下 面说的对吗?为什么?
)
3、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
A.高等教育 C.基础教育
B.小学教育 D.研究生教育
4、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B.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
5、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A.1986年 B.1990年 C.2000年
)。
D.2019年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巨大发展的表现 不包括( )
标志。 3、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 要的资源。
1、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从(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
C.20世纪初
D.21世纪
2、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初等(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 B.初等(小学)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 C.初等(小学)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 D.初等(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基础 教育现状
时 期 小学入学率 初中入学率
文盲率
1949年
20%
不到
仅为6%
80%以
上
阅读事例
事例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曾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机器 设备和流水线,但由于工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不会操 作,而只得任其生锈坏掉; ---《激荡30年》中一则案例
事例二: 1978年,当邓小平看到日本一轿车厂的月 产量是当时长春一汽的99倍时,使邓小平大为感 叹:“我知道了什么是现代化” ---1978年邓小平访日见闻
一、基础教育 看课本P96——P98回答: 党和政府如何重视和发 展基础教育的?
1、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哪次会议?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内容?
规定我国要分阶段实 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3)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 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国家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社会力量 捐资办学,各地“依法治教”,到2000 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希望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
六十年代的某校
今天的花园式的校园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 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九年义 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原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社 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国家之间的竞争 日益表现为科技、人才的竞争。
6-14岁未在校学习人 失学率 年代 数
199 0
3287000 18.6 % 0 在这冰冷的数字背后
‥‥‥
当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 总方向和总方针
邓小平 同志的 “三个面 向”指明 了中国教 育的发展 方向,说 明了党和 国家领导 人对基础 教育的关 注和重视。
基础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 【 幼儿园 】 基础教育 初等教育 【小 学】六年制 【 初 中】三年制 中等教育 【 高 中】三年制
A.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B.高校数量大大增加 C.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D.已有一大批高校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84.2
49.9 44.3 34.7
7.6
21.2 20.1 19.6
8
9 10
华中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101.1
96.8 96.4
48.7
42.8 46.9
30.0
27.8 28.2
18.7
14.9 18.7
52.3
54.0 49.5
44.3
39.9 40.3
8.0
14.0 9.2
2019广东高校排名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190.2 189.4 189.2
4
5 6 7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153.6
122.1 111.1 103.9
61.8
50.9 46.7 49.5
43.4
35.2 31.0 30.0
18.3
15.7 15.7 19.5
91.8
71.2 64.4 54.3
我们上学是家长和学校 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 不让上学就不上。 不对,上学既是我们对国家 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 育的权利,必须依法执行。不能 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义务教育成果
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时 小学入学 初中入学 期 率 率
不到
文盲率
1949年 2019年
2019中国大学排行揭幕 清华夺魁
人才培养 排 名 1 2 3 校名 总得分 得分 77.5 78.6 76.2 研究生 培养 54.8 53.9 53.7 本科生 培养 22.7 24.7 22.5 得分 112.6 110.8 113.0 科学研究 自然科 学研究 94.3 73.1 97.7 社会 科学 研究 18.3 37.6 15.2
1 中山大学 2 华南理工大学 3 暨南大学 4 汕头大学 5 深圳大学 6 五邑大学 7 广东工业大学 8 华南农业大学 9 湛江海洋大学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
思考: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教育 呢?
提示材料: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改变命运 2、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成就未来 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