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
红楼梦女权意识

红楼梦女权意识
目录
《红楼梦》中的女权意识
红楼梦女权意识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 刻的社会洞察力,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其中,女权意识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刻画了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具有独立的思想和行动能力。例如,贾宝 玉的贴身丫鬟晴雯,虽然是个丫鬟,但她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性格却让人印象深刻。她不畏权贵,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敢于 追求自己的幸福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此外,《红楼梦》中的许多女性形象都表现出了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例如,林黛玉虽然是贾宝玉的表妹,但她并不满足于成为封 建社会中的一个玩物。她热爱诗歌、音乐和绘画,有着独立的精神世界和追求。薛宝钗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行动能力的女性形 象,她善良、聪明、有才华,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红楼梦女权意识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视为 男性的附属品或工具。但《红楼 梦》中的女性形象却打破了这种 观念,她们不仅具有独立的人格 和思想,也具有自己的情感和追 求。这种女权意识在当时的社会 中是非常罕见的的,反映了曹雪 芹对女性权益的深刻关注和尊重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女权意识表现了曹雪芹对女性地位和权益 的深刻关注和尊重。他通过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 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公和困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独立、自由和 尊严的追求。这种女权意识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也为后来的女性解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汇报结束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女权 意识体现了曹雪芹对封建社会中 女性地位和权益的深刻关注和思 考。他通过刻画一系列鲜明的女 性形象,表达了对女性独立、自 由和尊严的追求,对封建社会中 的性别歧视和不公进行了深刻的 揭示和批判。这种女权意识在当 时的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也为后来的女性解放和社会进步 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红楼梦》中人性问题的简单分析

《红楼梦》中人性问题简单赏析人性平等、人性自由、还有人性爱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要表现的一大主题。
小说针对封建等级制度而主张给予女儿们平等尊重、个性自由和关怀友爱,而小说中的贾宝玉就是他的实践者。
贾宝玉按人性之清浊,把人分为“女人”和“男人”两大类。
他憎恶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令人“清爽”,“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浊臭逼人”。
他是个至情至性的人,平等待人,尊重个性。
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他的一切行动,完全出自天性,纯乎自然。
有一次,贾宝玉病了,丫环玉钏端来汤药,不小心烫伤了他的手,宝玉并没有对玉钏拳脚相向,折辱打骂,只是问玉钏伤到没有。
要知道,在那个视奴才的命如草芥的社会里,奴才一旦不如主子心意或是出错,不是打骂转卖,就是杖毙。
可是宝玉却没有,在他眼中,自己的命是命,奴才的命也是命,都是娘生父母养的,一样的平等。
他只顾问玉钏的伤势,而忽略自己,这只是出于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平等待人的人格魅力。
自由是人的生命,人不能没有自由,没有自由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
作为随心所欲的人,宝玉把人性看作比任何贵重的物件更贵重,在贵重的东西也必须为它服务,纵使这只是卑贱低下的女奴个性,哪怕她有点任性,也应该有想怎样就怎样的自由。
第31回里,宝玉为博晴雯开心,就把扇子给晴雯撕,连麝月的扇子也被撕几半子,之后二人都大笑起来,这正是对个性自由的认可和尊重。
所以他要“大家鼓舞起来”,发挥自己的才情智慧,来彰显个性之光。
宝玉热爱女儿们,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情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他把“男人”尤其是富贵中人统统看作“泥猪癞狗”、“粪窟泥沟”、“枯株朽木”而对女性的才学,各自性情,极为崇拜和珍爱。
他常骂小厮们蠢,不懂体贴女儿们的心,“原该多疼女儿些是正理”,因而他可怜、同情她们,对她们细心爱护,愤怒抗击那些“作践”女儿们的迫害势力及其帮凶。
解读《红楼梦》中曹雪芹独特的女性观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解读《红楼梦》中曹雪芹独特的女性观沈琳琳 郑州工业技师学院摘 要:《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旷世奇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者曹雪芹跨越时代的思想意识,其中就包括曹雪芹独特的女性观,在作品中他同情女性、理解女性、赞扬女性,深刻颠覆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同时反映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观;颠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91-01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女子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从父、从夫、从子,地位卑下。
而曹雪芹却真心倾慕女子的美丽聪明、才华横溢、情韵雅洁、志行高卓,真心想为这些“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女子昭传。
在他笔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鸳鸯、紫鹃、平儿等女子,不仅美丽聪明,而且是有思想有意志、行止见识不凡、有独立人格的人。
贾宝玉是一个负载着曹雪芹思想观念的核心艺术形象。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不仅爱他身边几乎所有的女性,而且尊重她们,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而已”,表达了对女儿纯洁天性的高度颂扬和真挚热烈的礼赞。
《红楼梦》的女性观主要包涵两方面的内容。
一、女儿灵秀书中借甄宝玉之口说,“女儿”两字是“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的呢!”把未婚女儿推到比佛道二祖还要高的地位,这表现出对女儿们所代表的人的自然本性的尊崇。
他多次强调天地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女儿身上蕴集了大自然的精华灵秀,“尊贵清净”、“芬芳洁白”,葆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
“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女儿国,处处充满了欢乐芬芳、青春纯洁的气息。
女儿们在这里吟诗结社,弹琴下棋,簪花斗草,赏雪猜谜,坐卧不避,嬉笑无心,无不洋溢着青春少女特有的天真活泼的情趣。
比如六十二回写宝玉过生日,忽然不见了史湘云。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女性观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女性观摘要: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的众多女性形象来归纳其女性观,用比较,列举,注释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从曹雪芹的生活背景.经历以及他的价值体系来分析,因为曹雪芹本来家境富裕,可后来因为家庭变故尝尽了人间的冷暖,更加体会出世态炎凉和当时社会的丑恶.所以他开始感叹生世,抒写愧悔之情,于是产生了这样的女性观,曹雪芹的女性观不仅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也就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而且也不难看出当时江南地区女性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当然他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他笔下的人物也被打上了旧道德的烙印,在批判现实、寻求出路的探索中,陷入了自身世界观的困境.不过曹雪芹流露出来的和当代其他文学家不一样价值体系和人生观:女性的尊重和崇拜,以及先进的女性解放的思想.那是值得我们后世所学习的.关键词:生活背景;女性解放;人格尊重;超前意识;文化影响From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o see the women of Cao XueqinAbstract:Cao Xueqin in th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description of the many women in the image of women to summarize its concept, used, cited, the Notes approach to studying this issue, and I Cao Xueqin's life from the background.'s Experience and his value system To analyze, because Cao Xueqin was well-off, was because of the human family adversity Changjin the well-being, to realize even more Shitaiyanliang society and the ugly. So he began to sigh Health and the WHO, Kuihui Expressing feelings, so have the women View .Cao Xueqin's concept of women not only reflec ts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which is a period of social upheaval, but also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the Jiangnan region was very active women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Of course he is, after all, the product of the feudal society, He was also described by the figures bear the scars of the old morality, in the critical reality, seeking a way out of the exploration into the plight of their own world view. But Cao Xueqin revealed to the other contemporary writers and not the same system of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women The respect and worship, and advanced the idea of female liberation. It is worthy of our future generations by the study.Keywords:Lifebackground ; Feminineliberation; Personality respect; In advance consciousness; Cultural influence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女性观一只要是听说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知道,红楼中的女性都千姿百态各有不同,在红楼之前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也有写过以女性主的小说和戏剧:比如《牡丹亭》《西厢记》以及<金瓶梅> 但是那些上面都是写的还是少数女性,而红楼中却把女性当成主角,并以赞扬.同情.爱慕的文笔出现,实在是比较少见的. 那么曹雪芹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他对女性的看法是怎么样?这要先从曹雪芹的家庭背景说起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红楼梦的婚姻观念

红楼梦的婚姻观念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是一部绚丽多彩的宫廷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描绘一系列婚姻故事,呈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婚姻观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的婚姻观念。
一、婚姻的门当户对观念在红楼梦中,众多角色的婚姻往往是由家族和社会地位来决定的。
社会地位高的人往往只与身份相当的人结婚,这就形成了所谓的门当户对观念。
例如,贾母、王夫人等大家族的子弟就往往要求找一个和自己出身相当的伴侣,以维护家族的声誉和利益。
二、男尊女卑的婚姻观念红楼梦中的婚姻观念还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男尊女卑思想。
男性被看作家族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因此,男性在选择配偶时更加注重对方的家世和贞操,对女性的要求相对较高。
而女性则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婚姻安排,往往无法选择自己的伴侣。
三、媒人婚姻观念在红楼梦中,大多数婚姻都是通过媒人来进行牵线搭桥的。
媒人在红楼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寻找合适的家族背景和人品的伴侣,为两个家庭达成婚姻关系。
这种媒人介绍的婚姻观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非常普遍,被认为是婚姻的一种正常手段。
四、婚姻多变的观念红楼梦中许多婚姻故事都充满了戏剧性,多变化的婚姻观念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例如,贾母原本为贾妃主持大局,欲让贾宝玉和秦可卿成婚,但后来因种种原因,贾母改变了主意,最终让贾宝玉与林黛玉成婚。
这种多变的婚姻观念表明,婚姻不仅仅是门当户对和地位身份的匹配,还受到情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的婚姻观念主要体现在门当户对、男尊女卑、媒人婚姻、以及婚姻多变等方面。
这些观念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多变性。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婚姻观念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同时也让读者对当代婚姻观念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反思。
《红楼梦》:曹雪芹的爱情观

《红楼梦》:曹雪芹的爱情观文/归途如虹元好问在《摸鱼儿》里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秦观在《鹊桥仙》里写下:“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纳兰性德在《蝶恋花》里写下:“一往情深深几许?”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歌咏爱情。
爱情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把爱情写得可歌可泣。
他的爱情观是很进步的,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发人深省的。
曹雪芹认可的爱情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是一个怜香惜玉,尊重女性的公子。
他对男尊女卑的荒谬观点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在他眼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是天地精华,是自己的精神寄托。
男人则是须眉浊物,甚至是渣滓浊沫。
贾宝玉这种崇女贬男的价值观自然有失偏颇,但是贾宝玉最起码做到了尊重女性,尤其是天真无邪的少女。
因此,当贾宝玉面对心爱的林黛玉的时候,是温柔体贴的。
他始终是以一种平等的,甚至是崇拜的眼光在看待林黛玉。
他欣赏林黛玉的才情,欣赏林黛玉的人品。
他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有天壤之别。
因此,林黛玉在贾宝玉面前,不是唯唯诺诺的小女人,而是一个有主见的女人。
她看到贾宝玉想要拔掉枯萎的荷叶,就说自己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唯独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
于是,贾宝玉就决定保留这些枯萎的荷叶。
这一次,贾宝玉尊重了林黛玉对残缺美的欣赏。
林黛玉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她生活在富贵场中,却很有忧患意识。
她看出贾府有“后手不接”的危机,就告诉贾宝玉。
贾宝玉安慰她,说就算如此,也短不了你我二人的。
林黛玉听罢,就知道贾宝玉只顾着享受当下,对于未来没有规划。
于是,林黛玉就去找薛宝钗说话了。
林黛玉从来不会为了讨好贾宝玉而委屈自己,而伪装自己。
她在贾宝玉面前,有自尊,有想法。
曹雪芹觉得,爱情应该建立在互相了解,心心相印的基础上。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所以会情投意合,就是因为他们二人有相同的价值观。
林黛玉从不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从不劝贾宝玉立身扬名,从不在贾宝玉面前说“混账话”。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关注学生对性别平等的认知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关注学生对性别平等的认知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丰富多样的女性角色,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中女性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几位重要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并评估这些形象对现代学生关于性别平等的认知有何影响。
1.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出身于贵族家庭,天才般的才华使她成为故事中最吸引人的角色之一。
然而,由于她是一个女性和自由思想家,她常常对封建社会的束缚感到厌倦和反抗。
林黛玉通过与男权制度斗争、坚持自我独立并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女权主题和性别平等意识。
2. 薛宝钗与林黛玉不同,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
她温柔、善良且对家庭忠诚,被描绘为“完美”的女性。
然而,薛宝钗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封建礼教的局限。
她的沉默和循规蹈矩已经引起了现代学生对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讨论。
3. 史湘云作为红楼梦中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形象,史湘云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勇敢、坚强、独立和聪明绝顶的形象。
她过着与传统女性相对不同但令人羡慕的生活,从小就有意识地追求自由和平等,并且经常为自己辩护。
通过史湘云这个角色,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中性别平等问题的重要性。
影响学生对性别平等认知的因素1.文化背景:学生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他们对于性别平等问题的态度。
封建社会价值观念传统的影响,以及新时代对于性别平等的重视程度,都将在学生的思维中留下烙印。
2.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在学生的性别平等认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课程和师生互动均可以影响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态度形成。
3.媒体影响:流行文化、娱乐产业和社交媒体对年轻人的观念和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通过与红楼梦这样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相结合,可以把握主动权引导年轻人正确地理解性别平等问题。
总结通过对《红楼梦》中几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角色塑造是多样而复杂的。
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

“宝黛恋”与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摘要:人格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主张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在贾宝玉身上有着曹雪芹对两性平权的思考,只有当男性的传统社会性别角色被修正乃至颠覆之时,女性才可能获得全面而彻底的解放。
而女性只有自己对自己尊重,平等,男女平等的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这也是妇女解放更为深刻的尺度,曹雪芹当之无愧的是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思想先行者。
主题词:曹雪芹宝黛恋男女平等价值“宝黛恋”是长篇巨著《红楼梦》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宝黛恋”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也是红楼梦人物形象中最光辉灿烂的。
从表面看,宝黛恋演绎着三个年轻贵族的爱情纠葛,实际上在更深的层次里,它表达了曹雪芹关注女性生命和对男女平等的价值思考。
男女平等有三个层次:权力平等、地位平等和人格平等。
权利平等是指男女在制度和法律上的平等。
地位平等是指在现实社会中,男女平等的程度与状况。
权力平等和地位平等,是男女平等的客观标准。
它们体现的是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所获得的利益与份额,它需要制度和法律的维护。
而人格平等是指男女在价值和尊严上的平等,是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
它追求的,不是“平等”的事实状态,而是“公正”的价值判断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人格平等作为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超越了对权利与地位的关注,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关心的是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在这个标准下,男女是否平等只取决于“个人认知”即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而这种主观的感觉和评价,是通过主体自我人格的深刻觉醒与觉悟来实现。
“宝黛恋”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一、人格平等的民主观念是宝黛恋的价值核心在中国文学史上,贾宝玉是一个古今未有的形象。
他的特别就在于,他一反传统社会对男性角色定位,是一个“不像个男人”的男人。
首先,他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标准。
“不爱读书”“不思进取”,最恨“仕途经济”,史湘云劝他走仕途,马上被他出赶“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的经济学问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黛恋”与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摘要:人格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主张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在贾宝玉身上有着曹雪芹对两性平权的思考,只有当男性的传统社会性别角色被修正乃至颠覆之时,女性才可能获得全面而彻底的解放。
而女性只有自己对自己尊重,平等,男女平等的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这也是妇女解放更为深刻的尺度,曹雪芹当之无愧的是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思想先行者。
主题词:曹雪芹宝黛恋男女平等价值“宝黛恋”是长篇巨著《红楼梦》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宝黛恋”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也是红楼梦人物形象中最光辉灿烂的。
从表面看,宝黛恋演绎着三个年轻贵族的爱情纠葛,实际上在更深的层次里,它表达了曹雪芹关注女性生命和对男女平等的价值思考。
男女平等有三个层次:权力平等、地位平等和人格平等。
权利平等是指男女在制度和法律上的平等。
地位平等是指在现实社会中,男女平等的程度与状况。
权力平等和地位平等,是男女平等的客观标准。
它们体现的是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所获得的利益与份额,它需要制度和法律的维护。
而人格平等是指男女在价值和尊严上的平等,是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
它追求的,不是“平等”的事实状态,而是“公正”的价值判断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人格平等作为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超越了对权利与地位的关注,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关心的是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在这个标准下,男女是否平等只取决于“个人认知”即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而这种主观的感觉和评价,是通过主体自我人格的深刻觉醒与觉悟来实现。
“宝黛恋”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一、人格平等的民主观念是宝黛恋的价值核心在中国文学史上,贾宝玉是一个古今未有的形象。
他的特别就在于,他一反传统社会对男性角色定位,是一个“不像个男人”的男人。
首先,他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标准。
“不爱读书”“不思进取”,最恨“仕途经济”,史湘云劝他走仕途,马上被他出赶“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的经济学问呢”。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宁国府游园寻找午睡的地方,被秦氏引进一处上房,看到墙上挂着《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谁若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之为“混帐话”,亦可见其性情。
其二,整天跟女孩混在一起,对女性充满怜爱与尊重,被认为“没出息”。
如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还在天冷时为晴雯捂手等。
其三,“好哭”且多愁善感,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
在红楼梦中,除了林黛玉,贾宝玉是眼泪最多的人。
据统计,贾宝玉的哭在书中达38次之多,与理想男人的形象极为相左。
贾政讨厌他“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兴儿嘲笑他“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在者也没刚柔”。
宝玉的这个形象,不仅为上层阶级反对,也为下层反对。
不仅为男性反对,也为女性反对。
袭人就笑她,“婆婆妈妈”,香菱也说“使人肉麻”。
其实,在贾宝玉身上有着曹雪芹对两性平权的思考,只有当男性的传统社会性别角色被修正乃至颠覆之时,女性才可能获得全面而彻底的解放。
贾宝玉的兼性性格一点也没有影响林黛玉对宝玉的爱。
因为她和贾宝玉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成长经历。
贾宝玉从小生活在贾母的护佑之下,远离贾政封建管教。
日常接触最多的都是那些伺候他的丫头,下人,对劳动人民并不反感。
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睡在他的床上,他也没有嫌脏。
加之他又爱看闲书杂书、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形成自由、平等的价值取向。
林黛玉也是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
由于在封建社会,母亲承担着教育女儿的任务,而林母早逝,因此林黛玉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
父亲林如海为人谦厚,助人为乐,对林黛玉有无形的影响。
加之疼爱女儿,教她读书,且不忍约束。
黛玉从小得到自由发展,不为陈规陋习所羁。
也和宝玉一样的蔑视权贵,曾将北静王御赐的麝香串掷而不取:“什么臭男人拿过来的”。
一句“臭男人”和宝玉“男人是泥做的”如出一辙,林黛玉也是女性角色的挑战者,和宝玉一样的喜读曲本小说、角本杂剧如《西厢记》、《牡丹亭》等。
这些作品拉近了她和宝玉的距离,激发了他们青春的觉醒而成为境界相融的知己。
所以在荣宁两府,林黛玉是唯一能够理解并尊重贾宝玉的人。
其实贾宝玉也决非不学无术之辈。
贾雨村说他“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评价是很高的。
大观园初成,宝玉随贾政题诗,不说那些宾客是不是为了巴结而赞美,就是一向厌恶宝玉的贾政听了他的诗后,也“拈髯点头不语”。
脂批:“严父大露悦容也”;贾宝玉爱哭,但那些眼泪都是为那些命运悲惨的女孩儿们流的:晴雯的死他哭;金钏儿的死他哭;迎春的死他哭;探春的远嫁他哭;黛玉的不理解和去世他哭……但贾敬死,众人痛哭不已,却未提宝玉。
《红楼梦》中并没有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但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而对自己,则说“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这是贾宝玉两性平权意识的体现,所以,贾宝玉把女孩儿看得比男人更高尚,平等待之,尤其是对林黛玉。
在贾府中,最心疼林黛玉的,莫过于贾宝玉了。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心疼,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怜香惜玉,他敬重这个弱女子身上超凡越众的人格魅力,从她身汲取勇气:“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给了他无比的力量。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活着咱们一起活着,不活咱们一起化烟化灰”,就是贾宝玉对“宝黛恋”的誓死捍卫。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尊重,符合了林黛玉的自尊。
如果不曾遇见对方,他或她可能都难以如此顽强。
偏偏还是遇见了。
林黛玉超越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拿命爱他。
正是林黛玉的爱,给贾宝玉提供了一个人生的“避难所”。
这也是贾宝玉惟一的属于“我”的世界,在这里,贾宝玉不需要矫饰做作,不需要克制自己,他们可以倾心对话、率性而为,做感性自我。
所以,当林黛玉离去以后,“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贾宝玉失去了人生最后的慰藉,终于也遁却红尘。
留下宝钗,独自品味着“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的凄凉。
二、男女平等的进化过程须由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女性意识是一种主体的意识,是女性从自我角度出发,自觉地审视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外部世界,探究男女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追寻生命意义,进而形成自己世界观的一种意识。
但这种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性解放的最重要方面。
中国女性被压迫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三从四德”中体现出来的女性自我意识的泯灭。
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只是对欲望的追求,还有对自我价值的清醒认识。
男女平等首先要女人自己对自己尊重,平等。
真正的自我是有意识的思想着的自我。
这在林黛玉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林黛玉思想的高度与深度也是曹雪芹思想深刻的体现。
(—)、追求真爱是林黛玉自我意识觉醒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通常在女性最敏感的领域——爱情中表现出来。
追求真爱、注重真情,是林黛玉爱情最具个性的地方。
“真爱、真情”是人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建立在价值观一致的前提下以及对对方极大肯定与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林黛玉父母早逝,孑然一身投靠贾府。
她很清楚,贾府人尊敬的是他与贾母的关系,而不是她本人。
她真切的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然而有一个人,是真正关心和尊重她的,那就是宝玉。
贾宝玉对黛玉的“小心”和“处处维护”让黛玉感到了自尊与温暖,林黛玉需要这个整个贾府中最优秀男人的肯定;需要通过爱情来追寻自己做人的价值和尊严。
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是热烈而张扬的。
尽管林黛玉知道到礼法森严,但她依然不避讳与宝玉在众人面前有一些大胆亲密的举动。
元春省亲让众弟妹写诗,宝玉大费神思,林黛玉见状,便主动作成一首搓成团扔过去;在贾母处饮酒,她居然把自己的酒杯放到宝玉的嘴边让宝玉替喝;面对有“金”的宝钗和湘云,林黛玉也是公然嘲笑……。
以林黛玉的涵养与敏感,她岂能不知有违法礼?她是将两人的爱情视为生命,而向封建礼教宣战。
爱情让林黛玉触摸到了自我的深处,从而把女性在婚姻、爱情上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提高到主动和平等的地位。
把女性的价值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追求精神契合体现自我价值在林黛玉爱情里,没有荣华富贵、没有金榜题名、聪明秀慧倜傥美貌都不是她倾心的根由,她看重的,是两个人思想与感情的契合和人生意愿的共鸣,追求的是与宝玉同一精神高度的平等相爱。
这是林黛玉注重内心情感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红楼梦第二十回,宝黛发生口角,情急之中黛玉说出“我为的是我的心”。
“我的心”,可以理解为“我的心意、我的所想、我的所求、我的价值观┄┄”,而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脂砚斋侧批道:此二句“若观者必欲要解,须揣自身是宝、林之流,则洞然可解;若自料不是宝、林之流,则不必求解矣。
”意味深长。
这是宝、黛两人肝胆相照的明示。
宝黛思想与感情契合和终于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宝黛对对方的理解与追求,也就是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与追求。
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宝、黛的情感和灵魂就是这样息息相通着。
这就是林黛玉所要的爱情,她的爱情远远超越两性之间生理需求的低层次和物质利益的庸俗与肤浅,实现了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
所以,在林黛玉爱情里,没有荣华富贵、没有金榜题名、聪明秀慧倜傥美貌都不是她倾心的根由,她看重的,是两个人思想与感情的契合和人生意愿的共鸣,追求的是与宝玉同一精神高度的平等相爱的爱情。
这是林黛玉注重内心情感的自主意识的觉醒。
(三)、对人格尊严的坚持是林黛玉要求平等的最为深刻体现林黛玉深爱贾宝玉,渴望与宝玉的这份爱情,她寄居贾府,明知命运操纵在贾母手中,却不会为爱情向“疼爱”她的外婆求情卖乖,王夫人面前也从不说一句阿谀话,做一件奉承事。
就是面对她所心爱的宝玉,她也从不贬低自己来牵就、顺从博取欢心。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向她表示爱情。
那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她“越看越爱看”贾宝玉趁机向她表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林黛玉却气得“带腮脸儿通红”第二次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贾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迭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情。
这都是贾宝玉的真情流露、忘情之举。
再看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
对于贾宝玉的爱情,林黛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
一旦得到宝玉爱的表白时该是多么的欢心,多么的喜悦。
而事实却是,林黛玉对梦寐以求的爱的表白感到气愤不已。
林黛玉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
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愤怒异常。
这不是林黛玉放不下贵小姐的架子。
以林黛玉的学识、涵养,她不能接受这种戏谑的爱情表白,这对她神圣纯洁的爱情信念来说,是一种伤害自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