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合集下载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2. 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3. 观察与分析人物精神的方法4. 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5. 实践练习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5.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

2. 学生作品的内容完整性、结构合理性、语言准确性等方面。

3. 学生对人物精神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示例2. 人物精神分析表格3. 写作评价标准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5. 指导:教师解答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精神的表现和描绘方法。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人物精神,互相学习和借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优质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在练习中提升写出人物精神的能力。

2课时第1课时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老师描述,你们来猜。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头上戴着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生:猜不出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为什么同学们猜不出前一句描写的人物,却能猜出后一句描写的人物呢?因为后一句描述了这个人最典型的特征: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此处利用外貌描写突出了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这正好符合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写人要抓住特点”。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但是我们写人物,除了要抓住其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将人物的内在精神刻画出来呢?(板书文题)【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既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次的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学习中,有利于激起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习得方法1.回顾课文,掌握方法。

师: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一单元,就有四篇写人的名作,请同学们回顾这四篇课文,看看作者分别展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预设《邓稼先》展现了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学术研究、不畏艰辛、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鲁迅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是指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的精神概念及其重要性2. 观察人物的方法与技巧3. 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4. 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名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起学生对人物精神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人物的精神概念,阐述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重要性。

3. 示范:教师展示分析人物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人物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并进行讨论。

5. 写作:学生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性3. 学生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创造性五、教学资源1. 名篇作品选段2. 人物精神分析案例3. 写作素材库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名篇作品选段和人物精神分析案例。

2.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3. 学生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扩展活动1. 举办人物精神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2.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分享他们分析人物精神的经验和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观看戏剧表演,加深对人物精神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表达人物精神方面的进步。

3. 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学生难以准确地表达人物精神。

解决策略:教师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实例,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人物精神。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感悟。

3. 提升学生写作技巧,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有关人物精神描写的理论知识。

2. 分析优秀作品中人物精神的表现手法。

3. 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进行生动的人物精神描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让学生从中领悟写作技巧。

2.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优秀作品,用于分析和讲解人物精神描写的方法。

2. 准备实践训练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

3. 准备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动有趣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写出人物的精神》。

2. 讲解: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方法,讲解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物精神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通过对其外貌、举止、言谈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性格和的精神世界。

2. 案例二:《草原》中的小草,通过对其生长过程的描绘,表现了其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八、课堂实践:1. 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尝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其精神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谈等方面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心世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案-实中-李清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案-实中-李清波

《写出人物精神》教案卢氏县实验中学李清波【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回顾、讨论例文,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性格与品质的方法,进一步把人物写生动。

3.积极参与写作训练,能够按要求写出较完好的片段或作文,突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写人时,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3.妙用抒情议论记叙人物,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战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写作指导文题一: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并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内容上可以叙述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文题二:抓住争论者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展开描摹,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吵中的不同表现,想象并尝试进行鲜活的心理描写。

文题三:“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某一类的人。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的刻画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外貌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 动作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状态。

3.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语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4. 心理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描写手法,使人物的精神风貌得以生动展现。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描写手法,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教师通过优秀作品示例,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并结合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练习:教师布置人物描写练习,学生进行动笔写作。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5. 总结与提升: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人物描写练习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描写手法上的掌握程度。

3. 讨论参与:关注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优秀作品示例:提供一些优秀的人物描写作品,供学生分析和借鉴。

2. 写作辅导资料:整理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和指导资料,供学生自学。

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单元要求1.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运用对比、烘托、正侧面结合等写作手法来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3.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写作指导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刻画人物由表及里的挖掘,重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写人要抓住特点”主要侧重于“形”,是对人物进行素描,而“写出人物的精神”则侧重于“神”,是一种意会。

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无论是突出人物特点,还是人物精神,都必须借助具体的事例。

突显人物精神,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比如正侧面结合、欲扬先抑等。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物精神”,像“苗条”“魁梧”等词是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摇头晃脑”“左顾右盼”等词是表现人物动作的,这些都不在“精神”的范畴。

人物精神包括人物的性格、品质、气质、个性等,比如开朗乐观、风趣幽默、善良无私、舍己为人、温文尔雅、吃苦耐劳等。

那么,如何表现一个人的精神呢?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细节就是事物、人物在细小环境、细微之处的表现。

可以说,细微之处显精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内心变化。

比如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

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或是饱经沧桑,或是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

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则眼光躲躲闪闪、游离不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写出人物精神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3、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教学课时:
二课时(一课时指导,一课时写后评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
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
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
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
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同学们,老师曾经也给同学讲过写人作文的基本步骤,现在我们回忆一下:
第一、细心审题,弄清题意。

(审题)
第二、确定好所写人物的思想品德。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立意)
第三、依据要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写。

选典型的材料:最
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

(选材)
第四、据所选材料的情况,按时间或材料类别布局。

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来
写(布局)
第五:修改、交流欣赏。

(总结全文,点题照应)(点题)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如何写好人物作文。

二、新课:学习“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精神”。

(一)、导入:
(1)展示照片,设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肖像描写:就是给人物画像,即把人物的外部特征――身材、容貌、服饰、姿态、神情、气质、风度等,像静物写真那样的写出来。

(3)肖像描写的目的:以“形”传“神”在写作过程中,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加以描画,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在写肖像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什么是个性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性就是与众不同。

主要表现在人的语言,外貌,思想,动作等方面。

(二)、阅读片断、展开课题:
1.朗读下面文段。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思考问题
(1).写的是谁?从哪些方面写的?
明确:写得是鲁迅,从脸、头发、长衫、胡须、烟嘴这几个方面写的。

(2)特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脸:黄里带白,很瘦很瘦。

头发:寸把长,直竖着。

长衫:牙黄色,羽纱做的。

胡须:隶书“一”字形烟嘴:安烟的一头己经熏黑了
(3).从鲁迅的外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个具有什么个性的人?
正直、严肃、倔强。

我们一起来看下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杨二嫂。

多媒体展示:
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回答问题
(1)这个人物形象是谁?凸颧骨,薄嘴唇。

可以用哪个成语形容她的外貌?尖嘴猴腮。

(2)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一句写的杨二嫂的什么?体态。

(3)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个什么个性的人?刁钻、刻薄
刚才我们选取的都是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下面我们来看看古典名著里的人物形象。

多媒体展示: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条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这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作者是谁?写的是谁?
(2)找一位同学分析一个这段话描写了这个人物的什么方面?这些方面有什么特点?体现出这个人物的什么个性特征。

眼睛:丹凤眼,三角眼眉毛:柳叶、吊梢眉
身材:苗条体格:风骚脸:粉面唇:丹唇
从丹凤眼、柳叶眉、身材苗条、粉面、丹唇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漂亮的女子。

但三角眼、吊梢眉、威而不露又说明她是一个很凶、很泼辣的人物。

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一切都说明她是笑里藏刀的个性。

(3)“风骚”该怎么解释?
“风骚”在这里是指轻浮、轻桃,说明作者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所持有的感情态度是不喜欢,所以一些评说家就说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是“明似一盆火,暗似一把刀”,
刻画出一个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

(4)以上我们所选的三个人物的肖像片断,从头到脚基本上都描绘到了,这是从人物肖像的哪一方面来写的?整体。

是不是只有写出人物肖像方方面面的特征,才能全面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呢?
生:不是。

三、肖像描写的技巧(阅读范例讲练结合)
练习准备:仔细观察班级里你比较熟悉的同学或老师,找到人物外貌的主要特点并构
思外貌描写。

1、粗描细摩
肖像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示例一:
“客人年过半百,瘦削,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形似刀刻。

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

一件半袖浅灰衬衣,看样子穿
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

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
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点评〕在这里,作者采用工笔描绘的方法,对主人公的进行刻画:年事稍长皱纹
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
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


者抓住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
台词。

示例二:
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愣帽,身上青皮衣服就如油篓一样;手里拿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拱手,一屁股就坐上座。

〔点评〕这里作者用了简笔勾勒的手法出一位无赖的丑恶嘴脸。

2、善用比喻、夸张
3、侧面衬托
示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点评〕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锄者归来彼此抱怨,因为看罗敷耽误了劳作。

作者不直接写罗敷之花容月貌,而是细述观者之反应,烘云托月,衬出罗敷的光彩照人。

四、布置成篇训练作业。

自拟一个题目或参考下面题目,结合提示写一篇写人文章,突出人物的精神,500字
以上。

提示:要注重人物外貌特征的描绘。

可以采用集中一处描写,也可以在时间、情景变
化中作逐步加深式的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