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文天祥

合集下载

议论文文天祥

议论文文天祥

议论文写作素材3 文天祥一、人物生平: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闻名于世。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几十年间,它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

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

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百般劝降,他义正辞严,最终慷慨殉国。

(一)奉诏勤王:金兵率领20万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败如山倒。

谢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自筹资金,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二)九死一生:本次救援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

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

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

后来文天祥不幸被俘获。

他自杀未遂,被押往燕京。

(三)誓死不降: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

这段期间,元朝曾使用高官利诱,骨肉亲情感化,严刑拷打对他进行劝降、诱降、逼降,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

(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

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

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四)从容就义:忽必烈没有办法使他屈服,决定判他死刑。

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

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

”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二、关于文天祥的对联:1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2海丰县方饭亭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三、文天祥片段(信念,气节,傲骨)1、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

文天祥--作文素材

文天祥--作文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3 文天祥一、人物生平: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闻名于世。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几十年间,它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

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

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百般劝降,他义正辞严,最终慷慨殉国。

(一)奉诏勤王:金兵率领20万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败如山倒。

谢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自筹资金,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二)九死一生:本次救援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

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

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

后来文天祥不幸被俘获。

他自杀未遂,被押往燕京。

(三)誓死不降: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

这段期间,元朝曾使用高官利诱,骨肉亲情感化,严刑拷打对他进行劝降、诱降、逼降,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

(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

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

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四)从容就义:忽必烈没有办法使他屈服,决定判他死刑。

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

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

”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二、关于文天祥的对联:1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2海丰县方饭亭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三、文天祥片段(信念,气节,傲骨)1、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

关于文天祥的作文

关于文天祥的作文

关于文天祥的作文
文天祥,字伯运,号耆卿,南宋抗金名将,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文天祥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聪明好学。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而且在军事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他曾在南宋朝廷任职,后来因为反对和议投降,被金军俘虏。

在金国的囚禁生活中,他坚定不移地主张抗金,不屈不挠地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在囚禁期间写下了《过零丁洋》一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金国的鄙视,激励了无数的后人。

文天祥最终在金国的囚禁中不幸去世,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他的一生,是对忠诚、正义、勇敢的诠释,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文天祥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忠诚和勇敢,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应该像文天祥一样,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面对一切困难。

他的一生,也告诉我们,只有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才能有着永不言败的信念。

他的一生,还告诉我们,只有心怀
正义,才能在任何困难面前昂首挺胸,永不低头。

文天祥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精神,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

让我们永远铭记文天祥,永远学习文天祥,永远跟随文天祥的脚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民族的团结和富强,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考作文素材文天祥

中考作文素材文天祥

中考作文素材文天祥【篇一:文天祥__作文素材】议论文写作素材3 文天祥一、人物生平: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闻名于世。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几十年间,它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

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

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百般劝降,他义正辞严,最终慷慨殉国。

(一)奉诏勤王:金兵率领20万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败如山倒。

谢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自筹资金,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二)九死一生:本次救援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

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

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

后来文天祥不幸被俘获。

他自杀未遂,被押往燕京。

(三)誓死不降: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

这段期间,元朝曾使用高官利诱,骨肉亲情感化,严刑拷打对他进行劝降、诱降、逼降,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

(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

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

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四)从容就义:忽必烈没有办法使他屈服,决定判他死刑。

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

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

”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二、关于文天祥的对联:1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2海丰县方饭亭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
文天祥,字伯仲,号伯仲道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将、文学家、政治家。

文天祥在历史上留下了宁死不屈的英名,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文天祥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坚定的意志。

他曾经在科举考试中数次落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最终,他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功名在握的官员。

然而,南宋朝廷的腐败和内乱让他感到深深的忧虑。

当蒙古军队入侵南宋时,文天祥毅然投身抗元军队,成为了一名抗元将领。

他带领部下浴血奋战,多次取得战役的胜利,成为了南宋抗元军队的一面旗帜。

在一次战斗中,文天祥被俘,蒙古军队想要他投降。

然而,文天祥宁死不屈,他毅然拒绝了敌人的诱惑,坚定地表示自己绝不会背叛祖国,绝不会向敌人屈服。

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展现出了坚定不移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最终,文天祥在狱中被杀,以忠义的精神感动了后人。

他的故
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一代传奇。

他的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天祥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应该退缩,而是要勇敢面对,坚定
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成
为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

文天祥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
铭记他的故事,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奋斗。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文天祥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文天祥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

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天祥多才多艺,不但好文善诗,而且对象棋颇有研究,十分好弈。

每当空闲时,他总要与人杀几盘,有时甚至忘记吃饭。

每逢节日和生日,他更是以下棋为乐。

同时,文天祥也酷爱游泳,从小就练了一身好水性,有空总想到江河湖泊去畅游一番。

由于文天祥既迷下棋又好游泳,所以常常因照顾了这一项,而“委屈”了那一项。

为了两全齐美,互不影响,他首创“盲棋”没有棋盘和棋子,棋手双方用对话的形式来调兵遣将,经常与人在水中“下棋”,既活动了全身,又陶冶了性情。

1274年的一天,当时担任赣州知府的文天祥,特意邀请了闻名大江南北的象棋国手周子善一同驾车来到赣江的一条支河边,他们兴致勃勃地要在这澄碧清冷的水中游泳对弈,以此度过这美好的一天。

他们刚刚下到水中,就迫不及待地“厮杀”起来,一对平时交谊颇深的好友,此时在意念中的“战场”上,指挥自己的兵、车、炮、马狠命拼搏。

周子善轻拨浪花,一个出奇不意,直捣对方腹地;文天祥剪碎清波,巧妙迂回,只略施小技,便又转危为安。

周子善很佩服文天祥这一着,他仰浮水面赞叹道:“文山文天祥的号兄真是运筹机巧,胸握雄兵啊!”文天样甩动双臂,奋力向前—游,然后回头对周子善说道:“子善兄过奖了,其时这下棋如同对付来犯之敌,只能以战求安,如一味退让求和,其结果是安和俱损。

当今大宋天下不也是如此吗”说得周子善连连点头。

两人边游边对弈,兴致愈来愈浓,不觉已是日落沉西,水面上还不时传出他们爽朗的笑声。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礼部的考试中,文天祥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但还应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的“御试策”这篇文章,主要提出四个问题;为什么天灾频繁、人才匮乏,兵力薄弱、“虏寇“入侵文天祥运笔如飞,洋洋洒洒,一气写了将近一万字.他直言论政,一针见血地指出:天灾的发生是民怨招来的,从皇帝到各级官员巧取豪夺,贪而无厌,人民怎能不痛苦呢?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是士风败坏,士人或追逐名利,或空谈性理,对国家的耻辱和人民的痛苦漠不关心,国家重用这种人,有才能的人就被见弃了。

一身正气的人物素材

一身正气的人物素材

一身正气的人物素材
一身正气文天祥
他,是大名鼎鼎的文丞相,一心为国,忠义无双。

面对山河破碎,烽烟四起,他毅然决然弃文从戎,执剑跨马上了战场,希望凭一已之力力挽狂澜,还我山河辽阔,国富民安。

然而事与愿违,在抗击元军时,因寡不敌众被擒成为阶下囚。

元军将他关押,千方百计的劝降,他誓死不降。

“一臣不侍二主”这是他留给元世祖的话。

元军便折磨他,将他囚在狱中四年。

那牢狱四面是泥土的墙壁,窗小屋暗,每到夏天各种气味,臭污冲天。

大雨淋时,床几尽湿。

但那又如何?“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即使国破家亡,亦不能改变他心中的正气。

在刑场上,遥望故乡,想起国已亡人已故,他那刚毅的眼神变得暗淡下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片刻之后,他的眼神更加坚毅,脸上的肌肉微微抖动着,在他蓬头垢面、零乱不堪的外表下,是一颗热血沸腾的心……
他就是文天祥,一个不愧于“中国脊梁”的“文弱书生”,他终究是挽救不了气息奄奄的南宋江山,但他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向后人讲述了何为忠义、何为正气。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文天祥留给世人的最后话语,也是对自己这一生的总结。

现在,再来回顾这段历史,一切都在岁月中褪色,但他的正气、忠义,却在历史的天空中,在后人们的心中依旧亮丽。

经典革命题材的作品素材

经典革命题材的作品素材

经典革命题材的作品素材1·文天祥矢志不屈南宋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了《正气歌》《过零丁洋》。

2·史可法坚守扬州城明朝末年,清兵入侵中原,并很快挥师南下。

这时驻守扬州督师是史可法,他誓死守城,以悬殊的兵力苦苦抵御。

清军想招降他,就把扬州城团团围住,并接连几次给他送招降书,他看也不看就丢进水中。

这时外援断绝,总兵和监军副使又率兵投降,城中形势万分危急。

旧城西门十分险要,史可法亲自去守城。

他还给母亲和妻子写了绝命书,决心以身殉国。

过了两天,清兵进逼城下,炮击扬州城的西北角,城被攻破。

史可法举刀自刎,但被部下死死抱住,部下簇拥着他出小东门,此时清兵涌至,他被俘了。

被俘后,他大叫:“我就是史督师!”清兵马上杀了他。

3·陈天华遥寄血书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

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素材——文天祥
(一)
文天祥让我与你相逢,感受你那视死如归、不屈辱求和、赤胆忠心报国的英雄气概。

你生活在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世界中,你早已成为了那些奸臣昏君玩弄的工具,你那悠悠报国之心无处安放,你上书宋理宗,主张坚决抵抗蒙古大军,奏请主斩主张迁都的宦官董宗良,反对逃跑。

为了抵抗蒙古大军,你不惜卖掉自己所有的家产,组织抗元。

你辅助南宋小皇帝宋端宗,共抗元军,但因寡不敌众,兵败溃退。

你拒绝了元军的诱降,在五坡岭写下了慷慨豪迈,惊天地,泣鬼神的诗——《过零丁洋》,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由于南宋无能,忽必烈率大军直攻首都,昏君无能,屈辱求和,南宋因此灭亡,你也被关进了狱中。

在失败被捕后,你不顾元朝丞相伯颜等人的威胁利诱,你拒绝了亡国之君赵显和元世主忽必烈的亲自劝降,你痛斥元朝统治者的野心,拒绝屈辱求和的条件,你赤诚的心,报国的精神,日月可鉴。

一首气势磅礴的《正气歌》告诉了世人元朝统治者无法动摇你那磐石般的意志和忠于南宋政权的信念。

就义前你在自己的衣带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到了义的顶峰才能招致仁的到来。

读圣贤书,究竟是为什么呢?从今以后,我不感到惭愧了。

”多么悲壮慷慨的质问!
《过零丁洋》的悲壮报国心,《正气歌》的正气永存。

文天祥,走进你,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什么是悠悠爱国心。

文天祥,一个让后人高山仰止的名字。

你死了,但你永远活着。

(该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应《文天祥千秋祭》当中的第二和第三部分)
(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首悲壮的诗,一曲难忘的歌,皆来自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朦胧中,我听到了你的声音,仔细一看,噢,是你——文天祥。

我紧跟其后,只见你走到悬崖边上,振臂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时的你整日被幽禁起来,无任何自由而言,身为右丞的你怎奈何得了金人铁骑踏上宋的辽阔土地,将宋子民变为奴隶。

(此处化用了《文天祥千秋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
当元世祖忽必烈派元丞去劝诫你时。

元丞让你给他下跪时,你竟不碍于时局,告之:“吾为南丞,汝为右丞,南北之丞,何足跪之”气的其仓皇而走,而后,忽必烈多次派使臣去劝解他,但多次未果。

你依旧不为之所动,整日闲所适得,真如岳飞所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般的壮志凌云。

(此处用了《文天祥千秋祭》的第二部分)
一群孤雁,一段幽笛,难鸣天祥心中之志哉。

你难忘亡国之耻,正如陆游所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走着走着,只见你顺崖边向东逝去,一缕白发轻轻的抚着你的面,你心中的怒火无人能知,但你依旧思念故国,正如陆游在临死前所言:“家祭无忘告乃翁。


真如一只青鸟从崖边掠过,将天籁之音从东方带来,滴滴洒落,颗颗晶莹,噢,那只青鸟便是你精神的化身。

就如精卫填海的那份执着,就如愚公的无私,就如晏子的舍身为国护法。

一点一滴,难忘已哉。

渐渐地,你离我远逝,虽时局动荡,但你依旧那么灵敏,那么睿智。

难忘,那一阵阵振臂的高歌,描绘了你对亡国亡民的思念之情,真如张养浩所言:“赢,百姓苦;输,百姓苦。


一阵青烟掠过,你消失在了崖边,“士为知己者死。

”恰似卧龙的坚贞,岳飞的精魂。

噢,不,你又把它升华了,难忘哉。

是你——文天祥使我懂得了坚贞的含义,是你是我懂得了什么是忠于职守,一字一珠,一点一滴,见证了那一段痛苦不堪的历史。

只把长歌当哭。

(三)
文天祥手执笔纸,站在元军的战船上,那飘在空中的“元”字的大旗,望着南宋肥沃的土地,在风中发出冷冷的笑声。

广阔的江面随着风咆哮着,望江流泪的文天祥,他也在咆哮!我本是一文官,两袖清风。

但是世道叫我披甲腰剑,弃文从武,我做到了,因为我有一颗赤热的心在烧,在蒸发,在升腾。

风流在江南,快活在江南的百姓的父母官们,你们用西湖的水好好洗洗吧!醒过来闻一闻身上的酒味,醒过来看一看天下的儿女。

醒过来听一听,长江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民族在咆哮。

啊!那咆哮的不是桌前的琵琶,不是窗边的古
筝。

是剑,是刀在战场上相撞的声音。

你们都给我睁大眼睛看看,看看那元贼的马刀已经指向我们。

醒醒吧!醒醒吧!江南的风只会吹混了天下人,只有那大江的浪才是我们大宋国人的意志。

放下酒杯吧!望一望那些被敌人蹂躏在马蹄下的大宋子民们,想一想那些报国无门的志士,不要让他们相我一样对天长叹!我敬重岳飞,因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他抗金英勇,严明军纪,为宋国收复了大片土地,为反抗外敌带来了高潮,但是可恶的宋高宗,可恶的秦桧。

就让滚滚的长江来收拾你们吧!倒下一个文天祥何忧,糊涂几个狗官何忧。

大宋的江山还是靠子民们自己打下来的。

大宋子民们听啊!江河在为你们击鼓,闪电在为你们吹号,是你们冲锋的时候了,不要让那沾满鲜血的马蹄进入我们的土地,玷污了大宋的清白!不要再作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不要再作不不闻不问的禽兽!抡起大刀,舞起长剑,那元军的头在黄河的另一边放着,让我们和着黄河的风,和着黄河的浪,把他们拿下来。

放心吧兄弟,不要担忧,来吧兄弟,一起奋斗,让我们共同举起着世上最烈的酒,他会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坚强!我们不求名垂千古,不求人人传颂,只求在抗元的死亡名单上有我“文天祥”三个字,一生足以!风你叫吧!雨你哭吧!在这暗无天日的世上,让那赤火火的电最后一次把我点燃!啊,燃烧吧我的身,燃烧吧我的心,让我的一切再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瞬间的光和热。

(四)
我常常仰望长空,不仅仅因为风雨雷电,不仅仅因为日月星辰,我深信充塞于天地之间的,还有一个个不朽的灵魂。

于是,我在寻觅中迎来送往。

我看到了孔子,驾着牛车颠簸而来,吟诵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如雷箴言;我看到了辛弃疾,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之风猎猎而来,留下“可怜白发生”的一声叹息;然后,我看到了你,文天祥!
我该怎么描摹你呢?你形容憔悴,衣衫褴褛,出没在江南的泥淖里,你是那样狼狈不堪,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凭你微薄之力,如何能扶住将倾的南宋大厦?但你屡败屡战,直至被俘,知其不可而为之,你用你文弱之躯,践行了孔圣人为理想而不屈的战斗情怀!兵败被俘,你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威逼利诱,漫长的幽禁,没有摧折你刚直的傲骨,一个不屈的灵魂从砧板上幽幽站起,于是,宇宙间便充塞了一股浩然之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你指挥的兵马,没有能气吞万里,但你的凛凛正气,却黯淡了星辰,光润了日月,在华夏儿女心中塑成了屹立不倒的中华魂。

于是,我看到了戚继光抗倭的大旗,看到了史可法如炬的目光,看到了林则徐焚烟的火把;看到了台儿庄城头破碎的战旗仍迎风招展,看到了乌斯浑河接纳八位女战士时痛苦的漩涡,看到了狼牙山为接住跳崖的壮士而残损的树枝……在你的身后,无数铁骨铮铮的英烈站成了一道又一道精神的万里长城!(这里用了《文天祥千秋祭》中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内容)
鲁迅先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你,文天祥,永远活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让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天地之间高昂起不屈的头颅!
英雄不死,浩气长存!
(五)
你悄悄地走来了,在这暮秋的十月。

眼底是滤去了悲哀的从容,慷慨而无畏。

你身后是残破山河,是劳苦大众,是多舛而蒙昧的时代;身前是金戈铁马,是十万兵骑,是势不与共的仇敌。

胡骑啾啾,战车辘辘,你在颠簸的历史里站成一座丰碑。

你,文天祥,一个存活了770多年仍熠熠闪光的灵魂。

你矫首高唱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敛眉低吟过“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无限遗恨的喟叹啊,挟带着穿金破石的风声辗转千年,却始终是时代的最强音!在这暮秋的十月,在这静静的夜里,我听到了你来自天籁的声音,你依稀向我走来,形容憔悴,但襟袖间仍是一片清风朗月。

我的灵魂也便跨越770多年,走近了你。

啊,那一抔黄土,那一座孤冢,你的躯体葬在这最卑微的泥土里,你的灵魂却早已氤氲在天地之间,你天天吟咏着的《正气歌》,令山河惊悚,令乾坤变色!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770年如长江之水滚滚逝去,我看到,你崇高的灵魂卓立于天边,升华成史册上一抹灼月的墨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