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合集下载

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三、发达国家乳制品质量安全监 管体系的经验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发达国家在乳制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完善,为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 律保障。我国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法律地位, 为监管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持。
2、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发达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乳制品的生 产和销售。我国应该建立类似的监管机构,加强对乳制品的监管和管理,确保 其质量和安全。
3、严格生产标准
发达国家对乳制品的生产标准非常严格,要求生产厂家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 规和标准要求。我国应该加强对乳制品生产厂家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符合相 关的生产标准和要求。
4、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
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乳制品追溯体系,能够对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储存、 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追溯。我国应该建立类似的追溯体系,加强对 乳制品的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参考内容
我们深知,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为了向消费 者提供安全、健康、可靠的乳制品,我们郑重承诺如下:
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规和标准,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我们将按照要 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 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谢谢观看
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饲料因素:饲料是乳制品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安全与 品质。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用劣质饲料或者假冒伪劣饲料,导致 乳制品中营养成分不达标,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2、养殖因素:养殖环节中,卫生条件、疾病防治、兽药使用等都会对乳制品 质量产生影响。部分养殖户对乳牛的健康状况重视不够,加之用药不当,容易 引发乳牛疾病,进而导致乳制品中出现有害物质。

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终稿

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终稿

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刘静随着近年来我国乳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与乳制品的安全日益受到重视。

人们不仅要求喝到奶,而且要喝好奶,喝放心奶,食用安全乳品。

乳业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产业,对乳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乳业本身及农业的健康发展。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涉及原料乳生产、乳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餐桌等整个过程的不同链条,每个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规范操作都易使乳受到各种生物性(微生物、昆虫等)、化学性(农药、兽药等)或物理性的污染,最终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由于原辅料处理中存在问题201年1蒙牛的液态奶黄曲霉毒素质量安全事件;由于奶源环节出现的问题;出现的三鹿婴幼儿“毒”奶粉事件;由于存在工艺不合理、原料和产品质量检验不力及管理不善等问题,其引发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如200年4安徽省阜阳奶粉事件,20年038月珠海维维大亨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钙牛奶饮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以及意大利的莫扎里拉奶酪二嗯英含量超标事件还有长期困扰我国乳业发展的牛奶掺假现象,都为我国乳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国产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打击了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信任度,影响了乳品的销售,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国乳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下面先对影响乳制品行业质量安全因素进行简单分析,然后再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技术手段。

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有害微生物以及人为因素等。

这些不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乳业之中,涉及从原料乳、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者购买后至食用前的各个环节。

一、制约乳业安全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原料乳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在养殖环节中的奶牛乳房炎,在原料乳收购环节,奶站的挤奶操作不规范,牛奶检测环节技术手段落后,对挤奶、贮奶、运奶设备的冲洗不彻底及冷藏设施落后等均会造成牛奶质量的降低。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乳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近年来,乳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但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乳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一、保质期过短问题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乳制品保质期过短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乳制品的保质期过短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防腐措施。

为了延长乳制品的保质期,生产者应该加强对原料的挑选和检验,合理使用防腐剂,并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强化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二、添加剂使用不规范问题一些不法生产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会在乳制品中使用不规范的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还可能引发过敏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监管,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应认真查看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避免购买使用有问题的产品。

三、生产环境卫生问题乳制品的生产环境卫生是确保其质量安全的基础。

然而,一些小作坊或者不合规范的生产企业可能存在卫生条件差的问题,这会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定期抽检,严格执行相关卫生要求。

同时,相关企业也应加大对生产环境的整治力度,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四、信息不透明问题在乳制品市场上,一些企业的产品信息不够透明,消费者难以获得准确的产品信息,无法判断其质量安全程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信息监管,要求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准确标注产品成分、添加剂使用情况等信息。

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知名企业的产品,关注产品的原产地、产地等信息,降低购买风险。

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乳制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分析

乳制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分析

乳制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分析乳制品市场的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相关政府部门极为重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监管政策。

首先,我国对乳制品市场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

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相关资质和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政府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定期进行生产条件和卫生质量的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保障产品质量。

其次,针对乳制品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问题,我国加强了对乳制品的溯源管理。

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包装等进行记录和监管,确保产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同时,政府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第三,我国设立了乳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机构。

该机构负责对乳制品市场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检,对销售的乳制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政府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公开曝光,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此外,我国加大了乳制品市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政府鼓励消费者维权,并设立了投诉举报渠道,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乳制品进行调查和处理。

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媒体和网络进行监督和曝光,形成舆论监督,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乳制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力地保障了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政府加强对乳制品生产、销售和市场的监管,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

消费者也积极参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

通过政府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乳制品市场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乳制品产品。

我们知道,乳制品是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

然而,由于乳制品的生产流程复杂、原材料易受污染、加工技术要求高等因素,乳制品市场一直面临着质量安全的挑战。

为了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中国政府在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乳制品质量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

乳制品质量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

乳制品质量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1. 乳制品质量现状分析乳制品是天然的营养食品,但是由于生产、储藏、运输等环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一些不良商家往往会为了追求利润而采取不规范、不安全的生产与销售方式。

因此,乳制品行业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乳制品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添加物乳制品中常会添加一些会使口感、色泽等得到改善的添加物。

然而,一些商家不择手段地往其中添加有害物质,比如三聚氰胺、呋喃等,导致乳制品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二)储运储存及运输条件不佳,也是影响乳制品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长或过短的放置时间等都会导致乳制品质量下降,出现腐败、变质现象。

(三)保质期保质期是乳制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商家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润,往往会在生产、储存、运输时不严格控制保质期,导致乳制品质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2. 乳制品安全管理由于乳制品质量难以直接通过肉眼观测辨别,一些不良商家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欺骗消费者,导致乳制品安全形势严峻。

因此,乳制品安全管理成为防止乳制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乳制品生产环节1. 生产设备管理生产设备是保证乳制品质量的基础。

为确保设备无沉淀、无积水、无碎芙丝等现象,应每天对设备进行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消毒等操作。

2. 原材料采购选择有信誉的乳制品原料供应商,定期测试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原材料中是否有害物质等。

同时,应每批原材料考虑留样,以便对出现问题的原材料进行追溯。

3. 生产操作流程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如生产温度、添加量等)进行管控,确保产品的质量。

同时,要确保每个操作流程执行标准化,以避免操作者的不规范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乳制品销售环节1. 产品质量标准对乳制品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更好地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应设置更高、更科学的产品质量标准。

2. 检测和监督管理加强乳制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对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乳制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作小组职责:1. 制定、修订和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培训;3. 监督检查乳制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4. 处理乳制品质量安全投诉;5.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乳制品质量安全情况。

第三章乳制品生产与加工第六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第七条乳制品生产原料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违禁物质。

第八条乳制品生产过程应符合以下要求:1. 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控;2. 加强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清洁、卫生;3. 加强生产环境管理,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国家标准;4. 加强生产人员管理,确保生产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乳制品储存与运输第九条乳制品储存应符合以下要求:1. 仓库应通风、干燥、清洁、防潮、防鼠、防虫;2. 乳制品应按品种、规格、批号分开存放,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3. 乳制品储存温度、湿度等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条乳制品运输应符合以下要求: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防尘、防潮、防震;2.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雨淋、碰撞等;3. 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确保乳制品品质。

第五章乳制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第十一条乳制品销售应符合以下要求:1. 销售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乳制品质量安全知识;2. 销售场所应清洁、卫生、通风;3. 乳制品标签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含有虚假、误导性信息。

乳制品的安全卫生

乳制品的安全卫生

1.1 乳制品的安全问题
(5) 无论生乳或消毒乳,其酸度不可超过22°T。 (6) 有明显污染物存在的牛乳或添加防腐剂的牛乳应予 取缔。 (7) 牛乳中不得检出任何掺杂物质。 (8) 乳牛发生个类乳房炎,未经兽医检验确证恢复前, 其乳汁一律不得食用。 (9) 牛乳中不得含有病原菌,细菌数及大肠菌值应在标 准规定的界限数以内。
1.1 乳制品的安全问题
2. 各种乳制品及其卫生知识
(1) 消毒乳。其特性是易变质,要及时饮用。
炼乳。炼乳呈淡黄色胶状流体,不允许脂肪上浮、变稠、霉斑等。
(2) 其特性是:油脂易上浮,要经常翻动
(3)
奶粉。奶粉具有消毒乳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呈淡黄色的干燥粉 末状,无结块现象。特性是:易受潮结块,开罐后应立即盖紧密
乳制品的安全卫生
1.1 乳制品的安全问题
1. 鲜乳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量要求及其营养价值
平常人们食用的牛乳在厂内都要经过严格 的消毒后才能进入市场出售。这种乳的质量要 求是:呈乳白色,具有鲜奶香味,无其他异味。 乳类含有两百余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 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和几乎所有的 维生素,还有磷脂。而这些营养物质大多易于 被人体吸收,所以,乳与乳制品是对人类有益 的食品,更是婴儿发育成长的最佳食品。
(4) 不能与其他有腥味、香味、辛辣味及易生虫的 商品一起存放。要严防老鼠的危害。
1.1 乳制品的安全问题
(5) 对不同保质期限的奶粉,要分别堆存,不得 混放在一起,用明显的标记加以隔离,以便检查,过 期的奶粉要经卫生部门化验才能销售或处理。
(6) 在夏季,奶粉运到后必须放在阴凉处散热, 然后再行堆垛,以免受热而增加库温,引起变质。
(4) 封奶油。奶油呈微黄色,具有鲜奶的纯味和香味,无其他异味,组织均

乳制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

乳制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

乳制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乳制品市场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领域之一。

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

本文将从产品质量和生产卫生角度,分析乳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产品质量问题1. 劣质原料:一些乳制品企业可能使用劣质原料生产产品,这些原料可能含有添加剂或者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原料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劣质原料的处罚力度。

2. 质量标准低下:一些乳制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不严格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解决方案: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并公示处罚结果。

3. 假冒伪劣产品:乳制品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使消费者难以分辨产品的质量。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执法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生产卫生问题1. 生产设施不洁净:一些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不洁净,可能存在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检查,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整改或者关闭。

2. 储存条件不当:一些乳制品企业储存条件不当,可能导致产品发霉、变质等问题。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储存条件的监督检查,规范乳制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

3. 加工过程不规范:一些乳制品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问题,可能导致产品污染。

解决方案: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规范加工过程中的操作要求,提高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水平。

综上所述,乳制品市场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产品质量和生产卫生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乳制品企业的监管和检查,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并加强对乳制品市场的监督,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乳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乳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探析学生:指导老师: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以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为例,在现有的质量规制政策下,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强制性公共规制难以有效地介入商品供应链的质量生产过程。

对供应链生产过程的公共规制失灵,为被规制者以质量手段谋取利益最大化留下了充分的对策性空间。

本文从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入手,分析乳制品企业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探讨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之策。

关键词:乳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社会责任意识前言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对于内地乳业的影响尚未消退,内地再现皮革奶粉踪影,内地有不良商人竟将皮革废料的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再将产生出来的粉状物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

皮革原料中含有二噁英、多氯联苯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在鞣制过程中还会添加一种叫重铬酸钾的物质,它会随之进入牛奶中,食用后可能导致关节疏松、肿大等症状,造成重金属铬中毒,严重的还会致癌。

皋阳加奶粉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

这些“问题奶粉”事件的爆发暴露出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有序推进,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现有状况下,如何提高乳制品质量,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这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既是一个严峻考验,又是一个能迅速腾飞的机遇。

关键在于能否向市场提供安全、绿色、营养的乳制品,让健康者称心满意。

乳制品作为一种营养品,与消费者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乳制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乳制品质量安全包含两方面:一是保障卫生安全。

乳制品中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和农药兽药残留量、致病性细菌和病毒等不准超过国家乳品标准规定的卫生指标,杜绝因食用乳制品引起中毒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是保障营养安全。

乳制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必须达到国家乳品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杜绝因食用乳制品引起营养不良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为了减少乳品质量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政府可以作为消费者足够能信任的第三方进入市场,通过认证、标识、市场准入和监测等不同的信息显示方法揭示质量安全信息。

乳品安全管理绝不仅仅是乳品供应者或政府相关机构的职责,消费者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整个乳品安全管理过程的最终目标指向。

消费者在乳品安全问题上所体现的态度和消费倾向会对政府和乳品生产企业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

因此,研究乳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供给以及消费者对乳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和消费行为,对改善乳品质量安全的供给和需求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我国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乳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

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塑料袋奶生产线、屋型纸盒包装杀菌奶灌装设备等,使我国乳品行业技术、设备陈旧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乳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其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而入世以后,许多外国的乳品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如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给国内乳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

另外,国内各品牌也将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与交锋。

大型企业发展迅速,奶制品企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集中度在提高。

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整合方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众多中小乳品企业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或并入大型乳品企业、企业集团。

二、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

即使在原料奶生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

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

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且分别隶属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

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20年历史,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均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乳业装备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大约还有20年差距。

目前,乳品机械进口量占有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

2.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乳品品种少目前,我国乳品虽已有较快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在风味、品质、品种上差距比较大,据统计,发达国家2001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

而我国品种少,乳品产量中奶粉产量占70%,奶油的产量很小。

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

产量也很小,在液体奶品中,巴氏杀菌奶约占53.1%,保鲜奶约占29.9%,酸奶约占17%。

而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国内乳品行业陷入全面危机9月11日,三鹿问题奶粉导致数十名婴儿患肾结石的事件震惊全国。

随着政府权威部门的介入和事件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被拖人这场严重的危机之中。

现在人们谈的最多的莫属于这次“牛奶门事件”了,通过这个事件看到了某些商人为了利益而导致道德的缺失,网络上流传的“中国人的一天”从起床刷牙到晚上吃夜宵都遇到有毒食品或日常用品,或许有点夸张,或许有点来的比我们想的更可怕。

三鹿奶粉事件给广大奶牛饲养场和个体户带来全面危机,也许会发生大量杀毁奶牛事件。

中国人买不到廉价的中国的乳制品,最终的损失还是广大消费者。

三、关于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乳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奶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有的单位和个人对乳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把保证乳品质量安全作为自己的天职;有的单位和个人对乳品质量安全必须进行生产全过程控制认识不足,缺乏奶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理念;还有的单位和个人对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缺乏持之以恒。

2、生产经营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奶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在奶业生产方面,我国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影响了牛奶质量的提高。

这个问题,我在今年四月召开的“中国奶牛发展大会”上作过专题讲话。

在乳品加工方面,我国乳品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我国乳品企业有1600多家,其中属大型企业有石家庄三鹿、内蒙古伊利、上海光明、内蒙古蒙牛、黑龙江完达山和北京三元等8家,2003年全国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共有561个,占乳品企业的1/3,其余1000多家属于中小型企业。

大型乳品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乳品企业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是先进的,但是其它企业,特别是有些小型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生产水平很低。

乳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往往发生在这些小型企业上。

3、有些企业自律性不强、诚信度较低。

今年4月,中国奶业协会在雀巢公司的支持下,委托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中国居民奶品消费状况进行了入户调查,被调查者的总体年龄为18~60岁、在家里负责食品饮料购买、过去3个月里购买过液态奶和奶粉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的1500户城市居民。

调查报告表明,有44%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奶品质量的承诺;45%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原料奶来源有很好的控制。

由此看来,只有加强企业自律,杜绝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掺杂使假、盲目追求低成本高利润,做到货真价实,才能赢得消费者对乳品质量安全的信誉。

4、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不利于实现对乳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

我国奶业法规不健全,至今尚未制定国家的乳业管理、生鲜原料奶管理、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和乳品市场管理等法规。

奶业标准不完善,有的标准指标落后,难以适应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

而且乳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不健全,手段落后、认证能力不足、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四、提高乳制品质量质量安全的对策选择1.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果从生产和管理角度来归纳,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即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行业协会层面。

这三个层面在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上都负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从乳品生产的最终目的角度讲,还涉及到消费者层面,对于这个层面,是如何维护好自己的消费权益和增加科学饮奶知识问题。

2.加强乳品安全的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展一些科学、健康的饮乳宣传活动,改善人们的饮乳方式和提高人们的辨别真伪能力。

3.加强乳品安全法规体系建设。

目前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有《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等。

4.完善乳品质量监测体系。

我国乳品质量监测体系不完善,乳品卫生质量差目前,我国缺乏科学质量控制体系与标准及配套监测技术。

我国目前牛奶生产中80%是手工挤奶,日益增多的个体奶农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材料奶的体细胞、细菌指标、抗生素含量超标,同时,乳品企业监测设备陈旧、检测技术落后等也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

因而消费者对乳品质量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乳品的销售和消费。

参考文献:[1]韩丽华;乳粉在贮藏中的吸潮问题[J];商业研究;1981年03期[2]李锦珑;奶粉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的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3]国家标准局,生鲜牛乳收购标准,1986-09-17(G136914-86)[4]田银芳,王翌明.ELISA方法与国标法在检测鲜奶中沙门氏菌的比较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1998,26(5):32-33.[5]钱贵霞、郭晓川等.中国奶业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03)[6]王新利,赵艳波.黑龙江省乳制品供应链发展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6,12:70-71.致谢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论文写作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循循善诱、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了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所有老师悉心教导和帮助,我将努力为母校争光,为自己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