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按摩作用强大,可调理全身
养生按摩哪些部位最好

养生按摩哪些部位最好每天做好这五个部位的保健时,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排毒清体,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抗衰老的效果。
不如跟着店铺一起来学习是哪五个部位吧!按摩五个部位养生最好按摩部位一:腹脐养生关键词: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
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保健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
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按摩部位二:耳部养生关键词: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提拉耳垂。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手摩耳轮。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提拉耳尖。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
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等功效。
按摩部位三:前胸养生关键词:增强心肺功能。
一个人免疫功能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胸腺素浓度的高低,对胸腺予以调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强身延年。
保健方法: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来回擦摸50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摩擦50次。
然后,再用手掌跟对着胸部中间上下来回摩擦50次;还可用两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后背,每次拍100余下,早晚各做一次。
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增强心肺功能。
按摩部位四:背部养生关键词: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经常对背部经络和肌肉进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经络,安心安神,帮助预防感冒,另外,搓擦背部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中医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肠胃消化功能

中医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肠胃消化功能腹部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肠胃消化功能。
通过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解决肠胃不适问题,进而提升整体消化功能。
本文将介绍中医按摩腹部的方法和其对肠胃消化功能的促进作用。
1. 按摩方法中医按摩腹部主要有拍打、揉捏、推拿和穴位按摩等技法。
拍打:用掌心或者拳头轻拍腹部,由上至下,由中向两侧轻拍约10次,每次均保持节奏稳定。
揉捏:将双手放在腹部,用指腹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揉捏,每次约10圈。
推拿:用手掌沿着腹部轻轻揉动,以顺时针方向为主,持续约5分钟。
穴位按摩:按摩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关元等,可以有针对性地调理肠胃功能。
2. 促进肠胃消化功能的机理中医按摩腹部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血液循环:按摩腹部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腹部血流量,提高肠道的供血和氧气供应,从而促进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调节脏腑功能:中医认为,腹部是人体内脏的“第二个大脑”,通过按摩腹部可以刺激和调节消化系统器官的活动,如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排泄。
舒缓压力: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常常导致消化不良。
中医按摩腹部可以促进松弛和放松,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改善消化功能。
刺激穴位: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和调节相关的经络和脏器功能,起到促进肠胃消化功能的作用。
3. 应用范围中医按摩腹部广泛应用于肠胃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辅助治疗,如消化不良、胃痛、腹胀、便秘等。
此外,长期坚持按摩腹部还可以起到预防肠胃疾病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按摩腹部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孕妇、卧床不起、术后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按摩腹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温热环境:最好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下进行腹部按摩,以避免腹部受凉。
放松心情:按摩前可以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闭目养神等,以帮助身心放松。
适度力量:腹部按摩力量应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不适。
顺时针揉肚子的作用

顺时针揉肚子的作用
一、顺时针揉肚子的作用二、揉肚子到底是顺时针好是逆时针好三、逆时针揉肚子的危害大
顺时针揉肚子的作用1、顺时针揉肚子的作用
吃得太撑,人们会下意识地揉揉肚子,来缓解腹部不适。
实际上揉肚子,在中医上也是一种按摩的手法。
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有“腹宜常摩,可祛百病”之说。
常揉肚子,不仅能增加胃肠蠕动、强健脾胃,还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揉肚子主要是按摩人体肚脐周围和肚子上的五个穴位,加快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平滑肌的收缩,使腹内蠕动加强。
中医有顺时针按摩为泻,逆时针按摩为补的说法,这样的区分只是针对便秘、肥胖等病症时。
顺着肠的蠕动方向,顺时针按摩可以缓解便秘。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饭后马上进行,可在饭后半小时再做。
2、顺时针揉肚子助消化吗
每天下午1-3点这个时间段揉肚子,促进消化的效果最好。
这是因为此时段小肠经气最旺,按揉肚子可以加速小肠吸收,能促进消化。
另外,按摩肚子上的中脘穴(脐上4寸)可缓解胃痛、腹胀、呕吐等。
因此,消化功能不好,且经常坐办公室的人,可在下午1~3点轻轻按摩肚子,每次36-60次。
3、助消化的五步穴位按摩
用双手拇指贴于胸前,其余四指贴于两腋下,相对用力提拿胸部肌肉,提拿一下,放松一下,同时由内向外移动,重复3遍。
用双手拇指从人体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的膻中穴向两侧。
大腹皮功效与作用

大腹皮功效与作用大腹皮功效与作用大腹皮是一种中医推拿疗法,又被称为大吸皮,是利用人体腹部的特定位置与反射区域来进行按摩治疗的一种方法。
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理疗中,具有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一、大腹皮的基本原理大腹皮是基于中医经络学的理论,通过刺激人体腹部特定的穴位和反射区,调节血气运行,增强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经络贯穿全身,将各个部位、脏腑联系在一起。
而腹部经络比较集中,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二、大腹皮的功效1. 改善消化功能腹部的胃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部位,而大腹皮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通过调理腹部的穴位和反射区,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缓解腹胀、胃痛等症状。
2. 促进脏腑功能大腹皮可以调节腹部脏腑的功能,如肝脏、胰腺、胆囊等,从而提高其正常的分泌和代谢功能。
这对于改善肝胆问题、调节血糖、降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大腹皮还可以促进肾脏的排泄功能,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3. 调节内分泌系统大腹皮可以刺激腹部穴位,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整体内激素水平,缓解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比如,对于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大腹皮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4. 提高免疫力大腹皮可以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提升免疫力,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
对于易感冒、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大腹皮可以帮助身体抵御疾病侵袭,促进康复。
5. 缓解疼痛大腹皮具有镇痛的功效,通过调整腹部的能量流动,缓解腹痛、背痛、头痛等不适症状。
对于慢性疼痛、痛风等疾病,大腹皮可以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三、大腹皮的作用1. 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大腹皮通过调整腹部的穴位,促进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整体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教你怎么自我保健按摩胸腹部

教你怎么自我保健按摩胸腹部胸腹部自我保健按摩,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平喘、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补肾壮阳等保健作用。
可用于治疗胸痛、胸闷、咳嗽、气喘、胃脘不适、消化不良、大便秘结、腹痛、腹泻、阳痿、早泄等,对腹部减肥也有很好的效果。
1预备式平卧床上,双目微闭,呼吸调匀,左手掌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静卧1~3分钟。
2摩揉膻中穴将右手掌掌根紧贴膻中穴,适当用力做顺时针摩揉0.5~1分钟。
以局部发热为佳。
3拳拍胸部将双手半握拳,适当用力以拳面轻轻拍击对侧胸部0.5~1分钟,同时配合深呼吸运动。
4拿捏胸肌将一手拇指放在对侧胸大肌前,其余4指放在胁肋部,适当用力拿捏胸大肌0.5~1分钟。
两侧胸部交替进行。
5分推肋下将双手4指并拢,分别放在同侧剑突(胸骨下端)旁,沿肋骨分推1~3分钟。
6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先顺时针、再逆时针环形摩动0.5~1分钟。
以上腹发热为佳。
7揉按中脘穴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指腹紧贴在中脘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8团摩脐周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肚脐下,适当用力绕脐做顺时针团摩腹部1~3分钟。
以腹部发热为佳。
9揉按关元穴将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拇指指腹紧贴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10团摩下腹将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手背上,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适当用力先按顺时针,再按逆时针作环形摩揉1~3分钟。
以皮肤发热为佳。
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做1遍。
如用于腹部减肥,手法力量宜重一些,按摩要持之以恒。
小知识膻中穴:位于胸骨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隙处。
中脘穴:位于腹中线上,肚脐上4寸处。
关元穴:位于腹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
常揉腹部有奇效 这6种病揉揉肚子便好

常揉腹部有奇效这6种病揉揉肚子便好
大多数人都知道经常揉腹部可以消除便秘以及减肥的功效,不过揉腹部还有更多的养生功效,如能有效预防疾病等等。
所以,从养生保健的方面来看,揉腹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
一、慢性肝炎
每天早、晚坚持揉腹,则舒肝解郁、调理脾
胃,可解除肝区隐痛、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等。
二、手术后肠粘连
患者在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自我腹部摩擦,
可防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一般应在每天早晨起
床前、上午10点、下午3点钟和每晚睡前各揉1
次。
揉腹能促使肠道蠕动,有利于局部组织对手
术后渗出液吸收。
三、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揉腹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
睡觉前按揉
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对于患有动脉硬
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
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
疗作用。
四、揉腹防疾病
每天早、中、晚饭后各揉腹l次,每次约揉5分钟,可达到辅助治疗溃疡病的目的。
因为胃溃疡病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
经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过量分泌,防治溃疡病。
五、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六、腹部按揉利于减肥
因为按揉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对腹部进行按摩的养生功效

对腹部进行按摩的养生功效对腹部进行按摩的养生功效对腹部进行按摩的养生功效腹部处于人体中部,是人体重要的连接点,各种脏器都藏于腹部内,是维护健康的重要部位。
那么经常对腹部进行按摩具有哪些养生功效呢?按摩腹部的好处1、缓解腹胀按揉腹部能更直接的对胃部产生刺激作用,进而促进胃部蠕动,并且还能加速小肠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对于腹胀不适有不错的缓和作用。
2、保护胃部腹部是肠胃所属的重要部位,按揉腹部实则就相当于在按摩胃部。
而按摩腹部能抑制过量胃酸的分泌并促进前列腺素的增加,从而能防止胃部溃疡等胃部疾病产生。
3、改善血液循环腹部处隐含了诸多重要的穴位和经络,对腹部进行按揉能对其产生良好的刺激,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防止气滞血瘀的作用。
4、利于消除腹部脂肪腹部是人体中最易堆积脂肪的部位,而常对腹部按揉能促进脂肪分解及消耗的速度,以此能起到消除腹部“游泳圈的效果。
腹部按摩的方法利用双手可以对腹部进行推、按、捏、拍、揉等方式进行,可根据自身的习惯进行选择。
按摩时,手部叠放按压在腹部上,手心向着肚脐,以肚脐为中心点,然后顺时针结合逆时针的方式进行揉腹,每次保持3-5分钟便可。
按摩腹部的注意事项1、手部力度要适中腹部是五脏六腑的重要汇集处,所以在进行腹部按摩时,手部力度要适中,不能过重,否则易对腹腔内脏器造成不良影响。
2、身心保持放松按摩腹部时,需要身心都保持一个放松状态,不要过于紧张、拘泥,这样能更好的利于保健事项进行。
3、不适宜人群对于孕妇、术后患者、体虚的人群不适宜利用按摩腹部方法进行保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腹部如何保健1、不宜受凉人体阳气在外,阴气潜伏在体内,若腹部受到寒气侵袭则会对肠胃道产生刺激使得血管呈现收缩而产生腹泻、腹痛等不适。
所以要做好腹部防寒事项,其中在饮食上莫要过于贪恋凉食,另外腹部保暖也要引起重视,少穿露脐装。
2、适当热敷利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对腹部进行适当热敷,能有效调节腹部的血液循环以及促进新陈代谢,起到较好的暖肠胃的作用。
揉腹推腹——几乎可以解决任何慢性病!(附腹部按摩操作手法视频)

揉腹推腹——几乎可以解决任何慢性病!(附腹部按摩操作手法视频)展开全文腹部按摩操作手法:揉腹养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在唐代,孙思邀就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益寿之道。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故气血俱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气对人生更为重要,因为它是人体脏腑活动、血液循环,津液输布,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动力。
常说,“人活一口气”,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离不开气,离了气,人的生命就会终结,但“气能益人,也能害人”。
虽然人离不开气,但窝气成灾。
故治病先治气,气行病自无。
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
也就是说,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好处:当我们的慢性病牵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时您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您会发现您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如果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时却在某个部位有阻滞点,那您一定要赶紧将它推散揉开,因为那必是个将来的隐患。
脾胃是后天之本,肠脑与颅脑同根。
衰老首先出现的是脾胃不和,导致营养吸收下降,肠道内环境失调,庞大的内分泌系统紊乱。
通过手的感知获取对腹内脏器病变的感应,能够迅速调整脏腑经气,帮助人体实现代谢平衡。
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
有人则会腹中咕咕水声,这是在推动腹中沉积多日的浊水,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泄,遗患无穷。
“胃不和则寝不安”,是说肚子不舒服,就别想睡踏实觉。
有人长期睡眠不好,或眠浅易醒,或辗转难眠,或噩梦不断。
只能靠安定来麻醉神经,真是痛苦不堪。
建议您赶紧推推肚子,您会很容易找到阻滞点,然后细心将它推散揉开。
那么从此以后,您就可以告别漫漫长夜忧愁枕,一觉睡过日三竿了。
推腹时,发现有的人肚子鼓鼓的,按下去不痛,但是象个皮球,这怎么办呢?,必须先放气,放气的方法很多,“萝卜能通气”“吃豆爱放屁”,这类民间疗法都很好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按摩作用强大,可调理全身
(一)中医对腹部的认识
1腹部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五脏的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神;六腑的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
脏腑中的绝大部分器官组织均位于腹腔之内,一些不在腹腔内的器官也与腹腔内的器官有密切的联系。
心位于胸中,得养于脾胃,与小肠相表里,因此通过经别向下络小肠,与小肠构成表里相合;肺的经脉却起于中焦,向下通过横膈络于大肠,与大肠构成表里相合。
此外,每一个脏腑都有一个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的地方。
脏腑雕募穴大多集中在腹部,故叉称“腹募”。
由于募穴与脏腑的部位更接近,所u脏腑有邪多反映于募穴,募穴为审查证侯及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2.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均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1经脉巾的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洲|r绛贯穿于胸腹部,奇经八脉巾的冲脉、任脉亦同起于少腹胞中,f F#}穿于胸腹部,带脉缠腹束腰,横行腹部。
十二经别则进人体腔,循行
丁胸腹.经过相为表里的脏腑,加强了相为表里两经脉的内在联系,亦加撒了脏腑的表里联系,同时也加强了高居于胸腔内的心肺与腹腔的联系
3.诸般病邪居腹内
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你,它们不断地产生矛盾,而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任何疾病的产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形成的各种有形或无形之邪停留于腹部脏器之中,都会造成人体气机的紊乱,影响气的升降出入,进而导致脏腑生理功能失调,血、津、液的运行和代谢也随之失常。
由于脏腑阴阳和气血津液的失调,在腹部就会形成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宿食等病理产物。
这些病理产物存在于腹腔内又进一步影响气血的运行,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遏制了正气,助长了邪气,并成为病邪在体内所依附的载体,又成为形成疾病的因素,从而导致多种病症产生。
通过按摩腹部,可以直接或间接施治于人体的脏腑组织和病灶,而清除滞留在人体脏腑等组织器官内有形和无形的病邪,调畅气机,平衡阴阳,改善和提高脏腑的生理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二)腹部按摩的作用机理
脏腑经络与腹部的关系是腹部按摩调理的基础。
由于脏腑和经络
均与腹部关系密切,所以腹部按摩可直接影响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气血变化,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平衡阴阳,达到治疗脏腑、经脉及其相连属器官组织疾病的目的。
‘
现代研究证实,腹部按摩推拿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刺激,而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递质、免疫功能反射性提高等途径治疗疾病。
所以,腹部按摩不仅对局部有治疗作用,对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都有治疗作用,属于整体治疗方法。
临床实践也证实,以推拿腹部为主对许多顽疾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或辅助治疗作用。
腹部按摩治病的道理,关键在于“揉、按、推、拿”等手法直接在腹部上产生一系列由表及里的刺激作用,从而使腹内脏器发生一种}寸而有益的变化。
通过点按腹部尤其上腹部而促使膈肌升降产生变化,从而使其肺活量增大,呼吸加深,有效地使心肺功能得到加强,从而对肺功能产生一种良好的调节作用。
随着心肺功能的改善又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又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改善
脾胃位于中焦,脾升胃降带动全身气机升降,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气机升降有度,则脾胃调和,气血调达,身体安康;升降失常,则脾胃受损,阴阳失衡,百病乃生。
对腹部的局部揉按,目&对脾胃功能起到很好的调整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胃肠动力,使腹内脏器的相互摩运加强,增强人体消化、吸收、排泄功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使气血生化有源,气机升降有度,精微输布旺盛,组织器官得以潼养,生理功能保持正常,机体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得到提高。
另外,在揉按的同时腹内脏腑、气血、经络也随之而动,不仪能对局部起到治疗作用,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对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都能起到调整和促进作用,使人体整体功能旺盛而防疾病。
明朝《按摩经》中载:“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上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脚犹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九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俱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渊和病不生,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名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
以上所提到的穴位上脘、中脘、下脘、神阙、气海、石关、肓俞穴分别隶属于任脉、冲脉、脾经、胃经、肾经。
腹部按摩正是通过有效刺激各个经络及其上的穴位,充分发挥经络和穴位对脏腑的近治作用,达到调和脏腑、平衡阴阳、治病防病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