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诗歌创作

合集下载

第四章二十年代新诗

第四章二十年代新诗

一、20年代新诗
李金发的诗集有《微雨》、
《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 歌》,是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 代表。 在诗歌的形式上,李金发追求 新奇、怪异和突兀;在意象上 追求奇特意象组合的暗示的力 量;艺术上重视诗歌的表现; 情感上具有浓烈的颓废情绪。
《微雨》初版
一、20年代新诗
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蒋光慈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 这一时期出版诗集《新梦》、《哀中国》其中大多 是政治抒情诗。他的诗具有雄强豪放的气势和强烈 的政治鼓动性。 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一方面沿袭了胡适等早期 白话诗歌直露、平实特点和郭沫若自由诗直抒胸臆 的情感表现方式,另一方面以无产阶级解放主题、 集体主义主题取代了五四新诗个性解放主题,体现 了新诗的另一种发展走向。
《女神》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 《女神》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其精义。 大胆 的夸张、奇异的想象凸显了诗歌的浪漫激情 。 《女神》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体运用得心应手, 在新诗史上开创了自由体诗风。 《女神》的创作广泛接受了泰戈尔、雪莱、海涅、 歌德、惠特曼以及波特莱尔、魏尔伦等外国诗人的 影响,尤其深受惠特曼式豪放诗歌的影响。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
三、徐志摩 、闻一多
三、徐志摩 、闻一多
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人。著有诗集《红烛》、 《死水》及诗论 《诗的格律》 。他具有鲜明的东 方绅士气质,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他对传统有 着深切的依恋,又对传统有着多方的怀疑。 深沉、激越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及爱情是闻一多 诗歌的重要内容。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新格律诗主张,具有绘画美、 建筑美与音乐美。

20年代新诗-林徽因

20年代新诗-林徽因

死 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酿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蛟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 内容上——歌咏爱情与理想
1、追求光明与自由。《婴儿》《为要寻一颗明星》《我有一个恋爱》 2、抒唱爱与美的追求。《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翡冷翠的一夜》 《雪花的快乐》
• 形式上——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雪花”、“白莲”“碧螺烟”(《她是睡 着了》)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多采用西洋韵法,随韵(AABB)抱韵(ABBA) 交韵 (ABAB)。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长则369句,短则4句 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浓得化不开”
感,少想象,偏于理;大 多不用韵,表现出随感情 起伏自然变换节奏和句式 的散文化倾向。
二、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
1、风行一时的小诗创作
1923年1月,冰心《繁星》由商务社出版;5 月,《春水》由新潮社出版 1923年12月,宗白华《流云》由亚东图书馆 出版 1925年3月,梁宗岱《晚祷》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选自《尝试集》
鸽子
• 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 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今你年几岁, 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 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 我坐你车,心中惨凄。”

冯至创作的主题、风格与艺术特点

冯至创作的主题、风格与艺术特点

冯至创作的主题、风格与艺术特点在20世纪20年代的浅草社时期,冯至刚登上诗坛,就以清丽幽婉的抒情笔调,写下了不同凡响的诗篇。

《沉钟》创刊后,他的新诗意蕴更为深远,技法更为圆熟。

他在二十年代创作的近百首新诗,主要收录在《昨日之歌》和《北游及其他》两个集子里。

从数量上看,冯至的新诗不算高产,但他的诗歌受到中国晚唐诗、宋词和德国浪漫派诗人的影响,具有意象新颖独特、语言舒卷自如的艺术特点。

《昨日之歌》是奠定冯至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第一本诗集,收入的是诗人20年代初期的诗作,真实地表述了五四以后知识青年渴望光明、探求激情与艰难地寻找出路的苦闷心态。

诗集上卷主要是抒情短诗,下卷是四首叙事长诗。

青春、爱情、生命是诗集的主旋律。

《我是一条小河》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新颖的意象、清新直白的语言、缠绵惆怅的情思,全部交汇在这条小河之中。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这是一种充满哲理的情感波动,无心与有情,真挚与随意,都像小河流水,来得那样自然而又不容置疑。

顺着这种情致,小河历经曲折坎坷,终于汇入大海。

显然这是一首优美含蓄的爱情诗,但它的内涵又超越了爱情的范围。

情感与意象的交替升华,并把真切的感受和语言的情感诉诸具体的形象,这是冯至诗作的特点。

他的另一首很有名的诗作《蛇》,借蛇的联想,来写一种奇妙的寂寞之情,其中蛇的游动、蛇的形态以及有关蛇的联想,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无言的寂寞的内涵。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奇特的感受,无论在意象的新颖,还是在情感内涵的深沉方面,都堪称诗坛奇葩。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这是冯至诗作的常用手法。

如叙事长诗《帷幔》, 它以哀婉的传说为素材,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愚昧,歌唱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理想,是中国现代文学叙事诗创作较早的成果,显示了诗人将内容现实性和故事传奇性完美融合的艺术水准,对黑暗的诅咒和对理想的憧憬以及对理想和现实冲突的表现,表明诗人向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二十年代诗歌创作2

二十年代诗歌创作2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6年3月,郭沫若南下广州,任广州大学文学院 院长,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 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3月,发表了揭露蒋介石 叛变革命的讨伐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指 出“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 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 心力量”,是“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张宗昌等还要凶顽、还要狠毒、还要狡狯的刽子 手”。这篇战斗檄文在关键时刻划清了革命与反 革命的界限,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在当时传诵一 时,可说是二十年代第一张讨蒋的革命大字报。 后追随起义军南下,任总政治部主任,加入中国
郭沫若于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二日逝世。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剧 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 活动家。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 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在性格上,郭沫若是一个偏于主观与偏于冲 动的个性气质的人。“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 人,我的朋友每向我如是说,我自己也承认。 我自己觉得我的想象力实在比我的观察力强。 我自幼便嗜好文学,所以我便借文学来鸣我 的存在,在文学中更借了诗歌的这只卢笛。 我又是一个冲动性的人,我的朋友每向我如 是说,我自己也承认。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 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 驰;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冲动在那 里跳跃。”(《论国内的评谈及我对于创作
母亲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成功之花 成功之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 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从“五四”前夕起﹐一些新文学运动的参加者 即对自由诗作了尝试和探索﹐胡适等为使新诗 摆脱旧诗词格律的影响﹐进行了艰苦的努力。 真正从内容形式冲破旧诗的樊篱﹐而表现出彻 底叛逆精神的﹐是郭沫若创作的《女神》﹐这 是中国自由诗走向独立的代表诗集。自由诗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的明显影响﹐ 如美国惠特曼的诗风对郭沫若等人的创作有很 大的影响﹐印度泰戈尔等的诗情也为不少人所 接受。

第四讲 二十年代新诗

第四讲  二十年代新诗

第一节

二十年代新诗概述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 ——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蛇》
第一节
二十年代新诗概述
《一念》
胡适 我笑你绕太阳的地球,一日夜只打得一个回旋; 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总不会永远团圆; 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轨道线; 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万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 念! 我这心头一念 才从竹竿巷,忽到竹竿尖; 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湖边; 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减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 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20世纪20年代(五四)诗歌

20世纪20年代(五四)诗歌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 母亲~! 诗 母亲,好久以来 哪怕写得不好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但写了好多次 永远也读不到……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只很小的白船儿,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爱和悲哀归去。 还是该选择逃避
再次是诗歌韵味上抹不去的古风韵味。 文怀沙的《听雨》 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 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 胡适《江上》 雨脚渡江来 山头冲雾去 雨过雾亦收 江头看落日
林庚的《风雨之夕》 濛濛的路灯下\看见雨丝的线条\今夜的海崖边\ 一只无名的小船漂去了\高楼的窗子里\有人拿起帽子 \独自\轻轻的脚步\纸伞上的声音\雾中的水珠\ 被风打散\指明上清寒的马鬃\今夜的海崖边\ 一只无名的小船漂去了
全诗叙事味儿非常浓。整首诗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叙事片段组 成,最后一节更是以议论、叙事夹杂情感的直抒构成。其"以文 为诗"的特点是突出的。
2、胡适的新诗实践 《尝试集》
目录 <<尝试集>>(增订四版) 五年八月四日答任叔永书(代序) 尝试篇(代序二) 四版自序 第一编 蝴蝶 赠朱经农 中秋 江上 黄克强先生哀辞 十二月 五夜月 沁园春.二十五岁生日自寿 病中得冬秀书 “ 赫贞 旦”答叔永 生查子 景不徙篇 朋友篇(寄怡荪,经农) 文学篇 (别叔永,杏佛,觐庄) 百字令(六年七月三夜,太平洋舟中,见月, 有怀) 第二编 鸽子 老鸦 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 新婚杂诗(五首存 一首) 老洛伯(译诗) 你莫忘我 如梦令 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 关不住了(译诗) 希望(译诗) "应该" 一颗星儿 "威权" 小诗 乐观 上山 一颗遭劫的星 第三编 许怡荪 一笑 (以下为四版增的) 我们三个朋友 湖上 艺术 例外 梦与诗 礼! 十一月二十四夜 我们的双生日(赠冬秀) 醉与爱 平民学校 校歌(附谱) 四烈士冢上的没字碑歌(附谱) 死者 双十节的鬼 歌 希望 晨星篇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年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年代文学)

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与价值
文学史地位
二十年代文学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文学价值
二十年代文学作品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被广泛认 为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语言风格
二十年代文学在语言风格 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为 现代文学的语言发展提供 了借鉴和启示。
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年代文学)
$number {01}
目 录
•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 二十年代文学代表人物 • 二十年代文学流派 • 二十年代文学与其他时期文学的
比较 • 二十年代文学的未来影响与价值
01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二十年代文学背景
1 2
3
政治背景
二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的时期,这为文 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04
二十年代文学与其他时期文 学的比较
与清末民初文学的比较
文学形式
二十年代文学在文学形式上更加 注重创新,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 制,采用了更加自由、多样的表 达方式。
思想内容
清末民初文学更侧重于社会政治 问题,而二十年代文学则更加关 注个体命运和人性探索。
与三四十年代文学的比较
主题风格
三四十年代文学在主题风格上更加复 杂多样,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 有对革命斗争的描写。
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崇科 学和民主思想,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表达。这一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和左翼文学奠定了基础。
左翼文学
总结词
左翼文学是二十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旨在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和斗争。

二十年代新诗

二十年代新诗
《我是个偶像破坏者》。
《女神》的思想艺术特征:
1.歌颂“偶像破坏者”,塑造了富有叛逆精神的自 我形象;
2.对祖国的热爱与眷念,渴望祖国和自我的新生; 3.对“劳工神圣”的景仰和颂扬; 4.对大自然的礼赞; 5.泛神论思想; 6.代表着真正的诗体大解放,形式绝对 自由、绝对自主; 7.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十年代新诗
一、初期白话诗
1、重要诗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
伯、康白情、刘大白、周作人、朱自清。
2、初期白话诗的特点:
–明白平实、偏于说理; –在诗的形式上,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 –基 本 不 用 韵 , 不 顾 及 平 仄 , 随 情 感 的 起 伏
变换长短句式; –采 用 欧 化 语 法 , 以 清 晰 的 语 义 逻 辑 联 结 诗
李金发的诗集有《微雨》《食客与凶年》 《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 受法国象征派波德莱尔、魏尔伦的影响,崇尚直 觉,否定现实,沉醉于内心世界,他的诗歌是对 生命意识张扬的“生命的寓言”。李金发被誉为 “东方的波德莱尔” 。
在诗歌的形式上,李金发追求新奇、怪异和 突兀;在意象上追求奇特意象组合的暗示的力量, 色彩浓重,意象重叠,重视暗示与联想;艺术上 重视诗歌的表现;在手法上用省略法,陌生化, 以增加晦涩感;情感上具有浓烈的颓废情绪。

沙扬挪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自由体诗 现代中国新诗的一种主要形式。作为“五四” 文学革命的一项成果﹐与当时内容的革命性变 化密切联系在一起﹐诗歌的形式也从中国旧体 诗的僵硬格律中获得解放。运用现代白话写作 ﹐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 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这就 是新文学运\动中最初出现的自由诗的雏型。因 此﹐虽称自由诗为一种形式﹐但它又并无特定 的诗形﹐而是这一类自由体诗的统称。
象征诗派在20年代中期的崛起,五四 退潮后,受过新思潮激荡的敏感的文学 青年,开始从狂热的高歌呐喊转向苦闷 彷徨。这种带有感伤色彩的“时代病” 曾一度泛滥于文坛。象征主义诗人那种 逃避现实的以幻想为真实,以忧郁为美 丽的“世纪末”思想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使他们在诗作中偏重于汲取来自异域的 营养果汁,用来渲泄积淀在心底的感伤 和郁闷。
雨 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叹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 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 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 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 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 深的寂寞和惆怅。《现代》、《新诗》、《小 雅》、《诗志》杂志是20世纪30年代刊登现代 派诗歌的主要载体。诗人路易士曾说,他主编的 《诗志》、戴望舒主编的《新诗》和吴奔星主编 的《小雅》,可以说是1930年代中国诗坛的代 表。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叹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郭沫若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童年接 受的是正统的封建文化教育,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千家诗》、 《诗品》等书,培育了他最早对诗歌的兴趣。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如《庄子》、 《楚辞》、《史记》、《文选》等,作了较广泛的涉猎,并阅读了梁启超,章太 炎等人的政论文章和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1913年出川到天津求学,同年底, 取道朝鲜到日本求学,后考入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发表他的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1921年组织创造社,诗集《女神》出版, 《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端奠基之作,纠正了早期白话新诗偏于说理,缺乏 浓烈感情的弊病,提高了新诗的艺术水准,为新诗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郭沫若早期的泛神论思想,受斯滨洛沙的自然即神,康德的主体性哲学的影响。 受中国传统孔子、老庄、王阳明哲学的影响。受印度奥义书即受奥义书影响的叔 本华、尼采哲学的影响。思想上流露出对自然的崇拜,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 主张,要求打破一切传统束缚,寻找全新的自我,“上帝死了”的怀疑精神。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3月,郭沫若南下广州, 任广州大学文学院院长,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 副主任。1927年3月,发表了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讨伐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 石》,指出“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 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能量的底总量!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便是我呀!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五)广泛运用通感修辞手法。打通视觉、 嗅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感觉的界限, 让它们彼此沟通和转换,往往能造成一 种新奇的情境,能给读者带来意外的审 美喜悦。李金发精于此道,把它广泛运 用于诗作。

李金发的代表作《弃妇》,就使用了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新颖独特 的比喻,来镌刻出弃妇这一凸出而鲜明的形象。在这首诗里,诗人 通过弃妇披散在两眼之前的长发和“衰老的裙裾”,以及内心的隐 忧与哀戚,展示出这位被人世所委弃的妇女的深哀巨痛。诗的前两 节以弃妇自述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命运:被逐出家门后,只能露 宿荒野,在断墙颓垣间苟且栖身,已完全厌倦人世了。于是,以披 遍两眼的长发为屏障,来隔断丑恶人间向“我”投来的羞恶嫉视和 一切尔虞我诈的流血争斗与死亡。但每当黑夜,“我”的心就如惊 弓之鸟,惶恐不安,生怕有灾祸袭来。即使是细小的蚊虫鸣声,于 “我”,也像那使无数游牧战栗的荒野狂风怒吼。在孤苦无助的处 境中,唯求上帝之灵来怜悯抚慰“我”了,否则,“我”只有随山 泉和红叶撒手而去。后两节突然改变了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写弃 妇的“隐忧”与“哀吟”。度日如年,尽管黑夜将至,一整天的 “烦闷”也不能化为灰烬飘散,仍郁结在心底。这样还不如死去的 好,让灵魂随游鸦之羽飞向天际,或者飘向海滨,逍遥地静听船夫 的歌。最后一节写弃妇哀吟着“徜徉在丘墓之侧”,热泪早已干涸
(二)追求意象的凝定。李金发的诗作 极力避免对事物作白描式的描写或采取 直接抒情的方式,而力求化思想、情绪、 感觉为可感触的具体形象,追求立体的 雕塑感。
(三)奇特的想象和新鲜的隐喻。想象
的丰富和奇特,是李金发诗作的长处, 这与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周围现象观察 的细腻和感觉的敏锐有直接关系。
(四)形象和意境的高度跳跃。在形象与形 象、意境与意境之间,抽掉它们联系的关系 词语,使之相互间离,以加强各个形象与意 境的突兀感和刺激性。评论家把这种手法称 之为“观念联络的奇特”。那些省略掉的字 句,就是诗的意义空白,需要读者用想象力 去搜寻、填补。
《弃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割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蝴 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叫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母亲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 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多以三 五行为一首,表现刹那间的情绪和感 触,寄寓人生的哲理和思想,并执着 于意境的追求,引起读者的联想,具 有言简意赅的效果。
在20世纪20年代风靡一时的是“小诗”运动, 周作人通过翻译介绍,着力建构“小诗”这一 新诗体,赋予其特定的美学内涵和诗学特征。 新诗在符号形式上实现了对旧体诗的变革,确 立了自由诗这一主导形式后,针对新诗资源的 不足和创作实践的消沉,力图借鉴外来资源, 纠正早期白话诗的贫弱,寻求自身发展的一种 有益的尝试。(1921—1924)代表诗人冰心、 宗白华。
(一)注重开拓诗的象征、暗示功能。李 金发认为,象征于诗的重要性,“犹人身 之需要血液。”这一观点和法国象征诗人 视诗为“用象征体镌刻出来的思想”是一 脉相承的。象征派诗人把客观外物视为能 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能与 人的心灵相互感应契合。这种通过特定的 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情感, 一般称之为象征,
两个
两个
两个
两个

从“五四”前夕起﹐一些新文学运动的参加者 即对自由诗作了尝试和探索﹐胡适等为使新诗 摆脱旧诗词格律的影响﹐进行了艰苦的努力。 真正从内容形式冲破旧诗的樊篱﹐而表现出彻 底叛逆精神的﹐是郭沫若创作的《女神》﹐这 是中国自由诗走向独立的代表诗集。自由诗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的明显影响﹐ 如美国惠特曼的诗风对郭沫若等人的创作有很 大的影响﹐印度泰戈尔等的诗情也为不少人所 接受。
二十年代诗歌创作
现代文学诗歌的发展的主要阶段
1.词曲化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胡适 刘半农) 2.自由体诗(郭沫若) 3.小诗(冰心 宗白华) 4.新格律诗(徐志摩 闻一多) 5.象征诗(李金发) 6.现代诗(戴望舒)
1.词曲化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 胡适 刘半农
从旧体诗词、曲中脱胎出来的早期白话诗。
特点:
1.从诗的形式上,废除文言词汇,采用群众口 语,打破旧诗的格律,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 不讲究用韵,就是长短不一,具散文化倾向。 2.在诗的内容上,早期白话诗与五四思想大解 放,保持了精神上的一致,以反封建,同情下 层人民为主题。 3.在诗的艺术上,大都重实感而不重想象,表 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质朴平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