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酯油脂》教案-新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油脂》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油脂》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油脂》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2——《油脂》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与人类生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是本单元的宗旨。

因此笔者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始终围绕“鲜活的生活事实”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突出了化学的生活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首先从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引入课题,简单了解了油脂的历史后,为了增强趣味性,举行一个小小的竞赛,通过含“油”成语或歇后语的大比拼,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油”是人类重要的食品这一认识也深入了人心。

然后通过“生活联想”,让学生进一步从生活中找寻油脂的重要性质,体现“从生活中学习”的指导思想。

最后从三个视角(即化学家的视角、营养家的视角和企业家的视角)介绍油脂,使学生初步了解油脂的结构、组成和性质,以及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实现化学知识与生活和应用的融合,即增长学生的智慧,开阔了视野同时让他们体验了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消除了探究活动的神秘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对其加以认识,其具体的拓展与深化会出现在在选修5中,这使得这节课内容更像与生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联系的科普课,介绍油脂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其性质和结构更为重要,我们要将教学重点由“化学”移向“生活”。

三、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定位于重点中学学生。

学生在初中化学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对油脂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单元的《乙酸》的学习中又认识了乙酸乙酯这个物质,这一切都为他们进一步了解油脂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应用作了铺垫。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教案讲义:酯、油脂(教师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教案讲义:酯、油脂(教师版)

酯油脂1.认识酯的结构,掌握酯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通过酯的学习,掌握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及油脂的氢化和皂化反应等概念。

一、酯1、酯的组成与结构(1)概念: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 被—OR′取代后的产物,其结构可简写为,其中R 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R 是烃基,也可以是H ,但R′只能是烃基。

(2)羧酸酯的官能团:酯基()。

(3)通式:饱和一元羧酸C n H 2n +1COOH 与饱和一元醇C m H 2m +1OH 生成酯的结构简式为C n H 2n +1COOC m H 2m +1,其组成通式为C n H 2n O 2(n ≥2)。

(4)命名: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命名为某酸某酯。

如:CH 3COOCH 2CH 3乙酸乙酯;HCOOCH 2CH 2CH 3甲酸正丙酯,HCOOC 2H 5甲酸乙酯2、酯的存在与物理性质(1)存在: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低级酯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如:苹果里含有戊酸戊酯,菠萝里含有丁酸乙酯,香蕉里含有乙酸异戊酯等。

(2)物理性质: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一般比水小,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3、酯的化学性质(以乙酸乙酯为例)(1)乙酸乙酯的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1)乙酸乙酯分子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C 4H 8O 2CH 3COOCH 2CH 3酯基()2)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果香味,甜味,易挥发,微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醇等有机溶剂。

(2)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的原理:(1)机理:酯化反应形成的键,即是酯水解反应断裂的键(形成的是哪个键,断开的就是哪个键)【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p77】【问题】的解答思路:乙酸乙酯水解是一种化学反应,要应用已学习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来分析乙酸乙酯水解的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但要注意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沸点较低。

【设计与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1)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水解速率的比较: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mL(约20滴)乙酸乙酯,然后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蒸馏水,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5mL 0.2mol·L -1H 2SO 4溶液,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5mL0.2mol·L -1NaOH 溶液,振荡均匀,把三支试管同时放在70℃的水浴中加热5min 左右。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酯 油脂》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酯 油脂》
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状态:常温下油呈液态,脂肪呈固态。 密度:比水轻。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汽油、酒精等)。 熔沸点:(天然油脂多数为混合物)无固定的沸点和熔点。
三.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丙三 醇
CH2OH
CHOH
反应生成的酯,属于酯类。
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简式为
O
CH3-C-O-CH2 O
CH3-C-O-CH O
CH3-C-O-CH
O
酯的分子结构特点是含有原子团 —C—O—
酯基
实验模拟: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肥皂?
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油脂不溶于水,如果将NaOH溶液直接加入油脂中,
两者不能充分接触,必定造成反应速率慢,反应不充分。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②如何知道油脂是否完全转化成硬脂酸钠?
③如何使反应混合液中的硬脂酸钠析出得到肥皂?
肥皂的制取原理
肥皂、甘
Hale Waihona Puke 油脂NaOH溶液 用蒸汽加热
油、水等
的混和液
固体 加入细食盐 析出 加热、搅拌
皂化
上层固体
成品 加填充剂(松香、硅酸钠等)
压滤、干燥成型
肥皂
下层液体
分离提纯
甘油
肥皂去污原理
R COO 亲油基 Na 亲水基
亲油基 亲水基
O 酯键
五.酯:R-C-O-R/
存在于水果、 花卉中的香
味物质
O
H+
O
CH3—C—O—CH2CH3 + H2O CH3—C—OH + H—OCH2CH3
1.酯的酸性水解(酯化反应的逆反应)

高中化学油脂试讲教案及反思

高中化学油脂试讲教案及反思

高中化学油脂试讲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油脂的化学结构;
2.掌握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3.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油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油脂的化学结构;
2.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油脂的化学结构(15分钟):介绍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讲解甘油和脂肪酸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基本构成。

3.讲解油脂的性质和用途(15分钟):介绍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讲解油脂在食品加工、化妆品、生物燃料等方面的应用。

4.区分不同类型的油脂(10分钟):介绍植物油、动物油和合成油的区别,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油脂。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答学生提问。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试讲中,我感觉教学内容安排得比较合理,学生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用词不准确,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下次我会更加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此外,我还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高二化学《油脂》教案培训讲学

高二化学《油脂》教案培训讲学
联系网站删除
②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硬脂酸甘油酯+氢氧化钠→硬脂酸钠(肥皂)+甘油 应用:制肥皂和甘油 讲述: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是工业上肥皂的制备原理,因此,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油脂的皂化反应.硬脂酸钠便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板书: 皂化反应: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过渡:肥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么工业上是如何利用皂化反应制出硬脂酸钠,并使之与甘油分离,并制成块状肥皂的呢? 讲解:肥皂工业制法生产流程酯既包括由简单羧酸和简单醇生成的酯,也包括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我们把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叫做油脂。因此,油脂是酯类的一种。 强调:生成的产物就是油脂,若把三个C17H35-换成R1、R2、R3,就得到油脂的结构。 板书: 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1.肥皂的制造 讲解:将油脂和NaOH按比例放入皂化锅,加热、搅拌;然后在混合物中加NaCl,发生盐析,分层,上层为硬脂酸钠,下层为甘油和NaCl的混合物;取出上层物加填充剂,压滤、干燥、成型. 设问:加入NaCl细粒,使肥皂析出的过程在讲酯化反应时是否见过类似操作? 讲述:在制取乙酸乙酯时,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之一即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析出。 回忆、思考酯化后加入Na2CO3饱和溶液有类似之处。 板书: 盐析:加入无机盐使某些有机物降低溶解度,从而析出的过程。 教师:在洗涤衣物时,肥皂是如何去污的呢?请大家接着看录像. 演示:肥皂的去污原理 板书: 2.肥皂的去污原理 讲解:由于肥皂的硬脂酸根离子在水中易结合水中的Ca2+、Mg2+生成沉淀,因此水的硬度较大时,就会使肥皂的去污能力降低.现在,人们已经根据肥皂的去污原理,制出了多种合成洗涤剂,像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洗洁净就是一种合成洗涤剂.那么合成洗涤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请同学们阅读190~191页的相关内容. 板书: 亲水基:极性的-COONa或-COO-- , 可以溶于水,伸在油污外 憎水基:非极性的烃基-R,不溶于水,具有亲油性,插入油污内 设问:用肥皂洗衣服应该用冷水还是热水? 回忆,用硬水软化知识解答:用热水,防止生成硬脂酸钙(镁)沉淀,浪费肥皂。

8-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课时(教学课件)——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8-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课时(教学课件)——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含饱和烃基多 含不饱和烃基多
多种烃(石油及 其分馏产物)
固态或半固态
液态
性质
能水解并部分兼有烯烃的性质
具有烃的性质, 不能水解
加含酚酞的 NaOH 溶 鉴别
液,加热,红色变浅
加含酚酞的 NaOH 溶液, 加热,无变化
+3Na又叫皂化反应,工业常用来制取肥皂。
知识解读
(2)油脂在酸或酶条件下水解
+3H2O―H―+→3C17H35COOH+ (3)植物油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可以和 H2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硬化油,也能使溴水及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必修第二册
第三课时 酯 油脂
专题8
第二单元

学习目标
1、知道酯的存在、结构和性质,会书写酯的水解 反应方程式,能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酯、油脂的结 构与性质。 2、熟悉油脂的结构与重要性质,能区分脂和酯, 认识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设计实验探究 油脂的水解反应。
知识解读
知识点一 酯
1.酯的概念: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所以
知识解读
知识点二 油脂
1.油脂的组成及分类
室温下 的状态
代表物
元素组成
物理性质
油 液态 植物油
密度比水的小,黏度
油脂 脂肪 固态
C、H、O 比较大,难溶于水, 动物脂肪
易溶于有机溶剂
知识解读
2.油脂的结构 油脂可以看成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属于 酯类化合物。
油脂的结构可表示为
典型例题
答案 (1)C57H106O6 不是 (2)A 分子中 C17H33—为不饱和烃基,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发生加成反应 (3)加成反应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油酸 丙三醇(或甘油) (4)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影响很大,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含 较多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熔点较高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2.3 酯 油脂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2.3 酯 油脂

3.2.3 酯油脂(苏教版必修2)【典例导悟】【典例1】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7H46O,有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4H50O2,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羧酸是A.C6H13COOHB.C6H5COOHC.C7H15COOHD.C6H5CH2COOH【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1)由胆固醇分子式知道其为一元醇。

(2)由原子守恒得:酯的分子式+H2O-醇的分子式=羧酸的分子式。

【自主解答】选B。

胆固醇的分子式中只有一个氧原子,应是一元醇,而题给胆固醇酯只有2个氧原子,应为一元酯,据此可写出该酯化反应的通式(用M表示羧酸):C27H46O+M C34H50O2+H2O,再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该羧酸的分子式为C7H6O2。

所以羧酸的结构简式为C6H5COOH。

【规律方法】一元羧酸与一元醇发生酯化反应或该酯水解反应中存在Mr(酯)+18=Mr(羧酸)+Mr(醇)。

【变式训练】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1.3 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A.98B.116C.158D.278【解析】选B。

设化合物A为R—OH,相对分子质量为Mr,则发生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典例2】回答下列问题:(1)石蜡油是一种矿物油,是从原油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中所得到的无色无味的混合物。

(2)食用油和石蜡油虽然都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属于______类(填有机物类别,下同),石蜡油属于______类。

(3)如何用两种化学方法鉴别食用油和石蜡油(简述所用的试剂、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方法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方法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规范解答】答案:(1)分馏(2)酯烃(3)分别取少量食用油和石蜡油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溶解的是食用油,不溶解且出现分层现象的是石蜡油分别取少量食用油和石蜡油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溴水,充分振荡、静置,溴水褪色的是食用油,出现分层现象的是石蜡油【变式训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脂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三种元素B.油脂属于烃的衍生物C.无论是液态还是固态,油脂的密度均比水小D.油脂不可能具有烯烃的性质【解析】选D。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3节 食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3课时 酯和油脂教案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3节 食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3课时 酯和油脂教案化学教案

第三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3)【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最后一课时,本节讨论了三类物质:乙醇、乙酸、酯和油脂,与学生已学习过的烯烃、卤代烃、醇、羧酸构成了以官能团为线索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

本节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按照“结构---性质--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的明线展示,营养物质之间的衍变为暗线,同时也为选修5《有机化学反应基础》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在前两章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在高考中常常会和醇、羧酸的性质综合性的考察,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也是关注的焦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酯、油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酯和油脂的广泛存在、物理性质、用途2、掌握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及反应机理3、引导学生了解油脂与人们的营养、健康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合理膳食的理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的展示和学生的阅读导学,了解酯和油脂的广泛存在以及油脂的生理功能,教育学生注意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饮食。

2、通过对比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进而理解油脂的相关性质,并能利用酯和油脂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教学难点】油酯的结构组成【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球棍模型试剂:乙酸乙酯、1:5的稀硫酸、30﹪的NaOH溶液、蒸馏水仪器:每组试管各3支(编号为1、2、3),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教学方法】为强化重点本课时采用:复习回顾→对比观察→图片导引→自主学习→老师引导→交流研讨→启发诱导→实验验证→整合概括→拓展提升的方法【学习方法】结合本课时的特点和所涉及的教学方法,以已有的“乙醇和乙酸”的知识为前提进行类比归纳认识新物质酯和油脂,通过亲自动手拼插模型和实验验证,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从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课时酯油脂
【学习目标】
1. 了解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 了解酯、油脂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教学重点】油脂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油脂的水解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通常是把“油脂”两个字连在一起出现,那么“油”和“脂”是同一层含义吗?一般“油”是指从植物果实中榨取出来的,“脂”通常是固体物质,在动物体内含有脂肪。

在“油”类中麻油是香气最浓的了,动物脂肪在烹饪过程中有香味逸出。

我们知道花草也是有香味的,它的香气和油脂的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8的内容。

1. 许多水果、花卉有芳香气味,这些芳香气味是水果、花卉中含有的有机物——的气味。

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就是一种。

2. 花生油、豆油或菜籽油是从中榨取出来的,牛油、羊油是动物体内含有的。

植物油通常呈,动物脂肪通常呈,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

【思考】酯和脂一样吗?油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引入】鸟语花香,花香来自何处?
走过某家厨房,麻油炒菜,香气扑鼻,香气来自什么物质?
烤肉四处飘香,来自什么物质?
引入概念:
酯:醇跟酸发生酯化反应的生成物
脂:动物体内的脂肪,固态
油:植物的果实,液态
回顾酯的制备。

【学生活动】阅读自学教材第68页《信息提示》的“油脂的分子结构”。

【师】下面我们介绍高级脂肪酸、甘油的有关知识。

高级脂肪酸:有机酸RCOOH,烃基中的碳原子多达十几个;
如硬脂酸C17H35COOH。

甘油:丙三醇,能与水互溶,具有吸湿性,常作护肤品的保湿剂。

结构简式为CH2-CH-CH2
OH OH OH
【师】我们知道酸和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写出硬脂酸和甘油间发生的酯化反应。

【生】板演。

【板书】一、油脂:
1.组成元素:C、H、O
2.定义: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反应生成的甘油酯。

3.分类:油,常温下为液体;
脂肪,常温下为固态。

4.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
【师】大家平时在喝汤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油的什么地方?衣服上不小心沾上油渍,通常如何处理?
【生】思考,讨论。

【板书】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师】油脂也是一种酯类。

那么什么是酯?
【生】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师】我们知道酯化反应是个可逆过程:
酸+ 醇酯+ 水
所以,酯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酸和醇,这个过程我们称为酯的水解。

【实验】(1)在小烧杯中加入约5g新鲜动物脂肪(如牛油)、6mL95%的乙醇,微热使脂肪完全溶解。

(2)在(1)的反应液中加入6mL40%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小心加热,直至反应液变成黄棕色粘稠状。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反应液中的油脂已完全反应,否则要继续加热反
应完全。

(3)在(2)得到的反应液中加入60mL热的饱和食盐水,搅拌,观察浮在液面上的固体物质。

用药匙将固体物质取出,用滤纸或纱布沥干,挤成块,观察。

【板书】三、化学性质:
1. 油脂的结构:
2. 油脂的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又称皂化反应,其目的是制肥皂和甘油。

四、肥皂和洗涤剂
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的《资料卡》“肥皂的去污作用”。

【板书设计】
一、油脂:
1.组成元素:C、H、O
2.定义: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反应生成的甘油酯。

3.分类:油,常温下为液体;
脂肪,常温下为固态。

4.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 油脂的结构:
2. 油脂的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又称皂化反应,其目的是制肥皂和甘油。

四、肥皂和洗涤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