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中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检测

杭州二中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检测
杭州二中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B.亚里士多德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C.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D.笛卡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0 kg。若电梯运动中的某一段时间内,该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为如图所示的40.0 kg,则在这段时间内(重力加速度为g)( )

A.该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C.该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0.2g,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3.光滑斜面倾角为θ,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时间t后,撤去

力F,又经t时间,物体恰回到出发点,则( )

A.F=2mg sin θ

B.4F=3mg sin θ

C.3F=4mg sin θ

D.3F=mg sin θ

4.辉辉小朋友和爸爸一起去游乐园玩滑梯。假设辉辉的质量m=30 kg,滑梯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且大小可以调整,第一次当θ1=30°时恰好匀速下滑,第二次当θ2=37°时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设他与滑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梯对他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F N1、F N2、f1和f2,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以下正确的是( )

B.a=5 m/s2

A.μ=√3

3

C.F N1=F N2

D.f1=f2

5.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作用,力F

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则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下图中的(物体的初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B质量分别为m和2m,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

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在细线剪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的加速度为0

B.物块A的加速度为g

3

C.物块B的加速度为0

D.物块B的加速度为g

2

7.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滑块A、B,两滑块之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且F1>F2。以A、B为一个系统,当运动达到稳定时,若地面光滑,设弹簧的伸长量为Δl1,系统

加速度为a1;若地面粗糙,设弹簧的伸长量为Δl2,系统加速度为a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Δl1=Δl2,a1=a2

B.Δl1>Δl2,a1>a2

C.Δl1=Δl2,a1>a2

D.Δl1<Δl2,a1

8.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后,便以此速度

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μ与a之间一定满足关系μ>a

g

B.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位移为v2

μg

C.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时间为v

μg

D.黑色痕迹的长度为(a-μg)v2

2a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块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A、B接触面光滑,倾角为θ,现分别以水平恒力F 作用于A物块上,保持A、B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甲方式比采用乙方式的最大加速度大

B.两种情况下获取的最大加速度相同

C.两种情况下所加的最大推力相同

D.采用乙方式可用的最大推力大于甲方式的最大推力

10.如图,环A与球B用一轻质细绳相连,环A套在水平细杆上。现有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球B上,使A环与B 球一起向右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已知环与球的质量均为m,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45°,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绳对B球的拉力大于杆对A环的支持力

B.B球受到的水平恒力F大于mg

C.若水平细杆光滑,则加速度等于g

D.若水平细杆粗糙,则动摩擦因数小于0.5

1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圆环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对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随速度变化的作用力F1=kv,其中k 为常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圆环运动过程中( )

A.最大加速度为F

m B.最大加速度为F+μmg

m

C.最大速度为F+μmg

μk D.最大速度为mg

k

1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t0时刻P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3.(6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图(a)

图(b)

(1)图线是在轨道左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 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g取10 m/s2)

14.(8分)某同学欲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滑块的质量M,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1)调整长木板倾角,当钩码的质量为m0时滑块恰好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2)保持木板倾角不变,撤去钩码,将滑块移近打点计时器,然后释放滑块,滑块沿木板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打出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滑块的速度v D= 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滑块的质量M= (用字母a、m0和当地重力加速度g表示)。

(3)保持木板倾角不变,挂上质量为m(均小于m0)的钩码,滑块沿木板向下匀加速运动,测出滑块的加速度;多次改变钩码的质量,分别求出相应的加速度。

(4)若绳的拉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作出a-mg图像如图丙所示,则由图丙可求得滑块的质量M=

kg。(g取10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5.(8分)如图甲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A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

恒力F并开始计时,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力F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10 s末物体离A点的距离。

16.(10分)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

m=2 kg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36 N,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4 N。(g取

10 m/s2)

(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求在t=5 s时离地面的高度h。

(2)当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100 m处,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求无人机坠落到地面时的速度v。

(3)接(2)问,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在遥控设备的干预下,动力设备重新启动提供向上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地(到

达地面时速度为零),求无人机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1。(结果可保留根号)

17.(14分)如图,质量为2.5 kg 的一只长方体空铁箱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匀加速运动,铁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为0.6。铁箱内一个质量为0.5 kg的木块恰好能静止在后壁上。木块与铁箱内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为0.3。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求:

(1)木块对铁箱的压力(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水平拉力F的大小;

(3)减小拉力F,经过一段时间,木块沿铁箱左侧壁落到底部且不反弹,当铁箱的速度为6 m/s时撤去拉力,又经过1 s时间,木块从铁箱左侧到达右侧,求铁箱的长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8.(14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 图像分别如图乙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分别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像,求:

(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

(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

(3)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

答案全解全析

1.A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一旦物体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A 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B 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C 错误。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D 错误。

2.D 该同学在这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对体重计的压力变小了,而该同学的重力并没有改变,故A 错误;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有:mg-F=ma,解得a=0.2g,方向竖直向下,但速度方向可能是竖直向上,也可能是竖直向下,故B 错误,D 正确;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故C 错误。

3.C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撤去F 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 sin θ=ma 1;撤去F 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ma 2,撤去F 前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x 1=1

2a 1t 2,撤去F 时速度v=a 1t,撤去F 后,x 2=vt-1

2a 2t 2,物体能回到出发点满足:x 2=-x 1,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 2=3a 1,整理可得:3F=4mg sin θ,故C 正确,A 、B 、D 均错误。

4.A 当θ1=30°时,恰好匀速下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mg sin 30°=μmg cos 30°,解得:μ=tan 30°=√3

3,故A 正确;当θ2=37°时,以加速度a 加速下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解得:a=1.4 m/s 2,故B 错误;支持力F N =mg cos θ,由于θ1<θ2,所以F N1>F N2,故C 错误;摩擦力f=μmg cos θ,由于θ1<θ2,所以f 1>f 2,故D 错误。

5.C 在0~1 s 内,F

mg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1=

F -mgsinθm

=1

2g,方向沿斜面向上,物体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 s 末时的速度为5 m/s;在1~2 s 内,拉力F 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2=mgsinθm =1

2

g,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沿

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为零;在2~3 s 内,F mg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3=|F |+mgsinθm

=3

2g,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末的速度大小v=a 3t=15 m/s,沿斜面向下,为负,C 正确。 6.B 剪断细线前,弹簧的弹力F 弹=mg sin 30°=1

2mg,细线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仍为F 弹=12

mg;对A 、B 组成的系统,加速度a=

3mgsin30°-F

3m

=g

3,即A 和B 的加速度均为g 3

7.C 设两个滑块的质量均为m,若水平地面光滑,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1=F 1-F 2

2m

,再以A 为研

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k·Δl 1=ma 1,代入解得弹簧的伸长量为Δl 1=

F 1+F 2

2k

;若水平地面粗糙,则两个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2=F 1-F 2-2μmg 2m =F 1-F 2

2m -μg,再以A 为研究对象,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k·Δl 2-μmg=ma 2,代入解得弹簧的伸长量为Δl 2=F 1+F

22k ,可见Δl 1=Δl 2,a 1>a 2,故选项C 正

确。

8.C 方法一 公式法: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煤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μg,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要发生相对滑

动,传送带的加速度需大于煤块的加速度,即a>μg,则μ

g ,A 错误;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所需的时

间t=v μg ,此时煤块的位移x 1=v 22μg ,传送带的位移x 2=v 22a +v (v μg -v a )=v 2μg -v 2

2a ,煤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等于黑色痕迹的

长度,则Δx=x 2-x 1=v 22μg -v 2

2a ,C 正确,B 、D 错误。

方法二 图像法:根据题意,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则传送带的加速度一定大于煤块的加速度。

由题意作出煤块和传送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于二者最终的速度均为v,则t 1=v a 、t 2=v

μg 。煤块从开始

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位移大小为图线Ob 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即x=v

2t 2=v 2

2μg 。黑色痕迹的长度为煤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即图线Oa 、ab 、Ob 所围的面积,则

Δx=v 2(t 2-t 1)=v 22μg -v 2

2a

9.BC 甲方式中,F 最大时,A 刚要离开地面,A 受力如图1所示,则

F N1 cos θ=mg① 对B:F N1' sin θ=ma 1②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N1'=F N1③

乙方式中,F 最大时,B 刚要离开地面,B 受力如图2所示,则 F N2 cos θ=mg④ F N2 sin θ=ma 2⑤

由①③④可知F N2=F N1=F N1'⑥

由②⑤⑥式可得a 2=a 1,对整体易知F 2=F 1, 故选项B 、C 正确,选项A 、D 错误。

10.BCD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2μmg=2ma,再分别对A 环、B 球分析,对B 球有F-F T sin θ=ma,mg=F T cos θ;对A 环有mg+F T cos θ=F N ,F T sin θ-μF N =ma,F N =2mg,则由以上各式综合分析可得F>mg,当μ=0时a=g,若μ≠0,则有μ<0.5,选项B 、C 、D 正确。 11.AC 当F 1

k

时,圆环的加速度最大,即a max =F m

,选项A 正

确,B 错误;圆环速度逐渐增大,当F 1=kv>mg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kv -mg)=ma,当a=0时,圆环的速度最

大,即v max =

F+μmg

μk

,选项C 正确,D 错误。

12.BC ①若v 2>v 1,则P 、Q 先一起做匀减速运动,且加速度大小a 1=m Q g+f

P m Q

+m P

若P 能减速到v 1,当f P ≥m Q g,P 、Q 共同匀速,速度大小为v 1;当f P

P m Q

+m P

,a 1>a 2,故A 错误。

若传送带足够长,P 、Q 减速到零后,反向加速,加速度大小为a 2。 ②若v 2≤v 1。

当f P ≥m Q g,P 、Q 先共同加速,后以v 1共同匀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3=f P

-m Q g

m

Q +m P

当f P

13.答案 (1)①(2分) (2)0.5(2分) 0.2(2分)

解析 (1)由图线①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度,即倾角过大,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左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2)在轨道水平情况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a=F

m -μg,则图线②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的倒数。 所以m=1

k =0.5 kg

-μg=-2

解得μ=0.2。

14.答案 (2)①1.69(2分) ②3.88(2分) ③g

a

m 0(2分)

(4)0.200(2分)

解析 从图乙中可知x AB =5.20 cm,x BC =5.84 cm,x CD =6.45 cm,x DE =7.07 cm,x EF =7.70 cm 。

(2)①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2×0.02 s=0.04 s,v D =x

CE

2T =

6.45+

7.072×0.04

×10-2

m/s=1.69 m/s 。 ②根据逐差法可得滑块的加速度

a=x EF +x DE -x CD -x BC 4T 2=0.077 0+0.070 7-0.064 5-0.058 44×0.04

2 m/s 2=3.88 m/s 2 ③滑块做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m 0g=Mg sin θ-f,撤去钩码后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受到

的合外力F 合=Mg sin θ-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a,解得M=m 0g

a 。

(4)滑块做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Mg sin θ-f=m 0g,挂上质量为m 的钩码时滑块沿木板向下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为F 合'=Mg sin θ-f-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a,解得a=m 0M g-m

M g,由图丙所示图像可知k=-1M =

1.5-3.5

0.40

=-5,解得M=0.200 kg 。

15.答案 (1)3 N 0.05 (2)2 m

解析 (1)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则由v-t 图像得

a 1=8

4 m/s 2=2 m/s 2(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 1(1分)

设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由v-t 图像得 a 2=610-4 m/s 2=1 m/s 2(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 2(1分) 联立得:F=3 N,μ=0.05(2分)

(2)设10 s 内物体的位移为x,则x 为v-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 则:x=1

2×4×8 m -1

2×6×6 m=-2 m,负号表示物体在A 点左侧。即10 s 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为2 m 。(2

分)

16.答案 (1)75 m (2)40 m/s (3)

5√5

3

s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f=ma(1分)

代入数据解得a=6 m/s 2 上升高度h=1

2at 2(1分) 代入数据解得h=75 m(1分) (2)下落过程中mg-f=ma 1(1分) 代入数据解得a 1=8 m/s 2 落地时v 2=2a 1H(1分) 代入数据解得v=40 m/s(1分)

(3)恢复升力后向下减速运动过程F-mg+f=ma 2(1分) 代入数据解得a 2=10 m/s 2 设恢复升力时的速度为v m ,

则有v m 22a 1+v m

22a 2=H(1分)

v m =40√5

3 m/s

m 111=5√5

3

s(217.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对木块:在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得mg=F f =μ2F N (1分)

解得:F N =50

3 N=16.7 N(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木块对铁箱的压力为:F N '=F N =16.7 N(1分) 方向水平向左(1分)

(2)对木块:在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 =ma(1分) 解得:a=

1003 m/s 2

(1分)

对铁箱和木块整体:F-μ1(M+m)g=(M+m)a(1分) 故水平拉力为:F=(M+m)(a+μ1g)=118 N(1分)

(3)撤去拉力F 时,铁箱和木块的速度均为v=6 m/s,因μ1>μ2,以后木块相对铁箱滑动。(1分) 木块的加速度大小a 2=μ2g=3 m/s 2(1分) 铁箱的加速度大小a 3=

μ1(m+M )g -μ2mg M

=6.6 m/s 2

(1分)

铁箱减速到0所用时间为t 0=v/a 3=0.9 s<1 s,故木块到达铁箱右端时,铁箱已经停止运动。(1分) 则经t=1 s 木块比铁箱向右多移动距离L 即铁箱长。 即有L=(vt -1

2

a 2t 2)-v 2

2a 3

(1分)

代入数据解得L=1.77 m(1分)

18.答案 (1)1.5 m/s 2 1 m/s 2 0.5 m/s 2 (2)3

2 (3)20 m 解析 (1)由v-t 图像可求出

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 1=10-4

4

m/s 2=1.5 m/s 2(2分)

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 2=4-04

m/s 2=1 m/s 2

(2分) 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 3=

4-0

8

m/s 2=0.5 m/s 2(2分)

(2)物块冲上木板匀减速阶段:μ1mg=ma 1(1分) 木板向前匀加速阶段:μ1mg-μ2(m+M)g=Ma 2(2分) 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向前匀减速阶段: μ2(m+M)g=(M+m)a 3(2分)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m M =3

2(1分) (3)由v-t 图像可以看出,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 对应题图乙中△abc 的面积,故Δx=10×4×12

m=20 m(2分)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2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 02 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 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 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相互作用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相互 作用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难度系数 1、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D.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弹簧测力计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c.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 D.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②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③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在水平桌面上重50N的书的重力. (2)空气对气球的20N浮力. (3)小孩对小车的100N的拉力,方向东偏北30° 5、在下列各组力中,属于同一性质的力是 A.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B.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拉力、动力、阻力D.重力、分子力、电磁力、推力 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 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重力小 D.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可以不等于重力 7、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要发生变化 A.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放到水里D.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8、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期末物理试题(wd无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期末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均不带电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 二、多选题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来表示,为牛顿每库仑,即N/C B.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都是系统所共有的能量 C.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地球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和火星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同 D.库仑定律对任意空间中任意状态的两个点电荷都成立,并且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具有相似的形式,都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被称为平方反比定律 三、单选题 (★★★) 3.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热学、电磁学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成功地发现了焦耳定律

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D.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引入了电场线来辅助描述电场 (★★) 4. 如图所示为两个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点电荷,距离为d,电荷量分别为+ Q和- Q。在它们的中垂线上水平固定一根内壁光滑的绝缘细管,一电量为+ q的小球缓慢经过细管,则 小球() A.小球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B.受到的库仑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C.受到的库仑力最大值为D.管壁对小球的弹力最大值为 (★★★) 5. 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张角的大小来定性显示其金属球与外 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所示, A、 B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为静电计.开始时 开关S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的角度增大些,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 的是( ) A.断开开关S后,将A、B两极板分开些 B.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分开些 C.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靠近些 D.保持开关S闭合,将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移动 (★★) 6. 如图所示,实线是两个等量点电荷P、Q形成电场的等势面,虚线是一带电粒子仅在 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轨迹, a、 b、 c是轨迹上的三个点, b位于P、Q连线的中点。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作业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大兴区高一物理作业:班级姓名

答案: 1、D(点拨: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来看,已知的求解位移的途径有两种:(1)位移公式

20at 21t v s +=;(2)平均速度公式t s v =,即t v s =由位移公式20at 2 1 t v s +=可知,t 时间内 位移由v 0与a 两者决定,因而ABC 都不可能得出谁大、谁小的结论,而由平均速度和位移的 关系s=vt 则可判断.所以D 正确) 2、A(点拨:本题可有多种解法,如用平均速度法,即t v s =,则甲甲t 2v s 0= ,乙乙t 2 v s 0=,由乙 甲乙 甲t t s s = 得:s 乙=9m,故A 正确) 3、A(点拨:此题作图象法较为简洁,如图所示,要乙车追上甲车,则要 它们位移相等.即:面积S △OAB =S OACD ,所以,由三角形相似可知追上甲车时,乙车速度为2v) 4、20;1.6(点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前ts,2ts,3ts,…,nts 的位移之比为1:4:9:…:n 2) 5、5;40 6、12.5;15;1.5 7、1440m(点拨:设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到离开地面升空过程中滑行的距离为s 1,速度由0变到v 1=80m/s,加速度a=4.0m/s 2,则由 1121 s 2a v =得,800m 2a v s 121 1==飞机从v 1=80m/s 做匀减速运动到静 止的过程中滑行的距离为观,加速度a 2=-5.0m/s 2,则由222 122s 2a v v =-, 得2 2 1 2222a v v s -=,则跑道长度至少要为s=s 1+s 2=1440m) 8、:(1)略(2)20s(3)50m/s(点拨:设汽车速度v=90km/h=25m/s,行驶t 的时间被截获,警车加速度a=2.5m/s 2,追上超速车时的速度为v′,则截获时:20s s 5 .2252a 2v t at 21vt 2=?==?=,v ′=at=2.5×20m/s=50m/s)

高一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图1的四个图中,各运动物体不能.. 看作质点的是() A .研究投出的篮球运动路径 B .研究书本在桌面上移动L 的距离所需的时 间 C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 D .研究子弹头射过扑克牌 2.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乙车没有动,而乙车内的一个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 .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 .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 甲车向西,乙车向东运动 D .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 3.以下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的是()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播 B .20XX 年10月24日18时5分5秒“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C .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5分钟 D .在某场足球赛中,甲队于开赛9分26秒时攻入一球 4.上体育课时,某同学沿着半径为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 .路程为3.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 D .路程为0.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 5.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s = 4t —2t 2,s 和t 的单位分别是m 和s ,则质点的 A .4m/s 和2m/s 2 B .4m/s 和—4m/s 2 A B C D 图1

C.4m/s 和4m/s2 D.4m/s 和0 6.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足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足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 A.- 200m/s2B.200m/ s2C.- 100m/ s2 D .100m/ s2 7.如图2所示,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8.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9.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 10.一个物体从静止出发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改作以t时刻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2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 4 at B. 4 3 at C.3at D. 1 2 at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图2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杭州二中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校对:欧阳家友陈欢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昳.丽(yì)趿.拉(jī) 自诩.(xǔ)孱.头(càn) B.伛.偻(yǔ)羁縻.(mí) 撇.弃(piē) 入殓.(liǎn) C.譬.如(pì)模.样(mú) 氛.围(fēn) 瞋.视(chēn ) D.睥.睨(pì) 堵塞.(sè) 卮.酒( zhī) 脂.肪(zhǐ)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 ..的一组是 A.赊帐天高地迥贻笑大方言简意赅 B.烹饪鞠躬尽悴慷慨陈辞礼尚往来 C.欺凌大作付梓盘根错结诛连九族 D.黜恶毛骨耸然冠免堂皇呼号糜及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总是存在着诸多缺憾,譬如贤达胜士众多,但湮没 ..无闻者亦众多,所以古今文人墨客对此多有感慨。 B.如果有人拖欠格斯拉几双靴子的价款,竟心安理得地确信自己还是他的主顾,把自己 的脚伸到他面前,那就不免 ..有点儿太不应该了。 C.凭借过人的智勇,蔺相如不孚众望 ....,终能完璧归赵,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其抗节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亦为后人所称颂。 D.在“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的季节,杭州部分地区竟然飘起了洋洋洒洒 ....的雪花,又作东风十日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南卡通、秦时明月、夏达、翻翻动漫这些动漫形象、动漫名家、动漫企业,你都能在梦想专列里遇见,也为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营造浓厚氛围。 B.保罗·沃克在出车祸罹难后,《速度与激情7》的拍摄进度受到很大的影响,原定7月上映的计划,看来不得不往后推迟了。 C.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给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给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高一物理练习题(一)

高一物理练习题(一) 曲线运动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2.关于曲线运动的性质,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D.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一定是变化的 3.关于曲线运动的条件,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合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相同,也不相反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D.作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4.如图1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由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反向而大小不变 (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是() A.物体可能沿Ba运动 B.物体可能沿Bb运动 C.物体可能沿Bc运动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5.如图2所示,抛出的石子作曲线运动,试在图中画出石子沿这条曲线运动时在A、B、C、D各点 的速度方向和所受力的图示。 6.某人骑自行车以恒定速率通过一段水平弯路,试分析是什么力使自行车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一、选择题(4分×6) 1.关于曲线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B.物体位移的大小一定变化 C.物体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D.物体不一定有加速度 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为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 C.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可能作曲线运动 D.物体在受力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有可能做直线运动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B.曲线运动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即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C.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以不变,但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D.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以不变,但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4.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突然撤掉其中的一个力,它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 5一个质点受到两个互成锐角的力F1和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保持二力方向不变,但F1突然增大到F1+ΔF,则质点此后() A.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 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CD 2.B 3.C 4.云地面船岸 5.BC 6.D 7.A 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 二、时间和位移 1.AC 2.AD 3.A 4.BC 5.BC 6.C 7.ACABOD 8.60m图略 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 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CD 2.B 3.C 4.3m/s53m/s2 5m/s 5.0 6.AC 7.CD 8.D 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 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C 2.BD 3.B 4.D 5.飞机火车小球 6.9 8m/s2竖直向下 7.D 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2.5 2m/s213.略 第一章复习题 1.A 2.D 3.CD 4.ACD 5.BD 6.D 7.ABC 8.D 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 (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 乙≤20 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ABD 2.D 3.ACD 4.BCD 5.C 6.B 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 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 (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C 2.B 3.B 4.C 5.D 6.C 7.6 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 12.(1)69 4s(2)2 9km(3)429 8s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AB 2.B 3.C 4.C 5.0 128 6.18 7.5 8.16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1.D 2.ABC 3.D 4.BD 5.B 6.BD 7.AB

2018学年杭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杭州二中 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cos 600? = ( ) A. 12 B. -12 C. D. 2.集合 A = {- 1,0,1},B = {y y = sin x , x ∈ R },则 A. A ? B = B B. A ? B = B C. A = B D. C R A = B 3.下列函数在 (0,+ ∞)上单调递增的是( ) A. f ( x ) = x 3 - x 2 B. f ( x ) = tan x C. f ( x ) = ln x - x D. f ( x ) = 1x x + 4.将函数 y = sin(2 x +3π ) 的图像向右平移6π 个单位后,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原来的 2 倍,则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y = 2 cos 2 x B. y = 2 s in(2 x + 6 π) C. y = 12sin 2 x D. y = 2 s in 2 x 5.已知向量a , b 满足1,2a b == ,且a , b 的夹角为150 ,则向量 a 在向量 b 的投影为() B. D. 6.已知函数 f ( x ) =1x ++1x -, 若 f (a ) = f (b ) ,则下列一定不正确的是() A. ab > 1(a ≠ b ) B. a + b = 0 C. (1 - a ) (1 - b ) > 0 D. a = b 7.已知[0,]2 πθ∈,若θ满足不等式33cos sin cos ln sin θθθθ-≥,则θ的取值范围是() A. [,)42ππ B. (0,]4π C. [,]43ππ D. [,]42ππ 8.函数 f ( x) = ln(1- 2 sin( 3π-2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5(,)1212k k ππππ-+ , k ∈ Z B. 711(,)1212 k k ππππ++, k ∈ Z C. [,)124k k ππππ-+, k ∈ Z D. 511(,)1212k k ππππ++, k ∈ Z 9.如图,四边形 ABCD 满足2,1AB CD ==,M , N 分别是 BC , AD 的中点, BA , C D 的 延长线与 MN 的延长线相交于 P , Q 两点,PQ AB = PQ DC + 3, PQ = λMN ,则实数λ的值是( ) A. 2 B. 1 C. -2 D. -1

高一物理 家庭作业

高一物理家庭作业1 一:填空题: 1.小球从5m高处,向离小球4m远的竖直墙以8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碰墙点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要使小球不碰到墙,小球的初速度最大为________。 2、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处以初速度v O水平抛出,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那么它运动 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4kg的物体在半径为4m的圆周上以4m./s的速度运动,向心加速度 a=______m/s2, 所需的向心力F=____________N 4、雨伞边缘至竖直伞柄的水平距离为r且高出地面h,现竖直伞柄以角速度ω旋转, 使雨滴自边缘甩出后落至地面成一大圆圈,则此圆半径为_______________ 5、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o水平抛出,经时间t,速度大小为v t,那么v t为______________ 4、如图,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且远小于r,而球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 别是m1和m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 6、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一半,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那么地球表面 50 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约是火星表面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火星吸引力的 ________倍. 7、两颗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p,轨道半径之比r1∶ r 2 =q,则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T1∶T2=________,它们受到太阳的引力之比F1∶ F 2 =________. 8.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用以上各量表示地球质量M=________. 9.已知地球半径约为 6.4×106 m,又知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圆周运动,则可估算出月球到地心的距离为________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0.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那么地球表面质量为50 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约是火星表面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火星吸引力的______倍. 二、实验题: 11、安装实验装置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小球运动的轨道是一条抛物线 B、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C、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D、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a· b· c· d· (图-1)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一上册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高一上册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 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 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解析:选D.由GMmr2=mv2r知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A错;同步卫星轨道必须和赤道平面重合,即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不能在北京上空,B错;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同步卫星必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D对.2.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C.进入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 解析:选ABC.超、失重是一种表象,是从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关系而定义的.当向上加速时超重,向下减速时(a方向向上)也超重,故A、B正确.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卫星及卫星内的物体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失重的原因是重力(或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了加速度,故D错. 3.2013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交会对接.若二者对接前在各自稳定圆周轨道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二者运行方向相同,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使“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可在当前轨道位置对“神舟十号”适当加速 B.“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大 C.“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 D.在“天宫一号”内,太空健身器、体重计、温度计都可以正常使用 解析:选AC.神舟十号适当加速后做离心运动可与天宫一号对接,选项A正确.由于天宫一号距地面较远,所以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小,选项B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选项C正确.在“天宫一号”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体重计不可以正常使用,选项D错. 4.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 解析:选A.A.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R+h2=m4π2T2(R+h),得h=3GMT24π2-R,T变大,h变大,A正确.B.由GMmr2=ma,得a=GMr2,r增大,a减小,B错误. C.由GMmr2=mv2r,得v=GMr,r增大,v减小,C错误. D.由ω=2πT可知,角速度减小,D错误. 5.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v=gR,可知三颗卫星的线速度vA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三颗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 ={1,2,3,4,5,6,7,8},M ={1,3,5,7},N ={5,6,7, 8}, 则()N M C u =( ) A .{5,7} B .{2,4} C .{2,4,8} D .{1, 3,5,6,7} 2.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01,y y x == B .y y =C .2)(|,|x y x y == D . 33,x y x y == 3 .函数y = ) A . B .(,3]-∞ C .[0,3] D .(0,3) 4.设函数1(1)21f x x +=+,则)(x f 的表达式为( ) A .x x -+11 B .11-+x x C .x x +-11 D .1 2+x x 5.设函数2460()60x x x f x x x ?-+≥=?+),3()1,3(+∞?-),2()1,3(+∞?-),3()1,1(+∞?-)3,1()3,(?--∞

D .19 7.设偶函数)(x f 在[0,)+∞上为减函数,且(1)0f =,则()0x f x <的解集为( ) A . B . C . D . 8.已知函数251()1x ax x f x a x x ?---≤?=?>??,,,,是R 上的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0 B .3-≤a ≤2- C .a ≤2- D .a <0 9.如图所示,单位圆中弧AB 的长为x ,()f x 表示弧AB 与 弦AB 所围成的弓形(阴影部分)面积的2倍,则函数()y f x =的图象是 ( ) A . B . C . D . 10.已知非空集合A B C ,,,且满足2{|,}A y y x x B ==∈ , {|}B y y x C ==∈,3{|,}C y y x x A ==∈,则A B C ,,的关系为( ) A .A B C 刎 B .=A B C .=B C D . =A C (11) 若函数2()2(1)f x x a x a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1(+∞- )1,0()1,( --∞),1()1,(+∞--∞ )1,0()0,1( -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2 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 D.路程 3.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4.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5.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 6. 飞机在跑道上着陆的过程可以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2 t4 t 72 x- =,位移x的单位是m,时间t的单位是s。若以飞机刚着陆(t=0)时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飞机着陆过程中的初速度(t=0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2s/ m 8 ,s/ m 72- B. 2s/ m 8,s/ m 72 - C. 2s/ m 4 ,s/ m 36- D. 2s/ m 4,s/ m 36 - 7.如图为初速度为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末速度为v t,在时 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v,则 A.) ( 2 1 0t v v v+ < - B.) ( 2 1 0t v v v+ = - C.) ( 2 1 0t v v v+ > - D.无法确定 8、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 相互作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难度系数 1、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D.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弹簧测力计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c.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 D.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②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③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在水平桌面上重50N的书的重力. (2)空气对气球的20N浮力. (3)小孩对小车的100N的拉力,方向东偏北30° 5、在下列各组力中,属于同一性质的力是 A.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B.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拉力、动力、阻力D.重力、分子力、电磁力、推力 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 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重力小 D.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可以不等于重力 7、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要发生变化 A.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放到水里 D.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8、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D.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 B. 惯性定律与惯性实质是相同的 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2.吴老师驾车从“杭州二中”开往“诸暨五泄风景区”,导航地图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B. 图中显示的“1小时48分”是指时间间隔 C. “距离最短”中的“87公里”是指位移大小 D. 高速公路某处路边竖有限速标志120km ,指的是车辆行驶在该路段过程中,瞬时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3.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0t 到40s t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 A. 0 B. 600m C. 750m D. 1200m

4.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 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 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 5.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1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乙的反应时间为( ) A. 1 2L g B. 1 2g L C. 12() g L L - D. 12() L L g - 6.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1m ,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 F .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在推进器工作时测出飞船和空间站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 ,则空间站的质量2 m 为( ) A . 1F m a - B. 1F m a + C. 1F m a - D. 1F m g a -+ 7.以36 km/h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 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 A. 0.5 m B. 2 m C. 10 m D. 12.5 m 8.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 点,如图所示.用力F 拉小球b ,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李,且细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30θ=?,则F 的最小值为( ) 3mg B. mg 3mg D. 2 mg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篇一】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 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 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解析:选D.由GMmr2=mv2r知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A错;同步卫星轨道必须和赤道平面重合,即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不能在北京上空,B错;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同步卫星必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D对.2.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C.进入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 解析:选ABC.超、失重是一种表象,是从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关系而定义的.当向上加速时超重,向下减速时(a方向向上)也超重,故A、B正确.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卫星及卫星内的物体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失重的原因是重力(或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了加速度,故D错. 3.2013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交会对接.若二者对接前在各自稳定圆周轨道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二者运行方向相同,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使“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可在当前轨道位置对“神舟十号”适当加速 B.“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大 C.“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 D.在“天宫一号”内,太空健身器、体重计、温度计都可以正常使用 解析:选AC.神舟十号适当加速后做离心运动可与天宫一号对接,选项A正确.由于天宫一号距地面较远,所以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小,选项B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选项C正确.在“天宫一号”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体重计不可以正常使用,选项D错. 4.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 解析:选A.A.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R+h2=m4π2T2(R+h),得h=3GMT24π2-R,T变大,h变大,A正确.B.由GMmr2=ma,得a=GMr2,r增大,a减小,B错误. C.由GMmr2=mv2r,得v=GMr,r增大,v减小,C错误. D.由ω=2πT可知,角速度减小,D错误. 5.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v=gR,可知三颗卫星的线速度vA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三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