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写作能力写作思维过程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表达思想和观点,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难,缺乏自信和写作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提供写作指导在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恰当的写作指导。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和写作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要素。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如何组织思路,如何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等。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或例句,让学生参考和模仿。
范文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写作的结构和逻辑。
最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详细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
通过提供写作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掌握写作技巧,并逐步培养写作思维能力。
二、激发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主题和写作任务,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到写作的乐趣。
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作文,或者让学生创作一个故事情节。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语言和文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思维能力。
三、开展写作实践除了提供写作指导和激发写作兴趣外,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写作实践机会。
写作实践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或问题,并要求他们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相修改,帮助他们改进写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写作比赛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和积极性。
四、培养批判思维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如何通过写作提升个人思维能力

如何通过写作提升个人思维能力写作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思维,深入思考问题,拓展视野,提升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写作提升个人思维能力。
首先,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维。
当我们想要表达一个观点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时,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将思维整理得更加清晰有序。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将各个观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避免思维的混乱和不连贯。
这种组织思维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做决策,都需要我们有清晰的思维框架。
其次,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问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各个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同时,写作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和分析观点的合理性。
这种深入思考的能力对于我们在解决问题和做决策时都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写作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拓宽我们的视野。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究,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还可以让我们对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拓展视野的能力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写作可以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各个观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合理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写作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分析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分析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识字、阅读、思考、表达等过程,形成书写文字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方面的能力:一、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词汇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听、读、练,积累大量词汇,同时学习运用巧妙的表达方法,培养自己的语感和写作的灵感。
词汇量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二、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和方法,严格遵守语法规则才能写出准确、生动的语文文章。
小学学生要认真学习汉字、构词法、句法等语法知识,并且要能够在写作中准确地运用。
只有深入理解语法知识,才能写出符合规范的语文作品。
三、写作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能力写作思维是指在思考时要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善于在平凡的思维层次上发现文学的闪光点。
为了提高写作思维能力,学生要多读好书,多接触文化知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锻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是写作的核心。
小学生要培养有条理的写作思路,遵循思维的逻辑性,注重文章中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比较、对立等关系的表达。
同时,学生要注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自己的文章优美、流畅、生动。
五、写作规范和批评能力写作规范和批评能力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要认真遵守写作规范,包括字迹工整、格式准确、书写规范等,同时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规范。
在写作中要敢于批判,注重挖掘内涵和外在的形式表现。
不能将平泛的文章视为成功的作品,而是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批判眼光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与学术成就和综合素质有密切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之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心理关注,帮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正确引导思想,认真对待语文作品,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中的思维能力

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写作中的思维能力我们从写作的角度来认识思维逻辑,这既区别于逻辑学的抽象理论也不同于原始的生活逻辑与自然逻辑,我们希望讲求写作思维的理性化,在表现感性生活中体现一种内在的逻辑美。
如果说哲学的诞生是人类对思想追求的必然,那么逻辑学的创立则是人类追求思维的成果。
认识规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追求。
思维的规律源于自然规律,是自然规律在人头脑中的理性反映,同时思维规律又受到社会规律的制约,表现为社会对人性的主观规范。
人类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形式。
观察生活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先从现实存在着的现象获取第一印象,进而做具体的局部观察,论证调整第一印象,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的感受,即:观察生活(印象、细节、感受)——从人性出发,观察生活,发现矛盾。
思考生活往往以抽象思维为主,先从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然后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分析话题的各种可能性、必然性及其可能导致或必然导致的后果,最终得出一个客观的论断。
即:思考生活(话题、阐述、结论)——以矛盾为核心,揭示生活、人性的矛盾。
印象、细节、感受,话题、阐述、结论,是思维构成的一般抽象思维:话题——起阐述——承、转结论——合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托尔斯泰说过:思想,就是推动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的力量。
而“推动自己”是首要的,写作,从根本上讲,就是思想的孕育和表达。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如果无法呈现给读者有价值的思想,那么这种文章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
古人强调“论事叙事,皆以穷尽事理为先”,即要从素材中开掘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来。
目前学生作文多重情感而轻理性、重文辞而轻立意、患有精神缺钙症,思想贫乏成为高考作文的常见病,不少考场作文尽管语言华美、讲究方法和技巧,但内容苍白。
对一篇文章而言,可贵之处就在于有作者的思想蕴藉其中,思想就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要注重在文章中揭示出最能对读者有教育意义、给读者启发和深思的思想。
如何通过写作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如何通过写作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写作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思想,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思维,拓展思维边界,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写作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首先,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维。
当我们开始写作时,我们需要将思维中的想法和观点转化为文字。
这个过程迫使我们对思考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将思维清晰地传达给读者。
通过将思维整理成逻辑有序的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组织思维的能力不仅在写作中有用,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解决问题、制定计划等。
其次,写作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主动去寻找新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范围。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究,以获取足够的背景知识和理解。
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
通过不断地写作和学习,我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观点。
此外,写作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同时也需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批判。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观点的同时也不盲目坚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利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后,写作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写作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我们的思想。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观点。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对写作有益,也对其他领域的创新和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写作是一种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思维,拓展思维边界,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议论文写作和形式逻辑思维

议论文写作和形式逻辑思维写作和形式逻辑思维导言:写作和形式逻辑思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然而它们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透过写作的过程,我们可以培养和发展出一种形式逻辑思维,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思考和表达。
写作和形式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们对我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写作对形式逻辑思维的培养1.1 思维整合能力:写作需要整理和组织大量的信息,这要求写作者具备很强的思维整合能力。
通过反复检查和修改自己的作品,作者能够意识到思维中的混乱和矛盾之处,进而进行思考和整理,使思路更加清晰和连贯。
1.2 逻辑推理能力:写作需要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
无论是叙述式还是议论式的作品,作者都需要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推敲和筛选,使之更加合乎逻辑和合理。
1.3 分析思考能力:写作过程中,作者需要对所写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原因。
通过这种思考,作者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形式逻辑思维对写作的影响2.1 构建逻辑框架:形式逻辑思维能够帮助作者更清晰地构建文章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论证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和有层次感。
逻辑思维使得作者能够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遗漏和冗余。
2.2 逻辑严谨论证:形式逻辑思维强调对论证过程中的前因后果、条件和结果进行明确的分析和推理。
通过应用形式逻辑的方法,作者能够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使之更加严谨和有力。
2.3 推理演绎能力:形式逻辑思维能够帮助作者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论证过程。
通过形式逻辑思维的训练,作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各种推理规则,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三、写作和形式逻辑思维对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3.1 培养批判思维:写作和形式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批判思维能力,更能培养我们对事物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这对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写作能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写作是人类思维的外化和集中,是思维过程的延伸。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以及感受进行整理和归纳。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思维能力:写作是对思维过程的深入思考和整理,通过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 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反复斟酌和精炼文字,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培养创造力:写作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通过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 提升综合素质: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文字功底以及扎实的思辨能力。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写作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素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1. 语言能力:写作是对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写作能够锻炼自己的词汇积累、语法运用和修辞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写作也是对语言规范性的要求,通过写作,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提高文学修养。
2. 文化素养:写作是对文化素养的体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融入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使文化元素成为作文的亮点和特色。
3. 思维品质:写作是对思维品质的锻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组织、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培养自己的思维敏锐度和思辨能力。
写作主体具备的四大能力

写作主体具备的四大能力一、观察和分析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是写作主体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主体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发现其特点、规律和内在联系。
同时,需要运用分析的方法,将观察所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和总结,进而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这种能力对于写作主体获取写作素材、把握主题和构思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写作主体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影响和解决方案,为文章提供有力的论据和见解。
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主体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主体需要运用语言文字将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转化为具有逻辑性和艺术性的文本。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写作主体掌握丰富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技巧,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要求主体具有较高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语言的规范和传统。
例如,在撰写一篇新闻报道时,写作主体需要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闻事件及时、客观地传达给读者。
三、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写作主体在更高层次上所需具备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主体在写作过程中遵循逻辑规则,保证文章的条理清晰、论证严密。
创新思维能力则要求主体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密不可分,良好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则能够为逻辑思考提供更多可能性。
例如,在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时,写作主体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
四、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是写作主体在传达思想和感情时不可或缺的能力。
情感表达要求主体在写作中能够真实地呈现自己的情感状态,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以具有感染力的方式传达给读者。
共情能力则要求主体能够理解和尊重读者的情感体验,关注读者的需求和期待,以便更好地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和共鸣。
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有助于增强写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作品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初中‧單元一寫作思維過程能力初中‧單元一寫作思維過程能力設計示例課題行為目標寫作技能頁次一審題 1.能準確審題2.能認識作者的身份、立場和寫作動機1.記敘2.說明22二界定寫作範圍 1.能界定寫作範圍2.能產生大量寫作題材1.記敘2.說明3.抒情27三選取題材 1.能根據題目選取題材2.能選擇寫作策略1.說明2.描寫29四起草大綱 1.能構思文章結構2.能起草大綱1.記敘2.描寫36五開始和結束 1.能有效開始文章2.能有效結束文章1.記敘2.描寫38六提取意念 1.能用思潮泉湧法提取意念2.能說明同一事物的多種用途1.說明2.記敘42七提取意念 1.能運用四種感官(視覺、觸覺、嗅覺、聽覺)觀察事物2.能利用四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提取意念描寫44八轉換能掌握轉換策略(把口語轉換成書面語) 記敘47 九修訂能掌握修訂策略(自我修訂) 1.記敘2.描寫49十擴展思維 1.能依一個觀點擴展思維2.能運用想像力及內容組織能力1.記敘2.抒情51十一綜合思維 1.能運用想像力及聯想力,以不同角度和身分去觀察及了解外界事物2.能模擬想像不同的人、事、物,並代入他(它)們的感覺感受3.能以不同的文類寫作相似的題材1.抒情2.描寫3.說明53設計示例一—審題—一﹑教學行為目標1.能準確審題2.能認識作者的身份、立場和寫作動機二﹑寫作技能1. 記敘2. 說明三﹑理論和經驗1.作文題目有時比較複雜,特別是傳意寫作的題目,學生閱讀時,常有困難。
學生未能理解題目,就會「文不對題」,所以學生要整理好題目提供的資料,認清題目的要求後,寫作便不會離題。
2.學生可根據下列各項條目,整理題目提供的資料:2.1出題者的觀點:有些出題者把自己的觀點或某權威的觀點寫在題目裏。
這些觀點有時可以改,有時不能改。
如不能改,學生便要依出題者的觀點寫作;2.2時間範圍:研究題目有沒有暗示時間限制,例如:時刻、季節、年期等等;2.3空間範圍:看清楚題目有沒有空間限制,例如:某指定地點、某指定地區、某指定國家等;2.4人/物:看清楚題目要求寫哪一類人,或哪一種物件;2.5事件:看清楚題目要求寫哪一件事;2.6表達的要求:看清楚題目要求作者表達的類別,例如:討論、說明、分析、描述等等;2.7人稱:題目要求哪一種人稱,例如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等等。
四﹑教學材料工作紙(一)、(二)五﹑教學組織個人或數人一組(三至五人)六﹑教學步驟1.教師派發工作紙(一),讓學生個別完成或分組討論,分析下列的審題項目:1.1出題者的觀點是怎樣的?(參考答案:出題者指出,傳呼公司客戶投訴傳呼台職員接聽電話時禮貌不周,陳述的內容均為負面的,即表示出題者認為職員表現欠佳,寫作時則不能推翻這個觀點,內容並應符合「促請留意接聽電話之正確方法及態度」之要求。
)1.2題目有沒有標明文章的時間範圍?(參考答案:雖無明確寫明日期,但題目內有「日前遭客戶投訴」,表示了這篇通告是短期內要發佈的。
)1.3題目有沒有標明空間範圍?(參考答案:題目內有「通告傳呼台職員」字樣,表示這篇通告是屬傳呼台內部發佈的。
)1.4題目有沒有說明具體的人物?即是由「誰」寫給「誰」看。
(參考答案:很明顯,通告是指向「全體同事」,特別是敦促那些接聽電話態度不佳的同事。
然而,題目沒有指明道姓,故討論的人物當屬「傳呼台職員」。
)1.5題目要求寫作怎樣的事件?(參考答案:要求你寫「促請留意接聽電話之正確方法及態度」。
你可以指出目前的缺失,但不能不提「正確」的態度及方法,也不能不提他們「留意」些甚麼。
)1.6題目要求表達甚麼內容?以及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參考答案:題目要求具體「說明」那些「正確」的態度和方法。
)1.7通告要用甚麼人稱呢?(參考答案:以「經理」的身份草擬,即是用第一人稱了。
)2.教師要求學生報告討論結果。
3.教師參考上述案例,另行設計題目。
教師要求學生細心閱讀題目,然後找出有關資料,填在工作紙(二)上。
4.學生填寫完畢後,須附上一個寫作大綱。
七﹑注意事項:教師必須要擬設一些「處境式」的題目,即是題目本身已列出一系列的條件,需要學生完成。
範圍太廣的題目並不適宜作審題訓練。
設計示例一—審題—工作紙(一)姓名:()級別:細閱下面一段文字,然後找出適當資料,填寫在橫線上:極速傳訊公司日前遭客戶投訴傳呼台職員接聽電話時禮貌不週,誤留口訊,又未有努力解決來電客戶所提之問題。
管理層認為需要通告職員,促請留意接聽電話之正確方法及態度。
試代該公司經理室草擬這份通告。
1.出題者的觀點:2.時間範圍:3.空間範圍:4.人物:5.事件:6.表達的要求:7.人稱:設計示例一—審題—工作紙(二)姓名:()級別:細閱下面一則通告,然後討論所附的問題:香港中學日前遭家長投訴校務處職員接聽電話時貌不週,甚至隨口敷衍,未有努力解決家長的來電查詢,故認為需要通告教務處職員,促請留意接聽電話之正確方法及態度。
試代校長室草擬這份通告。
1.出題者的觀點是怎樣的?2.題目有沒有標明文章的時間範圍?3.題目有沒有標明空間範圍?4.題目有沒有說明具體人物?5.題目要求寫作怎樣的事件?6.題目要求表達甚麼內容?7.通告要用甚麼人稱呢?設計示例二—界定寫作範圍—一﹑教學行為目標1.能界定寫作範圍2.能產生大量寫作題材二﹑寫作技能1. 記敘2. 說明3. 抒情三﹑理論和經驗1.本活動採用「母子題庫」的方式進行。
「母子題庫」是台灣談那女士首先廣泛試用的命題方式,令寫作教學有新的突破。
2.「母子題庫」能引發學生的創作意欲,教師出「母題」,由學生附上「子題」。
「子題」既提供了學生的寫作題材,也不斷引起學生的聯想,刺激思維,發掘寫作素材。
由於選有興趣的內容來寫,並且有創作的自由度,學生不再怕寫作。
3.無論師生,都可從眾多的「子題」裏找到題目範圍內可供使用的詞語,學生看黑板上的「子題」,可以聯想更多的詞語。
4.由於學生有很豐富的「子題」,作文內容可以避免千篇一律,令批改變得有趣味。
四﹑教學材料1.白紙2.粗水筆3.膠泥五﹑教學組織個人六﹑教學步驟1.教師扼要地介紹「母子題庫」。
2.教師派發母題—「母親」,並派發一些與「母親」有關的「子題」(這些可以根據不同教學環境而自定),例如:「媽媽的手」、「媽媽的腳」、「媽媽的眼」、「媽媽的腦袋」、「媽媽去旅行了」、「媽媽離家上班去」、「媽媽,我沒有錯」、「媽媽,你為甚麼要偏心?」、「母親節」、「天天都是母親節」、「假如母親不是女人」、「一朵康乃馨」、「洗碗碟機前的母親」、「用洗衣機最多的人—母親」、「母親和她的洗衣板」、「媽媽和祖母」、「媽媽的嗜好」、「愛的汗珠」、「媽媽,爸爸去了哪裏?」、「吻乾媽媽的淚」等。
3.教師可以請學生參考派發的示例,就「母題」再擬設一些「子題」,用粗水筆寫在白紙上,一張白紙寫一個「子題」。
4.學生用膠泥把寫好的「子題」黏到黑板上。
一個同學可以寫超過一個以上的「子題」,看誰最後寫的「子題」最多。
5.學生可以從眾多的「子題」裏挑選一個作為寫作題目,開始創作。
6.教師請學生注意其他同學在黑板上寫上的「子題」,可以用來做他們作文裏的詞彙。
七﹑注意事項:1.「母子題庫」由「母題」和「子題」組成,「母題」由教師擬設,「子題」由學生根據「母題」的範圍自擬。
「母題」必須是一些範圍較寬廣的題目,學生才有較大的空間去擬定自己的「子題」。
如果「母題」涉及的範圍太狹窄的話,則不適宜於用作「母題」。
2.並非全部命題都能以「母子題庫」形式處理,以免學生習慣「母子題庫」的寫作形式,未能適應不同類型的寫作要求。
設計示例三 —選取題材—一﹑教學行為目標1. 能根據題目選取題材2. 能選擇寫作策略二﹑寫作技能1. 說明2. 描寫三﹑理論和經驗1. 大部分學生習慣用直線思維,多使用左腦思考,這個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多用右腦,發展發散性思維。
2. 腦圖是一種幫助思維的有效方法,已證實可以產生較多的聯想及意念(Buzan, 1977)。
腦圖的中心是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從中心開始,意念、概念等資料向四方八面伸展。
腦圖接近人腦的思維,人腦可以同時進行多種思維,例如綜合、分析、聯想、比較等等。
如果我們寫作時用有系統的大綱,甚至是有系統的直線發展式大綱,就限制了我們大腦的多元功能。
腦圖的好處是既可幫助我們集中思考,又能引發聯想,更可激發形象思維,並且能幫助組織,接近大腦的實際運作過程。
3. 下列是用「吸煙的害處」為中心主題,發展出來的腦圖:…… 失去工作能力教師可以根據下列步驟,指導學生使用腦圖:3.1學生先環繞中心主題想出相關的觀點,然後由中心引出一條線,以記錄觀點,如再想出同類的觀點,可在同一條線上引出一條新線。
如果想出一個不同類的觀點,便另開新線,如此類推。
學生可以隨便開支線,不必在某一點上深入思考。
總之想到甚麼便記甚麼。
3.2如果想到新的觀點跟已開的線屬同類的話,可以回到該類別的線上引出一條線來記下。
3.3待意念衍生完畢後,把資料歸類,便可開始寫作。
3.4寫作時,學生可以按不同類別的觀點逐點陳述。
四﹑教學材料工作紙五﹑教學組織個人或數人一組(三至五人)六﹑教學步驟1.教師介紹「腦圖」思維方法。
2.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述一個假設的情況:「某一年的一個午夜,天空突然下起大雨,雨點一直落下,半個小時後,街道上開始積水了,一個小時後雨水還沒有停止……然後,雨一直的下,到第二天還沒有停止。
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學校停課了。
第三天,雨仍下個不停。
過了七天,雨一直未有停止。
政府開始覺得讓學校長期停課是不成的,於是想辦法解決。
過了兩個星期,雨仍下,雨勢並沒有減弱。
這個時候,這個城市的人開始改變生活習慣了……」3. 故事說到這裏,教師不說了。
教師要求學生想像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的生活習慣有甚麼改變呢?有甚麼新產品會出現呢?甚至人的外表又會有甚麼改變呢?4. 派發有關工作紙,請學生分組討論工作紙上所附的問題。
學生須利用「腦圖」把想到的意念記下來。
5. 討論時間過後,教師可請學生分組出來匯報腦圖的資料。
6. 腦圖的各條分支就是學生寫作的段落大意了,教師可以請學生依據腦圖的資料進行寫作。
七﹑注意事項1.用「腦圖」寫作,「題目」的範圍需要比較闊,不能過於狹窄,否則很難讓學生發揮。
2.「腦圖」不適合用於處境寫作。
八﹑參考文獻Buzan, T. (1977). Use Both Sides of Your Brain.New York: Dutton.設計示例三—選取題材—工作紙姓名:()級別:細閱下面一段文字,然後討論所附的問題,並請利用「腦圖」,將討論的結果記下來。
某一年的一個午夜,天空突然下起大雨,雨點一直落下,半個小時後,街道上開始積水了,一個小時後雨水還沒有停止……然後,雨一直的落下,到第二天還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