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局部溶栓越早越好

合集下载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mi i e a a e y o e so o l wi g C d n r l td h p t n i n f l o n ABG. itCa e Me 2 0 Cr r d, 0 3, 3 17 6 1: 5 —1 2. En eh r W e n r C, s a e 1 Th fe to h g n s g l a d K, r e Ka p rS, ta . e ef c ft e a o it
参 考 文 献
1 Ra ie n s y MA, u e ma L t r n DL. De me e o d n s a t t l i ta x d t mi i e a oa n r — v n u n sh si g n .An sh so o y, 0 4, 01: 8 — 91 e o s a e t e tc a e t e t e il g 2 0 1 7 7 7 . 3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年 1 月第 l 卷第 l 期 C i s R m d s l i , c o e 0 0 Vo .O No 1 00 0 O 0 h e e e i &Ci c O tb r 2 1 , 11 , .O ne e ns


1 81 ・ 1

表2 2 组各时点不同指标的变化情况(蜘)
情况。 于颈内动脉 c 3段见到眼动脉的分支后 。 经导管引入 3 F
微导管至 眼动 脉起 始部 , 超选造影 检查 . 并 经微导管推 注尿 激酶 2~ 0 u, 03 万 以生理盐水稀释 , 1 2万 Umn速度均匀 按 - /i 缓慢地泵人 ,0mi 1 n内推注完毕。手术结束后 ,自然中和肝 素 , 3h后拔出动脉鞘 , 术后第 2天 , 给与抗凝治疗 ( 低分子肝 素 4 0 ~ 0 0U, 00 6 0 皮下注射 1 ̄/2h 连续 7d 。术 后 、 眼底镜、 F 入 院时 l F A。 0例患者视力为光感、 指数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与护理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与护理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与护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由于栓塞、血栓子形成、动脉痉挛等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弓I起视网膜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眼病,多发于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病。

临床上,这种血管意外所产生的后果常很严重,是导致盲目的眼科急症之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全身或局部的炎症性血管病均可累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该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

2.动脉痉挛急性进行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引起动脉痉挛;慢性进行性高血压病病程经过中,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因素。

3.栓塞由栓子发生阻塞者,栓子来源于心瓣膜及附近大动脉内壁脱落的斑块及动脉瘤内的血栓等。

4.其他眼球后麻醉时球后出血及外科手术时俯卧位全身麻醉后,亦能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二、病情评估(一)临床表现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视力即刻或于几分钟内完全消失。

1.症状患者突发视力无痛性丧失,有些患者发病前有阵发性黑矇史。

多数患者初诊时视力在指数与光感之间。

2.体征患眼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极度迟缓,间接对光反射正常。

3.眼底①视盘色淡,边缘模糊,后期萎缩苍白;②视网膜动脉细如线状,血栓可呈节段状或念珠状;③视网膜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水肿;④黄斑呈樱桃红色;⑤压迫眼球无动脉搏动出现;⑥发病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血管更细且伴以白鞘或形成白线。

(二)辅助检查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1)脉络膜充盈时间多为正常。

(2)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

(3)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

(4)视乳头荧光。

(5)毛细血管无灌注。

2.眼电生理(ERG): ERG勺b波下降。

3.视野:通常视野可完全丧失或呈管形视野,有些患者在颞侧能查出小岛状视野,黄斑区如有睫网动脉供应,可保留小区中心视力。

三、诊断要点(一)根据视网膜动脉阻塞部位分为中央总干阻塞、分支阻塞、前毛细血管小动脉阻塞和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病情说明指导书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病情说明指导书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概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导致视网膜急性缺血、严重损害视力的眼底病变,主要由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引起,表现为单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至数指甚至无光感,发病前可有一过性视力丧失并自行恢复的病史,治疗主要是扩血管和降低眼压,以尽快恢复视网膜血流循环及其功能。

本病预后与阻塞的部位、程度、血管的状况关系密切,特别重要的是开始治疗的时间。

本病视力预后较差,一般患者就诊时间较晚,失去抢救时机。

英文名称: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暴盲、络阻暴盲、落气眼。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相关性。

发病部位:眼。

常见症状:单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一过性视力丧失。

主要病因: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试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

重要提醒:患者应当及早就医,避免疾病进展为视网膜坏死、视力丧失。

临床分类:基于阻塞程度分类:1、完全性阻塞症状严重,发作迅速,视力可突然丧失,甚至降至无光感。

2、不完全性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不完全,视力下降程度不很严重,视网膜动脉轻度狭窄,视网膜轻度水肿,预后比完全性者稍好。

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特点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病因总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也有合并栓塞或其他诱因而综合致病,直接病因主要为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等。

基本病因:1、血管栓塞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栓子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导致阻塞。

中央动脉阻塞_应急预案

中央动脉阻塞_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中央动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因各种原因发生阻塞,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的眼科急症。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中央动脉阻塞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抢救工作。

2. 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包括:眼科医师、护士、急诊科医师、护士、行政管理人员等。

三、预案流程1. 报告与接诊(1)患者出现视力突然下降,应立即报告眼科医生。

(2)眼科医生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进行初步诊断,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严重性。

(3)立即将患者送入抢救室,进行紧急救治。

2. 诊断与评估(1)进行全面的眼底检查,明确阻塞部位、程度和原因。

(2)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

(3)必要时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

3. 采取紧急救治措施(1)迅速给予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2)使用血管扩张剂,如亚硝酸异戊酯、三硝基甘油等,缓解血管痉挛。

(3)进行眼球按摩或前房穿刺,降低眼压,改善视网膜血供。

(4)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清除血栓。

(5)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4. 严密观察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视力、眼压、血压等。

(2)做好眼部护理,预防感染。

(3)加强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

5. 转诊与后续治疗(1)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转诊至上级医院。

(2)继续进行后续治疗,如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术等。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中央动脉阻塞应急处理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2. 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和完善预案。

2. 对预案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六、应急预案的实施1. 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预案,确保应急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2.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抢救效率。

3. 加强对患者的关爱与支持,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望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中,99%单眼发病。 • ①栓塞 • ②高血压动脉坏死 • ③视网膜中央动脉夹层动脉瘤 • ④炎症(如巨细胞动脉炎) • 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下方出血 • ⑥血管痉挛
• 视网膜动脉内栓子的来源:
• 胆固醇栓子:呈黄色反光,最典型来源于颈动脉。
• 可能发生的情况: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湍流。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
病因学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由于筛板附近或筛板以上部位的视网膜 中央动脉被阻塞、血流中断及由此所导致的一种急性眼病。
• 在急性视网膜动脉阻塞中,中央动脉阻塞约占57%,分支动脉 阻塞约占38%,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约占5%
• OCT表现:可出现中心凹轮廓多无明显改变、组 织厚度轻度或无明显改变的黄斑水肿。
鉴别诊断
• 急性眼动脉阻塞的鉴别: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力
手动到指数
眼底
视网膜白色混浊+樱桃红斑
无光感
眼动脉阻塞
明显的白色混浊±樱桃红斑
FFA
视网膜血管充盈延迟
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充盈延迟
视网膜电图 b波降低
a波和b波降低
• ①降眼压:立即按摩眼球、前房穿刺、乙酰唑胺500mg口 服或眼局部滴β受体阻滞药。
• ②吸氧: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白天每小 时吸氧一次,每次10min,晚上每4小时一次。
• ③血管扩张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球后注射妥拉唑啉。 可静点罂粟碱。
• ④纤溶制剂:尿激酶10-20万U静脉滴注。(溶栓时间窗仍 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目前大部分主张动脉内 溶栓应掌握在发病6 h以内。)

简述溶栓治疗的4项临床判断标准

简述溶栓治疗的4项临床判断标准

简述溶栓治疗的4项临床判断标准溶栓治疗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疾病,该技术通过注射一种能够溶解血栓的药物,快速将阻塞血管的血栓溶解,恢复血液循环,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但是,溶栓治疗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判断标准,否则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溶栓治疗的4项临床判断标准:一、时间窗口时间窗口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以尽可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通常情况下,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在发病后的3小时内,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情的危险,提高治愈的可能性。

如果时间窗口已经超过了3小时,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二、适应证适应证是指溶栓治疗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患者。

具体来说,溶栓治疗适用于出现缺血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的患者,且临床判断符合治疗指南的要求。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如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子、肺栓塞等,是否适用溶栓治疗需要综合考虑。

三、禁忌证禁忌证是指哪些情况下不可以使用溶栓治疗。

具体来说,禁忌证包括出血倾向、活动性胃肠道出血、半年内脑部手术等,患者存在这些情况就不能进行溶栓治疗,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四、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指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

具体来说,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溶栓后再次出现心肌梗死、卒中、出血等等。

为了减少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临床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对治疗方案进行精准制定。

以上就是溶栓治疗的4项临床判断标准,通过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溶栓治疗是一种高级的医学技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朋友不能自行进行操作。

同时,特别是在选用药物方面,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通过合理使用溶栓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概述】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来源。

由于该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分支间无吻合,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内层血供中断,引起急性缺血,使视功能急剧障碍。

本病发病急骤。

大多数为单眼,亦可在数日或数年后累及另眼。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诊断】无论主干或分支阻塞,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在主干阻塞中央静脉阻塞时,因肯底广泛出血和水肿,动脉可被隐没,仅凭眼底所见,易于误诊为单独的中央静脉干阻塞,可从视功能忽然丧失而予以鉴别。

【治疗措施】视网膜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一旦血供中断,在很短时间内即可陷于坏死而使视功能永久性丧失,因此,应尽可能及早抢救以挽回部分视力。

1.急诊处理一经确诊,立刻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每次0.2ml),每隔1~2小时1次,连续2~3次,舌下含服三硝基甘油脂片,(每次0.3~0. 6mg),每日2~3次。

球后注射阿托品1mg或妥拉苏林12.5~25mg,以扩张视网膜动脉及解除痉挛;眼球按摩或前房穿刺,使眼压降低,加强视网膜动脉扩张程度。

这样,假如是栓子引起的阻塞,就能使栓子随血流移向较小分支。

在上治疗的同时,亦可给以吸入加有5%二氧化碳的氧气,每次10~15分钟,连续数次。

2.后期治疗经急诊处理,视功能有所恢复时,连续内服血管扩张剂如:烟酸(0.1g,一日3次),丹参片(每次3~5片,一日3次)等。

亦可用丹参注射液40~60ml(每ml含生药1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500ml内,静脉滴注,一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中药可用下列方剂,葛根60~150克,黄芪50克、丹参50克、川芎4.5克、紫胡10克、桃仁0克、地龙10克,水煎服,一日1剂,分两次煎服,在病程早期,加用麝香0.5克,每日分两次冲服。

此外,各种辅助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E、ATP、辅酶A均可应用。

【病因学】1.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本病多数病例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或局部的炎症性血管病(如颞动脉炎、血栓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四周炎、behcet病,Eales病、葡萄膜炎等)均可累及该动脉,引起该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护理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护理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方法对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取及时治疗及护理,并对治疗时机及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急性期内能得到及时诊治、主动配合治疗,视力由入院时的光感提高到02~1.0。

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在2 h内及时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视功能恢复的关键。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急救;护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能引起瞬间失明,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危重症。

因视网膜对血液循环障碍极其敏感,一旦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或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BRAO),视网膜因缺血、缺氧而水肿,视细胞迅速死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视力损失[1]甚至永久损害不能复明。

因此争分夺秒的急救与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视力尤为重要所以必须争分夺秒抢救。

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CRAO 8例,现将抢救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8眼,男5例,女3例;年龄26~77岁,平均46.75岁。

其中,右眼2例,左眼5例;伴高血压1例,视网膜动脉硬化2例,糖尿病2例。

发病至就诊时间<2 h 5例,2~12 h 2例,12~24 h 1例。

入院时视力:光感4例,手动3例,眼前指数(颞侧)1例。

1.2 临床特征8例均为突然发病,视力急剧下降,均为单眼发病;眼底可见视网膜动静脉细、网膜呈贫血状,黄斑区呈樱桃红色。

1.3 治疗方法入院后均迅速采取吸氧、按摩眼球、降眼压、溶栓、扩容等急救措施。

2 结果视力0.1 1例,视力0.2 2例,视力0.3 4例,视力1.0 1例,无效1例。

3 急救①患者入院后,护士应配合医生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局部溶栓越早越好
作者:杨柳
来源:《大众健康》2012年第09期
贺先生今年62岁,平时有高血压、高血脂,一直用药物控制。

一天晚上,10点左右,贺先生正坐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发现右眼视物不清,他本能地揉了揉眼睛,稍有好转。

因为没有眼红、眼痛等不适,贺先生便未在意。

然而,次日清晨起床后,贺先生发现右眼看不见了。

贺先生心急如焚,急忙让家人送他来到北京天坛医院眼科看急诊。

急诊医生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建议贺先生进行右眼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贺先生的手术很成功。

手术前,他的右眼视力只有眼前指数(即眼前只可以看到手指的数量),手术后,贺先生的视力逐渐恢复,出院时视力已达到1.0。

起病:一眼视力急剧下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致盲的眼科急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10000~1/5000。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它的阻塞可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视力急剧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多发生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的老年人,年轻人较少见。

导致视网膜血管发生阻塞的直接原因主要为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和血栓形成,以及从外部压迫血管等。

本病发病突然,表现为一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至眼前指数甚至无光感。

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一过性黑朦病史。

眼部检查发现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反应缺陷阳性(指患眼的瞳孔传入纤维受损,致直接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该眼的间接对光反射正常)。

眼底的典型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弥漫性灰白水肿,黄斑区呈樱桃红点。

视乳头颜色较淡,动脉明显变细且管径不均匀,甚至呈串珠状,偶见红细胞在狭窄的管腔内滚动。

如有栓子,在视乳头表面或在动脉分叉处可见管腔内有白色斑块。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阻塞的视网膜动脉、静脉充盈延迟,甚至动脉内无荧光素灌注。

治疗:传统疗法效果甚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