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长期随访
建立随访机制,定期监测患者的视力和健康状况 。
确保患者遵循医嘱,控制相关风险因素。
如何提供有效护理?
如何提供有效护理? 个体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
包括药物管理、饮食指导和生活方式调整。
如何提供有效护理?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关于病情、治疗和护理的 相关知识。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突然的视力丧失,可能是单 眼或双眼。
什么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心脏疾病等 。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是重要的风险因素。
什么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症状
主要症状为突然的视力模糊或失明,伴随可能的 视野缺损。
患者通常在发病后会感到眼前黑影或阴影。
护理人员需注意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青光眼和视网膜脱落。
定期检查和监测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发病初期
在患者初次出现症状时,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干预 。
及时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恢复的可能性。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康复阶段
在患者接功能恢复的指导。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如何提供有效护理? 多学科合作
与眼科医生、心理医生和营养师等专业人士 合作。
形成团队护理,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视力
通过视力检查和功能评估,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计划。
护理效果评估
心理状态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 问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与护理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与护理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与护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由于栓塞、血栓子形成、动脉痉挛等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弓I起视网膜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眼病,多发于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病。

临床上,这种血管意外所产生的后果常很严重,是导致盲目的眼科急症之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全身或局部的炎症性血管病均可累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该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

2.动脉痉挛急性进行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引起动脉痉挛;慢性进行性高血压病病程经过中,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因素。

3.栓塞由栓子发生阻塞者,栓子来源于心瓣膜及附近大动脉内壁脱落的斑块及动脉瘤内的血栓等。

4.其他眼球后麻醉时球后出血及外科手术时俯卧位全身麻醉后,亦能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二、病情评估(一)临床表现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视力即刻或于几分钟内完全消失。

1.症状患者突发视力无痛性丧失,有些患者发病前有阵发性黑矇史。

多数患者初诊时视力在指数与光感之间。

2.体征患眼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极度迟缓,间接对光反射正常。

3.眼底①视盘色淡,边缘模糊,后期萎缩苍白;②视网膜动脉细如线状,血栓可呈节段状或念珠状;③视网膜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水肿;④黄斑呈樱桃红色;⑤压迫眼球无动脉搏动出现;⑥发病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血管更细且伴以白鞘或形成白线。

(二)辅助检查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1)脉络膜充盈时间多为正常。

(2)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

(3)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

(4)视乳头荧光。

(5)毛细血管无灌注。

2.眼电生理(ERG): ERG勺b波下降。

3.视野:通常视野可完全丧失或呈管形视野,有些患者在颞侧能查出小岛状视野,黄斑区如有睫网动脉供应,可保留小区中心视力。

三、诊断要点(一)根据视网膜动脉阻塞部位分为中央总干阻塞、分支阻塞、前毛细血管小动脉阻塞和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病情说明指导书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病情说明指导书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概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导致视网膜急性缺血、严重损害视力的眼底病变,主要由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引起,表现为单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至数指甚至无光感,发病前可有一过性视力丧失并自行恢复的病史,治疗主要是扩血管和降低眼压,以尽快恢复视网膜血流循环及其功能。

本病预后与阻塞的部位、程度、血管的状况关系密切,特别重要的是开始治疗的时间。

本病视力预后较差,一般患者就诊时间较晚,失去抢救时机。

英文名称: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暴盲、络阻暴盲、落气眼。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相关性。

发病部位:眼。

常见症状:单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一过性视力丧失。

主要病因: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试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

重要提醒:患者应当及早就医,避免疾病进展为视网膜坏死、视力丧失。

临床分类:基于阻塞程度分类:1、完全性阻塞症状严重,发作迅速,视力可突然丧失,甚至降至无光感。

2、不完全性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不完全,视力下降程度不很严重,视网膜动脉轻度狭窄,视网膜轻度水肿,预后比完全性者稍好。

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特点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病因总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也有合并栓塞或其他诱因而综合致病,直接病因主要为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等。

基本病因:1、血管栓塞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栓子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导致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作者:郎卫华|发布时间:2014-11-10视网膜中央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它和供应脑部的动脉一样,彼此之间无吻合支,属于终末动脉,一旦发生阻塞,血流中断即成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被供应区的视网膜立即缺氧、坏死、变性。

两小时以后,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遭受严重破坏,很难恢复。

因此,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的一危重急症,必须予以紧急诊治。

临床表现:患眼视力急骤严重下降至光感全无。

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

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窄,血柱颜色发暗,常呈节段状。

视网膜静脉亦狭窄,但程度不如动脉明显。

视网膜呈乳白色水肿混浊。

黄斑由于视网膜组织菲薄,能透露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与周围乳白色混浊对比,形成典型的樱桃红点。

中心凹反射消失。

如有睫状视网膜动脉,则可保留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在该区域内视网膜局限区域呈正常橘红色。

治疗:必须尽快解除血管痉挛,或将栓子推移到远端较小分支内,以缩小视网膜受累的范围。

1.扩张血管鼻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含服硝酸甘油片;球后注射乙酰胆碱或妥拉苏林;静脉或肌内注射烟酸,或静脉点滴4%碳酸氢钠。

2.急降眼压反覆间歇按摩眼球或(及)行房穿刺术。

注射或口服醋氮酰胺以降低眼压,促使血管扩张。

3.病因治疗①内科治疗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②有炎症者用抗炎药物与激素;③血栓形成者用尿激酶静脉点滴;④支持疗法如维生素B1,B12,ATP;⑤中医中药。

预后:本病的预后很差,能否挽救部分视力,取决于就诊和抢救是否及时,也取决于阻塞的部位、程度等。

因此如出现一过性视朦,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期在尚未发生阻塞时得到治疗,任何耽误,视力将可能永远不能恢复。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PPT课件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PPT课件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ppt 课件
•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概述 •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症状与诊断 •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治疗 •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预防与护理 •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案例分析
01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是指视网膜 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阻塞, 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引起视 力下降甚至失明。
特点
发病突然、视力下降明显、视野 缺损,可伴有其他眼部症状如眼 痛、闪光感等。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病理生理机制
01
02
03
血栓形成
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管腔较 细,血流速度较慢,易形 成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 血管狭窄或阻塞,影响视 网膜血供。
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可导 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 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03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治疗
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
降眼压治疗
通过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或重组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解视网膜 中央动脉中的血栓,恢复血流。
通过药物或手术降低眼压,减轻视网 膜水肿和缺血。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或华法林,防 止血栓进一步形成,促进侧支循环建 立。
激光治疗
激光光凝

诊断方法
眼底镜检查
医生通过眼底镜检查可以直接 观察到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情况
,判断是否发生栓塞。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以观 察到视网膜血液循环的情况,有 助于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眼部超声检查
眼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视网 膜和玻璃体的结构,有助于诊 断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血液检查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中,99%单眼发病。 • ①栓塞 • ②高血压动脉坏死 • ③视网膜中央动脉夹层动脉瘤 • ④炎症(如巨细胞动脉炎) • 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下方出血 • ⑥血管痉挛
• 视网膜动脉内栓子的来源:
• 胆固醇栓子:呈黄色反光,最典型来源于颈动脉。
• 可能发生的情况: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湍流。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
病因学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由于筛板附近或筛板以上部位的视网膜 中央动脉被阻塞、血流中断及由此所导致的一种急性眼病。
• 在急性视网膜动脉阻塞中,中央动脉阻塞约占57%,分支动脉 阻塞约占38%,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约占5%
• OCT表现:可出现中心凹轮廓多无明显改变、组 织厚度轻度或无明显改变的黄斑水肿。
鉴别诊断
• 急性眼动脉阻塞的鉴别: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力
手动到指数
眼底
视网膜白色混浊+樱桃红斑
无光感
眼动脉阻塞
明显的白色混浊±樱桃红斑
FFA
视网膜血管充盈延迟
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充盈延迟
视网膜电图 b波降低
a波和b波降低
• ①降眼压:立即按摩眼球、前房穿刺、乙酰唑胺500mg口 服或眼局部滴β受体阻滞药。
• ②吸氧: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白天每小 时吸氧一次,每次10min,晚上每4小时一次。
• ③血管扩张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球后注射妥拉唑啉。 可静点罂粟碱。
• ④纤溶制剂:尿激酶10-20万U静脉滴注。(溶栓时间窗仍 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目前大部分主张动脉内 溶栓应掌握在发病6 h以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部营养的唯一来源。

由于该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分支之间没有一致性,一旦阻塞,视网膜内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急性缺血,导致视觉功能急剧障碍。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快,大多数是单眼,也可以在几天或几年后累及另一只眼睛。

患者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性别没有明显差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原因如下:1.动脉壁改变和血栓形成本病多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全身或局部炎症性血管疾病(如颞动脉炎、血栓性血管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Behcet病,Eales疾病、葡萄膜炎等。

)可累及动脉,导致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

由于血流冲动,狭窄的地方往往有间隙。

当间隙中有原管腔的三分之一时,临床上没有表现,但在某些因素(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血流灌注压不足或眼压升高等。

)的作用下,间隙可以突然关闭。

2.动脉痉挛在全身小动脉广泛硬化的基础上,急性进行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等动脉痉挛和慢性进行性高血压的动脉痉挛可累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的主干或分支暂时性阻塞。

3.栓塞本病很少由血循环中的栓子引起,已如前述。

由栓子发生阻塞者,栓子常来源于心瓣膜及附近大动脉内壁脱落的赘生物。

如: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主动脉瓣、二尖瓣上的赘生物,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及动脉瘤内的血栓等。

栓子的病理检查发现有:钙、胆固醇、脂、中性脂肪及血小板等。

此外,文献报道亦有:空气、脂肪、肿瘤碎片、可的松、脓块、寄生虫及虫卵等。

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进入视神经及眼球之前,由于视神经硬鞘膜及巩膜筛板处管径窄,为栓塞之好部位。

体积较小的栓子,可发生于该动脉的某一分支。

4.其他眼球麻醉后球后出血和手术俯卧全身麻醉后,也可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原因可能与眼球压迫和患者失血或休克有关。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对视觉功能的损害极其严重,及时治疗和抢救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其发病具体临床表现如下:眼睛的视力急剧下降,直到光感完全消失。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ppt课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ppt课件
眼保健操和按摩
通过适当的眼保健操和眼部按摩,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0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预 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降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风险。
定期眼科检查
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定期进行眼科检 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02
生活不便
对其他健康状况的影响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可能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
增加其他眼部疾病风险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能增加患者其他眼部疾病的风险,如青光眼、白内障等。
0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 疗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 形成。
患者教育与管理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视网膜中央动 脉阻塞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认
知水平。
自我监测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如 观察视力变化、定期记录症状等。
遵医行为
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指导患者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 间等。
05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科 研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机制,包括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率、患病率、危险因素等,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临床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目的
恢复视网膜血循环及功能,愈早,效果愈好
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不佳,仍需积极抢救 48小时以内效果较好
治疗
治疗
• 血管扩张剂
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 阿托品1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注射液) 10mg,妥拉苏林 25mg等球后注射
• 吸氧
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 混合气体,增加脉络膜 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含量 缓解视网膜缺氧 状态及扩张血管, 白天每1h1次,每次10min 晚上每4h 1次15-30 分钟,每日3次 高压氧治疗可致小动脉痉挛,不宜采用
CRAO 指数-手动
多存在 轻度至中度 无色素紊乱或很轻 视网膜血流受损
眼动脉阻塞 常无光感
缺乏或存在 中度至中度 有色素紊乱 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受损
ERG
b 波降低
a 波及b 波降低或消失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鉴别诊断
鉴别要点:
a:该疾病视力下降程度较轻,视野多为象限性缺损,与生理盲 点相连
b:眼底视乳头水肿、色淡、边界模糊,部分小片状出血 c:荧光造影显示:视乳头充盈不均,低荧光与高荧光区对比明 显
治疗
治疗
• 降低眼压 按摩眼球推动栓子进入末梢血管,或前房
穿刺降眼压,或口服、静注乙酰唑胺
治疗
• 溶制剂 静脉滴入尿激酶1~3万单位加生理盐水
200ml,每天一次,5天一疗程
后期治疗
治疗
•抗凝血 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血小板抑制药,丹
参静脉滴注活血化瘀等
•支持用药 肌注ATP、辅酶A、维生素B1、维生素B2
临床表现
根据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
完全性
不完全性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如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 则该区视网膜呈一舌形橘红色区 • 如果这支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黄 斑,则中心视力可以保留
Hale Waihona Puke 床表现极少数病人合并视网 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可见大片出血, 血管隐没于水肿的视 网膜组织中
b 2.1.1(RE)
a
50ms/Div
3-OD OP [RE]
OPO1P2OPO3P4 2.3.1(RE)
50礦 Div
EOG
50ms/Div
一般正常
50礦 Div
0.2mV Div
2-OS ERG [LE]
b 2.2.1(LE)
a
50ms/Div
4-OS OP [LE]
OPO1PO2PO3P4 2.4.1(LE)
发病率
• 发病率:1/5000 • 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略大于60岁 • 少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约为后者1/7 • 多单眼发病,双眼仅占1-2% • 男性大于女性(2:1)
病因
临床表现
Von Graefe 于1859年首先描述其特征有三:
•视力突然丧失 •后极部视网膜乳白色混浊 •黄斑区樱桃红点
临床表现
眼底荧光造影
脉络膜充盈时 间多正常 视网膜动脉充 盈迟缓 视网膜静脉充 盈迟缓
眼底荧光造影
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迟缓不全, 如树枝折断状 视乳头发出的小支血管有荧光充 盈其余血管均无荧光
视野
电生理
VEP b波下降,a波一般正常 视网膜内层缺血, 双极细胞受损
0.2mV Div
1-OD ERG [RE]
50ms/Div
视网膜出血
少见—— 多位于视乳头附近 出血多——考虑伴有静脉阻塞
继发性青光眼
少见——发病约15%-20% 常合并有颈内动脉狭窄 长期视网膜动脉低灌注缺血 诱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并发症
鉴别诊断
眼动脉阻塞:发病率低,对视功能损害更重 其鉴别如下:
症状 视力 眼底急性期
樱桃红点 视网膜水肿混浊 晚期 荧光血管造影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杨潇远
概念
概念:流经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阻滞所 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坏死、视力丧失
视网膜血液供应
视网膜中 央动脉
视网膜内五 层
眼 动 脉
睫状后动 脉
视网膜外五 层
脉络膜血 管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其阻塞可引起网膜急 性缺血, 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急症之一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个半小时内抢救预后较好 • 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黄斑者(我国约有15%的人
存在)预后好78%的患者最后视力可达0.25~1.0

谢 !
青去绚 光探丽 眼索多 的。彩 道愿的 路与世 上各界 携位, 手同吸 共仁引 进在我 !们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综合治疗 如降低血压,治疗颈动脉病等去除可能病因
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等抑制炎症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18%患者发病1-12周会出现虹膜虹变,可有效
消退虹膜新生血管
预后
• 一般预后较差,因阻塞部位和程度不同而结局不同 病人就诊时间较晚,失去抢救时机,视力多在0.1 以下
• 视网膜对缺血非常敏感,缺血半小时视网膜即坏死 (动物实验证实猴眼视网膜能耐受缺血90~ 10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