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正丁酯合成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摘要:用对甲苯磺酸作冰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催化剂,成功地合成了乙酸正丁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探讨并找到了较好的反应条件关键词:乙酸正丁酯; 对甲苯磺酸; 催化; 合成实验原理:乙酸正丁酯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广泛用于硝化纤维清漆中,在各种石油加工和制药过程中用作萃取剂,也用于香料复配及杏、香蕉、梨、菠萝等各种香味剂的成分。

通常它是在硫酸催化下由乙酸和正丁醇直接酯化反应而得乙酸正丁酯,硫酸虽然活性高、价廉,但选择性差,副反应多,易有机物碳化,产品质量不好,设备腐蚀严重,同时产生大量废液污染环境。

近年来,也有人报道用固体超强酸,杂多酸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但制备麻烦,且价格较高。

对甲苯磺酸是一种强机酸,无氧化性,无碳化作用,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操作方便、不腐蚀设备、污染少等显著优点。

本文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在适当的合成条件下,产率高达99.14%。

1 实验部分1.1 试剂冰乙酸,1.2 合成(实验步骤)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分水器的三颈瓶中(课本P231)加入6mL(0.1mol)冰乙酸,22.3 mL (0.3 mol)的正丁醇和对甲苯磺酸(用量分别为0.5g,1.0g,1.5g,即共做三组实验),加热回流分水约1.5h,至几乎无水分出为止。

停止加热,放出水层,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依次用饱和氯化钠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蒸馏水洗涤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馏,将所得120℃~126℃馏分再蒸一次,按相应的沸点收集乙酸正丁酯。

2 结果与讨论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用实验2.1所做的实验所得出的最佳酸醇摩尔比,改变催化剂用量进行反应,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催化剂/g 0.5 1.0 1.5产率/%/item.htm?id=12659591799。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2CH 3CH 2CH 2CH 23CH 2CH 2CH 2OCH 2CH 2CH 2CH 3 + H 2O CH 3COOH + CH 3CH 2CH 2CH 23COOCH 2CH 2CH 2CH 3 + H 2OCH 3CH 2CH2CH 23CH 2CH=CH + H 2O 实验六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认识酯化反应原理,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2、掌握共沸蒸馏分水法的原理和分水器(油水分离器)的使用。

3、学习有机物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酸与醇反应制备酯,是一类典型的可逆反应:主反应:副反应:利用可逆平衡反应制备有机化合物,提高产物的产率通常有两种方法:1、使某一种反应物过量,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 选择哪一种反应物过量,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 应考虑反应物的价格〈2〉 是否有利于产物的分离纯化 〈3〉 是否容易回收再利用2、及时将反应过程中的产物之一或全部分出反应体系,如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3、使用特殊催化剂 ,如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在实验室中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

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

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三、物理常数纯乙酸正丁酯是无色液体,沸点126。

5℃,折射率1。

3951。

混合物(乙酸、乙酸丁酯、水、硫酸)加10ml 水上层下层(硫酸)(乙酸、乙酸丁酯)饱和Na2CO3溶液中和下层上层(乙酸丁酯)(乙酸钠溶液)加10ml水上层下层(Na2CO3溶液)(乙酸丁酯)①加无水MgSO4干燥②过滤滤渣(水合MgSO4)滤液(乙酸丁酯)蒸馏馏液(纯乙酸正丁酯)2、主要反应物、产物的物理常数化合物分子量密度熔点沸点溶解度乙酸60。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工厂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工厂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酯的合成反应和机理,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

2.掌握在可逆反应中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产率的方法。

3.掌握回流分水、液体洗涤及液体干燥等基本操作;掌握共沸蒸馏分水法的原理和分水器(油水分离器)的使用。

4.学习利用分水器进行共沸蒸馏装置的搭装和使用,进一步掌握简单蒸馏操作。

二、产品特性及用途乙酸正丁酯:英文名:butyl acetate,结构式CH3COOC4H9,分子量116.16。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味,沸点126℃,凝固点-77.9℃,相对密度0.8825,折射率1.3951,闪点33℃,在水中的溶解度288.16K时为0.8%(质量),293.16K时为1.0%(质量)。

水在乙酸正丁酯中293.16K时的溶解度为1.86%(质量)。

乙酸正丁酯易溶于松脂、酯胶、苯并呋喃树脂、达马树脂、榄香酯、乳香、贝壳衫脂、马尼拉橡胶、杜仲胶、甘酞树脂等天然树脂,以及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氯化橡胶等合成树脂,也能溶于钙镁锌等金属的树脂酸盐。

化学性质:乙酸正丁酯加碱水解,生成乙酸和正丁醇。

能与乙醇、甲醇进行酯交换,与AlCl3形成加合物。

此外,在光照下,能发生氯化反应,可得到1-氯取代物和4-氯取代物。

毒性、安全、储存及运输:乙酸正丁酯易燃,操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为0.95 mg/L。

由于乙酸正丁酯在常温时就易燃,所以严禁与炸药类物质一起运输。

火灾时宜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乙酸正丁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吸入会刺激肺胞粘膜,引起肺气肿,造成支气管炎,如经口进入人体内会刺激消化系统,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充血,造成肠膜淤血。

操作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操作人员要备防护用具,如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用药物治疗。

乙酸正丁酯的用途:1、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硝化纤维清漆中,在人造革、织物及塑料加工过程中用作溶剂,也用于香料工业。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报告班级:工艺一班实验组号:1-8同组姓名实验时间撰写实验报告时间:2011 年12 月10 日1 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和掌握化工产品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组织全流程实验,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3)学会分析实验流程及实验结果,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二、实验原理酸与醇反应制备酯,是一类典型的可逆反应:为提高产品收率,一般采用以下措施:1、使某一反应物过量;2、在反应中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3、使用特殊催化剂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通常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

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

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

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三、仪器、试剂与装置仪器蒸馏装置玻璃磨口仪器、球形冷凝管、分水器、圆底烧瓶(250ml)、温度计(200℃)、锥形瓶(50ml)、烧杯(400ml)、油浴锅、分液漏斗、量筒(10ml、50ml)、电热套、铁架台、铁夹及十字头、铁圈、橡胶水管、天平试剂正丁醇(23ml,0.25mol)、冰醋酸(16.5ml,0.28mol稍微过量)、KHSO4 1g (催化剂)、NaCl、无水硫酸镁、冰块、沸石、甘油、pH试纸装置四、实验步骤1、250 mL圆底烧瓶中,加23 mL (0.25 mol) 正丁醇, 16.5mL冰醋酸(0.28 mol) 和1g KHSO4(催化反应), 混匀.2、接上回流冷凝管和分水器。

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少量水至略低于支管口(约为1~2 cm),目的:使上层酯中的醇回流回烧瓶中继续参与反应,用笔作记号并加热至回流,不需要控制温度,控制回流速度1~2d/s。

乙酸丁酯的合成与精制实验方案分析

乙酸丁酯的合成与精制实验方案分析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与精制专业实验预习报告实验名称: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及精制实验姓名:学号:联系方式:组员: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乙酸正丁酯的合成与精制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和掌握化工产品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组织全流程实验,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3)学会分析实验流程及实验结果,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二、实验原理乙酸正丁酯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具有比乙酸戊酯略小的水果香味。

它可与醇,酮,酯和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混溶。

特别是当它预先与活性溶剂或是惰性溶液混和时是硝化纤维素和纤维素醚的一种溶剂。

天然品存在于苹果、香蕉、樱桃、葡萄等植物中,易挥发,难溶于水,能溶解油脂莘脑,树胶,松香等,有麻醉作用,有刺激性[1]。

乙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涂料、制革、制药等工业。

它是化工、医药等行业的主要溶剂之一,是清漆、人造革等的良好溶剂,还可用于部分化妆品、添加剂、防腐防霉剂等合成中,用以调配食用香精,也可用做日化香精及酒用香精。

因此,乙酸正丁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现代工业中多采用间歇法,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生产,但此法存在着以下缺点:1) 由于浓硫酸有强脱水性和氧化性,可能产生乙醚、乙烯等副产物,同时可能由于局部过热出现碳化,影响产品的分离;2) 硫酸腐蚀性强,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3) 反应后的产品要经过多次碱洗、水洗才能出去硫酸等杂质,后处理复杂,产生的废水多,污染环境,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压力。

随着人们充分利用资源、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完善,用环境友好催化剂替代浓硫酸催化合成酯类化合物已成为探索方向。

对于乙酸正丁酯合成实验方案的改进中,绝大多数还是以酸、醇为原料的,只是所采用的催化剂不同而已,但是大多数均为固体酸。

先将所查到的文献的部分方案简要叙述如下:①蔡新安[2]等人利用廉价易得的硫酸氢钾催化剂来制备乙酸正丁酯,酯化产率较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后处理简单,效果良好。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实验原理为提高产品收率,一般采用以下措施:1、使某一反应物过量;2、在反应中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3、使用特殊催化剂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在实验室中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

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

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

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仪器、试剂与装置仪器蒸馏装置玻璃磨口仪器、球形冷凝管、分水器、圆底烧瓶(50ml)、温度计(150℃)、锥形瓶(50ml)、烧杯(400ml)、电热套、分液漏斗、量筒(10ml、50ml)、电热套、铁架台、铁夹及十字头、铁圈、橡胶水管、天平试剂正丁醇(11.5ml)、冰醋酸(7.2ml)、浓硫酸、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冰块、沸石、甘油、pH试纸装置实验步骤1、50 mL圆底烧瓶中,加11.5 mL (0.125 mol) 正丁醇, 7.2 mL冰醋酸(0.125 mol) 和3~4d浓H2SO4(催化反应), 混匀,加2颗沸石。

2、接上回流冷凝管和分水器。

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少量水至略低于支管口(约为1~2 cm),目的:使上层酯中的醇回流回烧瓶中继续参与反应,用笔作记号并加热至回流,不需要控制温度,控制回流速度1~2d/s。

3、反应一段时间后,把水分出并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的高度。

4、大约40 min后,不再有水生成 (即液面不再上升),即表示完成反应。

5、停止加热,记录分出的水量。

6、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到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水洗涤,并除去下层水层(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有机相继续用10 mL 10%Na2CO3 洗涤至中性(除去硫酸);上层有机相再用10 mL 的水洗涤除去溶于酯中的少量无机盐,最后将有机层到入小锥形瓶中,用无水可硫酸镁干燥。

常见的合成实验报告(3篇)

常见的合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原料的称量、反应液的配制、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等。

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选取了以下四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1. 乙酸正丁酯2. 阿司匹林3. 磺胺醋酰钠4. 己二酸这些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分别如下:1. 乙酸正丁酯:通过酯化反应,将乙酸与正丁醇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生成。

2. 阿司匹林:以水杨酸为原料,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3. 磺胺醋酰钠:通过磺胺类药物的乙酰化反应和成盐反应,合成磺胺醋酰钠。

4. 己二酸:以环己醇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通过氧化反应制备己二酸。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温度计、量筒、烧杯、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等。

2. 试剂:乙酸、正丁醇、硫酸、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氢氧化钠、环己醇、高锰酸钾等。

四、实验步骤1.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1. 将乙酸和正丁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硫酸作为催化剂。

2. 将混合液加热至回流,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

3. 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进行分液。

4. 将有机层分离出来,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乙酸正丁酯。

2. 阿司匹林的合成1. 将水杨酸和乙酸酐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2. 将混合液加热至回流,控制反应温度在80-85℃。

3. 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进行抽滤。

4. 将滤液用冰水浴冷却,析出固体,抽滤,用适量乙醇洗涤,得到阿司匹林。

3.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1. 将磺胺和乙酸酐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催化剂。

2. 将混合液加热至回流,控制反应温度在50-55℃。

3. 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进行抽滤。

4. 将滤液用浓盐酸调pH至7-8,冷却后析出固体,抽滤,用适量冰水洗涤,得到磺胺醋酰钠。

论文:不同催化剂对合成乙酸正丁酯的效果比较

论文:不同催化剂对合成乙酸正丁酯的效果比较

不同催化剂对合成乙酸正丁酯的效果比较摘要:由于酯化反应速率较慢,为了使反应能快速进行,所以使用催化剂进行催化。

本实验是使用不同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然后根据合成的乙酸正丁酯的产量对不同催化剂的效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催化剂乙酸正丁酯前言:乙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染料、香料等的重要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涂料、制革、香料、医药等工业,传统旳酯化方法是用浓硫酸做催化剂进行酯化。

但在酯化反应条件下,硫酸同时具有酯化、脱水和氧化作用,导致一系列副反应的发生,使反应生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少量醚、硫酸酯、不饱和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等。

作为催化剂的硫酸要经过碱中和、水洗除去。

选择性差,产品质量不好,设备腐蚀严重,同时产生大量废液,污染环境。

因此国内外探讨了一些新型催化剂。

本文就是对浓硫酸、十二水合硫酸铁氨、一水合硫酸氢钠、对甲苯磺酸、六水合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探讨不同催化剂对合成乙酸正丁酯效果的影响。

实验部分1.1实验原理乙酸正丁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可燃性液体,可用作食用香料,也可作清漆、人造革、塑料等的溶剂。

乙酸正丁酯具有比乙酸戊酯略小的水果香味,它可与醇,酮,酯和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互溶。

天然的乙酸正丁酯主要存在于苹果、香蕉、樱桃、葡萄等植物中,易挥发,难溶于水,能溶解油脂莘脑,树胶,松香等,有麻醉作用,有刺激性,其比重为d4200. 8825,折光率n D20为1.3941,沸点为126.1。

目前工业上通常以浓硫酸作催化剂,由乙酸与正丁醇直接酯化来合成乙酸正丁酯,该方法存在腐蚀设备、副产品多、后处理繁琐、容易污染环境、产率低等缺点。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提高,利用其它催化剂代替硫酸催化乙酸正丁酯成为必然趋势。

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在合成乙酸正丁酯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

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催化剂有:FeCl3•6H2O、对甲苯磺酸、浓硫酸、磷钨酸铋、硫酸氢钠、SnCl4•5H2O纳米无机氧化物、四水氯化锰、三氯化铝、十二水合硫酸铁铵、氨基磺酸、磷酸二氢钠、硫酸钛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乙酸正丁酯;催化剂;合成;比较
乙酸正丁酯是无色带香味的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良好的芳香矫味剂、萃取剂、着香剂、有机溶剂、色谱分析溶剂。天然品存在于苹果、香蕉、樱桃、葡萄、番茄、白兰地、可可豆等中,是允许使用的天然等同食用香料。大量用于配制香蕉、梨、菠萝、杏、桃及草莓、浆果等型香精。。其分子式为C6H10O2,分子量111.16,比重0.8824,折光率1.3964(15℃),沸点126.5℃。
虽然目前工业上仍主要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但是,其中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腐蚀设备、副产品多、后处理繁琐、容易污染环境、产率低等。进入21世纪后,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对绿色、环保、节能化剂在现代工业化大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种合适的催化剂会影响到一整个行业。因此,可以预见,各种新型催化剂将会很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参考文献:
[1]杜志伦,刘传芳.无机盐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
[2]卢泽楷,朱万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J ] .有机化学, 2000 , 20 (5)
[3]黄科林,黄焕生.无机盐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2,23(2):3—5
目前工业上通常以浓硫酸作催化剂,由乙酸与正丁醇直接酯化来合成乙酸正丁酯。硫酸虽然活性较高、价廉,但以其为催化剂合成酯,但存在以下缺点:(1)在酯化反应条件下,硫酸同时具有酯化、脱水和氧化作用,导致一系列副反应的发生,使反应生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少量醚、硫酸酯、不饱和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等,给产品精制和回收带来困难,且对于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用香料是非常不利的;(2)作为催化剂的硫酸要经过碱中和、水洗除去,工艺复杂,产品和未反应原料损失,并产生大量的废液,污染环境;(3)硫酸腐蚀设备,产率低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现在已经逐渐开发出一些更加安全环保及高效的催化剂,下面就课堂实验以及一些其他催化剂下的反应情况做简单的比较。
综上所述,乙酸正丁酯的催化合成已经研发出很多种绿色清洁高效的催化剂,虽然各种催化剂仍需一定的改善,如制备固体超强酸的工艺有待进一步简化,杂多酸均相催化导致催化剂回收困难,有些无机盐重复性较差等缺点,但多数催化剂可解决传统催化剂浓硫酸所引起的弊端,而且多数催化剂可使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为工业化应用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3、实验结果
实验测得最终产物为9.89g,产率为68%,换算到20°C下折光率为1.3940.可见反应得到的产物纯度尚可,但产率并不高,对于工业应用该产率偏低,且在大规模反应时,加入的浓硫酸也增多,则致使副反应发生的几率更大。因此寻求其他合适的催化剂便非常重要,对其基本要求即绿色安全且高效。
(2)无机盐催化剂
(1)浓硫酸催化剂
在课堂实验中,使用少量浓硫酸做催化剂。以此为例。
1、仪器及试剂
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温度计、分液漏斗、锥形瓶、梨形瓶、蒸馏头、阿贝折光仪;冰醋酸、正丁醇、浓硫酸、10%碳酸钠、无水硫酸镁。
2、实验步骤
在干燥50ml原地烧瓶中,加入11.5ml正丁醇和7.5ml冰醋酸(两者物质的量皆为0.125mol),再加入3-4滴浓硫酸,混合均匀后投入沸石安装好反应装置,在分水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加热回流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去一段水,保持原有高度,反应40min后记录出水量,分水器中加水将油层排入反应瓶,再都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ml水洗涤,分去水层后,脂层用10ml 10%碳酸钠洗涤直至呈微碱性,分去水层后用10ml水洗涤至中性,干燥脂层。再将干燥后的产物倒入梨形瓶,加入沸石,加热蒸馏,收集124°C-125°C的馏分。再用阿贝折光仪测定其折光率。
1、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酸性比100 %硫酸强,具有耐高温、用量少、重复性好、易再生、后处理简单、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剂。该类催化剂主要成分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比表面积较大,其活性位可能是一种含Fe、Zr、Si、SO42 -成分的复合结构。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0. 125 mol正丁醇与0. 125 mol乙酸反应,带水剂苯10 mL ,反应温度93℃,催化剂用量1 g ,回流2 h ,乙酸转化率98. 17 % ,酯收率94. 28 % ,酯选择性96. 04 %。此外还有多种此类固体酸,反应时间短,催化效率高是其共同优点。但目前固体酸的制备工艺稍显复杂,仍有待简化。
在酯化反应中,杂多酸已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由于是均相反应,催化剂回收困难,能耗较高,杂多酸损失较大。因此,将杂多酸负载于载体上,实现反应多相化,解决催化剂回收问题。以负载12 -钨磷酸为催化剂,丁烯- 1和乙酸为原料合成乙酸丁酯,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解决该类催化剂回收利用,否则一次性使用过于耗费资源。
(3)一些其他催化剂
随着人们充分利用资源、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完善,用环境友好催化剂替代浓硫酸催化合成酯类化合物已成为探索方向。因此,发现了许多有效的酯化催化剂,其中一些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除了上述的无机盐催化剂,还有很多种新型催化剂已经面世。以下就简述两种类型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和杂多酸催化。
[4]俞善信,许东芳,李曙东.氯化铁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J].精细石油化工,1997,3(3):39—4
[5]何节玉,廖德仲,毛立新. 乙酸丁酯催化合成研究.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6]宁满霞,结晶三氯化铝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2,10(1):26-29;.
[7]王俏,刘晓岭·精细石油化工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9-50
3、实验结果
用中和滴定法分别分析有机相中乙酸含量,并计算酯化率,为确定在无机盐的催化下是否有副反应发生,在反应结束后从有机相中取出一部分,经气相色谱仪定性分析,除含水、乙酸、正丁醇和乙酸正丁酯外,未检出其它副产物。收集到的无色透明的乙酸正丁酯液体折光率1.3943,与文献值相符合(文献值为1.3941)。以0.1mol冰乙酸和0.15mol正丁醇作为反应体系(n醇:n酸=1.5:1)保持回流时间为2.Oh,考察不同催化剂用量对乙酸正丁酯产率的影响,如表1(引自参考文献1)所列。
2、杂多酸催化
杂多酸是由两种以上无机含氧酸缩合而成的多元酸。不仅具有多元酸和多电子还原能力,而且其酸性和氢化还原性可通过改变组成元素在较宽的范围内系统地调节。对许多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具有不挥发、对热稳定和污染小等优点,对设备无腐蚀,三废排放少,再生速度快。磷钼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酸丁酯时,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短,不腐蚀设备,三废排放少,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1. 3 ,乙酸用量0. 125 mol ,催化剂用量1. 0 g ,反应时间2 h ,带水剂甲苯7 mL ,酯收率97. 9 %。
乙酸正丁酯的催化合成比较
摘要:课堂实验中采用浓硫酸做催化剂,使用分水装置,本人实验产率为68%,一般在68%-76%,综合产率并不高。且在工业生产应用中,倘若用浓硫酸做催化剂,酯化时常伴有氧化、碳化等一系列副反应发生,造成产品纯度低,并且浓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还会产生大量的含硫酸废水导致环境污染。查阅文献,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并与课堂中实验对比。
查阅该酯化反应使用无机盐催化剂相关文献得:
1、仪器与试剂
标准磨口有机制备仪器一套(半微量有机制备仪,天长市千秋玻璃仪器厂),阿贝折光仪,调温电热套(ZDHw型100ml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红外光谱仪,超级恒温水浴槽,温度计,滴定管。正丁醇(分析纯淮南市化学试剂厂),冰乙酸(分析纯开封化学试剂总厂),FeC1.6H2O、Fe(SO)3·7H2O、CuCl2.2H2O、NaHSO4.H2O、TiSO4、AlCl3.6H 2O、FeSO4·7H2O、ZnSO4 · 7H2O、SnCl4·5H2O、CuSO4·5H2O、MgSO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乙醇K0H溶液,酚酞。
2、实验步骤
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及带分水器的三口烧瓶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冰乙酸、正丁醇、沸石及一定量的无机盐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102℃~11O℃加热回流,在分水器中出现水滴时开始记时。回流反应至分水器中水量不再增加时即为反应完毕,停止加热。酯化率的测定按GB1668—81的方法进行。在反应前后各吸取反应液0.5mL于100mL的锥形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约10mL,加入2~3滴2的酚酞指示剂,用已标定的0.1mol/L氢氧化钾一乙醇溶液滴定至刚出现粉红色并半分钟内不褪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体积,并按下式计算丁酸的酯化率。酯化率=(Vo-V )/Vo×100%式中,V。为反应前滴定消耗KOH乙醇溶液的体积,V为反应后滴定消耗KOH乙醇溶液的体积。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滤去催化剂,滤液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至中性,依次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钙水溶液洗涤分液,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馏收集120~126℃范围内的馏分,即得到无色透明的乙酸正丁酯液体。
由表1数据表明,有些催化剂较小的用量时即可得到较高的酯化率,但催化剂用量过高时酯化率反而下降。原因可能是副反应随催化剂用量增多而加剧,故酯化率降低,也有一些是随催化剂用量增加酯化率增加,但增加不再明显。但可看出基本上催化效率都比较高,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且副反应不明显,得到产物较好,生产工艺简单,无毒副产品生成,催化效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