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设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班级:学号:姓名: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1设计目的掌握IP地址的分类,准确理解子网、掩码的概念,确切地明了IP地址的合法格式。

并判断该地址是否属于一个给定的子网。

1.2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有利于逻辑思维的锻炼程序设计是公认的、最能直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之一。

即使一个简单的程序,从任务分析、确定算法、界面布局、编写代码到调试运行,整个过程学生都需要有条理地构思,这中间有猜测设想、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训练,也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预测目标等能力的培养。

3、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程序设计中,我们可以解决其它学科有关问题,也利用其它课程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信息技术中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中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4、有利于治学态度的培养。

程序设计中,语句的语法和常量变量的定义都有严格的要求,有时输了一个中文标点、打错了一个字母,编译就不通过,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程序设计初学阶段,学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可能要通过几次乃至十多次的反复修改、调试,才能成功,但这种现象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慢慢改观。

这当中就有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在掌握IP地址的表示方法以及子网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并以计算机网络中关于IP地址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石,运用C/C++语言按如下要求完成程序。

1.在判断一个IP地址合法性时要自行编写代码,不要使用任何inet函数2.命令行格式:ip_test subnet/mask ip_addr其中,ip_test为程序名;subnet为子网号;mask是一个整型数值,代表子网掩码连续1的个数;ip_addr表示要测试的IP地址。

比如说,要测试的IP地址为202.113.16.10,子网号码是202.113.16.0,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则命令行为ip_test202.113.16.0/24 202.113.16.1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计XXX姓名: XXX学号: XXXXXXXXX小组成员:姓名名、姓名名、姓名、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一、具体设计任务(1)题目: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与实现(2)任务:某高校现有两个地理位置分离的分校区,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2000多个,现准备通过科教网接入因特网,但从科教网只申请到4个C类网络(222.191.1.0——222.191.4.0),为了安全,要求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在同一广播域。

同时,学校有若干台应用服务器,同时对内和对外提供Web等网络服务。

(3)要求:(1)分析以上情况,结合实验室条件,完成需求分析;(2)列出所需设备,设计完成网络拓扑结构图;(3)在实验环境下完成设备的具体配置;(4)调试验证。

二、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1)相关理论:●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网络地址转换NA T(静态NA T配置、动态NA T配置及端口多路复用PAT);●路由表的配置(回址路由和默认路由);●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2)基本思路:●虚拟局域网VLAN[1]主要为了解决交换机在进行局域网互连时无法限制广播的问题。

这种技术可以把一个LAN划分成多个逻辑的LAN——VLAN,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内的主机间通信就和在一个LAN内一样,而VLAN间则不能直接互通。

所以通过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可以很好地达到把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分在不同的广播域。

这样,广播报文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使得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能直接通信。

所以,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不但增强了局域网的安全性,同时也灵活于构建虚拟工作组,用VLAN可以划分不同的用户到不同的工作组,同一工作组的用户也不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物理范围,所以也很好解决了该高校有两个地理位置分离的分校区的问题,使得网络构建和维护更方便灵活。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校园网的组建与应用摘要:本文针对实验室的设备环境,对校园网的组网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模拟,并最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网方案。

实验中我们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组网基础设备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关于路由器,我们实现了本地基本配置,并分别使用路由器的串口和以太网口实现了不同网段的网络互联,对路由器静态及动态路由机制进行了探究。

关于交换机,我们实现了VLAN的划分以及不同VLAN间的相互通信,对广播风暴现象的产生原理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特定的实验。

综合两者的功能,我们对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改进。

最后通过实验和模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建方案。

在此方案中,我们在实现了网络互通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IP地址的划分,IP地址利用DHCP进行自动分配。

并根据模拟实际,对不同的主机进行VLAN划分,同时保证不同VLAN间的相互访问与特定VLAN的保护与单向访问。

同时构建内部防火墙保证校园网与外部的安全访问。

构建了完整可靠的网络之后,依据校园网的功能和服务需求,我们搭建了FTP服务器,用于提供基础的网络服务。

限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方案并不是完全能够适用于现实的。

但是,通过实验使我们对校园网乃至更大的网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目录一、前言随着信息的调整膨胀,全球信息已经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时代。

作为科技先导的教育行业,计算机校园网已是教育进行科研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校园网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国教育科研网投入运营,全国多所高校校园网络开通联网。

随着学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校园网的有无以及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的新的标准之一,此时,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它在促进学习的同时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知识,毫无疑问,这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基于先进的网络平台和其上的应用系统,将极大的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建大型网吧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建大型网吧局域网

M92. 1 68. 5. 2 -3V 1 an 7 v 1 anOO 7。

Switch 6 f a s t E t h ernet0-5∕ 1 "PC8-9 9 2. 1 68. 6. 2-3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oRou t er>ena b le^Rout e rttconfigur e t e r mi n aloEn t e r co n f igurati o n c o mma n ds, one pe r line. En d with C NTL∕Z.R o uter (c o nfig)# i nte r f a ce Seria 1 0 / 0/0 Ro u t er (c o nfi g -if)# n o s hutdo wn^ Router (co n f i g —if) # cl o c k rate 9600sR outer (con f ig — if) # ip a ddres s 192. 1 6 8. 0 . 1 255. 25 5.2 5 5. 0 M R O U ter(config-if)#oRoute r (conf i g-i f )#exi t A R O U ter (config) # int erf ace68. 1. 2-3Via n 3 vlan 0 03 ^Sw i tch 2 fast E t h e rn e t 0-5∕lPC2-3 ol9 2. 168. 2. 2-3VI a n 4 vl a n 0 0 4 o Swi t ch3 fas t Ethernet 0-5/1 PC44 9 2.168.3. 2-3V la n 5 vlanOO 5 对 w i t ch4 fa s tE t her n etO — 5/1。

6-7ol9 2. 16 8 . 4. 2 -3Via n 6 v lanOO 6 OSwitch 5 f a stEth e r net 0 —5/b Se rv rθ—Seria 1 0/0 / 1^Router (c o nf i g -if) # n o s h utdow nRo u t e r (c o nf ig-i f ) #c 1 ock r a te 9 6 0 O Rou t er (config —i f)#ip address 1 9 2. 16 8 . 1, 1 2 55. 255.25 5.0Rou t er ( c o n fig—if) # Ro u t e r (c o nf i g —if) #ex i t R o ut e r ( c onfig)ttin t e r f ace Seria 10/1/068. 1. 2-3Via n 3 vlan 0 03 ^Sw i tch 2 fast E t h e rn e t 0-5∕l PC2-3 ol9 2. 168. 2. 2 -3VI a n 4 vl a n 0 0 4 o Swi t ch3 fas t Ethernet 0-5/1 PC44 9 2.168.3. 2-3V la n 5 vlanOO 5 对w i t ch4 fa s tE t her n etO— 5/1。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实现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名称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学生学院专业班级___ _学号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 _____2010 年 1 月 5 日设计摘要关键词:SOCKET编程,FTPclient/server程序摘要:本课程设计包含了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

文件传送是各种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基本功能,文件传送协议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按照客户/服务器的模式进行工作,提供交互式的访问,是INTERNET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TCP/IP 网络体系结构之上,使用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client.c)和服务器程序(server.c),实现下述命令功能:get , put, pwd, dir, cd, ?, quit 等,利用了已有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

本设计包括了具体设计任务,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设计流程图,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实验运行结果,核心程序,个人体会及建议等。

目录1、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181. 1 具体设计任务----------------------------------------------18 1.2 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181.2.1基本思路-------------------------------------------------182.2.2 相关理论--------------------------------------------18 1.3设计流程图------------------------------------------------191.4实验运行情况----------------------------------------------191.5 核心程序--------------------------------------------------222.5.1 服务器(sever)程序---------------------------------222.5.2 客户(client)程序----------------------------------291.6心得体会-----------------------------------------------------------------------------37参考文献--------------------------------------------------------382、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2. 1 具体设计任务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建立在TCP/IP 网络体系结构之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中设置一些难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设计中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网络拓扑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2. IP地址规划,要求学生为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和设备规划合理的IP地址,要求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管理的便利性。

3. 网络服务配置,要求学生配置局域网中的基本网络服务,如DHCP服务、DNS服务等,使局域网内的主机能够正常通信和访问互联网。

4. 网络安全设置,要求学生设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等,保障局域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网络故障排除,设计一些故障场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他们的故障排除能力。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施步骤、配置截图等内容。

2. 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配置和实验,完成设计要求。

3. 问题解答,学生需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

五、设计评价。

1. 设计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报告是否完整、清晰、符合要求。

2. 实际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价,评价学生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和总结是否合理、深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软件学院学院软件工程06级专业软件测试2 班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 2008 年12 月29 日起至 2009 年 1 月 3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创新大楼405有线网络实验室。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深入理解TCP/IP参考模型,掌握各种网络工程技术和网络规划与设计,初步掌握综合布线技术、高速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接入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初步掌握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基本要求:(1)熟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使用;(2)掌握网络规划与设计,掌握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3)初步掌握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1)理论设计部分以课程设计论文的形式提交,格式必须按照课程设计论文标准格式进行书写和装订。

(2)课程设计报告(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设计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3)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考勤与学习态度:20分(2)理论理解与课程设计报告论文:40分;(3)动手操作与实验设计:20分;(4)设计论文答辩:20分。

4)参考文献:(1)《计算机网络》(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熊桂喜王小虎译(2)(3)http://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4学时):选择设计题目、了解设计目的要求、查阅相关理论资料2.设计阶段(4学时):设计方案选型3.实验阶段(4学时):按预先设计的方案在实验室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4.撰写课程设计论文阶段(8学时):总结课程设计任务和设计步骤,撰写课程设计论文学生签名:2009 年 1 月 3 日6)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具体要求: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1)考勤与学习态度(20分):优()、良()、中()、一般()、差();(2)理论理解与课程设计报告论文(40分):优()、良()、中()、一般()、差();(3)动手操作与实验设计(20分):优()、良()、中()、一般()、差();(4)设计论文答辩(20分):优()、良()、中()、一般()、差();(5)格式规范性及考勤是否降等级:是()、否()评阅人:职称:2009 年1 月日目录一浅析winsock编程技术 (1)二分析程序功能及相关网络协议 (1)三程序流程图及设计方案 (2)四基于TCP的聊天室程序详细设计 (3)五测试结果 (10)六小结 (12)参考文献 (13)一浅析winsock编程技术Windows下网络编程的规范-Windows Sockets是Windows下得到广泛应用的、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编程接口,现在已成为Windows网络编程的事实上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需要修改的属性只有两个,“Caption”项和“ID”项,前者表示按钮文本,后者 是按钮 ID,就像是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是唯一的。
其余常用属性: 1、Disabled:使能,为真(true)表示按钮可以按下,为假(false)表示按钮为灰,不能操 作 2、Visible:可见,为真表示按钮可见,为假表示按钮不可见 3、Multiline:多行,为真表示按钮文本可以多行显示,为假表示按钮文本不可换行显 示 说明:对于只有真假两种选项的属性,可以双击属性名称进行切换"true"或"false"。选中 属性名称,在属性页最下方都会有属性说明。 说明: 1、变量名一般以"m_"开头,后面部分为按钮功能的说明,这样方便记忆和识别; 2、按钮只有控件型的变量; 3、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添加一定的注释。
5. 编辑框
编辑框(Edit Control)作为对话框中常用的控件之一,常用来输入文本或者显示文本, 比如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当前数据的显示等等都少不了编辑框。 (1)从工具箱中找到编辑框(Edit Control),拖动到对话框中。 (2)首先选中任意一个编辑框,看看编辑框都有哪些属性,其中常用到属性有:
5
(5)应用程序创建完了,程序开始运行了,于是进入消息循环,windows 程序的事件都是
消息驱动 的,每产生一个消息就触发一个响应事件,消息和事件通过消息映射
DECLARE_MESSAGE_MAP()联系在一起。 默认包含三个消息:
ON_WM_SYSCOMMAND() //响应控制指令
ON_WM_PAINT()
8
成绩:
2015-2016 学年第 2 学期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DAY2:题目:SOCKET 编程
学院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教师姓名:
2016 年 7 月
1
1. Socket 简介
80 年代初,美国政府的高级研究工程机构(ARPA)给加利福尼亚大学 Berkeley 分校提 供了资金,让他们在 UNIX 操作系统下实现 TCP/IP 协议。在这个项目中,研究人员为 TCP/IP 网络通信开发了一个 API(应用程序接口)。这个 API 称为 Socket 接口(套接字)。今天, SOCKET 接口是 TCP/IP 网络最为通用的 API,也是在 INTERNET 上进行应用开发最为通用的 API。
DECLARE_MESSAGE_MAP()
// 消息映射的声明
三个消息在前一经验已经介绍过,构造函数自然是创建对话框时自动调用, DoDataExchange
函数用于存放各类控件的变量信息,OnInitDialog 用来初始化对话框。
(3) 打开源文件可以看到各个函数的定义,“关于”对话框类的成员函数和消息映射也在 这里,不多述。先讲述构造函数 CDemoDlg(),通过类向导生成的自定义变量或者控件的关 联变量都会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一个值,不过开发者也可以直接在头文件定义变量,并手动 在构造函数中添加初始化语句。 所以说,构造函数是个赋初值的好地方。 (4) 再来看 DoDataExchange 函数,在对话框中添加新的控件并通过类向导定义了相关变 量后,都会在这个用于数据交换的函数中说明,添加变量的最大最小值也会在这里体现。 (5) 下面是消息映射,定义了所有消息的来源和处理函数,对于自定义消息或者某些无法 通过类向导完成的消息,可以手动在这里添加映射关系,并在别处添加对应的处理函数。 (6) 初始化函数 OnInitDialog,默认用来设置图标和菜单,很多时候有些操作需要在启动 对话框前就做好,比如说某些控件的初始状态(按钮是否可视、是否可操作),这些初始化 的设置都可以在 OnInitDialog 函数中添加,最 好 在提示语“// TODO: 在此添加额外的初 始化代码”的下面添加。 (7) 系统指令响应函数 OnSysCommand,默认处理窗口最小化和最大化指令等,并会根 据是否选中“关于”决定是否弹出“关于”对话框。这个函数一般不需要修改。 (8) 绘图消息响应函数 OnPaint 用于绘制窗口和图标,其中 CRect 是个存储窗口大小的
90 年代初,由 Microsoft 联合了其他几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一套 WINDOWS 下的网络编程 接口,即 WindowsSockets 规范。它是 BerkeleySockets 的重要扩充,主要是增加了一些异 步函数,并增加了符合 Windows 消息驱动特性的网络事件异步选择机制。WINDOWSSOCKETS 规范是一套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 Windows 下的网络编程接口。从 1991 年的 1.0 版到 1995 年的 2.0.8 版,经过不断完善并在 Intel、Microsoft、Sun、SGI、Informix、Novell 等公 司的全力支持下,已成为 Windows 网络编程的事实上的标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的 WINDOWSSOKCETS 规范主要有 1.1 版和 2.0 版。两者的最重要区别是 1.1 版只支持 TCP/IP 协 议,而 2.0 版可以支持多协议。2.0 版有良好的向后兼容性,任何使用 1.1 版的源代码,二 进制文件,应用程序都可以不加修改地在 2.0 规范下使用。
//响应绘图消息,用于刷新窗口
ON_WM_QUERYDRAGICON() //当用户拖动最小化窗口时取得光标
(6)当用户关闭应用程序时,会发送一个 WM_CLOSE 消息,程序响应后结束程序,如何 在点击关闭时需要弹出其他对话框(比如用于提示保存),可以通过类向导添加 WM_CLOSE 消息处理函数,变添加相关处理程序,比如: void CDemoDlg::OnClose() {
SOCKET 实际在计算机中提供了一个通信端口,可以通过这个端口与任何一个具有 SOCKET 接口的计算机通信。应用程序在网络上传输,接收的信息都通过这个 SOCKET 接口来 实现。在应用开发中就像使用文件句柄一样,可以对 SOCKET 句柄进行读,写操作。
Socket 可以支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它会定义一种称为套接字的变量,发送数据时首 先创建套接字,然后使用该套接字的 sendto 等方法对准某个 IP/端口进行数据发送;接收 端也首先创建套接字,然后将该套接字绑定到一个 IP/端口上,所有发向此端口的数据会被 该套接字的 recv 等函数读出。如同读出文件中的数据一样。
6
// 生成的消息映射函数
virtual BOOL OnInitDialog();
afx_msg void OnSysCommand(UINT nID, LPARAM lParam);
afx_msg void OnPaint();
afx_msg HCURSOR OnQueryDragIcon();
Multiline:多行,表示内容可以多行显示,一般记录性的编辑框需要多行; Password:密码,表示文本以密码形式呈现,一般用来输出密码; Read only:只读,表示文本内容只能读不能写; Number:数字,表示只能输入数字; Lowercase:小写,所有字母全部自动转换为小写显示; Uppercase:大写,所有字母全部自动转换为大写显示; Horizontal scroll:水平滚动条,需要先选中 Multiline 属性; Vertical scroll:垂直滚动条,需要先选中 Multiline 属性;
(3)进入应用程序向导,一开始会给出默认的项目配置,点击“下一步”即可。
2
(4)选择“基于对话框”,MFC 可以选择在静态库中使用,或者在共享 DLL 中使用。一般 选择共享使用就行,静态库中使用会把所有用到的 dll 集成到 exe 文件中,最终生成的文 件一般可以直接使用,但占用更大空间。
(5)选择主框架样式,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添加最小化框、最大化框。如果觉得没必要“关 于”对话框也可以去掉,对话框标题一般不需要更改。
3
(6)高级功能一般默认即可,但如果用不上“ActiveX 控件”可以去掉勾选;如果需要涉及 网络编程就把“windows 套接字”选上。不过没选上也不要紧,在程序中可以自己添加部 分代码导入套接字。
(7)最后是自动生成的两个类的头文件和源文件名称,可以修改基类,但一般不用改,默 认完成就行。至此,一个基于对话框的 MFC 项目就创建好了。
if (MessageBox(_T("确定退出吗"), _T("提示"), MB_YESNO|MB_ICONWARNING) == IDNO) return;
CDialogEx::OnClose(); } (7)这样,一个应用程序通过定义,初始化,由 winmain 开始,注册、创建、显示窗口, 消息响应,程序终止 完成了他的运行周期。
4. 按钮的使用
按钮(Button)可以说是对话框中最常用的控件之一,也是人机交互中必不可少的控件 之一。许多事件都是通过按钮按下来触发的。 (1)在工具箱中找到对话框,按钮名称是 Button。把对话框原有的按钮和静态文本删除, 从工具箱中添加两个按钮到对话框中。 (2)选中任意一个按钮,在属性页中可以查看按钮的所有属性。
3. 对话框类
(1)首先看看对话框类的继承关系,新建的项目类派生于 CDialogEx 类,CDialogEx 在 CDialog 类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而 CDialog 派生于窗口类 CWnd,说明对话框也属于一种窗口。这 样对于对话框类的继承关系就有了一定了解。 (2) 打开项目的头文件,最上面的#pragma once 表示后面的头文件只编译一次;默认生成 的函数有: CDemoDlg(CWnd* pParent = NULL); // 标准构造函数 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支持
(3) 接下来程序会调用 winmain 函数,这个在项目文件中找不到,但可以在 VS2013 的安 装路径下找到,其函数声明为: int AFXAPI AfxWinMain(HINSTANCE hInstance, HINSTANCE hPrevInstance,_In_ LPTSTR lpCmdLine, int nCmdShow); (4) 调用完 winmain 后,就通过 InitInstance()函数初始化窗口,包括注册、创建和显示对 话框,InitInstance 函数是 CDemoApp 类中除构造函数以外唯一的成员函数。 一般不需要修 改这部分程序,但有些时候可以添加部分代码,比如需要创建多个对话框时,刚启动时弹出 的对话框(比如用于登录)不是主对话框,就可以在这个函数里创建主对话框之前调用登录 对话框,这样就可以设置启动时的默认对话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