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上册政治生活与哲学阶段质检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政治生活与哲学阶段质检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政治生活与哲学阶段质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解析:本题考查生活需要哲学的原因。

哲学并不等同于科学,A中的“科学”应为“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把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但不一定是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B错误。

哲学也不等于生活,D错误。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生活需要哲学”可知正确答案为C。

答案:C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的产生,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选C。

A、D为错误选项,B项主要说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与材料不符。

答案:C3.“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悲观主义D.教条主义解析:“接受自己的长相”,即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

答案:B4.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以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这说明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关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解析:任何哲学都源于生活,也有其理论来源,都是对已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见A、C、D项表述均有误,应选B。

高二年级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检测试卷

高二年级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检测试卷

高二年级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检测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I、试卷II和答题卷。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6页,有二大题,3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I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朱熹说:“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

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据此回答下列1~2题。

1.朱熹对“理”与“气”的论述反映了他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认识,在朱熹看来思维与存在关系是A.存在是本原,思维是派生B.思维是本原,存在是派生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D.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2.朱熹这种观点是A.唯物主义思想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C.形而上学思想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党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十七大报告中有很多新观点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据此回答下列3~6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这是因为①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②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④哲学社会科学能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哲学上看,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5.党的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词之变表明①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③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余昌瑚2012.3.22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都有四个选项,从中选出相对来说最佳的一项,24×2分=48分)1.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中写着这样一句话: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B.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C.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都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C.都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D.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4.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也有人认为人定胜天,面对困难积极进取。

生活中之所以有不同的处世方法是因为( )A.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心主义世界观总是相互矛盾的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同的世界观,就有不同的方法论C.有些人有世界观,而另外一些人没有世界观D.不懂哲学的人,他的态度一定很消极5.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生活中,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

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7.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曾经感慨:“《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十一年级-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十一年级-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关键字】道路、方法、条件、空间、领域、认识、问题、战略、体制、机制、大力、充分、整体、持续、统一、发展、建设、建立、提出、研究、规律、特点、安全、稳定、情绪、意识、思想、力量、成果、根本、精神、基础、需要、环境、体系、制度、方式、作用、标准、规模、结构、主体、任务、反映、关系、检验、分析、把握、制约、尊重、丰富、坚持、引导、指导、帮助、发挥、改革、实现、实施、新成果、中心、核心、实践性、时代性十一年级-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卷上。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1. 下列关于哲学和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5.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不可分割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高二学生哲学与生活月考试卷

高二学生哲学与生活月考试卷

内中职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试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歪曲的反映。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2.马克思主义实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遗产,特别实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它的不断创新也是在广泛吸收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

上述事实说明()A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B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C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3.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4.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②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④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①③B②③C ①②D③④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C认为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6.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与物质与意识决定谁的问题A①③B①④ C②④ D②③7.有人说“市场瞬息万变,变化莫测,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是徒劳的。

”一下对此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②认为市场的变化不具有规律性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属于不可知论A①④B①②C ②③D③④8.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思想品德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重点理论测试题

思想品德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重点理论测试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重点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不是B、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D、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解题思路:答案D。

A项说的是说的是区别。

B、C两项说法错误。

有D项指明了二者的关系。

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解题思路:A项说法错误,哲学并不是都是科学的。

B项说的不是哲学,而是方法论。

D项不够全面,只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解题思路:A项说法错误,不是辩证关系。

B、C只是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

答案是D4、世界皆是神的意志。

这一观点属于()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观点解题思路:答案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解题思路:答案B。

A项任何哲学说法错误。

C项不是决定作用。

D项正确用词不对。

6、“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

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解题思路:答案A,材料中分析可得。

7、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完整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完整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导。

”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27.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

据此回答:28-29题:28.哲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说A.哲学是经济、政治的体现 B.哲学是政治斗争的核心C.哲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D.哲学是思想文化的灵魂29.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意味着①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因素②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③哲学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④哲学是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0.下列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B.哲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C.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D.哲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现了三个统一,其实现的基础和关键是A.阶级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科学性32.下列对邓小平理论认识正确的是A.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D.邓小平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3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④思维和存在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题哲学与生活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题哲学与生活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生活与哲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矛盾分析法 B.两点论、两分法 C.扬弃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3.“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 右图漫画给人的哲学启示是A. 书本是认识的来源B. 尊重知识,尊重权威C.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7.“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8.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人们却常看到龙的形象,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这一情形表明学科网①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③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④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来某种物质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出现的新情况,中国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卷上。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1. 下列关于哲学和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5.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不可分割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8.哲学自产生以来即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9.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10.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这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A.把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的统一起来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始人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1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2.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上述论断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14.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1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16.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17-19题。

1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8.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19.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20-21题。

20.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21.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y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

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据此回答22-24题。

22.“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23.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

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A一切事物都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D.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大气污染24.要使子孙后代不再有今天之忧,就必须()A.坚持以建设为中心B.走可持续发展道路C.正确地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D.按价值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25.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利用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由于A.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B.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偶然性C.作为规律的联系是由外部条件决定的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26.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27.以下所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教师给学生讲课③经济政治体制改革④全国大学生辩论赛⑤第五次人口普查⑥蜘蛛织网,蜜蜂采蜜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28.胡锦涛同志指出:“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排斥、孤立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

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B.离开了历史联系的分析,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C.联系是客观的,人不可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看到这一点就能正确认识事物29.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告诉我们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3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 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 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主观题(本题共2大题,共计40分)31、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32、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

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

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一、单项选择题(60分)二、主观题(40分)26、(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