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

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

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目录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 (1)外汇管理 (2)中国外汇管理制度变革 (2)改革开放前 (2)1978年1993 (2)1994年后 (3)中国的汇率制度 (4)汇率制度的含义 (4)汇率制度分类 (4)汇率制度演变 (4)第一个时期(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4)第二个时期(1952-1980年):实行中央集中计划经济时期 (4)第三个时期(1981-1993年):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 (5)我国汇率制度的实质 (5)外汇管理外汇管理又称外汇管制,是指一个国家为保持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汇的买卖、借贷、转让、收支、国际清偿、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实行一定的限制措施的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汇管理由三个部分组成: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以及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的管理。

其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币的兑换限制。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变革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对外汇实行统收统支,所有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国家,需要外汇则由国家集中分配。

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外汇资金和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管理和经营1978年1993政府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一、改革外汇分配制度,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并且逐渐扩大外汇留成比例;二、建立外汇调剂中心和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对部分外汇供求进行调节,并逐步放开外汇调剂价格:三、从1991年4月9日起,国家改变过去阶段性大幅调整人民币官方汇率的做法,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机制。

1994年后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又进行了重大改革,被IMF誉为“战略性决策”。

主要内容包括:一、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四、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五、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

04年外汇管理制度

04年外汇管理制度

04年外汇管理制度2004年,中国实施了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外汇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2004年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内容及其影响。

一、2004年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主要改革内容1. 外汇市场的改革2004年,中国对外汇市场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外汇市场的一元化管理体制,实行了外汇市场的多元化和自由化。

这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不再受到政府干预,而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也有利于提高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 外汇管制的放松2004年,中国逐步放开了外汇管制,允许个人和企业进行外汇买卖活动,并取消了对一些资金项目的外汇审批制度,简化了外汇管理手续。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外汇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有利于吸引外资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 外汇储备的管理2004年,中国改革了外汇储备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外汇储备的运作与管理,提高了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的金融安全水平,也有利于支持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二、2004年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1. 促进了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2004年,中国对外汇市场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外汇市场的一元化管理体制,实行了外汇市场的多元化和自由化,有利于提高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004年,中国逐步放开了外汇管制,允许个人和企业进行外汇买卖活动,并取消了对一些资金项目的外汇审批制度,简化了外汇管理手续,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 提高了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2004年,中国改革了外汇储备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外汇储备的运作与管理,提高了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有助于提高国家的金融安全水平,支持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三、2004年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启示1. 加强外汇市场的监管2004年,中国取消了外汇市场的一元化管理体制,实行了外汇市场的多元化和自由化,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第 一 套 人 民 币
第 二 套 人 民 币
第 三 套 人 民 币
第 四 套 人 民 币
第 五 套 人 民 币
3、第三个时期:1973----1980年。
特点:①人民币汇率经常变动。②人 民币汇率确定原则由“物价对比法” 改为按“一揽子货币”原则制定。
三.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1.81年----84年的贸易内部结算价。 (1)内容:从81年起,全部进出口贸易均
四.改革的意义: (1)在外汇领域初步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的 市场机制。 (2)加速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有利于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这次改革与其他改革密切联系,相互促 进。
五.近几年对银行结汇的改革
结汇分为强制结汇、限额结汇、意愿结汇。 (一)由1994年的强制结汇在1997年改为
限额结汇. 9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改革
一.人民币汇率的产生 1949年4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
的汇率在天津产生。 1.“物价对比法”是确定人民币对西方国
家货币汇率的基础。 2.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在物价对比法的基础
上,考虑党和国家的政策。
二.人民币汇率的沿革
1.第一个时期:1949---1952年。即国民 经济恢复时期。
售汇
买进
卖出
企业、个人等 挂牌汇率
基本汇率
(4)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的依法经营和服务功能。
(5)对资本项下的外汇收支仍实行计划管理 和审批制度。
(6)禁止外币在境内的计价、结算和流通。 (7)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
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 的宏观调控。 (8)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过渡办法。
央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 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 收盘价,作为下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 的中间价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的方式由事前管理 、 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 间接实可靠 , 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 、 、 保 佣费用 按照 国际常规 和改革顺序 , 国实 现经常项 目可兑换 后 , 一 应继 续 进行 资 本项 目可 兑换 的改 革 。不 过 . 国并 没 中 有急于求成 。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 2 世纪 8 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 O O


近几年 中国外汇管 理体 制改革 的主 要做 法
1 .确立 了对 资本项 目进 行管理 的新方 针 ]9 96年 l 月 实现 了人 民币经 常项 目可兑 换后 , 国外 汇 管理 原则 及 其 内容相 应 发 生 了重 1 中 大 变化 , 即由可兑 换前 的侧重 于外 汇 收支范 围的严 格审批 转 为对交 易真实 性进 行审 核 , 汇管理 外
上, 又进行 了一 系列新的 外汇体制改革 , 并取得 了圆满的效果。本文认为今后 中国外汇管理 体制改革 的主要 方 向将是逐步推进资本项 目可兑换 、 推行 比例结汇彤式的意愿结 制、 建立符合 国际规 范的外汇市场、 大 中国叠 扩 融业的 开放程度 、 完善 国际收支申报悼 示和 法规。确保 中国经济真正融入 国际经济主 1 虎。 关键词 : 中国外汇 管理体制 ; 改革; 研完
6 0美元 .96年提 高到 lO 美 元 .9 7年再 次 提 高 到 20 元 。五是 于 2o 19 OO 19 00美 o 1年初 允 许 中国 境 内居 民从事 B股投 资 , 国 内持 有外 汇 的居民提供 了新 的投 资渠道 。 为 3 .完善外 汇市 场建设 19 4年 4月 4日, 9 设在上 海 的 全 国统 一 的外 汇市 场—— 中 国外 汇 交 易 中 心正 式 运行 , 从此 中 国外 汇市 场 由带 有计划经 济 色彩 的外汇调 剂市 场发展 到符合市 场 经济 要求 的银行 间外 汇市场 的新 阶段 。中 国外 汇交易 中心 以卫 星和地面 通讯 网络 为媒 体 , 过计 算 机 网络 形 成覆 盖 全国 3 通 7 个分 中心 的外汇交 易联 网系统 。各交 易 中心 主体 是银 行 , 各银行 的 交易 员 每 天通 过 网络 进行 结 售 汇头 寸交 易 , 为银行 提供 交易 、 清算 服务 , 证结 售 汇制 度下外 汇 资金在 全 国范 围 内 的合 理 流 保 动 。为 了进一 步完善外 汇市 场建 设 ,9 6年 1 19 2月 2日, 中国颁 布 了《 行 间外 汇市 场 管理 暂 行 银 规定 》就 银行 问外 汇市场 组织 机构 、 员管理 和交 易行 为等作 出规 定 。19 , 会 97年 2月 1 2日, 中国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外汇管理制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外汇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对外汇的监管、管理和调节。

在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主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其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

外汇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起初是非常严格的,这主要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国际贸易和投资都受到了限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而这就需要更加开放和自由化的外汇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和调整。

外汇管理制度的现状目前,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相对自由。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人和企业可以自由地进行汇款、汇出汇款和持有外汇,但是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手续。

对于资本项目,中国对外国投资者开放了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和银行间市场等投资渠道,同时还允许注册资本更改、企业重组、并购等行为。

但是,由于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中国仍然需要继续保持谨慎和审慎的态度。

外汇管理制度的特点在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中,一些特点是比较显著的。

首先,中国在加强外汇管理方面充分考虑了市场化的因素,如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等。

其次,对于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中国着重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稳定。

在外汇市场上,干预和调控的方式与手段都是科学的和有效的。

此外,外汇市场上的各种风险被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从而保障了外汇市场的健康和稳定。

外汇管理制度的意义外汇管理制度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外汇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与完善为中国外汇市场的稳定性与健康性保障了良好的条件。

最后,一个好的外汇管理制度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位置与对外影响力。

结语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外汇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外汇管理制度也将会随时调整和变化,以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求。

希望在外汇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中国能够继续加强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规范、监管和管理,积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外汇管理的历史沿革

中国外汇管理的历史沿革
(二)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
在实行外汇留成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了调剂外汇的需要。为此,1980年10月起中国银行开办外汇调剂业务,允许持有留成外汇的单位把多余的外汇额度转让给缺汇的单位。以后调剂外汇的对象和范围逐步扩大,开始时只限于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留成外汇,以后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国外捐赠的外汇和国内居民的外汇。调剂外汇的汇率,原由国家规定在官方汇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幅度,1988年3月放开汇率,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并通过制定“外汇调剂用汇指导序列”对调剂外汇的用途(或外汇市场准入)加以引导,市场调节的作用日益增强。
3、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有效率的外汇市场。从1994年1月1日起,中资企业退出外汇调剂中心,外汇指定银行成为外汇交易的主体。1994年4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连通全国所有分中心,4月4日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正式运营,采用会员制、实行撮合成交集中清算制度,并体现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以调节市场供求,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经过上述改革后,中国取消了所有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的限制,达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要求。1996年12月1日,中国正式宣布接受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至此,中国实行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严格管理、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汇管理体制,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巩固。如1997年再次大幅提高居民个人因私用汇供汇标准,允许部分中资企业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开展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等等。1998年以来,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蔓延深化的背景下,针对逃、套、骗汇和外汇非法交易活动比较突出的情况,在坚持改革开放和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前提下,完善外汇管理法规,加大外汇执法力度,保证守法经营,打击非法资金流动,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和正常的外汇收支秩序,为创造公平、清洁、健康的经营环境,保护企业、个人和外国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做出积极努力。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法》 19 年 1 ,中国首次批 准上海 97 月
只能换购 6 美元 , 96年提高到 10 0 19 00 美元 ,19 年再次提 高到 2O 97 O0美元。 19 99年外汇管理分局 对个^ 因私 用汇 审批权限提高到 5万美元 : 此外 , 还批
准开办个^ 出国留学 购汇预 收保 证金 业务等。 内居 民合理 、 当用i需 求 境 正 仁
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枷 定第八条款基本
吻台 ,受到 了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 的高
度评价 。 近几年,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又
进行 了新 的改革 ,制定 和出台 了一系 列新的举措 ,为 中国经济 发展和对 外 开放作出 了巨大贡献 。本 文试对 近几
是于 19 97年 1 1日起 ,开始 月
进行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 .为企 业提 供规避汇率风险 、降低交易成本 的保
的 9家外资银 行迁址浦 东并经 营^ 民
币业务 。19 年 8月 , 98 中国对外宣 布取 消外 资银行 在中国设立 机构的地域限 制 允 许外资 银行在任何城 市设 立机
共和国外 汇管理条例 》中进行 了明确
维普资讯
《 银行与经济)02年第 1 20 期
维普资讯
‘ 银行与经济)o'年第 1 2o 2 期
近八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韩 继 云
( 中国人 民银行连云港市 中支 江苏 连 云港 220 7 202 )
19 94年初 ,中国加大 了外汇管理 体制改革的力度, 实施了 银行结售汇 制、 汇率并轨 、 建立银行间外 汇交易市 场” 等一 系列 重大改革举措 , 于 19 并 96 年 1 月 取得 阶段性 改 革成果——顺 1 利实现了人民币经 常项 目可兑换 ,与

中国外汇制度

中国外汇制度

中国外汇制度
中国的外汇制度是指中国政府对外汇交易的管理和监管机制。

中国从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渐实行了一系列外
汇制度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国际金融规则。

中国的外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汇管理体制:中国的外汇管理机构为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制定外汇管理政策、管理外汇市场和监管外汇交易。

外汇交易主要由商业银行、外商投资企业、个人和外国机构等主体进行。

2. 外汇交易限制:为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中国对外汇交易实行一些限制政策。

例如,对个人购汇进行限额管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交易设有一定的审批和监管要求。

3. 外汇市场发展:中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两个部分。

银行间市场是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外汇买卖的场所,交易所市场是指上海和深圳的外汇交易所,负责进行人民币兑换外币交易。

4. 外汇储备管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外汇储备主要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管理。

外汇储备主要用于维护汇率稳定、支持国际收支平衡和避免金融风险。

总体来说,中国的外汇制度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的同时,
也逐渐放开了外汇管理,提高了外汇市场的开放程度,使得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汇治理体制改革摘要:为了加快中国外向型经济进展以及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外汇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本文认为今后中国外汇治理体制改革的要紧方向将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和法规。

确保中国经济真正融入国际经济主流。

1994年初,中国加大了外汇治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施了“银行结售汇制、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并于1996年11月取得时期性改革成果——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差不多吻合,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度评价。

近几年,中国外汇治理体制又进行了新的改革,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为中国经济进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近几年中国外汇治理体制改革的要紧做法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治理的新方针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治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治理的方式由事前治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治理的模式。

这确实是讲,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能够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

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接着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

只是,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

鉴于中国仍然是进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进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治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治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治理。

”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治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

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中国外汇治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差不多动身点是为中、外资企业及个人制造一个良好的外汇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进展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

本着这一原则,近几年中国外汇治理当局努力抓了如此几项改革:一是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同意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

二是增加外汇治理的透明度、公开性。

1999年5月28日,中国外汇治理当局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网站,内容包括全部现行外汇治理法规、业务操作指南等。

三是各地外汇治理部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究,开办了“红色通道”、“首问负责制”、“免费咨询电话”等新的服务项目,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在个人因私用汇方面,也在真实性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便捷宽松的方向进展。

1994年个人出境旅游只能换购60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

五是于2001年初同意中国境内居民从事B股投资,为国内持有外汇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3.完善外汇市场建设1994年4月4日,设在上海的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从此中国外汇市场由带有打算经济色彩的外汇调剂市场进展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新时期。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卫星和地面通讯网络为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覆盖全国37个分中心的外汇交易联网系统。

各交易中心主体是银行,各银行的交易员每天通过网络进行结售汇头寸交易,为银行提供交易、清算服务,保证结售汇制度下外汇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淌。

为了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建设,1996年12月2日,中国颁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治理暂行规定》,就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机构、会员治理和交易行为等作出规定。

1997年2月12日,中国又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98年12月1日,中国外汇治理当局宣布取消外汇调剂业务,并相应关闭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全部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均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中,使银行间外汇市场更加统一规范,进一步发挥对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积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

1985年,中国同意在厦门、珠海、深圳、汕头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

1990年,为配合浦东开发,中国批准上海对外资银行开放,1992年,中国批准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等7个都市对外资银行开放。

但总的来看,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较为缓慢。

从1996年起,中国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速度,1996年12月2日,中国同意设在上海浦东、符合规定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同时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暂行治理方法》。

1997年1月,中国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资银行迁址浦东并经营人民币业务。

1998年8月12日,中国又宣布同意深圳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

1999年6月,中国批准25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其中上海19家,深圳6家。

1999年7月17日,中国批准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

从地域范围上,上海扩大到江苏、浙江,深圳扩大到广东、广西和湖南;增加了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借款业务;放宽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同意同一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分行之间自由调拨人民币头寸。

由于中国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 瑁佣繁A艘庾式鹑诨构ぷ鞯乃忱埂?/P>5.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状况及外汇供求状况,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衡量一国经济进展是否正常、外汇储备与外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汇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

1980年,中国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1982年起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为了适应经济进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从1996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国际收支申报制度。

199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原则进行编制公布。

2001年开始按半年期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

至此,中国差不多建立和健全了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宏观监测系统的加强和完善。

6.进一步完善外汇治理法规体系1996年底,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治理当局依照形势进展的需要,对建国以来的外汇治理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1600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47件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1997年1月修改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治理条例》,使外汇治理法规更加系统、规范,符合实际需要。

近几年,中国外汇治理当局又依照经济金融形势进展的需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外汇治理政策法规,为净化外汇环境、打击不法行为、鼓舞出口等作了法律上的铺垫。

这些法规大致能够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善资本项目治理的政策法规。

1997年7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加强资本项目治理,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中国外汇治理当局颁布的重要政策法规有《银行外汇业务治理规定》、《境内外汇帐户治理规定》、《离岸银行业务治理规定》、《经常项目外汇结汇治理方法》、《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等,旨在区分经常项目收支,限制游资的流入,加强对借用外债的宏观调控和及时准确掌握中国外汇外债的统计监测数据。

二类是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淌、保证合法外汇资金需求的法规。

1998年受各种利益驱动,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势头愈演愈烈,扰乱了国内金融秩序。

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外汇治理当局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制订颁布了《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治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狠狠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稳定了中国外汇秩序。

三类是鼓舞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法规。

1998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处于低迷状态,对外筹资能力也受到阻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从1999年初到2000年,中国外汇治理当局独立或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出口收汇考核方法》、《关于简化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治理的外汇通知》、《关于改善外汇担保项目下人民币贷款治理的通知》、《出口收汇核销试行方法奖惩条例》等法规,支持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保证中国国际收支稳定和健康。

二、改革的要紧成效1.抵挡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阻碍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从泰国开始,金融危机专门快席卷马亚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沉重打击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考察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不难发觉这与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不无关系。

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加快经济进展和吸引外资,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放弃对资本项目的治理,造成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长驱直入,以证券资本、投资于房地产等形式,流进流出,投机造势,套汇套利。

当国际形势出现动荡时,这种短期投机性资本便大量抽逃,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景气的出口形势、大量银行呆、坏帐及居高不下的外债等不利因素,共同作祟,终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多年的经济进展成果毁于一旦。

反观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却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先手。

这当然与中国良好的经济金融形势有关,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未雨绸缪,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治理的外汇工作方针,将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挡在国门之外,使其无隙可趁。

同时,中国工农业进展势头良好、进出口形势差不多稳定、外汇储备充足、外债适中并结构合理,使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

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成功化解危机冲击,并在危机期间坚持人民? 也槐嶂担俳鼙吖揖玫母此眨毡楦枇顺浞挚隙ā9驶醣一鹱橹谝环葑芙嵝员ǜ嬷兄赋觯骸罢且蛭泄谖;胁扇〉母涸鹑蔚暮旯劬谜撸又涫档耐饣愦⒈浮⒔洗蟮墓适罩巢睢⒍宰时菊驶ё杂苫扇〗魃鞯奶群图绦平母锏拇胧攀怪泄冉纤忱囟晒吮敬窝侵藿鹑谖;!?/P>2.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和外商投资与个人对外交流、投资B 股的积极性近几年,中国外汇治理当局不断采取措施,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营造宽松的外汇环境,对扩大中、外资企业出口和个人对外交流及投资B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中、外资企业出口方面看,由于采取了规避汇率风险的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同意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保留一定数额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增加外汇治理透明度及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中、外资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使近几年中国出口创汇形势差不多良好,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