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综合分析练习

合集下载

襄阳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综合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

襄阳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综合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

一、选择题1.甲、乙两种材料不同的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同时投入沸水中充分加热,先把甲金属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高了Δt,取出甲金属块(不计水的质量变化),再把乙金属块由沸水投入该杯水中,热平衡后又使水温升高了Δt,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关系是()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A解析:A先后将甲乙两金属块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知,甲金属块温度比乙多降低了Δt,根据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降低的温度多的甲金属块,比ΔQ cm t热容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D解析:D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甲球的比热容是乙球的2倍,若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的2倍后,迅速接触,则()A.热量将从甲球传给乙球B.热量将从乙球传给甲球C.两球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热传递的方向D解析:D热传递的方向是由温度高的物体将热量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甲乙两球质量相等,甲的比热容是乙的2倍,乙吸收的热量是甲球的2倍,据Q吸=cm∆t知,乙球温度变化是甲球的4倍,但两球的初温不知,则末温的关系无法判断,所以无法判断热传递的方向,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对于以下几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瓶中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这个现象形成主要原因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C.如图丙,玻璃片的重力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大一些时,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这个现象主要说明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瑞,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由此可知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C解析:CA.瓶中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这个现象形成主要原因是扩散现象,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C.玻璃片的重力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大一些时,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这个现象主要说明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同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故C正确;D.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瑞,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D错误。

广东汕尾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综合基础练习(课后培优)

广东汕尾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综合基础练习(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无关的是()A.春天,小溪里流水潺潺B.盛夏,洒水后的路面变干C.秋天,校园里丹桂飘香D.冬天,室外冰雕一天天变小A解析:AA.春天,小溪里流水潺潺,是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B.盛夏,洒水后的路面变干,是水分子从路面上运动到空气中,故B不符合题意;C.秋天,校园里丹桂飘香是分子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室外冰雕一天天变小,是水分子从冰雕上运动到空气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热量多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解析:C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水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B.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不能用“含”来进行描述,故B错误;C.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C正确;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D错误。

故选C。

3.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初温都相等的A和B两种物体同时加热(不计热量损失),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相同的温度,B物体吸收的热量较多B.B物质的吸热能力比A物质的吸热能力强C.加热相同时间后将A和B接触,热量将从A传递给BD .A 的比热容与B 的比热容之比为2:1D 解析:DAB .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 需要加热的时间比B 长,即A 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可知A 的吸热能力比B 强,故AB 错误;C .由图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后,B 的温度比A 高,此时将A 和B 接触,热量将从B 传递给A ,故C 错误;D .由图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A 、B 吸收的热量相同,A 、B 的温度变化量分别为20°C 、40°C ,且A 、B 的质量相同,由Q cm Δt =可知有A B B A 40C 2120C c m t c m t ∆===∆︒︒ 故D 正确。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练习—13章探究简单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练习—13章探究简单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

13章探究简单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1.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研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其实验过程如下:用电压表分别测量L1两端的电压UAB、L2两端的电压UBC和L1、L2两端的电压UAC(1)小明根据第一次的实验数据断定“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这一结论是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实验所用的小灯泡规格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更换其中一个灯泡(规格须不同)方法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是______的,电压表应该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②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物理量没有__________。

③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得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__________。

L、2.在做“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的实验时,有多个灯泡可供选择,小明把两只灯泡1L串联起来接到电源I,如图1所示:2(1)闭合开关后,两灯均不亮,当分别把电压表并联接在图中AB 两点, BC 两点及AC 两点时,测得的数据是: 0AB U =, 4.5V BC U =, 4.5V AC U =,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排除故障后实验正常进行,分别反电压表连在图中AB 两点、BC 两点及AC 两点,观察电压表示数,并记录数据.通过测量得到了三组实验数据如表:分析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完成后,同组的小杨同学认为,每次操作都需要将电压表拆接至AB 、BC 、AC 两端,太过繁琐,她认为只需进行两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了,如图2所示:①在测2L 两端的电压时,只需将电压表所接的B 接点不动,只断开A 接点,并改接到C 接点上;②测总电压时,只需将电压表所接的A 接点不动,只断开B 接点,并改接到C 接点上.聪明的小亮同学马上对她的方法给予了否定:他认为在进行操作①时,会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在进行操作②时,会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滑动变阻器后,小明想利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进行多次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设计要求电压表测灯泡2L 两端电压且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灯变亮,请在图中完成电路连接实物图_____(导线不得交叉).3.符合实验要求的可以变换输出电压的学生电源,多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一块已经调零的电压表,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和”.要求:(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4.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请仔细观察图中电路的连接及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分析比较图中(a)、(b)或(a)、(c)可知:_____.①分析比较图中(b)、(c)可知_____.5.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实验中,电路如图,电源电压为3V.(1)小余试触时电流表的指针如图所示,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2)探究性实验必须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3)实验中,小余发现每次测得的A点位置和B点位置的电流都相等,为此,小明同学设计了改进方案: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你认为方案①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方案②成功的关键是:两个灯泡的规格应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4)改进后,测得A点位置的电流为0.3A,B点位置的电流为0.2A,则测量C点电流时,电流表应使用_____A量程(选填“0﹣0.6”或“0﹣3”).6.回顾实验与探究,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将L1、L2串联,把电压表与L1_____联,测出L1两端电压,填入表格.(2)测量L2两端的电压,请连接测L2两端电压的实物电路.(3)测量电源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如图.(4)换用规格_____(“相同”或“不同”)的两盏灯泡再进行实验.7.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电路图如图甲所示.(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_____(选填“A”、“B”或“C”)处.(2)若要测量A处的电流,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_____.(3)纠正(2)中错误后,分别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由此得出结论:______.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8.小明和小华为了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小明在图甲中电路A、B、C三点各加一块电流表,并且连成了如图乙所示的实物图.(1)小明刚要闭合开关时,小华及时制止了他,这是因为闭合开关将会出现________的现象而损坏电路中的元件.小华发现这个电路中只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在这根道线上打“×”,然后画出正确的连接位置________.(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规格不同).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通过对如表数据的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__来进行的,实验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________.(3)过一会儿、发现电流表A、A1的示数一样,此时电路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A.L1断路B.L1短路C.L2断路D.L2短路9.在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实验时,小明同学实验组进行了如下操作:实验时用2节全新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采用了如下的实验电路图:实验时收集了下表格数据(1)根据表中分析得出(用字母来表达)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是:_____.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是:_____.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是:_____.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是:_____.(2)实验中用型号相同和型号不同的灯泡分别来实验,其目的是_____.(3)在某一次操作时,小明同学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没有刻度的一方偏转,其原因是_____.(4)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①使用前应观察两表的指针是否_____②选择量程时,应用_____(选填“大量程”或“小量程”)进行试触③在不超量程的情况下,应选择小量程来测量,理由是_____.(5)当选择量程为0﹣0.6A,电流值为0.4A,如果从量程0﹣3A读出,这时指针会指在0﹣3A量程的_____A刻度处.所用的电源电压为_____V.(6)认真观察表格,有一处设计不合格,它是_____.(7)在并联实验电路中,某同学测得A点的电流是0.5A,B点电流0.3A,则通过灯L2的电流为_____A.(8)在某次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实验中,小华同学测完L1的电压之后,把接A点的导线拆下来直接连接到C点上,这时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10.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小明同学想用图甲中的器材组成电路,其中一个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一个电压表测量某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请你帮助他完成下述工作(电源电压不超过3V).(1)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___________;(2)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实物图连成实验电路_________;(3)正确操作后,测量电源两端电压和灯泡两端电压的两电压表示数分别如图乙a、b所示,则电源两端的电压为_____ V,被直接测量的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 V.(4)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是_____.(5)分析可得:另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V.11.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1)闭合开关,发现L1不发光,L2比较亮,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L1的故障是_______.(2)排除故障后,小明正确测出了L1两端的电压,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打算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此操作可能会导致电压表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3)最后,小明按照正确的方法测出了L1、L2、AC之间的电压U L1=2.4V,U L2=1.4V,U AC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出U AC=________________V,并得出了实验的最终结论.12.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设计与进行实验】⑴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⑵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⑶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 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⑷测出AC间的电压.【交流与评估】(1)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串联电路总电压________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3)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设计了图①电路,并连接了图①电路.(1)图①的实验电路连接中有一处错误,无法完成实验,连接错误的导线是________(填“a”、“b”或“c”).(2)正确连接后,继续实验,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①所示的曲线图.①图①中甲、乙两条曲线是根据图①电路测得的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曲线,其中与图①电路中电压表V1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填“甲”或“乙”).②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图①中的曲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从图中还可求得R1的阻值为________Ω,R2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3)拓展探究:同学们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重新设计如图①电路(电源电压未知),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0(已知阻值)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①闭合开关S,________开关S1,________开关S2,测出电源电压记为U②闭合开关S,________开关S1,________开关S2,测出Rx电压记为Ux①R x表达式为________.14.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某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如甲图所示。

AFP金融理财师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13章 遗产与对遗产转移的征税综合练习与答案

AFP金融理财师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13章 遗产与对遗产转移的征税综合练习与答案

AFP金融理财师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13章遗产与对遗产转移的征税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财产中,不属于遗产的财产是()。

A.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著作权的署名权B.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存款C.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学习用品D.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属于遗产,著作权的署名权不属于遗产。

2、下列各项财产权利中,不能作为遗产进行继承的是()。

Ⅰ.典权Ⅱ.承包经营权Ⅲ.属于担保物权的抵押权Ⅳ.公共财产使用权A.Ⅰ、ⅡB.Ⅱ、ⅢC.Ⅱ、ⅣD.Ⅰ、Ⅱ、Ⅳ【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承包经营权和公共财产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依法不得转移,因而不能作为遗产;典权和属于担保物权的抵押权以及留置权则属于遗产的范围。

3、自然人生前所拥有的个人合法财产只有在其死亡后方可称之为遗产,因而自然人生存时,其所拥有的个人财产不能称之为遗产。

这是指遗产具有()。

A.时间上的时效性B.性质上的财产性C.财产的可转移性D.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没有试题分析4、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

A.姓名权B.自然人收藏的古玩、书画作品C.自然人个人购置的私人游艇D.以自然人名义持有的信托产品【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死者生前享有的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两方面,而可以被继承的只能是财产权利,被继承人的人身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不能作为遗产。

5、下列可以作为遗产的是()。

A.被继承人贪污的一笔巨款B.被继承人生前签订的有偿的演出合同C.被继承人祖传的老宅子D.被继承人拥有的我国《文物法》规定的珍贵文物【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AD两项不具有财产生前个人合法所有性;B项不具有财产的可转移性。

6、死者生前享有的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两方面,而可以被继承的只能是财产权利。

这是指遗产具有()。

A.时间上的时效性B.性质上的财产性C.财产的可转移性D.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没有试题分析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遗产的是()。

呼吸内科学-第13章同步练习(1)

呼吸内科学-第13章同步练习(1)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呼吸内科学-第13章同步练习(1)共90分钟共43道题【题型】X型题1.下列疾病晚期可以出现蜂窝肺A.肺泡蛋白沉着症B.特发性肺纤维化C.肺结节病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E.系统性红斑狼疮肺损害【题型】X型题2.下列哪些符合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特征A.DLco下降B.肺顺应性降低C.FEV1/FVC降低D.低碳酸血症E.低氧血症【题型】A1A2型题3.下列哪一种疾病可合并尿崩症A.矽肺B.肺泡蛋白沉着症C.特发性肺纤维化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题型】A1A2型题4.有关结节病的论述,错误的是A.根据胸片可分为五期B.病变按分期顺序逐渐发展C.后期可发展为蜂窝肺D.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不需治疗E.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主要药物【题型】A1A2型题5.有关结节病的描述,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A.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B.典型的病理改变为非干酪样坏死性类上皮肉芽肿C.仅见肺部浸润影,而无肺门淋巴结增大,可以排除结节病、D.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活性增加E.活动期的患者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题型】A1A2型题6.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评价疗效最主要的指标是A.肺部体征B.胸片C.血沉D.血乳酸脱氢酶E.动脉血气分析【题型】A1A2型题7.肺泡蛋白沉着症肺功能最不可能出现A.DLco降低B.肺总量增加C.肺活量降低D.FEV1/FVC增高E.残气量降低【题型】A1A2型题8.间质性肺疾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是A.胸部X线片B.肺功能C.肺组织活检D.胸部CTE.血清免疫学【题型】A1A2型题9.结节病最常侵犯的器官是A.皮肤和眼B.肺和胸内淋巴结C.外周淋巴结D.肝脏E.神经系统【题型】A1A2型题10.女性,62岁,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15年。

近2年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伴干咳。

查体:消瘦,呼吸浅促。

呼吸频率26次/分。

双肺底可闻及吸气相高调湿啰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练习 试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练习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压强与浮力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练习【课标导航】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了解液体内部有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连通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大气存在有压强,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要点导学】一、知识要点1.垂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压力的有关。

2.物体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其计算公式为,压强的国际单位是,简称为,符号为,1Pa= N/m23.在压力不变时,增大作用面积,可以压强,减小作用面积,可以压强;在作用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可以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压强;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又减小作用面积,可以大大地压强。

4.液体由于,对盛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公式是:。

5.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内盛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6.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叫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的存在;实验能够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一HY大气压相当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它的大小为P0= Pa;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Pa。

7.气体或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

其主要应用有:。

8.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力叫做浮力。

9.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公式为:F浮=G排= 。

10.物体的浮沉条件:①对于最初浸没在液体内部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浮力作用。

执业药师考试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13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练习)

执业药师考试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13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练习)

第13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一、最佳选择题1、关于甲亢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亢按病因不同可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弥漫性甲状腺肿B、男女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女性最多见C、20岁左右居多,男女比例为1:2D、原发性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E、继发性甲亢较少见2、抗甲状腺药治疗分为3个阶段,一般情况下,维持阶段约A、1~2个月B、2~3个月C、1~1.5年D、2~3年E、2~2.5年3、下列药物中,不属于抗甲状腺药的是A、硫唑嘌呤B、甲巯咪唑C、碳酸锂D、碘化钾E、丙硫氧嘧啶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非药物治疗中,保持营养均衡的概念不包括A、充足的维生素B、充足的钙和铁C、充足的热量D、多摄入膳食纤维E、充足的蛋白质5、WHO推荐12岁以下儿童日摄入碘的安全范围是A、18~24μgB、40~60μgC、60~80μgD、50~100μgE、50~120μg6、以下药品中,容易进入乳汁并可抑制婴儿甲状腺功能的是A、甲睾酮B、甲硝唑C、甲基多巴D、甲巯咪唑E、甲地孕酮7、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必须监测的实验室指标是A、血肌酐计数B、血尿素氮计数C、血红蛋白计数D、红细胞计数E、白细胞计数8、关于甲亢的叙述错误的是A、Graves病约占全部甲亢的90%B、Graves病男女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女性最多见C、Graves病20岁左右居多,男女比例为1∶4~6D、继发性甲亢最为常见E、原发性甲亢是自体免疫性疾病9、甲亢的诱因不包括A、感染B、过度疲劳C、精神紧张D、妊娠早期E、碘摄入不足1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中青年女性最多见,主要原因是A、哺乳期B、妊娠期C、严重感染D、强烈精神刺激E、体内T淋巴细胞失去平衡11、抗甲状腺药不包括A、甲巯咪唑B、丙硫氧嘧啶C、碘化钾D、L-T4E、碳酸锂12、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A、碘化钾B、甲巯咪唑C、丙硫氧嘧啶D、放射性131IE、碳酸锂1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指标正确描述是A、血清TSH、TT4、FT4降低B、血清TSH、TT4、FT4升高C、血清TSH增高、TT4、FT4降低D、血清TSH降低、TT4、FT4增高E、血清TSH、TT4、FT4增高14、原发性甲减占全部甲减的A、45%以上B、65%以上C、75%以上D、85%以上E、95%以上15、黏液性水肿昏迷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嗜睡、低体温(<35℃)B、四肢肌肉痉挛C、心动过缓、血压下降D、昏迷、休克E、肾功能不全16、不属于根据病因进行分类的甲减类型是A、原发性甲减B、特发性甲减C、药物性甲减D、手术后甲减E、垂体或下丘脑肿瘤手术后甲减等17、归属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的降糖药是A、那格列奈B、吡格列酮C、福辛普利钠D、格列喹酮E、伏格列波糖18、Ⅰ型糖尿病的特点为A、起病隐匿、缓慢B、患者胰岛功能基本丧失,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C、一般有家族遗传病史D、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精尿病慢性并发症E、多数人肥胖或超重、食欲好、精神体力与正常人并无差别19、2型糖尿病的特点为A、任何年龄均可发病B、起病忽,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C、一般有家族遗传病史D、血中胰岛素和C肽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出E、患者胰岛功能基本丧失,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20、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表现为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低血糖症C、肾动脉狭窄D、出血性脑血管病E、糖尿病足病21、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使用A、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B、长效磺脲类C、GLP-1抑制剂D、甘精胰岛素E、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22、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依从性较好的药物是A、二甲双胍B、格列喹酮C、瑞格列奈D、格列美脲E、阿卡波糖23、属于超长效胰岛素制剂的是A、门冬氨酸B、普通胰岛素C、甘精胰岛素D、精蛋白锌胰岛素E、低精蛋白锌胰岛素24、关于糖尿病的认识错误的是A、糖尿病为慢性或终身疾病B、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C、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D、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并将长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E、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体重、减少运动等来控制血糖升高25、2型非肥胖型糖尿病,β细胞储备功能良好,无胰岛素血症应首选A、胰岛素B、阿卡波糖C、双胍类D、噻唑烷二酮类E、磺酰脲类26、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三多一少”不包括A、多饮B、多尿D、多眠E、体重减轻27、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可首选A、二甲双胍B、阿卡波糖C、胰岛素D、格列喹酮E、格列美脲28、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空腹与餐前血糖水平不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宜首选的药品是A、格列本脲B、二甲双胍C、罗格列酮D、阿卡波糖E、精蛋白锌胰岛素29、对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的2型糖尿病者应首选A、格列齐特B、苯乙双胍C、吡格列酮D、胰岛素E、阿卡波糖30、患者,男,59岁,因多尿,下肢浮肿就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餐前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9%,血清C肽0.2μg/L(正常0.8-3),三酰甘油2.8mmol/L,建议服用A、格列吡嗪B、吡格列酮C、二甲双胍D、格列本脲E、格列齐特31、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室温下最长可保存的时间是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32、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变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要间隔A、1cmB、2cmC、2.5cmD、3cm33、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什么温度下保存A、-20℃~-2℃B、-2℃~2℃C、2℃~10℃D、10℃~20℃E、20℃~30℃34、关于1型糖尿病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30岁前最常见B、起病急,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C、起病隐匿、缓慢,无症状的时间可达数年至数十年D、患者胰岛功能基本丧失,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E、血中胰岛素和C肽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出35、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室温下可保存的时间是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36、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指(趾)甲变软、变脆和易裂B、脊柱变形C、下肢肌肉痉挛D、易发生病理性骨折E、胸、背、腰、膝等部位疼痛,其中下肢痛最多见37、激素替代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副作用是A、有增重的倾向性B、有脑卒中的危险性C、有静脉出血的危险性D、有脱发倾向的危险性E、有增加子宫内膜的危险性38、下述治疗骨质疏松药物中,属于骨形成刺激剂的是A、甲巯咪唑B、氟制剂C、降钙素D、双磷酸盐E、维生素D39、雌激素应用原则错误的是A、定期监测血中雌激素水平B、采用联合用药C、注意监测不良反应D、严格控制禁忌证E、单一用药优于联合用药40、关于降钙素错误的是A、用前宜作皮试B、大剂量短期治疗,可能引起继发性甲亢C、宜皮疹患者慎用D、用于临床的制剂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E、使用剂型有皮下(肌内)注射和鼻喷剂型41、骨质疏松患者补充钙制剂时,如每日给药3次,最好是于A、清晨服用B、睡前1小时服用C、餐前1小时服用D、餐后1小时服用E、餐中服用42、下列药物中,骨吸收抑制剂为A、钙制剂B、维生素DC、双膦酸盐D、甲状旁腺素E、氟制剂43、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的药物是A、钙制剂B、甲状旁腺素C、双膦酸盐D、鲑鱼降钙素E、雌激素44、纯母乳喂养儿从母乳中获得的维生素D,为生理需要量的A、10%B、30%C、50%D、85%E、100%45、未开启的胰岛素注射剂的保存条件为A、≤0℃B、0℃~2℃C、2℃~8℃D、10℃~30℃E、不超过25℃46、过量服用维生素D所发生中毒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不包括A、恶心,呕吐,口渴B、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C、多尿D、间质性肾炎,肾结石E、高尿酸血症或疼痛47、使用后可出现眩晕且不宜限制蛋白质摄入的抗痛风药为A、丙磺舒B、别嘌醇C、苯溴马隆D、秋水仙碱E、糖皮质激素48、免疫抑制药不包括A、环孢素B、别嘌醇C、硫唑嘌呤D、他克莫司E、酶酚酸酯49、痛风患者体内异常代谢的物质是A、葡萄糖B、嘌呤C、胆固醇D、儿茶酚胺E、肾素50、痛风急性发作期禁用A、碳酸氢钠B、别嘌醇C、布洛芬D、萘普生E、泼尼松51、痛风者急性关节炎期常见单个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最常见的部位是A、第一跖趾关节B、颈椎关节C、胸椎关节D、腰椎关节E、膝关节52、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为首选,推荐的首剂量是A、0.5~1mgB、1~2mgC、2~5mgD、5~10mgE、10~20mg53、痛风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不包括A、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B、禁酒C、控制体重D、减少碱性食物E、加强锻炼54、在应用丙磺舒治疗痛风期间,应摄入充足的水分,保证尿液pH在A、4.0~9.0B、6.0~6.5C、7.0~7.5D、5.0~5.5E、5.0~6.055、苯溴马隆叙述错误的是A、对痛风急性发作者不宜服用B、在用药期间如痛风急性发作,建议将所用药量加倍C、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130μmol/L)仍有效,需碱化尿液D、持续性腹泻,应立即停药E、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治疗痛风56、秋水仙碱治疗痛风容易蓄积中毒,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是A、疼痛B、发热C、皮疹D、骨髓抑制E、胃肠道反应57、秋水仙碱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时,推荐的首剂量是A、0.5~1mgB、25~50mgC、0.2~0.4gD、5~100mgE、100~200mg58、不属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的是A、起病急B、病情重C、变化快D、常在夜间发作E、多以对称性关节炎为主59、痛风病人可适当碱化尿液,防止发生肾结石,例如一日给予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A、1gB、2gC、3gD、4gE、5g60、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和肝细胞坏死的抗痛风药物是A、秋水仙碱B、丙磺舒C、苯溴马隆D、别嘌醇E、对乙酰氨基酚二、配伍选择题1、(抗甲状腺药分阶段治疗时间)A.1~2周B.1~2月C.2~3月D.1~2年E.1~1.5年<1> 、初治阶段A B C D E<2> 、维持阶段A B C D E2、(抗甲状腺药治疗剂量)A.5~10mgB.15~60mgC.30~45mgD.50~100mgE.300~450mg<1> 、成人使用丙硫氧嘧啶的维持剂量是一日A B C D E<2> 、成人使用甲巯咪唑的初治剂量是一日A B C D E<3> 、成人使用丙硫氧嘧啶的初治剂量是一日A B C D E3、A.阿卡波糖B.胰岛素C.格列喹酮D.格列美脲E.二甲双胍<1> 、妊娠期糖尿病者宜首选A B C D E<2> 、对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可首选的降糖药是A B C D E<3> 、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者宜首选A B C D E4、(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A.格列喹酮B.阿卡波糖C.他汀类药物D.胰岛素增敏剂E.双胍类<1> 、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首选A B C D E<2> 、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增高者首选A B C D E<3> 、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A B C D E<4>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首选A B C D E5、A.普通胰岛素B.门冬胰岛素C.地特胰岛素D.精蛋白锌胰岛素E.单峰胰岛素<1> 、属于超短效胰岛素的是A B C D E<2> 、属于短效胰岛素的是A B C D E<3> 、属于长效胰岛素的是A B C D E<4> 、属于超长效胰岛素的是A B C D E6、A.肌痛、关节痛和高血压B.腹胀、肠鸣音亢进C.心力衰竭和水肿D.消化道反应、过敏和低血糖E.乳酸性酸中毒<1> 、阿卡波糖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是A B C D E<2> 、二甲双胍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是A B C D E7、(推荐剂量)A.400mgB.800mgC.1000~1200mgD.800IUE.800~1200IU<1> 、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A B C D E<2>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A B C D E<3> 、老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推荐剂量为A B C D E<4> 、成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推荐量为A B C D E8、A.长期口服维生素DB.钙制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C.单独用双膦酸盐D.用甲状旁腺激素E.钙制剂+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1> 、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治疗A B C D E<2> 、抗癫痫药所致的骨质疏松治疗A B C D E<3>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三联药物”治疗A B C D E<4>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激素替代治疗包括A B C D E9、(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的不良反应)A.过敏B.食管炎C.高钙血症D.过量中毒E.增加乳腺癌的危险<1> 、应用降钙素可能引起A B C D E<2> 、双膦酸盐可能引起A B C D E10、(治疗骨质疏松药的应用注意事项)A.钙制剂B.氟制剂C.维生素DD.甲状旁腺E.双膦酸盐<1> 、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同类药物的是A B C D E<2> 、妊娠期使用过量可导致胎儿畸形、甲状旁腺功能抑制而使新生儿长期低血钙抽搐,应慎用的是A B C D E11、(抗痛风药物作用机制)A.抑制粒细胞浸润B.促进尿酸排泄C.抑制尿酸生成D.抗炎、镇痛E.抗炎<1> 、糖皮质激素作为痛风急性发作次选药物的作用机制A B C D E<2> 、别嘌醇的抗痛风机制A B C D E<3> 、秋水仙碱是急性痛风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是A B C D E<4> 、丙磺舒的抗痛风机制A B C D E12、A.别嘌醇B.秋水仙碱C.泼尼松龙D.苯溴马隆E.双氯芬酸<1> 、痛风急性发作期,可抑制粒细胞浸润的药物是A B C D E<2> 、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为抑制尿酸生成可选用A B C D E<3> 、痛风慢性发作期间为促进尿酸排泄可选用A B C D E<4> 、痛风急性发作期为抗炎镇痛和抑制白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用可选A B C D E13、A.血尿酸>100μmol/LB.血尿酸>150μmol/LC.血尿酸>360μmol/LD.血尿酸>420μmol/LE.血尿酸>600μmol/L<1> 、诊断高尿酸血症的男性指标是A B C D E<2> 、诊断高尿酸血症的女性指标是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某女性,19岁,2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后逐渐出现甲状腺肿大,伴多汗、多食、消瘦、心悸、烦躁,根据血T3、T4、TSH检查,诊断为甲亢。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13—15章 期中综合复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13—15章 期中综合复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15章期中综合复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2. 世界上还有许多欠发达地区至今用不上电.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设计制作了一种发电足球.球在被踢的过程中,其内部装置能够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用来点亮LED灯.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A. 动能→电能→化学能→光能B. 电能→动能→化学能→光能C. 动能→电能→光能→化学能D. 电能→动能→光能→化学能3. 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的示数是0.1 A,电流表A2的示数是0.3 A,则电流表A的示数是()A.0.1 AB.0.2 AC.0.3 AD.0.4 A4. 如图所示,小柯同学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土豆中,用导线与电子闹钟相连,电子闹钟竟然能显示数字并持续工作3天之久。

图中插有铜片和锌片的土豆相当于电路中的()A.用电器B.开关C.导线D.电源5. 在参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时,小明发现,在一处地面上有“沉迷网络”“交友不慎”两个圆形模块。

用脚踩其中任何一个模块,与模块连接的电视上就会播放相应的教育短片。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两个模块相当于开关,彼此串联B.两个模块相当于开关,彼此并联C.两个模块相当于电源,彼此并联D.两个模块相当于电源,彼此串联6. 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的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则气球()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7. 图是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图,其中M是吹风机,R是电热丝。

由电路图可知()A.只将开关S1闭合,吹出的是热风B.M和R是串联在电路中的C.将S1和S2都闭合,吹出的是热风D.开关S2可以控制整个电路8. 某实验小组用两个相同的小灯泡连接了如图所示的串联电路,当开关闭合后发现,甲、乙两灯都不亮,为了找到故障原因,小张用一根导线来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综合分析练习一.数据编辑与更新1. 背景数据编辑与数据更新是进行数据采集、数据维护工作经常涉及的内容。

一般在进行数据入库更新前,要对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和编辑处理,确保数据满足要求。

2. 数据已有某地区的城市建筑数据(buildings.shp,面类型),存放在数据库city.mdb中,且有一部分区域的数据需要更新,更新数据(newbuildings.shp,线类型)已经通过野外测量得到。

3. 需求更新该区域数据,并检查数据,确保建筑轮廓线闭合,且建筑物以面状形式存储。

4. 工作流程由于新采集的建筑轮廓数据是线状数据,而数据库存储要求面状数据。

因此,首先要将线转换成面,但是由于采集或编辑问题,可能存在线不闭合的情况,如果直接转换为面则会丢失那些不闭合的面状信息。

因此需要创建拓扑对象类,检查线闭合情况,对不闭合的线进行修改,然后才能将线转换成面,在与原来的数据合并。

数据导入—>创建拓扑—>编辑修改—>线转为面—>合并数据集(工作流程)5. 操作步骤⑴将更新区域的建筑数据newbuildings.shp导入到原数据库city.mdb中。

在ArcCatalog中,双击city数据库,右击dataset数据集,选择“导入|要素类(单一)”菜单,如图:输入要素: newbuildings.shp 输出位置: dataset输出要素类: newbuildings 完成后数据如下图所示:⑵对newbuildings数据进行拓扑检查,主要查看是否存在悬挂,若有悬挂则说明数据不封闭,需要修改。

方法: 通过对newbuildings数据新建newbuildings_topology 文件,并添加拓扑规则|选择“不能有悬挂点”选项。

如图:完成新建topology后,将拓扑“newbuildings_topology”添加到Arcmap中,如下图所示,其中有红色的方框的地方就是线段有悬挂点的的位置,需要修改。

⑶根据拓扑错误,编辑未闭合的线数据。

右击工具栏,添加【topology】工具条;选择【编辑器】|【开始编辑】,在拓扑工具条中选择“newbuildings”要素类(如图);点击【error inspector】按钮,并在错误编辑器的【show】规则中选择“Must Not Have Dangles”,点击“search now”后将显示所有不符合拓扑规则的错误点。

选择拓扑工具条中的【topology edit tool】按钮,逐个连接存在悬挂点的线数据拓扑错误纠正后,可以点击或验证按钮,重新检查存在的拓扑错误,直至全部纠正完成(如下图)。

(4) 将完成修改后的newbuildings线图层转换为面图层。

选择【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feature】|【feature to Polygon】工具,将newbuildings转换为面数据文件newbuildings_polygon。

(5) 合并buildings和newbuildings_correct数据。

选择【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General】|【Merge】工具。

在【输入数据集】中添加“buildings”和“newbuildings_polygon”数据集。

输出数据名为buildings_updated. 完成数据更新。

二.寻找最短路径1. 背景路径分析是网络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进行数据组织时,由于数据来源不同,往往会涉及投影变换、数据拼接等处理工作。

本实习主要练习如何把不同背景的数据整合,以及进行相应的网络分析操作。

2. 数据某地部分区域道路数据为road_north.shp,另一部分为road_south_dl.shp。

其中:road_north为之前已有的数据,为高斯克吕格投影;road_south_dl为补充测得的数据,为地理坐标。

3. 要求将南北道路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高斯克吕格投影),保持数据间完全结合;并就下图所示的起点和终点,提取它们之间的最短路径。

4. 工作流程将南北道路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合并后建立数据集;将未连通的道路线进行接合,其中可拓扑检查剔除悬挂点;对接边后的道路数据集构建网络,使用追踪分析查找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工作流程如图所示:投影变换—》图层合并—》校正接边—》构建网络—》追踪分析5. 操作步骤⑴投影变换。

因为最短路径分析会涉及到道路长度等信息,所以在进行分析前需要将数据统一转换为平面坐标系,以便度量。

打开【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feature】|【project】工具,打开工具对话框如下图所示:输入数据集或要素: road_south_dl;输入坐标系: 依据输入要素的投影信息而定输出数据集或要素类:(设置为)road_south_GK;输出坐标系:通过导入road_north文件的坐标系,及高斯投影坐标系获得。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与road_north统一的坐标系文件road_south_GK.⑵合并road_north和road_south_GK数据,将两个图层合并为一个图层。

打开【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General】|【Merge】工具,打开对话框如图。

输入数据集:添加road_north和road_south_GK;输出数据集:road_united; 其它参数本例设为默认。

⑶数据进行接边。

如果合并后数据在接边处存在较大缝隙,那么数据就不连通,必定会影响网络分析的结果,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接边处理,以保证道路联通。

新建地理数据库network.mdb,并新建数据集dataset,将数据集的投影设为高斯克吕格投影(与road_united一致)。

将road_united导入数据集(命名为road),对road构建拓扑,检查悬挂点。

拓扑检查完成后,右击ArcMap工具栏,添加【Spatial Adjustment】工具条。

选择【编辑器】|【开始编辑】点击【Spatial Adjustment】工具条中的【空间校正】按钮,选择【设置校正数据】选项,添加road数据。

如下图所示:在【校正方法】中选择【边捕捉】,如下图:使用位移连接工具创建位移连接。

下面两种方法可供参考。

方法一:使用空间校正工具条中的【new displacement link】按钮进行手动逐边校正。

创建好位移连接后(如左下图),点击【adjust】完成空间校正(如右下图)。

方法二:首先选择空间校正工具条中的【edge match】按钮进行自动校正。

首先设置工具属性中的参数,打开【空间校正】菜单中的【Option】选项,设置【edge match】选项卡参数。

点击【edit】|【snapping】|【option】,在对话窗口中设置容差值(注意单位是像素),该值如果太大会造成过多的点连接错误;如果过小,小于两接边的距离,则无法自动捕捉链接。

一般设置为间距的平均值。

⑷创建几何网络首先,由于上述过程中进行过拓扑检查,需先将拓扑删除,否则无法创建几何网络。

右击dataset 数据集,选择【新建】|【几何网络】,开始新建几何网络,如下图:输入几何网络名称为:dataset_Net.选择road要素集构建网络:保留现有的已启用值:网络要素road,默认选择road。

向网络中添加权重。

名称为:distance,类型为:双精度。

并选择字段“LENGTH”与权重对应,如下图。

单击【完成】,构建几何网络如图。

⑸进行追踪分析。

右击Arcmap工具栏,打开【几何网络分析】工具条,网络选择“dataset_Net”,追踪任务选择“网络路径分析”。

点击添加交汇点标记工具,在指定的位置标注起点和终点。

然后点击按钮,完成追踪分析,结果如图。

三.土壤稳定性评估1. 背景在进行区域土地开发时,往往需要对整个区域的土壤稳定性进行评估。

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影响土壤稳定性的因子进行制图并评估打分,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叠加分析,形成土壤稳定性专题图,为土地开发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2. 数据某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地利用图,数字高程模型为GRID 格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为landuse.shp;分别如下图所示:实验区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图3. 要求土壤稳定性评估原则如下:1) 坡度越陡,稳定性越低。

坡度分级临界值分别为:3°、6°、11°、20°、30°;2) 阴坡比阳坡稳定;3) 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级别由高到低分别为:森林、水域、草原、居住用地和农耕地。

各个因子的量化分值随地理位置、重要程度、所占比例等因素的不同而分别制定。

本例中使用的分值和权重见下文。

最后需完成土壤稳定性级别专题图。

4. 工作流程(1) 基于DEM提取坡度数据,按照分级临界值进行重分类,并对每个坡度区间设定权重值;(2) 基于DEM提取坡向数据,重分类划分阴坡、阳坡,并对两个坡向设定权重值;(3) 将土地利用的矢量数据按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为栅格数据,再重分类设定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权重值;(4) 综合坡度、阴阳坡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加权求和,得到该区域土壤稳定性数据,最终划分等级制作土壤稳定性专题图。

工作流程如图所示:5. 操作步骤⑴提取坡度数据。

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工具,打开工具对话框,如图:【输入栅格】选择:dem;【输出栅格】设置为:slope;点击【确定】,生成坡度数据。

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reclass】|【reclassify】工具,打开对话框,如图:【输入栅格】:slope;【字段】:“value”;点击【分类】,分类方法选择“手动”。

依据坡度分级临界值对坡度进行重分类,依据下表更改“新值”为权重值,值越高表示稳定性越高。

增减分类条目数量通过【add entry】和【delete entries】完成。

坡度重分类对照表【输出栅格】设为slope_r1.⑵提取坡向数据。

打开【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aspect】工具,打开对话框如图。

输入栅格:dem;输出栅格:aspect;其它参数可根据需要设置,点击【确定】生成坡向数据。

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reclass】|【reclassify】工具,打开对话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