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故事续写
“亲爱的乌鸦,这块鸡大腿不够香 ,我回家帮你加点香料。”乌鸦捂 住耳朵,装着不想听,不然以狐狸 多疑的性格,一定会看出破绽的。 狐狸一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斜 着眼睛,摆出了一副瞧不起人的样 子:“我知道了,你是不敢和我说 话。也是,就你黑炭头那么点智慧 ,怎么能和我比呢?带着你的肉远 远地躲起来吧。”乌鸦瞪着眼睛, 气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呢?
• 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转换步骤:1、去掉原句中 的怎么或难道,2、去掉语 气词,3、肯定与否定转换 ,即“会”改成“不会” ,“不会”改成“会”,4 、问号改成句号。
从这个单元的文中找反问句 , 再改成陈述句
1、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 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 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故事蕴含的道理
• 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 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 力,就一定到到达理想的 顶点。
•朗读 10 狼和小羊
读词语
•喜爱 辱骂 可怜 争辩 分辨 辨别 花瓣 坏蛋
反问句
•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问句 ,它答案藏在问题里,起 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反 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 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 也可以用感叹号。
故事续写
自从乌鸦被狐狸骗吃了那块肉 以后,乌鸦吸取了教训,不再听信 狐狸的甜言蜜语了。他苦思冥想, 终于想到了一个报复狐狸的好办法 :在肉上涂上毒药,让狐狸疼死, 让他尝尝受骗的滋味! 过了几天 以后,狐狸又来到大树下,看见乌 鸦嘴里叼着一个鸡大腿,狐狸心想 :这个乌鸦,运气倒是挺好的嘛! 他转着眼珠,赔着笑脸对乌鸦说:
2、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 能看到大海呢?
3、这有什么难的!
故事续写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内容

《风娃娃》这篇课文讲述了风娃娃做了 四件事,分别是:风娃娃帮人们吹风车; 风娃娃帮助人们吹帆船;风娃娃吹跑风 筝;风娃娃吹跑衣服,吹折小树。告诉 我们:做好事不是光有力气就可以,还 要看看对别人有没有用。
《酸的和甜的》中有四个动物,分 别是:狐狸、小松鼠、小兔、 小猴子,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小松 鼠听了狐狸的话也认为葡萄是酸的,小 兔子听了小松鼠的话也认为葡萄是酸的, 只有小猴子亲自尝了葡萄,发现是甜的。 告诉我们:做任何 事都要亲自尝试。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讲了一 只小鸟和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 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小鸟认 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只有井 口大,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 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坐井观天”是说坐在井里看天,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目光狭小, 看到的不全面。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一 个人种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虫子却 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 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他没 有得到葫芦。 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 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讲了: 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 起小枣树;小枣树却不以自己结了又大 又红的枣子而自高自大,反而夸奖小柳 树。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多看看别人的长处。
读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你们喜欢 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1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骄傲,小柳树嘲 笑它,它却赞美小柳树的优点。 2我喜欢小枣树,因为他它不象小柳树那样 自以为是,他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3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它知错就改。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第8 课:古诗二首知识点01我会写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依yī(依靠、依赖、依着)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炉lú(火炉、香炉、炉子)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02我会认欲yù(欲望、食欲、贪欲)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瀑pù(瀑布、飞瀑、雨瀑)布bù(白布、棉布、布料)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03多音字更gèng (更好)gēng(更正)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04近义词依——靠望——看05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06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07古诗大意《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08问题归纳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课件完整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课件完整版
ɡuàn què
鹳雀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 鹳雀楼
huàn
[唐]王之涣
我会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听 准字音,记住字形。
我会认
lóu





qiónɡ

你用什么 好办法记住这 些生字的呢?
jìn

cénɡ

读一读
高楼 依靠 欲望 穷人
尽头 一层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 日/依 山/尽 , 黄 河/入/海 流 。 欲 穷/千 里 目 , 更 上/一 层 楼 。
我会写
lóu

组词:大楼 高楼 造句:我很喜欢这座大楼。


组词:依山傍水 依靠 造句:老家依山傍水,风景很美。
jìn

组词:尽头 尽力
造句:我已经尽力了。
huánɡ

组词:黄河 金黄
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cénɡ

组词:三层 云层
造句:鹳雀楼一共有三层。

第二站:庐 山
望庐山瀑布
品读赏析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一匹白布
遥看:从远处看。
似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来,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好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品读赏析
夸张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
直往下流,真让人以为那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
来。
三千尺:形容山高。
疑:怀疑。
ɡuà

组词:挂上 挂心 造句:叔叔在家门口挂上一面红旗。
chuān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它涵盖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该单元的详细分析:一、阅读该单元的阅读部分包括三篇课文,分别是《小鹰学飞》、《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

这些课文都是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人物描绘,向孩子们传递了重要的道理和价值观。

《小鹰学飞》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小鹰在学飞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尝试,最终学会了飞翔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狼和小羊》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狼和一只小羊之间的故事。

狼想要吃掉小羊,但是小羊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逃脱了狼的追捕。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和一只乌鸦之间的故事。

狐狸通过巧妙的手段,骗取了乌鸦口中的肉。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警惕那些狡猾的人,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

二、写作该单元的写作部分包括两篇作文,分别是《我的家乡》和《我的好朋友》。

这些作文都是以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为主题,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的家乡》这篇作文要求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

通过写作练习,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的好朋友》这篇作文要求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包括好朋友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

通过写作练习,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好朋友,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三、口语交际该单元的口语交际部分包括两篇课文,分别是《借生日》和《小熊住山洞》。

这些课文都是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主题,通过对话练习,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借生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向妈妈借生日的故事。

小女孩因为自己的生日和妈妈的生日是同一天,所以她想向妈妈借生日,让妈妈也感受到生日的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著名自然景观。

以下是本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内容:
1. 课文:《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和《北京亮起来了》。

这些课文分别介绍了黄山的奇特岩石、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葡萄沟以及北京的夜景。

2. 生字生词: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包括“风景、秀丽、名、胜、景、区、巨、石、高、雄、奇、各、色、湖、光、山、色、华灯初上”等。

3. 句子赏析:例如,《黄山奇石》中的“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猴子观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黄山的神奇和美丽。

4. 拓展知识:可以介绍一些中国的其他著名自然景观,如张家界、九寨沟等,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的自然风光。

5. 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自然景观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旅游景点考察、摄影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景观的美丽和魅力。

在制作手抄报时,可以根据以上内容进行整理和设计,重点突出本单元的主题和知识点,同时注重版面的美观和整洁。

可以结合图画、照片等元素来丰富手抄报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寒假的第一天》教材特点:本课着重描述了学生寒假第一天发生的事情,并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一个普通的寒假日常。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寒假的日常活动。

2. 培养学生对冬天、寒假的感受和认知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事件发展过程的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习使用描述性词语,如冰、雪、冷、舒服等。

2. 理解并复述寒假第一天的活动顺序。

3. 运用正确的语序和语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寒假第一天的短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诗歌或故事等方式,引出冬天、寒假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感知:a. 听读课文《寒假的第一天》。

b. 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让学生逐句解读,并解释部分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c. 复述课文内容,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描述寒假第一天的活动。

3. 理解:a. 让学生逐句分析课文,理解每个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b.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叙述寒假第一天的事情。

c.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如开头、发展和结尾。

4. 运用:a.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寒假第一天的短文。

b. 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短文,互相交流和改进。

c.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短文,并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本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复述和写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与寒假相关的图片、短片等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写作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和句型,表达出自己对寒假的真实感受和经历。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识字4》和课文《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4篇和阅读1篇及语文园地四。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认识的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的文。

3、思维情感目标:学习寓言故事,理解意思受到启发。

三、学情分析: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本课时,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感觉很有意思,积极性高。

本单元生字,识字量较大。

但这些生字当中,有的为动物名词专用字,在其他场合较少出现。

因此生字识记较适合用“整体识记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认识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难点:学习寓言故事,理解意思受到启发。

五、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六、教学时间安排:单元导读 2课时整体识字 2课时以文带文 4课时自主阅读 2课时基础训练 2课时读写联动 2课时七、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4概述:本课以成语的形式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人的一些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字。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听说结合,认识成语,理解成语所包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从成语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本课的成语意思不理解,那成语所包含的道理就更不明白了,这就要求老师指导。

教学策略:1、在反复读中巩固识字的音,在合作、探究的方式下识记生字的形。

范写与练写相结合写好生字。

2、理解成语意思,通过讲故事、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成语。

资源准备:1.图片。

2.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正确朗读成语,读中识字。

2、指导书写生字。

一、谈话导入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成语就数不胜数,你知道哪些成语吗?今天我们通过成语来识字。

二、学习生字1、把书翻到《识字4》,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课文给同桌读一读,读错的同桌帮助。

3、出示卡片、词卡,组织不同形式的认读。

4、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大家交流)过渡:我们记住了生字的音和样子,我相信大家可以把课文读的更好。

5、大声读课文。

6、你记住了几个成语?念给大家听听。

三、指导写字1.认读“我会写”中的生字。

2. 分析字的结构。

寸:独体字;落:上下结构;其余的字为左右结构。

3重点指导。

补: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拔:右边不要写成“发”。

功、助: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

4.老师范写。

5.学生描红,再临写。

6.评议,辅导。

四、拓展阅读选识字通中2-3篇读,说识字通中有哪些字是我们这节课学的。

五、写话训练选几个今天学的词写话或者给集体学的字编字谜。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识字。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2、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

一、复习词语导入(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同学们认得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成语。

二、听说结合,学习成语1、老师拿一把尺子和一根粉笔,问:同学们,你们说尺与寸谁长谁短呢?(尺长寸短)对话演示尺与寸的争论。

尺子说:“寸啊,你看你那么短小,一点用处也没有!”寸说:“是的,你的确比我长,可是在量极小的东西时,你的用处就不如我了。

”2、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分析谁讲的话对,对在哪里。

老师小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互相补充,才是对的。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一分为二地看。

3、齐读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出示卡片,熟悉生字。

5、老师将书本卷起来,看黑板。

(让学生也做一做)做完后,说说你看到了黑板吗?我们这样看到了黑板的全部吗?原来这样看东西,只能看到一点点。

这就是“管中窥豹”的意思。

6、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7、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成语“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图片出示“拔苗助长”的图片,边看边讲解,让学生了解意思。

齐读成语“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指导朗读,熟悉成语1、比赛读。

2、说说你最喜欢的成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课外收集成语故事和成语,与同学交流。

四、拓展阅读读阅读资料,说说你读的什么成语。

五、写话训练写一写你懂得的成语意思。

板书设计:识字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13.坐井观天概述:《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朗读感悟,了解它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学习特征者分析:学生识字不是问题,但是理解寓言的讲得道理有困难。

教学策略:1、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

朗读与感悟相结合,读出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语气。

2、围绕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品读课文。

并通过拓展、想象揭示寓意。

资源准备:生字、词卡、挂图、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一、谈话导入新课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

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一天,有一只小鸟飞来了,与青蛙发生了一次有趣的争论呢!它们究竟在争什么?谁对谁错呢?赶快把书翻到第60页,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

2、同桌互相考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正音。

3、熟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争论?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组词。

沿(yan)井沿边沿际(ji)天际实际无边无际信(xin)写信相信2、测读生字小组长用自制卡片考查学生生字认读。

老师用卡片开火车抽读。

3、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测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

信:相信沿:井沿抬:抬头际:无边无际蛙:青蛙错:错误答:回答还:还是2、学生观察字形,想想识字办法。

3、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

熟字加偏旁:信抬际答还换偏旁:错——借蛙——娃4、观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5、老师范写并着重指导书写“际”、“还”两个字。

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双耳旁两笔完成,要写得高而窄。

还: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不”,再写外面的走之旁。

6、学生描红、临写。

7、写字展评。

五、拓展阅读识字通读2-3篇六、写话训练选词语写话,选的词语越多越好。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复习上节课内容1、卡片抽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争论?2、全班交流反馈。

3、小鸟和青蛙进行了几次对话,小鸟的话用-----------画出,青蛙的话用~~~画出. 它们的看法对吗?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课文内容,老师适当引导、点拨:(1)小鸟和青蛙各自所处的位置:小鸟落在井沿,青蛙坐在井里。

(2)它们争论的话题:天到底有多大?它们各自的意见: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3)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意见呢?这一问题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另一方面把让学生把纸卷成纸筒看黑板,亲自体验感悟出原因,再议: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读懂课文内容。

老师由台前退居幕后,由主角变成配角,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读一读1、学生自由练读,揣摩青蛙和小鸟对话时各自的语气。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小组成员相互评价。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分角色演读,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朗读是理解内容的重要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四、演一演1、小组同学戴上准备好的头饰,选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做好要能演出青蛙跳出井口后与小鸟第四次对话的内容。

2、指名戴上小鸟和青蛙头饰在班上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演一演中更深入地进入文本,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培养学生表演、创新、口头表达等方面综合能力。

五、阅读拓展读自己喜欢的阅读资料六、写话训练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对小鸟说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13.坐井观天青蛙井里井口大(只看见一部分)天小鸟天上无边无际(站得高看得远)14我要的是葫芦概述:《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

他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的方法会认6个字,会写8个字。

2、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由事情的结果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特征者分析:学生识字有了一定的方法,不成问题。

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确实是难点。

教学策略:采用读文识字、编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

采用变序数学,引导学生从事情的结果中去探究原因,从而受到启发。

通过对比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来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资源准备小葫芦实物,挂图,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一、谈话导入(出示小葫芦实物)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呀?对了,是葫芦。

你看它一头圆,一头长,多可爱呀!葫芦结在哪儿呢?(葫芦藤上)识记“葫、芦”二字。

二、读文识字1、读课文,找生字。

2、认读生字词。

哇挂着盯着葫芦邻居一棵每天奇怪自言自语治一治细长的藤3.开火车读词语。

4丢掉熟字,读生字。

5.猜字游戏。

(1)老师出字谜:领队在前。

(邻)有眼不见灯火。

(盯)(2)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6.比较识字。

哇娃挂洼盯丁顶邻领令三、指导写字1.认读“我会写”中的字,扩词。

2.重点指导。

言:独体字,第一横长。

每:上下结构,笔顺是:撇、横、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慢:注意右边的写法。

挂、哇:与“娃、洼”相比较。

3.师范写,生观察。

4.生练习写字:先描红,再临写。

5.写后评一评。

6、齐读课文四、拓展阅读读识字通的短文2-3 篇。

五、写话训练选几个今天的词语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设计意图:检查初读情况,为精读作准备。

二、图文对照,学习第自然一段1、指导看图。

葫芦长得怎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能力,同时为学文作准备。

2、课文是怎样描写可爱的葫芦的呢?请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填空,积累词汇。

()的小花()的叶子()的小葫芦()的葫芦藤设计意图:积累词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丰富学生的语言。

4、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多么讨人喜欢啊!你能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吗?5、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重在感悟。

6、那个人喜欢这些葫芦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三、朗读感悟第2、3自然段1、那个人看见叶子想什么?看见葫芦说什么?(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期盼葫芦快快长大)2、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