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大手法

合集下载

足疗(2)

足疗(2)

五大手法打造减压足疗法【图】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白领都开始接触到高压力的工作之中。

但随着工作科技化的到来,很多白领在繁忙的工作中都会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亚健康状态也随着而来。

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或者是为了缓解工作的压力,很多白领都会选择做足疗。

足疗也就成了一种健康养生的新话题。

那么,足疗的手法到底有什么呢?足疗的手法1.握拳食指法采用握拳,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扣掌心,食指第1、2指关节弯曲扣紧,并使屈曲的食指与掌指面略保持垂直状态,拇指弯曲后顶在食指末节处。

着力点:食指近端指间关节顶点。

适用:肾上腺、肾、膀胱、额窦、垂体、头部(大脑)、甲状旁腺、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脾、胃、胰腺、十二指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肝、胆囊、盲肠及阑尾、回盲瓣、升结肠、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小肠、肘、膝、肩、喉与气管及食管、内耳迷路、肋骨、鼻、眼、耳、失眠点等反射区。

足疗的手法2.拇指点按法伸直拇指,其他四指弯曲后紧贴于拇指掌面,用拇指指端或指腹垂直用力点按于施术区域上。

着力点:拇指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

适用:喉与气管及食管、内耳迷路、颈椎、心(轻手法)、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上臂、肋骨、扁桃体、胸部淋巴腺、心痛点、头痛点、落枕点、腰腿点、消渴点、便秘点等反射区。

足疗的手法3.拇指推压法张开虎口,用拇指指腹或桡侧面紧贴足部施术区域,单向移动。

腕关节伸平,其余4指呈握拳状或略弯曲,起辅助及固定作用。

着力点:拇指指腹或桡侧偏峰。

适用:横膈膜、肩胛骨、胸、下腹部、直肠及肛门、尿道及阴道、腹股沟、坐骨神经、胸椎、腰椎、骶骨(骶椎)、输尿管、甲状腺、眼、耳、前列腺或子宫、髋关节等反射区。

足疗的手法4.拇指掐法将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呈圆弧形状,4指起辅助固定作用,施力于拇指指端。

着力点:拇指指端。

适用: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颈项、上颌、下颌等反射区。

足疗的手法5.食指刮压法开大虎口,固定拇指,食指弯曲,用食指侧缘作单方向刮动,其他指作辅助食指发力。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脚底穴位图)。绝对实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脚底穴位图)。绝对实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图解)手把手教你做足疗(图解)手把手教你做足疗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一、含苞未放:把脚擦干,之后涂抹润肤油。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二、金鱼摆尾:双手横向拍打双脚外侧,起到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三、隔墙有耳:双手握住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四、仙鹤展翅:双手在脚背处上下搓热整个脚部,起到循环血液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五、细水长流:点住脚心轻压,有助于身体排泄废物。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六、蜻蜓点水:轻刮大脚趾,能够改善头痛头晕,有助睡眠。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七、火烧连营:中指、食指关节按压脚底穴位,能够缓解胸闷症状。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八、仙人指路:食指轻刮脚趾,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九、重于泰山: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十、排山倒海:双手交错按压脚背与脚心。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十一、足部按摩: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

十二、大功告成:双手轻捏脚背穴位,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脚底穴位图方法:自購足底穴位圖一張。

泡一盆熱水,水溫在60℃左右。

把腳在熱水中泡5-10分鐘後用毛巾搽干。

從足底穴位圖找出找出胃部﹑甲狀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在每個部位按上1-2分鐘,左右腳各按3次。

按摩甲狀腺及其他上述反射區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為甲狀腺主要功能乃治療肥胖症及情緒不安等症狀;而按摩胃部可以減少食慾;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區則是幫助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

連續做完一個星期之後,因為人體的整體的循環轉好了的關係,身體會覺得比以前輕快,皮膚也會變得漂亮而有光澤。

有时间多按摩按摩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腳板底是人體所有身體器官的反射區。

一般來說,腳底按摩乃是全身的保健護理,因此傳統的腳底按摩也都是為了治病,殊不知減肥也能以腳底按摩來達到目的。

涌泉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足部按摩手法教程

足部按摩手法教程

足部按摩手法教程足部按摩是一种古老的保健技术,它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提升免疫力并缓解疲劳。

下面是足部按摩的一些常用手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揉脚掌:先用手握住脚背,用拇指在脚掌部位打圈按摩,每个穴位按摩约10秒钟。

然后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捏住脚掌,从前往后轻揉10次,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2. 推拿脚心:用手掌根部在脚心上蹭磨,类似于推拿的手法。

由脚趾部分向脚跟推拿,每次重复10次。

这个动作可以刺激脚底的经络和穴位,帮助舒缓身体疲劳。

3. 按摩脚背:用手掌的根部在脚背上做圆圈按摩,每个穴位按摩约10秒钟。

注重压力控制,要根据自己的舒适感轻重适中。

4. 压迫足跟: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从内外两侧对足跟进行轻轻按压,可以交替进行,每个穴位按压约10秒钟。

这个动作可以缓解脚跟酸痛的感觉。

5. 按摩脚趾: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按摩每个脚趾,每个穴位按摩约10秒钟。

可以使用旋转、揉捏等手法,帮助放松脚趾周围的肌肉和关节。

6. 摇脚:用手掌掌心在脚掌底部来回摇晃,让脚掌感受到放松和舒适。

这个动作可以缓解脚底的压力和疲劳感。

7. 搓揉足底:将双手搓热,然后用手掌心在整个足底来回搓揉,注重足底每个穴位的按摩。

这个动作可以增强足底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

8. 按摩脚踝: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在脚踝部位来回按摩,可以交替进行。

这个动作可以改善脚踝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脚踝的肿胀感。

9. 敲打足底:用手掌根部轻轻敲打整个足底,每个穴位敲打约10秒钟。

这个动作可以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10. 穴位按摩:按摩关键穴位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

比如,按摩太冲穴可以镇静心神,按摩涌泉穴可以增强肾脏功能,按摩阴陵泉穴可以缓解脚部的疲劳感等等。

以上所介绍的足部按摩手法和技巧只是基本的入门级别,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个人体质和需求进行调整。

在按摩过程中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大或过轻。

此外,足部按摩不适合有下列情况的人群,包括怀孕期间、骨折患者、静脉曲张患者等。

足疗师必须:按摩手法详细分类(文字教学)

足疗师必须:按摩手法详细分类(文字教学)

足疗师必须:按摩手法详细分类(文字教学)一、推揉类(平面用力手法)推揉类手法包括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5种。

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人体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前后、上下或左右的推动。

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可分为拇指推、手掌推、肘尖推、拳推。

2.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

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做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

3.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皮肤表面顺、逆时针方向的回旋摩动。

根据不同部位有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4.抹法: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

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

5.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

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

二、按拍类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处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

按法在施术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及不同治疗目的,可分为拇指按、中指按、拳按、掌按、肘按。

此外,尚有利用按摩工具按压等。

2.掐法: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

3.拨法: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

4.振法: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

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5. 弹法: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

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6、拍捶法: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

捶的治疗方法。

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

7.踩跷法(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

8.滚法:是用手背部着力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手法。

三、捏拿类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1.捏法:将皮肤提起,作用于皮肤与皮下组织。

捏法有两种。

一种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2.拿法:用拇指与食、中指或其它手指相对做对应钳形用力,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做一收一放或持续的揉捏动作。

足浴按摩顺序及手法

足浴按摩顺序及手法

1、旋转乾坤2、鸳鸯戏水3、翻山越岭4、打太极5、左三右四压四方6、海底磨针7、神龙摆尾8、同心同德9、三心二意10、心心相印11、你追我赶12、快刀斩乱麻13、众星捧月14、侠客磨刀15、抱佛脚16、蟒蛇出洞17、掌摇五岳(分二式)18、横扫千军(分二式)19、刮穴位20、内外一致21、推三倒四22、同心协力23、两面夹击24、一落千斤25、玉指翻山(分五式)26、横七竖八(分四部)27、五指竖心28、刨根问底29、玉女滑冰30、一线牵31、倒挂金钩32、双指挖心(用大拇指)33、横七竖八34、单指挖心35、指腹修边36、你来我往37、倒刮玉掌38、翻江倒海39、双龙戏珠40、顺藤摸瓜41、各寻其主42、刮八字(2来回)43全心全意44、你推我让45、三番五次46、龙飞凤舞47、敲锣打鼓48、双管其下49、万流归宗50、金锤落地小腿部紧锣密布强弱联营气贯长空欲擒故纵团结一致顺藤摸瓜往往返返点到为止顺水推舟先礼后兵敲锣打鼓捶捶砍砍大腿部点兵点将气贯长虹敲锣打鼓捶捶砍砍顺水摸鱼凯歌高旋兵分三路欲擒故纵同心同力穷追不舍背部兵分两路按兵不动并肩作战凯旋而归两面夹击顺藤摸瓜韩信点兵气贯长虹两军对垒莺歌燕舞全力出击气吞山河地动山摇敲锣打鼓足内侧反射区名称:1、下身淋巴节2、髋关节3、肛门、直肠足外侧反射区名称:1、上淋巴节2、骨关节3、下腹部足底穴位图三心二意心心相印你追我赶快刀斩乱麻众星捧月侠客磨刀刮穴位推三倒四横七竖八(分四步)五指竖心刨根问底横七竖八(通刮)倒刮玉掌翻江倒海双龙戏珠(分二式)龙飞凤舞敲锣打鼓金锤落地。

足部按摩保健与治疗

足部按摩保健与治疗

手把手教你做足疗(组图)足疗的过程是先将脚放入调配好的药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把脚擦干,进行足部按摩。

含苞未放:把脚擦干,之后涂抹润肤油。

金鱼摆尾:双手横向拍打双脚外侧,起到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

隔墙有耳:双手握住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

仙鹤展翅:双手在脚背处上下搓热整个脚部,起到循环血液的作用。

细水长流:点住脚心轻压,有助于身体排泄废物。

蜻蜓点水:轻刮大脚趾,能够改善头痛头晕,有助睡眠。

火烧连营:中指、食指关节按压脚底穴位,能够缓解胸闷症状。

仙人指路:食指轻刮脚趾,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重于泰山: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排山倒海:双手交错按压脚背与脚心。

足部按摩: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大功告成:双手轻捏脚背穴位,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足疗常识一、什么是足疗?即足部按摩治疗,一种非药物疗法。

是通过对足部各个反射区的刺激使体内的生理机能得到调整(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达到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神经反射,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起到保健的作用,强身的目的。

二、怎样做足疗?通过对足底部、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及踝部反射区的按摩治疗,这种按摩治疗可以为自我按摩治疗、他人按摩治疗及器械按摩治疗。

足部按摩好处多,老中青少都适合,强身健体防病痛,解除疲劳最有用。

三、足疗起源于古代,发展于近代,盛行于现代。

足疗是中国中医的宝贵遗产,最古老的中医经典,古人类在地上赤足跳舞后足底部发热、发胀、舒服,既解除疲劳,又振奋精神,还能缓解病痛。

《黄帝内经》中就有涌泉穴的记载,它与人体保健密切相关。

《史记》中有上古黄帝时代名医摸脚治病的记录。

古埃及也有按摩足部的记载,东汉华佗的《五禽戏》中也很重视足部导引术。

日本学者考证,汉唐时代的《华佗和籍》中就有“足心道”这门研究脚部按摩的学问,此术在日本至今不衰。

2000年前释加人留下了佛都的“佛足石”,在这个足印上就有人体与足部相关联的图,瑜伽术就保留和发展了脚部按摩的养生特点。

中医经验分享:脚底按摩,8种手法,疗效不同(附足部反射区高清图)

中医经验分享:脚底按摩,8种手法,疗效不同(附足部反射区高清图)

中医经验分享:脚底按摩,8种手法,疗效不同(附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足部按摩是中医一种外治法范畴的物理疗法,已被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足部按摩主要是依靠手法的力度和力的方向实施的治疗。

手法由于轻重不同,其渗透于内的力度也有所差别,基本上分为浅(皮毛)、略浅(经脉)、中(肌肉)、略深(经筋)、深(骨髓)几种。

要会按摩,当然要先清楚的知道足部的各个反射区在哪里,是做什么用的,它们的功效分别是什么,以上由经络养生网提供的足部反射区完整示意图是目前最清晰,最完整的版本,不管你是想自己学习按摩,或给家人按摩,或是资深的足部疗养师,想必都能用的上。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

是按人体实际位臵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

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足部按摩手法(一)单食指叩拳法一手握扶早间部,另一手握拳,食指弯曲.拇指固定,以食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施力点压刮足部反射区。

适用反射区:额窦、垂体。

头部、眼、耳、斜方肌、肺、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脏、胆囊、、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大肠、心脏、脾脏、生殖腺、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

足疗手法教学

足疗手法教学

足疗手法教学足疗是一种通过对脚部的按摩和刺激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特而有效的健康养生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足疗手法,帮助读者了解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手法来促进健康和舒缓身心。

一、揉捏手法揉捏手法是足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在这个过程中,按摩师使用手指和手掌对脚部进行揉捏、搓动和按压,以达到刺激穴位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1. 足底推拿:先用双手按住足底,然后用大拇指从后足跟向脚尖方向轻轻推动,每次以一个穴位为单位,循序渐进地进行推动。

2. 足跟搓揉:用手掌从足跟部位向脚尖方向搓揉,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舒缓足部疲劳。

3. 按压脚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脚背,轻轻按压,并在按压的同时适当掌握力度和速度,以达到舒缓紧张和疼痛的效果。

二、拍打手法拍打手法是以手掌的掌骨轻拍脚部,通过震动和刺激来激活穴位和促进气血循环。

这种手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很多人,特别是那些不喜欢或不适合接受深度按压的人。

1. 拍打足底:用手掌内侧的掌骨轻拍足底,从脚跟到脚趾逐渐变快,以刺激穴位和增加血液循环。

2. 拍打脚背:用手掌轻拍脚背,重点是中央部位和局部疼痛的区域,以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

三、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通过对脚部穴位的按压和推动来调理身体的一种手法。

在推拿过程中,按摩师使用拇指、中指和手掌等部位的力量,有节奏地施加压力,以达到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1. 点穴推拿:用拇指适当施加力度,对每个穴位进行按压和推动,尤其是常用的气血调理穴位,如太冲、涌泉和三阴交等。

2. 足底掌握法:用手掌按压足底,以手的轴心为支点,有规律地改变手的位置和方向,刺激穴位和调理经络。

四、拇、食、中、无名推法这是一种运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等手指的力量和指端的敏感性来刺激足部穴位的手法。

1. 拇指推:用拇指按压和推动穴位,特别是太冲、涌泉、大敦和关元等。

2. 食指推:用食指按压和推动穴位,特别是中脘、三阴交和行间穴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疗大手法足疗的过程是先将脚放入调配好的药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把脚擦干,进行足部按摩。

一、含苞未放:把脚擦干,之后涂抹润肤油。

二、金鱼摆尾:双手横向拍打双脚外侧,起到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

三、隔墙有耳:双手握住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四、仙鹤展翅:双手在脚背处上下搓热整个脚部,加快循环血液的作用。

五、细水长流:轻压足掌肾反射区,有助于身体排泄废物。

六、蜻蜓点水:轻刮大拇趾,能够改善头痛头晕,有助睡眠。

七、火烧连营:中指、食指关节按压脚底穴位,能够缓解胸闷症状。

八、仙人指路:食指轻刮脚趾,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九、重于泰山: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十、排山倒海:双手交错按压脚背与脚心。

十一、足部按摩: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十二、大功告成:双手轻捏脚背穴位,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口诀一苞二鱼三隔墙,四鹤五水六蜻蜓,七火八仙九泰山,十排一按二告成。

足疗的好处俗话说:“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人老脚先衰”经常进行足浴,使足部的涌泉、太冲、隐白、昆仑等诸多穴位受到热力刺激,就会促进人体血脉流通,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舒通经脉,强身健体,推迟衰老,祛病延年。

现代医学也已证实,“人老脚先老”、“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因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众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之称。

足疗的十大好处:一、强身健身、延年益寿;二、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三、防治高血压;四、防治风湿关节炎;五、防治腿脚麻木;六、防治糖尿病;七、防治感冒,祛寒暖身;八、美容减肥;九、防治脑溢血和脑血栓;十、消除疲劳,使人感到身心愉快。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养脚永不老。

作用:促进人体血脉流通,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舒通经脉,强身健体,推迟衰老,祛病延年。

轻松足浴小配方1.桂枝20克,川椒、红花、艾叶各10克。

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水800~1000毫升,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每晚临睡前置温水约1000毫升,兑入药汁约100~200毫升,将双足浸入水中。

水温下降后,可继续加热水,直至踝关节以上,双足暖和,皮肤发红为止。

每晚1次,连浸1~2个月。

可温经通络。

2.桂枝20克,麻黄、羌活、独活各15克,红花、细辛、艾叶各10克。

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煮沸后倒入浴盆中,兑入温水适量,将双足浸入。

边洗边搓,直至水加至踝关节以上,双足暖和,皮肤发红为止。

每晚1次,每剂可用3天。

连续应用1~2个月。

3.威灵仙、伸筋草各20克,当归15克,大青盐(食盐)25克。

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煮沸后倒入浴盆中,兑入温水适量,将双足浸入。

边洗边搓,直至水加至踝关节以上,双足暖和,皮肤发红为止。

每晚1次,每剂可用3天,连续使用1~2个月。

可温肾散寒,消除疲劳或使寒冷顿时消除,温暖和活力沿双足布散全身。

保健足浴配方:当归15克、黄芪2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

治头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细辛10克、葱白5根。

治咳嗽配方:黄麻10克、胡椒40粒、老姜30克、生白矾30克。

治高血压病配方:罗布麻叶15克、杜仲6克、牡蛎15克、夜交藤10克、吴茱萸10克强身健体中药足浴配方我国有首民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中医有云“寒主收引”,天气寒冷自然会令阳气收敛,令气血循环减弱,除了特别怕冷外,有时还会影响各脏腑运作。

寒冷日子若想气血运行得更好,除了进补吃中药外,不妨试试睡前足浴的古老养生法。

人体共有12条经络,手脚各六条,分别是足三阴、足三阳、手三阴及手三阳,并互相连接;而中医认为火热会向上升,透过温暖脚部,便能带动气血运行,经过连接的经络,从而温暖全身。

而脚上的足三阴分别与肝、脾和肾有关,而足三阳则与胆、膀胱和胃有关,故加强脚部气血循环,对各脏腑有保健功效,同时还能减少沉淀于脚底的毒素。

此外,温水热力刺激脚底下的涌泉穴,对于改善水肿、失眠和头痛更有帮助,可谓一举多得。

要加强功效,可利用不同中药配合制成足浴药液,热力更能帮助药力渗透,有助行气活血和消肿散瘀,收强身防病之效。

配方一:美容方1.鲜嫩丝瓜及新鲜叶藤等。

能凉血解毒,美容护肤,防皱,杀菌消炎。

防治皮肤粗糙,面疣,粉刺,毛囊炎。

2.白芷、白芨、瓜蒌、白蔹等。

可滋润皮肤,消炎杀菌,防止皮肤萎黄、黯黑、粗糙及皮肤痤疮。

配方二:失眠方用药:吴茱萸40g、米醋(白醋)适量。

用法: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配方三:高血压方1、磁石降压方: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

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时泡足,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剂药可用2-3次。

该方可平肝潜阳,一般用药1-3次,血压即可降至正常。

2、双桑汤: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

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50℃。

泡脚30-40分钟,擦干后就寝。

每晚1次。

可清热泄肝,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一般泡脚30分钟后开始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维持4-6小时。

若8小时后血压回升,可煎汤第二次熏洗。

3、牛膝钩藤汤:牛膝、钩藤各30克。

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可不断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加至盆满为止。

每日早起和晚睡前足浴。

每次约30-40分钟,以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可平肝潜阳,引热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4、决明降压汤:石决明24克,黄芪、当归、牛膝、生牡蛎、白芍、玄参、桑枝、磁石、补骨脂、丹皮、乌药、独活各6克。

其中,石决明、牡蛎、磁石先煎30~60分钟,取其煎液加温水适量,入浴盆足浴,每次1小时,每日1次,每次1剂,连续7-10剂。

可平肝潜阳,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小便短少,肢体水肿,麻木等。

配方四:痛经方用药:益母草30g、菊花15g、黄岑15g 、夜交藤15g。

用法:水煎,去渣,混入温水用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配方五:便秘方每晚睡觉前,用花椒、姜、盐、醋、小茴香等浴足并按摩,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预防便秘十要歌诀也说:“功能便秘不吃药,自然疗法益处多。

睡前浴后做足疗,健身祛病排泄好。

”可见,足疗,尤其是中药浴足,对便秘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适用于那些体质较强的习惯性便秘患者。

配方六:糖尿病方糖尿病足是一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应力、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

在它的无坏疽期,对于那些患足凉麻,色苍白或苍黄、紫暗的患者,即可以采用中药浸浴泡法,通过皮肤透皮吸收达到温经、活血、止痛、改善循环的作用。

配方:金银花、紫丹参、乳香、没药、黄柏、苦参、川芎等。

用此方足浴可起到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糖尿病足早期下肢疼痛跛行者。

(如有皮肤溃烂则禁用)配方七:慢性支气管炎原料:鱼腥草150g,蝉蜕20g、麻黄50g、细辛100g。

方法:水煎,先趁热用药蒸气薰鼻,待水温适当时,进行足浴。

每日1~2次。

配方八:中老年足跟痛原料:当归30g、威灵仙30g、乳香15g、没药15g、栀子15g。

方法:水煎、每日2~3次。

配方九:足癣原料:皂角刺15g、大枫子15g、大黄15g、黄柏15g、苍术15g。

方法同上。

配方十:足冻疮原料:当归15g、红花15g、花椒15g、鲜萝卜200g。

方法同上。

配方十一:足皲裂原料:陈皮30g、葱白15g。

方法同上。

配方十二:暖身袪寒材料:干姜1两、附子1两、党参1 、当归1两、吴茱萸5钱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并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行气活血,暖身袪寒。

配方十三:预防外感材料:姜活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荆芥1两、紫苏叶5钱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辛温解表,袪风防感配方十四:温肺通鼻材料:川芎1两、白芷1两、辛荑花1两、苍耳子1两、蒿本1两。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宣肺通鼻,止眩止晕。

配方十五:利水消肿材料:丁香5钱、胡椒5钱、泽兰1两、益母草1两、赤小豆1两。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温肾袪寒,利水消肿。

足浴3大注意事项平日每星期可足浴2~3次,但若天气寒冷或用以治病,不妨每晚睡前足浴,以温暖双脚。

不过,足浴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特别是老人家,应先以手试试水温。

2.饭前饭后或过饥过饱均不宜。

3.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适合足浴,应先谘询中医师的意见。

暖水袋放腰间能温肾除了足浴外,不妨将暖水袋放于腰间,能收温肾补肾的补益功效。

皆因腰间有肾经,而肾主宰身体多个部分的机能,包括生殖、内分泌、脑、神经、骨骼等。

肾的功能好,身体自然壮健,老来亦不易出现白发脱发、性功能下降、腰膝酸软等问题,今个冬天不妨一试。

足浴保健民间谚语:“足者人之根”、“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根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

养树护根,养人护脚”、“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寒从脚起”、“头宜凉、足宜暖”、“风寒传足不传手”、“足心为人之海底”、“脚健人寿”、“足心肾开口、滋阴壮阳有”、“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