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科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更新方法研究_以福州上下杭历史地段为例
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指导 意见 》 指出 , 要 注意保持重点 区域 的历史风 貌和传 统文化 生态 , 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 自然景观和环境 。要注重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不 同项 目之 间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与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之间, 文 化 遗 产 与 自然 环 境 、 人 文 环境 之 间 的关 联 性 , 将 单 一 项
Ke y wo r d s: Hi s t o r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b l o c k s ; F u n c t i o n a l a r e a r e s t o r a t i o n;I n t e t y p r o t e c t i o n E- ma i l : 2 8 0 4 81 2l @ q q . c o n l
目、 单一形态的保护模式 , 转变 为多种 文化表 现形式 的综合性
保护 。
区是人们生活的空间 , 它必须考虑人们生活 的延续性 。再生后 街 区人们 的生活并不是完全恢复过去的生活 , 也不是 过一 种与 社 区传统 毫不相干的生活 , 而是传 承社 区优秀传 统文化 , 特 别 是保 护 、 传承 、 发展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目前 , 历史 文化街 区保护存在 问题 在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朋 I / a n
( F u z h o u P l a n n i n g& D e s i g n R e a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F u z h o u 3 5 0 0 0 3 )
Abs t r a c t : B a s e d o n t h e h i s t o i r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b l o c k s p r o t e c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o f S h a n g Xi a Ha n g,t h i s p a p e r p o s e s t h a t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基于城市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以福州上下杭街区为例

T e chn o logy基于城市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以福州上下杭街区为例缪一祎,戴文远,陈璇,林子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17)摘要:基于2009,2015,2019年福州上下杭街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和Fragstats技术,选取上下杭作为城市更新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的典型个案,计算土地转移矩阵,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09—2019年上下杭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产物叫而城市更新作为当今城市发展的趋势,其更新中人类活动给城市景观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叫学者多对湿地、海岸带、中心城区进行景观格局及驱动力分析叭动态模拟叭生态价值评估切等研究。
但目前国内多数研究集中在生态脆弱区和城市化地区,对城市更新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较少冏。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上下杭街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作为福州曾经的商业中心,较好地呈现了闽商文化历史的变迁情况。
本文研究区北至延平路、学军路,南至中平路、中平花园1号楼南侧、后洋里、合春弄,西至白马南路、隆平路,东至高顶路、三通路,面积31.73hm2叫上下杭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曾盛极一时,后来逐渐颓败,2013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出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
1.2数据来源及处理以2009年、2015年,2019年上下杭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公布的规划图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运用Are 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提取。
参照GB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居住、商业、工业、科研教育用地等。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市的一个古老街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上下杭街区的保存与更新面临着新的挑战。
保护与有机更新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方向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可行的方案。
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多样,街道布局古朴。
该地区曾是福州市的商贸中心,因此保留了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
这些建筑在设计、结构和建筑材料上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目前,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已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工作面临一定的压力,存在一些问题。
1.古建筑保护不足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许多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面临着日渐恶化的问题,如开裂、倾斜、水患等。
一些建筑物在使用中进行了改建和维修,未能做到天然材料的使用和传统工艺的保护。
这些问题影响了古建筑的原汁原味和完整性。
2.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消解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环境逐渐发生变化。
一些传统商铺被改建成现代商业综合体,传统商业气息逐渐衰减。
一些传统手工艺也因为市场需求的减少而濒临失传。
这些问题造成了上下杭街区文化特色的逐渐消解。
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方向为了解决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有机更新问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与更新方向。
1. 加强古建筑保护需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具体地,可以引入专业团队对古建筑进行勘测、测绘,分析其结构、使用材料和施工工艺,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
可制定一套保护维护计划并建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
采用新技术来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使其既能完整保存原貌,又能满足现代使用需求。
2.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古建筑的保护外,还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区,该区域包括了许多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是福州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问题。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的策略及其实施方法。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市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街区,该区域内有众多的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如福州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大成书院”、具有代表性的闽南建筑“石塔”,以及神秘的道教宫观等。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福州市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因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已经严重损毁或面临着毁灭的危险。
其次,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周围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再次,历史文化街区的居民居住条件落后,生活水平较低,因此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是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
由于以上原因,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
为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策略和更新方案,以保护和发扬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利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策略。
具体策略如下:1. 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机制。
在常委会的领导下,建立专项保护小组,并制定保护规划和管理细则,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目标和优先事项。
2. 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
在保证建筑本身安全的前提下,改善周边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气等,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形象和便利居民生活。
3. 保障历史文化街区的居民生活。
在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要关注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历史街区微更新案例

历史街区微更新案例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参照和依托。
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街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保留其历史的痕迹和风貌的同时,又要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工作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历史街区微更新的案例。
首先,超过百年历史的建筑更新。
伦敦的科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是英国著名的历史街区,其建筑和地铁站等设施都历经了数次更新。
近年来,为了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科文特花园进行了微更新,将建筑内部空间重新规划,使之更适应现代的商业和娱乐需求。
同时还增加了人行道和绿化带,提高了行人的步行舒适度,保留了历史的面貌和特色。
其次,提供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以历史街区为主的城市,近年来该市通过微更新的方式,将历史建筑转变为艺术展馆、文化中心和创意产业基地,给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体验。
这些更新项目既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原貌,又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为历史街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再者,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
在中国的杭州西湖区,有一条历史街区叫做河坊街,这里是古老的商业街区,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杭州市政府进行了微更新,增加了公共卫生间、休息区和导览站等公共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
这些更新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保留了历史街区的原汁原味。
最后,注重历史文化的阐释和教育。
英国巴斯市的罗马浴场是一个著名的历史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向游客传递历史文化的价值,巴斯市政府进行了微更新,增加了讲解员和导游,提供了更全面的讲解和教育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这种更新方式不仅保留了历史街区的独特性,还提升了游客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历史街区微更新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方式。
通过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提供文化活动和教育、重新规划建筑内部空间等措施,历史街区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保留其历史的风貌和特色,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痕迹,是城市的记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实现更新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展开研究,探讨如何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实现其更新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价值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记忆和灵魂。
在历史街区中,游走于古老的建筑之间,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
历史街区所蕴含的文化遗产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代表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统,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财富。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的独特性。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街道、风貌等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反映着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艺术的审美性。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雕塑造型等都代表着一定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审美取向,更是艺术的经典之作。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社会的认同性。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风貌等不仅代表了历史和艺术,更是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寄托,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具有深厚的社会认同感。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是城市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
传承和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促进其更新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历史街区的建筑物日益老化,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面临着困难重重。
由于历史街区的建筑大多为老旧建筑,存在着使用功能不足、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更新利用的困难重重。
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上下杭论文

浅析台江上下杭街区的保护与改造摘要: 本文通过对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现状的实地调研,结合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从功能及活动的多样性角度分析上下杭历史风貌区的鼎盛、衰败与再生, 强调历史街区文化积淀与社会发展现实的结合,以及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的运用,并将其表现为功能、活动的多样性再生。
,揭示该区商业功能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历史街区中商业功能的现状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探讨对上下杭历史街区中商业功能进行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要素进行探讨, 提出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建设研究的基本框架,探讨营造能够传承城市文脉,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传统商业街区的规划方式。
关键词:街区简介价值与现存问题保护开发沿着上杭路→龙岭→隆平路→星安河岸→下杭路,沿路许多民居屋檐上、窗棂上仍保持着一些古老而华丽的雕花图案,市、区级文物陈文龙尚书庙、张真君祖殿、观音庵保护修复良好,关帝庙、曾氏祠堂、杨鸿斌故居、高氏文昌阁、武状元府黄培松故居等主体建筑尚在,结构完好,雕梁画柱,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上下杭街地处台江区中部偏南。
这里百业俱兴、商贾云集,是福州商贸的发源地。
上下杭街地段优越,南通台江码头,东连中亭街,纵横交错的主干道有8条。
上下杭街是商业能人聚集的地方。
双杭地区曾有兴安、南郡、尤溪、福鼎等14个会馆,成为各地商人交流信息、聚谈生意之地。
双杭街区见证了城市的辉煌, 但如今却极易成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破落萧条, 巨大的角色落差使其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城市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对历史遗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城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遇到了重新焕发活力的机遇,然而如何在这场涅磐中实现对历史的传承, 并使其有机地融入现代生活,避免建设性的破坏,却并无定论,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要素进行探讨, 提出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建设研究的基本框架,探讨营造能够传承城市文脉,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传统商业街区的规划方式。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是福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福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商业区之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是福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老旧建筑物的破损、历史文化资源的丧失、传统手工业的式微等。
研究如何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至关重要。
整体保护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物的保护。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独特,是福州市的独特景观。
要对这些历史建筑物进行保护,包括修缮破损的建筑物、保护传统工艺和技术,以及整合开发方案,保持其历史特点和风貌。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历史文物、古代文献和民俗风情等。
要加强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整理,建立相关的档案和数据库,方便研究和传承。
在整体保护的也要进行有机更新。
有机更新是指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更新。
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兼顾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保持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魅力。
有机更新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文化旅游等方面。
要改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电、排水等。
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要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居民的生活空间,要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发展文化旅游。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要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
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古代手工艺展示等,传播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魅力。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注重保护历史建筑、文化资源,同时进行有机更新,才能实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让福州市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近现代福州中心城空间结构演替图 Fig. 2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modern in Fuzhou
·912·
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9 卷
人的集中地,成为闽江南岸“下四府”商人入榕的居留地,这一阶段是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的兴盛期. 第
福州上下杭历史地段的内部动力表现为街区内部的“自助式”改造活动,在独立组团时期( 兴盛时期) ,
这种“自助式”的更新活动在系统开放的前提下,迎合了当时的交通方式和空间尺度,系统通过个体改造,
达到上下杭整体建筑风格与城市机理的协同效应,是一种整体有序的建设活动. 在街区衰败时期,这种
“自助式”的建设活动被城市隔离,变为一种小投入、单纯以自我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内部改造活动,未在
文章编号: 1000 - 2243( 2011) 06 - 0910 - 07
复杂科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更新方法研究
———以福州上下杭历史地段为例
陈小辉,刘淑虎
(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 基于对复杂科学的认识和对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自适应性演变过程的研究,以复杂科学中的自组织理
达到新的协同,因此街区衰败是复杂自适应系
统的正常反应,是系统从又一个无序走向有序
的起点. 那么,未来街区的职能及发展趋向将
是什么呢? 以城市结构变迁为依托,新版福州
市总体 规 划 ( 2009 - 2020 ) 提 出“一 主 两 副 三
轴”城市结构( 图 3) ,推进“东扩南进”战略,上
下杭确立为福州城市心区的一部分,并纳入
定性并存; 可分性与不可分性并存; 可预见性与不可预见性
并存,开拓了城市规划在规划思维、规划结构、规划方法、
规划实施等方面的新途径. 其在规划思维上的启示是从单
一连续性转向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并存,从注重确定性转向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并存,从突出城市的可分性转向可分性
与不可分性并存,从严格的可预见性转向可预见性与不可
功能业态 居住、各种业态商业、商会、仓储等
交通状况 系统特征
水陆 交 通 便 利,区 内 街 巷 纵 横,主 次 分明,可达性好
开放、多功能、网络化
居住为主,占 63. 6% ; 商业几乎全为低端零售业; 公共服务设施匮乏
外围交通绞结严重,缺乏分流性次干道和支路; 内 部交通环境差,两条道路目前交通较为饱和,多数 街道、巷道路面太窄,缺乏停车空间
表 1 上下杭兴盛时期和衰败时期要素比较一览表 Tab. 1 Comparison table of Shangxiahang load in the boom period and the decay factor)
项目
兴盛时期
衰败时期
居住人群 主要为居民及各地商人,人群混杂
老人、外来租户为主,同质化严重
陈小辉,等: 复杂科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更新方法研究
·913·
1) 政策导向方面. 截止 2009 年,没有一部关于上下杭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通过评审. 街区没有明确 发展功能定位,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环境整治工程方面资金投入少,街区自发性改造缺乏外力支持.
2) 技术服务方面. 建筑更新形态引导及施工技术服务为空白,居民在缺乏规划引导和专业修复知识 引导下的自发性改造不但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建筑的面貌呈现一种“拼接”的痕迹.
收稿日期: 2011 - 04 - 11 通讯作者: 陈小辉( 1976 - ) ,讲师,E - mail: 289102619@ qq. com 基金项目: 福州大学科技育苗基金资助项目( 2010 - XY - 13)
第6 期
陈小辉,等: 复杂科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更新方法研究
·911·
20 世纪 80 年代产生的复杂学科包含系统论、信息论、
论为理论依据,从弹性结构、规划编制、实施策略三方面提出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策略. 从认识观、方法
论、思维模式三个方面总结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
关键词: 复杂科学; 历史街区; 福州; 上下杭路
中图分类号: TU984. 1
文献标识码: A
A study of updating method towards historical block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 science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ceive of complex science and the research of complex adaptive evolution of Fuzhou Shangxiahang historical blocks,this paper brought forward the protecting and planning strategies of Shangxiahang historical blocks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flexible structure,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which is relying on the self - organization theory of complex science. Moreover,the study drew a new conclusion towards the protection and update of historical blocks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cognition,methodology and pattern of thinking. Keywords: complex science; historical blocks; Fuzhou; Shangxiahang street
本质上改变街区基础设施落后、建筑老化、居住环境脏乱差等历史街区普遍问题,反而加剧了街区衰落,
是一种整体盲目性的改造方式.
哈肯认为,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动力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通过竞争而协同,从而使竞争力的一种或几
种趋势优化,最终形成一股总的趋势( 即“序参量”) . 上下杭历史地段在衰败期没有从无序走向有序,说
单向封闭、同质化、隔离
3. 3 运行: 从开放到单向封闭 福州上下杭历史地段在独立组团时期,依托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商业优势,以及五口通商的政策优
势,聚集人气、财气,形成与外界开放的网络体系,造就了其繁华; 但从解放后至今的这段时间内,系统 处于封闭状态是造成街区衰败的核心. 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6 期
3) 市场机制方面. 街区内政府产权占 60% 、个人占 15% 、其他单位占 25% ( 由上下杭历史街区街道 办事处提供) ,这种产权使得住房所有者和它实际使用者相脱节,使用者对于建筑的买卖受到限制,产权 调整的市场机制未建立,有经济基础的人群纷纷逃离该区,造成系统单向封闭,它既阻碍原居民对房屋进 行维修和改造的积极性,也阻碍外部力量的介入,使整个街区这个城市子系统处于单项封闭状态,隔断了 内部改造与外部要素在物质、能量、信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流通和相互作用.
二个阶段为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城市结构演变为单核结构,商业中心北移,福州上下杭地区的功能从商
业演变为居住,街区内居民逐渐置换为弱势群体及部分外来租住户,成为福州城市系统的一个细胞( 子系
统) ,是福州上下杭历史地段的衰败期.
协同理论认为随着系统属性的改变,产生
的新系统将通过与城市其他细胞的竞争,自主
1 研究区域概况
福州上下杭历史地段位于福州城区传统历史轴线八一七路的南部,较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国初年时 期的历史风貌,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 1) . 建国后,随着福州商业中心的迁移,上下杭 地区逐步衰落,居住用地占总用地 63% 左右,成为当地居民和附近上班族的临时居住地,人口密度大、建 筑密度高( 现场调研为 70% ~ 80% ) 、环境质量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现核心风貌区面积 20. 6 万 m2 . 该区 域内保留了众多商业会馆、商行、钱庄、祠堂等大量清末、民国以来的历史建筑( 建筑风格以传统深宅大 院为主,共有文物古迹 9 处,定级优秀近现代建筑共 33 处) .
控制论、相变论( 主要研究平衡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自组
织理论( 包含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混 沌理论 [1]) 等一系列理论,其研究对象是复杂自适应系统
( 生命系统、社会系统) 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它揭示了作为
开放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城市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驱动的
能力,运行特征是单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并存; 确定性与非确
——— take Fuzhou Shangxiahang historical blocks as an example
CHEN Xiao - hui,LIU Shu - hu
( College of Architecture,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China)
2 研究方法
历史街区作为一种复杂的自适应系统( CAS) ,伴随城市结构要素的调整与变化,呈现非线性、不确定 的发展趋势,而基于经典学科下的规划“范式”侧重于对城市发展的确定性、线性研究,强化“自上而下” 的引导作用,往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伴随规划条件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发展,规划初衷逐步偏离街区发 展实况,规划实效性差,规划的科学性受到怀疑,城市规划学需要新的思维模式和规划方法.
到福州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范围之内,依此
为据,上下杭历史地段未来的功能应是体现浓
厚商业文化特色的历史风貌区.
Fig. 3
3. 2 竞争: 从有序更新到无序改造
图 3 福州总体规划( 2009 - 2020 年) 中心结构图 Center structure of master plan in Fuzhou ( 2009 - 2020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