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pptx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税收的本质与职能 《税法》课程PPT

•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
26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 率为20%。对劳务 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 高的,实行加成征收。 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 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 取得劳务报酬的应纳 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对应纳税所 得额为超过20 000~50 000元的, 加五成;超过50 000元的,加十成。
复合税
• 同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和价 值量为标准征收的一种税
• 白酒的消费税
14
二、税收分类——按税收管理与使用权限分类
中央税
• 指管理权限归中央,税收收入归中央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地方税
• 指管理权限归地方,税收收入归地方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
•所得税类、财产税类
•指纳税人能将税负全 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 的一种税
•流转税类
13
二、税收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
• 是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 (重量、容积等)为标准,采 用固定单位税额征收的一种税
• 啤酒的消费税
• 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量为标准,按 规定税率征收的一种税
• 化妆品的消费税
• 增值税
16
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
什么是税制构成要素?
税制构成要素是 指构成一个完整 税种的法定要素
税收加 征
税收减 免
纳税人
税制构 成要素
征税对 象
税率
纳税期 限
纳税地 点
18
一、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
• 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回答:向谁征税?谁要纳税?由法律明确规定 • 法人与自然人
强制性
三、税收的职能
26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 率为20%。对劳务 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 高的,实行加成征收。 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 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 取得劳务报酬的应纳 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对应纳税所 得额为超过20 000~50 000元的, 加五成;超过50 000元的,加十成。
复合税
• 同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和价 值量为标准征收的一种税
• 白酒的消费税
14
二、税收分类——按税收管理与使用权限分类
中央税
• 指管理权限归中央,税收收入归中央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地方税
• 指管理权限归地方,税收收入归地方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
•所得税类、财产税类
•指纳税人能将税负全 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 的一种税
•流转税类
13
二、税收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
• 是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 (重量、容积等)为标准,采 用固定单位税额征收的一种税
• 啤酒的消费税
• 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量为标准,按 规定税率征收的一种税
• 化妆品的消费税
• 增值税
16
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
什么是税制构成要素?
税制构成要素是 指构成一个完整 税种的法定要素
税收加 征
税收减 免
纳税人
税制构 成要素
征税对 象
税率
纳税期 限
纳税地 点
18
一、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
• 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回答:向谁征税?谁要纳税?由法律明确规定 • 法人与自然人
强制性
三、税收的职能
国家税收 第1章 税收概论.ppt

2.税目。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征税对 象的具体划分。
(三)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法定比例。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计算应纳税额
的尺度。
第一章>>第四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税率通常有三种主要形式: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从价计税时按照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 的法定比例,通常采用固定百分比的形式。
第一章>>第四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定额税率的特点是,在税率确定的情况下,应征税 额与计税依据之间始终保持同一比例,计算简便, 且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适用于品种比较单一、价 格相对稳定的大宗商品。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征收比例随着计税依据数额增加而逐 级提高的税率。
➢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
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 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
第一章>>第四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个人。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对什么东西征 税,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
第一章>>第三节
二、现代税收原则
(二)公平原则
1.社会公平
横向公平
➢ 绝对公平
2.经济公平
相对公平 纵向公平
税收的经济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是要求税收保持中性,即横向公平。
➢其次是纵向公平。
(三)效率原则
1.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 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
(三)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法定比例。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计算应纳税额
的尺度。
第一章>>第四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税率通常有三种主要形式: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从价计税时按照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 的法定比例,通常采用固定百分比的形式。
第一章>>第四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定额税率的特点是,在税率确定的情况下,应征税 额与计税依据之间始终保持同一比例,计算简便, 且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适用于品种比较单一、价 格相对稳定的大宗商品。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征收比例随着计税依据数额增加而逐 级提高的税率。
➢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
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 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
第一章>>第四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个人。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对什么东西征 税,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
第一章>>第三节
二、现代税收原则
(二)公平原则
1.社会公平
横向公平
➢ 绝对公平
2.经济公平
相对公平 纵向公平
税收的经济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是要求税收保持中性,即横向公平。
➢其次是纵向公平。
(三)效率原则
1.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 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
税收基础知识(PPT 192页)

(2)纳税人不办税务登记,责令限期改正;逾 期未改的,由工商局吊销执照
(3)未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的,处以2 000 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扣缴义务人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 000元以 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 0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 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 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 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 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的罚款。
地方政府制定
税制要素 1.构成税收制度的要素称为“税 制要素”。
2.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 对象、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 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其 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是三 个基本要素。
(1)纳税人:即纳税主体,包括:
• ①法人 • ②自然人 • ③其他组织
与纳税人相关的有以下几个概念:
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 根本标志,也是鉴别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不是 税收的基本尺度。
3.税收主要具有以下职能: 1.组织收入
—税收组织收入及时、稳定、可靠。 2.收入分配 —调节不同阶层收入水平,缓解分配
不公的矛盾。
3.资源配置 —配合价格指导生产、消费,引导资
源合理配置。
4.宏观调控 —调节供求平衡,促进经济协调发
展。
4.税收原则:
一个社会治税的指导思想。制定税收 政策、设计税收制度、进行税收管理的 准则。
税收公平原则
------纳税人的税负与经济状况相适应
税收效率原则
-------提高税务行政管理效率
第一章 概述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税收公平原则意义: 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
的首要原则。税收公平使纳税人更容易接收税收,因而 可以减少避逃税,从而维护税收制度。同时,税收还可 能矫正收入分配,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3)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 要使税收公平,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确定以什么标准来 衡量税收是否公平 西方学者提出两种主张,形成两个公平标准:
第一章 税收概述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概念 税收原则是一国税收制度建立的指导思想与税收行为准则,是对一
定历史时期税收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并为当时社会普遍接受。 二、西方税收基本原则 (一)早期税收原则(19世纪以前) 1.威廉•配第 (1)公平原则。税收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袒。 (2)简便原则。征税的手续应当简单明确,不能过于繁琐;
课税方法要简明,不能复杂以免纳税人产生误解;在纳税形式 选择和纳税日期确定上应给予纳税人以方便;要尽可能地给纳 税人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3)节省原则。征收费用不能过多,要尽可能地节省。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尤斯蒂 (不得1)损适害度纳原税则人。的征资税本要。适如度果,超不出得这影个响限纳度税,人就对是必对需人品民的财享产用的,
受益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
第一章 税收概述
◆受益原则 亦称“受益说”,主张按照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
务中获得收益的多少来负担税负,谁受益谁纳税,享受的利益多 者多纳税,享受利益少者少纳税,没有享受利益者不纳税。 优点:符合市场法则,易于为纳税人所接收。 缺点:受益原则可能导致不公平;很多受益项目不容易衡量。 ◆能力原则 亦称为“能力说”,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当缴纳 的税收,纳税能力大的多纳税,能力小的少纳税,无能力不纳税。 优点:体现了公平 缺点:能力标准难以确定。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中国税收》PPT课件

• 为降低税收成本,应当提高商品税的比重,降低所 得税的比重。
第一,来源的广泛性。 第二,数额的确定性。 第三,占有的长久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二、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三)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 • 1.调节总供给的职能 • 2.调节总需求的职能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 一、税收总量方面的原则:适度原则
• 1.规范分析标准 • 2.实证分析标准
• 三、税收的目的与依据
➢ 1.税收的目的
向经济活动主体取得一部分收入,满足政府 间接占有经济资源的物质需要。
➢2.税收的依据
政府执行职能是为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带来的 一般利益。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四、税收的特征 • 1.一般报偿性 • 2.确定性 • 3.强制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一、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一)确定原则
• 1.税额确定 • 2.税收收入确定 • 3.税收负担确定 • 4.逃税确定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二)简便原则
• 第一,在政策目标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少赋予税收取得 收入以外的任务。
• 第二,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宽税基、低 税率的税收制度,尽量减少免税和扣除项目,保持税基 的完整性。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 ➢税收是一种强制征收而不是收入或负担
,更符合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二、税收的主体与客体 ➢1.税收的课征主体——政府 ➢2.税收的缴纳主体——经济活动主体 ➢3.税收的客体——国民收入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第三,在法律结构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根据等级结构原 理设计税收制度的章、节、条、款、项、目,使税收的 规定条理化。
第一,来源的广泛性。 第二,数额的确定性。 第三,占有的长久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二、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三)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 • 1.调节总供给的职能 • 2.调节总需求的职能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 一、税收总量方面的原则:适度原则
• 1.规范分析标准 • 2.实证分析标准
• 三、税收的目的与依据
➢ 1.税收的目的
向经济活动主体取得一部分收入,满足政府 间接占有经济资源的物质需要。
➢2.税收的依据
政府执行职能是为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带来的 一般利益。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四、税收的特征 • 1.一般报偿性 • 2.确定性 • 3.强制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一、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一)确定原则
• 1.税额确定 • 2.税收收入确定 • 3.税收负担确定 • 4.逃税确定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二)简便原则
• 第一,在政策目标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少赋予税收取得 收入以外的任务。
• 第二,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宽税基、低 税率的税收制度,尽量减少免税和扣除项目,保持税基 的完整性。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 ➢税收是一种强制征收而不是收入或负担
,更符合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二、税收的主体与客体 ➢1.税收的课征主体——政府 ➢2.税收的缴纳主体——经济活动主体 ➢3.税收的客体——国民收入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第三,在法律结构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根据等级结构原 理设计税收制度的章、节、条、款、项、目,使税收的 规定条理化。
税收ppt课件

横向均等:如果纳税是根据能力原则,有相同能力的纳税人应该支付同样的税负, 这样情况称作纳税横向均等。
纵向均等:如果纳税横向均等落实较难,那么纳税纵向均等就是更无法实现的。 纳税纵向均等是指要求具有更优能力的纳税者承担更高份额的赋税。
21
婚姻赋税问题
结婚的夫妻(或两个同居的人)应该被视作唯同一整体纳税。这意味着如果一个 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婚,他们不再像两个独立的个体来缴纳所得税,而取代的是他 们作为一个纳税个体。为了观察婚姻税收问题,假设税法做出如下决定:不存在 或免于减税,收入在每年20000美元的不用缴纳税款,而每年收入超过20000美元 的,按照百分之10的比例纳税。
2
3
4
税收与效率
赋税可以说是政府在市场中安排的一颗钉子,它会影响边际成本和效益,使他们 出现无谓的损失。
那么如果赋税的负担超过了它带来的收益那么这部分产生的无谓的损失就叫做超 额负担,但是因为税收最后也是用来服务人民的,所以只是超额负担造成了赋税 的无效性。
5
税收的归宿,无效性和弹性(供给和需求)
每个区域的土地及矿产储备或其他自然资源都是独特的,故而它的供给是完全无 弹性的。不论租用的目的为何,这项资源的供给数量都是固定的。
18
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始终占据着头条的位置。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社会 保障利益,对固定社会保障的呼吁越来越急切。这种增长且恒定的需求必须要解 决。对美国社会保障问题的一种可能解决方式是改变权利、缩减支出。但这种可 能性并不受欢迎,也可能不能作为所有问题的解决方式,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 是增加社会保障税。其中分为工人和雇主的社会保障税。
16
所得税效应(劳动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
所得税是对劳动服务、资产和土地销售者征收的税赋。 以债券或银行存款利息形式出现的资本收入,按一般所得税征收。也会以股票股
纵向均等:如果纳税横向均等落实较难,那么纳税纵向均等就是更无法实现的。 纳税纵向均等是指要求具有更优能力的纳税者承担更高份额的赋税。
21
婚姻赋税问题
结婚的夫妻(或两个同居的人)应该被视作唯同一整体纳税。这意味着如果一个 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婚,他们不再像两个独立的个体来缴纳所得税,而取代的是他 们作为一个纳税个体。为了观察婚姻税收问题,假设税法做出如下决定:不存在 或免于减税,收入在每年20000美元的不用缴纳税款,而每年收入超过20000美元 的,按照百分之10的比例纳税。
2
3
4
税收与效率
赋税可以说是政府在市场中安排的一颗钉子,它会影响边际成本和效益,使他们 出现无谓的损失。
那么如果赋税的负担超过了它带来的收益那么这部分产生的无谓的损失就叫做超 额负担,但是因为税收最后也是用来服务人民的,所以只是超额负担造成了赋税 的无效性。
5
税收的归宿,无效性和弹性(供给和需求)
每个区域的土地及矿产储备或其他自然资源都是独特的,故而它的供给是完全无 弹性的。不论租用的目的为何,这项资源的供给数量都是固定的。
18
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始终占据着头条的位置。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社会 保障利益,对固定社会保障的呼吁越来越急切。这种增长且恒定的需求必须要解 决。对美国社会保障问题的一种可能解决方式是改变权利、缩减支出。但这种可 能性并不受欢迎,也可能不能作为所有问题的解决方式,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 是增加社会保障税。其中分为工人和雇主的社会保障税。
16
所得税效应(劳动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
所得税是对劳动服务、资产和土地销售者征收的税赋。 以债券或银行存款利息形式出现的资本收入,按一般所得税征收。也会以股票股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 性
课程主要内容:
v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v第二章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v第三章 税收职能与税收原则 v第四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v第五章 税收制度 v第六章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v第七章 国际税收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2
SJM SJM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一、税收定义(tax)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以其社会职能为依据参与社会成 员收入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 一种形式。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取得财政 收入的一种形式。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31
SJM SJM
二、税收本质
税收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 由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公共权力)进行分 配而体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由政府通过 提供公共 物品来满足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21
SJM SJM
【附】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
1.纯社会公共需要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如国防、 外交、行政管理、公安、司法、基础教育、 卫生保健、基础科研等。 (2)大型公共设施及基础产业:如邮电、 通信、民航、公路、煤气、电力、钢铁等行 业。 2.准社会公共需要 如大学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
v到周代,助又演变为彻。彻就是每个农户耕 种的土地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获量缴纳给 王室,即“民耗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 ”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6
SJM SJM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v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都是王室 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 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其基本 特征是地租。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由于 王室又是国家代表,因此,贡、助、彻也 具有一些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是我国税 收的起源。
课程主要内容:
v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v第二章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v第三章 税收职能与税收原则 v第四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v第五章 税收制度 v第六章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v第七章 国际税收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2
SJM SJM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一、税收定义(tax)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以其社会职能为依据参与社会成 员收入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 一种形式。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取得财政 收入的一种形式。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31
SJM SJM
二、税收本质
税收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 由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公共权力)进行分 配而体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由政府通过 提供公共 物品来满足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21
SJM SJM
【附】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
1.纯社会公共需要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如国防、 外交、行政管理、公安、司法、基础教育、 卫生保健、基础科研等。 (2)大型公共设施及基础产业:如邮电、 通信、民航、公路、煤气、电力、钢铁等行 业。 2.准社会公共需要 如大学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
v到周代,助又演变为彻。彻就是每个农户耕 种的土地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获量缴纳给 王室,即“民耗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 ”
第一章 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6
SJM SJM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v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都是王室 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 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其基本 特征是地租。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由于 王室又是国家代表,因此,贡、助、彻也 具有一些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是我国税 收的起源。
第一章 税收导论(最新 税法PPT课件)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平等的,不能只对一方保 护,而对另一方不予保护。
1.2 税法基本理论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教学重点) (一)总则: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 (二) 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包 括本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人------依法成立能够独立支配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 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条件:依法成立、有一定的财产并独立核算、有名称、组织场所或 机构、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 业法人、社团法人。)
1.2 税法基本理论
金并接受相关处罚 。2012年该产品适用税率17%,2015年则适用13%。 实体法从旧--补交税款按17% 程序法从新--处罚按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
征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1.2 税法基本理论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权利主体
1.2 税法基本理论
(四)税率(反映征税的深度)
是征收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收的眼睛 税收制度的核心和灵魂)
1、 比例税率
即对同一征收对象或同一税目,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
优:计算简便公平、税负透明度高、税收效率高。适用对商品征税
缺:调节收入功能弱,难以体现税收的公平。
收入
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纳双方) (1)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2)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权利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 。 我国采用属地兼属人的原则
1.2 税法基本理论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教学重点) (一)总则: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 (二) 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包 括本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人------依法成立能够独立支配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 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条件:依法成立、有一定的财产并独立核算、有名称、组织场所或 机构、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 业法人、社团法人。)
1.2 税法基本理论
金并接受相关处罚 。2012年该产品适用税率17%,2015年则适用13%。 实体法从旧--补交税款按17% 程序法从新--处罚按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
征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1.2 税法基本理论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权利主体
1.2 税法基本理论
(四)税率(反映征税的深度)
是征收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收的眼睛 税收制度的核心和灵魂)
1、 比例税率
即对同一征收对象或同一税目,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
优:计算简便公平、税负透明度高、税收效率高。适用对商品征税
缺:调节收入功能弱,难以体现税收的公平。
收入
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纳双方) (1)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2)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权利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 。 我国采用属地兼属人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概论
主讲人:尚金梅
2011.9.30-10.27
第一章
税收及其 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一、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 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逐渐出现了私有制—阶级
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关—国家
国家要生存,国家机 器要运转,就需要掌 握一定的物质基础, 需要将一部分社会财 富集中到国家手中, 于是就产生了税收 。
3.主体税种的发展变化
(1)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 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统治者只采取直接 对人或对物征收的简单直接税。
如人头税,按人口课征;土地税按土地面积或 土地生产物课征;对各种财产征收的财产税,如 房屋税等。当时虽然也有对城市商业、手工业及 进出口贸易征收营业税、物产税、关税,但为数 很少,在税收中不占重要地位。
税收
执行公共事务
国家
满足 社会公共需要
所以,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存在是 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
一、社会公共需要概述
私人个别需要 社会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
由市场通过 提供私人 物品来满足
由政府通过 提供公共 物品来满足
(一)社会公共需要及其特征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在生产、
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
❖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 (2)承诺时期 (3)专制课征时期 (4)立宪课税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 ,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诸侯自由贡献的物品 和劳力。
(2)承诺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君 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 设法增加收入。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 时,国君更需要增加临时收入以应急需。当 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地位,王权有一 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 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 组织的承诺。
三、国家征税的依据
*税
禾:指收获的农作物 兑:有收取的意思
公民为什 么有义务 向政府纳
税?
国家向农民收取农作物
* tax
。
拉丁词根“taxre”,原意为收取
我国学者关于税收根据的主要理论:
1.国家最高所有权说:认为“无论哪 一个阶级的国家,在财政关系中都是以最高 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税收的 依据就是最高所有权。
的需要。
主要特征:
(1)社会集中性 (2)非排他性 (3)非竞争性
政府通过征税 和收费来提供 社会公共需要
(4)具有外部效应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主要(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如国 防、外交、行政管理、公安、司法、基础教 育、卫生保健、基础科研等。
(4)以商品和劳务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 收制度
这种税收制度,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普 遍,通常商品和劳务税比重较大。自增值 税被开征以来,发达国家商品和劳务税的 比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4.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
•筹集资金满足国家 各项支出的需要
•筹集资金满足国家 各项支出的需要 •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2)大型公共设施及基础产业:如邮 电、通信、民航、公路、煤气、电力、钢铁 等行业。
2.准社会公共需要
如大学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
(三)公共物品及其提供方式
1.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和服务。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 公共物品:具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私人物品:具竞争性和排他性。
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明: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 “免费搭车”现象,即消费者追求私利的心 理将使其选择不由自己为提供公共物品而付 费。
“公共悲剧”。
二、税收在国家取得经济资源方面具有明显 的优势
国家取得经济资源 常用方式有:
1.政府收费 2.债务收入 3.税收收入 4.发行货币等
(1)可普遍地作用于社 会的所有成员,不象其 他收入那样受产权和经 营范围的限制。 (2)可形成稳固的收入 ,不象公债那样需要到 期归还并支付利息。 (3)可保持经济稳定, 不象货币发行那样会导 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2.国家政治权力说:认为国家是一个 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不参与社 会产品的生产,但为了满足其行使职能的物 质需要,却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国家参 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依据就是其政治权力。
(2)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商品经济日 益发达,简单的税制已不能满足财政的需 要。
对商品和劳务课征的商品和劳务税的发 展形成了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
(3)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18世纪末,英国为战时军费的需要首
创所得税。以后时征时停,直至1842年确 定所得税为永久性税种。以后各国先后仿 效,逐渐使所得税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税 收收入中占主要地位。
(3)专制课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 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和常备军制度。君权扩张和军费膨胀,使 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一方面笼络 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 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 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 收。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4)立宪课税时期。取消专制君主的课 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 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民 主制和选举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 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 ,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 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 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 。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 定征税。同时人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
总结:
税收的产生,取决于相互制约着的两个前 提条件:
一是国家的产生——客观条件 二是私有制的出现——经济条件
二、税收的发展
1.征收形式的发展变化
奴隶社会和封
以实物形式为主
建社会初期
明朝开始实行正税
实物和货币并存
折银征收以后,我 国货币税的基础正
式奠定下来。
货币缴纳形式
商品经济高度 发展的今天
2.征税权力的发展变化
主讲人:尚金梅
2011.9.30-10.27
第一章
税收及其 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一、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 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逐渐出现了私有制—阶级
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关—国家
国家要生存,国家机 器要运转,就需要掌 握一定的物质基础, 需要将一部分社会财 富集中到国家手中, 于是就产生了税收 。
3.主体税种的发展变化
(1)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 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统治者只采取直接 对人或对物征收的简单直接税。
如人头税,按人口课征;土地税按土地面积或 土地生产物课征;对各种财产征收的财产税,如 房屋税等。当时虽然也有对城市商业、手工业及 进出口贸易征收营业税、物产税、关税,但为数 很少,在税收中不占重要地位。
税收
执行公共事务
国家
满足 社会公共需要
所以,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存在是 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
一、社会公共需要概述
私人个别需要 社会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
由市场通过 提供私人 物品来满足
由政府通过 提供公共 物品来满足
(一)社会公共需要及其特征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在生产、
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
❖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 (2)承诺时期 (3)专制课征时期 (4)立宪课税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 ,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诸侯自由贡献的物品 和劳力。
(2)承诺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君 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 设法增加收入。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 时,国君更需要增加临时收入以应急需。当 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地位,王权有一 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 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 组织的承诺。
三、国家征税的依据
*税
禾:指收获的农作物 兑:有收取的意思
公民为什 么有义务 向政府纳
税?
国家向农民收取农作物
* tax
。
拉丁词根“taxre”,原意为收取
我国学者关于税收根据的主要理论:
1.国家最高所有权说:认为“无论哪 一个阶级的国家,在财政关系中都是以最高 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税收的 依据就是最高所有权。
的需要。
主要特征:
(1)社会集中性 (2)非排他性 (3)非竞争性
政府通过征税 和收费来提供 社会公共需要
(4)具有外部效应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主要(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如国 防、外交、行政管理、公安、司法、基础教 育、卫生保健、基础科研等。
(4)以商品和劳务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 收制度
这种税收制度,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普 遍,通常商品和劳务税比重较大。自增值 税被开征以来,发达国家商品和劳务税的 比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4.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
•筹集资金满足国家 各项支出的需要
•筹集资金满足国家 各项支出的需要 •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2)大型公共设施及基础产业:如邮 电、通信、民航、公路、煤气、电力、钢铁 等行业。
2.准社会公共需要
如大学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
(三)公共物品及其提供方式
1.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和服务。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 公共物品:具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私人物品:具竞争性和排他性。
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明: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 “免费搭车”现象,即消费者追求私利的心 理将使其选择不由自己为提供公共物品而付 费。
“公共悲剧”。
二、税收在国家取得经济资源方面具有明显 的优势
国家取得经济资源 常用方式有:
1.政府收费 2.债务收入 3.税收收入 4.发行货币等
(1)可普遍地作用于社 会的所有成员,不象其 他收入那样受产权和经 营范围的限制。 (2)可形成稳固的收入 ,不象公债那样需要到 期归还并支付利息。 (3)可保持经济稳定, 不象货币发行那样会导 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2.国家政治权力说:认为国家是一个 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不参与社 会产品的生产,但为了满足其行使职能的物 质需要,却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国家参 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依据就是其政治权力。
(2)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商品经济日 益发达,简单的税制已不能满足财政的需 要。
对商品和劳务课征的商品和劳务税的发 展形成了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
(3)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18世纪末,英国为战时军费的需要首
创所得税。以后时征时停,直至1842年确 定所得税为永久性税种。以后各国先后仿 效,逐渐使所得税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税 收收入中占主要地位。
(3)专制课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 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和常备军制度。君权扩张和军费膨胀,使 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一方面笼络 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 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 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 收。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4)立宪课税时期。取消专制君主的课 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 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民 主制和选举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 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 ,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 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 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 。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 定征税。同时人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
总结:
税收的产生,取决于相互制约着的两个前 提条件:
一是国家的产生——客观条件 二是私有制的出现——经济条件
二、税收的发展
1.征收形式的发展变化
奴隶社会和封
以实物形式为主
建社会初期
明朝开始实行正税
实物和货币并存
折银征收以后,我 国货币税的基础正
式奠定下来。
货币缴纳形式
商品经济高度 发展的今天
2.征税权力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