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标本中的前列腺癌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68例的疗效观察

【 关键词 】 前列腺增生 症 ; 经尿道 前列腺汽化 电 切术 ; 疗效
2 以上疾病者 2 。 种 6例 按照 R u 标准分度 : os 前列腺 I 1 例 , 度 5 Ⅱ 2 度 9例,Ⅲ度 2 4例。术前经 电图、B超 、生化 、 尿常规 、 尿培养 、尿道膀胱镜 及直肠指诊 检查,排 除神经源性膀胱 和
前列腺 癌。
Q L均显著低 于治疗前 ,其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 ) O 00 ,见 5
冠心病 1 例 ,糖尿病 1 例 ,脑梗死 8 ,肾功能不全 3 , 8 2 例 例 肺部 感染 5例,膀胱 结石 3例 ,膀胱肿 瘤 4例,合并 2种及
随访 3 8 ~ 个月,均无深静 脉血栓 形成和肺栓 塞发生,有继 发
性 出血者均行保 守治疗治 愈。患者术后 3 个月 P R、IS V P S和
《 国 学 新》 卷第1期( 第24 21年5 经验体会 Jn y niu 中 医 创 第9 4 总 2期)o 2 月 ig a t h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 电切术 治疗 高危前 列腺增 生症 6 例 的疗效 观察 8
李凌超①
【 摘要 】 目的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U P 治疗高危前列腺 增生症 (P ) 探讨 T V) B H 的临床疗 效。 方法 : 2 0 年 9 -01 1 月收治 对 08 月 2 1年 2
1 一 般资 料 . 1
高危 B H患者 6 例 ,年龄 7 ~ 5岁,平 均 7 . P 8 58 93岁,均 符合 尿 ,经抗 感染和止 血治疗后消失 ; 有尿路感 染、尿频、尿痛
经尿道的部分前列腺电切术(Part 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的部分前列腺电切术(Part 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目的探讨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65例均术后痊愈,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改善,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
结论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benign prostate hypertrophy(BPH)in high risk patients by part trans urethralelectroresection of prostate.Methods The clinic data of 65BPH cases of high risk patients by part trans urethralelectroresection of prostate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cases recovered.Post operative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PSS)were improved,while maximum urinaryflow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Conclusion Part TURP is a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BPH at high risk.【Key words】Benign prostate hypertrophy/BPH;High risk patients;Trans urethralelectroresection o f prostate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目前仍为国内外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主要方法。
高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并发症防治

高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并发症的防治【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49例80岁以上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
结果:49例安全接受手术治疗,并发电切综合征6例,包膜穿孔和冲洗液外渗4例,术后出血2例,不完全性尿失禁2例,尿道狭窄1例,经处理后症状消失。
无一例死亡。
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具有安全,适应证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预防高龄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术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术中精细操作、仔细观察病情、限制操作时间,术后及时观察处理并发症。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73-01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omplications ofelderly patients receiing the prostatic urethra vaporization electricity cut methodzhang mingqun li longjiang【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omplications ofelderly patients receiing theprostatic urethra vaporization electricity cut method methods: 49 cases safe surgery for, and generating cutting syndrome in 6 cases, capsular perforation and rinses leakage 4 cases, postoperative bleeding in 2 cases, incomplete incontinence in 2 cases, urethral stricture, 1 case with no deaths. the processed symptoms disappeared. results: and power cut syndrome in 6 cases, capsular perforation and rinses leakage 4 cases, postoperative bleeding in 2 cases, incomplete incontinence in 2 cases, urethral stricture, 1 case with no deaths. conclusion: the prostatic urethra vaporization electricity cut treatment senile disease has security prostate hyperplasia, adapt to the wider indications, slight trauma, quick recovery, fewer complications, etc.【key words】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disease; the prostatic urethra vaporization electricity cut method; complications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为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
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尿失禁的术中预防

[ ] Ci c t vn os n g g 20 , ( )37~ 4 J . l i I e et n i ,07 2 3 : n a n r i iA n l 3 35
Da n a a n n,Ad in,Wa g T esft n fc c ftl rd n yUlh n a ra g . h aeya d e ay o ot o - i e iee tn e ee s h e t n fo e cieba d ri h le- n xe d drla ei tet ame to v r t ld e nteed r n r a v
i 6 a et J .B J r , 8 ,6 5 : 8 ~ 8 n 5pt n [ ] r o 1 4 5 ( ) 4 2 44 i s U l9
ma F,F n A. Ba d rt iigi mb ltr aema ae n afJ l ld e nn na uaoyc r n g me t a r [ ] W y nJ 8
万旭辉, 赖建平, 陈善勤, 付光华 , 李兴斌, 甘道举 , 健 李
( 宜宾市第一人 民医院泌尿外科 , 四川 宜宾 64 0 ) 4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U -) T RP 致尿失禁的术中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
19 9 4年 1月 一 0 0年 1 20 21 1月 10例前列腺增生症行 T RP术后尿失禁 的发 生率。结果 前 列腺症状评 分从术前 (9 6 u. 2 .
r iiga d o o eo ie i e l ainsw h oe t ld e tann n / rth rdn n fmae p te t t v rcie ba d r i a v
前列腺活检报告单的四种结果

前列腺活检报告单的四种结果前列腺活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前列腺组织是否存在异常,是诊断前列腺癌和其他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前列腺活检的结果,可以将其分为四种情况,阴性、炎症、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种结果的特点和可能的处理方法。
1. 阴性。
阴性结果意味着活检样本中未发现异常细胞或组织,这是一种理想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以确保前列腺健康。
同时,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均衡、适量运动等,以预防前列腺疾病的发生。
2. 炎症。
炎症是前列腺常见的疾病,活检结果显示炎症意味着前列腺组织存在炎症反应。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或消炎药物,以缓解症状。
同时,建议患者避免辛辣食物、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生活规律,有助于减轻炎症的症状。
3.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活检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意味着前列腺组织出现增生现象。
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治疗,可能会开具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同时,建议患者定期复查,避免憋尿,保持适量运动等,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
4.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活检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意味着前列腺组织出现癌变。
一旦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具体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同时,患者和家人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寻求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前列腺活检报告单的结果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结果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因此,患者在接受活检前应该充分了解活检的意义和可能的结果,同时在接受活检后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够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保持身体健康。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超大前列腺增生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超大前列腺增生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超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超大前列腺增生45例,年龄65~80岁,前列腺平均重量110g。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10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140ml,电切前列腺组织平均65g。
发生turs综合征先兆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
ipss评分由术前26.4分降为6.2分,qol由4.5分降为1.4分,最大尿流率由5.9ml/秒升为17.3ml/秒,残余尿量由120ml降为20ml,平均随访9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对于高危、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高危;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有手术适应证的良性bph患者45例,完整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肛门指诊,ipss评分、qol评分,并经泌尿系b 超,经直肠彩超检查,血psa检查等。
年龄65~80岁,平均71.3岁。
进行性排尿困难3~15年,有尿潴留病史者30例;并发冠心病32例,高血压38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0例,肾功能不全12例,脑溢血偏瘫1例,糖尿病18例,其中23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4.7±3.4,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5.3±0.8,最大尿流率(qmax)0~11ml/秒,平均5.2±3.9ml/秒。
根据以下公式评测前列腺质量(g):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0.52×1.05。
本组前列腺质量为100~225g,平均110g,其中前列腺重量大于200g患者6例。
术前准备:除按常规手术准备外,对并发有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的患者,均请相关科室检查、治疗,使其控制在稳定期;对伴有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管者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
术前7~14天服用乙烯雌酚2mg,每天3次,以软化血管,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有利于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手术新方法。
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300例。
结果疗效满意,术后6个月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3-15分,剩余尿量平均40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气化和电切结合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图分类号】r6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94-0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为男性老年,病情复杂,手术治疗中危险性大。
如何提高高危bhp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是临床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我院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以来,共对3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了turp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均为>60岁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300例。
其中60~75岁220例,76~85岁60例,85岁以上的20例。
合并有高血压患者78例,心脏疾病患者125例,其中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9例,糖尿病患者45例,同时有上述2种或2种以上疾病者48例。
所有病例病程1一12年。
平均(5.9±2.1)年。
均有明显下尿路梗阻症状,术前均经直肠b超测定前列腺大小,按ipss评分27-37分,平均(33.2±3.8)分。
经腹b超测定排尿后剩余尿(pvr)。
肛检或血清psa测定怀疑有前列腺癌者.采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排除。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先治疗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尿潴留致肾功能不全者留置尿管引流。
做好术前准备,采用f25.6连续冲洗汽化电切镜,冲洗液为5%甘露醇液,冲洗高度50~60cm,功率为200~220w,电凝功率为60-80w。
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入镜后先了解膀胱、前列腺部尿道、精阜的解剖关系,测定膀胱颈至精阜的距离,用铲状汽化电极在6点钟部位深切至近包膜处,沿此平面将中叶切除形成宽阔的空间,后将两侧叶及顶部组织切除.最后换切割环修切腺体区残余组织及前列腺尖部、膀胱颈部,严密止血.用ellik冲洗干净组织,置人f22三腔导尿管。
前列腺癌的精确放疗

龙源期刊网 前列腺癌的精确放疗作者:李洪振来源:《大众健康》2015年第11期放射治疗已经成为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科学合理的放疗可达到与手术治疗相当的临床疗效,而且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
前列腺癌是男性易患恶性肿瘤之一。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在美国男性中,每6人就有1位会在一生中罹患前列腺癌。
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特别在大中城市,其新发病例的增长率已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以北京为例,前列腺癌发病率10年增长了200%。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新发病人数将大幅度增加。
因此前列腺癌的防治应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过去,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欧美国家大量病例证实,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在长期生存指标上疗效相当,并且放射治疗的病人并发症更少,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故放射治疗已经成为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放疗已成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技术历史仅仅经历了近百年时间,但发展却非常迅速。
近几十年年来,肿瘤放射治疗经历了常规放疗、适形放疗、三维调强适形放疗、影像引导容积调强放疗等的历程,目前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确放疗新时代。
早在1915年,Young 即采用镭放射治疗前列腺癌。
1920年,Barringer 将镭针插植前列腺内治疗。
1942年,他对治疗后六七年的病人做了病理检查,发现放射治疗后的肿瘤消失了。
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欢欣鼓舞,增加研究病例数目,掀起了一个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高潮。
但是1941年, Huggins 和 Hodge 发现前列腺癌具有雄性激素依赖性,学者们又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内分泌治疗上来,使得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研究一度中断。
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内分泌治疗只是一种姑息疗法,既不能根治前列腺癌,也不能延长病人的生命。
随着深部高能放射源 60Co 和直线加速器的问世,科学家又开始了各种放射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标本中的前列腺癌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碎块组织标本的病理检查方法及免疫组化染色在诊断可疑前列腺癌病例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观察738例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碎块组织的常规he染色及部分病例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统计分析其中诊断为pca的病例。
结果:738例前列腺增生术后碎块组织标本中,镜下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诊断为恶性的病例有89例(12.0%),其中88例为pca病例,另有1例为非寉奇金氏淋巴瘤;41例可疑病例经免疫组化染色后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有19例。
结论: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碎块组织中可能存在前列腺癌,免疫组化染色在可疑病例中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其中25%有症状的bph需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研究报道,前列腺增生术后标本中可能伴有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
而临床送检标本多为前列腺碎块组织,如何在无数碎块组织的诊断中不漏诊pca,尤其是一些疑难病例,这是病理医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针对送检bph碎块组织的取材、制片及诊断方法做一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本院2009年至2012年临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碎块组织标本738例,年龄38岁到87岁,平均为71岁。
选用ck34βe12、p63、p504s、psa、psap等抗体,抗体均从北京中杉生物公司购买。
1.2 方法前列腺碎块组织标本经常规取材、脱水、浸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变。
对可疑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其方法如下:石蜡切片脱蜡至水,pbs液冲洗。
用ph为6.0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对组织抗原进行修复。
3% h2o2室温下孵育10min,pbs 液冲洗。
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工作液,室温孵育20分钟,倾去液体。
滴加稀释好的一抗(1:50)50ul,4℃孵育过夜,pbs缓冲液冲洗。
滴加生物素化二抗工作液,37℃孵育15分钟,pbs冲洗。
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酶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15分钟,pbs液冲洗。
dab显色,自来水冲洗,以苏木素复染细胞,中性树胶封固切片。
1.3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断 ck34βe12、p504s、psa、psap以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p63以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无棕黄色颗粒出现即为阴性,出现微灶性或散在棕黄色颗粒为可疑阳性。
2 结果
2.1 bph术后标本中的pca病例在738例临床送检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标本,共发现有恶性病例89例(12.0%),其中88例为pca病例,另有1例为非寉奇金氏淋巴瘤。
经常规he染色后直接诊断为pca的有69例,可疑病例41例。
41例可疑病例经免疫组化染色后,
其中19例诊断为pca,1例诊断为非寉奇金氏淋巴瘤。
2.2 相关免疫标记在pca中的表达 ck34βe12在腺泡基底细胞胞浆中特异性着色,p63在腺泡基底细胞胞核上特异性着色,p504s、psa、psap在pca中癌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具体表达情况见图1。
3 讨论
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其治疗方式多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所送病理活检组织为前列腺碎块组织。
有资料报告,pca患者前列腺内都有bph结节状病变,有的结节内同时会有腺癌和部分癌变或不典型增生腺体上皮细胞,说明pca与bph有一定形态学联系[1]。
sakr等[2]报道年龄在40岁~49岁的男性病人中,发现组织学可以诊断为pca的发生率高达34%;而在30岁~39岁组中则为27%,但均无临床症状,故早期发现pca有着重要的作用。
赵宏等[3]报道bph术后有7例发现了pca。
但要在无数碎块小组织中判断是否隐匿有癌灶,对病理技术及诊断均有一定的要求。
就临床送检前列腺碎块组织标本,在常规取材及诊断方面应注意一下几点:1)碎块组织标本应全部送检,以免漏诊。
2)每一包埋盒不要放太多组织,避免脱水不好、包埋不平而影响切片质量,建议每一盒最好不要超过8块。
3)应做连续切片,王刚等[4]报道前列腺标本间隔5 mm切片,偶发癌的比例为27%,如果切片间隔2~3 mm,偶发癌的比例达到41%。
4)镜下观察前列腺碎块组织标本时一定要细心,不能漏看任何一小块组织,对明确的病例可以直接报告为pca,对疑为癌的病例应做进一步检查。
本研究中,经常规he
染色后能直接诊断为癌的病例有69例,另有疑为癌病例41例。
对于可疑病例,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免疫组化染色。
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常用的抗体有ck34βe12、p63、p504s、psa、psap、psma。
其中ck34βe12、p63可以观察到基底细胞是否存在,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p504s、psa、psap、psma在pca中表达阳性,而bph中表达阴性。
研究认为ck34βe12在前列腺癌中的染色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少数病例,仅用ck34βe12来说明基底细胞的存在或缺失具有局限性,应联合应用p63检测基底细胞
[5-6]。
psa对pca有很强的特异性,但其敏感性却不佳,有少数pca病例不表达该标记物。
psap比psa敏感性强,特别是在低分化的pca上。
然而,有一些专家称有5%的低分化pca是不表达这两种抗原的,psma在识别这部分并不表达psa和pap的低分化pca上特别有用。
有报道称psma对pca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psa(分别为94.28%、78.57%)[7]。
最近有研究认为spon2能发现psa阴性的pca病例,是一个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好的免疫标记[8]。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用34βe12、p63染基底细胞,用p504s、psa、psap、psma染癌细胞,并用psa、psap、psma与其它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能够提高pca、bph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临床送检的前列腺碎块组织标本,病理医生一定要从取材、切片及诊断多方面做好工作,以免漏诊pca病例。
对于可疑病例,一定不能放过,应联合应用多种免疫标记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排除有无癌变。
参考文献:
[1] 李兆鉴,吴显钊.前列腺癌47例临床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87,12:375.
[2] sakr wa,haas gp,cassin bf,et al.the frequency of carcinoma an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f the prostate in young male patients[j].j urol,1993,150(21):379-395. [3] 赵宏,赵振东,谢锡滨.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j]. 西部医学. 2007, 19(6):1124-1125.
[4] 王刚,周利群,那彦群.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偶发癌10年回顾性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117-119 [5] shah rb,zhou m,leblanc m,et parison of the basal cell-specific markers,34betae12 and p63,in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j].am j surg pathol,2002,26(9):1161-1168..
[6] 李彬,程慧敏. 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及意义[j]. 临床医药实践, 2009, 18(12), 2256-2258.
[7] li h,zeng h,liu wp,et al.expression of prostatic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and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in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tissue[j].china j exp surg,2002,19(3):232-234.
[8] qian x, li c, pang b, et al. spondin-2 (spon2),
a more prostate-cancer-specific diagnostic biomarker[j].
plos one. 2012, 7(5):e3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