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浙江省奉化中学吴碧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着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意识”一项目标要求以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明显增加。
为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以外,还得加强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只有熟悉英语使用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英语这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文化渗透的内容和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
《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八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极其文化内涵;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二、文化渗透的途径和方法1、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单元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
2003年秋季开始推广使用的人教社新SEFC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对文化内涵的覆盖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名胜古迹等等。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摘要:高中英语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为实现这一素养,文章中提出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在课堂中能更好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依托教材语篇、借助网络、试题等资源,以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端正学生文化态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并为讲好中国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文化意识;高中英语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
这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但另一方面也强烈冲击着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心。
英语课本是学习中外文化的载体。
然而,当前笔者所在地使用的高中阶段的英语教材中阅读内容基本上以西方文化为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却很少。
再加上学校课程安排紧、升学压力大,教师自身缺乏必要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等因素,导致英语课堂与传统文化脱节,尽管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英语,却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更无法树立文化自信。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中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教育部,2020)这意味着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华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研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研究报告一、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并对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二、背景介绍1.高中英语教材的重要性2.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1.文献综述: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获取初步的背景信息。
2.教材内容分析:通过对高中英语教材的细致阅读和分析,对其中涉及的中华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
3.师生访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教材中中华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以及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1.中华文化内容的梳理–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文化符号:汉字、功夫、传统服饰等–历史故事:孔子、黄帝等–传统艺术:京剧、中国画等2.中华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五、结论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具有重要的教学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应用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七、参考文献1.陈红霞. (2019).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分析与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8), 54-55.2.陆小英. (2018).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及其价值评析[J]. 当代教育与文化, (17), .3.朱宗华. (2017).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J]. 现代教育科技, (29), 90-91.4.国家教育部. (2004).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试行)[M]. 人民教育出版社.5.吴艳红, & 王大伟. (2018).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与教学[J]. 北方文学, (6), 90-91.该处为参考文献列表,详细的参考文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和编辑。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导入

2 . 中西 文 化 对 比
中西文化差异颇大 , 比如说别人赞扬时 , 中国人 谦虚 , 西方人感谢 ; 餐桌上 , 中国人劝人多吃多 喝, 西 方人则不督促 、 不强求 ; 性格上中国人依 群 、 内向 、 温 和, 西方人独立 、 外 向、 强悍 ; 美术上 , 中国人求神 , 西 方人求真 。 这 些都 是跨 文化 交 流 的 障碍 。 只 有 更 多 地 了解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这 门
一
对英美文化知识 的理解相对容易 ,但要让学生 在交流 中灵活运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教师应 按 照不 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 内容 ,采用灵活的教学 方法, 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调动学生 的积 极性 , 例 如 可 以在 课 堂 上 组 织 小 组 讨 论 ,对 于 内容 生 动 的小 故 事进行角色扮演 , 在 校园创办英语角 , 学习英文歌 曲 ,观看原声 电影等 ,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 识, 使 学 生 的 语 言 知识 与 文 化洞 察 力 , 语 言 技 能 与 文 化 能力 同 步增 长 。
的多 个 方 面 :必修 三 的U n i t 5 C a n a d a 一 “ T h e T r u e N o r t h ” , 可 以 初 步 了解 加 拿 大 的一 些 基 本 情 况 , 包 括 地理环境 , 各 大城市特点 以及人文活动等知识 ; 必修 五 的U n i t 2 T h e U n i t e d K i n g d o m通过 阅读使 学 生 了 解英 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 国家 的构成及名胜古迹 , 而课 文的阅读部分从地 理 、 历史、 政治、 文化 等多角 度说 明了联合王 国的形成 、 发展 , 以及 它的风土人情 和人 文 景 观 。使 学 生 对 英 国 有 了 一个 比较 翔 实 的认 识, 拓宽了知识面 , 有助于深入地 理解 和领悟英 国语 言 和英 国文 化 习俗 ; 必修 四U n i t 1 Wo m e n o f a c h i e v e — me n t 通 过 介 绍 几 位 生 活 在 不 同 国度 的杰 出女 性 , 探 讨女 性在社会生活 中的地位 、 价值和贡献 , 关 注她们 所 面 临 的 困难 , 讴 歌 她 们 在社 会 各 个 领 域 的成 就 。 通 过本 单 元 的 内容 有 助 于 提 高 学 生 对 妇 女 的 社会 角 色 的认识 , 培养学生( 尤其是女学生 ) 的 自信心 、 事业 心 和社会责任感 , 建立正确的性别 观和社会 观。 了解身 势语 的不 同文化含义并正确地加 以运用 ,会在交际 场合 中起 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 。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更是
学生接触外部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
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
1. 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中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它不仅涵盖着教学内容,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教材
内容,例如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
2. 运用多种教学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技巧,例如教学课堂游戏、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在
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将文化知识融入到听力、口语
等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感受和运用。
3. 设计多元化的文化课堂活动
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可以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文化活动
展示、经典诵读比赛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
文化素养。
4. 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要高
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师的文化素养要高,要能够
在教学中自如地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同时也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力。
浅谈英语文化教育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 .. . .
● .. ●¨ . ・● .. ’ .- ・・
. ._・
‘. ・・… -’_1●… .●t. ・.,●.. ・ 一 ●. . I ・ ・ ・ ・ ・ t_’・. .
●… ’
.'
●- . l_.
_l . 1 '
●
- ● --・… . .I .●・. . '|¨. lI. __,●
1 文 化 差 异 阻 碍 了跨 文 化 交 际 .
人之后 , 才知道美 国称赞 小孩聪 明可爱 的 ct 搬到 u, e
英 国却是“ 锐利 刁钻 ” 的意思 。
现代化的进程加 速 了精 神和 物质 产品 的流 通 , 跨文化交际成为 每个 民族生 活 中不可 缺少 的部 分。 然而 , 文化差异 是跨 文化 交际的障碍 , 克服文 化差异
I  ̄语 的过程 , ' b l 也是 了解 和掌握 这一 国家文化 背
景知识的过程 。语 言是 随着 民族 的发展 而发展 的 , 语言是社 会民族文化的一个 组成部分。语 言离不开 文化 , 文化依靠语言 , 同 民族有 着不 同的文 化、 不 历
史、 风俗 习惯和风土人情等 , 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
平 洋 的世 纪 或 亚 洲 的世 纪 , 至 于 是 中 国 人 的 世 纪 。 甚 中 国正 在 走 向 世 界 , 走 向 世 界 的 桥 梁 的 重 要 支 柱 而
还是着眼 于学 习英语的社会价值 , 、 英 美语 的差异性
作为英语 的一部分 内容 , 应该在学 习英语 , 研究英语 时加 以讲解 , 以便更好地被运用 。
造成的交 际障碍 已经成 为 整个 世 界共 同面 临 的问
题 。在 中国 , 随着 WI ' O的加入 , 北京 20 0 8年奥 运会 的成功举 办 , t c 的飞 速发 展 , 界 已变 成 了越 Ie t nr a 世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已经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培养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因此在教学中教育者应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还可以在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本文对国内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综述,供一线外语教师参考运用。
如何进行文化教学?有很多学者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关文化教学的方法。
胡文仲与高一虹在《外语教学与文化》一书中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八种教学方法:1. 文化渗透(如“词义挖掘法”、“语法提示法”及“翻译对比法”),将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2. 文化旁白,即在上课时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3. 文学作品分析,利用文学作品的文本,着重培养分析推断能力;4. 文化片段,即描述跨文化交往中一个引起冲突或误解的具体事件,然后给出多项选择对这一事件做出解释,让学生选出正确答案;5. 文化包,“它包括一段文字,介绍和揭示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差异的一个具体侧面,以及一组照片与实物”;6. 文化丛,由几个同一中心主题的文化包组成,文化包可由学生课外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表演。
7. 文化多棱镜,“人们对同一文化现象的观察视角有所不同,即使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中长大的人,对某文化现象的描写和解释也可能很不一样。
这就像一个多棱镜,反射出同一事物千差万别的影像。
文化多棱镜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实现,例如辩论、角色扮演、调查采访等。
” 8. 人种学方法训练,“人种学方法是文化人类学家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即研究者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和参与,对某个社会或种族的生活和文化进行描写和概括。
搜集材料的具体技巧包括观察、参与观察、访谈等。
”以上介绍的文化教学方法有些侧重学习结果,如文化渗透、文化旁白、文化片段、文化丛、文化包等;有些侧重过程,如文化多棱镜和人种学方法训练;有些方法灵活性比较强,如文学作品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日常教学实践,探索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分析和对比中西文化,帮助学生应用实践所学,最后创设新的写作语境,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创新,讲述和传播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策略《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高中教学中中外文化碰撞最激烈、对比中外优秀文化最具优势的课程,英语课承担着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的重任。
近年来,高考题也逐渐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因此,如何借助英语教学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挑战语篇是文化的载体。
语篇阅读是学生感知文化知识,认同优秀文化,进而形成文化理解,培养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要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材必须要提供足够多的输入。
虽然高中英语教材涉及主题广泛,贴近学生生活,但未能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提供充足的输入。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模块一到五为例,其5个模块15个单元包括Culture Corner在内的75篇阅读及听力文本中,仅有8篇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仅占约10%。
此外,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以语言知识输入和语言技能训练为主,对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没有深刻解读或只是强调英语文化,缺乏中西文化对比和用英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进一步指出部分教师虽然有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愿,但对如何进行中国文化的融入还是比较迷茫的,苦于缺乏策略方面的指导。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层面,笔者发现鲜少有文章提出具体的传统文化教学渗透措施,或者仅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不够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热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2、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因此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1、称呼语。
在lesson 34中楼上的住户因为给楼下的住户带来噪音而道歉说:“i’m very sorry, comrade.”“comrade”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称呼。
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女子可称呼miss。
但是,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
如:love,dear,pet, honey,sweet-heart等。
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
2、感谢与答谢。
“tha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
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
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
如lesson 1中给老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
话:-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
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
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地道谢。
对于别人的赞美,中国人通常会否认以表谦虚,但英国人往往以“thank you”来接受。
汉语里在亲密朋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是不大习惯用“谢谢”的。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者表示在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但是,在英语中,不管是对陌生人还是亲密朋友,几乎在一切情况下都用“thak you”,不用则常常显得太无礼,可能会被误认为这个人把别人的帮助当作是理所当然的。
3、恭维与赞扬。
恭维语在美国社会的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它们就象问候。
感谢及道歉语一样成了一种套话。
在美国社会中,人们通过赞扬、夸奖来鼓励某些合自己心意的行为。
在美国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赞扬来鼓励学生,如:you know something, tom. you did a good job.
人们也通过赞扬和恭维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还常用它们来代替道歉、问候、感谢等套语,如:that’s a delicious dinner.
thanks for having us. 也用它们来缓和批评的锋芒,如用compliments + but/though + criticism的形式:
listen, i think you are doing a good job with their classes, but please tell them to stay out of the office at lunch time. 两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在坦率地评价对方做的事情之前通常要先赞扬一番,如:on the whole, the play was a great success but the ending still left something to be desired.
两位近来不曾相见的朋友或同事再度相见时常恭维几句作为问
候的一部分或代替问候套语,如:hi, mary,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you look so good. you’ve lost weight.在美国社会中赞美、恭维语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恭维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的财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美国人一般避免恭维后者。
因此恭维别人的发型很多,恭维别人漂亮的头发很少。
人们经常恭维别人漂亮的衣服或明显的减肥,但很少恭维别人说:“you are beautiful”而常说:“you look nice/you are looking good today.”一方面,“good”和“nice”比“beauatiful”要弱;另一方面,用了look似乎表示这种状况并不是永久性的,而可能是努力的结果。
有时在这种笼统的恭维后面再具体恭维某人的发型、服饰或减肥。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
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比较法。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
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
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
有时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语国家的人士作这
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
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文化。
3、阅读文学作品。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
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
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4、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
例如red一词,无论在
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
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
但英语中的“rde”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
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