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人 肾 母 细 胞 瘤
肾母细胞瘤能活多久?

肾母细胞瘤能活多久?关于《肾母细胞瘤能活多久?》,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普遍的恶变肿瘤病症,尽管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患病率较为高的肿瘤病症,可是这类病是越快医治越好的,日常生活,假如一旦病况一旦诊断,无论病况发展趋势到哪一个水平,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不可以舍弃,立即的去正规的医院挑选合适自身的治疗方法,抑止住病况发展趋势還是沒有问题的,下边实际详细介绍肾母细胞瘤到底能人能活多久?肾母细胞瘤能人能活多久?肾母细胞瘤病人手术后3年存活期的成活率大概是50%,5年存活期为40%,10年为20%。
仅有3%肾母细胞瘤病人手术后生存病案没经一切医治能生存3年;针对肾母细胞瘤限于肾内的第I期病人,5年成活率为60~80%;肾周人体脂肪现有扩散者(第Ⅱ期)5年成活率45%;地区淋巴结节有迁移者(第Ⅲ期)5年成活率降至10~16%;现有远方迁移者(第Ⅳ期)5年成活率为8~10%。
肾母细胞瘤能够活多久非常大水平上取决于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因为计划方案可能出現个人病况差异造成的矛盾,因此肾母细胞瘤病人能人能活多久会涉及很多问题。
一般临床医学上病人开展肾母细胞瘤摘除后五年生存率大概为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中间,十年存活率为百分之十七到百分之三十中间。
肾母细胞瘤的预后有时候难以估计,能够在肾母细胞瘤摘除术后20年、30年,乃至更长的時间出現迁移疾病;末期肾母细胞瘤能活多久则关键由主冶方式、輔助医治、病人情绪、病人身心健康综合性鉴定,因为末期肾母细胞瘤迁移比较比较严重,因此病人挑选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肾母细胞瘤有什么临床症状呢?1.腹部肿块。
初期没有症状的,腹部肿块常以先发病症,约占90%以上,多在为患者洗澡的时候偶然发现。
典型性的病症是:孱弱婴儿腹部挺大硬块“罗汉肚”。
硬块材质硬实,表层可有包块,无显著压疼,末期硬块固定不变。
2.腰痛或腹痛。
约1/3病案有腰部或下腹疼痛,可主要表现为部分不适感甚或剧痛,可能因肿瘤毛细血管破裂引发。
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第10卷 第4期河南医学研究V ol.10 N o.42001年 12月HE NAN ME DICA L RESE ARCHDecember 2001收稿日期:2001206213;修订日期:2001211202作者简介:文建军(1966-),男,河南安阳人,外科医师,大专,从事小儿实体肿瘤研究。
文章编号:10042437X (2001)0420337203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文建军1,杜长青2,文建国2(11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河南安阳县 455112;2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 河南郑州 450052)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相关分析了解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价值。
方法:对62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检查(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
患者年龄6月~8岁,平均2岁。
结果:研究显示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5%(59/62),90%(9/10)和6316%(35/53)。
10例肾母细胞瘤被误诊为肾外肿物,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位于肾上极或肾下极;肾实质明显被推移但破坏较轻。
结论:与CT 和静脉肾盂造影相比B 超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符合率较高,应为诊断小儿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影像学;儿童中图分类号:R7371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各种影像学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报道日趋增多,但多为肾癌及肾囊肿影像学研究[1~3]。
小儿肾母细胞瘤(Wilms ’tum or ,WT )的各种影像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研究报道不多[3~5]。
本文分析62例WT 的影像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拟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为临床提高WT 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
1 方法111 病人 62例WT ,男33例,女29例,年龄6月~8岁,平均2岁。
右侧30例,左侧32例。
有1例为马蹄肾合并WT 。
幼儿巨大肾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瘤 ,估 计 手术 切 除 困难 ,术 前 可 采用 化 疗 、放 疗 使 瘤 体 缩 小 ,可 减 少 手术 风险 ,若 手术 不 能切 除
肿 瘤 ,可继 续化 疗 、放疗 ,用 B超 、C T监测 ,再
择期手术切除肿瘤或残存肿瘤【 。本病例临床分 2 】 期 为 Ⅱ期 ,经 手 术 切 除 肿瘤 可 明确 肿瘤 性 质及 分
期 ,术后 采用化疗 、放疗 ,可望提 高患儿生存 率 。
[ 考文献] 参
[]黄澄如.4 J 泌尿外科学【 ] 1 ,L M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1 6: 3 5. 99 3
图 1 C T横 切 面 显 示 右 肾 巨大 肿瘤
[]吴 阶平. 2 泌尿外科学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M.
图 2 切 下肿 瘤 重 1 0 0 8 0
症 状 是腹 部 肿块 1 2 ] 国 Wi s 研 究组 ( a o a 。美 l 瘤 m N t nl i
Wi s T mo td , WT )将 Wi s 分 为临 床 l u r u yN S m S l 瘤 m 五 期 , 中 I 可 做 肿瘤 完整 切 除 , 其 期 Ⅱ期 有局 限性
收稿 日期 :2 0 0 0 8— 5—3 0
1jT U N D , O — O G EC V u EP 3 O R A E MF C M N U U , 0 T A,e a t1 .
Re u t f h s t I tr ain l o it o p darc s l o te i h n e t a s x n o s cey f e iti o c l g wi n oo y l ms tmo t a a d s d : r k a td u r r l n t ya i d pe i u s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

PET/LT主要表现:病灶呈多发弥漫性、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主要位于肝包膜附近,放射性呈轻中度摄取,延时呈高摄取。
有研究[5]报道显示,通过双时间点成像,延迟PET/CT成像有助于肝脏EHE的诊断,尤其对碘禁忌不能行CT、MRI增强患者诊断有帮助,PET既可以提供病灶部位的解剖结构,又可以提供功能代谢,同时一次性扫描完成全身检查,对其诊断、分期、疗效评价预后等作用优于CT、MRQ病例1中CT、MRI增强显示最大的肿瘤边缘呈环形进行性强化,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强化,呈“晕环征”,与转移瘤的“牛眼征”,难以在影像上区别,而行PET/LT检查提示病灶呈轻中度摄取,延时呈高摄取,符合肝EHE征像;同时全身其他部位扫描未见高摄取原发肿瘤病灶,基本可排除转移瘤。
病例2中CT、MRI增强显示肝内多发病灶呈弥漫性,边缘欠清,中心呈低密度,包膜呈环形强化,考虑为肝包虫病可能,而行PET/LT病灶部位摄取呈不间断环形增高,可排除肝包虫病,高度提示肝EHE诊断。
由此可见PET/LT在肝EHE诊断中较普通CT、MRI存在一定优势,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3诊据统计⑷肝EHE的初次正确率仅为25%,肝包虫病、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疾病与肝EHE在影像学较难鉴别。
随着PET/CT的应用广泛,虽其能提高术前诊断率,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需与其~相似疾病相鉴别:1)转移瘤:转移瘤一般有恶性肿瘤病史,肝肿大并触及包块常提示为肝转移瘤,在PET/CT多数可发现原发性病变。
肝EHE病灶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周围可见晕征,放射性呈环形增高,延时像呈高代谢,两者相似。
存在一定的误诊可能性;2)胆管细胞癌:好发肝左叶,沿着胆管生长,大多数情况下在PET表现呈环状FDG摄取,虽与肝EHE表现相似,但胆管癌呈高摄取居多,伴存病灶远端肝内胆管扩张,而EHE患者呈轻中度摄取;3)肝包虫病:病灶边缘存在不同数量的小囊泡,18( FDG在病灶边缘摄取不是完全环绕,而是大部分为半环、结节样浓聚,小囊泡聚集区域呈摄取不高,可与之鉴别;4)肝癌:好发于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肝癌PET/LT放射性摄取与肝实质一致,少数放射性增高,可与之鉴别。
肾母细胞瘤临床细胞病理学分析

组织病理学确诊的 2例 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 细胞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 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左腋 下及右腹股沟可触及 黄豆大小淋 巴结各 1 枚; 腹部隆起可触及包块 , 细胞病理学检查: 针吸标本为血性颗粒状 , 镜下见猩红 色均质物背景 , 较多小圆形 肿瘤细胞 , 少许小梭形细胞 ; 细胞病理学诊 断 : 小细胞型肿瘤 ( 考虑 肾母 细胞瘤 ) 。例 2, 女, 3岁半 , 未触及浅表淋 巴结肿大 ; 腹部 可触及包块 , 细胞病理学检查 , 送检标本为鱼肉状 , 镜下见均 质物背景 , 见大量弥漫排列 的小 圆形 细胞 , 少许梭形细胞 。 可见细胞呈 “ 菊花团” 样; 细胞病理学诊断 : 未分化恶性肿瘤 ( 考 虑肾母 细胞瘤 ) 。结论 运用细胞病理 学
诊断&J L 肾母细胞瘤较为少见 , 需要积累经验 , 还应注意与神经母细胞 瘤、 E w i n g肉瘤 、 胚胎性 横纹肌 肉瘤 、 非霍奇 金淋 巴瘤 进
行 区 分 与鉴 别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 ; 临床 ; 细胞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 : R 3 6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33 5 3 ( 2 0 1 3 ) 1 3 — 1 6 6 03 D O I :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1 3 0 6 0
Two e a s e s o f Wi l ms t u mo r we r e r e t r o s p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i n t e r ms o f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mmu n o h i s t o e he mi s t r y . Th e d i s c u s s i o n wa s b a s e d o n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a t ha s b e e n r e v i e we d.Re s ul t s Ca s e 1,a 4一 y e a r — o l d b o y,p a l p a b l e s o f t l e f t a x i l l a a n d i n g u i n a l l y mph n o de s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肾母细胞瘤 • 肾内肿块, 呈膨胀性生 长, 很少超过中线, 残 存肾实质呈 “新月形” 强化为典型CT 表现, 肾盏或肾盂受侵; • 对血管推移; • 钙化机率明显少,细 小散在的钙化点; • 转移相对少。
•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 跨越中线呈浸润性生 长, 对肾脏以压迫移位 为主; • 包绕血管; • 钙化发生率高,多为 斑块状钙化,较粗大; • 转移多而明显。
女 12 个 月
11/25/2018
节细胞神经瘤
• 与本病同源,以腹膜后和后纵隔较多见,少部分来自于肾 上腺,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儿童相对多见, 成人少见。 • CT 特点是瘤体一般比神经母细胞瘤小,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楚,密度较低,较均匀,很少囊性坏死,但可钙化, 增强呈轻、中度强化,边界更清楚。 • 一个重要特征——肿瘤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人性生长,包 绕血管,但不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 • 文献报道证明其有两种分化倾向: 一种是发展为神经母细 胞瘤,可能与基因改变造成其中的神经节细胞去分化有关; 另一种是向恶性神经鞘肿瘤转变, 与其中的雪旺氏细胞有 关。
11/25/2018
女 41岁
11/25/2018
女
3岁
副神经节瘤
• 发生在肾上腺的副神经节瘤又称为嗜鉻细胞瘤 • CT平扫:副神经节瘤呈软组织肿块,密度与肾 脏密度相近。无坏死时常密度均匀,偶见钙化; 较大时常见中心坏死,常呈圆形或类圆形,良性 副神经节瘤常包膜完整,边界清楚;恶性副神经 节瘤包膜不完整,常侵犯周围组织,有附近淋巴 结和(或)骨转移。 • 增强扫描:坏死、囊变区不强化,实性部分不均 匀显著强化,瘤体周围有时可见粗大扭曲的供血 动脉。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5 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实体瘤,居腹部肿瘤的 第2位, 80%发生于3 岁以下的幼儿, 40% ~ 50%的病例在初诊已有转移。
成人肾母细胞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35 鉴别诊断 .
() 1 肾癌 : 一些 肾癌可能有腺性成分 和丰富
的肉瘤样或未分化 的细胞 , 易与肾母细胞瘤相 混淆 , 容 但无
论 成 人 还是 儿童 肾母 细 胞 瘤 都 不 会 有 肾癌 中 成 熟 的腺 样 结
构, 故可将有无 原始 肾小 管形成 作为 肾母细胞 瘤与其 它肿
参 考 文 献
1张杰华, 陈勇, 陈卫 国, .成人 肾母细胞 瘤的 影像诊 断. 等 中华放 射 学杂志,982 ( )67—68 19 ,39 :4 4 .
2 He t c n r h MU, i r P r c i Meae ,B a k NG, l a . u twi ’ u r c nc r e 1 Ad l l s t mo . a e , m
维普资讯
・
1 0 ・ 40
浙江临床医学 2O O7年 1 O月第 9卷第 1 O期
・
病 例 报 告 ・
成人 肾母细胞瘤 3 报道及文献复 习 例
马 杰 徐 文 娟
报道 5 例 , 3 , 2 ; 8 男 2例 女 6例 发病年龄 l 6—6 岁。病变 均 l 位于单侧 肾脏 。成人 肾母 细胞 瘤 亦可 见 于双侧 肾脏 和 肾 外 。H n h2 e c_ 收集 l 肾外成 人 肾母细胞 瘤 , j 0例 4例位于腹 膜后 , 于卵巢 和子宫 内各 2例 , 位 位于卵 巢和睾丸 各 1 例。 成人肾母 细胞瘤和肾癌的临床 表现及组织学形态容 易相混
达 , K ri,M Vm nn N E S 0 如 e t E A,iet , S , 一10等表 达有 助 诊 断 。 an i
36 治疗与预后 .
S Y
一
肾肿瘤

尿出现以前,肾癌的临床表现变化多样,有时肿瘤体积很大,甚至出现肺、骨等转移征象,可以无任何症的人群,肾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一项研究表明,吸烟者肾癌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1.7 倍,吸烟量和危险性之间有直接和显着的关系,轻度吸烟发病的相对危险性为1.1,中度为1.9,重度为2.3。
肾癌与工业致癌物、放射性物质、镉等的关系尚不明确。
肾癌常为单侧单个病灶,约2%为双侧或多病灶,左右侧的发病率相似。
典型肾癌为圆形,大小悬殊,根据一组100 例肾癌的报告,病灶部位为:上部44 例,下部41 例,多病灶15 例。
肿瘤无组织学包膜,但有被压迫的肾实质和纤维组织形成的假性包膜。
少数为黄色或棕色,多数伴有出血、坏死、纤维化斑块,出血、坏死可形成囊性。
肿瘤可有钙化灶呈点状或斑块排列。
青少年患者肾癌的钙化灶多于老年患者。
肿瘤可破坏全肾,并可侵犯邻近脂肪组织、肌肉组织、血管、淋巴管等。
肾癌易向静脉内扩展形成癌栓,可Ⅲ期:肿瘤侵犯肾静脉或局部淋巴结,有或无下腔静脉、肾周围脂肪受累。
Ⅳ期:远处转移或侵犯邻近脏器。
以上是简化的Robson 分期,便于应用,其缺点是Ⅱ、Ⅲ期的预后一样,1987年国际抗癌协会提出的TNM 分期如下。
TNM 分期:T0:无原发肿瘤。
T1:肿瘤最大径≤2.5cm,局限在肾包膜内。
T2:肿瘤最大径>2.5cm,局限在肾包膜内。
T3:肿瘤侵犯大血管、肾上腺和肾周围组织,局限在肾筋膜内。
T3a:侵犯肾周围脂肪组织或肾上腺。
T3b:侵犯肾静脉或下腔静脉。
T4:侵犯肾筋膜以外。
N0:无淋巴结转移。
Nl:单个、单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5cm。
N2:多个局部淋巴结转移,或单个淋巴结最大径2~5cm。
N3:局部转移淋巴结最大径超过5cm。
M1:远处转移。
诊断:肾细胞癌早期无特殊表现,病人可以无自觉症状,偶尔因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行B 超检查时发现。
以往常根据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来诊断肾癌,但此叁联征大多为晚期肾癌的表现,预后不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表达
Wilms’ Tumor in Adults: Aspiration Cytology and Cytogenetics Peng Li, M.D., Ph.D., Mary Ann Perle, Ph.D., John V. Scholes, M.D., and Grace C.H. Yang, M.D.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ew York, New York
相关文献(1)
患者:1983-2001年共17人(16-29岁,平均诊断年
龄17.5岁),平均随访131月。
治疗:依据意大利相关年份治疗WT的指南,同儿
童的治疗方案相同。**
患者分期依照 NWTS-4 staging system
相关文献(1)
相关文献(1)
17人中有9人肿瘤复发或是出现疾病进展,6人死亡。 复发的患者手术切除后,2人分别随访24个月和152个月无复
结论:I期行2联化疗,无需放疗;对II、III、IV期患者应行3
联化疗加肿瘤床放疗(2000 cGy)。
Arrigo S, Beckwith JB, Sharples K, et al. Better survival after combined modality care for adults with Wilms’ tumor. A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Wilms’ Tumor Study. Cancer. 1990; 66:827–830.
史密斯泌尿外科学 第16版 肾母细胞瘤 354-357
治疗
Treatment Protocol for National Wilms’ Tumor Study-5
The usual approach in most patients is nephrectomy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后下段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包膜完整,大小约 4.3cm*4cm*4cm,平扫密度不均匀,病变内散在 类圆形及新月形低密度影CT值19-28Hu,周边可见花 边样较高密度影,CT值41-58Hu。增强扫描低密度 区未见明显强化,较高密度区可见轻度至中度强化, CT值66-86Hu,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实质,周围肾 实质明显受压变薄,左侧肾窦受压,肾窦内局部肾 血管及肾盂、肾盏受压移位。结论:左肾占位性病 变,合并局部出血。
病
既往史:无特殊
例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未见
明显异常。双肾区无异常隆起无叩击痛,双 肾下极可触及,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 耻骨上区无压痛,膀胱未充盈,正常女性外 阴,尿道外口无红肿,无分泌物。
病
例
化验检查 1. 血、尿常规:未见异常。 2. 生化全项:肝功能正常,血肌酐及尿素氮正 常。
成人诊断标准
Kilton 于1980 年提出了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标准: (1) 肾脏原发性肿瘤; (2) 具有原始母细胞样梭形或圆形细胞成分; (3) 病理发现不成熟胚胎样肾小球、肾小管样结构; (4) 无肾癌组织; (5) 组织学图像明确; (6)年龄大于15 岁。
Kilton L,Matthews MJ,Cohen MH:Adult Wilms’ tumor: A report of prolonged survival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Urol 1980;124:1-5
病
辅助检查
例
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 泌尿系B超(2007-02-26,本院):左肾中下
极肾盂旁探及一类圆形直径3.1cm低回声实性 占位,外形规则,表面光滑,内部回声不均, 未见血流信号,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瘤栓, 肾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左肾 CaT1N0V0MX
病 例
CT(2007-02-14,外院):左肾体积略增大,左肾
发,1人随访30月后出现再次复发。
平均随访131月中,5年于10年的生存率(OS)比是62.4%,
无病生存(DFS)比是45.8%。排除一个弥漫性间变 (diffuse anaplasia)患者,5年和10年的OS和DFS比分别 是68.7%和50%。
结论:作者相信适当的应用儿童Wilms瘤诊断及治疗指南,
病 例
病 例
病 例
入院后于2007-02-27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 1. 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中段,部分压迫肾盂,包膜完 整,外周呈黄色,中心呈暗黑色。 2. 术后病理示(病检号:07-0293):(左)肾母细 胞瘤(Wilms瘤),上皮型。属中度危险肿瘤。肿 瘤大小:4cm * 3.5cm * 3cm。可见大片出血、 坏死。肿瘤以上皮性成分为主,多为早期上皮性分 化。未分化的胚芽成分较少见。未见明显间变。肿 瘤局限于肾内,Ⅰ期。手术断端未见肿瘤。免疫组 化:AE1/AE3(部分+),VIM(部分+), NSE (部分+), WT1(部分+)。
可以提高成人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献(2)
1. 1982年,NWTS第一次报道对31位成人WT患者的
治疗结果(1968-1979年)。 2. 28人行手术治疗,30人行化疗,24人(77.4%)接 受术后放疗,51.7%患者处在Ⅲ期和Ⅳ期 3. 3年存活率是24%,当时儿童患者为74%
结论:作者认为成人WT预后差,无论处在哪个期
1.
病 理
1. 2.
典型的Wilms瘤由不同比例的原生质、上皮和基质成r Study)把病理标本与临床结果联系 起来,将多种组织特征分为较好的和不好的预后两组: 较好的预后肿瘤组织包括未发生间变的所有的Wilms瘤(FH, favorable histology) 不好的预后(UH, unfavorable histology)一组肿瘤含有局灶性(focal)或 弥漫性(diffuse)的间变细胞成分(anaplasia),或含有其他两种非 Wilms瘤变种的肿瘤实体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 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和杆状肿瘤(RTK, rhabdoid tumor of the kidney)成 分。
CANCER July 15, 2004 / Volume 101 / Number 2
Monica Terenziani, M.D. Filippo Spreafico, M.D. et al
Unita` di Oncologia Pediatrica, Istituto Nazionaleper lo Studio e la Cura dei Tumori, Milan, Italy. et al
相关文献(4)
1. 1994年,法国报道22位大于16岁的患者,治疗时
间超过19年。 2. 所有患者行肾切除;15位患者接受放化疗;6个患 者接受化疗;1位患者仅接受了放疗。 3. 平均随访100个月,其中55%患者仍存活,其中 45%的患者无瘤生存
1.
FRENBACK S K. Nephroblastomotosis :comparison of CT and urography [J] . Radiology ,1998 ,166 :153 - 155.
辅助检查
肾动脉造影(成人肾母细胞瘤):表现为肿瘤呈 少血性,供养血管纤细,排列整齐,呈弯曲波浪状进 入肿瘤组织,即“蔓藤状血管”。82 %的成人肾母 细胞瘤在肾动脉造影上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可以以 此作为与其他肾脏肿瘤相鉴别的依据1。而典型肾 癌在肾动脉造影上表现为肿瘤内血管丰富,可见动 静脉瘘,并有肿瘤染色等。
回顾
肾母细胞瘤( nephroblastoma) 又称威尔姆斯瘤(Wilms’ tumor ,WT) , 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80 %以上患者小于5岁,发病平均 年龄为3.5 岁。 临床表现主要是腰腹部包块(超过90%),其他还有肉眼血尿,发烧, 腹痛,高血压,腹水等。 少部分患儿伴有先天畸形,如泌尿生殖系畸形(Genitourinary anomalies) 、半身肥大(hemihypertrophy) 、 Denys-Drash 综合 征、WAGR 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 综合征,或同时患其他恶 性肿瘤。**
Kalapurakal JA , Dome JS ,Perlman EJ ,et al . Management of Wilms’tumor : 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goals. Lancet Oncol ,2004 , 5 :37246.
辅助检查
B超:仅能发现肿块,而不能提示肿块的性质。 CT(成人肾母细胞瘤): 1. CT 平扫表现为实性肾肿块,来自肾皮质,一般较大,在肾内膨 胀性或弥漫性生长,亦有向外生长者。肿物的密度明显低于 正常的肾实质。有时可以发现肿物内部的密度不均匀,可能 为肿物内部出血、坏死或者钙化所致。 2. CT 增强扫描时可以发现,肿物呈不均匀强化,其内部可以有 出血区、坏死区。肿块与肾实质之间也可以出现线状强化 的假包膜影1。
成人肾母细胞瘤
(Adult Wilms’ Tumor)
病
病历号:02126450
例
患者青年女性,35岁,已婚
主诉“间断性左侧腰部疼痛1周”
现病史: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
痛,呈绞痛,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 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胀、腹 泻,自服去痛片不能缓解。在家休息一夜后 症状缓解,在外院查CT示左肾占位,逐来我 院。
Kioumehr F , Cochran S T , Layfield L , et al. Wilms tumor (nephroblastoma) in the adult patient :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manifestations [J].AJR ,1989 ,152 (2) :299 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