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实用版

合集下载

粉尘噪声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粉尘噪声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粉尘噪声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粉尘和噪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它们对我们的健康和工作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噪声是指产生的声音超过我们正常所能接受的范围。

过度的噪音会对我们的听力系统产生明显的损害。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完全失聪。

此外,噪声还会引起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健康问题。

针对粉尘和噪声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粉尘防治措施:a.使用粉尘防护设备:在工作场所应配备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口罩、滤尘器、防护眼镜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保护呼吸道和眼睛。

b.加强通风系统:在室内工作区域,应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粉尘。

通风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粉尘浓度,保持空气的质量。

c.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工作场所中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以避免积累过多的粉尘。

定期清洁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和蔓延。

2.噪声防治措施:a.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耳塞或耳罩,有效减少噪声对听力系统的影响。

b.加强工作场所的隔音设计:在设计和建设工作场所时,应考虑噪声隔音的因素。

采取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降噪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传递和扩散。

c.控制噪声源的发声量:对于噪声源,如机器设备等,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发声量,如更换低噪音设备、修理设备等。

此外,通过提高员工的意识和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更好地理解粉尘和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它们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员工应该了解自身的风险和责任,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防止和减少粉尘和噪声的危害。

总之,粉尘和噪声对我们的健康和工作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治措施,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粉尘和噪声的危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生活质量。

噪声职业危害及防护

噪声职业危害及防护

整理课件
27
(二)神经系统
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植物 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引起神经系统一 系列反应。
主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 碍—神经系统征侯群,植物神经调节功能 减弱。
整理课件
28
(三)心血管系统
植物神经功能变化,表现心率快或慢,血压上升, 心电图检查ST段、T波呈缺血变化。
整理课件
11
(一)响度及响度级
响度是人耳判断声音响亮程度的概念,以N 表示,单位为宋(sonl)。以频率为 1000HZ、声压级4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 受的响度为基准,定为1宋;将频率为 1000HZ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值定为响度级 的基准值,响度级以LN表示,单位为方 (phon),如其他频率的声音响度与基准 音30方等响时,则该声音的响度级定为30 方,与基准音70方等响的声音其响度级定 为70方,余类排。
早期高压氧扩血管。营养代谢药物,有部 分疗效。
整理课件
26
在某些情况下,如爆破、火器发射或突发 性巨响引起的的力损伤,又称为暴震性耳 聋。听力部分或大部分丧失,两耳不对称, 朝向声源一侧重,有时伴有较大冲击波, 导致耳鼓膜破裂,听骨链破坏,内耳出血, 其螺旋器细胞移位,也可引起脑震荡。症 状除耳聋外,常伴有耳鸣、耳痛和眩晕。
厌烦苦恼,情绪坏。 整理课件
29
五、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接触噪声对机体能否产生有害作用,与下列一些 因素有直接关系:
(一)噪声强度
噪声强度大小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强度越大 听力损伤出现越早。损伤的程度也越严重。
(二)接触时间
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听损越严重,损伤的阳性 率越高。听损的临界暴露时间,在同样强度的噪 声作用下,各频率听阈的改变表现也是各不相同 的,4-6 KHZ出现听力损伤的时间最早,也即该频 段听力损伤的临界暴露时间最短。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三篇)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三篇)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概述:工作场所噪声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噪音,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听觉、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

因此,预防工作场所噪声对维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预防。

一、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1.听觉损伤噪声是最常见的职业健康风险因素之一,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觉损伤。

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导致噪声诱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听觉阈下降,频率辨别降低,听力损失等症状。

根据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的工人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成为听力受损的高风险人群。

2.心理疾病噪声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增加患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心理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噪声会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厌烦、易怒等心理反应,并可能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

3.生理损伤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影响生理平衡,增加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4.社会影响噪声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危害,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

高噪声环境会干扰居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噪声也会影响音乐、讲话、电视等媒体的传播效果,降低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

二、预防和控制噪声的措施为了减少并控制工作场所的噪声,降低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需要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1.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减少噪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降低噪声源的声音产生量、提高声音传播的效率等方法来降低噪声水平。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隔音罩、清洗和维护设备、优化生产和工艺过程等措施。

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来减少噪声的危害。

可以通过调整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编排工作轮班,控制工作强度和工作节奏来降低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

此外,还应建立噪声监测和控制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职业性噪声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职业聋、心理压力增加、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职业性噪声对职工的听力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职业性耳聋的发生。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引起耳膜穿孔、鼓室缺损等问题。

职业性耳聋是一种渐进性的听力损害,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

因此,对于具有高噪声暴露风险的工作环境,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上耳塞、耳罩等。

其次,职业性噪声还会对职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时间处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增加工作的焦虑和压力。

研究表明,噪声会干扰人的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降低工作效率和判断力。

因此,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隔音设备、定期维护设备等方式减少噪声的产生。

此外,职业性噪声还会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此外,噪声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健康,导致胃病、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来减轻噪声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为了防护职工免受职业性噪声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对工作环境的定期检测和评估,以及对职工健康状况的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噪声问题,保护职工的健康。

其次,要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职业性噪声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和教育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如戴耳塞、耳罩等,以及掌握噪声暴露的防范措施。

此外,改善工作环境也是关键。

采取隔音设备、吸声材料等技术手段,减少噪声的传播和产生。

此外,控制噪声源的频率和强度也是重要的手段。

这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职业性噪声对职工的危害非常严重,会对听力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在较强噪声环境工作的人员,都必须配戴舒适方便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企业应加强对工人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并进行培训教育,让工人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

做好防护至关重要噪声性听力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防治噪声关键在于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1.做好前期预防在项目的设计和建设阶段,应该对厂区进行合理布局,保证配套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阶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竣工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如实申报并接受监督,从多方面做好针对噪声危害的前期预防工作。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降低和消除声源是最根本、最彻底的降噪措施。

生产噪声主要分为机械噪声和气流噪声2大类。

(1)降低机械噪声①改进机械设计,选用高分子材料或高阻尼合金代替普通钢制造机件。

②改进设备结构,如将化纤厂拉捻机的齿轮改成有弹性轴套的钢齿轮、聚脲铸造齿轮。

旋转机械设备应尽量选用噪声小的传动方式,如将正齿轮传动装置改成斜齿轮或螺旋齿轮传动装置,或改用皮带传动。

③改进工艺与操作方法,如将铆接改成焊接,将锻打改成摩擦挤压或液压加工,建筑施工中用压力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等。

④机器运行中,由于机件撞击、摩擦或由于动平衡不好而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改进机加工精度和机器装配质量的方法有效降低。

(2)控制、减弱气流噪声气流噪声指各种风机、空压机排气口、高压高速管道、风动工具等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

鼓风机、电动机等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声源可隔离或移出室外;一般风机应改进结构形式,选择最佳叶型、转速,提高装配精度和质量以降低噪声;高压高速管道发生的噪声应采取降低压差流速、减少速度峰值的措施减轻,进气口通道尽量保持最大面积和最短长度,清除管道中的障碍物,减少弯头和面积突变,改变高压高速气流喷嘴的形状等。

职业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的防护及措施

职业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的防护及措施

职业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的防护及措施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中暴露于一些有害物质或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情况。

其中,噪声、粉尘和高温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及措施。

首先,噪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障碍、心理压力等问题。

为了防护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声学隔离:通过隔离噪声源来减少噪声的传播。

可以在噪声源周围安装声屏障或使用隔音材料包裹。

2.工程控制:改变工艺流程或使用噪声低的设备,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

3.个体防护:工人在接触噪声环境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

这些个体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减少耳膜的振动,减轻对听觉系统的损害。

其次,粉尘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和职业性肺病等。

下面是一些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1.通风换气:通过改进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将室内空气中的粉尘排出。

2.湿润化操作:在粉尘产生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喷水等方法保持空气湿润。

湿润的空气可以降低粉尘的悬浮浓度,减少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

3.个体防护:工人应戴上防尘口罩或面具。

防尘口罩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最后,高温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脱水、中暑和心血管疾病等。

以下是一些应对高温的措施:1.通风降温:通过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降低室内的温度。

2.饮水补充: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

3.个体防护:工人应着透气、吸湿的衣物,同时佩戴帽子、墨镜和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高温的伤害。

综上所述,对于职业危害噪声、粉尘和高温的防护及措施,可以通过声学隔离、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来减少危害。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监测与管理,并提供相关的防护设备和培训,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工人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降低职业危害带来的风险。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1、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系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2、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同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对生产场所的噪声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必须在特殊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1、耳塞的使用(1)各种耳塞在使用时,要先将耳廓向上提拉,使耳甲腔呈平直状态,然后手持耳塞柄,将耳塞帽体部分轻轻推向外耳道内,并尽可能地使耳塞体与耳甲腔相贴合。

但不要用劲过猛过急或插得太深,以自我感觉适度为止。

(2)戴后感到隔声不良时,可将耳塞稍微缓慢转动,调整到效果最佳位置为止。

如果经反复调整仍然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改用其他型号、规格的耳塞试用,以选择最佳者定型使用。

(3)佩戴泡沫塑料耳塞时,应将圆柱体搓成锥形体后再塞人耳道,让塞体自行回弹、充满耳道。

(4)佩戴硅橡胶自行成型的耳塞,应分清左右塞,不能卉错;放人耳道时,要将耳塞转动放正位置,使之紧贴耳甲腔内。

2、耳罩的使用(1)使用耳罩时,应先检查罩壳有无裂纹和漏气现象,佩戴时应注意罩壳的方向,顺着耳廓的形状戴好。

(2)将连接弓架放在头顶适当位置,尽量使耳罩软垫圈与周围皮肤相互密合。

如不合适时,应移动耳罩或弓架,调整到合适位置为止。

(3)无论戴用耳罩还是耳塞,均应在进入有噪声车间前戴好,在噪声区不得随意摘下,以免伤害耳膜。

如确需摘下,应在休息时或离开后,到安静处取出耳塞或摘下耳罩。

(4)耳塞或耳罩软垫用后需用肥皂、清水清洗于净,晾干后再收藏备用。

橡胶制品应防热变形,同时撒上滑石粉贮存。

噪声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当劳动者处在高噪音环境下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使劳动者听觉器官内的毛细胞受伤,而出现了暂时性的听力受损,若能够及时中止暴露在噪音之下,那么听力就可以恢复过来;如果是长时间的暴露,不但毛细胞无法复原,反而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因为听力损失的特点之一即是“不可逆”、“不可复原”的过程,一旦发生听力受损目前还没有办法治疗,只有避免继续恶化下去,而无法恢复原来的健康。

工业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护指南

工业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护指南

工业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护指南1、工业噪声职业危害及防护噪声是一种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它不仅会干扰工作,影响人的情绪,长期暴露下还会造成健康的损害。

虽然有保护听力的防护用品,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形成了职业性听力损伤。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工业噪声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哪些影响。

在我国这个工业大国,噪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的接触人数多,涉及行业面也广。

长期接触一定程度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早期多为可逆性、生理性改变,但如果长期接触噪声机体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性损伤。

工业噪声噪声最主要会引起听觉器官的影响,这是一个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即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就会逐渐发展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一、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接触噪声后引起的听阚水平变化,一旦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便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暂时性听阚位移主要是指听觉疲劳。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的明显下降,听阚提高超过15~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恢复,这就是听觉疲劳。

如果在听力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噪声作业,听觉疲劳就会继续加重,出现积累性的改变,从而发展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二、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常见的病理性改变有听毛倒伏、稀疏、缺失,听毛细胞肿胀、变性或消失等。

此时患者并没有主观性耳聋的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三、职业性耳聋职业性耳聋属于国家的法定职业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听觉损伤。

诊断职业性耳聋的条件包括: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伤为高频下降型。

四、头痛头昏听觉器官感受噪声后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类神经症,严重者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

五、血压升高在噪声作用下,心率会加快或减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2101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受益增多。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

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防治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他于1970年3月至20xx年10月期间在修锻车间从事锻工作业,接噪职业史达35年。

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

1993年11月体检,在查纯音电测听时发现,他的双耳语频听阈高达35.4 dB(正常人应为≤25 dB),后多次复查听力,其听力损伤逐年加重,20xx年10月双耳语频听阈达到50.6 dB,经医院治疗仍未见好转。

经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后,依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性听力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因而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

噪声危害人体健康1.行业与工种分布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xx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

而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业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热电厂的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水泥制造厂的破碎、研磨,纺织业的纺纱、织造、制条以及采矿业的凿岩、爆破、掘进等工种。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2种。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听觉敏感度下降、听力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

噪声引起的听力阈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一般是先出现听觉适应、暂时性听力阈移,属于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

继续接触高强度噪声,就可能发生永久性听力阈移,早期以影响高频听阈为主,时间延长会导致全频受损,甚至噪声性耳聋,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

除造成听觉损伤外,噪声还会诱发多种其他疾病,如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全身乏力等;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对心血管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3.影响因素(1)噪声强度。

噪声强度大小是影响听力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

强度越大,听力损伤出现的越早,损伤越严重,受伤的人数也越多。

80 dB(A)以下的噪声一般不会引起身体器质性的变化,长期接触85 dB(A)以上的噪声,接触噪声人员的自觉症状和听力损失程度均随声级增加而增加。

(2)噪声频谱。

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高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比低频噪声大,窄频带噪声比宽频带噪声危害大。

频谱可以影响听力损伤的程度,但不会影响听力损失的高频听谷。

(3)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

同样的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听力损伤越严重,损伤人数也越多。

上面病例中提到的患者所在的企业,实行三班倒制度,每班8 h,现场监测车间脉冲噪声的峰值为1 35.6 dB(A),日接触脉冲噪声l500次左右,工人暴露在强噪声中的时间过长,导致听力严重损伤。

此外,持续接触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比间断接触大。

防止噪声危害,用人单位应建立隔声休息室,实行工间休息制度,使工人暂时离开车间,缩短接噪时间,有助于恢复听力。

(4)噪声性质。

生产性噪声有多种分类方法,职业卫生工作中一般是根据持续时间和出现形态,将生产性噪声分为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2种。

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如果噪声的声级、频谱、时间等条件相同,接触脉冲噪声工人的耳聋、高血压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等发病率均较接触稳态噪声的工人高。

脉冲噪声的峰值声压级越大、宽度越长、次数越多、重复率越快、上升时间越短,对听阈的损伤越大。

(5)协同作用。

如果生产现场同时存在振动、高温、寒冷或某些有毒物质等因素,噪声的不良作用会放大,对听觉器官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比噪声单独作用更为明显。

(6)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体敏感度。

在同样条件下,对噪声敏感的个体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特别是耳病患者,即使接触时间不长或接触噪声强度不高,也可能出现明显病变。

这与遗传、机体生理与生化代谢、耳部结构以及社会或心理因素等有关。

做好防护至关重要噪声性听力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防治噪声关键在于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1.做好前期预防上面病例中提到的患者在修锻车间做锻工,该企业投建已有30多年历史,在设计、建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厂区布局很不合理,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高噪声设备与低(无)噪声设备没有隔开;修锻车间内有150 kg、400 kg空气锤,1 t、2 t、3 t蒸汽锤,加热炉,退火炉等生产设备,但这些噪声源与操作人员之间没有任何隔音、隔振防护设施;加热、备坯、检验、模锻成形、热处理、清理、矫正等多个工序被安排在同一车间内进行,使噪声危害加剧。

因此,在项目的设计和建设阶段,应该对厂区进行合理布局,保证配套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阶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竣工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如实申报并接受监督,从多方面做好针对噪声危害的前期预防工作。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降低和消除声源是最根本、最彻底的降噪措施。

生产噪声主要分为机械噪声和气流噪声2大类。

(1)降低机械噪声①改进机械设计,选用高分子材料或高阻尼合金代替普通钢制造机件。

②改进设备结构,如将化纤厂拉捻机的齿轮改成有弹性轴套的钢齿轮、聚脲铸造齿轮。

旋转机械设备应尽量选用噪声小的传动方式,如将正齿轮传动装置改成斜齿轮或螺旋齿轮传动装置,或改用皮带传动。

③改进工艺与操作方法,如将铆接改成焊接,将锻打改成摩擦挤压或液压加工,建筑施工中用压力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等。

④机器运行中,由于机件撞击、摩擦或由于动平衡不好而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改进机加工精度和机器装配质量的方法有效降低。

(2)控制、减弱气流噪声气流噪声指各种风机、空压机排气口、高压高速管道、风动工具等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

鼓风机、电动机等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声源可隔离或移出室外;一般风机应改进结构形式,选择最佳叶型、转速,提高装配精度和质量以降低噪声;高压高速管道发生的噪声应采取降低压差流速、减少速度峰值的措施减轻,进气口通道尽量保持最大面积和最短长度,清除管道中的障碍物,减少弯头和面积突变,改变高压高速气流喷嘴的形状等。

3.阻断噪声传播途径厂区应合理规划布局,产生噪声的工厂与居民区之间应有一定距离,最好设置防护带,防护带内种树木或设隔声墙壁。

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强噪声设备与一般设备应隔开。

也可以利用地形地物阻隔降低噪声,如山丘、土坡、建筑物、树木(森林)等都是良好的屏障,能阻隔或吸收一部分噪声。

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能达到要求,就需要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振、阻尼等声学处理措施。

(1)吸声。

利用吸声材料如玻璃棉、泡沫塑料、矿渣棉、毛毡、石棉绒、加气混凝土、木丝板、甘蔗板等装饰墙面或天花板,这些多孔材料能够吸收声波,达到降低噪声强度的目的。

吸声材料主要吸收反射声,对从声源直接发出的直达声作用甚微,对高频噪声比对低频噪声有效。

低频噪声可采用共振吸声的办法,用多孔板作吸声墙壁。

这些措施均能取得较好的吸声效果。

(2)消声。

使用消声器是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

消声器是一种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主要用于风道和排气管道。

常用消声器分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两种,二者联合使用消声效果更好。

好的消声器应当是消声量大,空气动力性能好,结构性能好,三者缺一不可。

(3)隔声。

把发声设备或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中,使之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以达到控制噪声传播的目的。

如空压站的隔声室,窗户用双层玻璃,门窗用吸声材料饰面,周围用橡胶条密封。

小型声源可用隔声罩。

(4)隔振。

为了防止通过固体传播的振动性噪声,可在机器或振动体的基座与地板、墙壁联结处安装隔振或减振装置,也可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5)阻尼。

阻尼材料就是内损耗较大的材料,如沥青、软橡胶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

涂在金属板上的阻尼材料,其厚度应当为金属板的3倍以上,并使其紧紧地粘附在金属板上,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阻尼效果。

4.加强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在较强噪声环境工作的人员,都必须配戴舒适方便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企业应加强对工人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并进行培训教育,让工人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

上面病例中患者所在的企业,尽管为工人配备了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但由于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仅有部分作业工人佩戴,没有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问、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接噪人员上岗前体检应进行纯音测听并存档,若出现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大于25 dB,或患有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人,均不宜从事强噪声作业。

在岗人员体检周期为1年,发现高频听力下降者,应注意观察并采取适当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