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幽默小故事广播稿

幽默小故事广播稿【篇一:小故事广播稿】播报时间:____________播报人员:____________播报主题:________________1、孝敬父母类二十四孝----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播报时间:____________播报人员:____________播报主题:________________2、尊师敬长类永远的老师--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
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的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 播报时间:____________播报人员:____________播报主题:________________3、团结友爱类蚂蚁的壮举在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在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原突然起火,呼呼直蹿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的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是什么"孝"是儒家伦理思想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杰作。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
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的内容

二十四孝的内容
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道德的表述形式,其最早出现在
春秋时代的著名爱国叙事诗《郑风·序离亭》中。
这篇诗中,郑风被
任命为出使外国时曾对孝顺父母做出了深刻表示,其真挚动人的心情
以及犹如赝迹一般的抒发,使自身的亲情感化而成,言犹在耳,一直
被人们所传颂。
二十四孝主要是指子孝父母,父母犹如上天下地,引领孩子们成长。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将所有义务都归结于“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的内容有:
一、子孝父母,孝于祖辈至始祖。
二、服父母,先顾母,遵命行事,以认妻子。
三、持父母纪,守家训,禁意决断,保社稷。
四、教育自强,孝敬长辈,慎断害己,无私奉公。
五、从兄避母,慎习舞艺,守孝节操,行衣敝衣。
六、事官吏,慎言缄口,让礼示弱,孝子贞坚。
七、立孝德,添弟助归,然孝心事,憾嗣乞嗣。
八、慈母重子,养老守寡,护寡养老,恪尽为家。
九、穷乡亲戚,怀孝节慎,傥人给荷,存心无悔。
十、孝顺爹娘,以孝守存,父母何恩,爱即永存。
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重要象征,以至今仍然被传承。
它强调了子孝父母的道德准则,以及要尊老爱幼、耕勤节俭的观念。
而且,家庭素质的提高也是子孝父母的基础。
父母若能教育孩子,及
时奖励和惩罚,孩子才会在学习上有所收获。
此外,子孝夫妻也同样
重要,夫妻要彼此关心、珍重,秉持互敬互爱,爱护家庭,维护家庭
温馨。
真正能把二十四孝一一活学活用,可是少有人知道。
我们要把
这种传统道德作为我们自身行为准则,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好人。
二十四孝课件(2023版ppt)

鹿乳奉亲
01
故事背景: 周朝时期, 郯子父母年 老体弱,需 要鹿乳补充 营养
02
故事内容: 郯子为获取 鹿乳,身穿 鹿皮,混入 鹿群,挤取 鹿乳
03
故事寓意: 孝道至上, 子女应尽孝 道,关爱父 母
04
故事影响: 鹿乳奉亲的 故事被列为 二十四孝之 一,成为孝 道的典范
戏彩娱亲
故事背景:老莱子为让父母开
伤,生命垂危。
故事情节:杨香为了救父亲,勇 敢地与老虎搏斗,最后成功将老
虎制服,救下了父亲。
故事寓意:杨香的勇敢和孝心感 动了许多人,他的故事被传颂至
今,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教育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 们应该学习杨香的勇敢和孝心,
关爱父母,尊敬长辈。
1 哭竹生笋
01
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 吴国孟宗的 母亲生病, 需要竹笋做 药引。
A
心,经常穿着戏服,模仿儿童
玩耍,逗父母开心。
B
故事寓意:子女应尽孝道,让 父母开心快乐。
故事启示:孝顺父母,不仅仅
C
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
精神上的关怀。
故事传承:戏彩娱亲的故事被
D
广泛传颂,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教育后人要孝顺父母。
卖身葬父
1
2
3
4
故事背景:汉朝时期, 董永决定卖身葬父,
董永家境贫寒,父亲 感动了一位富家女
03 故事结局:继母被丁兰的 孝心感动,从此对他视如 己出。
04 故事启示:孝道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 学习丁兰的孝心,尊敬父 母,关爱家人。
0 行佣供母
பைடு நூலகம்
故事背景:东汉时期,董永家境贫寒,父亲
中国二十四孝成语典故

⼆⼗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绪,有⼀个独⽣⼥⼉,名叫沈云英。
⾃⼩聪明好学,跟⽗亲学得⼀⾝好武艺。
因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七岁,她登上⾼处⼤声呼⽈:“我虽然是⼀个⼩⼥⼦,为完成⽗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亲的⼫体,⼤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们为她建了⼀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位叫狄仁杰的⼈,从⼩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法在⾝边侍候,⼼中⾮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
有⼀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
他登上⼭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就住在⽩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朝⼣思亲伤志神,登⼭望母泪流频;⾝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不愧民。
⼆⼗四孝_上书救⽗ 汉⽂帝时,有⼀位叫淳于意的⼈,拜齐国医师杨庆为师,学得⼀⼿⾼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师去世以后,弃官⾏医。
因为个性刚直,⾏医的时候,得罪了⼀位有权势的⼈,导致后来⾃⼰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名叫缇萦,虽然是⼀位弱⼩⼥⼦,然⽽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刑的害处,并说明了⽗亲做官时清廉爱民,⾏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诬害。
愿意替⽗受刑。
汉⽂帝被缇萦的孝⼼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刑。
有诗颂⽈:随⽗赴京历苦⾟,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废⾁刑惠后⼈。
⼆⼗四孝_彩⾐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家贫如洗,但⼗分孝道,靠讨饭养其⽗母。
24孝故事

24孝故事《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计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等共24个人物至孝的故事。
古人将他们的孝顺故事编写成《二十四孝》一书,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故事如下: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
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
盘点中国二十四孝成语典故

盘点中国二十四孝成语典故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以前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不过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篇1二十四孝——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上书救父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
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
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
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
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