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扎染艺术对现代纤维艺术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国粹三染”染整工艺及艺术染整的发展

浅析“国粹三染”染整工艺及艺术染整的发展

浅析“国粹三染”染整工艺及艺术染整的发展摘要:中国的传统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工艺并称“国粹三染”。

“国粹三染”传统纺染工艺技法独特的活动行为方式却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其“民族性”传达出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更令在躁动喧嚣现代职场打拼的白领动容。

关键词:扎染、蜡染、蓝印花布、数码印花、艺术染整引言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的特殊性,现阶段我国从事“艺术染整”工艺开发的企业主要由工艺美术行业转型发展、脱胎于和服扎染工厂和传统民间工艺作坊式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落后、规模偏小、科技投入较少、设计研发滞后、没有行业标准等先天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艺术染整”行业必须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在继承、研究、发展和扬弃传统手工艺生产合理的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的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经济改造传统业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面料视觉艺术染整产业,充分发挥“艺术染整”工艺的视觉差别化优势,抢抓市场机遇,谋求更大的发展。

本文的目的是向大家介绍“国粹三染”的知识,推广“艺术染整”概念,使我们正确认识“艺术染整”行业现状,并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将我们的“国粹三染”发扬光大。

一、蜡染工艺介绍1.1 现代蜡染印花的制作工艺蜡染印花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印花,它类似于阴图印刷,即图文部分用蜡封住保持底色,而其他部分染上其他颜色,即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

蜡染印花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案粗犷、自然、典雅、古朴,别具韵味,可称是印染产品中常开不败的一朵奇葩。

近年来,蜡染印花已广泛用于衣裙、被面、时装面料以及围巾、挎包、旅游产品等多种装饰织物。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审美观念和情趣的变化,蜡染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特别是青年女性的青睐。

基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现代纤维艺术创作

基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现代纤维艺术创作

基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扎染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其技艺制作物品精美且富有感染力,同时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纤维艺术的兴起,扎染技术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现代纤维艺术家们正通过将传统手工扎染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赋予这一技艺全新的生命和意义。

传统扎染工艺主要是通过在物品表面进行染色来实现其装饰效果。

现代纤维艺术家们积极尝试将这一技艺运用到更为广泛的艺术领域中,如绘画、装置艺术等。

他们将扎染的色彩、纹理和图案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通过这种方式传递文化、扩展思维,以及实现对环境的艺术诉求。

其中,现代纤维艺术品的材料与传统扎染有所区别。

现代纤维艺术家通常会选用各种合成纤维、仿天然纤维材料,如塑料、涤纶、膜材、金属丝等,来制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这些材料具有耐用性强、表面感强的优点,可以为作品赋予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意义。

而运用扎染技艺制作现代纤维艺术品时,其过程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现代纤维材料化学性质与传统染料不同,而现代纤维艺术家也在探索更为适合纤维材料的染料及染色工艺。

例如,部分纤维材料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染上色,而纤维艺术家需要寻找适合这些材料的染色方案。

除此之外,现代纤维艺术家还常常将扎染技术与其他材质和工艺结合起来,来营造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例如,将扎染作为织物表面的一部分,在织物体裁制成被褥、窗帘和墙面装饰中,纤维艺术家会将多个扎染物件拼接而成。

这些作品在颜色和构图上具有多种变化,营造出动态的视觉冲击。

总体来说,现代纤维艺术的扎染技术在传统艺术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纤维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赋予了纤维材料新的生命,其装饰效果强、表现力高、适用范围广。

同时,在纤维艺术品的创作中不断地积累和创新扎染工艺,更加丰富了纤维艺术的内涵,展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深度融合和延续。

从扎染的技法看扎染的发展

从扎染的技法看扎染的发展

从扎染的不同技法看扎染的发展摘要扎染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它是一种很古老的印染技法。

流传至今,扎染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人群。

手工扎染的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别具特色,是一种很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应用在国内外各式各样的流行服饰上。

并且,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已进入了个性化服装、家纺、纤维艺术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扎染图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人们并不满足于扎染单一的扎染技法,而是追求更多的扎染技法所带来的各式各样的花纹,又使扎染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式。

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现代人对花纹求新求变的心理基础上,通过扎染发展状况、扎染的各种技法与审美特征方面的阐述,指出扎染花纹图案的改变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从花纹图案多变性的角度,使扎染更广泛的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使扎染展现出另一种风貌,也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扎染、喜爱扎染,也更有利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扎染花纹图案审美心理继承与发展第1章前言1.1课题研究的背景在现代机器生产纺织品的时代,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扎染、蜡染艺术品,它犹如一股春风吹拂着纺织市场,浸润着消费者的心灵。

大机器制造出来的纺织品,以工艺的精致、图案的整齐和大批量的生产,使人们非常羡慕,但同时也使人们感到一种呆板、一种厌倦。

因为它们毕竟是冷冰冰的,是没有感情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和自然是紧密联系起来的,是大自然的主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他们对自然的爱恋之情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日俱增的。

正如《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作者约翰·纳斯比特指出“我们社会上高技术越多,我们越想要创造深厚感情的环境,以柔性平衡技术的刚性……民间艺术是电子计算机的对立物。

难怪手工做的棉被是那么受人欢迎,甚至乡村音乐的流行也是一定程度上对电子摇摆乐的反应”。

不同的审美需要呼唤着民族工艺的保存。

扎染,正是以它保留下来的古朴、原始、自然的风格、程式化的针法,再加上和现代社会的结合,使它极具有文人画水墨韵律的美,又有像生性的写实美。

扎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扎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扎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纺织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承扎染文化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和体验传统的工艺技术和美学价值。

首先,传承扎染文化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

扎染作为一种特殊的纺织技术,融合了人们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文化和艺术表达。

通过传承并推广扎染文化,能够保护和维护这一传统工艺,避免其在现代社会逐渐消失。

其次,传承扎染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扎染是一门需要细致耐心和艺术灵感的技艺,从中可以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传承扎染文化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让更多的人学习这一技艺,进而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素养。

最后,传承扎染文化有助于文化交流和民族认同。

扎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

通过传承和创新,能够将扎染文化分享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同时,传承扎染文化也能够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进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

总而言之,传承扎染文化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创造力与审美能力,促进文化交流与民族认同。

这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为扎染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使其能够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基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现代纤维艺术创作

基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现代纤维艺术创作

基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作者:刘哲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虽然从传统的编织壁挂中摆脱出来,但基于传统的工艺手法也为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技法和形式上的支持,文章从传统手工扎染入手,来谈现代纤维艺术是如何打破传统的构图、材料及其展示方式来进行创新表现。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传统扎染;创新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011-02一、引言现代纤维艺术从制作工艺上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类,传统的工艺主要是基于传统染织工艺进行创作内容的延续,主要有印、染、织、绣这四大类别,现代艺术家常借鉴传统手工艺术的精华,结合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构成方法去表现古老手工艺术的生命力。

扎染作为染织的传统工艺技法与纤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纤维艺术的发展促使了扎染由技术到艺术的发展,为纤维艺术的创作提供工艺技巧和大量的创作灵感,扎染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宽了纤维艺术的表达内容。

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的扎染在继承扎染之精华的同时在其内容、材料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

二、基于扎染图案上的突破现代纤维艺术创作需要从传统的技艺中寻求突破,这就需要打破传统手工扎染的图案内容及构成方式。

由于传统手工扎染一直活跃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民族民间的艺术特点,即以形象质朴的自然纹样和以形寓意的吉祥纹样为主,例如梅花、六角花、蝴蝶、孔雀等纹样,通过提炼、夸张、概括等手法突出其形象特点,具有浓郁质朴的装饰意味。

在构图上,传统手工扎染以框架式构图、对称平衡布局或者单一形态的满铺式构图为主,总的来说,传统的手工扎染构图以“满”为主要的特征,这也与传统手工扎染的实用性有关。

现代纤维艺术中扎染的图案更加多元化,不局限于实用性,构图及其图案也更加注重绘画性和意境的表达。

以实用性为主的扎染转为艺术性的表达,其案表现形式相对于传统扎染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当代艺术思想与民间传统工艺进行结合,用崭新的艺术语言表达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个人情感。

传统扎染技术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扎染技术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艺术设计传统扎染技术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张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扎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历史的积淀与现代文化的浸润赋予扎染技术以艺术美、文化美、工艺美。

质朴无华的色彩、精彩纷呈的纹样、深刻浓郁的历史韵味都是扎染技术所能呈现的艺术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相互渗透,扎染技术日渐式微,在大力呼吁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扎染技术应用于现代纺织品设计中,汲取中华优秀扎染文化的精髓,不仅有助于丰富现代纺织品的艺术层次、激发设计者的创作灵感,还能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渗透文化的温度、精神与思想情感,继而升华现代纺织品设计内涵,促进纺织品现代与传统融合、一体化发展。

文章首先简要阐释了传统扎染技术的工艺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其次,以传统扎染技术中的纹样工艺为研究重点,探究现代纺织品设计中传统扎染技术的应用价值;最后以实际设计方案为例,阐释现代纺织品设计中传统扎染技术的应用形式。

关键词:现代;纺织品;传统扎染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TSI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6-0182-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6.083一、引言传统扎染技术是三大手工防染技术之一,其凭借纹样、色彩及技艺优势成为民间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艺。

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外文化的融合,工业化已经成为制造业的重要趋势,西方的时尚思潮也对公众的审美情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扎染技术已经不能全面满足公众的需求,在一段时间内其发展呈现出低迷状态。

近几年,我国文化建设成效凸显,加大了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力度,传统扎染技术与现代家纺、服装等行业融合,以新的姿态呈现在公众的眼前、进入公众的生活,唤起公众对传统的需求和赞赏,这项极具民族及中国特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与青睐。

基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现代纤维艺术创作

基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现代纤维艺术创作

基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现代纤维艺术创作
现代纤维艺术是指利用现代材料和工艺技术,包括纤维、纺织品、编织品、贴饰等,将手工制作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品。

然而,在现代纤维艺术中,也有一些艺术家将传统的手工扎染工艺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传统的扎染工艺是指先将织物或纱线进行染色,再根据所需的图案使用绑扎、印花、蘸染等手段制作出花纹。

这种工艺技术在中国流传已久,尤其在云南、广西等地,扎染作为传统手工艺之一,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会将传统的扎染工艺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品。

以艺术家谢世成为例,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到传统的扎染工艺,通过对纱线进行印花、绑扎等手段,创造出独特的图案和形态。

同时,他还会将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如绸缎、毛线、金属线等,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层次和质感。

此外,还有一些艺术家在传统扎染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比如,艺术家刘翔在他的作品中,将传统的扎染工艺与近年来很流行的室内设计搭配在一起,打造出了一系列精美的墙纸和窗帘,让手工扎染工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他将传统的花样进行改良,并采用不同的材料和质感,让墙纸和窗帘呈现出独特的效果。

可以看出,传统的手工扎染工艺在现代纤维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运用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和发展,不仅让手工扎染得以继续存在和传承,同时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并且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又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纤维艺术注入了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

手工扎染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手工扎染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手工扎染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手工扎染在装饰布艺中的运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布艺作为软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衬托空间氛围和增加居家温馨感的角色。

手工扎染通过不同的图案、色彩和材质的搭配,能够为布艺带来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窗帘、靠垫、地毯等布艺产品上运用手工扎染,可以为空间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使居室更加具有艺术气息和人文情怀。

手工扎染在家居饰品中的运用。

除了布艺,手工扎染还可以在家具和其他软装饰品上得到充分的应用。

在桌布、桌旗、抱枕等家居饰品上运用手工扎染工艺,可以为家居环境增添一份自然、朴素的美感,为室内空间注入更多生活情趣和文化气息。

手工扎染还可以在家具的装饰面或软包上进行应用,通过精心设计的图案和色彩,打造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家具,为整个室内环境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价值。

手工扎染在墙饰装饰中的运用。

墙饰作为室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空间的氛围和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手工扎染可以通过壁纸、挂画、壁布等形式在墙饰中得到应用,为整个空间注入鲜明的艺术气息和个性化的装饰效果。

在客厅、卧室等主要功能空间中,选用手工扎染风格的墙饰,可以为空间增添一份舒适、自然的氛围;在儿童房、书房等个性化空间中,运用手工扎染的墙饰,可以为空间营造出更加活泼、有趣的装饰效果。

手工扎染在定制家居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对于个性化定制家居的需求不断增加,手工扎染在定制家居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定制窗帘、抱枕、坐垫等软装产品中,手工扎染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喜好,为其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家居产品。

通过手工扎染的精湛工艺和精心设计,定制家居可以成为室内空间中的一处独特亮点,为居室注入更多的艺术气息和个性化的生活品味。

手工扎染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为室内空间注入了更多的艺术气息和个性化的魅力。

它不仅可以在布艺、家居饰品、墙饰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应用,还可以在个性化定制家居中发挥其独特的装饰效果。

通过精心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手工扎染为现代室内软装设计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室内环境更加富有灵气和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对现代纤维艺术的影响
【内容摘要】文章在探寻中国传统扎染艺术传承脉络和现代纤维艺术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肌理、造型与中国传统扎染艺术之间的潜在相关性,对现代纤维艺术与传统扎染艺术在创作中的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的相似性进行了探索,以期开阔艺术家对未来纤维艺术创作风格的视野与思路,推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生命进程。

【关键词】传统扎染现代纤维艺术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与纤维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技艺,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广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它们的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与造型特点各具特色,两者之间潜在的相关性值得挖掘与研究,从而启发和帮助艺术家在未来纤维艺术创作中风格的形成和对发展趋势的把握,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扎染艺术的传承脉络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是古代“绞缬”“蜡缬”“夹缬”三大“防染法”染花工艺之一,又名“扎缬”“绞缬”“夹缬”。

扎染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它有扎结、染色之分,从而形成错杂融浑、斑斓深厚、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

扎染艺术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也代表着一种时尚,它是集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为一体的艺术品。

扎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

据记载,早在东
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扎染工艺就已经成熟了。

秦汉时期,扎染一直以自己独特而奇妙的姿态根深蒂固生长在人民中间,点缀、美化人们的生活。

到了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扎染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醉眼缬”“四瓣花罗”等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

但到宋元时期,因为政治的原因以及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宋仁宗下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导致了扎染工艺的衰落与消失,但是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技艺。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扎染又成为了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日用品、壁挂、服装等领域。

具有浓郁民间艺术风格的扎染艺术,涌现出1000多种浓缩了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纹样,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扎染独特的手工扎结、染色形成的痕迹美、自然过渡的色晕美,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

二、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轨迹
现代纤维艺术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纤维艺术经历了由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传承、交融与演变,形成了多元化的形态、多元性的风格、综合性的材料等现代纤维艺术的基本特征。

60年代初,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法国纤维艺术家让·吕尔萨创办了“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毯艺术中心”,并在瑞士洛桑发起了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毯艺术双年展。

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应该是源于20
世纪80年代,保加利亚现代纤维艺术家瓦尔班诺夫·万曼开启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教育,并为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艺术家。

格鲁吉亚现代纤维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是继瓦尔班诺夫·万曼之后又一位对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国外艺术家,他以独特的艺术理念和精湛的创作手法为中国纤维艺术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等一批老艺术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纤维艺术开始了复苏与崛起,新世纪伊始,举办了首届“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从此翻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崭新的一页。

随着“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展在清华美术学院开幕,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了空前的多元时代,由传统样式的平面形态向立体形态(软雕塑)、日用工艺品以及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各种纤维材料语言的作品发展。

三、传统扎染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的相关性
1.材料上的互通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纤维艺术作品,材料都是它的第一语言。

艺术家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变其外部特征,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使其呈现新的视觉效果。

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

”在笔者新创作的系列作品《溯洄2》(图1)中,充分挖掘了传统植物纤维材料的自然特质,利用简单的扎染语言来突出质地柔软、淳朴天然的材料美,引人联想,创作出具有遐想空间的纤维艺术作品。

2.肌理上的互融
不同质地的纤维材料经过人为、自由地加工处理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美的视觉状态,即肌理。

正是这种肌理美造就了现代纤维艺术的独特性。

视觉形态的肌理感受与材料的质感有密切关系,同时又与艺术家赋予材质的特殊表现密切相关。

如系列作品《溯洄2》《溯洄3》(图2),是笔者选择纯棉纱与亚麻,经多次扎染而成的系列作品,纯棉纱制作的《溯洄2》,因其经纬密度较稀、纱质较粗,经扎染工艺处理后,呈现出一种超脱原本材料质地的、新的视觉效果;而亚麻制作的《溯洄3》,因其亚麻光泽、细腻的特性,经扎染工艺处理后,则呈现出层层叠叠晕色肌理,这些自然而不造作的肌理赋予作品独特的视觉张力和触觉诱惑力。

系列作品通过棉、麻来进行扎染,展现出丰富的肌理感和造型感,无数个刺绣突起的逆流而上的“小蝌蚪”,仿佛在诉说追溯、探究生命之源的秘密。

3.造型上的互存
扎染艺术有写实、抽象、装饰和组合等造型特点,由于扎染艺术具有既保留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又会呈现一个创作之外的偶然变化的独特性,从传统到现代,扎染图案造型丰富、特色鲜明,突出了造型设计必然与偶然的统一,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现代纤维艺术在造型上则吸收了扎染艺术纹样自然素雅、造型随意丰富、晕染色调柔和又具韵味的特点,丰富了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形式,由传统平面的形态逐步向立体(软雕塑)、装置等形式延伸发展。

如“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金奖作品《清、
远、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李薇教授的作品,作者选择了真丝绢、水纱为材料,采用染色工艺,进行不同层次的叠加,在大幅面的真丝绢背景上形成一组气势磅礴、烟雾氤氲的水墨画卷,凸现幽远的意境,给观者无限遐想空间。

结语
当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纤维艺术争奇斗艳,各放异彩。

作为中国的纤维艺术家,面对现代纤维艺术空前多元的今天,应该反思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该去向何处。

笔者认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须立足于本土文化,即中国几千年优秀的多元传统文化,从各种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纤维艺术的未来必将是民族与时代的交融,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渗透开发,是智能与创造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管兰生.现代扎染创作新探[j].设计实践,2011(13).
[2]郭莲莲.浅析传统扎染艺术及现代趋向[j].美学与艺术,2010(18).
[3]林乐成,尼跃红.当代国际纤维艺术新视野(“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作品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