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1)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兴起的社会条件: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
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
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
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试题1.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答案】C【解析】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和。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很难追求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儒学出现危机。
佛道两教适应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信徒大增,在这种情况之下,儒学大师开始反思自己的缺陷,从佛道思想中汲取有益成分,提出“三教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故选C项。
【考点】三教合一点评:此处考查的是理学产生的背景。
背景中除了要关注三教合一以外,还要理解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儒学收到佛道两教的冲击是儒学面临危机,儒学危机也是常考点。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答案】D【解析】A项“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是汉代董仲舒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为战国时期荀子所述,故B项错误;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战国时期孟子所说,故C错误;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故选D项【考点】朱熹的主张点评:朱熹的主张有三点是常【考点】其一,历史万物的本源;其二,格物致知;其三,存天理灭人欲,要把握三者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3.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唯物主义D.佛道教义【答案】B【解析】A项,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理学并未重点吸收;C项,是唯物思想而理学从哲学范畴上看属于唯心主义,其中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项,佛道教义不符合题干中先秦儒学这一要求。
故本题应选B项。
【考点】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点评:对理学进行把握时,要站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上进行把握,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革新,每一次革新既继承前代的基本主张,又有所创新。
历史必修人民版《宋明理学》课件PPT优秀资料

不同点: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⑵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认识“理”) (5)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心学的集大成者。 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
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5)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思想: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影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 的书。 宋代以后,把《四书》规定为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读物。
(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的学生记述曾参言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2)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为了遏制伪善流行,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2、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王阳明
③、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 说。
课堂探究一: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同 内容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世界的本源“理”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 实质 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影响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 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陆九渊
③、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4、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1、背景
①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 入危机。 ②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主要思想
①、通过整治人心挽救封建统治;
②、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的命 题;
你认为他们最大的分歧是什么?
【提示】 朱熹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要 探寻真知就应去体会和感受,即“格物致知”。陆九 渊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 中,心外无理。因此在求理的方法上主张“发明本 心”,一个人只要进行内心反省,能够克服私欲,就 可以成为圣贤之人。
3、 陆九渊——“心学”创始人 主要思想: 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既理也”;
复习:儒家思想的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儒
理
程朱理学
学
学 陆王心学
思 一、了解理学兴起的背景以及流派。
二、了解理学的概念;掌握程朱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及发展过程;掌握二程以及朱熹的思想主张。
高中历史复习之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理学,在宋代被称为“道学”,它是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吸收佛家和道家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哲学体系,是自唐朝以来三教融合发展的结果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
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
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
也叫道学或宋学。
一.形成原因:1. 儒家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不完善2.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老之学兴盛3.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3.唐朝韩愈、李敖的儒学复兴运动4.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面对思想界纷繁复杂的情况需要一个新的儒学形态来统一思想界,来适应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需要二. 基本情况1.基本特征: 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2. 目的: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通过吸收佛道二教思想,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3.实质:儒学的复兴,儒家的哲学思想。
4.主要特点(1)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2)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
5.评价(1)消极: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
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6.主要派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7.成功的途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2)致知:从而获得知识三.程朱理学1.周敦颐:吸收道家思想,希望通过《周易》来建构关于万事万物衍生的规律,为“理”生万物提供理论依据,但是过于简略,只是理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 王守仁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 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 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 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 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 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 它并不存在。
浙江余姚人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人们的欲求,结塑造 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春秋:创立
孔
子
战国:发展
孟
子
秦
秦朝:打击
始
皇
董
西汉:正统
仲 舒
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答: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二程遗书》
学习要求: 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 2、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3、说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2、主要流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程朱理学
(1)开创者: “二程”
“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 二程的思想
天 “理 仁”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
(2)集大成者:朱熹的主要思想
理气关系: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于气而存在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朱熹
高中历史(人民版)宋明理学精讲课件PPT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 使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 了危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 学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 考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 积极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思想主张: ①宇宙观: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 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②认识论:内心反省(发明本心),即可得理。 与朱熹观点有分歧:“鹅湖之会”。
(2)王阳明心学: 王守仁(1472—1528),
心学的集大成者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 被贬贵州时居住于阳明洞,
翻开历史 一查……满 本都写着两 个字是“吃 人” 。
⑤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 欲求,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7、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1)陆九渊心学: 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 新学的开创者 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
家、教育家。陆九渊是中国 “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 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 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
朱熹:
①世界观: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 五常;
②道德观: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人性与天理一致
③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⑴ 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 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 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宋明理学之概念与历史

宋明理学之概念与历史
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它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是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重阐释义理、兼谈性命的新儒学。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朝成为官方哲学。
重要理学家有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南宋杨时、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林希逸,元吴澄、许衡、刘因、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等,明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在农村老家的她,可能是儿子长期不在身边;也可能是上了年纪爱絮叨,总之,不把知道的事儿和想给我说的话说完,她决不会甘休的。就连别人家的老母猪生了几个猪仔,她都喜滋滋地对我说上半 天。说实在的,我也很愿意听母亲给我说些庄稼长势、粮食收成、邻里纠纷、婆媳矛盾什么的,尤其是在我想念家乡时,我把和母亲通话当作一种休闲和娱乐,闲了,一天打几次也不嫌烦;忙起来,十 天半月也不打一次。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电话一接通,母亲就没完没了地把家里的事儿地里的事儿以及村里的事儿说个够,末了,才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团结同事等等。自从四年前父亲去世 后,母亲一下子变得郁郁寡欢,什么事儿也不对我说了,我每次给她打电话,她除了问问我的身体和工作情况外,老家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再也不给我说了。我有时克制不住问她,她也是象征性地 敷衍几句,曾经的那股子倾诉劲头荡然无存了。四年来,我若不给她打电话,她从来没有主动打过我一次电话。作为她惟一的儿子,为了表现我的孝心,逢晚上睡觉前我都不会忘记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聊上三五分钟。如今,这已成了习惯。 来不及多想,我迫不及待地摁那一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手机号码,就响了一声,母亲那年迈沧桑的声音便传入了我的耳膜,可见,母亲是一直把手机撺在手里的。没等我开口,母亲就急切地问:孩子, 你没事儿吧?我小心地忐忑地回答道:没事儿.我的话音还没落地,连忙问母亲:妈,你有事儿吧?母亲好长时间没有回答我。我耐心地等待着,像刚入学的孩子等待下课那样焦急那样无奈。稍倾,我 憋不住地又问道:妈,你有事吧?母亲再次听到我的问话后,好象悬着的心放下了似的,喃喃地说:没啥事儿,我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你和别人拌嘴,后来,不知为什么你突然和那个人打了起来,吓得 我一夜睡不安生,所以,就给你打电话,想问个究竟,谁知,我怎么也打不通,心想,可能是我不会用手机吧,天亮后,我找咱对门的你嫂子,让她给你打,她说你的手机关机了,孩儿呀,你咋能关机 呢?母亲合上电话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