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的心学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致良知” 致良知” 致良知 对儒家“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 步发挥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的影响
• 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消极影响:压抑、 • 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积极影响: 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 注重气节、品德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
宋明理学

(3)“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 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 能算做真知。
观点争鸣
观点1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 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 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 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重新排列《周易》解释64 卦,系统的思辨,将宇宙 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合二 为一。邵雍力图构建一个 能够说明宇宙、自然、社 会、人生的完整体系,并 力求追寻出一个贯穿于整 个体系的最高法则。他认 为天地万物是由一个总体 的“道”产生出来的,这 种天地运化、道在物先的 自然观和宇宙观受到其他 理学家的推崇。
“宇宙内事乃己主分观内唯事心;主己义分内事乃宇宙内
事。”在京师,“士争从之游,言论感发,闻 而兴起者甚众”。当时名望之高,每开讲席, 学者群集,“户外屡满,耆老扶杖观听”。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 “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 要将其剥落、扫除
2、王守仁(明)浙江人
(1)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 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 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 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另一个朋 友打趣道:“哈哈!看来,我不认识的人,就 如同没出生一样啦。”
(2)“致良知”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⑶、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鲜明的双重性, 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第3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
理学家把维护 专制统治 和纲常名分的观念 抽象为世界本原的理,建立起 理学体系,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的合理性。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程 “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朱 ——哲学观 理 “格物致知” 学 内 ——方法论 容 天理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伦理观
2.程朱理学有何影响? 材料 伏尔泰推崇朱熹理学是 “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 “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 “古今中外、影响深远”。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 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 朝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 “心即理也”
王守仁 世称阳明先生。生活于明代,心 学集大成者。“圣人之道,吾 性自足。”
阅读材料归纳:陆九渊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1: 人皆有是心,心 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真理。 材料2:穷理不必外求,反 省内心即可。
宇宙观是什么?
心是天地万物的 本原 。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 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 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 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人教版教师用书
材料一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 (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 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 怍,· · · · · · 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明理学

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 有状,是此器(气)。
—《朱子语类》卷九
理是世界的本原(法则、规律)
,
(理学核心思想)
材料一
人伦者,天理也。 —《河南程氏外书》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强化“三纲五常”,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
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 碍作用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2、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的阴阳变化。
如何才能不违背“理”呢?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
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B、修养论:
①区分“小学”和“大学”(格物致知) ②“仁”是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
然…
③仁者境界不仅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心
程朱理学的影响
消极: 提倡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观念等;用三纲五 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 然欲求。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理学的发展——心学
1.陆九渊 南心宋学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阳明先生,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宋代产生的理学,盛行于南宋和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理学家所言之理,已非自然之理,而是性理,所谓“格物致知”,并非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是返求于内心时对性理本体的体认。
在理学家看来,理得之于天而存于心,是人心中抽象的超时空不变的道德本体;为了突出这种道德本体的绝对性和客观性,他们常在“理”之前加一个“天”字,以示价值之重,不容怀疑。
一、理义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
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天理的呈现,以主体的生理作用和情感欲望的消解为前提,以能体现封建义理、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存养为进路。
这意味着外在的人伦日用的的社会道德实践,最终要以内在的主体心灵的道德自律为核心,一切价值问题归之于人的心性,由“理一分殊”来解决。
理学家是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对于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本能和情感欲望,时时有一种大敌当前的焦虑,希望通过“持敬”、“克己”的修养获得一种忘我的心里体验和无私的纯正情感,达到与天地合德与万物同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崇高境界。
因此,理学家的“穷理”,不仅仅是对形而上学的性理本体的体认,也是一种追寻“孔颜乐处”的具有仁者胸襟和圣贤气象的理想人格的自觉。
这种理想人格体现的是主体内心超越性理本体与情感世界之间的对峙的“中和”之美,在朱熹以“心统性情”为基本命题的心性理论的建立过程中,就可以看到他寻求“中和”的努力。
二、理学的产生理学的形成,是宋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最佳反映,亦是长期儒、佛、道融合的结果,也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第3课宋明理学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二、程朱理学
1、背景: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北宋时,儒家 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家体系。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 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 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 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 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 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 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 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 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 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他们所说的“理”都是指封建的 伦理纲常。
共同点:
影响: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尊卑等级、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 1 )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 2 )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
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
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
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
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
《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
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
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明理学片论-李泽厚一、由宇宙论到伦理学二、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三、"心"的超越与感性四、遗产的两重性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这是他1917-1918年读新康德主义者泡尔生(Friedrich Paulson)《伦理学原理》时的批语。
第3课_宋明理学

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考:程朱理学 有哪些影响?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
德,注重气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
族性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还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
学派”。 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影 响 积 极 影 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③儒学的发展
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 存在着严重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魏晋时期, 儒学开始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 新的发展。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①佛教的盛行
佛教是外来的宗 教,它创自古代 印度,汉朝传入 中国内地,魏晋 时期盛行。佛教 宣扬人生一切皆 苦、现实世界一 切皆空的苦空二 谛学说,主张超 脱尘世,出家修 行,落发为僧。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 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 汉末年,开始主要在受苦受 难的民众中流行,后来在上 层社会中也有不少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 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颢像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 理学的方法论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积习既多, 怎么才能通达 通处。 通处。 “理”? 一事不穷,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 —格物致知。 理; 格物致知。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程颐像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 所谓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理学的道德观: 何物? 何物?仁、义、礼、智岂不 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 胜则天理灭” 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 的目的就是“ 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翻开历史一查……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贞洁牌坊的 吃人” 是“吃人” 。 背后是血泪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狂人日记》
恐怖的三寸金莲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 林则徐 宋 文天祥 明 于谦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 籍宗教信仰, 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 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 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 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 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 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 都投入宗教, 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 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中国人史纲》 柏杨 《中国人史纲》 同心出版社
白马寺创 建于东汉永平 十一年(公元 十一年 公元 68年),是佛 年 , 教传入我国后 第一座由官府 建造的寺院, 建造的寺院, 所以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 祖庭” “祖庭”和 释源” “释源”,有 “中国第一古 之称。 刹”之称。
白马寺(河南洛阳)
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在民间传播:
东汉末期,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 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 众中流行, 众中流行,太平道和 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 的表现形式。 的表现形式。
朱熹像
程朱理学
1.主要 主要 观点 2.影响 影响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哲学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哲学 格物致知” 认识论---------方法论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欲”-----伦理观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 审视宋明理学,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我 审视宋明理学,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 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 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我们也 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二变得提拔高 大的灵魂。 大的灵魂。 • 理学,曾经充当过羁绊历史前进的枷锁, 理学,曾经充当过羁绊历史前进的枷锁, 它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它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 出每个人心中最后的吼声
陆王心学 陆九渊
明
王阳明
主 张
王明阳( 中期) 王明阳(明中期) A、 、 (1)背景 ) 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 日益尖锐 动荡 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 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危机; 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人心破坏所致, B、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 、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 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主张 ) A、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心外无理 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 吸取 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
丁云鹏),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三教图》 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佛道民间传播 民间 1.魏晋’时期 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魏晋’ 魏晋 提出“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隋朝 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一” 儒学正统地位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唐朝 统治者奉行 三教并行”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奉行“ 官方) (官方) 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陆王心学
共 同 点
内容
儒学的新形式; 儒学的新形式;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唯心主义; “理”; 唯心主义; 理 继承孔孟的“ ”“礼 继承孔孟的“仁”“礼”。
?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内心反省(内在)
影响
程 朱 理 学 的 观 点
道德观 理在 观( 观( 天理是万物本原, )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道 主 ) 道德 ( 存天理灭人欲 ) ( ( 观 ) )
格物致知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 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 主义, 主义,即认为世界 统一于人的意识之 外的精神存在物如 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上帝的 意志。 意志。
理学的含义: 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 时期 佛道 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 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的新儒学体系, “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 理学” “理学”。
1、理学的含义: 理学的含义:
宋明理 宋明理学 基本流派: 2、基本流派:
5.理学的影响 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 影响(郭巨埋儿、三寸金莲、贞节牌坊) 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 三寸金莲、贞节牌坊)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 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比一比
心安理 蛮不讲理 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强词夺理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 心心相映 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眼不见心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知识·梳理 知识 梳理
宋 明 理 学
背景: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二程 创立: 成熟:南宋朱熹 成熟: 发展:陆王心学 发展:
陆九渊
商场着火了--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万不能乱了方寸。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程朱理学
不 同 点
世界观 哲学范畴 方法论 代表 实质 “理”是万物的本原 理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外在) 格物致知(外在)
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1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 陆九渊说 吾心便是世界” 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 风景时, 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 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 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树上的花自开自落, 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 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 王守仁回答: 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 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 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程门立雪
二、宋明理学主要流派 )、程朱理学 (一)、程朱理学 二程观点 朱熹观点
天理是万物本原,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把握“理”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把握“ 格物致知
江 南 春──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 唐•杜牧 杜牧 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 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 五行、星算无所不通, 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村山郭酒旗风 著名道士陶弘景, 。 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山中宰相”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 随着他“舍身”同泰寺, 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 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 处处留痕
孙悟空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