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5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PPT)4-4

2.四种命题的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 否
否命题 若p则 q
互逆
互否 为逆
为
逆
互
否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哀怜】动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孤儿寡母,令人~。 【哀鸣】动悲哀地叫:寒鸦~。 【哀戚】ī〈书〉形悲伤。 【哀 启】名旧时死者亲属叙述死者生平事略的文章,通常附在讣闻之后。 【哀泣】动悲伤地哭泣:嘤嘤~。 【哀切】形凄切(多用来形容声音、眼神等):情 辞~。 【哀求】动苦苦; / 学股网 ;请求:~饶命|百般~。 【哀荣】〈书〉名指死后的荣誉。 【哀伤】形悲伤:哭声凄 切~|请保重身体,切莫过于~。 【哀思】ī名悲哀思念的感情:寄托~。 【哀叹】动悲哀地叹息:独自~|~自己的不幸遭遇。 【哀恸】形极为悲痛:伟 人长眠,举世~。 【哀痛】形悲伤;悲痛:~欲绝|感到十分~。 【哀婉】形(声音)悲伤而婉转:歌声~动人。 【哀艳】〈书〉形形容文辞凄切而华 丽:~之词|诗句~缠绵。 【哀怨】形悲伤而含怨恨:~的笛声|倾诉内心的~。 【哀乐】名悲哀的乐曲,专用于丧葬或追悼。 【埃】灰尘;尘土: 尘~|黄~蔽天。 【埃】量长度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埃等于-(一百亿分之一)米。主要用来计量微小长度。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瑞典物理学家 埃斯特朗(Aa?g?)而定的。 【埃博拉出血热】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埃博拉病度,通过身体接触传染。症状是高热,肌肉痛,腹泻,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 血等,很快导致肾功能衰竭,出现休克和昏迷,死亡率很高。也叫埃博拉病度病。 【挨】①动靠近;紧接着:他家~着工厂|学生一个~一个地走进教室。 ②介顺着(次序):把书~着次序放好|~门~户地检查卫生。 【挨边】∥(~儿)①动靠着边缘:上了大路,要挨着边儿走。②动接近(某数,多指年 龄):我六十~儿了。③形接近事实或事物应有的样子:你说的太不~儿! 【挨次】副顺次:~入场|~检查。 【挨个儿】〈口〉副逐一;顺次:~盘 问|~上车。 【挨肩儿】〈口〉动同胞兄弟姐妹排行相连,年岁相差很小:这哥儿俩是~的,只差一岁。 【挨近】∥动靠近:你~我—点儿|两家挨得很近。 【唉】叹①表示应答:~,我在这儿|~,我知道了。②表示叹息:~,有什么办法呢?|他双手抱着头,~~地直叹气。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 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娭】[娭毑]()〈方〉名①祖母。②尊称年老的妇女。 【欸】同“唉”()。 【嗳】(噯)同“哎”。 【锿】(鎄)名金属元 素,符号()。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应获得。 【挨】(捱)动①遭受;忍受:~饿|~了一顿打。②困难地度过(岁月):苦日子好不容易~过来了。
存在交并关系数学四大命题

存在交并关系数学四大命题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一)集合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3、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同时,那么A = B。
如果,,那么。
.【注】:①Z= {整数}(√)Z ={全体整数}(×)②已知集合S中A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也是有限集。
(×)(例:S=N;A= ,则CsA= {0})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集合B,5、①{(x,y)|xy =0,x∈R,y∈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y)|xy<0,x∈R,y∈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y)|xy>0,x∈R,y∈R}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
6、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个;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个.;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个。
7、(1)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
(2)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8、集合运算:交、并、补。
9、主要性质和运算律(1)包含关系:(2)等价关系:(3)集合的运算律:10、有限集的元素个数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card ()=0。
5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PPT)5-4

2.四种命题的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 否
否命题 若p则 q
互逆
互否 为逆
为
逆
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否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否
逆否命题 若则q p
一、基础知识 (一)逻辑联结词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 “且” “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 结词。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
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
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 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 做复合命题。
~茂盛|发展经济,开辟~。 【财运】名发财的运气:~亨通。 【财政】名政府部门对资财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活动:~收入|~赤字。 【财政赤字】年 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也叫预算赤字。 【财主】?名占有大量财产的人:土~|大~。 【裁】①动用 刀、剪等把片状物分成若干部分:~纸|~衣;发光字 / 不锈钢字 楼顶大字 ;服。②量整张纸分成的相等的若干份;开○:对~ (整张的二分之一)|八~报纸。③动把不用的或多余的去掉;削减:~军|~员|这次精简机构,~了不少人。④安排取舍(多用于文学艺术):别出 心~|《唐诗别~》。⑤文章的体制、格式:体~。⑥衡量;判断:~判|~决。⑦控制;抑止:~制|制~|独~。 【裁编】∥动裁减编制:~定岗。 【裁兵】∥ī动旧指裁减军队。 【裁并】动裁减合并(机构)。 【裁撤】动撤销;取消(机构等):~关卡|~重叠的科室。 【裁处】动考虑决定并加以处 置:酌情~。 【裁定】动①裁决。②法院在审理案件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某个问题做出处理决定。 【裁断】动裁决判断;考虑决定:这件事究竟怎样处理, 还望领导~。 【裁夺】动考虑决定:此事如何处置,恳请~。 【裁度】〈书〉动推测断定。 【裁缝】动剪裁缝制(衣服):虽是布衫布裤,但~得体。 【裁缝】?名做衣服的工人。 【裁减】动削减(机构、人员、装备等):~军备。 【裁剪】动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技术|这套衣服~得 很合身。 【裁决】动经过考虑,做出决定:如双方发生争执,由当地主管部门~。 【裁军】动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 【裁判】①动法院依照法律,对
高考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
;
于是,带她去看,说明病史后,老中医什么都没说,只是揭开自己的白大褂,她看见,他只有一条腿。 (17)他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我只有一条腿,活得好好的,你还比我多半条腿呢,怕什么? (18)从那以后,她常常去老中医那里,不是看病,而是疗心。 (19)再后来,父母给她装了假肢,搬了家,学了钢琴,当了钢琴老师,成了现在的自己。 (20)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 (21)是啊,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在我心里,在我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只会撒娇、娇弱漂亮的公主,而此 刻,我似乎看见,那些她曾经受过的伤害和遭遇,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让她坚强。 (22)再后来,她睡了。 (23)我走在走廊的尽头,心绪难平。 (24)我看见天边有一颗星星,异常耀眼,它像天空的眼睛,注视着大地,带给深沉无助的黑夜,一方光亮,也给黑夜里迷路的人们, 一抹希望。 (25)慢慢地,我看见天边泛着鱼肚白,黎明来了。 (26)那一刻,内心的迷茫,似乎慢慢退却,一点点被一束光照亮,所有难以启齿的磨难和曾经以为的绝望,慢慢变成了希冀。 (27)是的,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 (2017年5月9日) 16.第10段“乔没有睡 ……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一句中,“尴尬”一词有什么含义和作用?(3分) 17.第20段“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这句话中的“淡淡地笑”对描写乔有什么作用?(3分) 18.联系全 文谈谈你对第24段加线句子的理解。(4分) 19.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20.结合文章中心,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80字以内)(4分) 代谢: 五、散文阅读 16.(3分) “尴尬”的本义是神情态度不自然。(1分)在这里是指我无意中发现了 乔的隐私(右膝盖之下是空的或者是发现了假肢),感觉自己对乔的自尊造成伤害后内心的不自然,(1分);表现了我对乔的歉意以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心理。(1分) 17.(3分) “淡淡地笑”运用了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乔面对生活的困境和磨难的轻松平静心理(1分),同时表现了 乔的坚强性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分) 18. (4分) 运用比喻修辞(1分),把乔比作天边的一颗星星,她给像我一样身处困境中的人带来光亮、希望。(2分)表达了我对乔的感激、赞美之情。(1分) 19.(4分) 照应文章标题(1分);总结全文(1分);升华主题,鼓励人们在困境 中不要迷茫绝望,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战胜自我,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2分) 20.(4分) 感悟:结合文章中心,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困境、挫折应有的态度)(2分);联系恰当的生活实际并简析(2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017浙江宁波)6. 蜕 变 蔡澔淇 她用胖嘟嘟的小手紧握着婴儿床的栏杆坐着,舌尖不住地舔着刚长出的两颗门牙,灵澈的眼珠子骨碌地转动,四处张望。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了点点金圈。一片葡萄叶摇曳着飘下,落在她的脚跟前。 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 在树叶边缘晃动,过了一会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不声不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团中有两粒小眼直盯着她。“达达 ﹣﹣,达﹣﹣达﹣﹣”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地挥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渐庞大…… ? “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紧搂住她的双肩,焦急的望着她。 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见了毛虫不是作呕 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 “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这么晚了,怎么会有毛虫出现?” 她紧依着他,相偎坐着。见到毛虫引起的疙瘩已消尽了,代之的是满脸燥热。她瞥了他揽着她肩膀的手一眼,偷偷抱怨:这么晚出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 关门了。 “妈咪﹣﹣妈咪﹣﹣”最断人肠的呼喊将她手中的蚂蚁上树炒出锅外。她慌忙跑过去,小女儿蜷缩在婴儿床的一角,满脸诧异的哭叫着。一条毛虫肆无忌惮地在婴儿床的栏杆上爬行,她一阵昏花,用了四十年的心脏几欲罢工。小女儿挣扎着想爬起来,令人心碎的哭泣成了啜搐。她咬 咬牙,解下围裙往栏杆用力一挥,毛茸肥圆的毛虫滚落于地。她抬起脚,闭起眼重重一踏,觉得脚下一阵瘫软。 ? “不要怕,”她强抑住胸腹的翻腾,轻抚着女儿泪水纵横的苍白面颊,“不要怕,毛虫并不可怕。” 她坐在摇椅内小憩,枯皱的手握着身旁婴儿床的栏杆。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 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点点金圈。 “奶奶,”是小孙女清稚的童音,“那是什么?” ?她朝小孙女圆胖小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条肥厚的黑线正由阳光下往阴影处滑动。日光下鲜明的黑线掀开了她人生的相簿,一组组幻灯片在眼前跳动。她深吸口气,咧开干瘪的嘴,露出仅剩两颗门牙朝小孙 女笑笑。 “那是蝴蝶的幼虫。”她说。 【注释】①蚂蚁上树:四川名菜 (选自《台湾极短篇小说集》) ? 故事?场景的组合 (1)阅读小说先关注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各用一个词填空。 小小的毛毛虫、伴随着“她”走过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 小小的婴儿床,承载了“她”、 “女儿”、“孙女”的童年。 故事以毛毛虫为线索,始于初遇时的 ,历经再见时的恐惧,终于凝望时的。 ? 语言?意义的蕴含 (2)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仅仅是在安慰女儿吗?清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称呼?人物的标识 (3)小说中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用“她 ”来代替。请说说作者的意图。 ? 标题?主旨的暗示 (4)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小说以“毛毛虫”为线索,写了她人生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头到“逐渐逼近,逐渐庞大”),写她童年时对毛毛虫的畏惧;第二阶段 (“你还好吧”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 关门了”),写她青年时对毛毛虫的畏惧,以及男友对她的关爱;第三阶段(“妈咪﹣﹣妈咪”到“毛虫并不可怕”),写她中年时,看到女儿对毛毛虫的畏惧,勇敢上前扑打;第四阶段(“她坐在摇椅内小憩”到结尾),写她老年时,小孙女指着毛毛 虫问她那是什么,她淡定地说,那是蝴蝶的幼虫.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这篇小说以“毛毛虫”为线索,写了她人生的四个阶段,但文中出现的她又不仅仅指她一人,文章写她成长的四个阶段中,那小小的婴儿床边哭叫的有“她”,有她的“女儿”,还有她的“孙女”. (2 )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的理解. 这里写“她”两次说“不要怕”,是“她”的中年阶段,此时的“她”已为人母,看见自己的孩子受到惊吓,自然会去安慰.但结合前文对“她”的描述,可以知道“她”天生怕毛毛虫,特别是青年时,她见到毛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所以这里的“不要怕 ”还应是对“她”自己的安慰,安慰自己不要怕,要保护好女儿. (3)本题考查写作人称在文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要读懂小说内容,结合小说的主旨分析作者的意图. 初读本文,一定会觉得内容很乱,情节无法连贯,但仔细一分析,发现“她”在文中分别指代她、她的女儿和孙女,作 者是想让情节看似连贯却又错乱,引起读者的深思,最终恍然大悟.这样更能突出全文的主旨,耐人寻味. (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内容与主旨分析标题的表义与深层含义. 从文中反复出现的黑色毛毛虫来年地,“蜕变”指黑色的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从文中“ 她”的成长过程,又可以看出,暗指她经历岁月的风霜,由幼弱、胆小的少女变为沉稳、大胆的具有母性的女人. 代谢: (1)女儿 孙女 (2)不仅仅是在安慰女儿,也是在安慰自己.前文写了她在童年与青年时对毛毛虫的畏惧,特别是青年时,她见到毛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现在 为人母了,看见女儿受到惊吓,出于母性,是安慰女儿不要怕,出于自己的本性,也是在安慰自己不要怕. (3)她在文中分别指代她、她的女儿和孙女,作者用同一人称代词指代不同的人,意在让情节看似连贯却又错乱,引起读者的深思,最终恍然大悟.这样更能突出全文的主旨,耐人寻 味. (4)“蜕变”表义指黑色的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暗指她经历岁月的风霜,由幼弱、胆小的少女变为沉稳、大胆的具有母性的女人. (2017江苏扬州)12. 后生可畏 刘斌立 (1)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 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2)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 没给他安排,让他自 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3)“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4)“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 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5)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 ”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得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6)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道老 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 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7)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8)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
5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4.表示形式: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来表示 简单的命题, 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有三类:“p或q”、“p且q”、“非 5.p”真值表: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
复合命题的真假可通过下面的真值表来加以判定。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真 假
真
真
真假 假 真
假
假真 真
真
假
假假 真 假
假
(二)四种命题
(4)逆命题为真,否命题一定为真。
(三)几点说明
1.逻辑联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 含义:
以“P或q”为例:一是p成立但q不成立,二是p不成立 但q成立,三是p成立且q成立, 2.对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 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
3.真值表 P或q:“一真为真”, P且q:“一假为假”
;
地向前疾行。画面下方的文字说此人为病中的穷孩子募捐,正在旅途中。画中心有大字———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位汉子一定走过了千山万水,不然不会有如此深邃的目光。他刚毅的表情背后掩饰着隐痛,用这条假肢走,每一步恐怕都要痛。那么———如图所示———他正徒步穿越新 疆的独山子、玛纳斯、一碗泉,甘肃的马莲井、黄羊镇、娘娘坎,然后经陕鄂湘粤到香港。他是香港人。一个忍痛的行者用假肢穿越过大西北的旷野,信念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让没钱的孩子治病。 照片用镀铝金属镶框,内置灯光照明,一幅连一幅延伸到前面。画面上的汉子像排队一 样,一个接一个向你迎面走来,昂着头,有些吃力地移脚。然后是一行比一行小的字———跟穷人一起上路。 香港街头,很少见到通常印象中的穷人,大家似乎衣食丰足。在这幅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招贴画中,“穷人”两字竟很尊贵,关注他们如同每个人的责任。 就是说,此刻我感动了, 血液从各处奔涌而出,冲撞全身。心里默念:跟穷人一起上路!跟穷人一起上路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的解题方法归纳

§.常用逻辑用语一、知识导学1.逻辑联结词:“且”、“或”、 “非”分别用符号“∧”“∨”“⌝”表示.2.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3.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4.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p 或q ;p 且q ;非p5.四种命题的构成: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6.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是等价命题,即“若p 则q”“若q 则p ” . 7.反证法:欲证“若p 则q”,从“非q”出发,导出矛盾,从而知“若p 则非q”为假,即“若p 则q”为真 .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①pq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②p q :p 是q 的充要条件 . 9.常用的全称量词:“对所有的”、“ 对任意一个”“ 对一切”“ 对每一个”“任给”等;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10.常用的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 “有的”、“对某个”; 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二、疑难知识导析1.基本题型及其方法(1)由给定的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其构成;(2)给定两个简单命题能写出它们构成的复合命题,并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3)给定命题,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能运用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断命题的真假.注意: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不同的.(4)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充要关系;方法:利用定义(5)证明p 的充要条件是q ;方法:分别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6)反证法证题的方法及步骤:反设、归谬、结论.反证法是通过证明命题的结论的反面不成立而肯定命题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是间接证法之一. 关键词 是 都是(全是) >(<)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 任意 存在否定 不是 不都是(全是) ≤(≥) 一个也没有 至少有两个 存在 任意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关系:全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特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即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否定一个全称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把命题“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解:原命题可改写成: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一定相似.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则它们不一定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则它们不一定全等.错因:对“一定”的否定把握不准,“一定”的否定 “一定不”,在逻辑知识中求否定相当于求补集,而“不一定”含有“一定”的意思.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多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比较,注意结合集合知识.因而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了.正解: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它们不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它们不全等.[例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否命题.a>o 时,函数y=ax+b 的值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错解:原命题改为:若a>o 时,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错因:如果从字面上分析最简单的方法是将a>o 看作条件,将“随着”看作结论,而x 的值增加,y 的值也增加看作研究的对象,那么原命题改为若a>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加而增加,其否命题为若a ≤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不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此题错解在注意力集中在“增加”两个字上,将x 值的增加当做条件,又不把a>o 看作前提,就变成两个条件的命题,但写否命题时又没按两个条件的规则写,所以就错了.正解:原命题改为: a>o 时,若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a>o 时,若x 的值不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不增加.原命题也可改为:当x 的值增加时,若a>o ,,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当x 增加时,若a ≤o ,则函数y=ax+b 的值不增加.[例3] 已知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b a 2<-,命题乙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a <-|1且h b <-|1,那么A .甲是乙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错解:h b a 2<-⇔h h h b a +=<---2)1()1(⇔h a <-|1|,h b <-|1|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关系:全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特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即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否定一个全称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把命题“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解:原命题可改写成: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一定相似.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则它们不一定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则它们不一定全等.错因:对“一定”的否定把握不准,“一定”的否定 “一定不”,在逻辑知识中求否定相当于求补集,而“不一定”含有“一定”的意思.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多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比较,注意结合集合知识.因而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了.正解: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它们不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它们不全等.[例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否命题.a>o 时,函数y=ax+b 的值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错解:原命题改为:若a>o 时,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错因:如果从字面上分析最简单的方法是将a>o 看作条件,将“随着”看作结论,而x 的值增加,y 的值也增加看作研究的对象,那么原命题改为若a>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加而增加,其否命题为若a ≤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不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此题错解在注意力集中在“增加”两个字上,将x 值的增加当做条件,又不把a>o 看作前提,就变成两个条件的命题,但写否命题时又没按两个条件的规则写,所以就错了.正解:原命题改为: a>o 时,若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a>o 时,若x 的值不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不增加.原命题也可改为:当x 的值增加时,若a>o ,,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当x 增加时,若a ≤o ,则函数y=ax+b 的值不增加.[例3] 已知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b a 2<-,命题乙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a <-|1且h b <-|1,那么A .甲是乙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错解:h b a 2<-⇔h h h b a +=<---2)1()1(⇔h a <-|1|,h b <-|1|故本题应选C.错因:(1)对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分不清,无从判断,凭猜测产生错误;(2)不能运用绝对值不等式性质作正确推理而产生错误.正解:因为,11⎪⎩⎪⎨⎧<-<-h b h a 所以,11⎩⎨⎧<-<-<-<-h b h h a h 两式相减得h b a h 22<-<- 故h b a 2<-即由命题甲成立推出命题乙成立,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由于⎪⎩⎪⎨⎧<-<-hb h a 22 同理也可得h b a 2<-因此,命题甲成立不能确定命题乙一定成立,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故应选B.[例4] 已知命题甲:a+b ≠4, 命题乙:a 1≠且b 3≠,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错解:由逆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同假知,若a=1且b=3则a+b=4成立,所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错因 :对命题的否定不正确.a 1≠且b 3≠的否定是a=1或b=3.正解:当a+b ≠4时,可选取a=1,b=5,故此时a 1≠且b 3≠不成立( a=1).同样,a 1≠,且b 3≠时,可选取a=2,b=2,a+b=4,故此时a+b=4.因此,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注:a 1≠且b 3≠为真时,必须a 1≠,b 3≠同时成立.[例5] 已知p 是r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本题考查简易逻辑知识.因为p ⇒r ⇒s ⇒q 但r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q p ⇒,但q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选A 解:选A[例6]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Z)① mx 2-4x +4=0 ② x 2-4mx +4m 2-4m -5=0求方程①和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解:方程①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4416≥⨯⨯-=∆m 解得m ≤1.方程②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544(41622≥---=∆m m m ,解得.45-≥m ,.145Z m m ∈≤≤-∴而故m =-1或m =0或m =1. 当m =-1时,①方程无整数解.当m=0时,②无整数解;当m=1时,①②都有整数.从而①②都有整数解m =1.反之,m =1①②都有整数解.∴①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m =1.[例7] 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R ∈,且122+-=b a x ,122+-=c b y ,122+-=a c z ,则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证明: 假设x 、y 、z 均小于0,即:0122<+-=b a x ----① ;0122<+-=c b y ----② ;0122<+-=a c z ----③;①+②+③得0)1()1()1(222<-+-+-=++c b a z y x ,这与0)1()1()1(222≥-+-+-c b a 矛盾,则假设不成立, ∴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例8] 已知命题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根;命题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p 或q ”为真,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个为真,“p 且q ”为假,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 解: 若方程x 2+mx +1=0有两不等的负根,则⎩⎨⎧>>-=∆0042m m 解得m >2,即命题p :m >2若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则Δ=16(m -2)2-16=16(m 2-4m +3)<0解得:1<mq :1<m <3.因“p 或q ”为真,所以p 、q 至少有一为真,又“p 且q ”为假,所以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312312m m m m m 或或 解得:m ≥3或1<m ≤2.四、典型习题导练1.方程0122=++x mx 至少有一个负根,则( )A.10<<m 或0<mB.10<<mC.1<mD.1≤m2.“0232>+-x x ”是“1<x 或4>x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三个数,,a b c 不全为0的充要条件是 ( )A.,,a b c 都不是0.B.,,a b c 中至多一个是0.C.,,a b c 中只有一个是0.D.,,a b c 中至少一个不是0.4.由命题p :6是12的约数,q :6是24的约数,构成的“p 或q ”形式的命题是:_ ___,“p 且q ”形式的命题是__ _,“非p ”形式的命题是__ _.5.若,a b R ∈,试从A.0ab =B.0a b +=C.220a b +=D.0ab >E.0a b +>F.220a b +> 中,选出适合下列条件者,用代号填空:(1)使,a b 都为0的充分条件是 ;(2)使,a b 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3)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0的充要条件是 ;(4)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的充要条件是 .6.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真假.(1)p : 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q :梯形有一组对边相等.(2)p : 1是方程0342=+-x x 的解;q :3是方程0342=+-x x 的解. (3)p : 不等式0122>+-x x 解集为R ;q : 不等式1222≤+-x x 解集为. 7.命题:已知a 、b 为实数,若x 2+ax +b ≤0 有非空解集,则a 2- 4b ≥0.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8.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d 均为小于1的正数,且x=4a(1-b),y=4b(1-c),z=4c(1-d),t=4d(1-a),则x 、y 、z 、t 四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知识点一 命题及四种命题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 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注意:命题必须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都不是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注意:(补充)1、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既是真命题又是假命题 原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是 否定词语 不等于(≠) 不大于(≤) 不小于(≥)不是 原词语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多有n 个或 否定词语 不都是 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n+1个且 原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两个 所有的任意的 否定词语 一个也没有 某两个 某些某个 知识点二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1)充分条件:q p ⇒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即只要有条件p 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 的成立, 亦即要使q 成立,有p 成立就足够了,即有它即可。
(2)必要条件: q p ⇒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q p ⇒⇔q p ⌝⇒⌝ 即没有q 则没有p ,亦即q 是p 成立的必须要有的条件,即无它不可。
(补充)(3)充要条件q p ⇒且q p ⇒即p q ⇔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既是充分又是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 等价于q ”、“q 当且仅当p ”等(补充)2、充要关系的类型 (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定义:若q p ⇒,但p q ⇒/,则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定义: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充要条件定义:若 q p ⇒,且 p q ⇒,即p q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定义:若q p ⇒/,且p q ⇒/,则p 、q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①定义法;②集合法;③逆否法(等价转换法).逆否法----利用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的等价性集合法----利用集合的观点概括充分必要条件 若条件p 以集合A 的形式出现,结论q 以集合B 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2)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若B A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若B A ⊂/,且B A ⊃/,则p 是q 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补充)简记作----若A 、B 具有包含关系,则(1)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2)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二、例题分析(一)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例1.(1) 命题“若x ,y 都是偶数,则x +y 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A .若x +y 是偶数,则x 与y 不都是偶数 B .若x +y 是偶数,则x 与y 都不是偶数C .若x +y 不是偶数,则x 与y 不都是偶数D .若x +y 不是偶数,则x 与y 都不是偶数例1.(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若a ≠0,则ab ≠0”的否命题;②“正多边形都相似”的逆命题; ③“若m>0,则x2+x -m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④“若x -123是有理数,则x 是无理数”的逆否命题.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例1.(3) 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 .真,假,真 B .假,假,真 C .真,真,假 D .假,假,假 问题2四种命题间关系的两条规律(1)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2)当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同时要关注“特例法”的应用.例2.(1)已知a ,b ,c ∈R ,命题“若a b c ++=3,则222a b c ++≥3”的否命题是( )(A)若a+b+c ≠3,则222a b c ++<3 (B)若a+b+c=3,则222a b c ++<3(C)若a+b+c ≠3,则222a b c ++≥3 (D)若222a b c ++≥3,则a+b+c=3 例2.)命题:“若0xy =,则0x =或0y =”的否定是:________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二)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例1.(1)(补充) (07湖北)已知p 是r 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q 是r 的充分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
5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练习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 题、逆否命题,同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或b≤0,
(2)若a>b,则ac2>bc2
(3)若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b2-4ac<0,则该二次函 数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
(3)P或q形式,其中p:4>3,q:4=3
(4)非p形式:其中p: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练习1.分别写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 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 (1)p:5 是有理数,q:5 是无理数 (2)p:方程x2+2x-3=0的两根符号不同,
q: 方程x2+2x-3=0的两根绝对值不同。
2.四种命题的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 否
否命题 若p则 q
互逆
互否 为逆
为
逆
互
否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否
逆否命题 若q 则p
3.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 四条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4)逆命题为真,否命题一定为真。
例1.已知复合命题形式,指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 两条弧,
(3)4 3
(4)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
(1)P且q形式,其中p: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底 边, q: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平分底边;
(2)P且q形式,其中p: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q: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命题:若q则p (q p)
否命题:若┐p则┐q (p q)
逆否命题:若┐q则┐p (q 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 否
否命题 若p则 q
互逆
互否 为逆
为
逆
互
否Leabharlann 互逆逆命题 若q则p互 否
逆否命题 若则q p
3.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 四条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4)逆命题为真,否命题一定为真。
的。他们有的坐在路边的简易饭摊边上吃面、吃米饭,有的坐在路边啃吃干粮,更多的人干脆就将随身携带的铺盖卷沿街边展 开倒头睡觉了。耿老爹对耿正兄妹三人说:“咱们再往里走一走试试看,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借宿的房子,就先找个有饮用水 的地方想办法熬点儿粥,吃点儿干粮,然后咱们也来个露宿街头。好在现在天气并不凉,咱们人又多,轮流照看着点儿,先歇 息一晚上也无妨。”于是,父子四人继续往武昌镇的中心位置走去。一边走一边打听,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终于找到了一个 可以勉强落脚的地方。124第十八回 汉口洒泪思亲人|(入秋汉口雨水频,影响生意苦熬煎;中秋之夜无圆月,凄然洒泪思亲 人。)那一年入夏后,江汉一带的雨水逐渐多了起来。而对于刚刚步入正规的“耿记粮油零售店”来说,雨水太多可不是一件 好事情;但老天爷非要下雨,谁又能管得了呢!进入七月以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了。由于频繁的降雨,直接影响到了耿正 兄弟俩的进货。不得已,当道路实在湿滑泥泞,不便于驴车到汉口镇周围村落的粮农和米面粮油作坊进货时,就只能从镇上的 粮油批发店里进货,进行整买零售了。这样一来,利润空间至少就少去了一半。这还不算,进入八月以后,当地的水涝形势日 显严重起来。于是,各种粮油商品纷纷涨价,从而导致“耿记粮油零售店”的进货成本大幅度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零售 价格也有所增长,但人们的购买习惯一时难以改变,纷纷议论粮油价格无法承受。为了能够挽留住那些来之不易的老客户, “耿记粮油零售店”的零售价格并没有似进货成本那样的幅度上涨,致使小店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只能说是勉强维持了。眼 见着八月十五就要到了。这是耿家父子们离家之后的第一个八月十五节。如果张老乡归途顺利的话,家里的亲人们也应该快要 见到捎回去的书信了。无奈“耿记粮油零售店”的生意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这就注定了耿老爹是没有好心情和三个娃儿好好地 庆祝这个节日的。时间在无奈和期盼中不紧不慢地流逝着,八月十五终于到了。一早起来,耿老爹抬头看看天色,太阳似乎还 是不太愿意露出它那久违的笑脸儿来。不过,好在也不像是还会下雨的样子了。如果可以转晴,两三天后路面见干,耿正兄弟 俩就可以去镇周围村落里的粮农和米面粮油作坊进货了。尽管那里的粮油米面价格很可能也会涨一些的,但与批发店里相比, 肯定会便宜不少。这样想着,耿老爹的心情略微轻松了一些。早饭后,耿老爹对耿正和耿直说:“你俩今儿个不用去批发店进 货了。这些天销量不是很大,店里的存货还够销售三五天呢。我想啊,如果天气能转晴了,过两天就可以去外边进货了。”耿 正从窗户往外看看天色,说:“也是,只要能
练习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 题、逆否命题,同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或b≤0,
(2)若a>b,则ac2>bc2
(3)若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b2-4ac<0,则该二次函 数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
例3.已知命题 p : x2 mx 1 0 有两个不等的负根; 命题 q : 4x2 4(m 2)x 1 0 无实根. 若命题p与命题 q有且只有一个为真,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正面词 反面词
都是
不都 是
任意的 某个
所有 的
某些
至多有一 个
至少有两 个
至少有 一个
一个也没 有
3.等价命题:原命题 它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的否命题 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作业 优化设计P5 闯关训练
优游注册 / 优游注册
vag25wdv
(1)p:是有理数,q:是无理数
(2)p:方程x2+2x-3=0的两根符号不同,q: 方程x2+2x3=0的两根绝对值不同
例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
判断它们的真假。
(1)已知 a,b, c为实数,若 ac 0 ,则ax2 bx c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2)若ab=0,则a=0或b=0, (3)若x2+y2=0,则x 、y全为零。
(三)几点说明
1.逻辑联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 含义:
以“P或q”为例:一是p成立但q不成立,二是p不成立 但q成立,三是p成立且q成立, 2.对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 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
3.真值表 P或q:“一真为真”, P且q:“一假为假”
4.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为命题真假判定 提供一个策略。
(3)P或q形式,其中p:4>3,q:4=3
(4)非p形式:其中p: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练习1.分别写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 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 (1)p:5 是有理数,q:5 是无理数 (2)p:方程x2+2x-3=0的两根符号不同,
q: 方程x2+2x-3=0的两根绝对值不同。
m 3,或1 m 2
练习3.已知下列三个方程:x2+4ax-4a+3=0 x2+(a-1)x+a2=0 x2+2ax-2a=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a 2或a 1
小结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与日常 生活中的“或”、“且”、“非”的意义不尽相同。 要注意集合中的“并”、“交”、“补”的理解。 2.常用词语的否定
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高三备课组
一、基础知识 (一)逻辑联结词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 “且” “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 结词。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
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
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 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 做复合命题。
例1.已知复合命题形式,指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 两条弧,
(3)4 3
(4)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
(1)P且q形式,其中p: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底 边, q: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平分底边;
(2)P且q形式,其中p: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q: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4.表示形式: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来表示 简单的命题, 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有三类:“p或q”、“p且q”、“非 5.p”真值表: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
复合命题的真假可通过下面的真值表来加以判定。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真 假 真
真
真假 假 真
假
假真 真 真
假
假假 真 假
假
(二)四种命题